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部分常用植物_第1页
南方部分常用植物_第2页
南方部分常用植物_第3页
南方部分常用植物_第4页
南方部分常用植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方部分常用植物详介 紫丁香 紫丁香别各丁香 木樨科丁香属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高 4 5 米 树皮暗灰或灰褐色 有 沟裂 小枝光滑无毛 灰色 叶圆形或肾形 先端锐尖 基部心脏形 全缘 花堇紫色 先端 4 裂 密集成圆锥花序 长 6 12 厘米 4 5 月开花 9 10 月果熟 为我国特有的名贵花木 喜 阳光 稍耐荫 喜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忌低湿渍水 耐寒性强 丁香花以花香芬芳袭人 为著名的观赏花木之一 欧 美园林中广为栽植 在我国园林中 亦占有重要位置 园林中可植于建筑附近 茶室 凉亭周围 散植于游园小路两旁 丛植于草 坪之中 配置在常绿树前亦为适宜 机关 庭院 居民区将其植于建筑物的南向窗前 花时 清香入室 沁人肺腑 木芙蓉 木芙蓉别名芙蓉花 拒霜花 锦葵科木槿属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高 2 5 米 叶片大 单 叶互生 掌状 5 7 裂 裂片三角形 先端尖 边缘有锯齿 叶柄长圆筒形 长可达 20 厘米 花生于叶腋或枝顶 花径达 10 厘米以上 花色一天多变 清晨白色或粉红色 黄昏则变为深红 色 花多为重瓣 间或有单瓣 9 10 月开放 木芙蓉原产我国 性喜阳 略耐荫 对土质要求 不严 在寒冷地区上部分冬季往往冻死 翌年春天又由根部萌发新梢 木芙蓉于晚秋开花 故又名 拒霜花 花大色美 一天内花色数变 尤为难得 深秋时 节百花凋零 它却拒霜怒放 园林中 芙蓉多植于池畔 水滨 与垂柳 桃花为伴 落花流水 相映成趣 苏东坡诗云 溪边野芙蓉 花水相媚好 申时行诗云 艳态偏临水 幽姿独 拒霜 都是水边芙蓉的写照 机关 工厂 庭院内 可列植于围墙边 道路旁 八仙花 八仙花别名紫绣球 粉团花 草绣球 虎耳草科八仙花属 落叶灌木 高 4 米左右 小枝 粗壮 平滑无毛 叶对生 倒卵形或椭圆形 先端短而渐尖 长 7 13 厘米 边缘有三角形钝齿 表里均呈淡绿色 花期 6 7 月 伞房花序 花全部不孕 花色由蓝紫至水红 全花呈球状 八 仙花原产湖北 浙江 江西 四川 广东 云南诸省 适应性很强 对土质 肥水要求不高 得不适宜过分干燥 忌烈日直晒 适于半荫及湿润之地 八仙花花大色美 是长江流域著名观赏植物 园林中可配置于稀疏的树荫下及林荫道旁 片植于荫向山坡 因对阳光要求不高 故最适宜栽植于阳光较差的小面积庭院中 建筑物入口 处对植两株 沿建筑物列植一排 丛植于庭院一角 都很理想 更适于植为花篱 花境 如将 整个花球剪下 瓶插室内 也是上等点缀品 将花球悬挂于床帐之内 更觉雅趣 连翘 连翘别名黄金条 木樨科连翘属 落叶灌木 高 3 4 米 茎丛生 枝条开展或下垂 小枝 浅褐色 茎中空 单叶或 3 小叶对生 叶卵形或长椭圆形 先端尖 上部有整齐锯齿 下部全 缘 花鲜黄色 1 3 朵腋生 花径 2 5 厘米左右 3 4 月开花 连翘原产我国的北部 中部及东 北各省 喜阳光 耐寒 对土质要求不严 怕水渍而耐干旱 耐瘠薄 病虫害少 连翘于早春先花后叶开放 花色鲜黄 艳丽可爱 是优良的早春观花灌木 园林 庭院 厂矿 机关均适栽培 园林中宜丛植于草坪 角隅 建筑物附近 游园小道两旁 也可大片栽 植于向阳坡地 或列植为花境 花篱 丛植于常绿树或绿篱前 若配以榆叶梅 紫荆 毛樱桃 等红色灌木 更能显出其金黄夺目的色彩 山茶花 山茶花别名茶花 耐冬花 曼陀萝 山茶科山茶属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高 30 厘米至 3 4 米 树冠圆形或卵形 时倒卵形或椭圆形 长 5 10 厘米 宽 2 5 6 厘米 叶尖短钝渐尖 边缘 有小锯齿 叶片革质 光亮 花单生或对生于叶腋或枝顶 花期因品种而异 早可在 10 月开放 晚要到第二年 3 月间开放 山茶花的栽培品种很多 花色有白色 淡红色 大红色 且多为重 瓣 单瓣花结实 10 11 月果熟 重瓣花多不能结果 山茶花为我国的传统园林花木 据资料记载 云南省昆明市近郊太华寺院内 有山茶老树 一株 相传为明朝初年建文帝手植 昆明东郊茶花寺 有红山茶一株 为宋朝遗物 高达 20 米 每当花季 红英覆树 花大如钵 状如牡丹 山茶花 枝叶繁茂 四季长青 开花于冬末春初 万花凋谢之时 尤为难得 古往今来 很多诗人写下了赞美山茶花的诗句 郭沫若先生曾用 茶花一树早桃红 白朵彤云啸傲中 的诗句赞美山茶花盛开的景况 山茶花较耐荫 配置于 疏林边缘 生长最好 假山旁植可构成山石小景 亭台附近散点三 五株 格外雅致 若辟以 山茶园 花时艳丽如锦 庭院中可于院墙一角 散植几株 自然潇洒 如选杜鹃 玉兰相配置 则花时 红白相间 争奇斗艳 森林公园也可于林缘路旁散植或群植一些性健品种 花时可为 山林生色不少 山茶花适于盆栽观赏 置于门厅入口 会议室 公共场所都能取得良好效果 植于家庭的阳台 窗前 显春意盎然 含笑 含笑别名白含笑 木兰科含笑属 常绿灌木 高达 3 5 米 嫩枝 芽 花梗及叶柄都有褐 色绒毛 叶椭圆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 全缘 叶正面有光泽无毛 下面中脉上有黄褐色毛 花 小 直立 单生于叶腋 花色淡黄 花瓣边缘呈紫色 带香蕉型的香气 3 4 月开花 花不全 开 故名 含笑 含笑性喜温暖 湿润气候 深厚肥沃的酸性土壤 要求弱荫 不耐干燥和爆晒 较耐寒 长江流域可广为栽培 米兰 米兰别名树兰 四季米兰 碎米兰 楝科米仔兰属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小枝顶部常被星 状锈色小鳞片 羽状复叶互生 长 5 12 厘米 有小叶 3 7 片 总叶轴具狭翅 小叶具短柄 倒 卵形至长圆形 长 2 7 厘米 宽 1 3 厘米 先端钝 基部楔形 两面无毛 圆锥花序腋生 长 5 10 厘米 略疏散 花橙黄色 极香 直径约 2 毫米 两性花梗稍短而粗 花萼 5 裂 花瓣 5 枚 长圆形 浆果近球形 长 10 12 毫米 花期夏秋间 米兰在华南多行露地栽培 树态优美 叶形秀丽 四季常青 花香馥郁 是优良的庭园观 赏树种 在华中一带则多行盆栽观赏 因能耐荫 家庭培养颇为适宜 花期可延续几个月久 其花金黄如粟 芬芳如兰 故亦称金粟兰 叶色深绿光亮 金花杂于其间 格外清幽可爱 陈 设于南向窗前 阳台之上 或配以盆花置于房间一角 倍觉雅致 桂花 桂花别名木樨 金粟 木樨科木樨属 常绿小乔木 高达 10 余米 干高可达 3 4 米 枝叶 密生 树冠呈球形 或椭圆形 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 新叶淡红色 叶革质较硬 对生 花序 生于叶腋 每序着生花 3 5 朵 具香气 9 月开花 翌年 6 月果熟 桂花原产我国西南部 为温带 亚热带树种 云南尚有野生 只要气候温暖 雨量充足 土壤富含腐殖质的地区均可栽培 能耐半阴 桂花是我国的特产花卉 树冠圆整 叶大浓绿 四季长青 亭亭玉立 金桂飘香恰逢中秋 佳节 因此 古往今来 诗人为之作赋 画家为之挥毫 于庭前对植两株 即 双桂家庭 是传统的配置方法 园林中常将桂花栽植于道路两侧 假山之旁 凉亭之际 如能大面积栽植 形成 桂花山 桂花坡 桂花岭 等风景 则蔚为壮观 真是 清风一日来天阙 世 上龙涎不敢香 在办公楼 住宅 宿舍的南向窗前种植桂花数株 花时 香气入室 沁人肺 腑 若专辟一地 种植各种桂花数株 则 一月一开花 四时香馥馥 因桂花较耐荫 凡隐 蔽 阳光不足之地栽植桂花则很适宜 金桔 金桔别名金枣 金弹等 芸香科金桔属 常绿灌木 高约 3 米 枝叶繁茂 叶长圆状披针 形 两端渐尖 长 4 9 厘米 尖端具不明显锯齿 叶柄具极狭翅 花生叶腋 1 3 朵 白色 小形 花瓣 5 枚 果倒卵形 长约 3 厘米 熟时呈黄色 金桔四季长青 枝叶茂密 树姿优美 夏日开花 花色玉白 香气远溢 秋冬果熟 或黄 或红 点缀于绿叶之中 可谓碧叶金丸 因而深受群众的喜爱 园林中 为便于管理 自然散 植的不多 可栽培为专类园 既成为别具风格的园中一景 又便于栽培管理 机关庭院则可于 庭院前栽培 或列植于带形花坛的中心 或对植于办公楼的入口处 或点缀于庭院草坪边缘 都极适宜 正因金桔叶常绿 花芳香 果金黄 故为欣赏叶 花 果的上品 家庭盆栽 甚为 清幽 南天竹 南天竹别名天竹 小檗科南天竹属 常绿直立灌木 高约 3 米 枝干丛生 分枝少 平滑 无毛 叶鞘抱茎 总叶柄有节 小叶全缘 椭圆状披针形 近于无柄 革质 表面光滑 背面 叶脉隆起 深绿色 冬季常变红色 花序圆锥 6 7 月间开白色小花 果实球形 初为绿色 渐变青红 南天竹枝干丛生 直立挺拔 羽状复叶水平展开 构成潇洒的树姿 形态如竹 故得名南 天竹 其叶色鹅黄 嫩绿 深红 绚丽多姿 果穗状如珊瑚 鲜红夺目 艳丽可爱 傲霜斗雪 经久不落 累累赤实 扶摇绿叶之上 雪天赏之 尤觉动人醒目 中国园林的传统配置中常将 其植于花台之中 配以山石 形如大型盆景 也有的将其植于白粉墙前 配以山石 草花 形 如一幅图画 因其姿态优美 多作盆栽供观赏 现代园林中 可植于树下 山坡 或建筑物的入口处的花池中 森林公园中成片栽植 富 于野趣 庭 院中可植于建筑物的东 北面 以避烈日 如将果枝瓶插陈设 配以其他绿叶 观 赏效果既久又佳 苏铁 苏铁别名铁树 凤尾蕉等 苏铁科苏铁属 常绿木本 茎干高 6 8 米 大型羽状复叶簇生 茎干顶端 长 1 米许 小叶线形 刚硬 针刺状 夏日顶端抽出花穗 雌雄异株 雌花顶生 扁平状 密生褐色绵毛 雄花松球状 顶生 黄色 果实大如鸡蛋 赤色 铁树原产我国南部 印度 印度尼西亚 日本 性喜温暖 要求深厚肥沃之砂质壤土 不 耐渍水 不耐严寒 湖南以北各地均须盆栽 冬季温室养护 苏铁树形独特 不易与其他树种的树形取得调和 故适于孤植 或数株丛植 群植 若植 于花坛中心 大型花坛的边角 列植于带状花坛的中心线都很适宜 植于草坪之中 水边坡地 颇具南国风光 桃叶珊瑚 桃叶珊瑚别名珊瑚 青木等 山茱萸科桃叶珊瑚属 常绿灌木 高 2 3 米 枝叶密生 树 冠球形 叶披针形或倒卵形 长 8 20 厘米 端长锐尖 基楔形 全缘或端有齿 叶柄细长 叶 上有黄色斑点 花序顶生 呈圆锥花序 有刚毛疏生 花瓣先端长而渐尖 果成熟时深红色 产于我国台湾 广东 湖北 四川 云南等省 强阴性植物 喜温暖湿润气候 要求土质 疏松排水良好 桃叶珊瑚为优良的叶果并美常绿灌木 园林中最适于林缘树下栽培 凡荫间湿之地如墙隅 天井边 溪边 池畔均可生长良好 且显自然之美 园林中可与山茶 杜鹃等耐荫花木相配 仿自然群落栽植 色彩缤纷 花果媲美 桃叶珊瑚列植于建筑物北向墙下 园墙花窗之前 假 山石的背阳面 都很适宜 桃叶珊瑚盆栽供观赏 亦颇别致 海桐 海桐别名山矾 七里香 海桐科海桐属 常绿灌木 高 3 米左右 树冠近圆球形 枝条近 轮生 叶厚革质 表面浓绿而具光泽 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 先端圆钝 基部楔形 边缘反 卷 长 5 5 10 厘米 平滑无毛 聚生枝端 新叶黄嫩 伞形花序顶生 4 5 月间开花 小花白 色或带绿色 种子红色 10 月成熟 海桐为暖带树种 喜温暖湿润气候及肥沃土壤 不耐严寒 性喜阳光 亦耐荫 海桐枝繁叶茂 四季长青 浓绿光亮 下枝覆地 树冠球形 为重要观叶花木之一 入秋 果实裂开 露出红色种子 宛如红色之花 极为美观 园林中可植于园路交叉口及转角处 或 植于草坪周围 孤植于草坪之中 植于花坛中心 观赏效果均佳 亦适于隐蔽之用 植为绿篱 庭院内不论孤植于花坛之中 对植于建筑物入口处两侧 列植于建筑物前后 栽植于行道树下 都极为适宜 盆栽可布置会场 常春藤 常春藤别名中华长春藤 五加科常春藤属 常绿藤本植物 蔓长可达 30 米左右 叶互生 革质 3 裂或 5 裂 长 4 10 厘米 表面暗绿色 背面苍绿色 或黄绿色 叶脉带白色 着生在 生殖枝上的叶为卵形菱形 全缘 10 月开花 花色黄 果实球形 黑色 我国除东北外 皆有 分布 性强健 适应能力强 无需特殊管理 常春藤为大型藤本 枝叶稠密 四季长青 最适宜作为隐蔽材料 园林中可使其攀缘假山 更添自然之美 如在古老枯木旁 植以常春藤 使其缠绕其上 别具一格 广东万年青 广东万年青别名大叶万年青 粤万年青等 天南星科亮丝草属 多年生草本植物 高约 1 米 茎直立不分枝 节明显 叶互生 叶柄长 基部扩大成鞘状 叶片长卵形或椭圆形 长 10 20 厘米 宽 6 10 厘米 先端渐尖 基部近圆形 秋季开花 肉穗花序腋生 长 3 5 厘米 佛焰苞卵状椭圆形 长 4 7 厘米 花单性 雄花生于花序上部 雌花紧接雄花之下 分布于我 国南部 喜温暖 湿润 荫庇环境 不喜日光直射 不耐寒 在华中一带多作盆栽观赏 叶片光亮翠绿 叶形秀丽 适宜于布置厅堂 客室和公共集会 场所 君子兰 君子兰别名剑叶石蒜 大花君子兰 石蒜科君子兰属 多年生草本植物 叶剑状 叠生于 地下鳞茎 全缘 深绿色 4 5 月由叶腋抽生花莛 伞形花序 先端着花数朵 花呈喇叭形 花瓣 6 片 金黄色 果实球形 嫩果绿色 熟后红色 原产南非 耐寒力较弱 喜半荫环境和 稍湿润肥沃的土壤 君子兰多行盆栽 以供案头摆设 作切花瓶插 配以文竹等 则翠叶黄花更为名贵 文殊兰 文殊兰别名十八学士 文珠兰 石蒜科文殊兰属 多年生草本植物 鳞茎直径 10 15 厘米 叶条状披针形 长 1 米左右 宽 7 12 厘米 渐尖 边缘波状 暗绿色 花莛直立 伞形花序通 常具花 10 24 朵 花梗长 0 5 2 厘米 花被高脚碟状 白色 芳香 筒部纤细 伸长 4 10 厘米 直径约 1 5 2 毫米 花桔红色 花期 5 6 月 蒴果球形 直径约 5 厘米 文殊兰分布于我国广 东 福建 台湾等省 常生于海滨地区或河旁池地 性喜温暖 阳性 文殊兰多盆栽摆于客厅 门厅 宴会厅等处 如作切花瓶插 配以苏铁之叶 则雅丽大方 金莲花 金莲花别名旱金莲 旱荷花 金莲花科金莲花属 一年生或多年生蔓性草本植物 叶互生 具长柄 圆形或近肾形 盾状 叶似荷而小 边缘有波状钝角 花单生叶腋 有黄 红 橙 紫 乳白或杂色 花期 2 5 月 原产南美 不耐寒 喜温暖湿润 阳光充足的环境和排水良好 的肥沃土壤 金莲花既可温室栽培 又可露地栽培 适应性强 叶嫩绿 花金黄 灼灼耀眼 花期自夏 末至秋末 可连续开花 园林中 利用其蔓性 可使其生长于假 山隙间 依石而生 别具雅趣 家庭中也可于阳台之上牵以绳索 也颇为美观新颖 虞美人 虞美人别名丽春花 罂粟科罂粟属 一 二年生草本植物 茎直立 株高 40 80 厘米 全 株被绒毛 叶长椭圆形 不整齐羽裂 互生 花单生 有长梗 含苞时下垂 开花后向上 花 瓣 4 片 圆形 花色有纯白 紫红 粉红 红 玫瑰红等色 有时具斑点 花期 5 6 月 果实 圆球形 种子多数 原产欧亚 喜阳光以及通风良好的环境 耐寒 具直根 不耐移植 喜疏 松肥沃 排水良好的砂质土 虞美人花瓣质薄 状似薄纱 漫飘轻柔 是一种潇洒美丽的草本花卉 可布置花坛 或遍 植于庭院四周 也可盆栽观赏 紫罗兰 紫罗兰别名草桂花 四桃克 十字花科紫罗兰属 二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株高 30 60 厘 米 全株被灰色星状柔毛 茎直立 基部稍木质化 叶互生长圆形至倒披针形 先端钝圆 全 缘 顶生总状花序 有粗壮的花梗 花瓣 4 枚 瓣片铺展为十字形 花淡紫色或深粉红色 花 期 4 5 月 果实为角果 成熟时开裂 原产地中海沿岸 喜凉爽气候 忌燥热 喜通风良好的 环境 冬季喜温和气候 但也能耐短暂的 5 摄氏度的低温 喜疏松肥沃 土层深厚 排水良好 的土壤 紫罗兰花期长 花序也大 可以布置花坛 花境 或作盆花观赏 亦可切花瓶插 香雪球 香雪球别名小白花 十字花科香雪球属 多年生草本植物 常作一年生栽培 植株矮小 高仅 15 20 厘米 多分枝 叶披针形 互生 全缘 花顶生 总状花序 总轴短 花朵密生 成球形 花白色或淡紫色 有微香 花期 3 6 月 角果 种子扁平 原产欧亚 性强健 但忌 炎热 稍耐寒 对土壤要求不严 但不可过湿 不可缺少阳光 香雪球花如雪球 香气袭人 素为群众所喜爱 因其株型矮小 枝叶丰厚 花白如雪 芬 芳宜人 是园林中布置花坛或盆栽观赏的上品 如布置花坛 因其矮小 应布置在花坛边缘 又接近游人 暗香浮动 定会受到人胶的欢迎 家庭盆栽 盆不宜过于高大 应选择较矮浅之 盆植之方显美观 开花于夏季 满室生香 亦为乐事 蔷薇 蔷薇别名野蔷薇 蔷薇科蔷薇属 落叶藤本或灌木 茎细长 枝偃伏或蔓生 高 1 5 米左 右 小叶 7 9 枚 倒卵形或长圆形 长 1 5 3 厘米 叶缘有齿 花多数簇生 呈塔形 圆锥状 伞房花序 通常白色 花期 5 6 月 园林中作为观赏栽培的是本种的几个变种 如 粉团蔷薇 荷花蔷薇和七姊妹 蔷薇性喜阳光充足 每天至少有 6 小时以上的光照时间 耐寒 要求疏松 深厚 肥沃 排水良好的土壤 忌渍水 蔷薇是重要的观赏植物 花团锦簇 红果累累 鲜艳夺目 古诗云 百丈蔷薇枝 缭绕 成洞房 密叶翠幄重 稼花红锦帐 园林中 庭院内可将其植为花架 花格 绿门 绿廊 绿亭 也可将其植于围墙 院墙旁 以资攀附 打破墙垣之枯燥 单调感 郁李 郁李别名六月樱 蔷薇科李属 落叶灌木 高 1 5 米左右 干皮褐色 老枝有剥裂 小枝 纤细而柔软 冬芽极小 紫褐色 互生而密集 常为 1 3 个芽并生 一般两侧为花芽 中间为 叶芽 单叶互生 卵形 长 3 7 厘米 先端渐尖 基部圆形或阔楔形 花单生或 2 3 朵簇生 呈深粉红色 水红色或近白色 花于 3 4 月先叶开放 果近球形 直径约 1 厘米 深红色 6 月成熟 郁李原产我国南方 性喜阳 树体健壮 耐寒 耐热 耐旱 耐潮湿 郁李开花之际 繁英压树 恍若积雪 果实熟时呈红色 丹实满枝 宛如悬珠 该树种为 花果并美的观赏花木 叶色入秋呈紫红色 亦别具风格 园林中可植为花篱 花境 群植 丛 植 或于亭际 或于水边 或于山坡 都很美观 庭院中可植于建筑物入口处 列植于建筑物 前后 亦可盆栽置于阳台观赏 棣棠花 棣棠花别名麻叶棣棠 黄花榆叶梅 蔷薇科棣棠属 落叶灌木 高 1 1 5 米 小枝绿色 有条纹 略呈曲折状 叶三角状卵形 先端渐尖 基部近圆形 长 2 5 厘米 边缘有重锯齿 表面鲜绿色 背面苍白而微有细毛 花金黄色顶生于侧枝上 花径 3 4 5 厘米 花期 4 5 月 瘦果褐黑色 栽培的变种有 重瓤棣棠花 金边棣棠花 玉边棣棠花 棣棠花原产华北至华南 对土质要求不严 性喜温暖 半荫之地 野生者多在乔木林下 比较耐寒 棣棠花枝叶秀丽 是枝 叶 花俱美的春花植物 春日棣棠金花夺目 别具特色 配置于 常绿树前 或与榆叶梅 连翘 樱花等混植 则红彤彤 金灿灿 相得益彰 因其能耐荫 常 配置于避阳处 院墙墙基边缘 行道树下 庭院大树下散点数株 野趣横生 园林中的湖边 水际植之 花影照水 尤觉宜人 机关 庭院建筑物的北向窗前 栽植此花也很适宜 又因其 花枝繁茂 最适于列植于自然山林的疏林空地 坡地 花时更是耀眼夺目 凌霄 凌霄别名紫葳 凌霄花 紫葳科凌霄属 落叶藤本 树皮灰褐色 具纵裂沟纹 小叶 7 9 枚 卵形或卵状披针形 长 3 6 厘米 先端锐尖 缘有锯齿 花较大 成疏顶生聚伞状或圆锥 状花序 花冠鲜红色 钟形 花期 6 7 月 凌霄原产我国长江流域至东北一带 喜阳 好温暖 湿润 要求排水良好的土壤 凌霄最适宜依附老树 石壁 墙垣植之 如植于石隙间 悬崖而下 则柔条纤蔓 碧叶绛 花 倍觉动人 传统的园林布置方法 常将凌霄附假山植之 亦是庭院中花架 花门的良好绿 化遮荫材料 地锦 地锦别名爬山虎 爬墙虎 葡萄科爬山虎属 落叶藤本 分枝多 卷须短 具气生根 叶 互生 广卵形 3 裂 先端为粗锯齿状分裂 宽 10 20 厘米 花色淡黄绿色 聚伞花序 6 7 月 开花 果实球形 9 月份成熟 蓝黑色 地锦原产我国和日本 适应性强 既喜阳光 也能耐 荫 对土质要求不严 肥瘠 酸碱均能生长 地锦主要用于园林和城市垂直绿化 若使其攀缘附于岩石或墙壁上 则可增添无限生机 枝繁叶茂 炎夏苍翠欲滴 覆满墙壁 入秋 红叶斑烂 夺目十里 因此植于住宅 办公楼 宿舍的墙壁 围墙以及园林中建筑物附近均宜 如使矮小平房建筑攀附地锦 则浓荫如盖 不 仅美观 且为室内带来不少爽意 金银花 金银花别名金银藤 忍冬 忍冬科忍冬属 半常绿缠绕藤本 小枝细长 中空 有短柔毛 叶对生卵形或长状卵形 长 3 8 厘米 先端尖或渐尖 基部圆形或近心脏形 全缘 幼时两面 密生短柔毛 后渐光滑 花生于叶腋 花期 6 7 月 初为白色 后变为黄色 而具紫斑 8 10 月间果熟 金银花的变种有白金银花 红金银花 紫脉金银花和黄脉金银花 金银花原产我国 性喜阳 亦能耐荫 耐寒性强 耐干旱和水湿 对土壤要求不严 但以湿润 肥沃 深厚的砂 质壤土生长最好 金银花秋末虽老叶枯落 叶腋又簇生新叶 并常为紫红色 凌冬不凋 故有 忍冬 之名 夏季则开花不艳 黄白相映 故而得名 金银花 为花叶并美之品种 园林或庭院中适宜于 作篱恒 凉台 绿廊 花架等垂直绿化的材料 或于山坡 水边等处作地被材料 在公园或森 林公园风景区内 成片植于林间树下富有自然情趣 十大功劳 十大功劳别名阔叶十大功劳 猫儿头 黄天竹等 小檗科十大功劳属 常绿灌木 高约 4 米 全株光滑无毛 茎粗壮 直立 根粗大 单数羽状复叶 长 25 40 厘米 小叶 7 15 片 厚 革质 侧生小叶 卵形 大小不一 长 4 12 厘米 宽 2 5 8 厘米 顶生小叶较大 边缘反卷 上面蓝绿色 下面黄绿色 秋季开褐黄色花 芳香 总状花序顶生 6 9 个簇生 萼片 9 枚 花瓣 6 枚 浆果卵形 暗蓝色 被白粉 喜温暖气候 不耐严寒 对土质要求不严 以砂质土 为好 较阴湿环境生长更好 十大功劳 枝干酷似南天竹 叶形秀丽 叶色艳美 适宜于现代建筑附近栽植 可于园林 或单位的围墙下作为基础栽植 作为盆栽 可置于门厅 入口 会议室 会客室 使人觉得清 幽可爱 家庭盆栽亦可 吉祥草 吉祥草别名瑞草 松涛兰等 百合科吉祥草属 多年生草本植物 根状茎匍匐 叶 3 8 枚 簇生于根状基顶端 条形或披针形 长 10 38 厘米 宽 0 5 3 5 厘米 先端渐尖 向下渐狭 深绿色 花葶短于叶 长 5 15 厘米 穗状花序长 2 6 5 厘米 粉红色 芳香 花被片合成短管 状 开花时反卷 浆果球形 鲜红色 吉祥草分布我国西南 华中 华南等地 多生于荫湿山 坡 山谷及密林下 吉祥草叶片青翠 以观叶为主 庭院中可群植于荫湿窄狭的墙根 角落 或片植于林缘荫 湿之地 或植于山石之基 浅水池畔 业余爱好者选用浅磁盆盛雨花石等 具有各种艳丽色泽 的卵石 加水植吉祥草于其中 可终年摆设案头 沿阶草 沿阶草别名绣墩草 丝盆草等 百合科沿阶草属 根较粗 常膨大成椭圆形 纺缍形的小 块根 长约 1 1 5 厘米 地下匍匐茎细长 茎短 叶基生成密丛 长 10 50 厘米 宽 1 5 3 5 毫米 具 3 7 条脉 总状花序 花白或淡紫色 稍下垂 浆果球形 蓝色 10 月份成熟 沿阶 草分布很广 我国除华北 东北 西北外 其它各地均有分布 越南 日本 印度也有 多生 于海拔 2000 米以下山坡林下或溪旁 耐荫性强 喜湿润稍肥沃疏松的土壤 沿阶草终年常绿 耐寒力强 在 10 摄氏度条件尚不致冻死 耐荫亦耐晒 庭院 公园广 为栽植 一般喜用作道路 台阶 花坛 林地的边缘材料 或片植于苍木古树的根际 或群植 于山石下沿或岩缝 斑斑丛点 饶富野趣 每当秋去冬来 万木凋零 唯沿阶草叶翠如春 生 机尤茂 可盆植摆设门庭房角 或阳台令叶出栅栏 与隔邻共赏自然之美 天竺葵 天竺葵别名绣球花 洋绣球 入腊红等 拢牛儿苗科天竺葵属 多年生草本植物 基部木 质 全株具细毛 叶圆形或肾脏形 具浅裂 叶面通常具马蹄形环纹 花序伞形 顶生 具长 总梗 多花集总苞内 现蕾后向下弯曲 花冠有红 粉 赭白色等 花期夏季或冬季 原产南 非 喜温暖湿润气候 要求排水良好的土质 喜阳光 喜肥水 天竺葵既可露地栽培 亦可盆栽观赏 我国各地多行盆栽 是重要的阳台花卉 花期长达 数月 特别适于家庭盆栽 盆栽植株可供客厅 门厅 会议室等处摆设 鸢尾 鸢尾别名兰蝴蝶 扁竹花 屋顶鸢尾等 鸢尾科鸢尾属 多年生草本植物 根状茎短而粗 壮 色浅黄 叶剑形 薄纸质 淡绿色 长 30 60 厘米 宽 2 3 5 厘米 4 5 月间自叶丛间抽 出花莛 开蓝紫色花 花径约 10 厘米 蒴果狭矩圆形 具 6 棱 外皮坚韧 有网纹 种子多数 鸢尾原产北半球温带地区 我国 日本 欧洲 小亚细亚等地均有分布 喜半荫湿润环境 耐寒力颇强 鸢尾类植物 因颇耐阴 好湿 花大 美丽 在庭院中多布置于房屋四周较阴湿的空坪隙 地 特别是墙根 坡下 林缘 山石 水沟 池畔 虽地窄 低温 荫蔽 鸢尾属植物皆能生 长良好 一次栽植 多年受益 因其花莛高 花大美丽 色泽鲜艳多变 亦为瓶花 手花等的 主要种类 作为盆栽养植 置于阳台 庭下 院角无不相宜 月季 月季花别名月月红 长春花 蔷薇科蔷薇属 直立状小灌木 枝干一般生有弯曲尖刺 新 枝多呈紫红色 奇数羽状复叶 互生 托叶与叶柄合生 小叶 3 5 枚 叶卵形或长圆形 先端 渐尖 边缘有锯齿 花单生或簇生 花色有红 粉 白 绿 黄 紫等 色彩丰富 香艳可爱 月季花原产我国 1789 年移到欧洲后 引起了欧洲人的重视 通过人工杂交 育成了许多新的 类型 月季花适应性强 耐寒 耐旱 不择土壤 但以疏松肥沃 微带酸性的壤土为佳 阳光 不足 则枝干细弱徒长 叶片发黄 开花不艳 而且花朵变小 月季花花大色美 四时不绝 古诗赞曰 春日四时常在目 但看花开月月红 是园林中 布置大型花坛 花境的重要材料 如将各色品种 大量群植 形成月季园 则更为美观 如在 小庭院的局部 或粉墙之前 点缀几株月季 配以山石小品 杂以其它芳草 不失为一美好的 画面 月季在园林中常大量盆栽 以供展览 家庭养植几盆 置于阳台之上 花叶繁茂 较为 适宜 如剪取花枝瓶插 为室内的上等装饰品 此外 月季花是编扎花篮 花圈的重要材料 碧桃 碧桃别名桃花 蔷薇科李属 落叶小乔木 高 8 米左右 小枝红褐色或绿褐色 光滑无毛 冬芽具柔毛 叶片椭圆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 先端渐尖 基部阔楔形 叶缘有锯齿 叶基 有腺点 花单生 粉红色 核果近球形 表面密被短绒毛 3 4 月开花 碧桃是我国传统的园林花木 早春时节 花先叶开放 烂漫芳菲 妖艳媚人 在园林配置 上 常大片栽植 构成 桃花山 桃花坞 桃花源 桃花洞 桃花峰 桃花园 等景观 花开时 凝霞满林 红雨塞途 令人陶醉 在园林应用中常将其与婀娜垂 柳相间 植于湖边 溪畔 河旁 花时桃红柳绿 春意盎然 真是 颠狂柳絮随风舞 轻薄桃 花逐水流 花后叶色暗绿 容易凋落 故庭院中最好与其它树种相配置 古人常把桃 李 比喻为学生弟子 称之为 桃李满天下 因而校园内多植桃李也颇有情趣 于小型院落之一 角 散植数株 极为适宜 桃竹混栽 形成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的景观 亦 颇富诗情画意 盆栽可选寿星桃 垂枝桃等种类 取其株形矮小 紧凑之特点 亦别具一格 榆叶梅 榆叶梅别名小桃红 蔷薇科李属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高 5 米左右 干红褐色 皮部呈剥 落状 单叶互生 椭圆形或倒卵形 长 3 6 厘米 先端锐尖或 3 裂 基部广楔形 边缘具重锯 齿 先花后叶 花单生或 4 5 朵丛生 花期 3 4 月 粉红色 果球形 红色 艳丽 栽培品种 有 重瓣榆叶梅 鸾枝榆叶梅和小花榆叶梅 榆叶梅原产我国华北及江 浙一带 喜光 耐寒 性强 且能耐碱土 对土壤要求不严 但以中性至微碱性而肥沃疏松的砂壤土为佳 榆叶梅是我国中部地区的重要观花灌木 枝叶茂密 花繁似锦 因叶形似榆树 花貌如梅 花 故得名 榆叶梅 园林中常和黄刺梅相配 一金黄 一粉红 竞相怒放 相互辉映 可 丛植于园路交叉口 也可植于树丛前 为基础材料 如列植栽培于道路两旁 花开之日 实为 理想的花境 自然式种植于公园湖边 池畔的垂柳旁 则红绿相映 其美异常 庭院中可植于 门厅入口的花台 花池之中 亦可篱式栽于建筑物旁 盆栽观赏亦很适宜 樱花 樱花别名山樱花 山樱桃 蔷薇科李属 落叶乔木 高 2 5 米左右 树皮光滑 栗褐色 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 长 6 12 厘米 先端尖锐 边缘具重锯齿 表面有柔毛 背面灰绿色 叶 柄具腺体 花序总状或伞房状 3 5 朵聚生 花白微带粉色 单瓣或重瓣 花叶同放 或先叶 后花 核果球形 7 月成熟 栽培品种主要有 吉野樱 早樱和垂樱 原产我国长江流域 日 本和朝鲜 性喜光 喜排水良好 肥沃深厚的壤土 适应性强 寒暖之地均可生长 樱花为日本国花 栽培极盛 樱花妩媚多姿 轻盈姣妍 繁花似锦 鲜艳夺目 是春季的 重要观赏花木 在园林中常将体形高大者 如山樱 吉野樱 以大树孤植 或以数株丛植 在 公园名胜区 大片群植 景色更加宜人 也可列植为行道树 花开时 堪称花廊 如植于常绿 树前 则红绿相映 更显相得益彰 栽于水滨 溪畔 湖边 可造成落英缤纷 流水潺潺的 落花流水 的意境 西府海棠 西府海棠别名海红 子母海棠 蔷薇科苹果属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高达 3 5 米 幼枝有 短柔毛 老皮平滑 紫褐色或暗褐色 叶长椭圆形 先端渐尖 茎部楔形 长 5 11 厘米 宽 2 4 厘米 边缘有锯齿 叶柄细长 2 3 5 厘米 伞形总状花序 花重瓣 淡红色 径约 4 厘米 生于小枝顶端 梨果球状 径 1 5 厘米 红色 3 4 月开花 西府海棠原产我国华北 华东等 地 耐寒性强 性喜阳光 耐干旱 忌渍水 在干燥地带生长良好 西府海棠在海棠花类中树态峭立 似亭亭少女 花红 叶绿 果美 不论孤植 列植 丛 植均极美观 最宜植于水滨及小庭一隅 郭稹海棠诗中 朱栏明媚照黄塘 芳树交加枕短墙 就是其配置手法的写照 新式庭园中 以浓绿针叶树为背景 植海棠于前列 则其色彩尤觉 夺目 若列植为花篱 鲜花怒放 蔚为壮观 栀子花 栀子花别名黄栀子 玉荷花 茜草科栀子属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高 1 1 5 米 小枝绿色 叶对生或轮生 革质 全缘 长椭圆形或阔披针形 先端突尖 长 10 13 厘米 表面有光泽 单花生于叶腋 花瓣肉质 白色 具芳香 6 8 月开花 10 月成熟 栀子花原产我国长江流域 南方有野生 性喜阳光充足 空气湿润 气候温暖及排水良好 酸性肥沃轻粘壤土 耐荫而不耐寒 栀子花枝叶茂密 花朵芳香 为花叶并美的观赏花木之一 以其常绿 配以落叶灌木 如 紫荆 棣棠 碧桃等 则花红叶绿 秀丽多姿 如将其植为绿篱 花时即为花墙 更为美观 若在山林间大片栽植 花时 远望如白雪皑皑 香飘数里 又富于野趣 可剪取花枝 瓶插观 赏 光亮绿叶 淡雅白花 为室内的绝妙点缀 杜鹃花 科属 杜鹃花科 杜鹃花属 学名 Rhododendron simsii 别名 映山红 山石榴 山踯躅 山鹃 杜鹃花 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 在所有观赏花木这中 称得上花 叶美 地栽 盆栽皆宜 用途最为广泛的 要推杜鹃花了 白居易赞曰 闲折三枝持在手 细看不似人间有 花中此物 是西施 芙蓉芍药皆嫫母 在世界杜鹃花的自然颁中 种类之多 数量之巨 没有一个能与中 国匹敌 中国 乃世界杜鹃花资源的宝库 今江西 安徽 贵州以杜鹃为省花 定为市花的城 市多达七 八个 足见人们对杜鹃花的厚爱 栽培历史 早在公元 492 年 齐梁陶弘景在中就记载有 羊踯躅 羊食其叶 踯躅而死 故名 1688 年清代陈 子在总结了杜鹃花栽培经验 然而 18 至 19 世纪 欧美等国刚开始大量地从我国云南 四川等地采集杜鹃种子 标本 进行分类 栽培与育种 近百年中取得重大成果 培育出数千的品种 充实乃至改变了原来的园林面貌 产地分布 杜鹃花是一个大属 全世界有 900 多种 分布于欧洲 亚洲和北美洲 而以亚 洲最多 有 850 多种 其中我国有 530 多种 占世界种类的 59 尤其是集中于云南 西藏和 四川三省区的横册脉一带 是世界杜鹃花的发祥地和分布中心 形态特征 主干直立 单生或丛生 枝条互生或假轮生 枝 叶毛或无枝 叶 花梗有鳞 片或无 叶多形 但不呈条形 全缘 极少有细锯齿 革质或纸质 常绿 半常绿或落叶 有 芳香或无 花顶生 侧生或腋生 单花 少花或 20 多朵集成总状伞形花 先叶开花或后于叶 花冠显着 钟形 辐射状杵臼式钟形 碟形至碗形或管形态裂 也有 6 10 裂的 花色丰富多彩 山茶花 学名 Camellia japonca 别名 山茶 茶花 曼陀罗树 晚山茶 耐冬 楂 洋茶 薮春 山椿 科属 山茶科 山茶属 栽培历史 山茶花自古是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花卉 它的栽培历史非常悠久 早在隋唐时 期 就由野花进入栽培 唐 段成式着续集中就有记载 产地与分布 山茶花原产我国 野生山茶花分布于浙 赣 川的山岳沟谷从林下和山东省 崂山及沿海岛屿 浙江省宁波 四明山间 也有成片野生的山茶花分布 形态特征 山茶是常绿阔叶灌木或小乔木 枝条黄褐色 小枝条呈绿色或紫色至紫褐色 叶片革质 互生 椭圆形 长椭圆形 卵至倒卵形 长 4 10 厘米 先端渐尖或急尖 基部楔形 至近平圆面积形边缘有锯齿 叶片下面为深绿色 多数有光泽 背面较淡 叶片光列毛 叶柄 粗短 种 变种与品种 山茶花除原外 园艺品种很多 当今世界上山茶品种已发展到 5000 多个 我国山茶的品种约 300 多个 现正在整理研究中 桂花 学名 Osmanthus fragrans 别名 木犀 岩桂 九里香 金粟 科属 木犀科 木犀属 栽培历史 桂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 栽培历史达 2500 年以上 产地与分布 桂花原产我国西南部喜马拉雅山东段 印度 尼泊尔 柬埔也有分布 现 四川 云南 广东 广西湖北等省区均有野生 淮河流域至黄河下游以南各地普遍地栽 以北 则多行盆栽 形态特征 桂花为常绿阔叶乔木 高可达 15 米 树冠可覆盖 400 平方米 桂花实生苗有明 显的主根 根系发达长 幼根浅黄褐色 老根黄褐色 嫁接苗的根系因砧木而异 插条埋入了 土中各处易生不定根 但无明显主根 变种和品种 桂花的分类工作 在宋 明 清三代均有人研究 宋代了景析 是根据花色来进行分类的 仅命名了 且桂 一个品种 明代李时珍根据花有白 黄 红三色而把桂花分为 银桂 金桂 白桂 三个品种 水仙花 学名 Narcissus tazetta var chinensis 别名 天葱 雅蒜 雪中花 姚女花 女史花 凌波仙子 俪兰 配玄 水鲜 水仙 科属 石蒜科 水仙属 冬天里 水仙花能在一碟清水中 展开青翠的片 开出素雅的芳香的花朵 点缀在室内几 案上 会给人带来生气和春意 清代康熙皇帝有诗云 翠帔缃冠白玉珈 清姿终不于泥沙 栽培历史 中国水仙花是我国民间的清供佳品 有关水仙花的诗词 歌赋 民谣 神话等 很多 但文字记载却迟在唐朝开始 产地与分布 水仙花原产欧洲地中海沿岸 北非 西亚也有 中国水仙花分布在我国 日 本 朝鲜 中国水仙花在我国的野化分布相当广泛 据考 湖北 湖南 江苏 浙江 福建 广东 四川 云南等地都有 多以寺庙为中心 习性 中国水仙花需要经过 2 3 年的种植才能开花 在秋季 9 10 月间栽培 翌年 5 月叶子 枯黄 6 月以鳞茎球形式进入休眠 休眠期间鳞茎球继续进行生理 生化活动 桫椤 学名 Cyathea spinulosa 别名 树蕨 刺桫椤 科属 桫椤科 桫椤属 分布于我国福建 台湾 广东 贵州 四川等省 也产于日本 蕨类植物 根茎直立 高达 1 4 米 黑褐色 上面覆盖密厚的直径约为 2 毫米的有 气根 叶丛生于茎顶 叶柄粗壮 深棕色 有密刺 叶片大 叶面绿色 三回羽状深刻 羽片多数 互生 有柄 矩圆形 长 30 50 厘米 中部宽 12 20 厘米 顶端渐尖 小羽片 线状披针形 羽裂几达小羽轴 桫椤为高大树蕨 常生于林下沟谷 溪边或林下湿地 喜温暖湿润气候 耐蔽荫 但耐寒 性不强 繁殖采用分株法 一般多从野外采掘后移回种植 适栽植于肥沃 湿润的土壤之中 要注 意保持湿润环境 冬季需防寒害 同属其他种 黑桫椤 叶柄 叶轴 和羽轴均为栗黑色至深紫色 稍有光泽 桫椤茎干挺拨 树姿优美 叶色鲜绿 可栽种于棚区内右庭院内作为大型观赏植物 也可 盆栽供室内了列观赏 其茎部干后常被称为蛇木 可以制成蛇木板 蛇木柱 蛇木屑等 用来 栽种附生植物如热带气生兰等 南洋杉 学名 Araucaria heterophylla 别名 诺和克南洋杉 小叶南洋杉 塔形南洋杉 科属 南洋杉科 南洋杉属 原产大洋洲诺和克岛 我国广东 海南 福建等地均有引种栽培 生长良好 常绿乔木 有树脂 树形端正 树干通直 树皮略灰色 裂成薄片状 树冠塔形 为阳性 植物 幼苗宜阴 耐寒性不强 如在杭州 上海 南京等地栽培 科季须置于温室越冬 繁殖方法有播种和插种两种 以播种为主 性喜温暖 应选择向阳 土壤肥沃而排水良好 的地方植种 南洋杉属约有 18 种 分布于拉丁美洲 大洋洲及太平洋群岛 睡莲 学名 Nymphaea tetragona 别名 子午莲 水芹花 科属 睡莲 睡莲属 我国南北各省池沼自生 日本 朝鲜 印度 苏联西伯利亚及欧洲等地亦有分布 多年生 水生花卉 根状茎粗短 叶丛生 具细长叶柄 浮于水面纸质或近革质 近圆形或卵状椭圆形 无毛 上面浓绿幼叶有褐色斑纹 下面暗紫色 耐寒 江南地区冬季不加保护能安全越冬 喜强光 通风良好 在岸边有树荫的池塘 虽 能开花 但生长较弱 一般用分植繁殖 在 3 4 月份 气候转暖 芽忆萌动时 将根茎掘起用 利刀切分若干块 另行栽植 也可能播种繁殖 在池塘栽培时 旱春应该将池水放尽 将根茎附近的土地弄松 施入基肥再壅泥 然后灌 水 睡莲是花 叶俱美的观赏植物 古希腊 罗马最初敬为女神供奉 16 世纪意大利的公园多 用来装饰喷泉池或点缀厅堂外景 含笑 学名 Micheliafigo 别名 香蕉花 含笑花 科属 木兰科 含笑属 原产于福建 广东等地的亚热带地区 长江流域一带有栽培 北方均盆栽观赏 常绿灌木 或小乔木 分枝紧密 组成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 革质 全缘 嫩绿色 花单生于叶腋间 花 小直立 乳黄色或乳白色 花瓣 6 枚 瓣缘常紫晕色 香气浓郁 有如香蕉香味 暖地木本花木 性喜温暖 不甚耐寒 长江以南背风向阳处能露地越冬 喜半阴环境 不 耐烈日曝晒 不耐干燥 要求排水良好 肥沃的徽酸性壤土 中性土壤也能适应 繁殖以扦插为主 也可以嫁接 播种和压条 扦插于 6 月间花谢后进行 移栽时植株要带 土球 可在 3 月旬至 4 月中旬进行移栽 含笑叶绿花香 树形 叶形俱美 是重要有园林花木 性耐阴 也宜作室内盆栽 对氯气 有较强有抗性 适用于作矿的绿化树种 花蕾可供药用 花含芳香油 可供入药或熏茶 八仙花 学名 Hyhrangea macrophylla 别名 紫阳花 绣球 科属 虎耳草科 八仙花属 原产于我国 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 朝鲜用日本也有 落叶灌木 小枝粗壮 皮孔明显 叶大而稍厚 对生 倒卵形 椭圆形或宽卵形 边缘有 粗锯齿 叶面鲜绿色 叶背黄绿色 叶柄粗壮 花大型 由许多不孕花组成顶生伞房花 栽培 变种和品种很多 暖温带树种 喜温暖阴湿 不甚耐寒 喜湿润的肥沃土壤 繁殖用分株 压 条 扦插也可 栽培应选择庇阴处 经常保持泥土湿润 但也不宜灌水过多 雨季还要注意排 水 防止受涝而烂根 八仙花花大旱球形 开花时节 花团锦簇 其色能蓝能红 令人悦目怡神 是极好的观赏 花木 由于它性喜阴湿 南方暖地可配植于庭院阴处 林下 林缘 棚架及建筑物 山石之北 面 也可盆 花 根可药用 珍珠梅 学名 Sorbaria kirilowii 别名 华北珍珠梅 科属 蔷薇科 珍珠梅科 产于华北 现各地都有栽培 落叶丛生灌木 冬芽红色 奇数羽状复顺 小叶 13 21 枚边 缘有尖锐重锐齿 花白色 大型圆锥花序顶生 果长圆形 无毛 花期 6 7 月 耐寒 喜光 也耐半阴 对土壤要求不严 但喜肥沃湿润土壤 耐修剪 繁殖以分株 扦插为主 成活率高 生长很快 生长期间要注意防虫 变叶木 学名 Codiaeum variegaum var pictum 别名 洒金榕 科属 大戟科 变叶木属 原产于马来西亚 太平洋岛等地 我国广东 福建 台湾等地有栽培 北方城市 温室中 也有栽培 常绿灌木 株高 1 2 米 单叶互生 有柄 厚革质 叶片形状和颜色变异很大 全 缘或分裂 扁平 波状或螺旋状扭曲 常具白色 黄色 红色和紫色斑点或斑纹 变叶木种类 很多 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 不耐霜寒 在强光 高温 多湿条件下生长良好 喜粘重 肥沃 而有保水性的土壤 培养土可用粘质土 腐叶土 腐熟厩肥等调制 人心果 学名 Maniklara zapota 别名 山榄科 铁线子属 产热带美洲 我国云南 广西 海南和广东有栽培 常绿 多枝乔木 叶革质集生于枝梢 长圆形至椭圆形 全缘或少有微波状 光绿色 花细小 黄白色 自叶腋抽出 热带树种 喜 高温和肥沃的砂质土壤 适应力较强 用播种或压条繁殖 在 9 10 月份成熟 人心果树冠圆形 姿态优美 可作小径行道树或在庭院里宾馆空地作为果树栽培 果实甜蜜可口 是营养价值很 高的水果 树干的乳汁是口香糖的原料 树皮可治热症 龙叶珠 学名 Cleroden drum thomsonae 别名 叶珠 科属 马鞭草科 桐属 原产于热带非洲西部 现在各地广为栽培 软弱的木质藤本 高 2 3 米 秃净 不耐寒冷 冬季应放在夜温 8 度以上的温室中并要保持干燥 繁殖以扦插为主 其次为播种 盆适合在温 室培养 养护期间要适合控制水 肥 春季翻盆时 对上部枝条宜短截 促进萌发新枝 六月雪 学名 Serissa serissoides 别名 满天星 科属 茜草科 六月雪科 广布于长江下游各省 南至广东和广西 半常绿短生小灌木 叶对生 有短柄 常集生于 小枝上部 形状变化很大 通常卵形至披针形 花白色 近无梗 多朵簇生小枝顶 核果小 近球形 花期 10 个月 喜温暖 阴湿环境 不耐严寒 要求肥沃的砂质土壤 用扦插繁殖 移植四季均可进行 而以春季 2 3 月最好 上盆后应先置半阴处 复活后移至露地养护 同属植物近似种白马 亦名六月雪 鱼尾葵 学名 Caryota ochandra 别名 孔雀椰子 假桃榔 面木 科属 棕榈科 鱼尾葵属 原产于亚热带 热带及大洋洲 我国海南五指山有野生分布 台湾 福建 广东 广西 云南均有栽种 常绿乔木 高可达 20 米 单干直立 有环状叶痕 二向羽状复叶 大而粗壮 先端下垂 羽片厚而硬 形似鱼尾 喜温暖 湿润 较耐寒 能耐受短期零下 4 低温霜冻 用 播种繁殖 种子采收后即播 约经营者 6 120 在发芽 鱼尾葵是我国最早栽培作观赏的棕榈植 物之一 茎杆挺直 叶片翠绿 花色鲜黄 果实如圆珠成串 适宜栽植于园林 庭院之内作观 赏 也可盆栽作室内装饰用 散尾葵 学名 Chrysalidocarpus lutescens 科属 棕榈科 散尾葵属 原产于马达加斯加 我国华南地区有栽培 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均作温室观叶盆栽 丛生 常灌水 茎自基部 有环纹 叶端柔软 花小 成串 金黄色 花期 3 4 个月 热带植物 喜温暖 潮湿 耐寒性不强越冬最低温度在十度以上 苗期生长甚慢 以后生 长迅速 耐阴 适宜松软泥土 排水良好 肥厚的土壤 繁殖通常以分株为主 也可播种 分 株时用利剪分开后 在伤口处需涂上木炭粉或硫磺粉进行消毒 散尾葵枝叶茂密 四季常青 耐阴性强 适宜庭院草地绿化 幼树可盆栽 作室内植物 油棕 学名 Elaeis guineensis 科属 棕榈科 油棕属 原产于热带西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