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金属材料热处理原理1_第1页
4.2金属材料热处理原理1_第2页
4.2金属材料热处理原理1_第3页
4.2金属材料热处理原理1_第4页
4.2金属材料热处理原理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 2金属材料热处理原理 4 2 1钢在加热时的转变4 2 2奥氏体在冷却时的转变4 2 3淬火钢在回火时的转变4 2 4金属材料的脱溶沉淀与时效 请思考 见教材P83问题提示 1 铁碳合金相图在钢铁材料热处理中的作用是什么呢 钢铁材料冷却转变曲线 TTT CCT曲线 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您会使用它来分析不同热处理条件下所获得的转变产物 组织 吗 您能在TTT或CCT曲线上示意地标出退火 正火 单液淬火 双液淬火 等温淬火 分级淬火与不完全淬火的冷却速度曲线吗 2 五大转变 指的是哪五种类型的转变 试从转变性质 所处温度范围 转变特征 组织 性能的变化与应用等方面说明 碳钢淬火加热温度范围 请思考 回顾金工实习 各种热处理工艺的共同点是什么 热处理工艺曲线示意图 a 加热温度 b 工艺规范图4 35各种退火与正火工艺规范 1 钢加热转变的理论依据是什麽 加热和冷却对临界转变温度的影响 4 2 1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铁碳相图中PSK GS ES线分别用A1 A3 Acm表示 实际加热或冷却时存在着过冷或过热现象 因此将钢加热时的实际转变温度分别用Ac1 Ac3 Accm表示 冷却时的实际转变温度分别用Ar1 Ar3 Arcm表示 因加热或冷却速度直接影响转变温度 因此一般热处理手册中的数据是以30 50 h的速度加热或冷却时测得的 2 共析碳钢奥氏体化过程共分为哪四个阶段 图4 3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示意图 3 亚 过共析钢的奥氏体化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呢 请看左面的示意图 4 奥氏体晶粒大小及其控制 1 奥氏体晶粒度等级 A晶粒大小对冷后室温组织粗细的影响 详情见下页 接下 晶粒度及晶粒度对照表 返回 4 奥氏体晶粒大小及其控制 2 注意区分三种奥氏体晶粒度A起始晶粒度 A实际晶粒度 A本质晶粒度 如图4 5所示 3 奥氏体晶粒度的控制 合理选择加热条件 加热速度的选择 右下图示 化学成分的控制 珠光体向奥氏体的转变过程图 图4 5本质细晶粒和本质粗晶粒示意图 因此在热处理加热时 应严格控制加热温度 保温时间 加热速度及合理选择钢种 4 2 2奥氏体在冷却时的转变 1 奥氏体冷却转变的理论依据是什麽 2 过冷奥氏体的等温冷却转变曲线 C TTT曲线 1 C曲线是如何建立的 2 C曲线分析 3 影响C曲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化学成分 碳含量 合金元素的含量 奥氏体化条件3 过冷奥氏体转变产物的组织与性能 1 珠光体 P 转变 2 马氏体 M 转变 3 贝氏体 B 转变4 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CCT曲线 5 过冷奥氏体转变曲线的应用 请看 两张表 45钢经840加热 于不同冷却速度冷却后的性能 表4 1 T8钢经不同速度冷却后的性能 10mm 800加热 请思考 1 为什么钢 45 T8 加热A化后于不同冷却速度下的性能会有如此的差别呢 2 为什么冷却速度越快 钢的硬度 强度越高 而塑性 韧性则越低呢 如何判定不同冷却条件下所获得的组织 马氏体组织在哪里呢 奥氏体 A 冷却转变的理论依据热处理工艺曲线示意图 过冷A等温冷却转变曲线表示A急速冷却到A1以下 在各不同温度下保温过程中转变量与转变时间的关系曲线 又称C曲线 S曲线或TTT Time Temperature Transformationdiagram 曲线 2 过冷A等温冷却转变曲线 1 C曲线的建立 以共析钢为例 如右图4 7所示 i取一批小试样并进行奥氏体化 ii将试样分组淬入低于A1点的不同温度的盐浴中 隔一定时间取一试样淬入水中 iii测定每个试样的转变量 确定各温度下转变量与转变时间的关系 iv将各温度下转变开始时间及终了时间标在温度 时间坐标中 并分别连线 转变开始点的连线称转变开始线 转变终了点的连线称转变终了线 转变开始线与纵坐标之间的距离为孕育期 孕育期越小 过冷奥氏体稳定性越小 孕育期最小处称C曲线的 鼻尖 碳钢鼻尖处的温度为550 在鼻尖以上 温度较高 相变驱动力小 在鼻尖以下 温度较低 扩散困难 从而使奥氏体稳定性增加 C曲线明确表示了过冷奥氏体在不同温度下的等温转变产物 2 C曲线分析 C曲线的物理意义 图4 8共析碳钢的A 等温冷却转变曲线 C曲线 分析 C曲线的物理意义 即指C曲线中各条特性线的含义 以及各个区域的组织这双层含义 2 过冷A等温冷却转变曲线 C曲线 C曲线的物理意义 各条特性线含义 各区域组织 各个区域对应何种类型组织 A1 Ms间及转变开始线以左的区域为A 过冷奥氏体 区 转变终了线以右及A1以下为转变产物区 两C线之间为A 与转变产物共存区 MS Mf之间为M转变区 特性线A1 MS C左 C右线的含义是什么 A1线 共析线 MS线 A 向M转变的开始线 C左线 A 向转变产物转变的开始线 C右线 A 向转变产物转变的终了线 温度 图4 8共析碳钢的C曲线 3 影响C曲线的主要因素 碳质量分数的影响在正常加热条件下 共析钢的过冷奥氏体最稳定 C曲线的位置最靠右 Ms与Mf点随碳质量分数的增加而下降 与共析钢相比 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C曲线的上部各多一条先共析相的析出线 图4 9亚共析碳钢 共析碳钢及过共析碳钢的C曲线比较 a 亚共析钢 b 共析钢 c 过共析钢 图4 10Me对C曲线的影响 合金元素的影响除Co外 凡溶入A的Me 都能增加A 的稳定性 使C曲线右移 除Co和Al外 凡溶入A的Me均能使Ms与Mf点下降 3 影响C曲线的主要因素 a Co b Ni c Cr 奥氏体化条件的影响奥氏体化温度提高和保温时间延长 使奥氏体成分均匀 晶粒粗大 未溶碳化物减少 增加了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 使C曲线右移 使用C曲线时应注意奥氏体化条件及晶粒度的影响 3 过冷奥氏体转变产物的组织与性能 1 珠光体 P 转变 A1 550 高温转变或扩散型相变 定义与分类按渗碳体的形态进行分类片状P和球化体 粒状珠光体 珠光体的组织形态与性能片状珠光体表4 2共析碳钢过冷奥氏体冷却转变的类型 产物 性能及特征 3 过冷奥氏体转变产物的组织与性能 1 珠光体 P 转变 A1 550 高温转变或扩散型相变 珠光体的组织形态与性能片状珠光体的显微组织图 a 500 b 8000 P 珠光体 c 1000 d 19000 S 索氏体 e 200 f 19000 T 托氏体 3 过冷奥氏体转变产物的组织与性能 1 珠光体 P 转变 A1 550 高温转变或扩散型相变 珠光体的组织形态与性能片状珠光体的性能 P片层间距与转变温度 性能关系 P片层间距与硬度的关系图 珠光体的组织形态与性能 球化体 粒状珠光体 珠光体的硬度 a b 形态1000X c 原始组织1000X a b c 球化体与片状P相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