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学期生物学科新课改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编写人:刘彩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观察生物与非生物,认识它们的区别。2.能举例说明生物的共同特征。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情感目标1.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2.培养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情感。学习重点1.学生能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学习难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以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课前预习1._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要有明确的_。2.生物的生活需要_。3.生物能进行_。4.生物能排除体内_。5.生物能_。6.生物能_。7.生物都有_。课堂学习研讨导入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_。2.生物能进行_。3.生物能排除体内_。4.生物能_。5.生物能_。6.生物都有_。知识体系重点突破个人思考或小组讨论:1.生物都有哪些共同特征?合作探究:1. 阅读课本,分析机器人、钟乳石、珊瑚和珊瑚虫等,是否是生物?2. 除了课本介绍的,你还知道生物有哪些特征?看哪个小组说得好?课内练习1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是( ) A生物能动,非生物不能动 B生物能长大,非生物不能长大 C生物有生命,非生物没有生命 D生物能对环境有反应,非生物对环境没有反应2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生物的生长现象() A人在离开路灯行走时,影子越来越长 B随着环境的恶化,沙漠的面积越来越大 C工人筑路时,路面越来越宽 D春暖花开时,杨树的树的树干越长越粗3下列关于生物的叙述中,哪项不正确( ) A生物都能进行呼吸 B生物生活都要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 C生物都能进行繁殖 D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4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 B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 C科学观察不可以直接用肉眼,可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 D科学观察有时需要较长的时间,要有计划,有耐心51999年在我国捆明市成功地举办了世界园艺博览会,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珍贵植物应有尽 有,体现了大自然与人类的和谐相处。其中有一种叫跳舞草的植物,当它听到优美、欢快 的乐曲时就跳起舞来,这是_。课后反思 七年级上学期生物学科新课改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一章 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编写人:刘彩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2.能力目标通过调查,学会合作,提高自己对调查结果的整理和分析能力。情感目标1.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学习重点1.调查法的一般步骤。2.对生物进行分类。学习难点1.制定调查计划,撰写调查报告。课前预习1_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2调查时首先要明确_和_,并制定合理的_。3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_、_和_三大类。4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划分为_和_等。5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_、_、_、_等。课堂学习研讨导入 知识体系 明确_和_制定_调查范围太大时_边调查边记录调查分析整理_重点突破合作探究:调查校园的生物种类(1)每一小组展示问题:你们小组调查了多少种生物?你们是按什么特征分类的?分多少类?各多少种?每类选12种生物说说他们的生活环境?(2)说一说你在调查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课内练习1下列活动,可采用调查法进行的是( )A.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B.海底珊瑚礁成分的测定C.优良作物品种的培育D.光照对植物生活的影响2某同学在调查活动结束后,将有关的生物分成了植物,动物他所采取的分类依据是( )A.生物用途 B.生活环境 C.比大小多少 D.形态结构3某小组的同学在社区调查到的生物有:杨树、樱花、蜜蜂、蝴蝶、蚂蚁、麻雀、水草、刺猬、蘑菇、荷花、桃树、柳树、金鱼、青蛙。请你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将他们归类整理并说明理由。课后反思 七年级上学期生物学科新课改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编写人:王敏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光.水.温度等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2.举例说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3.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及设计实验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的情感意识。学习重点举例说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习难点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课前预习1.地球上所有的 与其 的 就叫做生物圈。2.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 ,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_,包括 等,另一类是 , 是指 。3.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_关系,此外还有_、_ _、_ 关系等,例如稻田中的杂草和水稻争夺_ _;蚂蚁.蜜蜂等营群体生活的昆虫,个体之间能够_,从而组成一个“家庭式”的整体。4.探究的一般过程: _、_、_、_、 、_。5.在研究 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 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 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能够保证实验结果只是由所研究的变量引起的。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活动中,研究的变量是 6.生物能适应环境,如_;同时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如_。课堂学习研讨导入 知识体系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 等 影响生物的 和 生物因素: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 等生物能 环境,也能 和 环境 重点突破个人思考或小组讨论:1.举例说出非生物因素有哪些?它们是怎样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2.举例说出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观察教材第17页的图片,讨论生物是怎样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的?合作探究: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目的】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各小组描述所制定的实验装置,保证变量单一。 设计表格,记录数据【实施计划】实验过程中要 , 。【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课内练习1.试完善右面的循环图,概述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2.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春来江水绿如蓝” B“雨露滋润禾苗壮”C“草盛豆苗稀”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3.下列实例不能反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是( ) A.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像; B.壁虎身体的颜色与环境色彩几乎融为一体; C.企鹅生活在寒冷的极地,它的皮下有厚厚的脂肪; D.鱼离开了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4.在进行实验研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同时设计( ) A.分组实验 B.重复实验 C.独立实验 D.对照实验5.假设的提出不是凭空臆造的,需要有较丰富的知识储备。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应该怎么做( )A放弃实验不再探讨此问题 B修正实验结果以符合假设C重新提出假设再进行实验 D不再做此实验直接提出结论拓展延伸6.设计对照试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A.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 B.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不同C.所有变量都不同 D.所有变量都相同7.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大豆种子萌发是否需要某种环境条件,制订了如下所 示的探究计划: 分析上表可知,该兴趣小组准备探究的问题是种子萌发是否需要( ) A.光照 B.适量的水分 C.适宜的温度 D.充足的空气8.许多作物是在春天气候转暖后播种的,天寒地冻不适合播种。由此可以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 件作出的假设是 。 (方法:根据提出的问题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假设)拓展延伸鼠妇,又称为土鳖.潮虫.药丸虫或不倒翁虫,身体大多呈长卵形,成体长915毫米,头部呈黑色,背甲各节密布褐斑,中央具纵线,纵线由2条黑褐色平行线构成,前后宽度等长,体侧之背甲端部各有1枚白色斜斑及圆斑,端部有黄色分布。背腹扁平十分显著,背面有光滑与粗糙颗粒两种造型,背中央有一条黑色纵纹,两侧具黄色的斑纹,肤色呈灰棕色.灰篮色.灰黑色,血则呈白色,繁殖能力强,是一种小型陆生甲壳类动物,而不属于昆虫。在中国某些地区亦称之为西瓜虫.皮球虫.豆虫。在受到惊扰时会卷成一团。它们可以在潮湿.温暖及有遮蔽的环境如分解中的落叶和土壤中发现,通常以苔藓、地衣、树皮等腐败有机物及土壤中含铅.镉等有毒化学物维生,一旦进入住宅后很快就会因缺水而死亡。它们昼伏夜出,具负趋光性.假死性,而且外壳有层薄油,不易被蜘蛛网等黏住,它们也可用作清理有毒废弃物垃圾场。课后反思 七年级上学期生物学科新课改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编写人:王敏学习目标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3.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4.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5.确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的意识。6.增强爱护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情感和决心。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 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 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课前预习1.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内, 与 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物部分生态系统非生物部分: 等组成: 功能:通过 制造有机物,提供 生产者组成: 功能:直接或间接地以 为食,促进物质循环消费者组成: 功能:将 分解成 ,供植物重新利用 分解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2.生态系统的组成:3.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 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请写出“螳 螂捕蝉黄雀在后”所蕴含的食物链: 。4.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 ,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5.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就是沿着 和 进行的。6.有毒物质通过 不断积累,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最终威胁人类自身。7.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 和所占的 是相对稳定的,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 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 ,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 力就越 。课堂学习研讨导入 知识体系 重点突破(合作探究)1.生态系统中的各组成成分之间是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如何利用箭头来表示四者之间的关系呢?2.教材第22页的生态系统中,你连接的食物链和下面的相比,一样吗?你连接的是多还是少呢?你连接的每条食物链都是从哪一种生物开始?到哪一种生物结束呢?第1题图第2题图3.在一片草木茂盛的草原上生活的兔,其数量能不能无限制地增加?为什么?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怎样的特点? 4.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课内练习1.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一定数量的鼠妇(用m表示),一半置于较暗,另一半置于较亮的环境中。推测较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2.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走,这是因为当地的自然环境中A.生产者过多 B.缺少生产者C.没有消费者 D.很少分解者3.如图所示食物网中的X.Y.Z生物,既属于初级消费者, 又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A.X B.Y C.Z D.Y和Z第5题图第4题图第3题图4.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最长的食物链是水稻昆虫蜘蛛青蛙蛇.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水稻.若昆虫的数量锐减,蛇的数量不会受到影响5.如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对秸秆进一步利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在此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共包含 条食物链。蛇能获得最多能量的食物链是 。(2)家畜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 营养级。(3)在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食用菌属于 。(4)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从 开始。一般情况下,随着营养级的升高,生物的数量越来越少,这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若制止人们捕杀蛇,发现可有效提高水稻产量,试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其原理是: 该举措可以 。(5)与该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很大,主要原因是森林生态系统 。拓展延伸1.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2.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3.食物链每一环节即为一个营养级,处在第几位即为第几营养级。生产者总是为第一营养级。4.各种生物处的营养级的级别,并不是一成不变5.同种生物,所属消费者级别和所处的营养级级别一定是不同的。课后反思 七年级上学期生物学科新课改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编写人:王敏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2.学会识别各种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3.举例阐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能力目标 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的家园。学习重点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学习难点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课前预习一、 生物圈:1.生物圈的厚度:以海平面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达到_,向下可深入_, 总厚度约为_。2.生物圈范围:_、_、_。3.三个圈层生物因素的特点(1)在大气圈中生活的生物,主要是能够飞行的_和_,还有_ 等_生物。(2)水圈中几乎到处都有生物,但是大多数生物生活在_的水层中。(3)岩石圈是一切_生物包括人类的“立足点”,生物种类_。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在生物圈中,由于_ _,_,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_ 生态系统、_生态系统、_生态系统、_生态系统、_生态系统、_生态系统、_生态系统,等等。三、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1.从三个方面说明各个生态系统之间相互关联(1)从_来说,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都受到_、_和_ _的影响。(2)从_关系来说,各类生态系统也是相互关联的。(3)从生态系统中的_来说,许多生物可以到达不同的_。2.由于生物圈中的各个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所以,生物圈是一个 ,是地球上最大的 ,是所有 共同的家园。课堂学习研讨导入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的范围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厚度: 范围: 、 、 、 、 、 从 来说从 来说从 来说知识体系重点突破1.回忆生物圈的概念以及生物圈的范围。2.做游戏“我爱我家”,全班分成7组分别扮演森林、草原、湿地、海洋、淡水、农田、城市生态系统,发挥你们的想象力,以口头作文的形式把你们各自的生态系统表达出来,向其他同学展示你们的“家”。3.将七大生态系统的分布.特点以及作用列表进行比较归纳:类型分布 特点作用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4.据30页的资料,说明河流生态系统与哪些生态系统有关联?通过分析会得出怎样的结论?5.阅读课本32页的的资料,说说你有何启发?课内练习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水圈 B.生物圈 C.草原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2.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远在南极的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 )A.DDT挥发性极强 B.这些南极动物可能是从施药地区迁去的C.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D.考察队把DDT带到南极3.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是( )A.人 B.绿色植物 C.高楼大厦 D.动物4.下列哪些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 )A.海洋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 D.淡水生态系统5.近年来,我国东海多次发生赤潮,给东海的渔场.海水养殖业带来重大损失。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产生赤潮的原因是( )A.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B.工业和生活废水大量排入海洋C.树木的大量砍伐 D.海洋石油开采6.下列那种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最强( )A.呼伦贝尔大草原 B.青海湖C.人工蔬菜大棚 D.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7.黄羊.跳鼠等善于奔跑的动物一般都生活在哪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 D.池塘生态系统8.写出下列生物最适于生活在哪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鲨鱼和带鱼 高粱和玉米 狼和鹿 松鼠和啄木鸟 芦苇和鲤鱼 沼泽植物9.数千年的黄土高原,曾经生态优越.气候宜人。草原上鼠欢兔跳.狐走蛇行.鹰击长空一派盎然生机,但后来由于砍伐树木.植被破坏,现在正成为一片秃山秃岭,不毛之地。每年雨季到来,大量泥沙冲进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罕见的“悬河”。请你分析:(1)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成分,除了已提到的生物外,还应包括。(2)写出该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3)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是 。(4)看了上述黄土高原遭到破坏的事实,你认为在“西部大 开发”时,应注意些什么?拓展延伸请你结合图画,回答下列问题。(1)作为一名学生,你应从哪些方面做起,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2)每年5月22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在这一天里,世界各国都举行大规模的纪念活动。请你为这一天写出至少两条富有创意的宣传标语。课后反思 七年级上学期生物学科新课改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编写人:刘彩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2学会使用显微镜并初步观察。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及设计实验的能力。情感目标1.爱护显微镜。学习重点1.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学习难点1.掌握使用显微镜的使用技巧。课前预习1.填图:认识显微镜的结构2.练习使用显微镜:(1)取镜和安放:一只手握_,另一只手托_。放在试验台距边缘大约_厘米处。(2)对光:转动_ _,使_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显微镜,直到看到_的视野。(3)观察: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 ,转动准焦螺旋(先粗后细)。转动粗准焦螺旋,使 镜筒缓缓下降,直到 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 ),以免 。(4)整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擦拭目镜和物镜要用 纸。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 镜 ,并将镜筒下降到 处。3.一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_。4.显微镜下我们看到的像是_。课堂学习研讨导入 练习使用显微镜1.取镜和安放2.对光 3.观察4.整理认识显微镜构造使用显微镜知识体系 重点突破个人思考或小组讨论:1.阅读教材,总结方法步骤:如何取放显微镜?如何对光?总结三转: 转动 ,使 镜对准通光孔。 三转: 转动 ,选择一个较大光圈。 转动 ,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如何调节观察到物像?(动作记忆) 放压降升 讨论: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为什么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2.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写有“上”的标本。 思考:“上”的物像是 ;标本与物像的移动方向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思考:在显微镜下能看清写在不透明纸上的“上”字吗?课内练习1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光线较暗,则应使用( ) A大光圈、平面镜 B大光圈、凹面镜 C小光圈、平面镜 D小光圈、凹面镜2.若要使位于视野右上角的图像移至视野中央,移动玻片的方向是( ) A右上 B右下 C左 D左下3.若不动显微镜的其他部分,只是转动转换器,将物镜由10转换成45,视野中的光线将会 ( ) A变亮 B变暗 C无变化 D变化无规律4.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d”字,用低倍镜观察,在视野内所见的图像是( ) Ab Bd Cq Dp5.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需要从侧面看着物镜并旋转粗准焦螺旋,将镜筒下降。从侧面看 着物镜的目的是 ( ) A使物镜降到能看清物像 B使物像对准光源 C防止物镜碰到玻片,造成损伤 D防止污染镜头6.使用显微镜对光时,下列哪些结构应在一条直线上( ) A目镜、物镜、通光孔、反光镜 B目镜、镜筒、物镜、通光孔 C目镜、镜筒、物镜、反光镜 D目镜、物镜、转换器、反光镜拓展延伸1右图示意显微镜的结构,请填出各部分在图中的位置和名称。 内填序号,横线上填名称。 (1)取显微镜时,握镜的部位是 , 用来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 。 (2)转动时,镜筒的升降范围很小的结构是 。 (3)安装物镜的部件是 。 (4)放置标本的部件是 , 中央有 ,两旁各有一个 。2.图为光学显微镜的4个镜头。若要在视野内看到的细胞 最大,宜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A.甲和丁 B.乙和丁 C.甲和丙 D.乙和丙3.如果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三次,每次仅调整物镜和准焦螺旋,结果得到以下各图。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视野最暗的是 B.正确观察顺序是C.观察图时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 D.正确观察顺序是课后反思 七年级上学期生物学科新课改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一章 第二节 植物细胞编写人:刘彩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能力目标1.学会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2.能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情感目标1.认同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功能单位。2.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习重点1.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及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2.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学习难点1.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及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2.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课前预习1.用来观察的材料必须要 ,有利于透光。2.常见的玻片类型:有 、 、 。3.制作洋葱鳞片叶临时装片:(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_。(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_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_。(3)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_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_。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_中,用镊子把它_。(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_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_ 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_而影响观察。(5)把一滴_滴在盖玻片的_。用_从盖玻片的_吸引, 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4.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的是 。(2)控制物质进出的是 。(3)活的植物体中不断流动、加速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是 。(4)遗传物质存在于 。(5)带甜味或酸味的物质在 。课堂学习研讨导入 知识体系 玻片标本的种类按材料分:_、_、_ 临时装片制作的一般步骤: 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 细胞壁:_ 细胞膜:_ 细胞质:_重点突破个人思考或小组讨论:1.在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时,为什么要将观察材料染色?2.怎样区别视野中的细胞和气泡?实验: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目的】1.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学习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2.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材料用具:略方法步骤:制作洋葱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要诀:擦滴撕展盖染吸注意: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要用 眼向目镜注视, 眼睁开以便画图,画图一般用 铅 笔,图中较暗的地方用 表示,如果注文字说明,应尽量注在图的 。课内练习1.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玻片标本的过程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在载玻片中央滴生理盐水 B.用镊子撕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C.盖盖玻片时一侧先接触水滴 D.用碘液染色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从细胞知识看,使枫叶呈现红色的色素存在于哪种结构中(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 D液泡3.下图表示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有关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A B C D4.观察的视野中既有气泡又有细胞,用镊子尖轻轻压盖玻片,气泡出现的变化是( )A.会变形移动 B.会变形不移动 C.不变形不移动 D.不变形会移动5.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正确的盖盖玻片的方法是( ) A.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盖上 B.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快速盖上 C.将盖玻片放在载玻片上,推向中央 D.将盖玻片迅速盖在载玻片上6.成熟的植物细胞中有一个非常大的泡状结构,它是( )A细胞膜 B细胞壁 C液泡 D细胞质7.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细胞膜 B细胞壁 C细胞核 D细胞8.有些植物的叶是绿色的,主要是因为叶肉细胞中含有_。9.切开梨、西瓜等水果时,会流出一些汁液,这些汁液叫 ,主要来自细胞中 的 。10.下图是植物细胞模式图,请据图填空。是 ,具有 和 的作用。是 ,在普通显微镜下不容易观察到。是 ,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内部贮存有 。是 ,内部的液体是 。是 ,能缓缓流动,促进细胞与外 界进行物质交换。拓展延伸细胞的大小组成植物体的细胞的形状和大小是各不相同的,大多数高等植物细胞的直径通常约在10-200微米之间。一般必须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也有少数植物的细胞较大,肉眼可以分辨出来,如番茄果肉、西瓜瓤的细胞,直径可达1 mm;苎麻茎中的纤维细胞,最长可达550 mm;有的细胞极长,如苎麻纤维细胞可长达55cm,最长的细胞十无节乳汁管长达数米至数十米,如橡胶树的乳汁管。课后反思 七年级上学期生物学科新课改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一章 第三节 动物细胞编写人:刘彩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进一步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2.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3.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能力目标1.提高制作以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情感目标1.设计实验、改革实验,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以此来体会科学探索的思想和方法是不断发展的;学习重点1.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2.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学习难点1.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2.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课前预习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_。 (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_。 (3)用凉开水把口漱净。用消毒牙签从_处轻轻刮几下,牙签上附着了一些碎屑。 (4)把牙签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均匀地_几下。 (5)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_。(注意不要在 盖玻片下留下气泡)。 (6)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_,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2.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_、_和_。课堂学习研讨导入 知识体系 细胞膜:保护;_ 动物细胞 细胞质:内有_(含细胞液)、线粒体等 细胞核:_重点突破实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和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因鉴定入门初级工作者的工作计划与实施
- 宠物瑜伽师高级团队建设方案
- 职业健身教练初级培训与教学计划
- 验光师在视疲劳患者管理中的服务计划
- 粉碎机安全培训题
- 农业环境与植物保护的关系研究报告
- 江西安全员报名流程指南
- 中级康复咨询师服务满意度调查报告
- 宠物针灸AI算法初级技术学习计划
- 智慧城市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 2025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管理类联考》试卷真题及完整解析
- 2025至2030年中国智能炒菜机(炒菜机器人)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聚乙烯蜡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 YZ电信装维服务质量的SERVQUAL模型改进
- 《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解读 课件
- 玉米绿色防控技术课件
- DB11∕T 387.1-2016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评定 第1部分:河道整治
- 销售行业转正自我介绍
- 体艺教育特色学校汇报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领航高中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