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高考政治最后冲刺复习诗词哲理选择题.doc_第1页
2009届高考政治最后冲刺复习诗词哲理选择题.doc_第2页
2009届高考政治最后冲刺复习诗词哲理选择题.doc_第3页
2009届高考政治最后冲刺复习诗词哲理选择题.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届高考政治最后冲刺复习:诗词哲理选择题专项训练单项选择题。1、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这段话是一个( )命题。 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悲观主义 D、教条主义 2、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反映的哲理是( ) A、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B、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C、内外因对事物的发展同等重要 D、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3、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代诗人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A、自然界是客观的 B、人类社会是客观的C、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D、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4、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一诗句告诉我们(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能动作用 B、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C、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D、事物的前途是光明 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 ) A、山外的花一般比山中的花开得早 B、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C、新事物一定战胜旧事物 D、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其哲学寓意是( ) A、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 B、矛盾着的事物及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C、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 D、矛盾双方在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7、朱憙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此诗中蕴含的哲理是( ) (1)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2)规律是客观的,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3)抓住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就迎刃而解了(4)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A、(1)(4) B、(2)(3) C、(1)(3) D、(2)(4) 8、南北朝诗人王籍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名句,而宋代王安石则有一鸟不鸣山更幽。的名句。黄庭坚说王安石的修改是点金成铁。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王安石( ) A、只见对立,不见统一 B、只见统一,不见对立 C、只见相互依存,不见相互转化 D、只见相互转化,不见相互依存 9、杨万里诗云: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为增添春节喜庆,植物学家在冬天培育出盛开的莲花。材料中包含的哲理是( ) A、事物随人们的心情而变 B、不同时代,规律有不同的表现 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就能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 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性的活动 10、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脍炙人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就是(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书是知识的源泉 C、科学的发展需要想象 D、要爱护环境 11、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这两句唐诗蕴涵哲理( )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创新不可守旧B、发展就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新出现的事物变化总比旧事物优越 12、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这句诗蕴涵的哲理是( ) A、外因推动着事物的变化 B、联系是事物存在的基本条件 C、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事物变化呈现规律性的表现 贾岛的“鸟宿池边树,曾敲月下门”堪称遣词造句的经典。回答1314题。 13、人们写文章之所以要“反复推敲”,从哲学上看,就是要( ) A、“语不惊人死不休” B、尽可能准确地反映事物 C、出奇制胜 D、写出好文章 14、诗人把“鸟宿”和“僧敲”这对立的一动一静放到一起( ) A、完全是诗人无根据的想象 B、是诗人对事物的加工制作 C、是诗人对客观事物的照搬 D、完全是为了写诗的需要 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有著名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柳宗元也有名句“欵乃一声山水绿”。同是一个“绿”,可前一个是动词,后一个是形容词。据此回答1516题。 15、前后两个“绿”字都是( ) A、客观实际 B、诗人大脑的产物 C、诗人对客观实际的认识 D、诗人的主观想象 16、两个绿字的词性不同,是人们( ) A、认识事物的需要 B、思维习惯的不同 C、改造世界的需要 D、审美情趣不同 17、“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一诗句告诉我们(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能动作用 B、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C、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D、事物的前途是光明 18、“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这句诗体现了唯物辩证法( )的观点 A、普遍联系 B、变化发展 C、新事物不可战用胜 D、矛盾上事物发展的动力 19、“豪化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王安石的这句诗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A、精神追求比物质追求更重要 B、精神满足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上的 C、事物总是有其两点而不是一点 D、创造在先,享受在后 20、“泾溪有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听说有沉沦。”这首诗从哲学上告诉我们( ) A、事物是变化多端,难以预料的 B、遇事三思就能逢凶化吉月 C、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D、真相只对事物本质的反映,假相是时事物本质的掩盖 21、“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去,直领诗情到碧霄。”从唯物论角度看,这首诗反映了( ) A、物质是运动的 B、对同一事物,人们的反映有差别 C、四季更替是不可违背的 D、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22、“冬青树上挂凌霄,岑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这表明( ) A、在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矛盾具有各自特殊性 B、矛盾的每一个侧面,各自有自己的特点 C、内因决定事物的外因 D、事物发展有自身的客观规律 23、毛泽东诗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相对静止是不存在的C、事物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 D、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24、“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抔春露冷如冰。”这首诗说明的哲理是( ) A、事物是运动的 B、事物是可以认识的 C、事物运动有其自身规律,规律是客观的 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是( ) A、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B、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C、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D、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6、“世外桃源该多好,无奈风波添烦恼。只缘矛盾来捉弄,它是庸人爱自扰。”此诗错在( ) A、忽视了矛盾的特殊性 B、否认了矛盾双方转化条件 C、幻想没有矛盾,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D、只看到了处处有矛盾,忽视了矛盾时时有 27、毛泽东诗曰:“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A、要把握适度原则 B、办事情要抓重点C、办事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D、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28、清代赵翼有诗曰:“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欲风骚数解。”该诗启发我们( ) A、要把世界上的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B、李杜诗篇有脍炙人口之感 C、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阶段 D、李杜的诗已经过时古诗曰:“离离原上草,一字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回答2930题。 29、“原上草”变成“枯荣”表明( )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C、生命运动是最级的运动开试 D、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30、“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诗句蕴含的哲理是( ) A、事物的联系是条件的 B、物质是不长久的 C、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D、规律是客观的 3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芳林新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从诗中抽象和概括出的哲理是( )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新事物是符合事物发展前途,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A、 B、 C、 D、 32、“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 A、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上相互联结的 D、严寒冬天的过去就是春天的到来 33、杜甫诗曰:“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 A、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B、承认矛盾客观性,正确对待矛盾 C、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D、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抓关键 34、“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 ) A、超前反映 B、如实反映 C、特殊形式的反映 D、歪曲、虚幻的反映 35、菜根谭里面有一句话:“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谭,雁去而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心态可以决定一切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C、事物是不可认识的 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36、“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下列名言中与这副对联蕴含的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是A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C自古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D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37、“小事其实不小,细微之处可积德。”下列与此反映的哲理相似的是A一叶知秋 B管中窥豹 C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 D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38、李商隐在嫦娥一诗中写到:“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两句诗中蕴含的哲理是A.人的主观意识会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B.立场不同,观点不同C.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举行记者招待会时说:“形势稍好,尤需兢慎。”其中,“兢慎”见唐诗泾溪“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履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回答3940题。39、这首唐诗所包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A矛盾双方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B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D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40、下列成语与材料中唐诗的哲学内涵相一致的是A声东击西 B居安思危 C循序渐进 D画蛇添足41、宋代诗人陈与义襄邑道中诗云:“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从哲学角度看,这首诗说明了A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B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有机统一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D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42、李商隐一生怀才不遇,仕途坎坷。李商隐死后,崔任曾作器李商隐诗:“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怀未曾开。”并指出李商隐这匹“良马”腿脚屈曲,步履维艰,是因为不遇其主。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实现人生价值,关键是提高自身素质 B.实现人生价值,关键是要具备良好的外界条件C.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 D.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社会发展的需要43、2007年12月29 日,温家宝总理吟诵了自己创作的俳(PAI,二声。日本一种短诗)句“常忆融冰旅,梅花瑞雪兆新岁,明年春更好”送给到访的福田康夫首相,表达了中日领导人和中日人民对中日关系的美好期盼。下列名句与该俳句蕴涵相同哲理的是A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 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44、“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辩。”这表明 A任何事物内部都存在着矛盾 B矛盾双方有其共同之处 C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D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事物的特殊本质45、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近水知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