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来源于巨大芽孢杆菌ALA2的细胞色素P450-BM-3的蛋白质工程研究_第1页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来源于巨大芽孢杆菌ALA2的细胞色素P450-BM-3的蛋白质工程研究_第2页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来源于巨大芽孢杆菌ALA2的细胞色素P450-BM-3的蛋白质工程研究_第3页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来源于巨大芽孢杆菌ALA2的细胞色素P450-BM-3的蛋白质工程研究_第4页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来源于巨大芽孢杆菌ALA2的细胞色素P450-BM-3的蛋白质工程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来源于巨大芽孢杆菌ALA2的细胞色素P450BM-3的蛋白质工程研究学院:专业: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职称:年月日I摘要细胞色素P450酶系是广泛分布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不同生物体内的一类代谢酶系。来源于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megaterium)的细胞色素P450BM-3可以快速催化链长大约C12C18的饱和脂肪酸的单加氧酶活性,其中对C15和C16脂肪酸的活性最高。编码P450BM-3的基因(CYP102)已被克隆并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表达,从大肠杆菌中表达的P450经纯化后与从巨大芽孢杆菌纯化的P450BM-3有相同的功能、免疫化学和电泳特征,其N-末端序列也一致。本实验采用来源于巨大芽孢杆菌ALA2的细胞色素P450BM-3基因进行蛋白质工程设计,按此依据进行定点突变和重组表达,并和原始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情况进行对比。相比于野生型细胞色素P450BM-3,F87L对吲哚显示了较高的活性,酶活提高约6.98%,由此证明Phe87对反应选择性控制起着关键的作用,是影响该酶表达量和表达活力的主要因素。并为进一步探索体外合成的细胞色素P450BM-3进行生物催化应用打下较好的基础。关键词:巨大芽孢杆菌,P450BM-3,F87L,吲哚IIThestudyonproteinengineeringofthecytochromeP450BM-3fromB.megateriummALA2AbstractCytochromeP450isakindofmetabolicenzymeswhicharewidelydistributedinanimals,plantsandmicroorganisms.CytochromeP450BM-3fromB.megateriummshowshighmonooxygenaseactivityforlongchainsaturatedfattyacid(12-18carbons),especiallyfattyacidwith15and16carbonsarethehighest.P450BM-3encodinggene(CYP102)hasbeenclonedandexpressedinE.coli,thepurifiedP450expressedfromE.colihasthesamefunction,immunochemistryandelectrophoresischaracteristicwiththepurifiedP450BM-3fromB.megateriumm,andtheirN-terminalsequencesarealsoconsistent.ThestudyusesdthecytochromeP450BM-3genefromB.megateriummALA2forproteinengineeringdesign,accordingtowhichweconductedsite-directedmutagenesisandrecombinationexpression,andcomparedwiththeoriginalgeneexpressioninE.coli.F87Lshowsalitterhigheractivitytowardsindolethanwild-typeP450BM-3,andtheenzymeactivityhasincreasedby6.98%,whichprovedthatPhe87,playingakeyroleinthecontrolofreactionselectivity,isthemajorfactorinfluencingtheenzymeexpressionandactivity.ThestudyalsolayagoodfoundationtofurtherexplorationofcytochromeP450BM-3mutantforbiocatalysisapplication.Keywords:Bacillus.Megaterium,P450BM-3,F87L,indolei目录摘要.IAbstract.II前言.11文献综述.21.1细胞色素P450.21.1.1细胞色素P450的酶系组成.21.1.2细胞色素P450的结构折叠.21.1.3细胞色素P450的底物结合与识别.31.1.4细胞色素P450的天然底物.31.1.5细胞色素P450的催化反应.41.1.6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简化结构.51.2细胞色素P450BM-3.61.2.1细胞色素P450BM-3的来源.61.2.2细胞色素P450BM-3的结构.61.2.3细胞色素P450BM-3的表达与诱导.71.2.4细胞色素P450BM-3的催化反应.71.2.5细胞色素P450BM-3的基因重组研究与应用.72细胞色素P450BM-3基因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102.1实验材料.102.1.1主要仪器.102.1.2菌株与质粒.112.1.3培养基与储液.112.1.4主要试剂.132.2实验方法.142.2.1突变位点的选择.142.2.2引物设计.142.2.3反向PCR反应.152.2.4PCR产物纯化.16ii2.2.5琼脂糖凝胶电泳.172.2.6目的片段和载体割胶回收纯化.172.2.7DNA浓缩.182.2.8DNA磷酸化.182.2.9质粒的自身环化.192.2.10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192.2.11重组质粒电击转化.202.2.12质粒提取.212.2.13重组细胞色素P450BM-3酶活检测.212.2.14细胞色素P450BM-3酶活测定.222.2.15纯度鉴定方法.223实验结果与讨论.253.1定点突变重组子的构建.253.2突变基因测序结果与分析.253.3重组质粒验证.263.4粗酶液SDS-PAGE分析.263.5酶活的初步测定.273.6氨基酸突变结果讨论.29结论.30展望.31致谢.32参考文献.331前言20世纪70年代中期从巨大芽孢杆菌(B.megaterium)中发现了具有脂肪酸羟基化活性的P450,已从芽孢杆菌中将P450BM-3纯化到同质,可作用于烷烃、脂肪酸、萜类、甾族化合物的惰性碳氢键,发生具有较高的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单加氧反应。因此,细胞色素P450被认为是精细化工合成的潜在催化剂。然而,它们本质上不是很活跃,表现出较差的稳定性,需要如铁氧化还原蛋白,黄素单核苷酸还原酶和NAD(P)H作为电子转移的相关因子。细菌细胞色素P450相对比较稳定,具有高活性,并且运用重组表达系统往往可以大量准备。来源于巨大芽孢杆菌的细胞色素P450BM-3是一种经研究最好的细菌的P450,P450BM-3分子质量很大,119kDa,仅需底物和NADPH就有全活性。1mol纯化的P450BM-3包含1molFAD、FMN和血红素,可以催化细胞色素C以及其他人工电子受体。相比于其他P450s其性能更接近应用需求。但很多的研究表明,该酶有十分明确的底物特异性。为了获得对除了以长链不饱和脂肪酸为底物的反应活性,细胞色素P450BM-3的蛋白质工程被广泛地研究。目前定向进化技术在改变酶功能特性和构建具有新的功能特性的酶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比如P450BM-3(A74G,F87V,L188Q)突变体能够催化吲哚生成靛蓝,这是野生型P450BM-3所不具有的催化功能。大肠杆菌(E.coli)具有表达水平高,繁殖周期短,容易操作,有许多菌株突变体和含强启动子的载体可供使用等优点,因此常用于P450的表达。本研究运用定点突变手段对细胞色素P450BM-3进行改造,并和原始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情况进行对比,找出影响该酶表达量和表达活力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探索细胞色素P450BM-3进行体外生物催化应用打下较好的基础。本研究在药物开发,生物降解和生物催化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氧酶的应用也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21文献综述1.1细胞色素P450细胞色素P450,是一类与重金属结合的配体,形成的酶在生物细胞通过可逆性的变化而进行电子传递。因它与一氧化碳结合后,在450nm处有吸收峰,故有此名1。细胞色素P450广泛分布在脊椎动物或无脊椎动物(包括昆虫)、植物和微生物中。在生命过程中,内源物质的代谢与转化或外源化合物的活化与降解等都需要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催化与调控。由于该酶系的性质和功能及其在生命活动中它的作用,因此在药理学和毒理学的研究中它一直是引人关注的重要研究领域。1.1.1细胞色素P450的酶系组成细胞色素P450是广泛分布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不同生物体内的一类代谢酶系,作为功能单位,该酶系由多种组分组分组成。目前已知的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主要组分包括两种细胞色素(细胞色素P450和细胞色素b5)、两种黄素蛋白(即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和NADH-细胞色素b5还原酶)以及磷脂等,其中细胞色素P450和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最为重要。1.1.2细胞色素P450的结构折叠通常P450有4个-折叠,大约是13个-螺旋,其中5是可变的。P450保守的结构核心由螺旋束D、E、I、L及螺旋J、K组成。螺旋I包含高度保守的苏氨酸。N-端有酸性残基,位于活性中心吡咯环B的上方。螺旋K含完全保守的E-X-X-R,可能参与稳定核心结构,位于血红素近侧(即假定的氧化还原个搭档结合侧)。螺旋L构成血红素结合区的一个部分。有两套结构保守的-折叠,一为-折叠1,包含5个股(strands);另一为-折叠2,包括两个股;这些折叠有助于形成疏水性的底物进入通道1。所有P450具有结构保守的共有序列(consensussequence),位于血红素的近表面包含完全保守的半胱氨酸(Cys),它是血红素铁的第五个配体,也是CO-结合蛋白在450nm有特征Soret吸收的原因。在蛋白质的近表面还有一卷曲成为曲(meander),其结构高度保守,以前称为芳香区(aromaticregion)。3因此,变异较大的结构元件是螺旋A、B、B、F、G、H、K、-折叠3和4以及环(loop)。这些可变区包含与底物特异性有关的部分。图1.1细胞色素P450的结构图Figure1.1ThestructureofP4501.1.3细胞色素P450的底物结合与识别以上提到的非保守区或可变区通常与底物结合部位和氧化还原搭配(Peterson)结合部位相连。比较CYP2家族和P450cam的序列,Gohoh(1992)鉴定出参与底物识别的区域,以底物识别部位(substraterecognitionsites,SRS)加数字命名。与底物结合相连的可变区是螺旋A、B、B、F和G以及他们毗邻的环。环B-B和B-C形成活性中心1(SRS-1),螺旋F和G及它们的环形成活性中心的“进入通道”和顶(ceiling)(SRS-2和SRS-3)。-折叠4末端的转角(-turn)深入活性中心(SRS-6),-股(1-4)的N-末端区(SRS-5)也伸入活性中心。另一个与底物结合相连、在反应机制中重要区域是保守的、螺旋I的中心部分(SRS-4)。以上区域的大多数实际在P450酶的血红素/活性中心,参与底物在囊中的定向。螺旋A、F-G环和-股1-1和1-2似乎参与底物识别1。1.1.4细胞色素P450的天然底物细胞色素P450具有很广的底物谱(表1.1)既包括许多外源物质如抗体、植物次生性物质及合成有机化合物,也包括多种甾醇和其他生理过程产生的脂类。人类制造的环境化合物大多数是P450的可能底物,还有许多可作为P450同工酶的诱导剂和抑制剂3。4表1.1细胞色素P450的底物Table1.1ThesubstratesofcytochromeP450BM-3外来物生理过程相关药物(含抗生素)甾醇致癌物类花生四烯酸抗氧化剂脂肪酸添味剂丙酮,丙酮醇溶剂脂过氧化氢农药类视黄酸染料麻醉剂石油产品醇类1.1.5细胞色素P450的催化反应细胞色素P450与底物的总反应可以用下式表示:RHO2ROH2O2e,2HP450RH代表底物,在催化反应过程中分子氧(O2)裂解形成水和羟基化的代谢产物(ROH)。反应中需要两个电子和两个质子。在线粒体和许多细菌中,电子是从NADH或NADPH通过依赖FAD的还原酶来传递到铁-硫铁氧还蛋白。然而,在微粒体内质网系统中,NADPH传递电子是通过含黄素蛋白的FAD和FMN,即细胞色素P450氧化还原酶,无需Fe2S2氧还蛋白的中介作用,而b5也可能是提供第二个电子的来源。有关各种P450系统的电子传递途径(Takemorietal.,1993)(图1.3),(1)中还原的吡啶核苷酸首先还原含FAD的铁氧还蛋白还原酶,再将电子传递到铁氧还蛋白。铁氧还蛋白为还原酶和P450之间的电子穿梭(shuttle)转移。(2)中NADPH-P450还原酶含FAD和FMN作为辅基,其中FAD为从NADPH来源的电子受体,FMN为还原的FAD和P450电子转移5的中间体1。图1.2(1)为线粒体的电子转移系统。(2)为微粒体的电子转移系统。Figure1.2(1)Theelectrontransfersystemofmitochondria.(2)Theelectrontransfersystemofmicrosome.细胞色素P450酶(CYPs)是一类含血红素的单加氧酶,它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生命有机体中。在NADPH或NADH的辅助下,细胞色素P450酶可以催化一些疏水化合物的单氧化甚至还可以在非活性的C-H键引入氧原子,如作用于烷烃、脂肪酸、萜类、甾族化合物的惰性碳氢键产生具有较高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的单加氧反应。其催化反应的范围很广,因此CYPs是一类具有很强应用前景的生物催化剂。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循环催化反应(图1.4)(Porteretal.,1991)。其中Fe表示活性部位中血红素的铁原子,RH代表底物,RH(H)2代表还原产物,ROH为单氧化作用产物,XOOH代表过氧化物作为交替的氧供体1。图1.3P450作用机制Figure1.3ThemechanismofP45061.1.6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简化结构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简化结构(图1.4):图1.4P450基因的简化结构Figure1.4ThesimplestructureofP450gene1.2细胞色素P450BM-320世纪70年代中期从巨大芽孢杆菌(B.megaterium)中发现了具有脂肪酸羟基化活性的P450,已从芽孢杆菌中将P450BM-3纯化到同质,它能对链长大约C12C18饱和脂肪酸及相似链长的单不饱和脂肪酸、脂肪族醇和脂肪酰胺发生羟基化或环氧化反应。1.2.1细胞色素P450BM-3的来源目前已从巨大芽孢杆菌(B.megaterium)ATCC14581中检测出2个P450活性。P450BM-1和P450BM-2可被巴比妥(barbiturate)诱导,P450BM-1的Barbie盒位于5侧翼区。P450BM-1是含410氨基酸,分子质量为48kDa的蛋白,与P450cam最相似。P450BM-2是48kDa脂肪酸羟化酶。P450BM-1,BM-2,BM-3在B.megaterium12个ATCC株的11个都存在,但在ATCC13368中未检测出,该菌株包括一个类型1的P450(P450meg),它可以在15位置羟基化不同的甾醇1。1.2.2细胞色素P450BM-3的结构P450BM-3分子质量很大,119kDa,仅需底物和NADPH就有全活性。1mol纯化的P450BM-3包含1molFAD、FMN和血红素,可以催化细胞色素C以及其他人工电子受体1。水解酶部分水解P450BM-3得到两个结构域,其中66kDa多肽包含两分子黄素,保持还原酶活性;另一结构域为55kDa的血红素结构域,可与底物结合,也可与CO结合,在450nm有吸收峰。P450BM-3被认为是两个结构域的融合蛋白,这两个结构域分别对应于真核生物微粒体P450酶系的组成成分即P450和NADPHP450还原酶。7图1.5细胞色素P450BM-3的催化域入口Figure1.5ThecatalyticdomainentranceofcytochromeP450BM-31.2.3细胞色素P450BM-3的表达与诱导编码P450BM-3的基因CYP102已被克隆并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表达4,从大肠杆菌中表达的P450经纯化后与从巨大芽孢杆菌(B.megaterium)纯化的P450BM-3有相同的功能、免疫化学和电泳特征,其N-末端序列也一致。P450BM-3可被IPTG诱导,在培养基中加入0.51.0mM的IPTG便可以诱导P450BM-3的表达。巴比妥、芳基脲和酰胺也是P450BM-3的诱导剂。1.2.4细胞色素P450BM-3的催化反应细胞色素P450BM-3有十分明确的底物特异性,它快速催化链长大约C12C18的饱和脂肪酸的单加氧酶活性其中对C15和C16脂肪酸的活性最高5,6。其他底物包括相似链长的单不饱和脂肪酸、脂肪族醇和脂肪酰胺,脂肪酸酯不是P450BM-3的底物。脂肪酸底物的羟基化作用一般在-2位置,也可发生在-1和-3。棕榈酸羟基化产物可以进一步作氧化作用的底物而进一步羟基化。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也可被环氧化4,15。1.2.5细胞色素P450BM-3的基因重组研究与应用应用有关P450活性位点的研究成就,有可能重新设计P450的活性部位以结合和催8化P450的非天然底物。P450底物结合囊的细微改变,可以改变P450的底物特异性和催化效率,通过修饰P450酶可以用于选择性氧化非活性碳氢化合物。1.2.5.1改变底物特异性和催化效率目前已有研究表明,通过蛋白质设计或定向进化技术,可以将P450BM-3酶转变成另一种酶,这种酶可以催化一类在结构上与它的天然底物基本无相似的化合物。不仅可以提高其对于酚类化合物的催化活性(如2,6-二氯酚),而且还可以提高其区域选择性,从而催化只产生一种产物10。综合利用蛋白质设计和定向进化技术得到的另一种三重突变体,其催化-紫罗酮的活性大约是野生型酶的80倍,该酶的转换数可达到260min-1,而且主要是产生(R)-4羟基-紫罗酮(其对映体过量率为40%),这种产物可以作为一种食用香料。1.2.5.2改变反应产物形成在P450BM-3位于“进入通道”入口处的-股1-1和1-2的-转角上的精氨酸47(R47)突变研究发现,该位点如为酸性残基则完全抑制与花生四烯酸的结合,而如突变为丙氨酸,则降低底物结合达五倍1。R47突变可使产物的形成也发生变化,野生型P450BM-3产生80%的18-羟基二十碳三烯酸(18-HETE),R47A突变体只有66%HETE,而14,15-环氧二十碳三烯酸(14,15-EET)则由野生的20%变为R47A突变体的30%。但如在活性中心发生F87V突变(B-C环),14,15-EET的产量由野生型的20%变为突变体的100%。Oliver等发现精氨酸47突变为谷氨酸可以产生烷基三甲基铵(alkyltrimethylammonium)羟化活性。1.2.5.3增强区域选择性和催化活性Arnold和他的同事综合利用定向进化、蛋白质模型和定点突变的方法来改变P450BM-3酶的特性,得到一系列的突变体,分别用于催化十二烷烃、辛烷、己烷、丙烷和乙烷的羟基化。P450BM-3酶其中的一种突变体具有一个最佳的还原酶区域,它可以直接将乙烷氧化成乙醇,但催化效率比较低,耦合效率也小于1%。鉴于P450BM-3酶和其突变体的广泛用途,许多研究者尝试着将其催化的反应放大。比如用P450BM-3酶催化亚麻酸来工业化生产15(R),16(S),9,12-环氧十八二烯酸(对映体过量率60%)11,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这种酶表现出很高的区域选择性和催化活性。9图1.6细胞色素P450BM-3选择性环氧化亚麻酸Figure1.6CytochromeP450BM-3showsselectiveepoxidationtowardslinolenicacid1.2.5.4增强酶的稳定性和催化效率以及耦合效率通过研究P450BM-3酶在水-环己烷双相系统中的作用效应,该系统是利用NADP+依赖型甲酸脱氢酶来提供回收辅因子。结果发现,假如加入稳定因子,如牛血清白蛋白和过氧化氢酶,P450BM-3酶可保持活性长达100h,而且催化产物只有环己醇13。在该双相系统中,P450BM-3酶突变体则表现出更高的稳定性和催化效率,在依赖NADPH的环己烷羟基化反应中,该突变体酶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利用定点突变的方法使得P450BM-3的还原酶区接受NADPH,这样的突变体也有上述的特性。研究证明,NADPH依赖型的单加氧酶突变体在合适的条件下可以表现出很高的稳定性和催化效率以及高耦合效率(有的高达60%)。102细胞色素P450BM-3基因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2.1实验材料2.1.1主要仪器表2.1主要仪器及来源Table2.1Maininstrumentsandmanufacturer仪器名称型号生产厂家梯度PCR仪MasterCyclerGradient5331德国EppendorfBio-photometer6131德国Eppendorf核酸电泳仪DYY2-C北京六一蛋白电泳仪VE-180上海天能凝胶成像系统QuantityOne170-8171美国Bio-Rad-86超低温冰箱U410-86英国NewBrunswickScientific旋涡振荡器VortexGenie2美国ScientificIndustries电子天平AY120日本岛津自动蒸汽灭菌锅D-1AUTOCLAVE北京发思科贸超净工作台VS-1300L-U苏州安泰生化培养箱SP-300B南京恒裕恒温培养振荡器ZHWY-2102C上海智城高速冷冻离心机X-22R美国BECKMAN水浴振荡器THZ-82常州国华企业电热鼓风干燥箱PHG-9123A上海精宏冰箱BCD-518WS海尔集团112.1.2菌株与质粒宿主菌为E.coliTOP10。质粒载体为pTrc99A,原始重组质粒由本实验室构建。2.1.3培养基与储液(1)LB培养基(1000mL):液体培养基:胰蛋白胨10g,酵母提取物5g,NaCl10g。固体培养基:胰蛋白胨10g,酵母提取物5g,NaCl10g,琼脂粉15g。搅拌使之完全溶解,用NaOH调pH至7.0,高压灭菌20min(1210.1Mpa)(2)SOB培养基(1000mL):20g胰蛋白胨,5g酵母提取物,0.5gNaCl,加入约800mL的去离子水,溶解后加入10mL250mmol/LKCl溶液(将1.86gKCl用100mL去离子水溶解即配成250mmol/LKCl溶液),用5mol/LNaOH调节pH值至7.0(约0.2mL),定容至1L。在15psi(1.05kg/cm2)高温高压灭菌20min,4保存。使用前加入5mL灭菌的2mol/LMgCl2溶液(用90mL去离子水溶解19gMgCl2,用去离子水溶解19gMgCl2,用去离子水调整体积为100mL,在15psi(1.05kg/cm2)高压下蒸汽灭菌20min)。(3)SOC培养基向100mLSOB培养基中加入2mL过滤除菌的1mol/L葡萄糖溶液混合均匀,4保存。(4)氨苄青霉素储存液用无菌双蒸水配成100mg/mL,过滤除菌,分装于-20保存。(5)10TBE琼脂糖凝胶电泳缓冲液称取Tris108g,Na2EDTA2H2O7.44g,硼酸55g,加蒸馏水定至1L,室温保存,使用时稀释10倍。(6)碱裂解质粒小提试剂(a)Solution分别取25mL1mol/LTrisHCl(pH8.0),20mL0.5mol/LEDTA(pH8.0),45mL20%glucose(W/V),加ddH2O定容至1L。121灭菌20min,4保存。使用前每50mL的Solution中加入2mL的RNaseA(20mg/mL)。12(b)Solution分别取50mL2mol/LNaOH,50mL10%SDS(W/V),加灭菌水定容至500mL。室温保存。此溶液保存时间不要超过一个月。同时,SDS易产生气泡,不要剧烈搅拌。(c)Solution称取147gKOAc,加入300mL去离子水后搅拌溶解,加入57.5mLCH3COOH,用去离子水定容至500mL。121灭菌20min,4保存。(7)SDS-PAGE蛋白电泳试剂(a)30%丙烯酰胺凝胶贮备液称取29.2g丙烯酰胺,0.8g甲叉双丙烯酰胺,加水至100mL,通风橱操作,过滤后棕色瓶避光保存。(b)1.5mol/LTrisHCl分离胶缓冲液(pH8.8)称取18.15gTris,用lmol/LHCl调pH值至8.8,加水至100mL,4保存。(c)0.5mol/LTrisHCl浓缩胶缓冲液(pH6.8)称取6gTris,用lmol/LHCl调pH值至6.8,加水至100mL,4保存。(d)10%SDS溶液称取10gSDS,加水至100mL,完全溶解后室温保存。(e)50%GY量取50mL甘油,加水定至100mL,室温保存。(f)1%溴酚蓝称取100mg溴酚蓝,加水定至10mL,过滤后4保存。(g)10%过硫酸铵称取1g过硫酸铵,溶于10mL水中,贮于4,使用不可超过2周。(h)5LoadingBuffer取1.2mL0.5mol/LTris-HCl(pH6.8),2.5mL甘油,1gSDS,50mg溴酚蓝,加去离子水定至10mL,分装成小份(500L/管),贮于室温。用前每小份中加入25L的-巯基乙醇,加入-巯基乙醇之后可在室温保存1个月。(i)电泳缓冲液(pH8.3)称取3gTris,18.8g甘氨酸,1gSDS,定容至1L,室温保存。(j)染色液称取1g考马斯亮蓝R-250于1L烧杯中,加入250mL异丙醇搅拌溶解,再加入100mL冰乙酸和650mL水,混匀,过滤后室温贮存。13(k)脱色液量取100mL冰乙酸,50mL乙醇,850mL水,混匀后室温贮存。2.1.4主要试剂表2.2主要试剂及来源Table2.2Mainreagentsandmanufacturer试剂生产厂家DNA聚合酶TAKARAT4DNA连接酶TAKARA电泳级琼脂糖OXOID琼脂糖凝胶/PCR产物纯化试剂盒BIOMIGA质粒小提试剂盒BIOMIGA氨苄青霉素南京天为时代过硫酸铵SCIGENE酵母提取物OXOID胰蛋白胨OXOID葡萄糖国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琼脂粉南京基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三羟甲基胺基甲烷(Tris)ANGUSEDTA国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NaCl南京化学试剂有限公司NaOH南京化学试剂有限公司MgCl2南京化学试剂有限公司HCl南京化学试剂有限公司142.2实验方法2.2.1突变位点的选择爱丁堡大学化学系,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和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理论及应用化学系的Tobias等14探索了对P450的底物结合部位进行理性设计的可能性。他们所使用的模型为结合了棕榈酸的P450BM-3酶。为我进行定点突变提供了结构指导。如图2.1所示,P450BM-3肽链中第87位的苯丙氨酸残基,位于活性中心且高度保守,侧链上的苯环可以改变活性区域(疏水通道)的构象,并且指导脂肪酸的取向。突变此点可以改变P450BM-3的底物选择性和立体区域选择性。图2.1细胞色素P450BM-3和底物棕榈酸对接Figure2.1ThemodelingofcytochromeP450BM-3andsubstratedocking2.2.2引物设计本实验通过DNA序列测定确定了突变位点碱基序列的变化,以及碱基对应氨基酸的变化。由于易错PCR方法的不可预见性,决定采用定点突变的方法,通过反向PCR对细胞色素P450BM-3进行定向改造。通过在设计引物时人为改变碱基序列实现细胞色素P450BM-3的定向进化,本实验因时间有限,只将细胞色素P450BM-3活性中心87位残基上的苯丙氨酸进行定向改造。15图2.2一步反向PCR法致点突变原理示意图Figure2.2Schematicdiagramofone-stepoppositedirectionPCRmethod引物设计如下:F87突变的引物序列:上游引物5-GTCCAGCTTGTNNNTAAACCGTCTCC-3下游引物5-GCCGAAAAAAAACTGGAAAAAAGCGC-3加粗体下划线的碱基表示人为引入突变位点。设计好的引物由上海捷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2.2.3反向PCR反应以设计的质粒为模板,PCR反应体系的组成:表2.3PCR反应体系Table2.3PCRreactionsystem成分加量(L)ddH2O32.55PrimeSTARTMBuffer10.0dNTP10mmol/L4.016P110mol/L1.0P210mol/L1.0Templates1.0PrimeSTARTMHSDNAPolymerase(2.5U/L)0.5Total50.0按下列程序进行PCR循环扩增:表2.4PCR反应程序Table2.4PCRreactionprogram步骤温度()时间(min)Stage195595152.61Stage2(32cycles)727.5Stage37215直接进行下一步实验或将PCR扩增产物置4保存。2.2.4PCR产物纯化为降低产物浓度,采用BIOMIGA的PCR产物纯化试剂盒进行纯化。具体步骤为:(1)收集4保存的PCR反应液。(2)加入2倍体积的BufferGC(如50L的PCR反应液,加入100LBufferGC),混合均匀。(3)将上述混合液(每次不超过700L)移至一个带有收集管的吸附柱中,室温下13,000rpm室温离心1min,取出吸附柱,并倒掉收集管中废液,将吸附柱放回到收集管中。重复步骤(3),直到剩余的混合液全部通过吸附柱。(4)加入650LDNAWashBuffer至吸附柱中,室温下,13,000rpm离心1min,倒掉收集管中的废液,将吸附柱放回到收集管中,重复步骤(4)一次。(5)室温下,13,000rpm,将吸附柱开盖离心2min,去除残留的乙醇。17(6)将吸附柱放入干净的1.5mL离心管中,在吸附柱膜中央加入3050LElutionBuffer或ddH2O,室温放置1min。13,000rpm离心1min,离心管中的液体即为包含目的DNA片段的溶液,取25L进行电泳检测浓度,纯化好的DNA可立即用于后续实验或于-20冻存。2.2.5琼脂糖凝胶电泳(l)琼脂糖凝胶的制备称取0.2g琼脂糖,置于三角瓶中,加入20mL1TBE缓冲液(胶浓度1%),电炉加热至琼脂糖完全溶解,冷至60左右时,加入核酸染料至终浓度为0.5g/mL,摇匀后倒入事先插好梳子的制胶槽中,轻微晃动使胶液面平整,室温放置约40min使胶完全凝固,然后小心拔去梳子,将胶放入盛有1TBE缓冲液的电泳槽中。缓冲液应没过胶面约5mm,且加样孔靠近电泳槽负极。(2)加样将5LDNA样品与1L6LoadingBuffer混匀,小心加入加样孔中,同时加入DL10,000或1kbladderMarker。(3)电泳接对电泳槽正负电源线,打开电泳仪电源,设定100120V恒压电泳,待溴酚蓝前沿跑至距凝胶正极端约1cm左右时停止电泳。(4)成像将胶置于凝胶成像系统(BIO-RAD)中,紫外光下拍摄图像,并进行条带分析。2.2.6目的片段和载体割胶回收纯化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在紫外照射下,切下目标DNA。从琼脂糖凝胶中回收DNA采用BIOMIGA的琼脂糖凝胶DNA回收试剂盒(离心柱型)回收DNA。(1)在紫外灯下用干净锋利的手术刀片切下含有目的条带的凝胶块,放入1.5mL离心管中,计算凝胶块的重量。(2)每100mg琼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