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验室安全技术要求_第1页
化验室安全技术要求_第2页
化验室安全技术要求_第3页
化验室安全技术要求_第4页
化验室安全技术要求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验室安全技术要求化验室安全技术要求 一 一般安全操作 1 防止中毒 部分化学药品误入口腔或吸入呼吸道 易引起药物中毒 操作时应特别注意 易引起中 毒的剧毒药品有 氰化钾 kcn 三氧化二砷 as2o3 二氧 化汞 hgo2 重铬酸钾 k2cr2o7 氟化钾 kf 氟化钠 naf 氟化铵 nh4f 等 常见的有毒气体有 硫酸烟 卤素蒸气 盐 酸蒸气 氨 硝酸和氮的氧化物 硫化氢 一氧化碳 汞的蒸 气等 有些易挥发的液体 如乙醚 汽油 苯等 其蒸气若吸 入过多 会使人头疼昏迷 甚至失去知觉 因此 为避免中毒 事故的发生 必须严格做到以下几点 1 一切试剂 药品瓶要有标签 剧毒药品必须制订严格的 保管 领用制度 并认真遵守 此类药品应设专柜存放并加锁 由专人负责保管 毒性药品撒落时 应立即全部收拾起来 并 把撒落过毒物的桌子或地板洗净 2 严禁试剂入口 使用移液管时应用橡皮球操作 不得用 嘴 如须以鼻鉴别试剂或反应放出的气味时 应将容器离开面 部适当距离 以手轻轻煽动 稍闻其味即可 3 所有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操作 都必须在通风橱内进行 凡有必要使用防毒面具的工作地点 应悬挂一个防毒面罩 以 备分析人员急需时戴用 4 严禁食具和仪器互相代用 凡使用有毒药品工作后要仔 细洗手和漱口 5 有毒的废液应尽量作无毒处理后 再排入地下深处或倒 入下水道 盛皿要洗干净 并立即洗手 6 水银洒落在地下时 应尽量清除干净 然后在残迹处撒 上硫黄粉 以消除汞滴 7 取有毒试样时应站在上风处 利用球胆取气分析时 要 保证球胆不漏气 用完后要放在室外排空 8 发生中毒事故后 必须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如果是由于 吸入煤 或其他毒性气体 蒸气 应立即把中毒迁移到新鲜空气 处 如果中毒是由于吞入毒物 最有效的办法是借呕吐排除胃 中的毒物 同时立即将中毒事故情况通知医务所 救护得愈早 愈快 危险性也愈小 2 防止燃烧和爆炸 1 挥发性有机药品应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处所或冰箱中 易 燃药品不可放在酒精灯 电炉或其他火源的附近 室温过高时 启用易挥发物时应首先冷却 并不可将瓶口对着自己或他人的 脸部 2 实验过程中 对于易挥发及易燃有机溶剂 如必须用加 热方式排除时 应在水浴锅或电热板上缓慢进行 严禁直接用 火焰或电炉加热 3 在蒸馏可燃物质时 首先应将水充入冷凝器内 并确信 流水已固定时 再旋开开关加热 不能直接用明火加热 接收器 最好置于沙土浴中 在蒸馏过程中人员不能离开 要时刻注视 仪器和冷凝器的工作情况 即使在短时间内也不能置之不顾 如需往蒸馏器内补充液体 应先熄火 冷却后再进行 4 身上或手上沾有易燃物时 不得靠近火源 应立即清洗 干净 落有氧化剂溶液滴的衣服 稍微加热即可着火 应注意 及时清除 5 高温物体 如灼热的坩埚 瓷盘或燃烧管等 要放在不 会引发火灾的安全地方 6 严禁氧化剂与可燃物一同研磨 不 能在纸上称量过氧化钠 在工作中不要使用成分不明的物质 防止反应时产生危险的产物 7 爆炸类药品应放在低温处保管 移动或起用时不得剧烈 振动 易发生爆炸的操作 无关人员不得在室内 并加强安全 防范措施 避免可能发生的伤害 必要时应戴面罩或使用防护 挡板 8 装有挥发性物质或受热分解会放出气体的药品 如 pci5 的瓶子最好不用石蜡封瓶塞 如瓶口因用蜡封住而打不开时 不能把瓶子放在火上烘烤 9 分析中 有时需要对加热处理的溶液在隔绝 co2 的情况 下冷却 冷却时不能把容器塞紧 以防冷却时爆炸 可以在塞 子上装有碱石灰管 10 化验室应备有沙箱及灭火器 分析室 内严禁吸烟 3 防止化学药品的腐蚀 灼烧 烫伤 1 取用腐蚀类 刺激性药品时 最好戴上橡皮手套和防护 眼镜 以防药品洒出或沾到身上 用移液管吸液时必须用橡皮 球操作 2 稀释硫酸时 必须在烧杯等耐热容器内进行 将酸缓缓 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以免骤然发热使酸溅出 伤害皮肤 眼 睛或衣服 3 用浓硫酸做加热浴的操作 如测定熔点 眼睛要离开一 定距离 火焰不得超过石棉网的石棉芯 搅拌时要小心均匀 4 取下正在沸腾的水或溶液时 须先用烧杯夹子摇动后才 能取下使用 以防使用时突然沸腾溅出伤人 5 使用酒精灯或喷灯时如有酒精洒出 应先将洒出的酒精 擦干净 然后再用火柴点燃 不能把灯拿到别的火源上去引火 6 开启氨水 盐酸 硝酸等药瓶封口时 应先盖上湿布 用水浸湿后 再开动瓶塞 以防溅出 7 在压碎或研磨苛性碱和其他危险物质时 要注意防范小 碎片溅散 以免烧伤眼睛 皮肤等 8 在使用强碱熔样时 应防止坩埚沾水 以免发生爆炸 若不慎烧伤 灼伤时 应按下列方法临时处理 1 火烫伤使皮肤发红时 可用酒精棉花涂擦或浸在冷水里 至不觉疼痛为止 起泡时应用红汞或高锰酸钾溶液 4 涂沫 不要弄破水泡 2 眼睛或皮肤被酸灼伤时 应立即用干净纱布把皮肤上的 酸抹去后用水洗净 再用 2 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若被碱烧伤 时 用水冲洗后再用 2 的醋酸或硼酸溶液冲洗 3 氢氟酸对皮肤 指甲的伤害力很强 若沾在手上则应 立即用水或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再用甘油和氧化镁混合药剂 2 1 涂沫后包扎好 4 被溴烧伤处用氨水酒精混合液 1 10 涂抹 应当注意的是 不同的化学物质溅到皮肤上后呈现的颜色 和情况也不一样 一般规律是 硝酸呈褐黄色 硫酸呈棕褐色 或黑色 强碱呈白色 氢氟酸开始不明显 也无不适之感 当 稍有疼痛时 说明已到严重程度 不但能腐蚀皮肤 组织和器 官 还可腐蚀至骨骼 酸性物质烧伤具有自限性 腐蚀作用只 在当时 经冲洗等处理后 一般不再加重 而碱性化学物质则 不同 初期可能不严重 但会逐渐发展 损害渐渐向周围和组 织深部蔓延 4 防止玻璃器皿割伤 1 使用玻璃仪器前应认真检查 不要使用有裂纹的仪器 2 装配或拆卸仪器时 要防备玻璃管和其他部分的损坏 以避免受到严重的割伤 3 切割玻璃管 棒 及塞子钻孔时 要 用布包住或戴上手套 以防玻璃管破碎后割伤手部 4 用酒精 灯或喷灯加热烧杯和烧瓶时 下部应垫石棉网 以免受热不均 匀 发生炸裂 也不能使其过热 5 细口瓶或容量瓶受热易炸裂 不能直接在火焰上加热 也不可装入过热溶液 二 使用煤气设备的安全注意事项 1 煤气灯及煤气管道要经常检查 若在实验室内闻到煤 气的气味 要立即停止使用 及时检查处理在未完全排除室内 的煤气前 不要点火 也不要启动电器开关 2 点煤气灯前 必须先闭风 后点火 再开煤气 最后 调节风量 停用时时要先关闭风 后关闭煤气 不按次序就会 有发生爆炸和火灾的危险 3 由于煤气开关或导管零件装配不紧 造成煤气侵入空 气中而着火时 应立即关闭通向 漏气处的开关或气阀 迅速用湿抹布或石棉纸等物仆灭火 焰 在未修好之前 不准使用煤气 4 使用煤气灯时要注意 防止内燃 下班前要详细检查是否完全熄灭 以免发生意外 5 因发生故障临时停止煤气供应时 要立即关闭一切仪器上的 煤气开关 分开关和总开关 防止恢复供气时因忘记关闭开关 而使实验室内充满煤气 6 无人在室内时 禁止使用煤气灯 7 点燃煤气灯时 煤气灯的近旁不得放置易燃物品 如抹 布 毛巾 易燃 易爆药品 试剂等 三 使用电器设备的安全注意事项 1 在使用动力设备前 应首先认真检查开关 马达和机械 设备各部分的安装是否妥当 2 注意电线的干燥度 遵守使 用电器仪器的规程 离开房间 要切断电器加温仪器的电流 3 在更换保险丝时 要按负荷量选用合格保险丝 不得 任意加大或以铜丝代替 4 实验室内不准有裸露的电源线头 并不得用其接通电灯 仪器或电动机 以防止火灾 5 严禁 用铁柄毛刷清扫或用湿布擦拭电器开关 6 凡电器动力设备 发生过热现象 应立即停止运转 7 供电突然中断时 要关闭一切加温和其他电器仪器供 电恢复后 再按规定重新工作 8 高温硅碳棒箱式炉的硅碳棒 端均匀应设安全罩 严禁将安全罩随意撤掉 以防止发生触电 事故 10 凡使用 110v 以上电源装置 仪器的金属部分必须安装 地线 11 使用高压电流的电器设备工作时 要穿绝缘鞋和戴橡 皮手套 并站在橡皮板上 绝不能存在侥幸心理 12 实验室所有电器设备不得私自拆动及随便修理 13 发生触电事故时 要立即用不导电的物体把触电者从 电线上挪开 同时采取措施切断电源 把触电者转移到新鲜空 气处进行人工呼吸 并迅速通知医务部门 四 防火与灭火 1 化验室内应备有适用于各种情况的灭火器材 如灭火 砂 石棉布 各类灭火器等 灭火砂要经常保持干净 且不可 有水浸入 2 如加热试样或实验过程中起火时 应立即先用 湿抹布或石棉布熄灭明火并拔去电源插头 关闭煤气阀 总开 关 易燃液体和固体 有机物 着火时不能用水去浇 除小范围可 用湿抹布覆盖外 要立即用灭火砂 泡沫灭火器或干粉灭火器 扑灭 精密仪器则应用四氯化碳灭火 3 电线着火时应立即关闭总开关 切断电源后再用四氯 化碳 ccl4 灭火器熄灭着火的电线 并及时通知值班电工 不能 用水或泡沫灭火器扑灭燃烧的电线 一 化验室用电安全 物体 从电性能分 导体 能让电流通过 如 au ag cu fe al 常温下电阻率 2 7 cm 绝缘体 阻止电流通过 如玻璃 橡皮 瓷器 干 燥的木头 竹竿等 去离子水的绝缘电阻 16 8m 18 m 任何电器用具均要有导体把电流接通 同时又必须有绝缘 体把导体和其他物体隔离 若电器用具没有很好的绝缘体包裹 就易引起触电或失火事故 一 有那些情况容易引起走电失火事故 1 质量不好的电线 若受热 受潮 失去其绝缘性能 不 能起隔离电流的作用和漏电 易引起走电失火 2 随意增加电器设备 乱接线 乱拉线 超负荷使用 cu 线发热过度 造成走电失火事故 3 两根有电的坏电线碰在一起 可能产生火花 引起火灾 4 电器设备很脏 灰尘很多 潮湿 易发生漏电 5 开关的电线系在铁架上或是系在铁丝铁钉上都会发生走 电和触电事故 6 电器控制部分失灵 尤其是使用时间太久的加热电器 如烘箱等 引起火灾 二 怎样防止发生用电事故 1 防止触电 1 不要用潮湿手碰开关 电线和电器 2 电源裸露部分应有绝缘装置 例如电线接头处应裹上绝缘 胶布 3 所有电器的金属外壳都应保护接地 4 实验时 应先连接好电路后才接通电源 实验结束时 先切断电源再拆线路 5 修理或安装电器时 应先切断电源 6 不能用试电笔去试高压电 使用高压电源应有专门的防 护措施 7 如有人触电 应迅速切断电源 然后进行抢救 2 防 止引起火灾 1 要时常检查电线 开关 灯头 插头和一切电器用具是 否完整 有无漏 电 潮湿 霉烂等情况 稍有毛病应马上报修 决不能凑 合着用 每季度要全面检查一次 2 使用的保险丝要与实验室允许的用电量相符 3 电线 的安全通电量应大于用电功率 4 室内若有氢气 煤气等易燃易爆气体 应避免产生电火 花 继电器工作和开关电闸时 易产生电火花 要特别小心 电器接触点 如电插头 接触不良时 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5 如遇电线起火 立即切断电源 用沙或二氧化碳 四氯 化碳灭火器灭火 禁止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等导电液体灭火 6 严禁插排周围胡乱堆放杂物 严禁私自使用接线板及私 带电器 有要求使用时 请与相关人员联系测试 合格后才能 使用 7 电炉 烘箱 尤其是高温烘箱 在工作状态下不要 离人 3 防止短路 1 线路中各接点应牢固 电路元件两端接头不要互相结触 以防短路 2 电线 电器不要被水淋湿或浸在导电液体中 例 如实验室加热用的电炉丝接口不要浸在水中 4 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 1 在使用前 先了解电器仪表要求使用的电源是交流电还 是直流电 是三相电还是单相电以及电压的大小 380v 220v 110v 或 6v 须弄清电器功率是否符合要求及直 流电器仪表的正 负极 2 仪表量程应大于待测量 若待测量大小不明时 应从最 大量程开始测量 3 实验之前要检查线路连接是否正确 经彻 底检查合格后后方可接通电源 4 在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 如 发现有不正常声响 局部温升或嗅到绝缘漆过热产生的焦味 应立即切断电源 并报告部门主任和电器部门进行检查 三 一般用电事故和处理方法 用电事故 停电 走电失火 人身触电 不论遇到哪种事故 首先应拉掉总开关 切断电源 然后 进行处理 1 停电 若因电线折断造成的停电 把总开关拉 掉后报至电器部门 由相关人员进行修理或换新线 接头处要 用胶布包好 若是保险丝烧断或自动开关跳开了 要检查电线 有没有互相碰在一起 或用电是否超荷 找到毛病并纠正后 再换新保险丝或推上自动开关恢复供电 2 走电失火 遇此情况 立即拉掉电源总开关 同时紧急 救火 并通知调度及消防部门 救火 千万不能用水 必须使用喷射 ccl4 或 co2 的灭火器 当然若已引起连锁反应酿成大火 另当别论 大火时的人身安全 自我防护 沉着 用湿毛巾 湿被褥 捂住 滚着冲出 不能出来者 用结实的布 床单等打结 自 制云梯逃出火海或等待救援 3 人身触电 若是碰到电线 必须用绝缘物挑开电线 千万不能用手去拉 二 蒸馏室安全问题 1 蒸馏室注意事项 1 做样前严格检查仪器设备的电线 开关 灯头 插头 等是否完好 有无漏电或电压不稳等情况 2 做样前仔细检查蒸馏烧瓶有无星花或裂缝 一旦发现 存在问题 请立即更换蒸馏烧瓶 一免发生蒸馏烧瓶破裂而引 起着火事件 3 务必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 防止衣服摩擦产生静 电而引起火灾 4 化验室内禁止打电话 以防产生静电而引 起火灾 5 严禁将带油的抹布 手套等放在暖气片上烘烤 防止 温度增高而引起着火事件 2 一旦起火时 应对措施 1 发现起火后 发现者应首先迅速切断电源 停止一切 实验 使用消防沙时应迅速向着火部位覆盖式倾倒 直到没有 火苗泛起为止 消防沙进行撒泼扑救时要求用量一定要大 动 作一定要快 若操作台上起火 可用石棉被覆盖扑救 2 若 上述方法不能控制火势时应动用灭火器 扑救时要将灭火器上 下颠倒几次 一手拿喷嘴另一手提环 将喷嘴对准火焰根部 左右摆动 迅速推进 不留残火 在扑救的同时要大声报警 3 其他岗位人员接到报警后要立即携带本岗位的灭火器 材赶往现场扑救火灾或疏散物资 4 在扑救的同时 要有一人向班长或部门领导报告 然 后向消防队 生产调度报告火警 班长或部门领导接到报告后 要立即到现场指挥救火 5 消防队赶到后 部门领导 班长 应立即与消防队指挥员取得联系 及时向火场指挥提供现场的 有关信息 三 化验室取样 存样安全 1 取样时的安全问题 1 不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 不准进入生产装置区采 样 2 进入装置生产厂区后 不许乱动其设备和工具 3 到装置现场取样时 要注意现场作业环境 必要时找操 作工配合采样 若现场环境恶劣 没有安全保证 可停止采样 操作 并通知生产调度和工艺人员 4 罐车取样必须通知车辆司机人员 并要求一同前往取 样点 由司机人员启封取样 化验室人员起监督作用 雷雨天气 禁止取样 四 钢瓶使用的安全问题 1 使用钢瓶的注意事项 1 钢瓶应存放在阴凉 干燥 远离热源 如阳光 暖气 炉火 处 可燃性气体钢瓶必须与氧气钢瓶分开存放 2 绝不可使油或其他易燃性有机物沾在气瓶上 特别是 气门嘴和减压阀 也不得用棉 麻等物堵漏 以防燃烧引起 事故 3 使用钢瓶中的气体时 要用减压阀 气压表 各种 气体的气压表不得混用 以防爆炸 4 不可将钢瓶内的气体全部用完 一定要保留 0 05mpa 以上的残留压力 减压阀表压 可燃性气体如 c2h2 应剩余 0 2 0 3mpa 5 为了避免各种气瓶混淆而用错气体 通常在气瓶外面 涂以特定的颜色以便区别 并在瓶上写明瓶内气体的名称 6 使用中的气瓶每三年应检查一次 装腐蚀性气体的钢 瓶每两年检查一次 不合格的气瓶不可继续使用 2 泄漏事件应对措施 气瓶的泄漏一般发生在瓶阀与气瓶的连接螺纹处或瓶阀关 闭不严时在接口处的喷射泄漏 处理方法是严格隔绝火源火种 在气体可能扩散的区域范围内疏散人员 电器开关保持原样 不能随意拉动 以免发生火灾 将泄漏气瓶转移到通风 空旷 场所 有条件可加强通风 确保气体浓度降低 并通知有关部 门修理或更换 五 水质实验所涉及的安全问题 1 注意事项 1 配制稀硫酸时 必须在烧杯和锥形瓶等耐热容器内进 行 并必须缓缓将浓硫酸加入水中 配制王水时 应将硝酸缓 缓注入盐酸 同时用玻璃棒随时搅拌 不准用相反次序操作 2 一切试剂瓶都要有标签 有毒药品要在标签上注明 3 溶解氢氧化钠 氢氧化钾等发热物质时 必须置于 耐热容器内进行 4 严禁试剂入口 如需要以鼻鉴别试剂 时 须将试剂瓶远离 用手轻轻扇动 稍闻其气味 严禁鼻子 接近瓶口 5 折断玻璃管 棒 时 须用钢锉在折断处锉 一小槽 再垫布折断 使用时要把断口烧成圆滑的形状 如将玻璃管 棒 插入橡皮管或橡皮塞时 应垫布插入 防止折断伤手 6 严禁食具和器具混在一起或互相挪用 7 一切发生有毒气体的操作 须于通风柜内进行 通 风装置失效时禁止操作 8 一切固体不溶物及浓酸严禁倒入水槽 以防堵塞和 腐蚀水道 9 身上或手上沾有易燃物时 应立即洗干净 不得靠近明火 10 开启大瓶液体药品时 须用锯将石膏锯开 禁止用 其它物品敲开 以免瓶子破裂 11 取下正在沸腾的水或溶液时 须先用烧杯夹子轻轻 摇动后才能取下使用 以免使用时突然沸腾而溅出伤人 2 化 学药品中毒事故处理方案 1 无机化学药品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 1 1 强酸 致命剂量 1 毫升 1 吞服时 立刻饮服 200 毫升氧化镁悬浮液 或者氢氧化铝 凝胶 牛奶及水等东西 迅速把毒物稀释 然后 至少再食 10 多个打溶的蛋作缓和剂 因碳酸钠或碳酸氢钠会产生二氧化碳 气体 故不要使用 2 沾着皮肤时 用大量水冲洗 15 分钟 如果立刻进行中和 因会产生中和热 而有进一步扩大伤害的危险 因此 经充分 水洗后 再用碳酸氢钠之类稀碱液或肥皂液进行洗涤 但是 当沾着草酸时 若用碳酸氢钠中和 因为由碱而产生很强的刺 激物 故不宜使用 此外 也可以用镁盐和钙盐中和 3 进入 眼睛时 撑开眼睑 用水洗涤 15 分钟 1 2 强碱 致命剂量 1 克 1 吞食时 立刻用食道镜观察 直接用 1 的醋酸水溶液将 患部洗至中性 然后 迅速饮服 500 毫升稀的食用醋 1 份食 用醋加 4 份水 或鲜橘子汁将其稀释 2 沾着皮肤时 立刻脱去衣服 尽快用水冲洗至皮肤不滑 止 接着用经水稀释的醋酸或柠檬汁等进行中和 但是 若沾 着生石灰时 则用油之类东西 先除去生石灰 3 进入眼睛时 撑开眼睑 用水连续洗涤 15 分钟 1 3 氨气 立刻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 然后 给其输氧 进 入眼睛时 将患者躺 下 用水洗涤角膜至少 5 分钟 其后 再用稀醋酸或稀硼 酸溶液洗涤 1 4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硫化氢气体 把患者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 保持安静 进入眼睛时 用 大量水洗涤 并要洗漱咽喉 2 有机化学药品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 2 1 烃类化合物 致命剂量 10 50 毫升 把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 因为如果呕吐物一进入呼 吸道 则会发生严重的危险事故 所以 除非平均每公斤体重 吞食超过 1 毫升的烃类物质 否则 应尽量避免洗胃或用催吐 剂催吐 2 2 甲醇 致命剂量 30 60 毫升 用 1 2 的碳酸氢钠溶液充分洗胃 然后 把患者转移到 暗房 以抑制二氧化碳的结合能力 为了防止酸中毒 每隔 2 3 小时 经口每次吞服 5 15 克碳酸氢钠 同时为了阻止甲 醇的代谢 在 3 4 日内 每隔 2 小时 以平均每公斤体重 0 5 毫升的数量从口饮服 50 的乙醇溶液 2 3 乙醇 致命剂量 300 毫升 用自来水洗胃 除去未吸收的乙醇 然后 一点点地吞服 4 克碳酸氢钠 3 药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