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动物源性细菌_第1页
第16章 动物源性细菌_第2页
第16章 动物源性细菌_第3页
第16章 动物源性细菌_第4页
第16章 动物源性细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6章动物源性细菌 人畜 兽 共患病 zoonosis 主要致病的动物源性细菌 第二节耶尔森菌属 Yersinia 鼠疫耶氏菌 Y pestis 三次全球大流行第一次 公元6世纪第二次 公元14世纪 此次史称 黑死病 第三次 18世纪 生物武器 炭疽 鼠疫 霍乱 日本 731 部队的滔天罪行 全国鼠疫防治 十一五 规划 旱獭 沙鼠 家鼠 一 生物学性状二 致病性与免疫性三 微生物学检查四 防治原则 形态结构 培养特性 致病物质 所致疾病 免疫性 形态学 morphology 1 G 两端浓染卵圆形短杆菌 2 有时可在吞噬细胞内检到 3 有荚膜 1 兼性厌氧 2 27 30 3 pH6 9 7 2 4 浑浊 沉淀 菌膜 钟乳石 状下沉 5 细小 粘稠的粗糙型菌落 培养特性 血平板培养基菌落特征 细小 粘稠的粗糙型菌落 荚膜 F1抗原 致病物质 V W抗原 抗吞噬 外膜蛋白 脂多糖 鼠毒素 细菌裂解后才释放作用于心血管系统毒血症 休克 鼠疫 1 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2 贮存宿主 啮齿类动物 rodent 如野鼠 家鼠 黄鼠 旱獭3 传播媒介 蚤 flea 4 传播方式5 临床常见病型 1 鼠 蚤 人 2 呼吸道接触 1 腺鼠疫 bubonicplague 腺鼠疫 淋巴结繁殖 全身感染 败血症 中毒 血 局部繁殖 皮肤 病蚤叮咬 腺鼠疫 腹股沟 腋下淋巴结多见 2 肺鼠疫 pneumonicplague 病菌 原发性肺鼠疫 继发性肺鼠疫 腺鼠疫 肺鼠疫 黑死病 3 败血症型鼠疫 septicemicplague 腺鼠疫 肺鼠疫 败血症 高热DIC休克 败血症型鼠疫 鼠疫病后可获得牢固的免疫力 很少再感染 1 提高警惕 2 灭鼠灭蚤 3 我国目前选用EV无毒株生产活菌苗制剂 4 及时治疗 早期足量用药 第三节芽胞杆菌属 Bacillus 炭疽芽胞杆菌 B anthracis 731细菌战101岁高龄的炭疽菌受害幸存者杜樟林 9 11 一 生物学性状二 致病性与免疫性三 微生物学检查四 防治原则 形态结构 培养特性 致病物质 所致疾病 免疫性 1 粗大杆菌1 3 5 10 m 2 两端截平 单个 短链或竹节状排列 3 G 菌 4 有芽胞 spore 5 具有荚膜 capsule 形成灰白色R型菌落 有毒株有荚膜 M型菌落 1 荚膜 D 谷氨酸多肽 致病物质及致病机制 edemafactor EF lethalfactor LF protectiveantigen PA 2 炭疽毒素 anthraxtoxin 炭疽毒素 1 直接损伤微血管内皮细胞 增加血管通透性而形成水肿 2 抗吞噬 3 免疫原性 炭疽病 Anthrax 流行病学 1 易感动物和传染源 草食动物 2 传播途径 皮肤接触消化道呼吸道 炭疽类型 FormsofAnthrax CutaneousAnthrax 皮肤炭疽 PulmonaryAnthrax 肺炭疽 GastrointestinalAnthrax 肠炭疽 1 水肿 2 丘疹 3 水疱 4 脓疱 5 坏死性溃疡 6 焦痂 7 淋巴结肿大 8 败血症 皮肤炭疽 Cutaneousanthrax VesicularPapuleatthesiteofinfection Blueblackedema Cutaneousanthrax Ruptureofpapulewillrevealablackeschar malignantpustule 高热 胸痛 咳嗽 血痰 呼吸困难 全身中毒 死亡 肺炭疽 持续性呕吐 腹痛 腹泻 血便 肠麻痹 全身中毒 死亡 肠炭疽 Hemorrhagicinfiltrationofbrain 三型均可并发败血症 偶见炭疽性脑膜炎 微生物学检查 一 标本采集要注意个人防护 并严禁污染二 革兰染色镜检 革兰阳性大杆菌 有荚膜 竹节状排列三 青霉素串珠试验 青霉素串珠试验 如为微量青霉素 则菌体变异为球形 串珠样排列 预防重点 家畜感染的防治可疑动物 检查 处理警惕生物恐怖分子疫区毛纺及皮革工人 牧民等炭疽减毒活疫苗皮上划痕接种 Treatment Penicillinistheantibioticofchoice 第17章棒状杆菌属 Corynebacterium 白喉棒状杆菌 C diphtheriae CORYNEBACTERIA Corynebacteriumdiphtheriae Rod clubed shapedBacterium causesdiphtheria SEMx24 000 CopyrightDrDennisKunkel UniversityofHawaii Usedwithpermission 一 生物学性状二 致病性三 免疫性四 微生物学检查法五 防治原则 形态与染色 培养特性 致病物质 所致疾病 1 G 2 异染颗粒 Albert染色 1 吕氏血清培养基灰白色 光滑湿润小菌落 2 亚碲酸钾血平板 黑色菌落 白喉外毒素 diphtherotoxin 1 棒状噬菌体编码 2 细胞毒素 受体存在于许多真核细胞 特别是心肌和神经细胞 3 机制 通过影响蛋白质合成破坏细胞 白喉 diphtheria 传播途径 飞沫细菌侵犯部位 咽 喉 气管和鼻腔黏膜 局部症状 假膜 pseudomembrane 假膜脱落 呼吸道阻塞 窒息死亡 白喉早期死亡原因 白喉全身症状 白喉外毒素 毒血症 心肌细胞外周神经细胞肾上腺组织 心肌炎 声嘶 软腭麻痹 吞咽困难 膈肌麻痹 肾上腺功能障碍 标本采集 无菌棉拭子法自假膜边缘取材直接涂片 革兰染色 Albert染色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