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学案_第1页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学案_第2页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学案_第3页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学案_第4页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第 1 1 课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学案导学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学案导学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目 标 内 容 识记理解运用 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百家争鸣 的局面 百家争鸣 的概况 出现 的社会原因 主要流派和主 要代表 历史 作用 孔子及儒学的 勃兴 孔子的简介及 其思想主张 战国时期儒家 代表 亚圣 孟子 和 集大成者 荀子的思想主 张 了解 百家争 鸣 的原因和 作用 儒家思 想创立和发展 的过程 进一 步认识历史发 展进程中的重 大历史事件发 展的基本脉络 分析儒家思想 形成的过程 了解儒家思想 在人类历史进 程中的作用及 其影响 全面认识春秋 战国时期文化 繁荣局面 认 识这是在社会 经济迅速发展 阶级关系剧烈 变化 奴隶制 度瓦解和封建 制度形成的历 史条件下出现 的 从而培养 学生正确理解 经济 政治和 文化三者辩证 关系的能力 论从史出 问题探究 历史比较 概括阐释 了解儒家 以人为本 的精神境 界 了解 儒家文化 是我国传 统文化的 最主要部 分 突出 其在世界 上的先进 地位和对 后世的影 响 以此 对学生进 行爱国主 义教育 学习重点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 孔子 孟子 荀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学习难点 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感悟思考 上节课学习了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 双刃剑 它在促进世界各国经济发 展的同时 也使发展中国家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就拿我们国家来说 随着市场经济的全 面展开 资本主义的价值观 道德观和金钱观也随之而来 并使我们在精神 思想和文化 等方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迎接这一挑战 党和政府提出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 密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来协调各种关系 共建和谐 社会 那么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在哪里呢 生 百家争鸣 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第一 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 知识梳理 一 百家争鸣 的局面 1 百家争鸣 的含义 2 百家争鸣 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 百家 是泛指 意为数量多 汉书 艺文志 上主要分为儒家 墨家 道家 法家 阴阳家 杂家 名家 纵横家 兵家 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 争鸣 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 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 都希望按照本 阶级 层 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 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 于是 他们著书 立说 广收门徒 高谈阔论 互相辩难 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2 百家争鸣 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社会原因 学习探究学习探究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思想领域异常自由和活跃的时期 几乎在中国历史上 绝无仅有 此时的 百家争鸣 局面的出现 有其深刻而复杂的社会原因 第一 经济上 井田制崩溃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 封建经济 的迅速发展 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第二 在政治上 周王室衰微 士大夫崛起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 各种力量 在争衡 较量 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 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 就必 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 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 人们的思想也就不 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 尽可以畅所欲言 第三 在阶级关系上 士 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 兼并他国 取 代周天子的地位 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 士 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 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第四 在思想文化上 从 学在官府 到 学在民间 私学的兴起 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 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 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在社会上 一批以传播文化 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 诸子百家 这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 历史纵 横 了解 子 与 夫子 称呼的由来 3 百家争鸣 的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 春秋战国时期 最主要的思想流派有道家 儒家 墨家和法家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 反映其思想的书是 老子 又名 道德经 老子提出的 祸兮 福之所倚 福兮 祸之所伏 的观点 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老子反对新兴地主 阶级的 有为 措施 主张 无为而治 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庄子 庄子认为 宇宙万物的本源叫做 道 道 生出天地万物 庄子的散文非常富有哲理 是文学与哲 3 学的完美结合 如 逍遥游 等名篇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 反映其思想的书是 墨子 墨子主张 兼爱 非攻 尚贤 尚同 他要求有一个社会秩序安定的政治局面 反对互相侵犯 要使 官无常 贵 而民无终贱 强不执弱 众不劫寡 富不侮贫 贵不傲贱 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韩非子 是法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集大成者 韩非子的学 说 后来成为秦代的官学 对秦始皇统一中国 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起了积极的 作用 4 4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的历史影响 的历史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 对中国古代文 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可以说 没有当时的 百家争鸣 中国后来的思想文化就不会五 彩缤纷 在 百家争鸣 的过程中 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 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也 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 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 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百家争鸣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 起 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 孔子和儒学 1 孔子的生平 2 孔子的思想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仁 的思想 以至后来有人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 仁学 在 论语 一书中 仁 字的出现达一百多次 说明 仁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居于十分重 要的地位 孔子认为 仁 就是 爱人 而如何实行仁 孔子主张克制自己 恢复 礼治 即 克己复礼为仁 主张推己及人 即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 勿施 与人 爱人 作为 仁 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由 爱人 所推导出的一 系列思想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 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际之间 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 这种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的精神 是 仁 的一种表现方 式 即孔子的民本思想 在几千年后的今天 孔子的这一思想仍具有普遍的现实性和永恒 的价值 在教育上 孔子提出了 有教无类 的著名主张 这是孔子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重 4 要组成部分 孔子在论述他的教育对象时说 自行束修以上 吾未尝无诲焉 也就是说 只要是主动亲自带着干肉到我这里来登门求教 就表示有尊师重道之意 我就没有理由不 把我的知识和学问传授给你 这与奴隶制 学在官府 礼不下庶人 的严格等级制的教 育有着质的区别 是划时代的进步 孔子的私学打破了受教育对象的地域 族类和家庭出身的限制 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 础 尤其是满足了平民入学受教育的愿望 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 有利地推动了春秋以 来的学术下移运动 壮大了士阶层的队伍 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三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 孟子和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们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 并 在适应时代要求的情况下有所创新 为儒学的新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教材首先介绍了孟 子的思想 接着介绍了荀子的思想 1 亚圣 孟子 孟子 名轲 战国中期邹国人 他曾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 自认为是儒家学派的 正宗 一生以教书为主 也曾游说于各诸侯国 晚年著书立说 他的言论被整理成 孟子 一书 冯友兰认为孟子是儒家的理想主义代表 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 仁 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 仁政 思想 孟 子认为 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 就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 反之 如果推行虐政 将会 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 被人民推翻 不以仁政 不能平治天下 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 孟子提出 施仁政于民 省刑罚 薄税敛 是劝说统 治阶级要善待民众 不要过分地剥夺他们 民本思想是孟子哲学思想中的精华 也是对孔 子民本思想的发展 孟子总结战国时期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 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的著 名命题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这也是孟子用仁政来解释君民关系 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 即仁 义 礼 智 为了说明这些道德规范的起源 孟子提出了人性本善的思想 其理由是人人都有 善端 即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恭敬之 心 是非之心 性善学说虽然是唯心主义哲学思想 但孟子强调君王要善待人民 要制民 之产 使民有恒产 又有恒心地安于生产生活的思想 在当时是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 2 集大成者 荀子 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还有荀子 荀子 名况 战国晚期赵国人 是儒家思想的 集大成者 荀子有两位有名的学生 一位是杰出的学者韩非子 一位是秦始皇的丞相李斯 当代哲学家冯友兰认为荀子是儒家的现实主义代表 5 孔孟荀一脉相承 荀子大体遵循了孔孟的路线 荀子主张 仁义 和 王道 他所 提出的 行一不义 杀一无罪 而得天下 仁者不为也 天之生民 非为君也 天之立 君 以为民也 从道不从君 等观点 都可见诸于孔孟的思想学说 所以说荀子是属于 儒家学派的 他的礼义学说是直接从孔子的思想中脱胎而来 在君民关系上 荀子说 君者 舟也 庶人者 水也 水则载舟 水亦覆舟 这 就是著名的 君舟民水 的观点 对后世的政治思想影响很大 为后来历代有见识的封建 帝王所采纳 对封建时代 治世 局面的出现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对于孟子所说的人之性善 荀子驳斥他说 是不然 人之性恶 荀子为什么说 人之性恶 呢 荀子说 人饿了便喜吃 冷了便喜穿 疲劳了便喜休息 苦饭不愿吃 破衣不爱穿 辛苦的事不乐意干 爱听好听的声音 爱看好看的颜色 顺着这些天性 人 就不会循规蹈矩 因此人性本是恶的 荀子分析批判诸子百家的言论 并吸收了各家的优秀思想 如荀子说 天行有常 就 是说自然界的运行变化有其固定的次序的 这同老子说的 道法自然 在客观物质世界都 有其一定的运行规律这一点上是相通的 显然是受了道家思想的影响 荀子主张以礼治国 这跟孔子的重视礼是源流相通的 可是荀子所说的礼 重在分定界限 对人制裁 强调礼 的制裁的一面 已隐含着法的作用 表现出趋向法治的观点 并以此影响了他的学生韩非 子 李斯等人 成为主张法治主义的法家学派 促成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学习探究 归纳孟子 荀子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孔子的思想及早期儒学的基本特征 比较 三人思想的异同 填表 思想家 思想比较 孔子孟子荀子 仁的思想爱人仁政仁义同 民本思想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 异人性论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 难点突破 诸子百家思想的时代性和阶级性诸子百家思想的时代性和阶级性 1 随着奴隶制的瓦解 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思想家 为挽回统治发表了自己的 观点主张 老子 庄子主张 无为 希望社会退回到 小国寡民 的状态 表现了其没落 消极的情绪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仁 即缓和矛盾 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代表小生产 6 者利益的墨子要求平等 反对战争 主张任人唯贤 2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家 随着地主阶级实力的增强和封建制度的确立 对于 如何改造社会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孟子主张实行 仁政 目的是调和阶级矛盾 以利于 封建统治 荀子 制天命而用之 的思想体现了上升时期的地主阶级利用自然 发展生产 方面的朝气和信心 韩非子的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封建 集权的迫切愿望 同步测试同步测试 一 选择题 1 下列对 百家争鸣 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有 是指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 百家 是泛指 意为数量多 当时主要有儒家 墨家 道家 法家等 所谓 争鸣 指各派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 展开讨论 争相发表不同的 见解 这些思想家们著书立说 广收门徒 高谈阔论 互相辩难 A C B D 2 以下关于各派与其代表人物的对应不正确的是 A 道家学派 老子 庄子 B 墨家学派 墨子 荀子 C 法家学派 韩非子 D 儒家学派 孔子 孟子 3 孔子主张社会和谐 墨子主张 兼爱 非攻 孟子主张 政在得民 这些主张产生 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A 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B 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 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 封建经济逐步兴起 4 关于下图所人物说法正确的有 生活在战国时期 鲁国人 其思想的核心是 仁 晚年对 诗 礼 书 易 中庸 春秋 进行了整理 是为 六经 后被奉 为儒家的经典 他创办私学 打破了 学在官府 的局面 A C B D 5 下图所反映的指导思想与我国孟子的 民本 思想的相似点是 A 反对封建制度 B 突出现实社会中 人 的重要作用 C 维护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 D 要求统治阶级爱惜民力 6 下列言论中 属于战国思想家荀子提出的是 A 施政用 仁义 和 王道 B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C 静即含动 动不舍静 D 神之于质 犹利之于刃 7 在君民关系上 荀子说 君者 舟也 庶人者 水也 水则载舟 水亦覆舟 这就是 著名的 君舟民水 的观点 它被后世哪位封建帝王所经常引用 A 汉武帝 B 宋太祖 C 唐太宗 D 康熙帝 8 在关于 人性 的看法上 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孔子 性相近 B 孟子 性善论 7 C 荀子 性恶论 D 性恶论 真正揭示了人性的本质和内涵 9 儒家思想体系中包含许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 这些优秀传统思想包括下列 以德治国 依法治国 轻徭薄赋 仁 A B C D 10 以下各言论与其相关人物的对应不正确的是 A 孔子 节用而爱人 B 孟子 施仁政于民 省刑罚 薄税敛 C 老子 人生来就具有 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恭敬之心 是非之心 D 荀子 人们具有 好利 好声色 的本性需求 11 战国时期的有一学派提出 以法为本 和 法不阿贵 这一派别的代表人物是 A 孔子 B 韩非子C 庄子 D 墨子 12 战国时期 诸子百家四处游说 讲学 他们的共同点是 A 极大地开阔了视野 促进了文化的觉醒 B 维护社会新秩序 倡导个性解放 C 追求社会安定 要求与民休息 D 主张实行法治 要求建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