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本科)学习方法与应试技巧.doc_第1页
《大学语文》(本科)学习方法与应试技巧.doc_第2页
《大学语文》(本科)学习方法与应试技巧.doc_第3页
《大学语文》(本科)学习方法与应试技巧.doc_第4页
《大学语文》(本科)学习方法与应试技巧.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语文(本科)学习方法与应试技巧大学语文是一门语言文学素质教育课。该课程主要由文选组成,学习的内容十分宽泛,难度比较大,考点亦十分分散。自学大学语文,首先必须弄清楚该课程的全部考试内容及其范围限定和程度要求,否则就可能因无的放矢而事倍功半。大学语文自学考试大纲详细规定了65篇选文的思想内容考核点和写作方法,艺术特色考核点,并明确规定除作文外,不再设其他课外题,因此紧扣课文是考生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法。首先,考生应明白大纲规定的各个方面的具体考核要求,其次应针对每一部分采取不同的复习方法,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文学知识与语文知识部分是检测考生有关知识水平的,这部分知识答案非常确定,考点都在课文前的背景介绍、课后的注释及提示之中,必须死记硬背。语言知识方面,考核的重点是古汉语知识。因此,教材中的文言文,其中论说文9篇、记叙文8篇,另加前赤壁赋与石崇与王恺争富2篇,是复习的重点,这其中10篇精读课文尤其重要。当然,现代文中的一些语词,诗词曲赋中的有关语言知识亦不能忽视。考核的重点是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特殊语法现象与文言句式。其中实词考核主要是辨识古今意义不同的词语,虚词只考“之、其、者、所、以、子、而、则、焉、乃”10个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特殊语法现象与句式考核主要有7种:使动、意动、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判断句式、被动句式、倒序句式。而这些内容基本上都在课文后的“注释”中,所以在阅读复习过程中应特别重视课文的“注释”。一般来说,文言课文中的第一个注释多为题解,不属此类考试范围;其他注释中,有关年代、人名、地名、典故、引证、考据等专用语或生僻词的注释也不会入题。重点应注意这样一些注释:对古今异义或一词多义的实词的注释,对常用文言虚词的注释,对文言特殊语法现象和句式的注释,还有难句的串讲。例如,在郑伯克断于鄢的“注释”中,注及“武姜”、“制”、“虢叔”、“京”“祭仲”、“公子吕”、“五月辛丑”等皆可不必记忆,而“寤生”、“参国之一”、“焉辟害”、“厚”、“昵”、“阙”、“早为之所”、“隧”等字、句、词的注释就要加以理解、记忆了。文学知识部分内容较繁杂,需学习分类归纳,抓住重点。这部分的考试内容主要是作家作品知识与文体知识。对于作家作品知识,大纲只要求考生记住关于某个作家及其作品的基本知识,而其他的次要知识点,比如作家的生卒年、籍贯、仕履,作品的具体背景、版本的情况,则不列入考试范围;文体知识方面则有文体的种类、特点等。例如对于寡人之于国也可归纳如下:作者字号:孟子,名轲,字子舆。所属朝代或国别;战国中期,邹国人。主要思想倾向: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主张施仁政,行王道;提倡民本思想;重视后天教化。文学成就:其散文善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辩手法;善用比喻;多用排比句。作品集:孟子七篇。对相同或相近的知识点应善于归纳比较,例如,教材中共有八首诗分别涉及到“乐府”诗体,分别是:上邪、兵车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陵叟、短歌行、从军行、行路难、关山月。现归纳如下:汉乐府:上邪;拟乐府:兵车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新乐府:杜陵叟乐府旧题:短歌行、从军行、行路难、关山月。如果从“古体诗”的角度,则要再加上氓、国殇、饮酒;如果从表现手法来看,又分抒情诗与叙事诗,兵车行、杜陵叟是典型的叙事诗。再比如,同为盛唐诗人,王维、岑参、李白、杜甫的文学成就各有不同:王维是“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作家”;岑参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李白是“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是“我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同为宋代词人,柳永、李清照、苏轼、辛弃疾的词风各不相同:柳永“是北宋婉约派词人的代表”;李清照前期“词风清丽宛转”,后期“词风沉哀凄苦”;苏轼“词开豪放一派”;辛弃疾“词风以豪放悲壮为主”。这些知识点通常都出现在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填空题中,必须以记诵为主。课文阅读分析部分考查考生对文章的阅读分析能力。教材中每篇课文后均有“提示”,一般来说,所有阅读分析考题的答案均在此“提示”中。每篇课文后的“提示”是对课文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高度浓缩概括,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1)课文写作背景;(2)课文的主旨;(3)课文的体裁特点;(4)课文的层次内容;(5)课文的基本表现方法和主要艺术特点。“提示”对每一方面内容的概括与表述都力求简洁而准确,因而有关试题的答案通常都以“提示”中的表述为标准或依据。因此,在复习应考时,应认真学习“提示”,充分利用“提示”,把阅读课文与阅读“提示”结合起来,当是提高课文阅读分析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办法。教材中每单元后有4篇文体简介文章,在近年来的命题中,与这四篇文章有关的内容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应予以特别注意。四篇文体简介文章中,为了解释名词术语和说明有关道理,结合教材中(武汉自考)的作品,列举了许多具体实例,有不少考题即直接来自这些实例。对于文体简介文章中的术语主要以理解为主,学会运用。例如,给一段教材中的议论文字,至少要能明确回答下列问题:是立论还是驳论?论点是什么?论据的类别是什么?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再如,给一段教材中的记叙文字,至少要能说明下列问题:是顺叙还是平叙?有没有倒叙,插叙?有没有描写?是人物描写还是环境描写?有没有抒情?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有没有议论?是不是夹叙夹议?又如,给一段教材中的描写文字,至少要能说明下列问题:是环境描写还是人物描写?如果是环境描写,那么是自然景物描写还是社会环境描写?是不是场面描写?如果是人物描写,那么是肖像描写,言语描写,行为描写还是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如果是人物心理描写,那么是直接心理描写还是间接心理描写?像这样将有关名词术语与实际材料对号入座的问题,几乎历次试题中都有,必须熟练掌握与运用。答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所给的分析材料,其次要注意题目的提问方式,确定正确的答题思路。例如:当问的是“论点是什么”、“主旨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或“表达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反映了什么”、“体现了什么”时,就要从思想内容方面去考虑回答;当问的是“用的什么论证方法”、“用的是什么驳论方法”时,就要从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及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等方面去考虑回答;当问的是“人物描写方法问题”时,就要从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面去回答。当问的是“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方法”,就要从对比、烘托、铺垫、暗示、比兴、象征、白描、夹叙夹议、托物言志等方面去回答;当问到“修辞手法”,就要从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用典、反语、反诘、设问、借代、反复、层递等方面去回答;当问到“这样写(这样说、这样安排、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的问题时,就要从表达作用和艺术效果方面去回答,如:使中心旨意或人物性格更加突出,或者强化反衬了什么,使形象更加生动,使说理更形象,使说理更有气势,使结构更严谨,使寓意更含蓄,使情节更引人入胜,使结尾更耐人寻味,等等。大学语文考试题型 -2010-7-29 谈谈大学语文考试题型大学语文这门课,按内容分,可以分为四种题型。下面,就结合2001年上半年全国考试卷子进行一个简要分析,作为过关要领。一。字、词、句的含义。这个题是在考卷的第二部分,有五个小题,十分。(1)敏于事而慎于言:敏于事。是出自论语十则,结合前后文,可以知道意思是做事快捷。(2)则是厉民以自养:厉民。是出自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厉民是敲剥百姓之意。(3)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是以。出自柳宗元的寓言二则,是是代词,以是表示因果关系,合起来就是因此。(4)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大朋,而周用以兴:用以兴。出自朋党论,意思是凭它而兴旺。(5)要我格守的教诲:格守。它是个约定语,格是谨慎而尊重,守是遵守。解释词语,不要死记硬背,结合课文前后文为上。二。文学常识、文体知识。这部分分数分布在单选、多选和简析里。单选里1.的科学的春天中,作者论证“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时,用了“嫦娥奔月,龙宫探宝”,封神演义上的许多幻想,通过科学,今天都变成了现实“作为根据,这里所用的论证方法是:A.演绎法B.归纳法C.对比法D.类比法这个题目就是属于文体知识,它是从个别到一般,是归纳法。2.鲁迅文中所指论语丝的文体稳健、骂人及费厄叵耐的作者是属于文学常识。这个题目给大家的提示是,不仅要掌握课文的作者、作品,还要了解重点篇目里提到的作品和作者的相关知识。文学常识与文体知识部分有11分,只要阅读仔细,加强理解,这11分不难得到。在其他题型里的情形,不再举例。三。阅读与分析:这部分是考试的重头,大约以50分的题量。分布在单选、多选和简析里。这部分考察的是考生平时的基本功的综合应用。在单选里5.散文创作谈:“鲁迅比喻过,从干荔枝的味道,是没法推想鲜荔枝的风味的。”作者借此指的是A.要选典型材料B.要有深刻的主题C.要重视语言艺术D.要有直接生活知识。这一分的取得,就要对本课的内容相当熟悉,清楚每个分论点和相应论据间的关系。11.追悼志摩中梁启超所“看透”的志摩的追求是A.良心之安顿B.人格之确立C.灵魂之救度D.梦想的神圣境界这个题目是考查考生的记忆力和看书的细致程度。那几个诗句的接句,固然是考记忆力,也是考鉴赏力。在多选题里,24“我看出来:象初日那样挂在天空里是先生燃烧的心。我第一眼只看到一颗心。可是我抬起头来仔细看,先生慈祥的脸不是就在那儿?他笑得那么快乐。”中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A.排比B.对偶C.比喻。D.反诘E.层递有不少考生遇到这种题目就有点不知所措,用手指在备选项上指来指去,其实,只需依据题意,找出找出可能的答案,和备选项对照就行了。简析题:31.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不仅人类的肚皮是细菌的饭店,狮虎熊象,牛羊狗鼠,燕雁鸦雀。龟蛇鱼虾,蛤蚌蜗螺,乃至于昆虫,举凡一切有脊椎和无脊椎的动物,只须有一个能吃的肚皮或食管,都是细菌的打下饭店、酒馆、包饭馆。但如此,鼻孔喉咙还是西的咖啡馆,皮肤毛管还是细菌的小食摊,而地球上的一沟一壑一瓢一勺,莫不是它们乘风纳凉饮水喝茶之所,细菌虽小,所占地盘之大,子孙之多,繁殖之速,食物之繁,无微弗致,无孔不入,诚人类不敢望其肩膊。所以这么世界的主人,生物的首席,与其让人类窃称,不如推举细菌。1)概括这段文字的说明中心。要得出中心,只需看这段文字用的是什么逻辑手法,是归纳法,中心就一定在结尾处“细菌虽小生物的首席”,就是本文的中心,在回答时,可以用用你自己的语言来回答为上。2)这段文字主要是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个举一例。容易看出的是本文用了比喻说明法,比如将人类的肚皮比做细菌的饭馆。由于本文是归纳法,举例说明是少不了的,举狮虎熊象等就是举例法。3)这段文字的作者是谁?写出文中运用的三种修辞手法。前问是个文学常识。后问应该感谢出题人手下留情,给大家做了提示,是三种。A.有比喻,将人的肚皮比做细菌的饭馆。B.拟人:将细菌比拟为饭店的食客C.排比:从“细菌虽小”下面的文字就是排比。32.阅读夏历文字,回答问题。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日本厂哩门路的带工,就亲身或者是派人到他们家乡或是附近区域,用他们多年练熟的,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心让他的儿女饿死的同乡。1)这段文字窗子夏衍的包身工。这里所描写的是什么现象?结合前后文,可以看出,这里讲的是带工如何欺骗乡人把自的儿女送给他们成为包身工。2)作者为什么用“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来描写带工?结合前后文可以看出,带工的话和实际的情景是有天渊之别的,如同稻草与金条的差距一样,这样写,可以更好地揭露大工的骗子嘴脸。3)如何理解“饲养”一词?为什么打引号?作者把应该用在牲口身上的词汇用在人身上,是表示他们的生活如同牲口一样,加引号是因为他们毕竟不是真的牲口。33.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求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要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而居安思危,奢以俭,斯亦伐本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1)这段话什么了什么道理?这是谏太宗十思书的一段,文章是专门论述治国之道的,因此,“思国只安者,必积其德义”就是本段文字套说明的道理。2)举例说明这段话使用的论证方法。本文将木、流与国家进行类比,找出,治国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因而是类比法。作文:劳动模范、铁人王进喜说过,油井没有压力不出油,人没有压力不好工作。根据以上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不多于800字。很多考生拿到材料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写“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的立意。诚然也对,但是容易陷于千篇一律。须知,评分标准之一就有见解深刻一条。泛泛而谈,分数不可能高的。我主张,最好舍弃这个立意,采用有独到之处的礼仪。如何立意,我下面做个引玉的示范吧。1.结合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原理,把压力分为内压和外压,分别论述他们的作用和关系。2.运用质量度关系原理,说明压力应该有,但是要有个度,不然,油井要井喷,人也要崩溃。3.运用自觉性与自发性的关系原理,说明高尚的人是不需要太多外压的,说明内压的重要性超过外压。4.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结合矛盾特殊性与普遍性原理,联系你的工作、学习、社会等来进行立意。如何这样多视角、多角度、多方位地挖掘作文的立意,所写出的作文就湖会千篇一律,千人同面啦!就会如同春天的花园,各有各的艳丽,各有各的光彩。 大学语文听课笔记 -2010-7-29 大学语文听课笔记第一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1、邓小平,四川广安人,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2、重点段落:第2、3段;最后4段。3、文后注释:1、34、文后提示5、重要词汇:仰人鼻息、夜郎自大、励精图治第二课:发扬伟大的创业精神-人民日报社论1、中心论点:第三段第一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创业精神的核心和精髓。2、目标:第四段第二句:“我们创业的目标是明确的,这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3、一个原则:第九段第一句:“勤俭节约、清正廉洁”,是讲创业者应有的节操。4、重点段落:倒数第2段。5、本文文体:这是一篇社论。6、文章特点:本文观点鲜明,层次清晰,语言准确、简洁、明了,较多地使用判断句式,极少运用修辞手法,体现出“社论”这种文体的特点。第三课:科学的春天-郭沫若1、郭沫若,四川乐山人。现当代著名作家、学者和社会活动家。主要代表作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蔡文姬等。2、重点段落:第3、4、6、7、10段。段中都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文后注释:1、3、4、7、84、文后提示:全文的中心论点是:时代和科学需要巨人,科学需要既实事求是又异想天开的精神风格。本文最大的特点是议论中灌注着诗一般的激情。本文论证方法多样,主要是归纳法。本文运用的修辞手法,值得注意的是比喻。此外,作者也运用了排比、拟人等修辞法。5、课后思考与练习:2、3、4题6、重要词汇:孜孜不倦、颠沛流漓、废寝忘食、含辛茹苦第四课: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鲁迅1、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青年时代赴日留学,后弃医从文,立志改造国民的精神。1930年,参加在左翼作家联盟并起重要作用。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散文集有野草、朝花猸拾,杂文集有坟、且介亭杂文等。狂人日记、阿Q正传是他小说的代表作。2、重点段落:全文。每一段落所用的修辞手法和每一段落的论点都是什么。3、文后注释:1、24、文后提示:这是一篇阐述对敌斗争原则的著名杂文。3、4、5段重要5、课后思考与练习第五课:论“费厄泼赖”应该实行-王蒙1、王蒙,生于北京,当代著名小说家。引起全国注意的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1978年后的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最宝贵的、春之声,中篇小说蝴蝶、杂色,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等。2、文后提示论气节朱自清1、朱自清,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家、学者。代表作有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集背景、你我等。2、重要段落:第2段至第6段3、文后注释:2、3、4、64、文后提示5、课后思考与练习:第4题自学成才要有文史知识周培源1、周培源,中国著名物理学家。2、重要段落:2、3段3、文后注释:2、3、4、5、6、84、文后提示5、课后思考与练习:第4题咬文嚼字朱光潜1、朱光潜,安徽桐城人,我国现当代著名的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他的代表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等。谈文学和谈美书简等理论读物,深入浅出,内容切实,文笔流畅,对初学文学写作和文艺理论的读者颇有启迪。2、重要段落:第3段至第6段3、文后注释:6、7、8、104、文后提示散文创作谈秦牧1、秦牧,当代著名散文家。他的代表作有散文集花城、朝汐和船等,文艺理论的专集艺海拾贝和语林采英,颇受读者欢迎。2、重要段落:第3、6、10、15段3、文后注释:2、3、4、6、7、8、9、10、114、文后提示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矛盾1、矛盾,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文艺评论家。1920年参与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曾任“左联”执行书记。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文艺评论集夜读偶记等。2、文后提示论语十则孔子1、孔子介绍1、2、3段2、文后注释3、文后提示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有可能做为出作文题)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孟子1、孟子介绍2、文后注释:1:为(围):研究。2、 3、4、5、6、7、8、9、12、13、14、16、20、21、23、24、26、31、32、33、34、37、39、40、46、47、48、 49、52:瀹(越):疏通、56、60、61、63、65、67、70、73、75、77、79、80:强:勉强,强求,强迫、81、82、83、 84、85、86、92、93、963、文后提示谏太宗十思疏魏征1、魏征,唐代著名政治家。太宗时,魏征任谏议大夫、检校待中。他强调“兼听则明,偏听则暗”。2、文后注释:1、2、3、7、9、11、13、14、17、18、19、22、23、27、293、文后提示朋党论欧阳修1、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自称“六一居士”,北宁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事信”、“言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欧阳文忠公集。2、重点段落:第三段“尧之时,小人共工”3、文后注释:1:朋党:一般指人们因政治理想相同和利益一致而结合成的派别或集团。3、4、5、6、9、10、11、12、13、14、15、16、 21、22:惟:为,是。23、24:周用以兴:周朝因此而兴旺发达。25:目:视,看。26:解:解除,赦免。32、33、35、36、38、39、 41、43、444、文后提示:本文体裁,论证方法,中心论点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1、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在政治上,他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列宁语),在文学上,他主张文章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荆公诗文集。2、第二段:“盖儒者所争”,分层,找出中心论点,在驳斥中着眼点是什么,王安石驳斥立论原则是什么,力量来源于哪里,揭露什么问题。3、文后注释:3、4、5、6、7、8、9、11、12、13、15、16、17、18、19、20、21、22、234、文后提示:1、2、3、4段。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阅读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钱学森1、钱学森,当代著名核物理学家。2、全文分层,每段的说明中心、说明方法是什么3、文后提示:这是一篇介绍现代自然科学知识的说明文。文章阐发了基础学科与根本的基础学科的关系。全文采取“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本文综合运用了定义、举例等多种说明方法。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分为物理、数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六门,又从中分出物理、数学两门根本的基础学科。 提示倒数第2段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竺可桢1、竺可桢,现代著名地理学家、气象学家。2、重点段落:第1段,(1)开头体现本文什么特点;(2)说明方法;(3)从这里看出本文是(文艺性)的说明文。第4、5段,分层,说明中心、说明方法是什么3、文后注释:光怪陆离:光色斑烂,形态离奇。4、文后提示:本文采用“逻辑说明顺序”。这是一篇运用科学原理解释沙漠里奇怪现象的说明文。文章着重说明了沙漠里的“海市蜃楼”和“鸣沙”现象的成因。本文主要运用诠释方法。桥的运动茅以升1、茅以升,现代著名桥梁专家。2、全文分层,找出每段的说明方法和修辞手法。3、文后提示:这是一篇阐释桥的运动的说明文。文章采取“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桥的“小动、微动”分秒不停说明中心(说明中心)。这是一篇短小精炼、析理精深的科学小品。文章综合运用了定义、列举、比喻、引用等多种说明方法。统筹方法平话引子华罗庚1、华罗庚,现当代著名数学家。2、全文分层。3、文后提示苏州园林叶圣陶1、叶圣陶,著名作家、教育家。他是新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文学研究会发起人还有:茅盾、周作人,朱自清是成员)。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隔膜,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和散文集小记十篇等。2、全文分层。找出全文中心(第2段),每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3、文后提示:文章的结构是“总分”结构。提示第3、4、5段。白丝翎羽丹砂顶贾祖璋1、全文分层。找出修辞手法。2、解释:乍:突然;俟:等待;拊掌:拍手;唳:叫。3、文后提示:第3、4段。菊花杨宪益1、杨宪益,现代著名翻译家。2、文后注释:2、9、11、12、14、17、23、27、28、293、文后提示:本文总体上采取并列结构方式,分为两大部分,这两大部分,则都是采取“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文章两部分的主要内容,都是按照时间顺序逐层展开的。本文多用引用说明方法。我们肚子里的食客高士其1、从15段“我们这一所细菌大饭店-”到23段“在成年人-”分层。2、文后提示:这是一篇具有浓厚文学色彩的科学小品,形象化、人格化,比喻将细菌比作“食客”,把人体比作“游行大饭店”,然后又将人的口腔、胃、小肠、大肠分别比作“切菜间”、“厨房”、“小食堂”、“大食堂”等,用采拟人手法。说明文的阅读与写作熟读追悼志摩胡适1、胡适介绍2、全文重点。P167页,第2段“社会上对于他的行为-”,此段分层,概括层义,此段概括了一个词是:盖棺定论。3、文后提示:文章称赞了徐志摩追求“美与爱与自由”的人生理想及其为这一理想而挣扎、奋斗的精神。志摩是在追求一种“梦想的神圣境界”,他为“美与爱与自由”而奋斗的人生观,志摩决不随俗浮沉,为理想知难而进的精神。提示最后一段。秋夜巴金1、巴金,现当代最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之一。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出版过旅途随笔、随想录。2、第3段至后分层。3、文后提示:歌颂了鲁迅热情关怀青年的崇高精神,表达出作者对鲁迅无限崇敬的感情。人物描写生动传神。文中运用了象征手法,反复描写鲁迅那颗“燃得通红的心”,写了年青人从先生的这颗心中得到的温暖,受到的鼓舞。这颗“燃烧的心”,正是鲁迅传伟大人格的象征。本文的抒情气氛较沈,文中多处使用排比句式。北京的春节老舍1、老舍,生于北京,我国现代最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之一。(另外北京人有:王蒙、石铁生、张洁、宗璞)。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篇小说月牙儿、剧本茶馆等。2、P181页,第8段至后分层3、文后提示:通过新旧社会的对比,显示了新社会移风易俗的伟大力量。全文以时间为线索。议论使作品的思想意义突出。箱子岩沈从文1、沈从文,苗族,我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学术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2、重点段落:第1、8段,P191页6段。3、文后提示:这是一篇游记。表达了他对乡土的挚爱,对故土故人生活中的痼疾与污秽的痛心,深情地呼唤湘西人民用划龙舟的精神与热力,把生活装点得更加美好。文章对湘西山区的自然景色与风土人情写得具体、逼真,富有地方色彩。文中的场面描写-赛龙舟。叙事与抒情、议论相交织。哭小弟宗璞1、宗璞,北京人,当代著名女作家。著名有小说红豆、三生石,散文集丁香结等。2、文后注释:6、83、文后提示:作者此文发自肺腑,激情烈烈地赞美了小弟的无私奉献精神,深沉表达出对小弟早逝的悲痛。作者将抒情与叙事、写人相结合。都江堰余秋雨1、余秋雨,我国当代艺术理论家、散文家。主要著作有戏剧审美心理学、中国戏剧文化史述、艺术创造工程和散文集文化苦旅等。2、文后注释:2、5、103、文后提示:这是一篇游记。作者描绘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壮观,对李冰父子兴修水利、为民造福的举措作了高度评价和赞扬。作者对都江堰水流的描绘,先写声音,再写作者的感觉,然后再写水流翻卷咆哮的壮观,文中多处用了对比手法。文章语言洗炼,容量大,含义深,耐人寻味。拣麦穗张洁1、张洁,北京人,当代著名女作家。著有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中篇小说方舟、短篇小说集爱,是不能忘记的等。2、文后提示:这是一篇情致感人的记事散文。赞美了这一老一少之间特有的纯真情谊。叙述的从容不迫,语言的洁净自然,正与那情意的纯真、哀愁的含而不露相吻合,从而造成一种声色不动而意味悠长的风格。我与地坛史铁生1、史铁生,当代著名作家。著有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中篇小说原罪。宿命、散文集自言自语等。2、文后提示古文、古诗熟读、解释,看作者简介、文后提示.关于大学语文自考复习及应试 -2010-7-29 关于大学语文自考复习及应试从2001年开始,全国统考课程大学语文(专、本科)的试题结构和内容作了部分调整。调整后的考题更强调对考生能力的测试,特别是应用能力的测试。大学语文(专、本科)作文试题由过去的40分改为30分。部分解析题所提供的阅读材料取自指定教材以外的作品,大学语文(专科)选取与课文难易度相当的现代文,文体包括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大学语文(本科)选取与课文难易度相当的现代文,文体包括议论文、古今记叙文、古今诗歌。考核内容限定在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另外,作文分数下降后,适当增加阅读的比重,还增加了形式灵活的小题。可见,这次调整,加强了对学生知识运用、迁移能力的测试,学生只有认真复习,巩固知识才能顺利过关。本文拟就大学语文总复习提供一些思路,并就每类题型谈谈答题技巧,供考生参考。一、明确目标。有的放矢。命题是自学考试的核心,是实现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专业标准的关键。对考生而言,首先就要了解命题的原则与要求、题型、试卷的难易等等相关考试信息。在些基础上把握考试重难点,确定考试对策,这样复习才会有针对性的进行,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行总复习前,最关键的就是明白大学语文考什么,围绕目标才能针对性制定复习策略。依据大纲,大学语文(本、专)题型共有五种类型:即单项选择 (20分),多项选择(10分)、词语解释(10分)、简析题(30分)、作文(30分)。可见,复习的重点可放在作文和简析题上,这两项分数的高低,关系到考试的成败,但不能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其次,考生如有可能应取得历次考试试卷。这既可熟悉题型,了解试题难易度,又可作为自测、练习之用,找出差距,尽快补缺补漏。由于自学考试试题大都来源于试题库,试题一般都覆盖到考试大纲的各章,题量也比较大。根据考试经验,历次考试的试题,大都出自试题库或者与其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考生了解试题库的题型,可以大大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熟悉题型。寻找策略。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复习时了解考试题型,并辅之以有效的练习,才能加深印象,巩固所学知识,收到最好的效果。1.单项选择这部分20分,共20个小题,是考试中最容易拿分的题型了。因此考生应尽量做到不失分。单项选择主要考文学史知识,如作家生平、作品作者、作品中的人物、中心论点、主要内容、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文章体裁等等,四选一,无论知不知道,都有25的机率选到正确答案,相对容易得分。答题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自己的识记,直接选出正确答案,既省时又有把握;二是把握不准时应采取比较的方法,排除筛选,确定唯一正确的答案。如2001年4月份全国自考大学语文 (本)第9题:李广死后,“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对刻画李广形象来说,这种表现方法是A、铺垫反托 B、对比反托 C、侧面烘托 D、象征暗示(答案:C)这道题考的是迁移能力。考生并不一定要熟悉原文,只须运用平时所学知识就可以做出正确答案。2.多项选择这部分共5题10分,多考综合比较的内容,在5个答案中选择2至5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漏选均不得分,难度较大。考试内容与单项选择题差不多,只是在答案的设置上更多一些,主要是看考生掌握知识是否全面,这是平时是否用功的最直接证明。答题只能根据自己对教材知识点的熟悉掌握,采取比较法、排除法一一甄别,凭感觉来猜题、押题是行不通的。以2001年4月份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本)为例:第21题“下列文章,总体上运用对比方法来表达主旨的有( )”、22题“下列作品中通过对话形式展开的有( )”、第23题“下列诗篇属于用乐府旧题的有( )”、第24题“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运用白描手法的词句有( )”第25题“鲁迅风波的主要艺术特点有( )”,这五道题都有一定的难度。21、22、23题考艺术手法,23题考文体知识,第25题考艺术特点。根据这些考试内容,考生在复习时就要注意从这几个方面去把握重点课文。3.词语解释这部分共5题10分,以古文中的词语为主,兼考现代文的疑难词语。答题必须在理解全句的基础上,对应直译,然后落实某一个词的意义,务必准确、简洁、切不可写几个似是而非的答案,鱼目混珠。如2001年4月全国自考大学语文(专)第29题要求考生解释“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中的“用以兴”的意思,要求考生复习时比较细致。总体而言,这也是比较容易拿分的题目。4.简析题这部分约3至5题,共30分,考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一般的出题方式是先给出一段文字(字数一般不会超过200字),然后根据文段来设计问题。 2001年起考试的文段不再局限于教材。考试文段主要是现代文(包括现代小说、戏剧、散文、科技说明文等)片段,古文片段,古典小说、戏剧片段、古体诗现代诗等等。主要是考文段主题、内容、艺术手法、修辞手法等等,出题方式比较灵活,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阅读鉴赏能力。答题应采取还原课文,句不离段的思维方法,结合课文的“提示”启发思路。一定要弄懂内容,摸清提问的角度,针对性回答。答案总的要求是越简明准确越好,而不是内容答得越多越好。2001 年4月份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本)共考5题,第36、39题是古文片断(庄子的秋水和郧道元三峡);第37题是古典小说片断(红楼梦宝玉挨打的情节);第38题是现代文片断(刁槛);第40题是古体诗(李白度荆门送别),考试内容相当全面,要求考生对各种文体都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5.作文作文30分,占分比例大。若出现大的失误,将导致考试不及格,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作文主要考核考生的思想修养、语文水平、综合分析和运用的能力。作文总的要求:主题鲜明、材料充实、结构清晰、表达得体、语言通畅、标点正确、书写工整、行款规范。写作时要注意把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综合材料和典型材料、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结合起来,搭配使用。这样既可避免角度单一,缺少变化,又可满足作文的字数要求。历届考生作文失分的主要原因:文体混淆、文不对题、论点和论据脱节、字数不足、内容未写完、字迹潦草等,这些应引起重视,加以避免。根据历次阅卷经验,考生要拿高分有几条必须注意:一是要书写工整。字迹对阅卷老师的影响是潜在的,但却异常重要,无论你写得多好,如果字迹潦草,你的作文成绩必将大打折扣。二是要注意作文的开头和结尾,要分段,每段开头最好采用段落中心句的写法,这样可以做到层次分明,老师一看就明白你的意思。作文最忌全文混乱,尤其是不习惯分段的考生必将失去很多分。三是一般而言,除诗歌外,考试时不限文体,考生一定要写自己擅长的文体。如果是写议论文,开篇一定要鲜明地提出论点,文中不妨多用一些名言警句;如果是写记叙文,切忌平铺直叙,结尾要有意味。三、对症下药,把握要点上面把大学语文的基本题型和考试内容做了一个基本的梳理,便于考生把握考试重难点,以便加强复习的针对性。现在再谈谈复习的重点和方法。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复习。1.梳理文学史,掌握文学基础知识。大学语文作为公共基础课,内容广泛,篇目繁多,基本涵盖了中国文学各个阶段的作品。考生在总复习时应通晓中国文学发展历史,熟悉不同时期文学发展的流变,以文学发展为经线,以作家作品为纬线,识记重要的作家和作品,在头脑中构建清晰的中国文学发展轮廓。这样考试时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梳理文学史时,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注意关键性句子。考试所涉及内容一般都在课文前的作家、作品介绍中出现过。因此考生在阅读课文时,不能轻易放过这部分的介绍,应该用心阅读,认真记忆。其中一些关键性句子正是要掌握的文学史常识。如“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狂人日记、阿Q正传是他小说的代表作”。又如“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唐宋人大家之一”等。二是要掌握有关辨析作品文体,掌握文体基本知识。大学语文按文体分为四个单元,即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诗词,每一单元后都附有文体特点介绍。考生应认真研读,着重掌握各种文体的特征。如议论文的“三要素”、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立论和驳论;记叙文的“六要素”、线索、叙述方式、描写方式;说明文的种类、顺序、结构和八种说明方法;诗词的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古体诗、近体诗格式等。掌握这些文体特征不仅有利考试答卷,而且对作文的审题和写作都有很大帮助。2.熟悉作品内容,读懂作品。根据考试大纲,考试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不会超过课本所涉及到的基本知识,因此,仔细阅读课文是异常重要的。在阅读作品时,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第一,熟悉作品,弄清作品主要内容。对现代文来说复习时,复习要围绕提示,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内容。结构包括文体、段落、层次、线索、顺序、开头、结尾等;内容包括写作意图、时代背景、思想内容、人物形象等。对文言文来说,复习要紧扣注释,读懂课文,尤其是文言文,一定要一字一句地抠,掌握常用实词和虚词、意动和使动用法、词类活用及被动句、倒序句、判断句等每课都读懂弄通。只有这样,考试时就能成竹在胸,迎刃而解。在考试中,经常围绕着作品的主要内容来出题。例如2000年4月大学语文(专)其中一题是:下列对廉颇两相如列传情节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渑池之会、完壁归赵、将相和欢;B.渑池之会、将相和欢、完壁归赵;C.完壁归赵、将相和欢、渑池之会;D.完壁归赵、渑池之会、将相和欢。又如2001年4月份大学语文(本)第2题:司马光指责王安石新法是“生事,王安石在答司马谏义书中驳斥这一指责时,所依据的主要理由是A、新法是“受命于人”; B、新法是“辟邪说,难壬人”;C、新法是“为天下理财”; D、新法是“举先生之政”,这都是考学生对作品主要内容的把握。第二,理解课后“提示”和课后习题,注意作品的艺术手法。这方面的知识主要包括作品艺术特征、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论证方法、说明方法等等。考试中的这类题目主要考查考生的基本功,要求考生理解、掌握并能熟练运用。要做好这类题,考生要特别注意课后的“提示”对课文中的写作方法的归纳。如2001年4月份大学语文(专)第1题:科学的春天中,作者论证“科学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时,用了“嫦娥奔月,龙宫探宝,封神演义上的许多幻想,通过科学,今天大都变成了现实顺”作为根据,这里所用的论证方法是A.演绎法; B.归纳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又如2001年4月份大学语文(本)第10题:张中亟传后叙在写作上的最大特色是A、抒情和议论并重 B、议论和叙事并重C、叙事和抒情并重 D、叙事和描写并重这些题的设计,就是考课后“提示”和习题的内容。3.诗词的背诵和诗词名句的理解。根据考试大纲,考生在获得大学学历前必须掌握并背诵一定量的古代优秀诗词作品。这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每年的考试也必然会考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背诵。如2001年4月份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本)第18题:下列诗句中,出自刘禹锡金陵五题的是A.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蟹洲;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D.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2001年4月份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本)第19题:下列词句具有哲理意味的是A、今夕是何年B、起舞弄清影C、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D、月有阴晴圆缺。这些都是古典诗词的名篇佳作,考生在复习时要千万注意,不可似是而非。4.写作基础知识。写作基础知识既是前面选择题考试的直接内容,而且间接影响作文的写作。这些知识,主要集中在课文单元结束后的文体知识及写作知识的介绍上,如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说明文的阅读与写作等。历年来的考试针对文体知识出题可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是直接考文体知识;其二是要求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从这几年的试卷看,第二种情况出现较多。如2000年上半年有一题:下列文章中,属于说明实体事物的科学小品是A.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B.沙漠里的奇怪现象C.我们肚子里的食客D.统筹方法平话引子考生只要弄清哪几篇是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