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壶山小学设计说明.doc_第1页
武义壶山小学设计说明.doc_第2页
武义壶山小学设计说明.doc_第3页
武义壶山小学设计说明.doc_第4页
武义壶山小学设计说明.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壶山小学拆建规划设计说明总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 1、甲方提供的地块地形图及对设计的要求。 2、规划部门提供的规划设计条件和规划要求。3、现行国家及地方相关建筑设计法律、法规、规范。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QJ37-87)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599-86)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89)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二、工程概况:壶山小学前身为乾隆三年(1738)武义知县张人嵩创办的“近思堂”,后易名壶山书院。光绪二十八年(1902),邑人王式桢秉承明招文化精神,引进近代先进教育思想,在原壶山书院的基础上创办了壶山小学堂及至今天的壶山小学。武义县壶山小学是金华市范围内最早的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曾有“开八婺风气之先”的说法。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经历了抗日流亡办学等种种历史考验,在一代又一代“壶山人”的辛勤耕耘下,顽强地生存下来并不断发展壮大,从这里走出了著名篆刻家叶一苇、经济学家千家驹、画家畔景友、国民党高级将领汤恩伯、加拿大华侨建筑工程专家王昌真等万余名学子。学校现坐落于县城中心区壶山上街以南,城脚路以北,南门街以西,占地20多亩。现有53个班级,师生2500多人。学校是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配置有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电脑室、总控室、档案室、校史陈列室、体育器材室、多媒体教室、音乐教室、舞蹈房等各种专用教室,以及音频广播系统、双向调控电视闭路系统、校园网等现代化教学设施。随着武义县经济及城市建设的发展,社会对学校办学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而现学校建筑多为建于上世纪中期的老建筑,伴着风雨飘摇了半个世纪日显破败的老房子与学校发展及提高教学条件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现随着武义县对壶山上街历史保护街区综合整治的展开,拟在现学校原址重先规划建设新校区。新校区建设地块拟总用地面积15946平方米,东西长约155米,南北长约140米,地势平坦,由老建筑原地基分为两个高差一米左右的台地。学校计划48个班,校舍总建筑面积约17350平方米,拟建校舍包括各教学楼,行政图书教研综合楼,食堂,学生活动场等主体工程,并配套建设水、电、通讯等公用及辅助设施。三、设计指导思想和属性目标。1分区明确,把校园分成教学区,办公教研区,活动区,后勤区,各区之间既相互独立又联系方便。2设计紧紧抓住以下几个关键:建筑布局、交通流线、建筑造型、外部环境。3追求景观的整体和谐美,力求让校园景观以对城市景观有所贡献。本方案的规划设计力图实现以下属性目标:识别性具有个性特征、易识别、有较强的社会影响。讯达性便利、亲和、即可望又可及。愉悦性有趣味、富有人性味、自然、优美、卫生、和谐、有序。多样性功能与形式灵活多样、丰富、充实。文化性具有尊贵与典雅的氛围和浓郁的文化气息。生态性尊重自然、尊重历史、保护生态。总平面说明一、 总平面规划设计构思及布局特点武义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并以她的严谨治学而在省内以及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而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基础教育既有授业解惑的功能,又得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得到发挥。因此在相应的校园形象设计上,总平面布局力求体现一种既严谨又自由的格局,即规整中有变化,空间序列的有收有放。而在这种自由而严谨中,教学、生活、运动这些功能区又能独立成区,且相互间发挥作用。整个校园以一组包含多种功能的建筑综合体,为校园的核心。建筑综合体内分成相对独立的几个功能区:普通教室区A、专门教室区B、普通教室区C、办公教研区、食堂及多功能厅。综合体采用走廊,院落相结合的设计手法,使之成为完整统一的学习教学生活环境。运动场南北布置,位于基地靠交通较繁忙的南门街城脚路口侧,有效地阻挡了城市噪声对校园的干扰。食堂布置在北侧,方便生活,又处于主导风向下风向,与西侧的后勤入口毗连,为食堂的物流进出,固体废物的排放提供便捷,为洁净校园创造良好的条件。总平面功能分区布局要点归纳如下:功能分区明确,路线简捷,动、静、内、外处理的合理。创造具有标志性和凝聚力的校园中心区,自由活泼的格局。格局中又严谨。空间序列收、放、开、合有序。运动区相对独立,为学生活动游戏提供便利。二、交通组织本方案根据建设要求及周边道路情况,主入口设置在地块南边,通过底层架空通道正对原址保留下来的风景优美充满历史感的校园景点半月池,形成集校园主入口,门前广场、停车于一体的大门区概念,从而达到了出入方便,停车有序,环境优美,形式开放。整个校园交通流线清晰、流畅、便捷。道路:同一性原则:组织交通,合理分区,创造景观三统一。安全性原则:以人、车分流,限制车行区域,减少交叉。便捷性原则:以人流为主的道路,顺达取直,以车流为主的道路环绕校园,就近停靠以保证环境的完整性。主入口侧边设置临时停车位,方便接送学生家长汽车就近停放。三、绿化生态环境设计在当今城市与建筑设计领域,结合生态的环境设计成为共识,绿色环境成为当今人工空间的发展趋势,在本方案的规划设计中,如何把握和运用自然生态的特色和规律,创造一个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整体完善的生态环境系统,成为创造的又一主要课题。现址学校由于用地紧张,除了半月池区域有较好的绿化景观基础外,其他地方显得比较生硬乏人亲近,必须系统的考虑人工生态环境的再创造,使其有机完善,积极地调节并改善校区小气候,同时美化环境。为此,我们采取的策略使将各个功能分区内的建筑尽量集中布置,节约出大片完整的用地,在各功能区域之间的过渡带形成集中的公共绿地,并向各个区域渗透。这样的绿化布置,具有整体性,连贯有效,为校区提供了真正的氧气库,并在空间和景观上起到了连接过渡的作用。建筑设计一建筑单体设计。1设计原则:校园的单体建筑使总体环境中构成和组成部分,从属环境,单体建筑在与整体环境相协调的基础上,设计总体思想是符合城市整体规划及呼应配合上街历史保护街区的要求,以精致、素雅、大方为追求。建筑形式的设计首先服从功能需要,以完整的体快进行组织,并在既定的平面构成方向上,以连接、穿插、切割、镂刻等造型手法,塑造出既统一又丰富多变的建筑形体和建筑空间。建筑色彩以青灰色外墙为基调,局部用白色来勾勒、提神,并与周围的绿树相的益彰。朝向和间距建筑物以南北朝向布置为主,按照国家教委颁布的城市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满足建筑日照,采光,通风要求。消防要求建筑高度控制在20m以内,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行消防设计。尤其注意楼梯、走道宽度、栏杆高度等细部设计,满足规范、消防、疏散、安全要求。卫生设施卫生间按国家教委颁发的城市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为起点配置各类卫生设施,适度超前。2. 建筑各功能体部分(1)教学楼分成A,B,C三个部分,建筑面积 11786 平方米。教学楼A五层框架结构,1至4层有36个普通教室,5层8个专门教室。教学楼B四层框架结构,有15个专门教室。教学楼C四层框架结构(局部五层),有12个普通教室。共48个普通教室,23个专门教室,每层都有教师办公室及各辅助用房。立面主要采用青灰色系,与现代玻璃及白色构架和色带相对比,富有文化内涵,具有亲和性和人文气息。教学楼间距满足日照间距及国家规范的求。(2) 行政办公楼位于校园中心,南对半月池,东望运动场,建筑面积2016平方米,为四层框架结构,包含学生及教师阅览室和行政,教师办公室。建筑造型为整组建筑群的点睛之笔,型制上较组群的其余部分更为隆重庄严,隐含传承历史的责任与希冀,但又与整体建筑相协调呼应。(3)多功能楼位于校园的西南侧,为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大跨度钢屋顶结构。建筑面积 727 平方米。内部设施齐全,又邻近道路,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