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讲 杨筱玲 专题五 气候分析 对流雨 强度大 历时短 范围小 锋面雨 地形雨 迎风坡多雨 背风坡少雨 雨影效应 焚风效应 台风雨 强度大 狂风暴雨 历时短 冷锋降雨 锋后及附近降水 影响我国的锋面主要是冷锋 暧锋降雨 降水多在锋前 多连续性降水 准静止锋降水 多阴雨连绵天气 1 降水的类型及特点 2 降水量地区分布规律 3 影响降水多少的因素 1 纬度位置与海陆位置 赤道地区降水多 两极地区降水少 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少 大陆东岸降水多 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而大陆东岸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和台风影响 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 内陆地区降水少 深居内陆 受海洋影响少 水汽难以到达 西风带降水多 信风带降水少 季风控制区夏秋季多 冬春季少 副高控制区降水稀少 如江淮7 8月伏旱 回归线附近的热带沙漠气候区 地中海气候的夏干 赤道低压带控制区降水丰沛 决定降水多少的因素 3 影响降水多少的因素 2 大气环流因素 低压中心和低压槽部位降水多 高压中心和高压脊部位降水少 锋面控制降水多 如夏季江淮梅雨 贵阳冬雨 北方夏季暴雨 气旋过境降水多 如西欧冬季 东北和江南春季 反气旋过境降水少 如江淮7 8月伏旱 台风过境降水多 如我国东南沿海夏秋台风 3 影响降水多少的因素 3 天气系统因素 沿海暖流流经区降水多 沿海寒流流经区降水少 暖湿气流在山脉迎风坡降水多 背风坡降水少 焚风效应 3 影响降水多少的因素 4 洋流因素 5 地形地势 例3 焚风效应是由于湿绝热垂直递减率和干绝热垂直递减率不同而造成的背风坡干热的现象 读图回答下题 1 在气流过山时 在 至 处成云致雨 气温垂直递减率与山地背风坡相比的变化及成因 A 变大 水汽凝结释放热量B 变大 水汽凝结消耗热量C 变小 水汽凝结释放热量D 变小 水汽凝结消耗热量 例3 焚风效应是由于湿绝热垂直递减率和干绝热垂直递减率不同而造成的背风坡干热的现象 读图回答下题 1 在气流过山时 在 至 处成云致雨 气温垂直递减率与山地背风坡相比的变化及成因 A 变大 水汽凝结释放热量B 变大 水汽凝结消耗热量C 变小 水汽凝结释放热量D 变小 水汽凝结消耗热量 C 例3 焚风效应是由于湿绝热垂直递减率和干绝热垂直递减率不同而造成的背风坡干热的现象 读图回答下题 2 空气过山后按干绝热变化 处气温比 处大致高 A 6 B 8 C 10 D 12 例3 焚风效应是由于湿绝热垂直递减率和干绝热垂直递减率不同而造成的背风坡干热的现象 读图回答下题 2 空气过山后按干绝热变化 处气温比 处大致高 A 6 B 8 C 10 D 12 C 4 等降水量线的判读与应用 1 人们根据降水量的观测纪录 把降水量相等的各点在地图上用线连起来 叫做等降水量线 2 疏密 反映降水量的变化稀疏 降水量地区分布差别小 密集 降水量地区分布差异大 3 走向 反映等降水量线的延伸方向 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 降水量自沿海向内陆递减 海陆分布因素和洋流的影响 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 或与等高线平行 受地形地势影响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我国东部等降水量线与纬线平行 降水自南向北递减 受雨带移动因素的影响 4 等降水量线的判读与应用 主讲 杨筱玲 二 气候类型 一 影响气候的因素 一 影响气候的因素 1 太阳辐射 即纬度因素 根本原因 1 太阳辐射 即纬度因素 根本原因 太阳光线 1 太阳辐射 即纬度因素 根本原因 原因 正午太阳高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空间分布 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太阳光线 1 太阳辐射 即纬度因素 根本原因 时间分布 夏季强冬季弱 原因 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大 日照时间长 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日照时间短 原因 正午太阳高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空间分布 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太阳光线 1 太阳辐射 即纬度因素 根本原因 天气影响 晴天强 阴雨天弱 原因 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大 日照时间长 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日照时间短 原因 正午太阳高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空间分布 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太阳光线 时间分布 夏季强冬季弱 1 太阳辐射 即纬度因素 根本原因 2 大气环流 气压带与风带 季风环流 2 大气环流 气压带与风带 季风环流 地中海气候 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 东亚季风气候 也与大气环流有关 地中海气候 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 2 大气环流 气压带与风带 季风环流 3 下垫面 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 海陆位置 一般而言 近海温差小 气候更湿润 内陆温差大 气候更干燥 3 下垫面 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 海陆位置 一般而言 近海温差小 气候更湿润 内陆温差大 气候更干燥 20 0 20 40 60 mm 80 20 30 10 0 10 3 下垫面 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 海陆位置 一般而言 近海温差小 气候更湿润 内陆温差大 气候更干燥 0 20 40 60 mm 80 20 30 10 0 10 3 下垫面 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 海陆位置 一般而言 近海温差小 气候更湿润 内陆温差大 气候更干燥 10 0 10 20 100 200 300 400 mm 0 20 40 60 mm 80 20 30 10 0 10 3 下垫面 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 海陆位置 一般而言 近海温差小 气候更湿润 内陆温差大 气候更干燥 0 20 40 60 mm 10 0 10 20 100 200 300 400 mm 80 20 30 10 0 10 3 下垫面 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 地形因素 3 下垫面 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 地形因素 3 下垫面 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 地形因素 3 下垫面 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 地形因素 3 下垫面 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 地形因素 3 下垫面 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 地形因素 3 下垫面 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 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 迎风坡降水一般比背风坡多 背风坡有雨影效应和焚风效应 地形因素 3 下垫面 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 3 下垫面 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 洋流影响 A B 3 下垫面 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 暧流影响增温增湿 寒流降温减湿 A B 洋流影响 3 下垫面 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 A B A位于大陆西岸 受阿拉斯加暧流影响 B位于大陆东岸 受拉布拉多寒流影响 故A的年降水量比B多 年均温也比B高 洋流影响 3 下垫面 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 暧流影响增温增湿 寒流降温减湿 A B 反射率影响 A位于大陆西岸 受阿拉斯加暧流影响 B位于大陆东岸 受拉布拉多寒流影响 故A的年降水量比B多 年均温也比B高 洋流影响 3 下垫面 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 暧流影响增温增湿 寒流降温减湿 4 人类活动 改变大气成分 水汽含量 释放热量 改变地表物理特性 生物特性 改变大气成分 水汽含量 释放热量 改变地表物理特性 生物特性 城市 郊区 郊区 4 人类活动 改变大气成分 水汽含量 释放热量 改变地表物理特性 生物特性 城市 郊区 郊区 4 人类活动 改变大气成分 水汽含量 释放热量 改变地表物理特性 生物特性 城市 郊区 郊区 4 人类活动 改变大气成分 水汽含量 释放热量 改变地表物理特性 生物特性 城市 郊区 郊区 4 人类活动 改变大气成分 水汽含量 释放热量 改变地表物理特性 生物特性 城市 郊区 郊区 城市是人类活动最强烈的地区 大气成分 水汽 热量受人类影响最大 地表植被等改变最大的地区 4 人类活动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读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读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读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读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读 一 根据气候的分布规律判读气候类型 例1 若下图中纬度数是北纬 则C F G点所在地区各为什么气候 例1 若下图中纬度数是北纬 则C F G点所在地区各为什么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例1 若下图中纬度数是北纬 则C F G点所在地区各为什么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F地中海气候 例1 若下图中纬度数是北纬 则C F G点所在地区各为什么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F地中海气候 G温带季风气候或 温带大陆性气候 例2 已知地球上四个小岛的地理位置分别为 那么 四个小岛的气候类型为 例2 已知地球上四个小岛的地理位置分别为 那么 四个小岛的气候类型为 A温带季风气候 例2 已知地球上四个小岛的地理位置分别为 那么 四个小岛的气候类型为 A温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例2 已知地球上四个小岛的地理位置分别为 那么 四个小岛的气候类型为 C热带雨林气候 A温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例2 已知地球上四个小岛的地理位置分别为 那么 四个小岛的气候类型为 C热带雨林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A温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亚洲气候图 欧洲气候图 非洲气候图 北美洲气候图 二 根据气候成因判读气候类型 太阳辐射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热带雨林气候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热带雨林气候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热带雨林气候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冰原气候 常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 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热带雨林气候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冰原气候 常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 受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热带雨林气候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冰原气候 常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 受信风带控制 受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热带雨林气候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冰原气候 常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 受信风带控制 温带海洋气候 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受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热带草原气候 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干季受信风带控制 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热带草原气候 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干季受信风带控制 地中海气候 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热带沙漠气候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热带草原气候 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干季受信风带控制 地中海气候 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图中两个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 成因有什么异同点 同 都位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装饰行业公司管理办法
- 群租房监督管理办法
- 蒙城庄周拆迁管理办法
- 产业扶贫贷款管理办法
- 美甲店员工管理办法
- 肯德基员工管理办法
- 行业网格化管理办法
- 上海宠物疫情管理办法
- 仓储设施建设管理办法
- 中式餐饮运营管理办法
- 走心!学校庆祝第41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校长高水平致辞
- 《特殊健康状态儿童预防接种评估门诊与转诊系统建设规范》
- 兽医实验室安全知识考试参考题库(含答案)
- 劳保用品发放表格及管理
- 江苏省盐城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 深锥沉降槽地面倒装工法
- 电梯研究报告
-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 湖南文艺出版社小学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全册)
- 非标自动化设备公司绩效与薪酬管理方案(范文)
- 《船舶电气设备》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