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省级验收汇报材料.doc_第1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省级验收汇报材料.doc_第2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省级验收汇报材料.doc_第3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省级验收汇报材料.doc_第4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省级验收汇报材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省级验收汇报材料志存高远建示范 内涵提升促发展范利仁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二一年三月汇报提纲一、项目建设的基本情况2(一)项目建设目标2(二)项目建设内容2(三)项目建设过程3二、项目完成情况与经费执行情况3(一)项目建设完成情况3(二)项目经费执行情况5(三)黑龙江省承诺的配套资金及各项政策全部兑现5三、专业建设与改革6(一)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6(二)构建专业课和基础课改革模式,课程改革取得明显成效7(三)以建立培养机制为重点,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8(四)以工学结合为核心,建成教学做一体化实训环境9四、建设成效10(一)学院定位更加明确,办学特色不断彰显10(二)办学实力明显增强,育人环境更加优化11(三)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形成四方互动格局11(四)专兼结合机制建立,教学团队素质精良12(五)社会服务能力增强,社会贡献不断增大13(六)示范辐射作用突出,引领高职快速发展14(七)国际合作不断深化,国际影响逐渐扩大14(八)管理内涵建设显效,成为高职管理示范15(九)人才质量明显提高,就业竞争能力提升16(十)实施文化建设工程,彰显农工文化特色17五、特色与创新17(一)“五化”专业课程改革与行动导向式公共基础课改革同步推进17(二)国际合作与交流深入开展,海外就业市场初步建立18(三)形成了“文化引领、绩效导向、团队协作”的管理模式19六、思考与探索19(一)体会19(二)问题21(三)思考22志存高远建示范 内涵提升促发展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省级验收汇报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 范利仁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同志们:大家上午好!时至初春,春意盎然,我们迎来了由省教育厅和财政厅有关领导及相关人员组成的专家组,对我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进行省级验收,这是我院发展、建设过程中的一件大事。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全院教职工和学生对各位专家、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给予学校发展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我院2007年8月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立项建设单位。自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立项以来,在教育部、财政部、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和省农业委员会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我院认真贯彻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教高200712号)等文件精神,以文化建设为引领、以观念转变为先导、以内涵发展为核心、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建设、团队建设、实训条件建设为重点,着力提高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能力与水平,探索与实践科学发展之路,志存高远建示范,全面提升了我院推动黑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能力,服务黑龙江省区域经济的能力。根据教育部示范院校建设项目验收工作安排,我院对示范院校项目完成情况和建设目标达成度以及项目建设取得的成效、经验、特色等进行了全面总结,形成了总结报告。现汇报如下:一、项目建设的基本情况(一)项目建设目标紧紧围绕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点建设农机、设施农业、机电一体化等五个专业及专业群;通过与大企业合作,构建“校农联合双主体”、“两轮实践”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开发一批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工学结合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的社会服务“专家型”、教育教学“双师型”教学团队;建成满足学生生产性实训需要、设备先进、“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基地;通过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学院的综合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增强学院社会服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成农业工程特色鲜明的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引领黑龙江省及全国农业行业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争做改革的示范、发展的示范、管理的示范。(二)项目建设内容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包括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和服务平台建设两大部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包括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设施农业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农业机械应用技术3个专业和地方财政支持建设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物流管理2个专业及相关专业群的13个专业;服务平台建设包括社会服务和辐射能力、校园信息化、学院管理内涵、国际交流与合作、校内基础设施5个建设项目。为了使各专业协调同步发展,学院还投入专项资金590万元,启动了数控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畜牧兽医和旅游管理4个院级重点建设专业,促进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三)项目建设过程在示范院校建设中,学院充分认识到过程比结果重要,以内涵建设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立项被批准后,组成四个小组分别到深圳职业学院等第一批十所示范院校学习考察,借鉴示范建设经验,在借鉴中升华;结合示范院校建设方案的制定与完善工作,组织全院教职工认真学习示范建设有关文件和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开展教育思想观念转变大讨论,办学理念在探索中创新;结合行业特征与学院发展实际,确定示范院校建设项目的目标、措施与方法,更加明晰了学院科学发展的思路,在探索中创新;以敢为人先的勇气,超越自我的意志,进行课程颠覆性改革与实践;组织动员学院九个教学单位、全体教师参与示范院校的建设工作,前瞻性思考、系统性谋划、整体性推进、特色性打造,能力与水平在建设中得到提升。二、项目完成情况与经费执行情况 (一)项目建设完成情况经过近三年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共完成10个一级项目,661个项目点,完成率100%,其中:(1)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建设共256个项目点,完成率100%,预算资金1356万元,实际支出1434.21万元,占预算资金的105.77%;(2)师资队伍建设共126个项目点,完成率156%,预算资金943万元,实际支出1047.49万元,占预算资金的111.08%;(3)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共226个项目点,完成率100%,预算资金2536万元,实际支出2764.96万元,占预算资金的109.03%;(4)其它项目建设共53个项目点,完成率100%,预算资金4657万元,实际支出5971.01万元,占预算资金的128.22%。主要建设指标完成情况详见表1。表1 示范建设项目主要任务指标完成情况表类别序号指标建设目标目前水平达成度(%)招生与就业1毕业生一次就业率(%)9597.15102.262跨省招生比例(%)3031.4104.673对西部招生比例(%)1011110课程建设与改革4国家精品课程(门)561205省级精品课程(门)1719111.766优质核心课程(门)3546131437自编工学结合教材(部)2847167.868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部)-9-师资队伍建设9国家及省级教学团队(个)5(省级)2(国家)4(省级)-10新增专业带头人(人)1118163.6411新增骨干教师(人)2748177.7812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人)232323139.22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与职业技能训练13教学设备仪器总值(万元)65656734102.5714校内实训基地(个)181810015校内实训室(个)91101110.9916校外实习基地(个)230296128.717生产性实训平均比例(%)8082102.5018“双证书”获取率(%)9698.42102.52校企合作19有合作协议的企业数(个)240397172.6120合作企业接收就业学生数(人)16001642102.63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建设21职业技术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万人次)1.51.6059107.0622对口支援院校(所)1325192.31国际合作与交流23与国外联合办学培养学生数(人)100235235(二)项目经费执行情况项目预算总投入9492万元,实际到位资金11217.67万元,资金到位率为118.18。其中:中央财政投入到位资金2600万元,资金到位率为100;地方财政投入到位资金3400万元,资金到位率为130.77;企业投入到位资金222.6万元,资金到位率为152.47;主管部门投入和学院自筹资金到位4995.07万元,资金到位率为120.48。我院坚持专款专用和定期审计的原则,严格按批复的建设方案和任务书中规定的建设项目安排和使用资金,实际使用11217.67万元,占预算的118.18%。资金到位和使用的具体情况详见表2。表2 各建设项目专项资金预算及执行情况表 单位:万元资金项目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企业投入资金主管部门投入及学院自筹资金预算数实际使用预算数实际使用预算数实际使用预算数实际使用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设施农业专业及专业群800800171230.77机电一体化专业及专业群12001200320365.64农业机械使用技术专业及专业群600600196267.5282.6非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及专业群9001009.324632物流管理专业及专业群502550.81100108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建设70102.4330校园信息化建设357362.41管理内涵建设84102.6916国际交流与合作105.41100校内基础设施建设30340004405.59院级支持重点专业589.48合 计2600260026003400146222.641464995.07 (三)黑龙江省承诺的配套资金及各项政策全部兑现黑龙江省教育厅、财政厅及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全面有效地履行了在项目建设任务书中所作的跨省招生、配套资金,有效地保证了示范建设的顺利进行,资金和政策兑现情况详见表3和表4。表3 黑龙江省承诺的配套资金情况统计表项目名称基础承诺兑现完成率项目配套资金(万元)26003400130.77%生均预算内拨款标准(元)360040005300132.50%表4 黑龙江省承诺的招生政策全部兑现项目名称基础承诺兑现完成率跨省招生比例14.9%30%31.4%104.7%西部招生比例4.1%10%11%110%三、专业建设与改革(一)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始终坚持高水平的校企合作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根本保障的理念,积极与国际顶尖企业及国内知名大中型企业合作,将职业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与生产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业与凯斯纽荷兰公司及大国营农场合作实施工学交替“两轮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现代化农机使用与维修人才;设施农业技术专业与哈尔滨市农科院及北大荒集团合作实施“校农联合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农业工厂化人才和精准农业人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与哈尔滨三大动力等企业合作,实施实践能力螺旋上升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现代制造业急需的紧缺型人才。设施农业技术专业“走双主体培养之路,育工厂化农业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入选高等职业教育国家示范建设工作改革与发展成果汇编(2006.12-2009.11)中,受到教育部的肯定。(二)构建专业课和基础课改革模式,课程改革取得明显成效课程是专业建设的关键,课程模式的改革与构建是高职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高的突破口。我院知难而进,在10余年的CBE模块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借鉴德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与思路,本着专业课程改革与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同步推进,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同步提升的原则,积极探索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加大课程改革与建设力度,在重点建设专业和专业群中开发了46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在课程建设中总结出了“五化”专业课程改革模式,课程开发与实施的“361”路径,“三段、六步、三环”的教学实施模式。公开出版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教材32部,编写校本特色教材15部;建成国家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19门、院级精品课程32门。我院国家精品课程门数占黑龙江省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总量的37.5%,数量和建设水平居黑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首位,进入全国前30强。学院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为核心,以问题和活动为载体开发公共基础课程5门,开创公共基础课程改革之先河。课程建设情况详见表5。学院课程建设经验在全国高职高专多项会议上做过介绍,得到教育部著名课程专家姜大源教授的赞誉。表5 课程改革与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建设内容原有基础验收目标实际达到达成度国家精品课程(门)056120%省级精品课程(门)71719111.76%优质核心课程(门)03546131.42%自编工学结合教材(部)02847167.86%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部)5-9-课程标准(门)05252100% (三)以建立培养机制为重点,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师资队伍建设是示范院校建设的核心,学院以打造一只高水平教师队伍为目标,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出重拳、建机制、砸理念、强师德、炼队伍、创品牌,取得了明显的建设成效。出重拳:建设示范以来共投入1000余万元打造教师队伍。建机制:学院先后实施了专业教师社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等10项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三级教学团队建设、专业带头人建设、骨干与兼职教师建设的良性运行机制已经形成。砸理念:学院选派百名教师赴韩国、德国、新加坡、香港等地学习进修,汲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经验。强师德:学院以师德培养为先导,本着育人先育己的指导思想,扎实开展“三个三”师德强化工程(三爱、三会、三个工程,即爱学校、爱事业、爱学生,动员会、报告会、交流会,查摆工程、自修工程、育人工程)。通过师德教育专题报告、名师讲坛、座谈会、交流会、党员联系班级、完善管理制度等形式,逐步完善师德培养机制,增强了全体教师的责任意识,大爱无疆育桃李,献身职教励学勤,真正用爱和责任为学生撑起了一片成长的天空。炼队伍:学院实施“四百”工程(百名骨干教师下企业、百名企业骨干进课堂、百名教师出国学理念、百名教师进修上水平)和教师成长工程,先后选派101名教师去德国、英国、法国、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我国香港地区学习先进的职教理念,选派165名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选派306人次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各种专业、课程、师资培训,选派323名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承担实践课程教学任务和指导学生顶岗实践。创品牌:现有国家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名师11名,国家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分委会委员4人。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和“农业机械教学团队”被教育部和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四)以工学结合为核心,建成教学做一体化实训环境我院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以教学要素为主体,融入职业要素和企业要素,建构了能完成工作过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工作环境的景,又具备了学生职业素养、职业情感养成所需要的境。合理设计功能分区,使学生在同一实训室、基地中能完成技能训练、工作任务、资料查询、小组研讨、教师教学等任务,为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创设了条件。共建设了满足学生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岗位综合技能训练需要的实训室101个、生产性实训基地18个。完善了实验、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实行6s管理、开发实训项目、确立了学生为实训室管理者的地位,加强了实验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购买了一批以德国博士汽车检测系统、纽荷兰大马力拖拉机、柔性自动化系统、智能温室为代表的先进技术设备,全面提升了专业教学技术水平,充分体现出高职教育的高技术性特征。 学校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了畜牧实训中心、纽荷兰农机新技术培训中心、北方寒地设施示范园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四、建设成效(一)学院定位更加明确,办学特色不断彰显领导班子带领全院教职工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和高教强省规划精神,找准了内涵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凝炼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的办学理念,确定了“培养有社会责任感、有技能的人”的育人目标,确定了“走双主体培养之路,育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定位,确定了“以农为本、稳工兴农”的专业发展与布局调整定位,确定了面向“三农”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开展服务的宗旨,确定了“做强自己、辐射全省、引领高职、国内一流”的示范定位,确定了“以农为本、工农结合、以工促农、农兴工旺”的办学特色定位。学院实施“以农为本、稳工兴农”的专业发展战略,重点发展涉农专业,现有农业机械应用技术、绿色食品生产与检测、畜牧兽医等10个专业,涉农专业学生已达1170多人。面对考生不愿报考涉农专业而农村经济建设又急缺农业类高技能人才的现状,学院党委大胆决策,连续三年免收学费招收农机和设施农业专业的学生,并牵手世界农机巨头凯斯纽荷兰公司等企业,共同培养农机等行业国际化高技能紧缺人才,为我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培养和储备人才。稳定发展工科专业,保持工科专业在我省领先的地位,重点推动工科为农科专业发展提供支持,在涉农专业中开设工科课程,培养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农业工程类专业人才,实现以工促农、农兴工旺。(二)办学实力明显增强,育人环境更加优化中央支持2600万元专项资金,拉动地方和自筹配套经费8617.67万元,办学基础条件更加完善,育人环境更加符合高职教育需要。示范院校建设以来,学校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办学规模由5500人,发展到现在的7206人;办学专业由29个,发展到现在的39个;专任教师由285人,发展到现在的371人,教学名师由1人增加现在的11人,国家优秀教学团队由0发展到现在的2个,省级教学团队由0个发展到现在的4个;固定资产总值由1.85亿元,发展到现在的2.6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由3672万元增至现在的6734万元;学院建筑面积由22.3万平方米增至现在的24.1万平方米;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由143处发展到现在的314处,实验实训室由67个发展到101个; 国家精品课程由1门增加到现在的6门,省级精品课程由7门增加到19门,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由5部增加到9部。(三)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形成四方互动格局学院按照合作共赢原则构建“政府、协会、企业、学院”四方良性互动的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了“双主体模式”、“校协(学院与行业协会合作)模式”和“四订模式”(订内容、订标准、订形式、订就业方向)等各具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学院成立由哈尔滨市生产力协会、企业家协会牵头、由原副市长张振蕃担任会长的校企合作促进会,引入黑龙江省物流协会、汽车协会参与专业建设。学院成立校企合作处,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示范院校建设以来新增校外顶岗实习基地167个,校外实习基地达到296个,新增合作企业260家,合作企业达到397家。学院与上海三一重工集团、联想集团、哈尔滨电站集团等108家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已有1642名毕业生通过订单走上工作岗位。学院与国际农机巨头合作,引企入校。学院投入4公顷土地、600多万元用于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引进跨国公司-凯斯纽荷兰公司入校,双方共建农机高端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以纽荷兰公司大马力拖拉机、大型农机具为载体开发课程,引领我省农机新技术发展,现有两门课程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纽荷兰公司利用其国内外基地对我院教师进行新技术培训,双方共建农业机械教学团队,2009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纽荷兰公司提供技术并投入30多万元的总成与部件,与我院共建农机实训基地,使我院农机专业实训条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学院承担纽荷兰新技术培训,培训农机专业技术人员1000多人次,使我院成为纽荷兰新技术培训基地。黑龙江省电视台、黑龙江日报、生活报、经济日报等媒体对我院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了报道。(四)专兼结合机制建立,教学团队素质精良通过近三年的示范院校建设,基本建立了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机制,初步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社会服务“专家型”、教育教学“双师型”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371人,其中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119人,占专任教师的32%;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110人,占专任教师的29.6%;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323人,专兼比为1:1;双师素质教师282人,占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的87.9%;有省(部)级教学名师11人,教育部各专业类教指委及分委会委员4人,省教育厅各专业教指委主任3人、委员16人;现有国家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水平位于我省高职高专院校首位,进入全国前十强。学院将示范院校的有关建设内容列入科研课题进行系统的探索与研究,探索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内在规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开发的“361”路径、“五化”专业课程改革模式等一批研究成果。示范院校建设专项课题92项,其中,省级以上课题38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7项,发表教育教学研究论文318篇,全面提升了学院教师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施能力。(五)社会服务能力增强,社会贡献不断增大学院主动参与省委、省政府组织的“科技之冬”、“春雨”、“春雷”等行动计划,积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等各类培训,培训与鉴定总量达到1.6万人次。学院以深切为“三农”服务的使命和社会责任感,面向农村考生,免费招收涉农专业学生236人,免收学费400多万元,为新农村建设蓄积了人才。学院与凯斯纽荷兰公司合作,开展先进农机使用技术培训,使我省农机运用与国际接轨,提升了我省农机作业的国际化水平,实现对农机技术的服务与引领。学院为农业部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开发了农机维修电工、挖掘机驾驶员等国家职业标准、培训教材、鉴定试题库累计12个,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先进单位”,在全国农机行业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实现对农机行业发展的服务与引领。学院积极落实黑龙江省“村村大学生”计划,培养乡村落地型人才,引领农民致富。几年来,累计培养500多名“技术能指导、生产能示范、致富能带头”的“村大”学生,受到当地政府的肯定和农民的信赖。我院村大毕业生周淑清通过艰苦创业,带领50多户农民致富,2009年被评为中国首届高职毕业生“百名创业之星”,倍受瞩目。(六)示范辐射作用突出,引领高职快速发展学院充分发挥示范院校作用,做好辐射、带动工作,毫无保留地将示范建设成果与兄弟院校分享,与省内外25所职业院校签订了对口支援协议,开展专题讲座近100场,培训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3000多人次,派出50多人次到黑龙江省20多所高职院校进行指导和交流,对口支援重点专业30多个、共建精品课程50多门,共享示范建设成果30多项,带动了全省高职院校共同发展。学院还发挥自身优势,引领带动西部与四川灾区对口支援院校共同发展,党员干部和教职工为灾区捐款近20万元,学院无偿援助10万元资金支援四川剑阁县职业高中,先后选派3名专业教师对该校的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培养等进行全方位支援。学院还与甘肃畜牧工程职业学院签订对口支援协议,投入7.5万元为其建设焊接基地,帮助该校开办了焊接专业,免费为该校培训教师7名,为当地焊接紧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七)国际合作不断深化,国际影响逐渐扩大学院选派教师、中层干部到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地区学习先进职业教育理念与经验,拓宽国际视野,部分教师考取德国IHK职业资格考官证书;通过举办“合作交流2008中外职教论坛”会议,接待英、韩、德等国的职业院校校长和企业负责人等近百人来校考察和洽谈,与英国、德国、韩国等4个国家的8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扩大了国际交流与影响;2006年率先与韩国大邱工业大学合作举办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育项目,实施“21.5” 模式,现已招收3届学生235人,已有48名学生赴韩国就读。学院还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开展合作办学,引入德国行业职业标准和考核鉴定标准,建立德国IHK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中心,学生在我校获取IHK等证书。农机专业学生在国际公司内进行学习与实训,接受国际企业职业工作标准和职业行为、礼仪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现已有57名学生通过企业到韩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就业。中韩联合办学中50%的毕业生将在韩国或韩资企业就业,考取IHK证书的学生15%将到德国就业,学生海外就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八)管理内涵建设显效,成为高职管理示范学院投入100多万元资金开展管理内涵建设,选派管理干部出国考察、参加全国示范建设工作会议更新管理理念,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完善管理制度,实施了精细化管理,建立高效管理运行机制,加强管理团队建设,形成了有特色的管理文化。通过管理内涵建设,领导班子引领学院发展能力明显提升,中层干部执行力和创造性开展工作能力进一步加强,团队氛围日益浓厚。创新用人机制、分配机制和管理运行机制,实施绩效管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学院建立了以“全员聘任制”、“结构工资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为核心的竞争激励机制,实施“四定二聘一挂”绩效管理机制(“四定”即定岗、定编、定责、定薪;“二聘”即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制,一般教职工全员聘任制;“一挂”即岗位津贴、课时津贴、效益工资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确立教学人员与行政后勤人员岗位津贴之比为1.5:1,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实行投资问效机制和基本建设竣工决算“二审”机制,采取工程监理和会计师事务所双重把关的办法,对学院基本建设工程造价实现二次审减,将工程造价审减额与监理费用挂钩,压缩基本建设成本,教育报以能省的锱铢必较,该投的毫不犹豫-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精细管理省下千万资金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黑龙江卫视等十余家主流媒体对学院的快速发展进行多次报道,学院被评为黑龙江“百姓口碑最佳单位”、“教学质量过硬、学生家长满意学院”。学院管理内涵建设经验加强管理内涵建设,做高职院校管理的示范于2008年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并被求是杂志社红旗文稿等全文转载。学院党建经验材料被收录进中央党校党建教学案例库全国基层党建经典案例一书。全国80多所院校前来学习我院的管理内涵建设经验,较好的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成为高职院校管理的示范。(九)人才质量明显提高,就业竞争能力提升三年来,学院累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5501名,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7.15%。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充足的实训条件使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明显提高。近3年,共有21个专业的173名学生参加了32项国家级技能大赛,我院学生共取得了第二届全国三维建模大赛总决赛国家一等奖等奖项9项,全国高职组“产品部件的数控编程、加工与装配项目”二等奖等奖项15项。学院培养的高质量人才为龙江经济建设提供了人力支撑。(十)实施文化建设工程,彰显农工文化特色学院制订了加强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实施环境文化工程,编制文化手册、VI设计手册,对学院的理念、环境、形像、行为进行了规范设计。通过环境熏陶、活动带动、学习探讨、典型示范、制度规范等方式使学院“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的育人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学院精神成为广大教师共有的价值观,形成学院精神内化于心;依据学院办学理念制订与完善制度,初步形成了适应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管理需要的管理制度体系,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要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实现农工精神固化于制;建设农机模范人物雕塑、体现北大荒精神的楼寓命名、有农工特色的实训文化等,营造有农工特色的校园文化,实现外化于行。通过一系列的文化建设活动,使我院形成以“改革创新、追求卓越、勤劳奉献”为内涵的精神,具有了促进教职工发挥聪明才智的机制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氛围与环境。五、特色与创新 (一)“五化”专业课程改革与行动导向式公共基础课改革同步推进学院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以精品课程和专业核心课建设为重点,按照整体规划、系统推进、重点突破、试点实施的思路,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形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361”课程开发路径,在5个重点建设专业及专业群中开发了46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形成了专业课程改革的“五化”模式(即课程开发系统化、教学情境一体化、课程实施行动化、课程评价多元化、人才培养职业化)和体验式行动导向的公共基础课教学模式。学院同步推进专业课和基础课改革,促进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步提高。同时,还构建了职业行为习惯训练平台,培养学生具有企业人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和体能要求,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综合职业技能。(二)国际合作与交流深入开展,海外就业市场初步建立学院坚持走国际化办学和国际化人才培养之路,近几年,学院投资300多万元,派出101人次到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新加坡、韩国和香港地区等进行学习、考察和培训,成功举办“合作交流2008中外职教论坛”会议,接待英、韩、德等国的职业院校校长和企业负责人等近百人次来校考察和洽谈,与英国、德国等4个国家的8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扩大了国际合作领域,提高了国际影响。学院与韩国大邱工业大学合作举办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育项目,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开展合作办学,引入德国行业职业标准和考核鉴定标准,在我院建立德国IHK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中心,学生不出国就能考取IHK职业资格证书。通过联合办学项目培养的学生可到国外企业或外资企业就业,提高了学生国际就业竞争力。(三)形成了“文化引领、绩效导向、团队协作”的管理模式学院以内涵建设为中心,构建“科学定位、协调发展、内涵提升、特色办学”的内涵发展模式;以队伍建设、机制创新为切入点,形成了“文化引领、绩效导向、团队协作”的管理特色。以科学的制度体系搭建职工追求卓越的平台,使制度不再是约束职工创造性、积极性发挥的桎梏。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倡导互相学习、团结协作、勤劳奉献的团队精神,支持员工能干事、能干成事,形成奋勇争先的工作局面。以重点建设的管理团队为切入点,带动学院行政与后勤部门开展团队建设,推动高效管理团队的建设。开展绩效考核,倡导效率优先、责任追究,使管理服务团队形成能负责任地干工作并能干出负责任工作的局面。六、思考与探索(一)体会1理念先进的顶层设计是示范建设的基础。学院始终坚持“立足龙江、围绕内涵发展建示范”的建设思路,构建了“科学定位、协调发展、内涵提升、特色办学”的内涵发展模式,确定了“做强自己、辐射全省、引领高职、国内一流”的示范定位。通过顶层设计促进了思想观念大转变、育人理念大调整、服务社会宗旨大明晰,全院教职工不断深化高职理论与实践,逐步加深对高职教育规律的认识,为示范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2政府和社会各方支持是示范建设的坚强保障。在示范院校建设中,得到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的关心与支持,有关领导深入学院考察调研,听取专题汇报,指导、检查项目建设情况。省教育厅兑现了在各类专项建设中增大扶持力度的承诺,协调落实了跨省招生等相关政策,省财政厅在按期拨付2600万元专项经费的基础上,另追加8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学院建设。省教育厅和财政厅先后组织召开了学院示范院校建设预审论证会、黑龙江省示范院校建设专题研讨会,保障了我院示范院校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3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平台。高职教育离不开企业的支持,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双赢、共同发展,使培养的人才更能适应企业、行业、社会的需要。学院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引入黑龙江物流行业协会、省汽车维修协会参与专业建设,形成了“政府、协会、企业、学校”四方良性互动合作机制,形成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新格局。示范建设经验证明,良好的校企合作模式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根本保证。4管理内涵建设是示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在国家示范院校建设中,学院投入100多万元专项资金,将管理内涵建设作为项目纳入到示范建设方案中。学院以队伍建设、机制创新为切入点,形成了“文化引领、绩效导向、团队协作”的管理特色。通过管理内涵建设,对学院定位、办学特色、办学理念等治校方略进行研讨总结、诠释和固化,培育了学校制度文化,突出了重点专业建设,形成了特色与亮点,推进了精品课程建设,打造了优秀教学团队,学院领导班子引领发展的能力明显提升,中层干部的执行力和创造力进一步增强,管理队伍素质普遍提高,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创新了学校办学活力,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水平,为学院可持续发展和示范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增强了学院可持续发展能力。5国际合作办学是提高中国高职教育国际影响力的必经环节。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高职教育步入了国际化发展的快车道。学院坚持走国际化办学和国际化人才培养之路,合作模式不断创新,国际化办学进程明显加快,引进了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与优质办学资源,拓宽了国际合作办学领域,开发了国际就业市场,扩大了国际化视野,学院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学生海外就业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