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_第1页
第二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_第2页
第二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_第3页
第二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_第4页
第二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中医养生康复技术基础理论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邓沂 第一节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 调和阴阳 阴阳并重形神共养 养神为先协调脏腑 重在脾肾疏通经络 行气活血 惜精养气 起居有常扶正祛邪 扶正为主避邪护正 顺应自然动静结合 劳逸适度杂合调治 辨证施术 第二节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 一 调和阴阳 阴阳并重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 以平为期人的生理功能虽复杂 但正常的生理 都可用 阴阳和调 来概括 疾病机理虽繁复 但都可用 阴阳失调 来涵盖调和阴阳 即可作为养生康复的总则 然而对阴阳的调和 应视具体情况而调之 不能有所偏颇 必须阴阳并重 调和阴阳的原则在养生方面 侧重于维护阴阳的平衡 一 调和阴阳 阴阳并重 一 养生与调和阴阳 调和机体阴阳平衡以健康长寿 包括人体内阴阳平衡的调和以及人与自然尤其是四时阴阳平衡的调和 第二节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 广义的调和阴阳 如保持人体与自然界内外环境的平衡 形体与精神的调摄 动与静的适度 劳与逸的结合等 一 调和阴阳 阴阳并重 二 康复与调和阴阳 狭义的调和阴阳 指调和失衡脏腑的阴阳 常用的有扶阳抑阴 育阴潜阳 抑阴复阳 抑阳存阴 阴阳并补五法 通用于药物康复 也适用于针灸 推拿 传统功法 食疗药膳等养生康复技术 第二节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 维护身体的健康 必须同时注意形 神的保养 二 形神共养 养神为先 神对形体有主导作用 心主神志 为君主之官 故说 形神共养 养神为先 第二节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 二 形神共养 养神为先 一 养形治形及其方法 养形治形 即人的形体的充养 锻炼 保养和病残部位的功能恢复 调摄饮食 充养形体 适度锻炼 强健身体 谨慎起居 保养身体 适宜技术 恢复功能 第二节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 民以食为天 无论是人的生存 生命的健康 还是病后的康复 饮食及其由其化生的精气都至关重要 一 养形治形及其方法 调摄饮食 充养形体 饮食调摄 指谷菜肉果要荤素结合 四气五味要配伍 才能通过脾胃的作用化生精气血津液 充养形体 满足脏腑等组织器官和生命活动的需要 确保生命健康 病后康复 第二节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 一 养形治形及其方法 适度锻炼 强健身体 人体适度的劳动 运动 既可锻炼筋骨 强健身体 又能畅通经络 和调气血 通则不病 通则康复 第二节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 一 养形治形及其方法 谨慎起居 保养身体 作息要有规律 不要过度劳累 及时躲避风 寒 暑 湿 燥 火六淫病邪侵袭 起居有常 劳逸结合 趋避外邪 才能保养形体 第二节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 一 养形治形及其方法 适宜技术 恢复功能 中医康复主要是通过传统功法 针灸 推拿或药物 药膳等适宜技术 尽量 尽快恢复其功能 第二节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 二 形神共养 养神为先 二 养神治神及其方法 养神治神 即人的精神意志的调养与不良情志的调摄 修身养性 少私寡欲 情绪乐观 情志制约 第二节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 二 养神治神及其方法 修身养性 修身养性是养神治神的第一要务主要内容是注重养生 康复者的思想 道德与情操等精神情志的调养和优雅的兴趣爱好的培养 第二节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 二 养神治神及其方法 少私寡欲 少私 即减少私心杂念 寡欲 就是节制 降低对名 利 色 物等的欲念少私寡欲之所以有利于养生康复 有助于健康长寿 是因为减少私心 降低欲念可使心地坦然 心情舒畅 进而心神宁静 气血调和 第二节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 二 养神治神及其方法 情绪乐观 情绪对人的健康有直接联系 不良的情绪是导致多种疾病的直接原因或诱因情绪乐观可使营卫流通 气血和畅 生机旺盛 从而使身心健康 第二节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 情志制约即 以情胜情 又可分为 五脏情志制约法 和 阴阳情志制约法 二 养神治神及其方法 情志制约 五脏情志制约法 是运用五行的生克制化关系 以一种情志去纠正相应所胜的情志 达到调节由这种不良情志所引起疾病的治神方法 阴阳情志制约法 是根据情志活动两极性的原理而进行 以情胜情 的治神方法 第二节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 三 协调脏腑 重在脾肾 一 协调五脏 补固为主 二 协调六腑 泻通为主 三 协调脏腑 脏腑互治 四 久病不复 调补脾肾 第二节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 若属一脏的或虚或实 则可用 虚者补之 实者泻之 的原则若两脏同病虚实相杂 相生关系者宜用 虚者补其母 实者泻其子 的原则 相克关系者则宜用 抑强扶弱 的原则 一 协调五脏 补固为主五脏失调有虚实之分 治宜补其虚 泻其实 五脏主藏精气 精气宜藏不宜泻 故临床上五脏病多虚证 多精气亏耗的病证 治疗也多用补法 补益固涩法 即便是五脏实证 也不宜攻泻过度 第二节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 二 协调六腑 泻通为主 六腑以通为用 六腑以通为补 六腑失调 应视其何部不调而通利之 第二节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 互为表里的脏腑在功能失调时常常会脏腑同病 在调治时则应脏腑互治 即脏病治腑 腑病治脏 三 协调脏腑 脏腑互治 脏腑生理上有相合的关系 故在病理上脏腑病变亦可相互影响临床上脏病治腑和腑病治脏者不乏其例 如心火上炎而见舌赤糜烂 可用泻小肠之火来调治 肺气不降而见咳嗽痰喘 可用泻大肠之气来调治 第二节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 四 久病不复 调补脾肾 补脾法 在康复医疗中应用范围相当广泛临床上除了消化系统疾病之外 还有慢性气管炎 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肾炎 癃闭等泌尿系统疾病 重症肌无力 神经衰弱等神经系统疾病 低血压 冠心病等循环系统疾病 糖尿病 痛风等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与造血系统疾病 凡具有脾气虚或脾阳虚的证候 都可用调补脾胃法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二节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 四 久病不复 调补脾肾 补肾法 在康复医疗中应用范围也相当广泛一般慢性病 若久病不复 通过调补肾脏 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如以著名中医学家 中医藏象及治则现代研究奠基人姜春华为首的藏象研究小组 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专门对肾做了深入研究 并以此项研究成果著有 肾的研究 一书 提出用补肾法可以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支气管哮喘 冠心病 硬皮病 红斑性狼疮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慢性疑难杂症 第二节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 四 疏通经络 行气活血 一 疏通经络 首重奇经 二 行气活血 重在化瘀 第二节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 一 疏通经络 首重奇经 调理奇经 奇经即督脉 任脉 冲脉 带脉与阴跷脉 阳跷脉 阴维脉 阳维脉的总称由于肝肾精血两亏 常汲取奇经之经气 因此其病机为 肝肾损伤 八脉无气 下元之损 必累八脉 因此调补奇经具有补肝肾 益精血的功效 第二节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 一 疏通经络 首重奇经 调理奇经 奇经即督脉 任脉 冲脉 带脉与阴跷脉 阳跷脉 阴维脉 阳维脉的总称临床上 因人到老年 多有下元虚衰 肝肾两亏 精血不足 同时久病亦常有肝肾精血虚衰的表现 故调补八脉对养生保健 老年病康复尤为重要 第二节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 一 疏通经络 首重奇经 通调督任 督脉总督诸阳 为阳经之海 任脉总任诸阴 为阴经之海 故督任二脉关系到一身的阴阳二气 欲调理经脉的阴阳 首先应考虑调理督任二脉 第二节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 一 疏通经络 首重奇经 通调督任 通调督任 不仅是康复的需要 对养生亦有重要的作用 养生方面 在气功导引中有开通任督二脉 营运大小周天的要求 康复方面 通调督任之所以受到重视 是由于在生理上督脉通于脑 脑为元神之府 中风后遗症 乙脑后遗症 神经官能症 脊髓空洞症等许多神经 精神系统疾患的康复多以督脉理论为基础 以指导各种疗法 对于全身功能低下者 又多以任脉理论为指导 如有全身虚寒性疾患者 常用艾灸任脉的神阙 气海 关元等穴而获效 第二节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 行气活血是疏通经络 保持健康的重要原则 二 行气活血 重在化瘀 由于无论是气虚 气滞或是寒滞经脉 最终均会导致血瘀 血瘀证是临床常见证候 因此行气活血 重在活血化瘀 第二节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 中医传统观点认为 活血化瘀方药及其相关疗法有止痛 调经 疗伤 消癥及止血 安神 生新作用 二 行气活血 重在化瘀 活血化瘀法适用的病种非常广泛 如冠心病 心肌梗死 缺血性脑卒中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动脉硬化性疾病 功能性子宫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 硬皮病 角膜瘢痕 烧伤瘢痕 手术后组织粘连 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 肺心病 冻疮 有肿块的肝硬化 各种肿瘤等疾病的康复医疗 若能及时恰当地应用活血化瘀法 往往会取得满意疗效 第二节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 二 行气活血 重在化瘀 益气活血法 是将补气和活血化瘀二法结合起来的治法适用于气虚血瘀证 如肝硬化 中风后遗症 慢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等病症的治疗 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病症的防治 以及抗衰延年方面均可使用如黄芪桂枝五物汤 补阳还五汤以及地龙桃花饼等即为代表性的药剂 药膳 第二节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 二 行气活血 重在化瘀 行气活血法 是将行气和活血化瘀二法结合起来的治法适用于气滞血瘀证 如妇女月经不调 痛经以及高血压病 消化性溃疡 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易激综合征 梅核气 症瘕积聚等许多身心疾病 躯体疾病除方药外 情志调摄 传统功法也有很好地行气活血作用 第二节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 二 行气活血 重在化瘀 温经化瘀法 是将温通经脉和活血化瘀二法结合起来的的治法适用于寒滞经脉证 如疼痛性病症 症瘕积聚 妇女月经不调等如温经汤 复方丹参制剂 当归生姜羊肉汤以及温针 艾灸 火罐等为代表性的药剂 药膳和针灸调理技术 第二节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 五 惜精养气 起居有常 一 惜精养气 二 起居有常 第二节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 五 惜精养气 起居有常 一 惜精养气 惜精 是指精的珍贵并应加以爱惜 保护 其中尤应注意固护肾精具体须通过避外邪 慎起居 调饮食 和情志 节房事等措施才能得到 第二节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 养气 是指对气的保养和培养 同时应特别注意培养元气 真气 五 惜精养气 起居有常 一 惜精养气 一要养气 即保养真气 使之充盛不损耗 包括顺应四时谨慎起居以固阳气 节制房事以固肾气 调理饮食以补脾胃后天之气等二要调气 指通过呼吸之气的调节来促进真气运行和强盛 呼吸之气的调节在气功中称为调息 是气功 意守 调息与调形 三环节之中的重点 第二节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 起居有常 就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起居 主要是指起居中的作息 这在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中有具体的说明 五 惜精养气 起居有常 二 起居有常 起居有常 还有劳逸 房事适度 房事适度在于节欲保精 是 惜精 的养生方法 劳逸适度在于不伤元气 是 养气 的养生方法患病包括病后康复期间 尤其是五脏虚证与热病后期 要特别注意劳逸 房事适度或避劳 禁欲 此即所谓 劳复 色复 第二节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 扶正祛邪 即扶助正气 祛除邪气 六 扶正祛邪 扶正为主 扶正 指扶助正气 增强体质 提高抗邪与康复能力 适用于虚证 即 虚则补之 而益气 养血 滋阴 温阳均是其所确立的具体治法祛邪 指祛除邪气 消解病邪侵害 抑制亢奋有余病理反应 适用于实证 即 实则泻之 而发表 攻下 清解 消导 化痰与活血均属其具体治法 第二节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 因疾病恢复期多属正气不足 而邪气已衰退 故针对这一特点 康复医疗以扶正祛邪 扶正为主为原则 六 扶正祛邪 扶正为主 一 益气与养血法 二 滋阴与温阳法 三 气血阴阳兼补 四 扶正祛邪并用 第二节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 六 扶正祛邪 扶正为主 一 益气与养血法 养血法适用于血虚证 应以通治血虚的主方四物汤为主调治气血两虚证者 则应气血双补 可用八珍汤 人参养荣丸等方调治 益气法适用于气虚未复者 但气虚更有五脏气虚之不同以补益脾胃之气为主 可用四君子汤或补中益气汤为主调治 若五脏中其他脏气虚损不足者 又可分别随证加味 第二节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 六 扶正祛邪 扶正为主 二 滋阴与温阳法 滋阴法适用于阴虚未复者 五脏之阴皆有不足 胃阴虚证亦为常见心阴虚者 用生脉饮合天王补心丹 肺阴虚者 用清金汤或百合固金汤 脾阴虚者 用参苓白术散 若大便常干者 则配以麻仁丸 若阴虚有火者 宜滋阴降火 用知柏地黄丸或大补阴丸 胃阴虚者 用沙参麦冬汤或养胃汤 第二节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 六 扶正祛邪 扶正为主 二 滋阴与温阳法 温阳法适用适用于阳虚未复者 五脏之阳皆有虚惫脾阳虚者用黄芪建中汤或理中丸 肾阳虚者用金匮肾气丸或右归丸 脾肾阳虚 五更泄泻 脘腹冷痛者用理中丸合四神丸 心阳虚者用桂附理中汤和丹参饮 肺阳虚者用保元汤加减 肝阳不足与寒凝肝脉常有联系 用暖肝煎加减 第二节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 六 扶正祛邪 扶正为主 三 气血阴阳兼补 气血阴阳兼补气血阴阳的虚损不足 大多涉及五脏 其在临床实际中的表现 往往错综互见如气虚多兼血虚 血虚亦多有气虚 阳虚必兼气虚 血虚又多兼阴虚 阴虚亦能导致血虚 气虚和阴虚亦会同时出现 以上诸种情况 不一而足 治疗时都须兼顾 第二节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 2 津液不足调补阴虚中还包括津液不足 津液不足调补 包括培补津液和顾护津液 六 扶正祛邪 扶正为主 三 气血阴阳兼补 第二节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 六 扶正祛邪 扶正为主 三 气血阴阳兼补 培补津液 即补充津液之已损 重在肺肾两脏 治疗上有补肺生津和填精补液法 补肺生津 如沙参麦冬汤 麦门冬汤等 填精补液 如六味地黄丸 左归丸等顾护津液 系防止津液之损耗 为养生和康复所重视 顾护津液包括饮食与药物两方面 饮食方面 应以素食为主 荤食为辅 禁忌肥甘 辛辣食物 药物方面 纯刚之剂不宜久用 第二节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 六 扶正祛邪 扶正为主 四 扶正祛邪并用 康复医疗中扶正与祛邪同用 但仍应以扶正为主疾病的过程是正气与邪气斗争的过程 正气增长 疾病向好的方面发展 乃至痊愈 康复 邪气增长 疾病向坏的方面发展 甚至恶化 死亡正气乃病体康复的根本 任何医疗措施 都要通过人体的正气才能发挥其作用 只有扶助正气才能调动自身的抗病能力 加速组织的修复 改善和恢复脏腑的功能 从而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 第二节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 七 避邪护正 顺应自然 一 避邪护正 二 顺应自然 第二节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 七 避邪护正 顺应自然 一 避邪护正 避邪是避免 预防病邪的入侵护正即时时保护正气不受病邪的损害随着医药水平的不断提高 避邪护正的方法和措施亦与日俱增 如对各种传染病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 亦属于避邪护正的范畴避邪护正 不仅是避外在不正之气的侵袭 亦包括对七情因素的刺激的防止 还包括对不洁饮食及有毒食物的禁忌 更有金刃外伤 虫兽所伤等 皆宜注意躲避 第二节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 顺应自然与避邪护正有着密切的关系 尤其应当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 七 避邪护正 顺应自然 二 顺应自然 内经 提出的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的原则 不仅用于指导常人的养生保健 后世亦常引申用于疾病的治疗康复 如明 李时珍在 本草纲目 四时用药例 中说 升降浮沉则顺之 寒热温凉则逆之 第二节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 八 动静结合 劳逸适度 一 动静结合 二 劳逸适度 第二节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 动 一般是指形体运动 静 往往是指精神清静动静结合 一是养生康复既要注意动 运动形体 又要注意静 清静精神 二是形要多动 也要静 神要多静 也要动 八 动静结合 劳逸适度 一 动静结合 第二节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 八 动静结合 劳逸适度 一 动静结合 运动以养形是养生康复的主要内容 通过适度的体力劳动和形体锻炼可促进脏腑功能强盛 气机流畅 气血周流 因此身体健康 病后易于康复清静以养神是养生康复的重要内容 只有清静 神气才能内守 元气才能固密 而身体亦健康 病后易康复 另 清静养神必须和适度用神结合起来 第二节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 劳逸适度 在强调动静结合的前提下 还要注意劳逸适度 既不可过劳 也不可过逸 八 动静结合 劳逸适度 二 劳逸适度 所谓过 就是超过生理活动的常度 违反了事物自身的规律 过劳和过逸都不利于养生和康复不论动形和动神 过则为劳 有劳力过度 劳神过度 房劳过度之分若少动而过度安逸 则为过逸 有形体过逸和心神过逸之别 第二节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 杂合以治 即是杂合 综合运用各种养生康复技术 各得其所宜 便是根据病证的需要 而分别采用不完全相同的多种技术 也就是说要辨证施术 九 杂合调治 辨证施术 一 杂合调治 二 辨证施术 第二节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原则 九 杂合调治 辨证施术 一 杂合调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