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学困生的自主学习 Microsoft Word 文档 (2).doc_第1页
如何实现学困生的自主学习 Microsoft Word 文档 (2).doc_第2页
如何实现学困生的自主学习 Microsoft Word 文档 (2).doc_第3页
如何实现学困生的自主学习 Microsoft Word 文档 (2).doc_第4页
如何实现学困生的自主学习 Microsoft Word 文档 (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实现学困生的自主学习 解读“生帮生、生教生” 在上一篇如何搞好“低重心教学”中,重点对学困生的成因和特点进行了剖析,并借鉴成功的教学经验,提出了教师如何关注学困生的对策;从两个侧面即如何提高学生兴趣,民主是关注学困生的唯一策略;试图为老师们提供理论和经验的支持。本篇着眼于第二个问题如何让学生“兵教兵”,阐述个人的认识和看法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又是落实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首先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主体精神是健全人格所必备的优良心理素质。其次它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是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等诸种素质形成和提高的内在动因。任何一种素质,没有或缺少了学生自身的主动性,不经过学生自身的内化,都是无以形成和提高的。然而,中国传统教育的历史性倾向,就是忽视以至扼杀学生的主体精神。建国以来,虽历经改革,而无论是德育还是智育,都还一直因袭着“灌输型”的教育方式,把学生作为“驯服工具”和“知识容器”,造成学生思想意识上习惯于服从和听话,学习中习惯于听讲、记忆和机械地模仿,普遍缺乏独立思考、自主选择、主动探求与创造的兴趣和能力。为此,要落实素质教育,必须把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作为一项前提性的根本任务,在各项教育活动中,采取多种引导和激励措施,为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与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一般说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教育影响的选择性。学生对教师教育的影响并不是无条件接受的,它有根据主体意志(积极的或消极的)进行选择。学习的主动(自觉)性。学生学习的主动(自觉)性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本质体现,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建立在学生对学习的自觉的、主动的自我追求的基础上。学习的创新(创造)性。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方式、方法、思路以及对问题的认识等,并不一定按教科书或教师预定的轨道进行,往往表现出一定的创新(创造)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允许并鼓励这种创造性,将它看作是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必要的表现形式。学生智力的开发只靠教师的教是无以完成的。只有靠学生主动地学,如在游泳中学习游泳一样,在智力的运用中开发智力,在思维的磨砺中锻炼思维。因而课堂教学工作,必须从基本模式上来一番彻底改造。摒弃课堂教学中只是教师讲,学生听,生塞硬给,信号单向传递的旧模式,实行在教师启发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向互动的教学模式;摒弃课上大雨如注讲题,课下作业成灾,频繁考试测验的旧套路。 二分层次教学法是实施“低重心教学”的选择 班级授课已有了几百年的历史,它的优点是经济实效,便于管理;其致命的缺点就是忽视人的个性、人的差异、人的自主精神和人的潜能。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并不是整齐划一的,学生除了年龄、性别、种族以及家庭背景的差异外,还有更重要的个体差异,即思维发展水平及方向的差别、智力的差别、原有知识结构的差别、性格的差别等,所有这些都会对教育进程和教学效果产生影响。特别是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如果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基础即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就会造成教学过程过难或过易而无的放矢。针对不同学生从适当难度上进行教学,是教学过程取得切实成效的重要条件。 为了保障分层次教学法能够切实有效地实施,我们认真制定了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估细则。(见北集坡一中教师“低重心教学”工作实施评价方案)。 分层次教学就是教师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差异,实现每一名学生在师生、生生差异互动中获得进步。分层次教学的本质是把以前的“一个教师影响一个层次的学生”变为“多个教师影响各个层次的学生。”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三大要素构成:一种意识,即敢为人先的意识;两种态度即自信与谦虚的态度;三种能力,即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评价与反思的能力。我们重视外力引领,因为外力引领是培养自主学习的重要条件,是教育的起点,同时更强调学生自己主动建构新知。 一种意识敢为人先的意识,是自主学习的情感动力;两种态度自信打开了发挥长处的大门,谦虚则打通了补己之短的渠道,这样保证了交流合作畅通,这是自主学习有效展开的基石;三种能力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评价与反思的能力,这三种能力是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保障,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弱的具体体现。 三教师如何帮助学困生自主学习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伙伴意识,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最好伙伴,相互了解、相互体谅,做到互帮互学、合作学习,真正成为实现学习目标、提高学业成绩、促进和谐发展的“长者”;其次要提高服务意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要根据学生学习需要提供及时、必要、恰当、睿智的指导和帮助,能够做到平心静气的交流和沟通,解决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困难和疑惑,当好学生发展的“服务员”、“主持人”和“陪角”;第三是培养民主意识,学生有效学习是需要人文、和谐、温馨、安全、放松的氛围,所以,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友好、信任、诚实的朋友关系,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第四是体现自主学习意识,一个教师要求学生变成自主学习者,首先要做到自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自主学习者,学会自主学习、团队学习,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与品质。既给学生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还能丰富和完善自己知识结构,通过自主学习,建构学习型教师;第五强化发展意识,教师要注重提高科研素质,通过教学反思、教学叙事等方式,要及时总结自己的教学行为和错误,多渠道吸收信息和收集资料,不断改进的自己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发展和提高。 在“学案导学”教学中,教师要首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主学习的意义,还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和义务,把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生命、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将学习责任由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使学生主动负起学习的责任,教师千万不要剥夺学生学习的自由,更不能“越俎代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其次,教师要“扶学生上路”。让学生自主学习,绝不是教师“撒手不管”,而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在学习时间、空间、方法、策略等方面要提供有效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制定自主学习计划、如何自我监控、如何自我评价、如何提高学习效益等。尊重学生差异和独立性,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实现由“不能独立学”到“我能独立学”的转变;三是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需要一个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教师要创造适当机会、利用所有机会要不断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把“苦学”变为“乐学”,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把“被动”变为“主动”,把“负担”变为“享受”,努力帮助学生把自主学习变成一种愉快的生命体验。 四构建全面发展的学习评价观 传统评价内容片面,过分倚重学科知识,忽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评价;评价标准统一,忽视学生个性和个体差异;评价方法单一,仍然倚重纸笔考试;评价主体单一,忽视多元评价主体的作用。致使评价与教学相脱离,评价失去了个性,评价变成了“筛子”,绝大多数学生被沦为“差生”,受到了心灵伤害和打击,既是被称为“优秀”的学生,也丧失了应有个性,更缺少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价是一种“心理共建”,评价过程就是通过双方的平等对话、友好协商,达到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这里所指的学习评价有以下三层涵义:一是通过评价,解放学习者。教师要积极营造人文、健康、自由、安全的学习环境,用充满激励性、启发性、赏识性、反思性的评价话语,千方百计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不断激发学习兴趣,用教师的智慧和真情点燃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用多种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的评价手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感受快乐;用科学、人文、适度的评价方式,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是一件感受知识、体验生命、享受幸福的成长过程,而不是一种痛苦的劳动。从而,使学生实现在轻松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在快乐中生长。二是通过评价,全面缔造学习者。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供自主学习的有效指导,尤其是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科学指导学生学会有效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评价,改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三是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用全面、多元的评价方法,对全面发展中的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评价,更要关注学生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评价;不仅尊重差异,更要关注个性发展;不仅采用考试评价,更要关注学生自我评价,包括学习日记、学习计划、学习总结等,还要发挥多元主体的评价作用,如同学互评、家长评价、老师评价、社会评价等。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通过全面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五组建协作学习小组,形成自主化学习环境 协作学习就是在强调自学的基础上,互帮互学,共享信息,共担责任,以共同实现一定的学习目标。 显然,协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模式,其优点主要表现在: 开放教育学生个性差异较大,每个人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都不相同,理解知识的角度不尽相同,“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 雷特”,学习小组为他们提供了交流学习的机会。 为学生创造了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合作探索知识,促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平等的交流。 单独学习的学生常常要走很多的弯路,学习所花费的时间比较多,且易受到挫折,影响继续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习小组互勉互助,分享成功的快乐,总结自己和别人失败的教训,最大程度地促进自己学习以及帮助他人的学习,可实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 对于同一门课程的学习效果,个体间肯定有一定的差异,学习效果好的学生要想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教给别人,就会产生设法解释新知识想法,这种想法能够帮助学生努力思考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联系的细节,引导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新知识,纠正自己不全面、不深刻、不准确的想法和看法,从而会对课程内容作更深入的细加工。实践证明,自学效果好的学生在学习小组获得的促进和帮助要比单独学习产生的效果大得多。自学效果差一点的学生则可从小组其他成员处接受新知识,与自己所学新知识进行比对,在分析批判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成员的观点更加清晰,更趋科学合理。 培养合作精神。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帮助其他同学,通过互评、互查、互考,达到交流、矫正、帮学的目的。 有些学生抱怨小组学习效率低,因聊天或远离主题而收效不大,有时教师只要花5-10分钟就能讲清楚的问题,讨论4050分钟仍没有多大效果。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加强对学习小组的引导和监控,逐步由“他律”走向“自律”。小组学习是一种新颖的学习方法,学生对协作学习了解不多,教师在介绍协作学习的优点的同时要教给合作方法、培养合作技能,使每个学生都能提高参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引导学生采用协作学习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小组成员一般为3-6人,异质。 每次小组活动确定主题,安排记录,作为形成性考核的依据之一。 适当地介入学习效果不好的小组,进行面对面地诊断。 对小组活动进行评述,推广成功的学习小组,指导合作方法、合作技能。 学生参与协作学习时则要注意以下几点: 学会自学。不自学就会出现“出工不出力”、“搭便车”现象,降低小组的协作能力。 学会主体发言。要求语言通俗、清楚、准确、流畅、思路清晰,能说服同学。 学会倾听。听也是一门学问。听时需全神贯注,要听清他人与自己不同之处,听懂与众不同的见解,听好自己疑惑处别人的解释,听明白他人说明问题时的方法,总结说话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学会反驳。对别人的发言不能是听而不想,要善于反思,运用知识、经验进行反驳,反驳时一定要以理服人,不要强词夺理。在小组活动中,要善于从别人的观点中“找”毛病,帮助他人修正观点。 学会质疑。要善于从学习媒体“找”自己没有理解的问题,从别人回答中“找”疑点,从教师面授辅导中“找”问题,问题的数量和质量反映一个人深入理解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学会析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