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二)_第1页
中国文学(二)_第2页
中国文学(二)_第3页
中国文学(二)_第4页
中国文学(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中国文学 二 主讲人 顾伟列教授 7 唐代传奇是唐人用文言写的短篇小说 注重反映社会的人情世态 揭露社会矛盾 歌颂进步的生活理想 艺术上有人物形象的塑造 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和比较完整的结构 有环境气氛的烘托和典型情节的描绘 第一节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 8 宋代诗歌更多采用写实手法 具有较明显的政治色彩 体现了关心时政的忧患意识 多喜说理 尚议论 以理趣见长 多以冷静的态度体察客观事物 喜用典实 书卷气较浓 显得委婉精深 往往把散文的章法 句法带入诗中 结构手段 描写方法和语言风格具有散文化倾向 第一节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 杭州陆游纪念馆 北宋诗坛影响最大的诗派是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 该派提倡 点铁成金 夺胎换骨 着意探索诗歌作法 喜好押险韵 用僻典 造拗句 作硬语 变唐人的奔放为内敛 变兴象玲珑为瘦硬生新 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 黄庭坚像 黄庭坚 无一字无来处 黄庭坚 花气蕉人诗帖 王安石罢相后所作的抒情写景小诗 构思新颖 含蓄婉转 清新爽丽 苏轼 苏轼是中国北宋文学家 书画家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宋代眉州 今四川省眉山市 人 苏轼的诗大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 也有反映民生疾苦 揭露现实黑暗之作 诗风豪迈清新 尤长于比喻 与黄庭坚并称 苏黄 苏轼的词题材广泛 记游 怀古 赠答 送别 说理无不入词 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 促进了词的发展 名作有 念奴娇 水调歌头 等 开豪放词派的先河 与辛弃疾并称 苏辛 苏轼 明月几时有 苏轼前赤壁赋 陆游 陆游 字务观 自号放翁 越州山阴 今浙江绍兴 人 他一生写诗60年 保存下来就有9300多首 诗的题材极为广泛 内容丰富 其中表现抗金报国的作品 最能反映那个时代的精神 诗的风格豪放 气魄雄浑 近似李白 故有 小太白 之称 卜算子 陆游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非经过不知难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 陆游 杨万里诗作选 杨万里诗作选 杨万里诗作选 文天祥 文天祥 1236 1282 南宋著名政治家 文学家 字履善 又名宋瑞 号文山 江西吉安人 二十岁中状元 官至右丞相 文天祥的诗歌创作 可分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多咏物应酬 佳篇甚少 后期诗文 都是用血泪写成 情辞深沉而意气激昂 感染力极强 他的大部分抗战诗歌 都收集在 指南录 指南后录 和 吟啸集 中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9 词在宋代臻于鼎盛 北宋前期代表作家有晏殊 晏几道 欧阳修 柳永 苏轼等 晏殊词多写士大夫的感慨 善于借景物烘托闲雅的气氛 欧阳修描写风光景物的词 绘景如画 情感深挚 婉曲情深 柳永通晓音律 慢词长于铺叙 一改以小令为主的局面 其词多写都市风光 男女恋情和羁旅之感 表现市民情趣 晏殊词一首 欧阳修故里 六一居士 欧阳修 四扇屏之柳永玉蝴蝶 柳永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 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 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 好景虚设 便纵有 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雨霖铃 苏轼开拓了词的题材和意境 率先打破婉约风尚 开创豪放词风 北宋后期秦观词形成婉约词中清疏一流 周邦彦集北宋婉约词之大成 其词声韵谐美 结构曲折跌宕 语言典雅精丽 善于即景抒情 对南宋格律派词人有很大影响 苏轼与周邦彦 周邦彦词扇苏幕遮 周邦彦苏幕遮 燎沈香 消溽暑 鸟雀呼晴 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 水面清圆 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 何日去 家住吴门 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 梦入芙蓉浦 11 宋室南渡后 词多以民族矛盾与和 战之争为创作主题 李清照后期词表现故国之思和身世之感 感情浓烈 语言清新朴素 长于铺叙 白描 移情于物等手法 辛弃疾词意境雄奇阔大 瑰丽奇伟 农村词也颇具特色 善用比兴手法 风格多样 第一节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 李清照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李清照词赏析 辛弃疾 辛弃疾词及画像 辛弃疾 青玉案 元夕 南宋后期出现了求典雅 重音律的词风 代表作家有姜夔 史达祖 吴文英 精研音律 体物细腻 艺术上刻意求工 宋亡 词坛上活跃着一批眷恋故国 不仕元朝的遗民词人 以不同手法抒写国破家亡的苍凉情怀 第一节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 疏影 苔枝缀玉 有翠禽小小 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 篱角黄昏 无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 但暗忆 江南江北 想佩环 月夜归来 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 那人正睡里 飞近蛾绿 莫似春风 不管盈盈 早与安排金屋 还教一片随波去 又却怨 玉龙哀曲 等恁时 重觅幽香 已入小窗横幅 姜夔词赏析 姜夔 扬州慢 词一首 12 宋代散文也取得杰出 欧阳修主持文坛 发起诗文革新运动 他与同属 唐宋八大家 的曾巩 王安石 苏洵 苏轼 苏辙 在散文领域均取得突出成就 第一节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 13 宋代话本是说话艺人讲演故事的底本 其中小说一类多半是白话短篇 讲史一类则多用浅近文言 初具长篇规模 在中国小说的发展史上 宋代讲史话本是后世章回小说的滥觞 第一节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 1 元代初期北方和南方几乎同时产生了成熟的戏剧 此即杂剧和南戏 2 前期杂剧以大都 今北京 一带为创作中心 成为中国戏剧史上的黄金时代 四 元明清 戏剧与小说的黄金时代 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人 创作的杂剧题材广阔 多以正义与邪恶为基本的戏剧冲突 结构紧凑 针线细密 语言本色 关汉卿 雨寒烟 关汉卿 王实甫 西厢记 王实甫 西厢记 情采并茂 颂扬以 有情 为婚姻基础的理想 情节跌宕 曲辞于本色中见华采 诗意浓郁 西厢记剧照 康进之 白朴 马致远 郑光祖等是这时期重要的杂剧作家 后期杂剧沿京杭大运河向南方辐射 创作中心南移至杭州 并渐趋衰落 四 元明清 戏剧与小说的黄金时代 郑光祖与 倩女离魂 王实甫的 西厢记 白朴及作品 梧桐雨 3 南戏流行于东南沿海一带 以展现乱世中的个人遭遇及家庭夫妻间的悲欢离合为主要内容 南戏悲剧的思想核心是批判背亲弃妇 呼唤传统伦理的回归 荆 刘 拜 杀 合称 四大传奇 是南戏中的著名作品 高明的 琵琶记 被誉为 南戏之祖 的南戏的集大成之作 南戏的兴盛为明清传奇奠定了基础 四 元明清 戏剧与小说的黄金时代 南戏的压卷之作 琵琶记 琵琶记 明初高明所做 取材于宋南戏 赵贞女 但变一出婚变悲剧为一出歌颂男子忠孝和女子贞烈的教化观世戏 写蔡伯喈进京赶考 高中后被迫入赘牛丞相府 家乡遭灾饿死了他的父母 其妻赵五娘卖发葬公婆 身背琵琶上京寻夫 幸而牛小姐识大体 一夫二妻团圆 4 散曲是元代流行最广的抒情诗体 体制上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种 前期著名的散曲作家有关汉卿 马致远 白朴 睢景臣等 多写叹世归隐和男女风情 富有市井情趣 语言质朴 诙谐泼辣 体现了曲的本色 后期出现专写散曲的作家 如张可久 乔吉等 注重字句锤炼 对仗工整和典故的运用 风格由前期的俚俗质朴转向高雅华美 四 元明清 戏剧与小说的黄金时代 散曲红绣鞋 5 长篇章回小说的创作在明代形成高潮 明初即已问世的 三国演义 与 水浒传 堪称中国文学的瑰宝 三国演义 描写从汉末动乱 群雄并峙到三国鼎立 互相争雄 最终三分归晋的近百年历史 采用七分实事 三分虚构的手法 描写战争成就尤高 堪称形象的百年战争史 四 元明清 戏剧与小说的黄金时代 罗贯中 罗贯中编著的 三国演义 水浒传 水浒传 表现宋江等108名英雄好汉被逼上梁山 与官军对抗作战 最终接受招安的经过 完整地展示了 逼上梁山 这一梁山好汉揭竿而起的原因 替天行道 这一梁山义军的政治行动纲领 以及接受招安这一梁山起义的必然结局 小说对塑造人物已开始向性格化发展 水壶好汉武松 6 明代中叶后出现长篇小说创作的高潮 神魔小说 西游记 描写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的艰难历程 成功塑造了孙悟空形象 反映人类追求真理和冒险探索的精神 表现人类对生命自由精神的向往 具有现实意义的幽默讽刺和富于浪漫色彩的幻想结合 刻画形象能集动物性 神性和人性于一身 四 元明清 戏剧与小说的黄金时代 金瓶梅 金瓶梅 以全新写法反映人情世俗 围绕西门庆从经济发迹到政治得势 纵欲无度 最终乐极生悲的人生历程 反映封建末世的社会真相 金瓶梅 在历史演义小说 英雄传奇小说和神魔小说的基础上 开辟出世情小说的新天地 意味着小说创作已由塑造帝王将相 英雄好汉和神魔形象 开始向描写普通的市井中人回归 三言 二拍 7 明代短篇小说的主要形式是拟话本 它由宋元供艺人讲述的话本发展为案头文学 著名的拟话本结集有冯梦龙的 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和 醒世恒言 以及凌蒙初的 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合称 三言 二拍 拟话本大多描写普通市民及其生活 反映其社会观念和道德观念 其中肯定经商活动和情欲的合理 主张尊重人格等 都是对传统观念的反叛 体现出新的时代特色 三言 二拍 8 明代戏剧的主流是由南戏发展而来的传奇 嘉靖以后剧作家的创作视野转向现实生活 四 元明清 戏剧与小说的黄金时代 鸣凤记 是中国戏曲史上第一部描写现实重大政治斗争的时事剧 宝剑记 以林冲被逼上梁山为题材 影射明中叶奸臣当道的社会现实 浣沙记 是第一部以经魏良甫改造后的昆山腔创作的传奇 汤显祖的 牡丹亭 汤显祖的 牡丹亭 突出 情 与 理 的尖锐冲突 以富于理想色彩的浪漫手法 高奏 理之必无 而 情之必有 的真情的颂歌 塑造杜丽娘为情而死 因情还魂复生的 至情 形象 曲辞文采斐然 如歌如诗 人物情感心理的揭示细腻入微 汤显祖墓 牡丹亭剧照 明代杂剧佳作 康海的 中山狼 明代杂剧佳作 四声猿 9 清代戏剧创作的高峰在清初 主要有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 以吴伟业 尤侗等为代表的文人派 以及以李渔为代表的形式派 代表清代戏剧最高成就的是洪昇的 长生殿 和孔尚任的 桃花扇 四 元明清 戏剧与小说的黄金时代 长生殿 长生殿 对唐明皇 杨贵妃爱情悲剧的传统题材进行改造 注入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 既赞赏其 占了情场 也批评其 弛了朝纲 桃花扇 桃花扇 表现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 爱情的悲欢离合与南明弘光王朝的覆灭结合 既具历史沧桑之感 又富人生哲理的意蕴 李香君出污泥而不染 重气节 有政治远见 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史上光彩照人的形象 清代传奇趋于衰落 但各地方民间声腔剧种彼此借鉴 相互促进 形成蔚为大观的新局面 桃花扇剧照 10 清代小说题材类型不断扩大 白话小说在明代历史演义 英雄传奇 神魔小说和世情小说的基础上 发展出才子佳人小说 才学小说 讽刺小说 公案小说等新品种 文言小说在志怪 轶事 传奇的基础上衍生出 剪灯系列 虞初系列 聊斋系列 世说系列 等新类型 四 元明清 戏剧与小说的黄金时代 聊斋志异 是蒲松龄的代表作 在他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 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 聊斋 是他的书屋名称 志 是记述的意思 异 指奇异的故事 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 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 对当时社会的腐败 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 揭露了社会矛盾 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 聊斋志异 成功的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 标志着文言小说的第二个创作高峰 不少作品通过花妖狐魅与人的恋爱 歌颁青年男女的真挚爱情 塑造了具有主情浪漫性格特点的女性形象系列 狐魅精怪人格化 幽冥世界世俗化 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 11 儒林外史 是讽刺小说的典范性作品 作者直面社会 把讽刺矛头指向八股取士制度 入木三分地揭示出儒林群丑在功名利禄引诱下人格的扭曲和堕落 采用以喜写悲的手法 可笑中饱含着可悲 滑稽中渗透着辛酸 结构方式也别具一格 吴敬梓 家产败光才写出 儒林外史 吴敬梓幼年读书楼 安徽全椒 红楼梦 12 红楼梦 全面反映了封建官僚家族政治上的腐败 生活上的穷奢极欲和一代不如一代 贾府实际成了封建未世的缩影 从而揭示封建社会走向衰败的内在原因和必然规律 红楼梦 表现具有叛逆性格的青年的民主思想与传统思想的尖锐冲突 对主张个人服从社会的儒家思想提出质疑 小说还从哲学层面思考生命的本质 以昭示人生无处不在的悲剧 并以贾宝玉出家的方式提出解决人生悲剧的方法 红楼梦 本节关键词 诗经 离骚 史记 古诗十九首 诗品 文心雕龙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金瓶梅 牡丹亭 长生殿 桃花扇 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 红楼梦 风雅颂赋比兴楚辞汉赋诸子散文历史散文汉乐府建安风骨正始诗歌太康诗风田园诗山水诗骈文骈赋志怪小说轶事小说唐诗唐代古文运动唐人传奇宋诗江西诗派宋词宋代散文杂剧南戏散曲三言二拍南北朝乐府诗歌 本节思考题 1 赋 比 兴的含义各是什么 2 为什么说 诗经 与楚辞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写实与浪漫的创作传统 3 了解先秦散文的发展概况 4 史记 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5 汉代大赋的内容和艺术有哪些主要特点 6 怎样理解从建安到南北朝 文学进入了自觉的时代 7 了解唐诗的发展概况 8 与唐诗相比较 宋诗体现了哪些新的特点 9 了解宋词的发展概况 10 了解唐代传奇 宋元话本和明代拟话本的基本特点 11 元代杂剧和南戏有哪些代表作家和作品 12 为什么说长篇章回小说的创作在明代形成了高潮 13 了解明清戏剧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14 为什么说 红楼梦 达到了中国古代小说艺术的巅峰 本节思考题 本节参考文献 1 朱东润主编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2 袁行霈主编 中国古代文学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第二节中国文学的文化精神 本节要点 一 忧患意识 3 对人生的忧患 1 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忧患 2 对民生多艰的忧患 4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忧患意识 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非宗教的 世俗的文化 具有鲜明的人文精神 其主流不是力求构造彼岸世界和灵魂永存的幻象 而是鼓励入世以经世致用 在文学创作上自觉地把文学与社会政治联系在一起 文以载道 即是对此的高度概括 一 忧患意识 二 超脱意识 1 创作中注重表现自我人品 要求排斥矫饰 无须关注取悦他人 只是从其内外表里相统一的风仪和心境出发 随兴所至 遣兴抒怀 使其人品跃然纸上 这种不为外物拘束的自由心灵 超越了尘俗之累 自然而无所矫饰 自由而天趣盎然 其表诸文学 就是抒情主体对外在羁绊的超越 2 创作中自觉地把山水自然视为自己的精神乐园 并力图创造生命与造化同体的艺术境界 超脱意识为审美主体造就了平静的心境和艺术创造的自由 他们不仅发现和吟咏自然美 而且力求创造情与物融 思与境谐的艺术境界 二 超脱意识 3 创作中注重在静观默察中以素朴人性与客体本性自然契合 人们这种审美方式称之为 妙悟 它具有超然 虚融 淡泊的思辨特点 它从生死 贵贱 荣辱等利害冲突中解脱出来 将精神上的自足自得不着痕迹地融入客体 创造出宁静致远的境界 二 超脱意识 4 超越世俗和个人忧患 使作者在精神上耿介绝俗 卓然自立 表现于文学 便使作品具有旷达的精神或闲适冲淡的风格 闲适冲淡是传统东方艺术的典型情调 二 超脱意识 溪山闲适图 二 超脱意识 5 忧患与超脱反映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 参与 与 超然 的两种取向 参与反映了对社会的责任和理想的履践 超然体现了对个体人格的追求和对文化的自由创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