2019正确教育预测密卷---理综A答案.pdf_第1页
2019正确教育预测密卷---理综A答案.pdf_第2页
2019正确教育预测密卷---理综A答案.pdf_第3页
2019正确教育预测密卷---理综A答案.pdf_第4页
2019正确教育预测密卷---理综A答案.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2019正确教育预测密卷---理综A答案.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理综 A 卷答案全解全析 一 选择题一 选择题 1 答案 C 解析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膜 细胞质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 这反映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的统一性 A 正确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 的 B正确 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做真核生物 由原核细胞构 成的生物叫做原核生物 同一生 物体的组织中不可能同时存在原核 细胞和真核细胞 C 错误 真核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 核内含有 染色 体 可发生染色体变异 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 不能发生染色休变异 D 正确 2 答案 C 解析 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 磷脂分子的磷酸 头 部是 亲水的 脂肪酸 尾 部是疏水的 A 正 确 图中 a 进入细胞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a 进入细胞的速率随 a 浓度的增加 而 增加 当达到一定浓度后 a 进入细胞的速率受载体 数量的限制 B 正确 水进出细胞的速度 相等时该细胞内外浓度不一定相同 如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 由于有细胞壁的存在 当 水进出细胞的速度相等时 细胞内的浓度仍然大于细胞外 C 错误 图 中 c 排出细胞的方式属于主动 运输 主动运输可以将物质从浓度低 的一侧运输到浓度高的一侧 且细胞呼吸时在细胞质基质可 以产生 ATP 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 D 正确 3 答案 B 解析 在翻译过程中 随着核糖体 mRNA 上的移动 合成的肽链延长 而红霉素能抑制蛋白质 合成中核糖体的移位 故红 霉素能够阻止翻译过程中肽链的延伸 B 正确 由题干信息可知 红霉 素对细菌的代谢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对病毒的生命活动不起作用 A 错误 红霉素能将具有耐药性 的细菌筛选出来 而不是诱导细菌发生耐药性突变 C 错误 用红 霉素治疗疾病的过程依赖于药 物的作用 不属于人体的免疫功能 D 错误 4 答案 A 解析 该人体内的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偏高 原因可能是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导致甲状腺激 素对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 A 正确 神经递质经扩散方式通过突触间隙 不消耗能量 B 错误 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与分泌 并由垂体释放的 C 错误 T 淋巴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可促进 B 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 但 B 淋巴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別抗原与自身基因表达的受体有关 不受 T 淋巴 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影响 D 错误 5 答案 D 解析 人们收获农作物后 可获得粮食中的部分能量 再将秸秆粉碎处理后喂养牛 羊等家 畜 这些家畜可以获得秸杆部分的能量 从而提高农作物中能量的利用率 D 正确 植物体内的纤维 素是植物细胞的结构物质 不能为植物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A 错误 蘑菇是分解者 因此 农作物 磨菇 人 不具有食物链的一般特点 B 错误 生态系统中物质是可以循环利用的 秸秆中的物质不会全部 丧失 秸秆燃烧产生的灰烬中无机盐含量丰富 C 错误 6 答案 B 解析 植株乙 AAaa 能产生 AA Aa aa 三种配子 比例为 1 4 1 产生 aa 配子的概率为 1 6 所以后代中 白花植株 aaaa 占 1 36 B 正确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1 用秋水仙素处理使二倍体幼苗甲成为四倍体乙的过程是多倍体育种 将乙的配子离体培养成幼苗丙后再用 秋水仙素处理产生丁的过程是单倍体育种 A 错误 幼苗丙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是可育的 但其是由配子形 成的单倍体 C 错误 植株乙产生的配子经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后最终获得的植株丁基因型为 AAAA 或 aaaa 或 AAaa 其中 AAaa 仍含有等位基因 故丁可能为杂合子 D 错误 7 答案 B 解析 A项 第一次焙烧发生的反应有 22 4FeS11O 232 2Fe O8SO 22 2SO O 2CaO 4 2CaSO 生成建筑材料是硫酸钙而不是亚硫酸钙 错误 B 项 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的偏铝酸钠留在滤 液中 向滤液中通入过量 2 CO 生成氢氧化铝 过滤 洗涤 灼烧沉淀可制得 23 Al O 正确 C 项 23 Fe O 和 2 FeS 隔绝空气焙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和 2 SO 的反应为 223 FeS 16Fe O 342 11Fe O 2SO 即理论上反应消 耗的 223 FeS Fe O1 16nn 错误 D 项 四氧化三铁有磁性 可以用磁铁将烧渣中的 34 Fe O 分离出来 错误 8 答案 A 解析 丁醇有 7 种同分异构体 4 种醇 3 种醚 A 正确 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燃烧产物除 2 CO 和 2 H O 外 还有含氮物质等 B 错误 65265 C H Li COC H COOLi 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C 错误 乙烯含碳碳双键 与溴 水发生加成反应 乙醇使酸性 4 KMnO 溶 液褪色是因为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则两个反应的反应类型不同 D 错误 9 答案 A 解析 根据加入适量铋酸钠溶液的现象可知 2 nM 和 3 BiO 反应生成了 4 MnO 和 3 Bi 故氧化性 3 BiO 氧化剂 强于 4 MnO 氧化产物 故 A 正确 根据再加入过量双氧水时的现象可知 22 H O 被 4 MnO 氧化 生成了 2 O 故 B 错误 最后滴加适量KI 淀粉溶液 溶液缓慢变成蓝色 可能是 22 H O 氧化了I 还可能是 溶解在水中的少量 2 O 氧化了I 故 C 错误 通过上述实验现象分折 可知氧化性 342 BiO MnO I 结合 过量的 4 KMnO 与KI溶液反应可生成 KIO3可知 在KI 淀粉溶液中滴加铋酸钠溶液 3 BiO 不一定把I 氧化 成 2 I 可能会氧化成高价态的碘的化合物 故 D 项错误 10 答案 D 解析 100g 46 的乙醇溶液中 由于水分子中也含有 H O 键 则该溶液中含 H O 键的数目大于 A N A 项错误 在取代反应中 当取代 1mol H 原子时消耗 1mol 溴 故当生成 1mol 溴苯即有 1mol H 原子被取 代时 消耗 1mol 2 Br 即 A N 个 2 Br B 项错误 碳酸氢钠溶液中 3 HCO 电离生成 2 3 CO H 水解生成 23 H CO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2 和OH 依据碳原子守恒 含 1mol 3 NaHCO 的溶液中含有 2 3 CO 3 HCO 23 H CO 的总物质的量为 1mol 所以 233 H COHCO1molnn 的 3 NaHCO 溶液中 3 NaHCO 的物质的量大于1mol 含有Na 数目大于 A N C 项错误 78g 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 1mol 而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或水的反应均为过氧化钠的歧化反应 1 价的氧元素转化为 0 价和 2 价 故 1mol 过氧化钠转移 A N 个电子 D 项正确 11 答案 B 解析 A SiO2是酸性氧化物 但二氧化硅能与 HF 反应 24 SiO4HF SiF 2 2H O 故 A 错误 B Si 与 S 同周期 原子半径 Si S O S 同主族 原子半径 S O 故 B 正确 C N O 同周期 NH3常温下为 气态 2 H O常温下为液态 所以简单氢化物的沸点 NH 37 可知 b 点溶液呈碱性 CN 的水解程度大于 HCN 的电离程度 故 CNHCNcc 故 A 错误 B c 点时 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得到氯化钠和氢氰酸的混合溶液 据物料守恒有 ClCN HCN ccc 而H 一部分由 HCN 电离出来 另一部分由 2 H O 电离出来 所以 HCNcc 故 ClHHCNccc 故 B 错误 C CN 促进水的电离 HCN 抑制了水的电 离 因此 a b c 三点时 水的电离程度 a b c 故 C 正确 D 常温下 取图中 c 点 此时溶液中 5 2 HCN0 1mol LH10mol Lcc 故 5 2 CN10mol Lc 9 4 HCN KHCN10 HCN a c c 故 D 错误 答案选 C 二 选择题二 选择题 14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意以及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得中子轰击锂核的方程为 6143 3021 Li nHe H A 错误 核 反应生成物中的 粒子具有很强的电离本领 但穿透能力较弱 B 正确 伴随着天然放射现象发生的衰变中产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3 生 粒子 这样的核反应才是 衰变 而中子轰击锂核 6 3Li 的核反应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故 C 错误 核反 应中释放的核能来源于核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 与核反应的条件无关 故 D 错误 15 答案 C 解析 由于位移 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的速度 可以从图中看出甲物体的速度 斜率 减小 故 A 错误 4s 末两物体的位置坐标相同 说明两物体相遇 故 B 错误 由题图知 4s 内甲的位移大小为 2m02ms 甲 乙的位移大小为2m02ms 乙 可见 位移相等 所用时间也相等 则平均速度相等 故 C 正确 从位移 时间图象来看 两个物体 2 秒末纵坐标读数之差最大 即两物体相距最远 最大距离 为 4m 1m3ms 故 D 错误 16 答案 B 解析 a 导线对 d 导线的安培力大小为 f 三条导线与 d 的连线互成 120 角 因此在 c 导线的电流方向改变 之前 d 导线所受安培力的合力为零 当 c 导线的电流方向改变之后 则有 a b 导线对 d 导线的安培力夹角 为 120 大小为 F 因此这两个安培力的合力大小为 F 方 向指向 c 导线 而 c 导线对 d 导线的安培力大小为 F 方向指向 c 导线 那么此时导线所受安培力的合力大小为 2F 故 D 项正确 17 答案 D 解析 当 2 P 位于正中央时 原 副线圈的匝数比为 2 1 原线圈电压的有效值为 max 1 220V 2 U U 又由 11 22 Un Un 可知副线圈的输出电压的有效值为 110V 因此电压表的示数为 110V A B 错误 在触头 2 P 向下缓 慢移动的过程中 副线圈的匝数减少 则副线圈的输出电压减小 电压表的示数减小 由欧姆定律可知电流表的 示数也减小 C 错误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 1 P 向下移动时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小 电流表的示数 增大 由P UI 可知变压器 的输出功率增大 变压器的输人功率增大 D 正确 18 答案 C 解析 根据 2 r v T 其中 86400s T 22 42249kmrRh 解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线速度为 3 1km s v 故 A 错误 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周期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 24h 因中圆地球轨道半径小于地球静 止轨道半径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 3 2 a k T 可知中圆地球轨道卫星的周期一定比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周期小 故 B 错误 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周期是 24h 地球的自转周期也为 24h 所以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每天在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4 同一时间经过同一地区的正上方 故 C 正确 万有引力 2 GMm F r 由于不知道两种卫星的质量 所以不能 比较它们受到的万有引力的大小 故 D 错误 19 答案 AD 解析 以涂料滚为研究对象 分析受力情况 作出受力图 设撑杆与墙壁间的夹角 根据平衡条件得 12 tan cos G FFG 由题可知 撑轩与墙壁间的夹角 减小 cos 增大 tan 减小 则 1 F 1 F 均减小 故选 AD 20 答案 ABD 解析 带电粒子从 A 移到 D 时电场力做的功为零 说明两点电势相等 带电粒子从 C 移到 D 时电场力做 的功也为零 即 C D 两点电势相等 因此 A C 两点电势相等 因此带电粒子从 A 移到 C 时电场力做的 功一定为零 A 项正确 由以上结论可知 A C D 所在的平面为等势面 电场强度垂于等势面 因此电场 强度既垂直于 AD 又垂直于 AC B 项正确 如图所示 E 为 AC 的中点 BF 为 ACD 平面的垂线 由于 A C 到 B 的距离均为 d AB 垂直于 BC 则 2 2 BEd D 到 B 点的距离也为 2 2 d 因此 1 2 BFd 由题意知 1 2 WqEd 得到 2W E qd C 项错误 W qUW U q D 项正确 21 答案 CD 解析 根据受力平衡可知 当 22 m 4 B L v mgkx R 时 导体棒有最大速度 代入数据得 m 22 4 mgkx R v B L A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5 错误 导体棒最终静止时 由受力平衡有4 mgkx 解得 4 mg x k 故导体棒距离地面的高度为 00 4 mg hLxL k B 错误 对整个过程由能量守恒定律有 2 1 4 2 mg HxkxQ 总 代入数据解得 22 8 4 m g QmgH k 总 C 正确 因为不论导体棒的运动方向 磁场方向如何 安培力时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故 安培力一直是阻力 D 正确 三 非选择题 一 必考题 22 答案 1 不放物块 B 时物块 A 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位移 x 放上物块 B A B 发生正碰后物块 A B 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位移 1 x 2 x 11122 mxmxmx 2 BC 解析 1 在水平桌面上不放 B 时 根据动能定理有 2 11 1 0 2 m gxmv 得出 2vgx 在水平桌面上 放上B后 由于A的质量大于B的质量 故A不会被反弹 则碰撞后对A有 2 111 1 1 0 2 m gxmv 得 11 2vgx 对 B 有 2 2222 1 0 2 m gxm v 得 22 2vgx 所以实验中还需测量不放 B 时 A 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位移 x A B 发生正碰后 A B 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位移 1 x 2 x 如果碰撞过程满足动量守恒定律 则有 11 12 2 mvmvm v 即 11122 222mgxmgxmgx 整理得 11122 mxmxmx 所以要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只需验证上式 成立即可 2 根据实验的条件可知 碰撞的过程是不是弹性碰撞对实验的结果没有影响 而如果不是正碰 则有可能 造成水平方向上的动量损失 故对实验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故 A 错误 B 正确 实验中所用的圆弧轨道不是 真正的光滑 对实验的结果影响不大 只要保证让 A 每次都从同一高度静止滑下 则可保证碰撞前 A 的速 度一定 故 C 正确 由于实验只要保证碰撞前 A 的速度是一定的 而不是要求计算速度的大小 所以实验中不 用测量 A 下滑的高度 D 错误 23 答案 1 ACFH 2 3 U R I 3 小于 解析 1 电源电动势为 3V 则电压表选 C 通过待测电阻的最大电流约为 3 A 30 x E I R 0 1A100mA 选量程为 3A 的电流表读数误差太大 选择量程为 50mA 又太小 故可用定值电阻 3 20R 的电阻与待测电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6 阻串联 此时电路最大电流为 3 3 A0 06A60mA 2030 x E I RR 则完全可以 此时电流表应选择 A 定值电阻应选 H 为方便实验操作 滑动变阻器应选 F 2 由欧姆定律可知 待测电阻阻值 3x U RR I 3 小于 24 答案 1 2 2m s 2 14m s 2 0 75s 解析 1 A 所受摩擦力方向向左 B 所受摩擦力方向向右 对 A A MgMa 对 B B FMgma 解得 22 2m s14m s AB aa 2 设当 A B 达到共同速度 v 时的时间为 t 则 0AB va ta tv 解得 0 25st 物体 A 相对地的位移 0 15 m 216 A vv xt 平板车 B 相对地的位移 2 17 m 2216 BB v xa tt 0 5m1m AB xxxL 当 A B 达到共同速度 v 之后 B 对 A 的静摩擦力 不能够提供一起加速时 A 所需的加速度 此时 A 相对于 B 向左滑动 最终从左侧滑离 B 22 2m s6m s AB FMg aa m 此后 物体 A 相对地的位移 2 1 2 AtA xva t 平板车 B 相对地的位移 2 1 2 BtB xva t AB xxx 0 5m 0 5st 总时间是 0 75s 25 答案 qBR v m min 3 sin 2 kRRR 23 23 xRRR 解析 1 粒子源中心处的粒子刚好能到达 O 点 因此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轨迹半径为 R 由洛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7 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可知 2 v qvBm R 解得粒子的速度大小 qBR v m 2 由于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轨迹半径等于圆形有界磁场的半径 因此粒子的入射点 粒子的出射点 粒子做圆周运动的轨迹圆的圆心 有界磁场的圆心可以连成一个菱形 如图 1 所示 又由于入射方向水平 因此粒子的入射点与粒子做圆周运动的轨迹圆圆心的连线竖直 故有界磁场的圆心与出射点的连线也竖直 因此 所有粒子的出射点均为坐标原点 O 从 Q 点射出的粒子刚好不从 yk 上射出 此时对应的 k 值最 小 Q 点到 x 轴的距离为 1 2 R 则根据几何关系可知 从 Q 点发射的粒子经 O 点射人磁场时的速度方向与 y 轴 负方向的夹角为30 此粒子在 x 轴下方磁场中的运动轨迹如图 2 所示 由几何关系可知 k 的最小值 min 3 sin 2 kRRR 3 设从 Q 点射出的粒子在 x 轴下方磁场中偏转后打在 x 轴上的位置坐标为 1 0 x 根据几何关系可知 1 2 cos3xRR 从 P 点射出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如图 3 所示 设此粒子经 x 轴下方磁场偏转后打在 x 轴上的位置坐标为 2 0 x 由几何关系可知 此粒子进入x轴下方磁场时速度方向与y轴负方向的夹角也为30 则 2 2 c o s3 03xRR 设从粒子源中心处射出的粒子垂直 x 轴射入 x 轴下方的磁场后经偏转打在 x 轴上的位置坐标为 3 0 x 由几何关系得 3 2xR 因此粒子打在荧光屏上的长度 23 23 xRRR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8 26 答案 1 抑制 3 Fe 的水解 1 分 2 铁粉逐渐溶解 溶液由黄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有无色气 体生成 2 分 除去铁屑表面的油污 1 分 3 蒸发浓缩 冷却结晶 过滤 2 分 4 ac 2 分 5 F D E 2 分 F 中出现白色沉淀 2 分 6 39225 100 2 22 4 V m 2 分 解析 1 步骤 加入稀硫酸的目的是抑制 3 Fe 的水解 2 步骤 加入还原铁屑后 铁屑和酸及 3 Fe 反应 观察到的现象是铁屑逐渐溶解 溶液由黄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有无色气体生成 碱溶液可以洗去铁 屑表面的油污 3 通过蒸发浓缩 冷却结晶 过滤 洗涤 干燥 可以从溶液中获得硫酸亚铁铵 4 a 如果分解产物是 23 Fe O 3 SO 3 NH 2 H O 四种物质 则只有 Fe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没有化合价降低的 元素 是不可能的 c 如果分解产物是 FeO 2 SO 3 NH 2 H O 四种物质 则只有 S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没有化合价升高的元素 是不可能的 故猜想 a c 不成立 5 乙同学认为莫尔盐分解的产物中可能含 有 3 SOg 2 SOg 及 2 Ng 用 2 B a C l 与足量盐酸的混合液检验 3 SOg 用品红溶液检验 2 SOg 2 N 难 溶于水 用排水法收集 由于 3 SO 能被水溶液吸收 所以应先检验 3 SOg 再检验 2 SOg 用 NaOH 溶 液除去 2 SO 后 用排水法收集 2 N 故装置的合理连接顺序为 A H F D E G 6 标准状况下 V L 氨 气 的 物 质 的 量 为 1 L mol 22 4L mol22 4 VV m g 硫 酸 亚 铁 铵 样 品 中N元 素 的 物 质 的 量 为 500mL25 mol mol 20 00mL22 422 4 VV 则该硫酸亚铁铵样品的纯度为 1 251 mol392g mol 39225 22 42 100 100 g222 4 V V mm 27 答案 1 增大接触面积 提高反应速率 1 分 2 升高反应温度 加快搅拌速度 任写一条 即可 1 分 250mL 容量瓶 1 分 65 2 2 分 3 0 7 2 分 4 2233 272 Cr O 6Fe 14H 2Cr 6Fe 7H O 2 分 49 0 2 分 5 22 4H O 4e 2H 4OH 2 分 22 2H O4e 4H O 2 分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9 解析 1 煅烧电镀污泥饼前需将其粉碎 其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 提高反应速率 2 酸浸时 为了提 高浸取率 除了适当增大酸的浓度外 还可采取的措施有升高反应温度 加快搅拌速度等 实验室用 1 18 4mol L 的浓硫酸配制 225mL 1 4 8mol L 的 24 H SO 溶液时 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250mL 容量瓶 胶 头滴管 烧杯 玻璃棒和量筒 设所需浓 24 H SO 的体积为 V 则 11 18 4mol L250mL 4 8mol LV 65 2mLV 3 溶液中 11 222222 sp2sp2 10 7 35 10 Mg Ca MgF CaFMgF CaF0 7 1 05 10 ccccccKK 4 氧化还 原滴定过程中 硫酸亚铁与 2 27 Cr O 反应 其中 2 27 Cr O 被还原为 3 Cr 的离子方程式为 2233 272 Cr O 6Fe 14H 2Cr 6Fe 7H O 消耗的 21 Fe0 025L 0 1000mol L0 0025moln 根据 离子方程式 2233 272 Cr O 6Fe 14H 2Cr 6Fe 7H O 知 250mL 溶液中 2 27 1250mL0 025 Cr O0 0025molmol 625 00mL6 n 则产品中 227 K Cr O 的纯度为 1 0 025 mol294g mol 6 100 49 0 2 50g 5 用电解法制备重铬酸钠 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2 4H O 4e 2H 4OH 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2 2H O 4e 4H O 28 答案 答案 1 增大 2 分 55 2 1 11 10 PaCO2 22 10 Pap 2 分 2 99 2 分 4L 2 分 3 4 2 分 4 2 Hc 不变时 v 与 2 NOc 成正比 2 分 NOc 不变时 v 与 2 Hc 成正比 2 分 解析 1 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提高反应温度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反应体系的体积不 变 2 COp 增大 又升高温度 也可使 2 COp 增大 故 2 COp 增大 反应温度不变 反应体系的体 积增加一倍 假设平衡不移动 则 5 2 CO1 11 10 Pap 实际上平衡向右移动 气体分子数增加 故 5 2 1 11 10 PaCOp 当 反 应 重 新 达 到 平 衡 时 温 度 不 变 平 衡 常 数 不 变 平 衡 常 数 5 p2 CO2 22 10 PaKp 即 2 COp 的变化范围为 55 2 1 11 10 PaCO2 22 10 Pap 2 CHE 1 O 2HH3CHCOHO99kJ molEEEE 由题图可知 A 点平衡常数的计算过程为 2 CO g2Hg 3 CH OH g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10 起始 mol 10 20 0 转化 mol 5 10 5 平衡 mol 5 10 5 平衡常数 2 A32 CH OH COH4Kccc 设达到平衡状态 B 时容器的体积为 V L 则 B 点平衡常数的计算过程为 2 CO g2Hg 3 CH OH g 起始 mol 10 20 0 转化 mol 8 16 8 平衡 mol 2 4 8 平衡常数 2 2 B32 CH OH COH 4 V Kccc 又因为A B两点温度相同 所以 AB KK 即 2 4 4 V 4V 3 设反应达到平衡时 2 NO 转化 molx 列出三段式进行计算 2 2NOg2C 22 Ng2COg 起始 mol 1 0 0 转化 mol x 0 5x x 平衡 mol 1 x 0 5 x 则平衡时 2 NO 2 N 2 CO 的物质的量分数分别为 1 10 5xx 0 5 10 5xx 10 5xx 由于C点时 22 NOCOnn 则 1xx 0 5x 22 p222 NCO NO20MPa0 25 1 254MPaKppp 4 比较实验 1 2 发现 当 2 Hc 不变 NOc 是原来的 2 倍时 v 是原来的 4 倍 比较实验 1 3 发 现 当 2 Hc 不变 NOc 是原来的 4 倍时 v 是原來的 16 倍 故 2 Hc 不变时 v 与 2 NOc 成正比 比 较实验 5 4 发现 当 NOc 不变 2 Hc 是原来的 2 倍时 v 是原来的 2 倍 比较实验 5 3 发现 当 NOc 不变 2 Hc 是原来的 4 倍时 v 是原来的 4 倍 故 NOc 不变时 v 与 2 Hc 成正比 29 答案 答案 1 水 温度 2 能 在 20 5 klx 的条件下 该绿藻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 3 先将同一光照 强度 同一温度下的 2 O总产生速率和 2 CO释放速率相加 计算出相应条件下细胞呼吸产生二气化碳的速率 再比较同一温度 不同光照强度下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碳速率的大小关系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 该绿藻细 胞呼吸速率保持不变 或光照强度不影响该绿藻细胞呼吸速率 该绿藻细胞呼吸酶的最适温度小于 30 在 30 时呼吸酶的活性小于 20 时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11 解析 1 在光照条件下 该绿藻产生的 2 O均来自光反应中水的分解 在 20 的条件下 光照强度超过 4 klx 该绿藻细胞的 2 O总产 生速率不变 说明光照强度不再是限制该绿藻光合速率的因素 在 20 4 klx 的条件下 该绿藻细胞 2 CO释放 速率大于 0 说明 2 CO也不是限制该绿藻光合速率的因素 在 4 klx 的条件下 该绿藻细胞在 20 时的 2 O总产 生速率小于 30 时 说明温度是限制该绿藻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 2 绿藻是真核生物 具有线粒体 在 30 2 klx 条件下 该绿藻细胞既能进行光合作用 也能进行有氧呼吸 故能通过线粒体产生 ATP 在 20 5 klx 时 该绿藻细胞向外界释放二氧化碳的速率为 2 1 nmol h 说明此 时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 绿藻细胞内有机物会不断减少 因此 长期处于这一条件下的该绿藻不能正常生 长 3 在光照强度为 1 klx 时 绿藻细胞在 20 时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速率为 9 1 10 1 nmol h 而在 30 时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速率为2 2 4 1 nmol h 在光照强度为2klx时 20 和30 时呼吸作用产生二 氧化碳的速率分别为 7 3 10 1 nmol h 0 4 4 1 nmol h 同理 可以计算出在同一温度 不同的光照强度下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速率都相等 这说明光照强度不影响该绿藻呼吸速率 分析数据可知 该绿藻在 30 时的细胞呼吸速率小于 20 时 主 要原因是 30 已经超过了该绿藻细胞呼吸酶的最适沮度 此时呼吸酶的活性小于 20 时 30 答案 答案 1 食物和空间充裕 气候适宜 没有敌害等 20 50 1 35 2 增长 800 3 性别比例 引 入蝗虫的天敌 减少蝗虫的食物来源等 解析 1 图中曲线 X 为 J 曲线 种群数量呈 J 型曲线增长需要满足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 气候适宜 没有敌害等 种群数 量每年增加 35 也就是第二年是第一年的 1 35 倍 即 1 35 根据最初数量为 50 只 可以计算 20 20 50 1 35N 2 图中 B 点时种群的数量正在急剧上升 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 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为该区域某动物总 数 第一次捕获并标记个体数 再捕个体数 再捕个体中带标记的个体数 故 B 点时该动物种群的数足是 80 100 20 400 只 由 S 型种群增长曲线的特点可知 B 点时的种群数量等于 K 2 故该动物种群在这 一环境中的K值为800只 3 诱杀雄虫可改变蝗虫种群的性别比例 降低蝗虫的出生率 从而降低种群数量 使 C 点下移的实质是降低蝗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可以通过向环境中引入蝗虫的天敌 减少蝗虫的食物来源 等措施实现 31 答案 答案 1 白然选择 2 2 光照强度 水肥条件 幼苗的发育状况 对幼苗低温处理的时间等 回 答两点即可 3 末经春化的植株成熟后能够开花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12 4 将未经春化的天仙子植株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后 植株能够正常开花 合理即可 解析 1 自然界现存生物的正常特性都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是对环境的适应性表现 2 从曲线图可以 看出 天仙子幼苗在 2 处理一段时间 植株成熟后的开花率最高 故天仙子春化的最佳温度是 2 无关变量是可能对实验结果产 生影响的可变因素 该实验的无关量应是除温度之外的其他因素 如光照强度 水肥条件 幼苗的发育状况 对幼苗低温处理的时间等 3 将经春化的植株嫁接到未经春化的植株上 如果能够使未经春化的植株成熟 后开花 则说明经春化的植株产生了能促使植株开花的某种物质 该物质通过嫁接传递给了未经春化的植 株 从而使未经存化的植株成熟后开花 4 适宜浓度的赤霉双能代替天仙子的春化 说明适宜浓度的赤霉素 处理和春化对天仙子具有相同的效果 则将未经春化的天仙子植株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后 植株也能够 正常开花 32 答案 答案 1 能 杂交组合 黑身雌果蝇 灰身雄果蝇 预期结果 若子代中无论雌雄灰身与黑身之比均为 1 1 则控制体色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若子代中雌果蝇全为灰身 雄果蝇全为黑身 则控侧体色的基因在 X 染 色体上 2 BRbr XX BrbR XX 3 12 1 72 解析 1 由 1 F中灰身 黑身 1 1 可知 亲本基因组成可能有两种情况 无论哪种情况 亲本中的雌果蝇均为杂合子 为了确定控制体色的落因是在 X 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 从 1 F中选取果蝇进行杂交实验 应考虑将父本设置为显性 母本设置为隐性进行杂交 如果子代无论雌雄 灰身与黑身之比均为 1 1 说明相关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如果子代雌果蝇全为灰身 雄果蝇全为黑身 说明相 关基因在 X 染色体上 2 根据试题信息可知 甲 乙两只果蝇杂交组合可能有两种情况 BRbrBr XXXY 或 BrbRBr XXXY 如果 是 BRbRBr XXXY 则子代黑身果蝇全为白眼 如果是 BrbRBr XXXY 则子代黑身果蝇全为红眼 3 根据题意可知 亲本基因型分别为 RR BBX X和bbXrY 则 1 F的鉴因型为 Rr BbX X R BbXR 可将两种性状 分开考虑 只考虑体色时 在 2 F中有 3 种基因型 BB Bb bb 只考虑眼色时 在 2 F中有 4 种基因型 BB X X B X Xr B X Y XrY 因此 2 F中共有12种基因型 2F中灰身雌果蝇的鉴因型为1 3BB 2 3 Bb 红服雌果蝇的丛因型为1 2 RR X X RR 1 2X X 灰身雄果蝇的基因型为 1 3BB 2 3Bb 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R X Y 灰身红眼雌雄果蝇随机交配 后代出现黑身自眼雄果姗的概率为 2 3 2 3 1 4 1 2 1 4 1 72 二 选考题 33 答案 1 ABD 2 0 3 d TT 000 26QkTp V 解析 1 根据熵的定义 熵较大的宏观状态就是无序程度较大的宏观状态 选项 A 正确 根据热力学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13 第二定律可知 内能不可以全部转化为机械能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选项 B 正确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 各种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转化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 宏观自然的过程都具有方向性 选项 C 错误 根据热 力学第一定律可知 若外界对物体做功等于物体向外界放出热量 物体的内能不变 选项 D 正确 绝对零 度达不到 选项 E 错误 故选 ABD 2 解 状态 a 与状态 d 压强相等 由 ad ad VV TT 可得 0 3 d TT 依题意可知 0a UkT 0 3 d UkT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有 da UUQW 其中 0 3 cb Wp VV 联立可得 000 26QkTp V 34 答案 2 会 解析 1 AB 边长为 L AC 边长为2 L 由几何关系可知 30B 33 24 BCL BEL 如图所示 DF BC 则 3 8 BFEFL 所以光在AB面的折射角30r 由公式 sinsin45 2 sinsin30 i n r 光线在 BC 面上的入射角 为 60 由 1 sin C n 得 45C 由于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因此光线在 BC 面上会发生全反射 解析 i 由题图乙可知 t 1s 时 质点 Q 在平衡位置且向上振动 由波的传播与振动的关系可知 波沿 x 轴正方向传播 由题图甲可知 波长 4m 由题图乙可知周期 4sT 因此波传播的速度大小 1m sv T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14 ii 若波沿 x 轴负方向传播 由题图乙可知 波振动的周期 T 4s 由题图甲结合波的传播与振动关系可知 t 0 时 刻质点 P 在平衡位置 且沿 y 轴正方向运动 因此质点 P 的振动方程 2 sin2sincm 2 yAtt T 当 4 5st 时 2sin4 5 cm2cm 2 y 35 答案 1 51 3d 4s 1 分 2 23 sp sp 2 分 苯甲醇分子间除范德华力外还存在氢键 苯 甲醛分子间只存在范德华力 2 分 3 1 分 3 26 Co H O 所带正电荷数较多 对 Co 原子 d 轨道上的电子吸引力较强 2 分 4 12 1 分 5 WC 2 分 原子晶体 1 分 6 30 2 A 456 10 3 3 2 a bN 3 分 解析 4 采用面心立方最密堆积的金属晶体的配位数为 12 5 六棱柱中含 6 个 C 原子 12 个钨原子 位于顶点 2 个钨原子位于面心 1 个钨原子位于中心 6 个钨原子位于棱心 故 1 个晶胞中含钨原子数为 12 1 66 1 32 1 216 故该晶体的化学式为 WC 依题意 该晶体的沸点高 硬度大 属于原子 晶体 6 钪晶胞的 1 个底面由 6 个正三角形构成 每个正三角形的高 3 h a pm 2 晶胞底面积 22 313 3 S a p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