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站搬迁交流材料_第1页
基站搬迁交流材料_第2页
基站搬迁交流材料_第3页
基站搬迁交流材料_第4页
基站搬迁交流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站搬迁交流材料 不合理的站点选址不仅可能会造成某些地方出现覆盖盲区或局部容量不足的现象,还会增加网络建设的成本,甚至给网络的运行维护带来很大的困难。 因此无线基站选址在网络建设中的作用相当重要。 在网络扩容过程中需要对原有网络进行调整和优化,使网络系统运行各项指标达到最优化,满足用户需求和感知度。 基站搬迁工作是伴随着GSM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的一项重要工作。 它具有以下特点?改善覆盖,减少用户投诉;?更好吸收话务;?提高现有网络资源利用效率。 共19页2引起基站搬迁的原因2.1网络覆盖问题?基站周边建筑发生变化,对基站覆盖造成较大阻挡;?基站较矮或处于洼地,覆盖范围较小。 2.2话务容量问题?基站地理位置不理想,周边没有用户,或用户分布在距离基站较远的区域,达不到覆盖的效果,造成低话务量,需要搬迁;?基站主要覆盖范围用户分布少,话务量低。 而个别话务热点区域基站较少,满足不了话务增长的需求,需要对周边基站站址进行调整。 2.3网络资源利用效率?与周边基站重复覆盖一个地区,造成资源浪费;?处理用户投诉,为了减少投资不建新站,需要调整周边基站站址。 2.4基站维护不方便?业主协商不成,不同意基站维护人员出入;?机房出入困难,如机房在电信或政府机关等重要场所。 2.5外在因素?运营商为了满足深度覆盖,基站需要建在居民区等用户集中区域。 现在用户的维权意识较高,加之对通信知识的缺乏,认为基站所带的无线电辐射对人体有很大伤害,在居民区附近的基站因周边居民的阻挠等因素,无法正常运行需要搬迁;?基站所在位置因城市的规划原因需要搬迁。 共19页3案例分析3.1网络覆盖原因引起基站搬迁恒源祥2基站覆盖方位有新建筑阻挡,话务吸收情况不理想引起用户投诉,需要进行搬迁。 问题描述恒源祥2基站同新丰里,稍塘基站共同吸收技师学院宿舍区域话务量,基站配置以及话务情况下(取高校区晚忙时统计)由于学校发展需要,技师学院新建一教学楼,具体位置如下共19页教学楼建成后基站话务情况问题分析由上述话务统计可见,因新建教学楼的阻挡,恒源祥话务吸收情况较差。 同时导致了新丰里,稍塘基站的高拥塞现象,用户投诉量也随之增加。 恒源祥2基站地理位置现如今已经不能满足网络的实际需求,有必要进行基站拆迁,通过搬迁至合理位置,使得网络拓扑结构更佳合理,能有效的吸收高校区的话务。 问题处理通过和校方的协商,恒源祥2基站搬迁至教学楼顶,A/DA,B/DB覆盖宿舍区域,如下图所示共19页基站搬迁后话务统计考虑到基站搬迁后在宿舍区域信号覆盖较强,话务吸收效果理想,故将A/C扇区均扩容至12载频。 话务统计情况如下(取连续3天晚忙时指标均值)小结通过基站搬迁,实现因客观条件变化后带来的基站覆盖受限情况,有效解决用户投诉,增加用户对网络的满意度。 共19页3.2网络资源利用引起基站搬迁DA3061为一个6/6/6配置的GSM900基站,但基站与DA3051&DD3051重复覆盖一个区域,造成资源浪费,需要进行基站搬迁。 问题描述如下图所示DA3061,该基站为一个三个扇区的GSM900基站,配置为6/6/6。 从截取的图中可以看到该基站与DA3051&DD3051距离很近,图中所处的地理位置属密集城区,从6/6/6的多载频配置来判断,该基站应当是加强覆盖与吸收话务的。 问题分析如上所示DA3061,该基站为一个配备三个扇区的GSM900基站,配置为6/6/6。 从截取的图中可以看到该基站与DA3051&DD3051距离很近,图中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密集城区,而从6/6/6的多载频配置来判断,该基站应当是加强覆盖与吸收话务的。 但是根据现网的实际情况来看该基站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取3天忙时话务统计观察,该基站处于密集城区,但是忙时话务却最高只有8ERL,每线不超过0.2ERL,最低时单小区忙时只有0.4ERL,每线0.01ERL。 而从ROT(随机申请次数)来看也不是很多,并且大部分统计为RAOTHER(位置更新)。 而与其距离非常近的DA3051基站忙时话务高达25ERL,每线达到了0.6ERL。 共19页同时收集了该小区的MRR测量,DA3061三个扇区的TA值都是在03之间,说明该基站的覆盖范围比较小,而上下行平均电平也是非常理想的。 问题处理针对这样的情况判断该基站可能受到周边建筑的影响,信号被阻挡,而实际的现场勘测反馈信息也同样验证了该判断的准确性。 原先的建站没有达到期望值还造成了很严重的资源浪费,有必要进行基站搬迁。 搬迁后DA3061基站的话务量得到明显改善,使网络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话统如下共19页3.3话务容量引起基站搬迁通州姜灶工业园A小区为全向站,因周边用户的增加,话务量激增,需要搬迁。 问题描述通州姜灶工业园A小区为全向站,合路器是CDU C+,4载频配置,覆盖范围为通州姜灶工业园工厂,地理位置如下图xx年3月份中下旬话务呈逐步上升趋势,每日24小时话务统计如下问题分析对于话务激增,经现场测试与调查发现,3月中姜灶工业园大量工厂进驻,用户数量增加明显,导致话务突增。 共19页问题处理经与移动公司协商,决定对基站进行定向改造,因先前基站搭建在三层楼顶,高度在20米左右,并实施搬迁采用45米单管塔,经实地勘测后,将基站搬迁至原基站西南100米。 新旧基站位置如下图小结在基站搬迁后,增加了小区配置8/6/6,对频点、邻区与小区参数进行了进一步优化,指标正常,后续将进一步对小区进行优化。 共19页3.4解决用户投诉进行基站搬迁问题描述从xx年开始,英山县联通收到大量关于县城南面覆盖不好的投诉,为了解决网络覆盖问题,提高用户的感知度,4月20日优化人员对城区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测试,实际测试结果如下:干塘坳基站搬迁之前的覆盖图问题分析从上图可以看出,英山县城的南面确实存在比较严重的信号弱覆盖的现象,在这之前,局方为解决弱覆盖问题,简考虑城南干道的覆盖,选择了干塘坳一处新建了一个基站,配置为S2/2/2,方位角30、180、330,站高40米。 由于干塘坳基站位置点比较低(县城南面存在落差,水平高度较县城北面低),在基站的北面和东面皆有比较密集的民居如飞达广场小区、木材小区、长安小区、翰林小区、土产小区,基本都是6至7层的多层建筑,密度较大,信号衰落非常大。 共19页基站位置往北的视角图从话统指标上看,干塘坳基站 1、3小区吸收的话务量偏低,掉话率以及切换失败率也比较高,基本掉话原因为弱覆盖造成的无线掉话,以及切换失败返回不成功造成的掉话。 而干塘坳基站2小区覆盖的路段,在其南面2KM处也已经有其他基站可以覆盖到,其对道路覆盖的影响不大。 问题处理综上原因分析,该基站建成以后,周边的环境改变较大,该基站没有起到解决城南一片增强覆盖吸收话务的效果,建议搬迁至距离原地址东面约500米处,改善该区域的覆盖,提升网络质量。 6月下旬该基站完成了新站址的搬迁,搬迁后的测试结果如下共19页从上图可以看到,新站址该站规划为S3/3/4配置,方向角为0、160和250,基本可以覆盖原来弱覆盖的大部分区域。 新站点视角图从统计上看,干塘坳基站搬迁以后,尤其是3小区得到充分的利用,话务量吸收较多,扩容至4载波。 从各项指标上看,也得到了比较大的改善。 共19页搬迁前后话务量对比图搬迁前后TCH分配成功率对比图搬迁前后掉话率对比图共19页搬迁前后切换成功率率对比图搬迁前后切换类别占比的对比图小结从搬迁前后的各项指标对比,以及测试的情况看来,本次英山干塘坳基站的搬迁是成功的,达到了之前增强城南覆盖的期望,解决了长久以来的用户投诉问题,提升了网络质量。 共19页3.5城市规划引起基站搬迁问题描述因厂区规划PD0129_平煤安装处需要进行搬迁,搬迁前后基站地理位置如下图问题分析PD0129_平煤安装处搬迁后,对周边道路进行测试,总体电平较好,局部路段因建筑物阻挡造成弱覆盖,现场测试截图如下经过调整该基站的方位角后,MS接收电平覆盖图共19页调整方位角后,MS语音质量图从上述截图可以看出,在平煤集团厂区附近覆盖及语音质量都不太理想,由于周围基站距离该路段均在1KM左右,且距离相当,每个站的天线挂高都很低,不适宜调整周围小区天线。 基站搬迁后对周边区域的覆盖影响较大,现有基站无法满足该区域的网络覆盖,需要新建基站解决。 问题处理建议尽快选址新建站,加强该区域覆盖。 新建站规划建议如下图所示共19页4小结上述几个案例简单的描述网络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因种种原因需要进行基站搬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