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岩石学-实验三:砂岩薄片鉴定_第1页
沉积岩石学-实验三:砂岩薄片鉴定_第2页
沉积岩石学-实验三:砂岩薄片鉴定_第3页
沉积岩石学-实验三:砂岩薄片鉴定_第4页
沉积岩石学-实验三:砂岩薄片鉴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三:砂岩薄片的观察与描述一、目的要求 1、认识常见砂岩镜下基本特征。1、学会砂岩镜下观察与描述方法。 2、掌握砂岩的分类命名方法并对所描述岩石命名。二、实验内容 1、镜下观察长石砂岩、海绿石砂岩、铁质石英砂岩、岩屑砂岩薄片样品。 三、实验报告四、实验报告内容及要求: 按照陆源碎屑岩的鉴定描述方法详细的鉴定描述 长石砂岩样品。,薄片编号 结构及特征:粒度、形状和球度、圆度及表面结构 填隙物结构 (杂基、胶结物)杂基:杂基支撑、颗粒支撑胶结物结构:隐晶质结构、粒状结构、栉状结构、嵌晶结构胶结物类型:基底胶结、空隙胶结、接触胶结、镶嵌胶结物质成分及含量(目估百分含量):碎屑物质,填隙物碎屑物质: 填隙物质:鉴定名称:(颜色-构造-)粒度-填隙物-成分-基本名称,例子:薄片编号 _(1)结构特征:碎屑颗粒平均0.20.4mm,分选中好,浑圆圆状。自生海绿石呈团粒状或不规则状分布于石英颗粒间,自生石英围绕碎屑石英构成自生加大边,使原颗粒趋于自形,加大边与原颗粒之间有一层粘土薄膜。颗粒支撑,局部石英颗粒呈缝合接触,接触式胶结类型。2. 成分及含量:碎屑物质80,填隙物20,1)碎屑物质: 石英碎屑:主要为单晶石英,无色,表面干净,圆到极圆状。部分具不规则裂纹或有尘点状包裹体,多数有明显的被状消光,有的见碎裂现象,含量约90%,偶见脉石英,含量1%。长石碎屑:无色,可见解理,多为微斜长石和斜长石,偶见条纹长石,一般呈次圆状,有的长石因高岭土化略带褐色或混浊不清,含量约5%。自生海绿石碎屑:鲜绿色,多呈集合偏光现象,为微粒状集合体,外形浑圆,粒径多在0.2毫米左右,分布比较均匀,含量4%。,2) 填隙物质:杂基;极少,约2,以薄膜形式分布于碎屑石英与其加大边之间,灰黄色。胶结物:约占18,其中海绿石占11,自生石英7,两种胶结物一般不在同一粒间孔中出现。海绿石大都不同程度发生了褐铁矿化和粘土矿物化,自生石英均为碎屑石英的加大边。(3)鉴定名称:硅质海绿石石英中砂岩,(4)成因分析:母岩区性质:由于碎屑成分几乎全为单晶石英,结构成熟度极高,故具多旋回性,母岩区岩石类型以碎屑岩(主要是砂岩)为主,当时气候较湿热,风化较彻底。大地构造状况:由于高成分成熟度和高结构成熟度,故当时构造运动平缓,地形高差小。分选、磨圆较好,反映搬运距离远。鉴于成分成熟度、结构成熟度,故推断介质性质为牵引流,以推移载荷的形式搬运(以跳跃为主,少量滚动),有海绿石出现,表明为海相,所以推断为滨浅海环境。成岩作用:发生的成岩作用类型有:a胶结作用:形成海绿石和石英加大边;b压实压溶作用:石英颗粒呈点接触及缝合接触;c交代作用:海绿石(包括褐铁矿化和粘土矿物化)交代石英颗粒及其加大边,及海绿石的褐铁矿化和粘土化。成岩顺序是:海绿石形成 褐铁矿化、粘土化自生加大海绿石等交代颗粒和石英加大压溶作用。,岩屑质长石砂岩,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岩屑砂岩,砂岩的成因分类(1965,1977)(以粘土基质含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