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明代诗文_第1页
第八章明代诗文_第2页
第八章明代诗文_第3页
第八章明代诗文_第4页
第八章明代诗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明代诗文 一 明初诗文 一 高启 宋濂 刘基1 高启 1 个人体验 2 怀古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3 反映现实 江上见逃民家 宫女图 2 宋濂以文见长 强调文以明道 辅政翼教 以传记和记叙散文成就最高 传记 秦世录 王冕传 记李歌 叙事写景文 环翠亭记 应制文 阅江楼记 3 刘基诗歌以乐府诗 古体诗见长 表现儒家的忧患感和责任感为基调 文章以寓言为突出 寓言 卖柑者言 楚人养狙 应制文 清斋记 二 三杨 的台阁体1 代表人物杨荣 杨溥 杨士奇2 创作反映上层官僚的生活内容 应制唱和之作数量多 思想感情雅正平和 有浓厚的道学气 3 文学主张杨士奇以宋文为宗 追步欧阳修 强调措辞平稳 同时推崇曾巩 三 李东阳为代表的茶陵派1 创作强调雅正平和 重视反映国计民生 表达真情实感 2 文学主张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 散文推崇曾巩 明事达理 二 前后七子 诗文流派 一 前七子的文学主张与诗文创作1 代表人物 李梦阳 何景明 2 文学复古主张 文必秦汉 诗必盛唐 复古主张内涵 1 抨击宋诗文 2 散文方面推崇秦汉 诗歌方面古体学汉魏 近体法盛唐 3 表达真情 真诗乃在民间 4 创作 1 诗歌反映现实 表达真情 注重形式李梦阳 述愤 何景明 东门赋 2 散文形象和文风的变化李梦阳 梅山先生墓志铭 二 后七子的文学主张与诗文创作1 代表人物 李攀龙 王世贞 2 文学主张 1 诗歌推崇盛唐 散文推崇秦汉 2 强调诗文的法度格调并具体化法度 诗文的语法 句法 结构格调 3 反对唐宋派重 理 轻 辞 3 创作 1 诗歌反映现实 王世贞诗 太保歌 注重形式 李攀龙 送元美 盛唐绝句 夜如王世贞 击鹿行 结构严谨 拟人化修辞方法 声律讲究符合 古法 2 散文有的过于重视形式而忽视内容 如李攀龙有的散文 诘 佶 屈聱牙 不能卒读 三 前后七子复古主张的意义和缺陷1 革新文风的意义反对台阁体末流立论空泛 不切实际 萎弱的文风 以复古寻求诗文创作的突破和革新 2 诗文理论 创作的意义注重文学的自身价值 重视文学的情感特征 3 时代特色反映了关注现实 激扬自我 敢于抗争的时代精神 4 弊端过度强调重视古人诗文法度格调 在创作上模拟 影响感情的自由抒发 康海在散文理论和创作上 提倡复古 但反对模拟乃至剽窃 三 唐宋派 1 唐宋派明代以王慎中 归有光 唐顺之 茅坤等人为代表的散文流派 文学主张师法唐宋 以八大家为宗 茅坤编辑 唐宋八大家文钞 2 文学主张内涵主要标举欧阳修 叙事文 曾巩 说理文 之文 以自然平淡风格为尚 关注现实人生 强调文以明道 同时又主张心性的显露和文风的率意 3 革新文风的意义强调平淡 自然的风格 主观上有抗衡前后七子亢硬文风之意 4 散文理论 创作意义不轻视古文的法度 但反对模拟 剽窃 5 时代特色既有对唐宋古文运动的继承 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张扬个性的时代特征 6 弊端一味否定粗豪 亢硬的风格 而忽视了阳刚之美 7 创作有的作品有重 理 的倾向 如归有光 书张贞女死事 大多数作品注重文学的个性化 生活化和世俗化 唐顺之 任光禄竹溪记 8 归有光散文题材上反映生活中的琐事和平凡人物 表现作者真情实感 描写平易质朴 项脊轩志 先妣事略 寒花葬志 四 李贽 1 童心说 1 童心 说的内涵 绝假纯真 最初一念之本心 也就是人的自然本性及其由人的自然本性所产生的未经假饰的真实情感 与童心对立的 则是由耳目而入的 闻见道理 3 天下之至文 未有不出于童心者也 4 童心说 文学理论 创作的意义强调人的真实情感与个性作为文学的主要基础的重要原则 2 文学是发展变化的3 文风 犀利 泼辣 锋芒毕露 赞刘谐 嘲讽孔子 假道学 自赞 自我写照 狂放不羁 坦直率真 答耿司寇 肯定私欲 嘲讽假道学 五 公安派 1 公安派明代以湖北公安人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为代表的文学派别 文学主张强调 独抒性灵 不拘格套 作者认为 真人 醉者 稚子 山林之人 闾阎妇人 是有性灵的人 反之 年长者尤其是官场中人是失去了性灵的人 2 性灵说 文学主张的内涵 1 抒写个性 表现情感 2 以 真 为美的文学审美观 真声 真诗 新奇 之文 3 浅易率直的表达反对模拟 剿袭 文学发展观 3 革新文风的意义从理论上清算了拟古文风 破除了 文以载道 的传统观念 摆脱了诗文创作以复古求革新的思维模式4 诗文理论 创作的意义强调文学的个性化 真实性 通俗性 5 时代特色反映了晚明时期士人人生价值观念 生活方式 生活趣味的转变 表现了求新 求变 表现自我 张扬个性的时代精神 6 弊端创作态度随意 语言过于率直 浅近 乃至鄙俗 导致失去艺术美感 六 竟陵派 1 竟陵派明代以湖北竟陵人钟惺 谭元春为代表的文学流派 文学主张是提倡 真诗 提倡 性灵 在学习古人的基础上 达到 灵 而 厚 的创作境界 2 文学主张内涵 1 提倡 真诗 提倡 性灵 2 主张向古人学习 3 深幽孤峭的审美情趣 3 革新文风的意义具有纠正公安派俚俗肤浅的创作弊端的意义 4 诗文理论 创作的意义既反对诗文创作模拟之弊 但也不能否定文学的继承性 5 时代特色反映了晚明思潮激进活跃精神的衰落 表现了社会心理由张扬个性意识 转变为从众的群体意识 士人心态由厌旧求新而趋常返正 6 弊端以追求古人的 真性灵 为旨归 缺乏创作的主体精神 将诗文创作引向奇僻险怪 孤峭幽寒的创作途径 七 晚明小品文 1 独抒性灵表现自我2 适意 乐生的审美情趣3 日常化 生活化的描写山水花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