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是孩子的第一叛逆期_第1页
三岁是孩子的第一叛逆期_第2页
三岁是孩子的第一叛逆期_第3页
三岁是孩子的第一叛逆期_第4页
三岁是孩子的第一叛逆期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岁是孩子的第一叛逆期 任性难管 让人生气 但只要一满足她的要求 马上就会露出笑脸 这个年龄的儿童情绪很不稳定 而且都是一时的爆发性的 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孩子的任性 孩子 乖 听话 虽然 讨喜 但未必都是好事 而孩子 任性 执拗 虽然教育起来麻烦但也并非都是坏事 社会生活经验证明 那些小时候犟头犟脑的孩子 长大后可能会成为有主见 有能力 有作为的人 因此 父母对待任性的孩子不要过于急躁 怎样对待任性的孩子 大多数任性的孩子 自我意识强 好胜心强 并有一定程度的韧性 父母 要善于利用他们的积极因素 加以诱导 扬其所长 避其所短 例如 有的孩子喜欢拆卸玩具或家中 的一些用具 尽管父母批评他 甚至动手打他 也制止不住他拆东西的欲望 对于这样的孩子 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为什么拆东西 这是因为他的头脑中有个 为什么 的疑 问和强烈探究的欲望 比如这个小汽车是怎样装成的 里面还有些什么东西 等等 这时 如果父母和 孩子一起拆装玩具 并边拆边装边讲玩具构造的简单原理 进行一定的科学知识教育 同时为孩子提 供一些可以拆装的玩具 这样 既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又能避免其干出一些令人不愉快的破坏性行 力 父母还要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人看待 要尊重孩子的人格 多关心他 自尊心和人的尊严是孩子 心灵最敏感的角落 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 要尽力保护它 不要当着许多人的面批评他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 要尽力保护它 不要当着许多人的面批评他 讽刺挖苦他 当孩子感到父母是尊重和信任他时 他任性的缺点会慢慢改掉的 另外 教育任性的孩子时要循循善诱 不能急于求成 告诉他 有什么事要和爸爸妈妈讲 大哭大 闹非但达不到目的 还会影响健康 要听大人的劝说 在孩子任性耍脾气时 不要跟他硬顶 往往这在孩子任性耍脾气时 不要跟他硬顶 往往这 时越是和他硬顶 孩子会越任性 可采取不理睬或时越是和他硬顶 孩子会越任性 可采取不理睬或 冷处理冷处理 的方法的方法 儿童们的情绪一般激烈 较不稳定 很容易发脾气 显得不易相处 也不易管教 大部份幼童都 是这样 尤其在两岁半与三岁半之间 以及五岁半与六岁半之间 儿童愈来愈不讨人喜欢 逐渐使父母或照顾他的人感到头痛的另一个原因 正是因为他 她那无 法理喻的情绪以及经常的 火爆脾气 多数父母感到苦恼的就是儿童的情绪爆发 这使得家人或邻 人都不喜欢他 并尽量躲开他 正常的成人所经验的情绪 儿童大部份都会经验到 但情绪刺激的导因与表现的方式 则大不相 同 一 儿童的情绪模式 1 生气 是儿童期早期最常发生的一种情绪反应 因为触发生气的刺激太多 也因为儿童很快就学会生气 是获取需要的既快而又简单的方法 触发生气的情况有 游戏时的争执 盥洗与穿衣方面的反抗 有趣的行动受干扰 欲望受挫折 和其它孩子打架 别人抢走他所爱的东西 以及被人辱骂 儿童生气的次数与强度 家庭环境占很重 要的因素 例如 喜欢生气的孩子 多半生长在问题家庭 或是成人多于两个以上的家庭喜欢生气的孩子 多半生长在问题家庭 或是成人多于两个以上的家庭 有兄弟姊 妹的孩子比独生子容易生气 当儿童生气时 会表现愤怒 也就是 勃然大怒 大怒时的特征是哭 尖叫 顿足 踢脚 跳 上跳下 敲打 躺在地上 身体僵直 或是故做跛行状 三岁与四岁之间 脾气最坏 三岁前 发脾 气的次数与强度 男孩 女孩差不多 以后 男孩有增强的倾向 2 害怕 幼童害怕的事物比婴儿或年长的儿童多 智力的发展 使他领悟到一些以前不知道的危险的状况 例如处在一种危险的生理状况 就像让他在一块厚板上行走 这种异常的情况会使他感到害怕 一旦 奇怪的感觉消失 就不再害怕了 最初 害怕比较像 惶恐 而不是真正的害怕 当他逐渐长大 害怕的反应也愈不同 幼童害幼童害 怕时的一般反应是跑开 躲起来 逃离引起害怕的情况 或是说一些话 如怕时的一般反应是跑开 躲起来 逃离引起害怕的情况 或是说一些话 如 把它拿开把它拿开 我不要去我不要去 或是或是 我不会做我不会做 并经常会啼哭或呜咽 并经常会啼哭或呜咽 逐渐长大以后 害怕的东西减少 害怕的程度也减轻了 这种现象 一部份是因为他了解到以前 所害怕的情况 实际上并不足以畏惧 一部份是因为社会压力 使他企图掩饰恐惧以免被人耻笑 一 部分是从社交过程中学会的勇敢 一部份则是因为成人的指导 使他对以前害怕的事物 采取一种喜 欢或负向的态度 害怕的感觉减少后 经常会发展为一种病态的 痛苦 也就是忧虑 在家里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有时候并非真正害怕 但也感到很不舒服 例如 丧父或丧母 使他感到自己被遗弃 但不知道为什 么 这种不舒服的心理状态 有时候会扩展而形成 游离性 的忧虑 于是 对任何状况 他都会产 生一种轻微的害怕 认为对他是一种威胁 为了除却这种忧虑所带来的不愉快感觉 他可能会变为懦 弱与畏缩 以逃避害怕 而使自己体验到一种含有忧虑的状况 3 嫉妒 嫉妒是以人为对象的愤怒反应 嫉妒永远发生在社交状况 尤其当儿童所爱的人也在场时 当父 母或照顾他的成人把热心与关怀转移到其它人身上时 特别是新来的客人 儿童一定会产生嫉妒 一般儿童在两岁与五岁间开始有嫉妒心 因为这时候家里多了一个小弟弟或小妹妹 虽然在弟妹尚未 出生以前 就预先告诉他 但他还是免不了会嫉妒 儿童期早期的嫉妒反应 与生气的表现一样 只要嫉妒的对象是另一个他认为夺取了他被爱地位 的人 儿童嫉妒时 有时候会回归到新生儿式的行为 例如 咬姆指 尿床 顽皮 或是拒绝人家的 关怀 例如不吃饭 伪装生病 伪装害怕 女孩子的嫉妒心较重 4 好奇心 幼童对任何事情都想知道 无论是家里 商店里 或别人家里 任何一件事物 只要是他从未见 过的 无不吸引他 对自己 别人或成人的身体 尤其好奇 他很想知道 为什么每个人的身体都不 同呢 身体怎么工作 儿童对环境中任何新鲜 奇怪 特殊 或神秘的东西 都作正向的反应 他会去接近他们 探究 他们 或操作他们 他很需要 也很希望了解更多更多有关自己或环境的一切 他为了知道更多 所 以不断环视周遭 寻找新的经验 并加以不断的观察与探求 每个儿童的好奇程度与表现方式 都大不相同 聪明的儿童 常常喜欢探究他们的环境 所问的 问题比智能低的儿童多 警告或处罚所带来的社会压力 常会妨碍幼童原有的一些兴趣和探讨 很多 幼童因为害怕 而不敢追究 探讨 愈有安全感的孩子 意会表现好奇心 心理压力大人造成 专家介绍说 三岁以下幼小儿童所遇到的心理压力往往是因父母在照看孩子的过程中没有采用正 确的方法所致 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往往会因许多看似很小的事情而引起心理上的不安 如吃饭时受到 大人的责怪 或不想吃时大人硬逼着吃 睡觉时间受到大人活动的干扰等 有些孩子还会因为受到过 一些身体上的伤害而留下较深的心理创伤 三岁以下是孩子学说话和生长的一个快速时期 在这个时期 父母为表示惩戒所施予的打骂很容 易给幼小的心灵留下创伤 尽管大人这样做大多不是出于恶意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 这个年龄段的孩 子想的事情比常人想象得要复杂 而且根据所处的环境天天都在发生变化 很难适应环境变化 为了能让幼小儿童的心理发育有一个健康的环境 父母需要耐心 需要关爱 给孩子以舒适和安 全感 同时 要允许孩子可以自由地探索周围的环境 要做到这些其实并不难 平时可以多找时间和 孩子说说话 抱抱孩子 唱唱歌等 这些都能拉近孩子与自己的距离 大人情绪的不稳定会让孩子感到不安全 并因此而产生焦躁不安的情绪 与成人不一样的是 孩 子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因此 它们会很容易表现出大人所不希望看到的一些情绪 如对立 仇视 退缩 忍受力下降 容易哭等 此外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周围环境发生的变化也不容易适应 需要父母更多关注 当遇到孩子出现情绪波动时 父母首先应观察孩子的周围环境最近是否出现了一些变化 回忆一 下自己与孩子相处时 是否说过一些激烈的话语 或是否体罚过孩子等 然后 应真心地向孩子表现 自己的关爱 让孩子真实地感受到你的体贴和爱护 专家表示 大人因不慎给孩子留下的心理创伤如果得不到及时抚平 则有可能遗留终身 有研究 结果表明 大学生与异性朋友交往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幼小时与父母相处的习惯的影响 那些在小 时候不太受到父母关注的孩子 长大后谈恋爱时容易有不安全感 常常怀 疑对方是在喜欢他人而 不是自己 三岁儿童的心理 中国有句民谚 三岁看老 七岁看小 意思是说 小孩子三岁时候的脾气禀性 可以预测他老 年时的心理 行为表现 而他在七岁左右的行为特点 可以预测他在童年期 从 7 8 岁到 11 12 岁 时的行为特点 这句民谚非常符合发展心理学的原理 是我国人民集几千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一条规律 迄今为 止在心理学领域产生最大影响的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儿童个性发展划分为 5 个阶段 1 口唇期 0 1 岁 吃奶和吸吮给儿童带来最大满足 2 肛门期 2 3 岁 排泄给儿童带来最大快乐 3 性器期 3 6 岁 这是一个激动不安的时期 性器是儿童快乐和满足的主要来源 男孩子出现 恋母情结和阉割焦虑 因此极力模仿父亲 以父亲自居 女孩子出现恋父情结和阳具羡慕 想和 情 人 分享阳具 开始吸引异性的注意力 4 潜伏期 7 11 岁 内部驱力投入到学校学习和大运动 量游戏中去 5 生殖期 12 岁以后 主要活动是建立友谊 谋求职业 求爱和结婚 弗洛伊德认为 3 6 岁这个阶段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 不是没有道理的 我们都知道 孩子到 3 岁时会突然发生很大变化 有些孩子变得非常不听话 固执 任性 有的孩子情绪突然变得很不稳 定 在 3 4 岁的孩子中 男孩的恋母情结和女孩的恋父情结表现相当普遍 而在此之前 这些特征 就不明显 在此之后 这些特征又慢慢消失了 所以在心理学界 人们把 3 岁左右称为一个关键时期 为什么在 3 岁左右会出现这些明显的变化呢 这是因为 3 岁儿童的大脑发育虽然还没有完全成 熟 但是已经相当好 他们的语言已经接近成熟 生活经验也积累了很多 认识能力有了巨大的进步 特别是 3 岁左右 小孩子可以完全脱离开大人的帮助自己走路 如果没有人干涉他 他可以走很远 的路 所有这些发展都使得 3 岁左右的小孩产生了自我意识 他们开始意识到 我 是和别人不一 样的 我 可以自己干事情 可以控制事物 可以独立地吃饭 拿取东西 也可以对事情作出基本 的判断了 例如 他们知道 刚从火炉上端下来的锅是碰不得的 到晚上天黑的时候 只要一拉开关 灯就能亮 他们如果渴了 能够自己到冰箱里寻找喝的东西 饿了 会从家里放食品的地方找出自己 爱吃的东西充饥 晚上躺在床上 他们会要求妈妈给自己讲个故事再睡觉 等等 总而言之 3 岁小孩的本事变得比过去大得多 他们会不断地向爸爸妈妈提出各种要求 如果这些要 求得不到满足 他们就会大哭大闹 比如 在玩具商店里 如果他们想要买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而妈 妈不答应买 他们就会躺在地上打滚 而不顾妈妈丢面子 3 岁小孩也比过去更可爱 因为他们总是说出一些令大人喷饭的话 干出一些让大人惊奇的事情 一个小女孩 谁也没教她 她会自己静静地坐在妈妈的化妆台前 往嘴上涂口红 一个小男孩 会拿 起爸爸的电动剔须刀 在脸上乱比划 当看见妈妈为什么事情伤心的时候 他们会紧紧抱住妈妈 想 安慰她 3 岁小孩的身上 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每天都在进步 他们的知识经验 认识事物的能力 社会交往 技能 语言 思维 一切都在向前进步 3 岁这个关键时期过去之后 孩子的心理发展并没有马上平静下来 您会发现 他们身上又接连 出现了其他问题 比如 他们的语言发展很快 但是思维发展较慢 他们做事情 想问题 总是以自 我为中心的 和 8 9 岁的孩子相比 他们还显得非常幼稚 幼稚得不讲道理 他们有时很任性 不 听话 想自己做事 但有时又非常依赖大人 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积极性很高 对自己不感兴趣 但是有社会意义的事情 则不那么愿意做 他们的情绪还很不稳定 仍然会动辄大哭大闹 他们与小伙伴的关系也还很不稳定 等等 总之 直到上小学之前 孩子的心理发展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3 6 岁 真是个动荡时期 帮孩子顺利度过 倔强期 心理学家认为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两个倔强期 第一个是从 3 岁至 5 岁 第二个则是 12 岁至 15 岁 父母在孩子的 倔强期 应该如何做呢 帮控情绪 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努力控制住这种不良情绪 对孩子的无理行为不可视而不见 但要 等孩子气消之后再进行批评 因为在感情冲动时 一切理智的论证都是无效的 消灭萌芽 父母应注意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不要让孩子形成与父母争吵的恶习 避免暴力 不要让孩子学会欺侮别人 留有余地 父母对孩子不要在每一件琐事上都发命令 要明确主要目的 提出要求时 要留有时 间余地 用语肯定 在生活中多使用肯定语 少用否定语 比如说 把房子收拾干净 要比说 不许把房 间弄得乱七八糟 好得多 严守规则 家庭应建立固定的习惯和秩序 一般不必多 但父母必须严格遵守规定 为孩子树立 榜样 同时 还要选择一个固定时间与孩子进行感情交流 在与孩子交谈时 父母要认真听取孩子的 想法 并注意孩子的情绪 善待幼儿的逆反心理 由于三四岁的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他们有越来越大的主观能动性 对成人的指挥和安排表现出 更大的选择性 因此常常表现出任性 不听话 你叫他这样 他 非不这样 开始 闹独立 这种现 象在心理学上称为逆反心理 是一种心理特点 不必奇怪 如果父母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上不恰当 可能加剧逆反心理的现象 诸如 1 家长式的教育方式 有的父母不尊重孩子 管教孩子时往往是不许这样不许那样 有的父母 望子成龙心切 要孩子学这学那 如果孩子不感兴趣 不想 学 父母就摆出一副长辈的架势 于是 容易产生与孩子情绪上的对立 2 唠叨式的教育方式 有的父母喜欢整天对孩子唠唠叨叨 这个要这么做 那个要那么做 这 也不对那也不是 总是没完没了地嘀咕 这种 敲木鱼 式的教育最终导致孩子厌烦而产生逆反心理 3 漠不关心的教育方式 幼儿的好奇心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