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工企业应急救援预案最新(公司级) 化工企业应急救援预案 1、总则1. 1、目的和作用A、目的 1、总则1. 1、目的和作用A、目的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 B、作用明确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使应急救援和管理能够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 通过编制基本应急预案,可保证应急预案足够灵活,对那些事先无法预料到的突发事件或事故,也可以起到基本的应急指导作用,成为开展应急救援的“底线”。 当发生超过应急能力的重大事故时,便于与上级应急部门的协调。 有利于提高风险的防范意识。 1. 2、编制依据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xx)、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xx)、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危险化学品分类标准。 1. 3、适用范围本应急预案适应本公司厂区内生产及检维修过程中发生的液氯泄漏、酸碱泄漏、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及运输我公司液氯、烧碱等产品的车辆发生的泄漏事故。 适应事故类型有火灾事故、爆炸事故、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等。 适应的事故等级一般事故。 1. 4、应急工作原则落实“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应急思想,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的降低事故所带来的后果。 2、危险性分析2. 1、企业概况 2、危险性分析2. 1、企业概况河南永银化工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称永银化工公司)成立于xx年7月10日,由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称永煤集团)和河南银鸽实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银鸽实业公司)共同出资,在原漯河银鸽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舞阳银鸽双力实业有限公司的基础上,增资扩股组建而成,注册资本2亿元。 其中河南永煤集团占60,漯河银鸽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占40。 主要原材料有卤水、工业盐、电石等。 产品主要有烧碱(浓度32%)、液氯、盐酸、PVC、水泥、蒸汽等。 年产量分别为烧碱100000吨(折100%)、PVC120000吨。 舞阳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南,地处淮河流域,海拔62102米,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于东,自西向东缓斜,分岗地、平原和洼地,全县总面积775平方公里,耕地76万亩。 舞阳南临舞水,北跨沙澧二河,三河横跨全境。 舞阳县交通便利,沪渝铁路穿境而过,漯平高速公路纵贯东西,东距107国道40公里,京广铁路大站漯河站45公里,交通位置得天独厚。 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776公里,其中,省级干线98公里,县乡公路678公里,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省道为骨架,以县乡道路为主线,干支相连,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网络。 公司位于县规划的工业区内,有多个村庄和一条铁路运输线。 厂区的南面有一条地方铁路,漯(河市)舞(钢市)线。 该铁路线两年前由窄轨改为准轨,目前只有一些零星的货运列车,客运列车未运行。 厂址周边1200m范围内有潘园、坑郭、董庄、余庄、小王庄、六里桥、沟李、五里堡、双庙等九个村庄,居住人口约为3330人。 除了村庄与铁路以外,厂址周边还分布着冠军瓷业有限公司、金大地集团60万吨/年纯碱厂、铁路装卸货场等。 公司距离舞阳县消防大队约3km,距离最近的县人民医院约2.5km。 厂区用地地貌较为平坦,厂区自然地面高程除了少数凹坑与高岗以外,基本上约在78.07m82.78m之间,西北略高,东南略低。 总平布置厂前区包括行政办公楼、食堂、浴室、倒班宿舍等。 烧碱装置区储卤池、一次盐水、二次盐水及电解、氯气处理、氢气处理、氯化氢合成及盐酸、蒸发及固碱、烧碱罐区、中控室等。 聚氯乙烯装置区乙炔发生及清净配置、VCM转化、盐酸脱吸、VCM压缩、VCM精馏、冷冻及热水泵房、变配电和控制室、乙炔及氯乙烯气柜、VCM单体储罐、渣浆处理、回收、聚合、干燥、包装、聚合变配电和控制室、冷库、触媒库。 部分公用工程与辅助设施区位于PVC的西部,包括生产指挥中心、公用循环水、空压、制氮、制冷装置等。 其它机修、电仪修、消防站、全厂性仓库、地中衡、门卫、厕所等分散在生产区内。 厂区道路采用城市型混凝土路面。 把主、次干道、支路划分为9m、6m、3.54m三种宽度,道路呈环行布置,有利于工厂运输和安全消防,厂区主管廊及主要地下管网沿主干道两侧布置。 厂区总体布置示意见附图永银化工总平面布置示意图。 气候舞阳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温暖多雨,阳光充足,四季分明。 年最多风向多为静风,其次为东北风,年平均风速2.2米/秒。 (1)气温年平均气温15.1年极端最高气温41.1年极端最低气温-13.1最热月平均气温(7月)27.2最冷月平均气温(1月)1.0 (2)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74 (3)风年最大风速20m/s年平均风速1.8m/s (4)降雨量年总降水量953.9mm历年最大年总降水量1426.8mm(2000年)历年最小年总降水量606.1mm(1997年)历年最大日降水量246.7毫米(2000年7月15日) (5)日照年日照时数xx.6小时6)霜平均气温无霜期237天厂区总体布置示意见附图永银化工总平面布置示意图。 2. 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2.2. 1、生产工艺电解采用零极距高密度自然循环电解槽离子膜法生产工艺。 电解槽使用日本旭化成设备。 氯气处理采用氯气洗涤塔、二级钛列管冷却器、填料塔、泡罩塔二塔冷却干燥流程,以离心式压缩机压送。 氢气采用直接冷却工艺,氢气输送采用罗茨风机压送。 高纯盐酸采用二合一炉,生成的氯化氢经石墨冷却器降温脱水后,经降膜吸收器生产高纯盐酸。 氯乙烯采用电石乙炔法生产。 乙炔为常压发生生产工艺,氯化氢使用二合一石墨合成炉合成;氯乙烯合成采用氯化汞催化转化法;聚氯乙烯采用悬浮聚合法生产工艺生产。 生产过程排出的电石渣、盐泥交给水泥厂制作水泥公司建有配套水泥设备。 2.2. 2、风险分析及危险源的确定。 氯碱与聚氯乙烯生产涉及的危险化学品有数十种之多。 其中数量较多且危险危害程度较大的主要有氯气、氢气、烧碱、盐酸、硫酸、乙炔、氯乙烯、氯化钡等。 氯碱与聚氯乙烯生产过程中广泛地分布着各种危险、有害因素,其中的火灾、爆炸、机械伤害、高出坠落、灼烫、物体打击和中毒窒息安全事故最为常见,并且有较大的危害程度。 几乎每年都发生人员伤亡或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的重大事故。 从生产到贮存、运输的重大事故均有发生。 2.2.2. 1、重大危险源A、危险物质及临界量依据GB18218-xx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公司涉及的危险化学品中被列入重大危险源的危险物质有液氯、氢气、氯化氢三种,氯的临界量为5吨;氢气的临界量为5吨;氯化氢的临界量为20吨;乙炔的临界量为1吨;氯乙烯的临界量为50吨。 B、危险物质存在位置及数量1)氯氯在生产场所主要以气态存在于电解槽、电解槽到氯气处理系统的管道中、氯气洗涤塔、干燥塔、氯气缓冲罐、废氯吸收塔及和这些设备相连的管道中。 根据装置规模,氯气在电解槽向氯气处理系统输送的管道,按直径0.6m,长度800m,氯气的相对密度为空气的2.48倍,空气密度取1.29kg/m3,按常温常压计算,则管道中的氯量约为2.481.29/40.62800=0.723(t);氯气洗涤塔、干燥塔(设备尺寸按照同规模生产装置,以下同)中的氯气量约为2.481.29/43217.44=1.573(t);加上电解槽、氯气缓冲罐、淡盐水储罐气相空间等设备中的氯,合计氯在生产场所的存量不大于5t,不会超过5t的临界量。 2)氢在离子膜电解槽与水电解槽中的氢气处于微正压状态,经管道送到氢气处理工段,处理后送到高纯盐酸工段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 以气态主要存在于电解向氢气处理系统输送的管道中和氢气冷却塔、气液分离器、氢气缓冲罐等设备中。 根据装置规模、平面布置和设备尺寸,氢气在电解槽向氢气系统输送管道直径按1.2m,长度800m,氢气相对密度为空气的0.07倍,空气密度取1.29kg/m3,按常温常压计算管道中的氢量则为0.071.29/41.22800=81.66(kg)氢气冷却塔2台,容积约54m3,氢气量0.071.2954=4.87(kg)在水电解制氢装置中,容器与管道容积不易估算,暂按照10min时间内的产气量计算。 2台300Nm3的制氢机组产气600/6100Nm3,氢气重量0.071.291009.03(kg)合计W H2=81.66+4.879.03=0.0954(t)考虑电解槽、氢气缓冲罐、气液分离器等设备中存在的少量氢气,所以合计氢在生产场所的存量稍大于0.0954t,但不足5t的临界量。 3)氯化氢氯化氢气体主要存在于氯化氢合成炉、盐酸合成炉、尾气塔、石墨冷却器、空气冷却器、转化器、氯化氢向聚合工段输送的管道中、盐酸贮槽气相空间、氯化氢预冷器中。 根据可研报告可知在4台56m3盐酸中间储罐和1台50m3浓盐酸储罐的气相空间存在饱和的的氯化氢气体,按最大40%的气相空间,约2740.4=109.6m3;尾气吸收塔5台,总容积约为17m3;转化器共计112台,容器中主要为浸渍氯化汞的活性碳,氯化氢估计占容积的20,转化器总容积约2352m3,氯化氢约占470.4m3。 W HCl=(109.617+470.4)/(22.41000)37.51(t)若再加上氯化氢合成炉、石墨冷却器、空气冷却器、氯化氢预冷器设备中存在的氯化氢,所以合计氯化氢在生产场所的存量应大于1t,但远不足20t的临界量。 4)乙炔乙炔气主要存在于乙炔发生工段的发生器(10台)、冷却塔(2台)、水洗塔(2台)、清净塔(4台)、冷却器(2台)、中和塔(2台)、转化器(112台)中。 乙炔发生器中的乙炔量为/43.2210.268=659.8m3水洗塔中的乙炔量为/42.62162=169.8m3;清净塔、冷却器、中和塔中的乙炔量为/42.22166=364.74m3转化器中主要为浸渍氯化汞的活性碳,乙炔估计占容积的20,转化器总容积约2352m3,乙炔约占470.4m3。 生产场所乙炔的数量为WC2H2=(659.8169.8+364.74+470.4)/(22.41000)26=1.932(t)已经超过生产场所1t的临界量。 5)氯乙烯单体合成氯乙烯主要以气体和液体两种形式存在。 气体氯乙烯主要存在于转化器(52台)、冷却器、蒸馏塔等容器中。 其中转化器中的容积为2416m3,有效容积主要被浸渍氯化汞的活性炭所占据,高浓度的氯乙烯主要在转化器出口的末端,占总容积不超过10的量,计算时按照10。 其它容器的总容积约200m3。 W C2H3Cl(24160.1)200/(22.41000)62.5=1.23(t)液体氯乙烯主要存低、高沸塔和冷凝器中,由于设备尺寸不详,计算有一定的困难,只能参照同类生产装置的量估算。 同类设备存量约40m3,液体氯乙烯所容积约占10,即约4m3。 液体氯乙烯比重为0.91t/m3,液体氯乙烯存量约为W C2H3Cl(液)40.913.64(t)聚合工序氯乙烯主要以液相形式存在,主要存在于8台聚合釜(70m3)、1台回收残液贮槽和1台回收储槽、1台单体计量槽中。 单台聚合釜每次约投入液体氯乙烯40m3,假定8台聚合釜中有4台同时投料,回收残液贮槽和回收储槽、单体计量槽容量共约110m3,储罐充装系数为0.85,由此可计算出聚合工段液体氯乙烯储存量为W C2H3Cl=(4041100.85)0.91=230.68(t)生产场所氯乙烯合计W C2H3Cl1.23+3.64+230.68235.55(t)已经远超过生产场所50t的临界量。 2.贮存区1)乙炔乙炔主要存在于1座微正压、常温操作的3000m3气柜中,最大储存量为W C2H2=3000/(22.41000)26=3.48(t)2)氯乙烯1座微正压、常温操作的3000m3氯乙烯气柜中最大储存量W C2H3Cl=3000/(22.41000)62.5=8.37(t)4台50m3液体氯乙烯储罐中的最大储存量液体氯乙烯比重为0.91t/m3,贮罐装量系数为0.85。 W C2H3Cl=4500.850.91=154.7(t)合计8.37154.7163.07(t)3)液氯液氯储存在4个52.8m2的液氯储罐中,最大储存量52.8X1.25=66(t)C、重大危险源判定综上所述,可知乙炔生产装置区、氯乙烯生产装置区、氯乙烯单体贮槽区、液氯储罐区均可以单独构成重大危险源。 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的定义,氯乙烯合成装置区已经构成重大危险源。 因而在PVC装置区构成了重大危险源。 本公司的生产、储存区同属一个单元,因此,本公司生产区构成重大危险源。 3、组织机构、职责及分工3. 1、应急组织体系 3、组织机构、职责及分工3. 1、应急组织体系。 现场应急组织体系包括事故指挥部、技术组、烧碱组、PVC组、电仪组、动力组、热电组、环境监测组、后勤保障组、宣传报道组、保卫警戒组。 3.1. 1、指挥部构成单位及人员组成救援大队队长邵会西救援大队副队长陆涛、李保中、王小战、栗云峰指挥部成员宋同照、王保良、张占营及各部门、分厂负责人及生产调度。 下设10个专业组技术组、烧碱组、PVC组、电仪组、动力组、热电组、环境监测组、后勤保障组、宣传报道组、保卫警戒组。 各专业组组长分别由各部门的负责人担任。 事故的严重程度不足于启动公司级应急预案,可由分厂自行处置的,分厂厂长担任分厂级应急救援工作的指挥。 发生的事故需要启动公司级应急救援预案时,应立即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指挥长未到现场前,当班生产调度履行指挥长职责。 指挥部成员到达现场后,总经理履行指挥长职责,若指挥长不在,可依次由下一位指挥部成员担任指挥长,指挥部设在公司生产调度室。 3.1. 2、事故处置小组构成单位及人员组成。 本着专业处置、有效救援的原则,确定事故处置组的构成单位为事故发生单位的应急组,厂长为组长,本厂相关人员为应急救援队员。 3.1. 3、其他应急小组人员构成应急小组一般固定应急职责,假定处置小组为液化岗位、乙炔岗位、氯乙烯岗位为应急小组,其他应急小组职责进行固定;当事故发生在其他车间时,事故发生车间为处置小组,液化岗位、乙炔岗位、氯乙烯岗位执行对应车间应急职责,以此类推。 3.1.3.1人员救治由办公室组成,主任为组长。 3.1.3. 2、人员疏散及现场警戒小组,由保卫部应急应急队员组成,部长任组长。 3.1.3. 3、事故现场外围处置小组有两个,分别由烧碱厂、PVC厂应急队员组成,厂长任组长。 另外负责现场洗消工作。 3.1.3. 4、后勤保障小组由办公室组成进行。 3. 2、具体分工与职责3.2. 1、指挥部成员职责3. 2、具体分工与职责3.2. 1、指挥部成员职责指挥长指挥组织协调全局应急救援工作。 副指挥长协助指挥长具体指挥工作。 具体指挥处置小组的工作,确保现场和外围处置工作安全、及时、有效进行。 具体安排事故现场恢复工作。 其他人员职责调度长(或当班调度)一是事故前期,指挥长未到达事故现场前,担当指挥长职责;二是通讯联络工作;三是通知应急指挥部成员到达现场;四是按指挥部要求做好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工作。 安环部、保卫部负责灭火、治安警戒疏散、组织事故调查,总结经验教训。 办公室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及中毒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医院工作。 负责救援物资的供应运输及通讯保障工作。 技术部为抢险提供技术支持。 生产部负责生产的调度协调工作。 设备部、分厂负责协助指挥长进行抢修工作。 电气部负责现场照明及动力供应工作。 3.2. 2、事故处置组负责事故现场事故源的控制及处置工作,及时控制危险源,搜救事故现场人员。 负责现场灭火、设备容器的冷却、喷水隔爆、抢救伤员及事故后对被污染区域的洗消工作,负责提出和制定并实施火灾蔓延、二次爆炸次生和衍生事故的监控和防御措施,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准备好专用的防护用品、用具及专用工具等。 3.2. 3、技术组负责对事故应急救援提出应急救援实施方案和安全措施,为决策现场救援工作提供技术依据;决定系统的开停车工作,实施全部或局部停车,及时给出是否有次生灾害可能的结论,指导现场指导救援工作,参与事故的调查分析并制定防范措施。 3.2. 4、环境监测组负责对大气、水体、土壤等进行环境即时监测,确定危险化学品污染区域范围和危险物质的成份及其浓度,对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做出正确评估。 对可能存在较长时间环境影响的区域发出警告并定期布点进行监测控制。 指导实施污染处置和环境修复方案。 在事故控制后,负责指导、监督被污染区域的洗消处置工作。 3.2. 5、后勤保障组负责组织车辆运送抢险物资和人员。 负责应急救援所需生活物资、救援器材和设施的供应和保障工作,负责现场伤员的紧急处理;负责在现场附近的安全区域内设立临时医疗救护点,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紧急救治并组织救护车护送伤员至医院救治。 负责及时组织力量抢修事故现场及相关区域通信设备和线路,保证事故应急通信畅通。 3.2.6宣传报道组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新闻单位按规定对事故进行宣传报道和对外发布事故及救援等有关信息,负责回答外界有关事故的询问。 3.2.7保卫警戒组负责对现场及周围人员进行防护指导、疏散人员、现场周围物资的转移,负责布置安全警戒、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危险区域、在人员疏散区域进行治安巡逻;负责事故引起的剧毒品及管制物品丢失事件的处理;参与现场伤员和被困人员搜救工作。 4、预防与预警4. 1、危险源监控4.1. 1、液氯储槽的监控及预防 4、预防与预警4. 1、危险源监控4.1. 1、液氯储槽的监控及预防.A、液氯储槽设有液位计、安全阀压力表及氯气在线监测装置。 B、在安全阀后连接有事故氯管道,当安全阀开启时,事故氯可倒至次钠工段吸收,做到有毒气体不外排。 C、预留空槽,事故氯槽可以倒换到安全储槽。 D、储槽现场有两人值班,定时巡检,及时发现问题。 E、车间、分厂、公司三级不定时的巡检。 F、现场装设有摄像头,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控,现场装有有毒气体报警仪,可随时监测毒气含量。 G、氯槽上部装有碱喷淋装置,一旦出现泄漏,可启动碱喷淋装置,防止氯气扩散。 4.1. 2、电解车间危险源监控及预防。 A、氢气输送管道保持微正压输送,避免混入空气;B、保持电解槽液面稳定;C、严格动火制度等。 D、装设了两处氢气在线检测探头,可随时检测室内氢气含量。 使电解槽及氯氢输送管道时刻处于监控之中。 4.1. 3、盐酸三合一炉的监控及预防。 A、严格点炉、停炉工艺制度;B、严格运行期间的工艺指标要求,实行两人监控;C、观察孔用防爆玻璃。 D、装设有氯化氢气体在线检测装置,可随时检测氯化氢含量。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达到时时监控,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能够作到及时报警。 4.1. 4、盐酸、烧碱储槽的监控及预防。 A、通过液位计可以达到不满溢;B、设置专门的巡检人员,通过定时、不定时的巡检能够及时发现设备的缺陷,对可能发生的泄漏事故能够达到及时报警。 C、储槽区设有围堰,泄漏时确保能够有效控制。 4.1. 5、电气火灾事故的监控及预防。 A、低压电气由所在部门检查并报警;B、高压配电室及六个低压配电室由运行电工定时巡检,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能够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作到及时报警。 4.1. 6、.电石破碎的危险及监控预防。 电石在破碎时遇水会急剧反应,产生易燃易爆的乙炔气体,乙炔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火灾爆炸。 所以在破碎时要防止电石受潮,加强生产场所的通风,生产场所和乙炔发生输送场所应选用防爆的电气设备和仪表,出入汽车要加装阻火器,对这些生产场所严格火种的管理。 4.1. 7、氯乙烯合成存在的危险及监控预防。 氯化氢合成中的氢气与氯气如配比不当或压力波动时,会使氯化氢气中含有过量游离氯,它与乙炔气在混合器中进行混合即产生激烈反应生成氯乙炔,并放出大量热量,促使混合气体瞬间膨胀,从而在混合脱水的混合器、石墨冷凝器、酸雾过滤器等薄弱环节处爆炸,其破坏性极大,因此生产过程中氯化氢合成炉要坚持微过氢操作,严防氯化氢气体中游离氯过量。 对输送到合成工段的氯化氢气体中游离氯进行监控,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 4.1. 8、氯乙烯干燥存在的危险及监控预防。 聚氯乙烯为可燃性的粉状物质。 当一定粒度(45?m)的聚氯乙烯与空气混合并达到一定的浓度(爆炸下限6368mg/m3),若遇明火、高温(595)等点火源,便有发生粉尘爆炸或燃烧的可能。 氯乙烯粉末为可燃性粉末,在气流干燥过程中由于高温气流的摩擦作用,聚氯乙烯粉末易累聚起高压静电电荷,可能因放电引燃发生爆炸;如果有明火则易于发生爆炸事故。 所以要对气流干燥设备进行可靠接地,严格现场明火的管理。 4.1. 9、氯乙烯包装存在的危险及监控预防。 在包装厂房内使用叉车等厂内机动车辆,存在车辆伤害的危险,叉车司机要经过培训,持特种作业资格证上岗作业。 4. 2、事故报告4.2. 1、事故救援指挥部设在调度室,设置24小时值班电话。 外线电司内线电话800080014.2. 2、事故报告程序A、全体员工都有及时报告事故的义务,事故现场人员发现事故或事故隐患后应立即报告生产调度室,同时在保证个人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对现场进行有效处置。 B、值班调度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报告事故所在分厂厂长直至公司总经理,并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启动应急预案时,由调度通知指挥部成员限时到达事故现场,各应急小组组长通知本小组的应急队员。 没有必要启动应急预案时,将信息反馈有关人员。 C、事故前期,调度履行指挥长职责,成立救援指挥部,组织在厂人员有效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4.2. 3、事故报告内容。 事故报告分电话报告(口头报告)和书面报告,厂内事故报告一般采取电话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位置、简要经过、采取的措施等,要求简要、明了,尽量缩短报告时间,争取处置及抢救时间。 5、应急响应5. 1、响应分级 5、应急响应5. 1、响应分级。 按照事故性质、严重程度、事态发展的趋势和控制能力实行分级响应机制,响应级别分为二级。 火灾、爆炸、泄漏(酸碱、液氯、氯乙烯)、锅炉缺水等危害程度较大,抢救救援较难,一个单位或部门不足于及时完成救援工作的,或有可能发生再生事故的为一级响应;其他事故为二级响应。 一级响应必须利用公司所有部门的一切资源,或者需要各个部门同外部机构联合处理。 二级响应需要两个或更多个部门的响应,事故救援需要内部有关部门的协作,并且提供人员、设备或其他资源。 5. 2、应急救援响应程序A、接警及响应级别的确定5. 2、应急救援响应程序A、接警及响应级别的确定。 值班调度接到事故报警后按照工作程序,对警情作出判断,初步确定相应的相应级别。 如果事故能够及时得到处理,不足以启动应急救援体系的最低响应级别,响应关闭。 B、应急启动。 应急响应级别确定后,按所确定的应急响应级别启动应急程序,通知应急中心有关人员到位、开通通讯网络、通知调配救援所需的应急资源(包括应急队伍、物资、装备等)、成立现场指挥部等。 C、救援行动。 有关应急队伍进入现场后,各专业小组认真履行本职职责进行救援工作,迅速开展事故侦测、警戒、疏散、人员救助、工程抢险、事故源控制等救援工作。 工艺、设备、机电等专业人员为救援决策提供建议和技术支持。 当事态超出响应级别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时,应及时请求实施更高级别的应急响应,并向当地政府报告。 5. 3、应急结束。 救援行动结束后,进入临时应急恢复阶段,进行现场清理洗消、人员清点和撤离、警戒解除、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等。 总指挥发布应急结束的命令后,进行应急关闭程序。 5. 4、应急结束后,应急指挥部还应完成以下几方面的工作A、总结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写出总结报告;B、向事故调查小组移交事故现场的有关资料,参与事故原因的分析;C、按规定的报告程序和报告时限,上报事故情况。 6、后期处置6. 1、善后处置6.1. 1、事故处置过程中产生的冲洗水、稀释水先排入事故池,应经过检测合格后,由事故池外排;不合格的水体应在事故池内进行有效处理合格后外排,消除水体的污染隐患。 6.1. 2、事故救援结束后,生技部、安环部、生产部等部门对生产系统进行全面评估,确认符合开机条件的,逐步恢复生产秩序。 6.1. 3、对应急救援能力进行评估,总结应急预案中存在的不足,确定应该修订的内容。 7、保障措施7. 1、应急队伍保障 7、保障措施7. 1、应急队伍保障。 成立公司应急救援大队,确保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保障。 救援大队队长邵会西救援大队副队长陆涛、李保中、王小战、栗云峰指挥部成员宋同照、王保良、张占营及各部门、分厂负责人及生产调度。 下设10个专业组技术组、烧碱组、PVC组、电仪组、动力组、热电组、环境监测组、后勤保障组、宣传报道组、保卫警戒组。 各专业组组长分别由各部门的负责人担任。 第一组技术组组长兰振涛成员张伟、陈仁峰、陈东坡、都小平第二组烧碱组组长何磊成员王进军、宋红民、孙增礼、王耀平、李星耀、田二甫、张志韩、温松涛、牛培峰、胡彦鹏、王卫峰、原伟、周杰、叶同勋、张国龙、贾小广、刘方权、马忠民、张国洲、张国和、苗书生、张亚新、张亚东、姜耀伟、曹向飞、何红伟、陈书召、张彦伟、马彦奇、何志刚、董晓军、孟凡涛、郝庆宇、张荣国、殷冬冬、张鹏辉、王中冠第三组PVC组组长陈家勇成员韩全胜、李文雨、赵利,张腾飞、刘永福、张增、刘平阳、杨猛、史正琦、李凌龑、李万鹏、李帅群、史新帅、王立、杨振、刘俊刚、王麦成、张亚军、张鹏伟、陈述、张晓佩第四组电仪组组长韩克芳成员樊长星、陈权、王金龙、陈保民、田旭、胡会明、王清伟、宋强、郭东杰、李大治、李继纯、李可、张伟东、赵俊豪、张晓刚、吴国波、徐洪强、张广军、张辉、张涝、刘晨、伊栋第五组动力组组长刘建军成员吴海松、张向锋、韩伟、徐绍东、张合国、李世刚、杨振江、宋延江、张利阳、郭瑞卿、何俊峰、席晓辉、张海新、闫庆、赵文豪、董亚明、贾洋洋、王普、李双军、张罗文、张龙、白德发、孙自波、吴现营第六组:热电组组长高卫东成员胡文凯、刘文奇、王学、王金安、黄志刚、胡国喜、臧广林、张明琴、杨晓军、张卡、张珂、王新超、王大讲、徐胜新、第七组环境监测组组长台红霞刘晶华、陈善宇、孙亚丽、孔金泳、孟新芹、李楠、朱琳琳、王改改、殷红琴、孙玲珍、王娟娟、李莉莉、徐艳艳、刘丹第八组后勤保障组组长陶存山成员郭记方、王亦军、王利辉、张彦磊、李亚、阚红艳、陈远、薛会朝第九组宣传报道组组长王明亮成员李鸿文、李海峰第十组保卫警戒组组长周玉龙成员刘红星、苗辉、吴建华、张朝辉、杨磊、杨洋、郭军涛、王帆、张博、臧晓东另各分厂成立救援中队,分厂厂长人中队长,接受公司应急救援大队的统一领导。 7. 2、应急物资、装备保障(附应急物资、装备览表)。 应急物资的维护保养有专人负责,应急物资作为专门物资严禁乱用,平时使用履行严格的审批手续。 8、培训与演练8. 1、培训 8、培训与演练8. 1、培训。 每年对公司员工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应急预案学习,每年对应急队员至少进行两次全面预案的学习,各应急小组根据本组职责每季度进行一次应急装备、器材使用方法的学习。 将应急预案的培训列入全年的培训计划中,并进行考核。 8. 2、预案演练。 每年至少进行两次预案演练,针对演练中发现的不足项、整改项按要求进行整改,每年对预案进行一次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进行修订和完善。 第二部分专项应急预案第二部分专项应急预案液氯泄漏应急救援预案 一、液氯工段生产特点液氯工段是将氯氢工段送来的干燥cl2经降温液化而后进行加压包装。 二、危险化学品-氯cl2常温下为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剧毒,人吸入后一般可引起流泪、流涕、咳嗽、胸闷、气急,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症可窒息死亡,cl2易液化,在常压下34.05变成液体,呈黄色透明液体。 1Kg液氯在0气化后体积为317升气体氯;在设备和管道中易汽化产生压力,腐蚀性强,极易外泄,且三氯化氮长期积聚遇热、光或振动极易发生爆炸,也会造成cl2外泄,波及范围无风时1平方公里左右,顺风时3平方公里。 三、危险品目标及危害性目标 1、液氯贮槽及其附属管道阀门。 2、液氯充装站中的液氯钢瓶及充装管道阀门。 3、充装后仍储存于包装处的液氯重瓶。 危害性本系统是液态氯,如外泄每吨液氯蒸发后可变成317m3气态氯,如果液氯蒸发后进入空气中,所占据空间会更大,人根本无法生存,危害不仅在厂区内,而且还会波及周边地区。 四、泄漏主要部位及原因部位 1、液氯管道、法兰、阀门。 2、液氯钢瓶、瓶阀及相关部位。 3、液氯贮槽及贮槽和阀门连接处。 原因 1、腐蚀严重,法兰垫片老化、松动或质量低劣等原因。 2、液氯钢瓶阀芯折断关不上,瓶阀腐蚀严重或瓶体有缺陷等原因。 3、三氯化氮爆炸引起的氯气泄漏。 五、报警 1、一旦发生cl2大量外泄,立即拨打报警电话,向调度报警,采取自救措施,并想办法切断事故源,启动现场处置装置。 2、调度接到报警后,应迅速通知救援指挥部,车间要查明事故所在设备名称,位置及原因。 调度履行指挥长职责下达应急救援指令。 3、现场指挥长向公司领导和安环部报告事故情况。 4、发生事故车间应迅速查明事故发生源、泄漏部位及原因,成立事故救援小组,组成精干人员进行紧急自救,如不能控制则向指挥部报告,并提出堵漏及抢修的具体措施。 六、事故处理 1、事故发生后,当班一名生产调度应立即到达现场指挥救援与自救,查明事故发生的部位和范围后做出局部或全部停车决定,并迅速执行。 同时,安排外围人员进入现场抢救。 2、指挥部成员到达后,迅速成立救援指挥,在指挥长的领导下,迅速展开救援。 3、救援小组到达现场后,在做好个人防护基础上首先查明有无人员中毒,并以最快速度将中毒者脱离现场进行救护,严重者送医院抢救。 4、警戒人员到达现场后,担负治安和交通指挥,组织人员在现场周围设岗、划分禁区,并加强警戒和巡逻检查,协助友邻单位疏散、厂区外过往行人在指挥部协调下向上风方向和安全地带疏散。 若全部停车,当班员工在事故前期自觉履行警戒和疏散任务。 5、救护人员到达后,迅速对中毒人员采取相应措施,严重者送医院抢救。 6、若泄漏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应通知下风向3公里内人员疏散。 根据风向风速,判断扩散的方向、速度,并在下风扩散区进行检测,确定结果并及时向指挥部汇报,由指挥部决定通知扩散区内的群众撤离,交通部门施行交通管制,并采取简易有效的保护措施。 7、处置人员到达现场后根据指挥部指令,迅速组织人员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泄漏源。 8、本单位抢险力量不足或可能危及社会安全时,必须向舞阳县政府和当地主管部门、消防中队和友邻单位通报,请求援助,做好可能污染区人民群众的紧急安全疏散工作,社会援助队伍进入厂区后,应由专人联络,并告知所要进行的工作和一些安全注意事项。 9、抢险结束后,指挥长发布解除警戒命令,由技术组对扩散区域及现场抢险人员进行洗消。 10、。 现场洗消水集中收集到污水处理池,进一步进行处理,防止进一步污染环境。 七、事故预防 1、液氯应贮于阴凉通风处,防止阳光直射,远离火种热源。 2、勤于巡查阀门管道,发现阀门内漏外泄,管道设备腐蚀严重时,应及时予以更换或补漏。 3、精心操作,不超压超装。 4、按规定对钢瓶及贮罐进行检验,严禁用不合规定的钢瓶、贮罐进行液氯充装贮存。 5、工段常备防毒用品。 6、喷淋装置定期试验。 7、定时分析液氯、三氯化氮含量。 8、加强员工培训教育。 附各类氯气泄漏的现场处置方案NCL33爆炸事故处置方案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发生因NCL3含量超标引起的爆炸事故,车间的应急处置措施如下 1、立即通知调度、车间、公司,并撤离无关人员(向上风处撤离)。 2、当班人员迅速穿戴好防护用品(防化服、空气呼吸器),打开打开碱喷淋装置,稀释、隔离外溢氯气。 3、应急救援队到达现场后,及时为应急救援指挥部提供事故发生准确情况,配合指挥部及时了解事故原因。 4、事故处置结束后,配合应急指挥部查找爆炸原因。 包装时液氯贮槽短接泄漏事故处置方案在包装过程中,如果液氯贮槽阀门和设备连接的短接(包括设备本体短接)发生泄漏事故,车间、当班人员的应急处置措施如下 1、当班操作人员立即通知调度(包括送烧碱)和车间,由生产调度通知事故应急总指挥。 同时当班操作工应打开碱喷淋装置(演练和轻微氯气泄漏时打开阀门,泄漏严重时打开烧碱阀门),稀释、隔离外溢氯气,停止包装(不关闭漏槽的出料阀门,关闭干空气阀门),并撤离无关人员(向上风处撤离)。 操作工根据情况佩戴好相应防护用品。 2、值班应急队员迅速穿戴好防护用品(防化服,空气呼吸器等),进入现场查明泄漏点。 查明泄漏点后,开启一空槽的出料阀门把泄漏槽内的液氯开始向空槽内倒入并通知次钠开槽压打开泄漏槽槽压阀门对泄漏槽进行泄压,同时用负压管对泄漏点进行抽吸。 (如果应急队员未达现场操作工按以上步骤进行紧急处理,防止氯气大范围扩散)。 3、将准备好的抱箍、橡胶板、铅块、螺栓及时送到泄漏点。 等到空槽和泄漏槽压力持平时关闭泄漏槽的出料阀门停止倒槽,待泄漏槽泄完压后及时用抱箍抱住泄漏点,用螺栓拧紧至氯气不泄露。 紧急处置后,关闭泄槽的槽压阀门开启空槽的槽压阀门将槽内液氯全部倒入槽内,倒槽完成后关闭空槽的出料阀门、槽压阀门及漏槽的出料阀门,开启漏槽槽压阀门对漏槽抽负压后对短接进行更换。 4、泄漏点抱不严时,(泄露点无法抱时,应对泄漏点进行捆扎)。 直接开启空槽的槽压阀门和漏槽的出料阀门把槽内的液氯全部倒入空槽,倒槽完成后关闭空槽的出料阀门、槽压阀门开启漏槽槽压阀门,对漏槽抽负压后对泄漏槽短接进行更换。 5、处置过程中,贮槽外围应用消防水枪喷水,进行稀释,隔离,防止氯气的范围扩散。 6、处置完成后,应急指挥部认真进行总结,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出料阀上台到包装台进口阀管道出料阀上台到包装台进口阀管道泄露事故处置方案在正常的生产过程中,如果生产系统管道发生泄漏事故,车间、当班人员的应急处置措施如下 1、通知调度停压、车间、由生产调度通知事故应急总指挥同时充装工应对外溢氯气进行稀释、隔离,并撤离无关人员(向上风处撤离)。 2、重装工迅速关闭正在包装贮槽的压缩空气阀及出料阀、包装台的进口阀(如果泄露严重时操作工可直接对管道进行泄压)。 3、值班应急队员迅速穿戴好防护用品(防化服、空气呼吸器等)进入现场查明泄漏点,查明泄漏点后,找一个空的贮槽打开出料阀泄管道的压力。 同时将准备好的抱箍、铅块、橡胶板、螺栓及时送到泄漏点,用抱箍抱住泄漏点,用螺栓拧紧至氯气不泄露。 4、如果泄露严重抱不住时,对其泄漏管道泄压并置换,检查泄露处腐蚀程度,轻微腐蚀可进行对泄漏点焊补,如腐蚀严重可进行对其泄漏点的一部分管道进行更换。 5、发现泄漏点是,泄漏点外围,应用消防水喷水进行稀释、隔离、防止氯气大范围扩散。 6、处置完成后,应急指挥部认真总结,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分离器液氯出口阀到贮槽下料阀门前管道泄露事故处置方案在正常的生产过程中,如果生产系统管道发生泄漏事故,车间、当班人员的应急处置措施如下 1、通知调度、车间、由生产调度通知事故应急总指挥,同时当班操作工应对外溢氯气进行稀释,并撤离无关人员向上风处。 2、值班应急队员迅速穿戴好防护用品(防化服、空气呼吸器等)进入现场查明泄漏点,查明泄漏点后,将准备好的抱箍、铅块、橡胶板、螺栓及时送到泄漏点,用抱箍抱住泄漏点,用螺栓拧紧至氯气不泄露。 3、如果泄露严重抱不住时,通知调度停送原氯、停冷冻机,关闭分离器液氯出口阀,生产贮槽的下料阀及尾气阀,并找一个空的贮槽打开下料阀及尾气阀,对其泄漏管道泄压并置换,检查泄露处腐蚀程度,轻微腐蚀可进行对泄漏点焊补,如腐蚀严重可进行对其泄漏点的一部分管道进行更换。 4、泄压置换过程中,泄漏点外围,应用消防水喷水进行稀释、隔离、防止氯气大范围扩散。 5、处置完成后,应急指挥部认真总结,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生产时液氯贮槽短接泄漏事故处置方案生产时液氯贮槽短接泄漏事故处置方案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如果液氯贮槽阀门和设备连接的短接(包括设备本体短接)发生泄漏事故,车间、当班人员的应急处置措施如下 1、当班操作人员立即通知调度(包括送烧碱)和车间,由生产调度通知事故应急总指挥。 同时当班操作工应打开碱喷淋装置(演练和轻微氯气泄漏时打开阀门,泄漏严重时打开烧碱阀门),稀释、隔离外溢氯气,并撤离无关人员(向上风处撤离)。 操作工根据情况佩戴好相应防护用品。 2、值班应急队员迅速穿戴好防护用品(防化服,空气呼吸器等),进入现场查明泄漏点。 查明泄漏点后,打开空槽的下料阀门和尾气阀门,关闭漏槽的下料阀门和尾气阀门进行倒槽生产,通知次钠开槽压打开泄漏槽行泄压,同时用负压管对泄漏点进行抽吸。 (如果应急队员未达现场操作工按以上步骤进行紧急处理,防止氯气大范围扩散)。 3、将准备好的抱箍、橡胶板、铅块、螺栓及时送到泄漏点,泄完压力后及时用抱箍抱住泄漏点,用螺栓拧紧至氯气不泄露。 紧急处置后,关闭泄槽的槽压阀门开启另一空槽的槽压阀门、出料阀门和漏槽阀门将槽内液氯全部倒入空槽,倒槽完成后关闭空槽的出料阀门、槽压阀门及漏槽的出料阀门,开启漏槽槽压阀门对漏槽抽负压然后对短接进行更换。 4、泄漏点包不严时,(泄露点无法抱时,应对泄漏点进行捆扎)。 直接打开另一空槽的槽压阀门、槽压阀门和漏槽的出料阀门把槽内的液氯全部倒入空槽,倒槽完成后关闭空槽的出料阀门、槽压阀门开启漏槽槽压阀门,对漏槽抽负压后对泄漏槽短接进行更换。 5、处置过程中,贮槽外围应用消防水枪喷水,进行稀释,隔离,防止氯气大范围扩散。 6、处置完成后,应急指挥部认真进行总结,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液化器出口阀到分离器出口阀管道泄露事故处置方案液化器出口阀到分离器出口阀管道泄露事故处置方案在正常的生产过程中,如果生产系统管道发生泄漏事故,车间、当班人员的应急处置措施如下 1、通知调度、车间,由生产调度通知事故应急总指挥,同时当班操作工应对外溢氯气进行稀释,并撤离无关人员(向上风处撤离)。 2、值班应急队员迅速穿戴好防护用品(防化服,空气呼吸器等),进入现场查明泄漏点,查明泄漏点后,将准备好的抱箍、橡胶板、铅块、螺栓及时送到泄漏点,用抱箍抱住泄漏点,用螺栓拧紧至氯气不泄露。 3、如果泄露严重包不住时,通知调度倒冷冻机、液化器进行生产。 4、关闭泄漏点液化器进口阀、分离器下料阀及尾气阀,并对有泄露点管道相连的液化器、分离器进行泄压置换,检查泄露处腐蚀程度,轻微腐蚀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李清照高考试题及答案
- 广东工程造价自考试题及答案
- 控制感染考试题及答案
- 山东省日照市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校际联合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 刻蚀工艺考试题及答案
- 考研考试题型及答案
- 康复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继电器线圈绕制工专业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医用材料产品生产工转正考核试卷及答案
- 阳极炉工设备维护与保养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机动车维修企业安全管理员安全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4至2030年网络安全预警系统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生态成效监测评估技术导则 DB32 T 4867-2024
- 2024年司法考试完整真题及答案
- 土方出土合同模板
- 律师事务所整体转让协议书范文
-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解读
- 井下皮带运输机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 【鲁科54】七上生物知识点总结
-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 利息理论及其应用(第四版)课件教学课件电子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