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Ngzyc2014年7月10日 竹子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竹后粗腿蚜 竹后粗腿蚜MetamacropodaphisSP属同翅目斑蚜科后粗腿蚜属 是一个新种 为害雷竹 高节竹等笋用竹 在临安竹笋产区发生较为普遍 为害情况以若蚜和有翅蚜群聚在竹叶背面刺吸汁液 诱发煤污病 对笋用竹的生长 发育及产量有较大影响 发生规律1年20余代 以卵于11月中旬在竹叶背面 少数在叶鞘上越冬 翌年3月上旬开始孵化出若蚜 孵化盛期在3月中下旬 若蚜和有翅蚜在未惊动的情况下 一般都静伏在叶背的白色腊粉之中刺吸危害 行动缓慢 样似龟爬式 10天左右繁殖一代 由有翅蚜进行孤雌生殖 11月上旬若蚜分化为雌雄性蚜 雄性蚜能与多只雌性蚜交尾 无翅雌性蚜需经交尾后才能产卵 产卵时腹部不断翘起 产后其足要在腹背 腹侧两面不断摆动 刮下体上腊粉 散盖在卵的表面 但多数不能盖住整个卵 卵几乎是露裸的 每雌产卵3 5粒 分次产完 产卵后 雌雄蚜相继死亡 竹后粗腿蚜竹林边缘比竹林内分布多 低密度竹园比高密度竹园分布多 高节竹上比雷竹上分布多 春季严重 倒春寒 对孵化后的若虫及有翅蚜杀伤力很大 防治方法1 竹林密度小的竹园和取水方便的竹园可选用5 蚜虱净乳油或2 5 功夫乳油或20 杀灭菊酯乳油 分别以1 1000或1 1500或1 2000倍液进行竹冠喷雾 平均防治效果都达96 以上 2 竹林密度大和取水不便竹园可选用敌马烟剂在无风早晨或阴雨天人工流动放烟防治 每2亩1公斤烟剂 3 保护天敌 竹茎蝇 竹茎蝇AnthomyiaSP属双翅目花蝇科花蝇属 在雷竹 高节竹等竹林中发生普遍而严重 为害情况以幼虫钻蛀在雷竹 高节竹等竹子的嫩茎腔中咀嚼竹组织 导致心叶枯死 受害的竹林枯叶挂满竹枝桠 严重影响竹林生长 发生规律在浙江临安1年3代 以蛹于7月下旬在被害嫩茎腔中过冬 翌年4月上中旬羽化出成虫 卵产在嫩茎顶端的叶鞘处 一处一卵 初孵幼虫先咬食嫩茎表面 然后逐渐钻入嫩茎腔内 各代幼虫为害期分别为4月下旬 5月上旬 5月下旬 6月中旬 7月上旬 7月下旬 各代成虫出现期分别为4月下旬 5月下旬和6月底至7月初 老竹园发生严重 新造竹林发生轻 防治方法1 8月初清理受害枯心枝并烧毁 2 幼虫期用5 吡虫啉乳油的1 2倍液在竹杆上竹腔注射防治 每株2ml 3 成虫期用2 5 功夫乳油1 1000倍液喷雾 既防治花蝇成虫 又可防治竹蚜虫 两者可结合进行 沟金针虫 沟金针虫PleonomuscanaliculatusFaldermann又名沟叩头虫 钢丝虫 属鞘翅目叩甲科 是竹林的地下害虫 为害情况幼虫在土中取食竹鞭 竹篰头 竹笋芽 造成退笋或使笋不成竹 危害严重时 整片竹林毁坏 发生规律2 3年1代 以幼虫和成虫在土壤中越冬 越冬成虫于3月上旬开始活动 4月上旬为活动盛期 雌虫不能飞翔 行动迟缓 无趋光性 雄虫飞翔力较强 有趋光性 3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产卵期 卵产在土中3 7cm深处 卵经35 42天孵化为幼虫开始危害竹子 幼虫期长 直至第3年8 9月在土中化蛹 9月初开始羽化为成虫 当年不出土而越冬 防治办法1 深翻土壤 精耕细作 破坏幼虫栖身场所 2 将药剂拌成毒土均匀撒施或喷施于地面 然后翻入土中 药剂有5 好年冬颗粒剂或3 毒 唑磷颗粒剂每亩3 4公斤 竹笋禾夜蛾 竹笋禾夜蛾OligiaVulgaris Butler 属鳞翅目夜蛾科禾夜蛾属 又名笋蛀虫 笋夜蛾 竹笋夜蛾 为害情况主要为害高节竹 雷竹 红竹 刚竹 淡竹 哺鸡竹 桂竹 石竹 慈竹 毛竹 早竹 篌竹等竹种 以幼虫蛀入笋中取食 致笋成退笋 严重受害的竹林可看到刚出土的矮小竹笋到3米以上的留养竹笋都会被蛀成为退笋 不能成竹 浙江安吉冬季覆盖的高产高效的早园竹林由于该虫为害往往留养不了母竹而衰败 发生规律1年1代 以卵越冬 浙江3月中下旬卵开始孵化 初孵幼虫取食禾本科 莎草科杂草心叶 4月竹笋出土蛀入笋中为害 其蛀入期为4月上旬至5月下旬 6月上中旬至7月上旬成虫羽化 羽化后成虫有较强趋光性 卵多产于禾本科和莎草科杂草叶上 也产于竹基部笋箨上 1 5米以下的竹枝托叶上 以及林地表土上 防治方法1 林地抚育管理 在7 8月结合林地削草 松土 施肥等 消灭杂草中越冬卵 4 5月及时清理林间虫笋 退笋 可减少翌年幼虫的虫口密度 这是控制发生最为有效的 种方法 2 4月初笋未出土前 用30 克无踪除草剂与20 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混合喷雾林地 消灭竹林中的禾本科 莎草科的杂草 同时也兼杀林间初孵竹笋夜蛾的幼虫 3 在6月底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 一字竹象虫 一字竹象虫Otidognathusdavidis Fabricius 属鞘翅目 象甲科 鸟喙象属 为害情况为害毛竹 红壳竹 刚竹 哺鸡竹 篌竹 雷竹 高节竹等竹种 成虫取食笋肉为补充营养 将笋啄成很多小孔 幼虫取食笋肉 开始在产卵穴中取食 后逐渐将卵穴扩大变成为害的孔洞 后期幼虫在竹笋小枝上取食 将竹笋小枝咬断 被害竹虫孔累累 竹节节间变形 竹材僵硬 断头折梢 严重受害地区竹笋被害率高达95 以上 浙江安吉有一片2000余亩的红竹 1000余亩的篌竹 因遭该虫危害 造成竹材绝收 形态特征 成虫 体棱形 雌虫体长14 5 21 8mm 雄虫体长12 4 19 6mm 雌虫细长光滑 雄虫粗短有刺状突起 头黑色 触角黑色 前胸背板有 字形黑斑 每鞘翅中各有2个黑斑 肩角及内缘外角黑色 后翅赤褐色 卵 长椭圆形 长径3 0 3 09mm 短径1 0 1 07mm 白色不透明 孵化前卵的一端半透明 幼虫 初孵幼虫乳白色 体柔软透明 体长约3 0mm 老熟幼虫20 7 24 8mm 米黄色 头赤褐色 口器黑色 体多皱折 尾部有深黄色突起 蛹 体长约20 0mm左右 淡黄色 臀棘硬而突出 土茧 茧长23 5 27 mm 泥质长椭圆形 外壁粗糙 内壁光滑 发生规律浙江1年1代 在大小年分明的毛竹林为2年 代 以成虫在地下8 15cm深的土室中越冬 4月下旬至5月中旬成虫陆续出土 交尾产卵 6月上中旬终见越冬成虫 成虫出土后 即可上笋取食笋肉补充营养 可多次交尾产卵 卵产于笋的中上部 每个节可产2 5粒 经3 5天卵孵化 幼虫5龄 6月中下旬老熟幼虫咬破笋箨陆续坠地入土结茧化蛹 7月下旬羽化成虫进入越冬 出土成虫于日出露干后方可活动 有假死性 成虫出土也有明显的物候现象 与寄主出笋的迟早直接相关 防治方法1 加强竹林的抚育管理 秋冬两季对竹林进行劈山松土 直接破坏竹象虫土室 可降低越冬虫口 减轻竹象虫危害 2 人工捕杀 根据竹象虫有假死性 小面积发生时 在每天早上露水未干时进行人工捕捉杀死 3 竹腔注射 即用30 乙酰甲胺磷乳油或50 杀螟松乳油 按新竹胸径大小 每株注射1 2 1 5浓度的1 2毫升药液 4 对养竹的笋和观赏竹笋在幼虫孵化和成虫羽化初期可用80 敌敌畏乳油1000倍或8 绿色威雷150 200倍液在竹笋上喷雾 可有效控制该虫为害 华竹毒蛾 华竹毒蛾PantahaSinicaMoore属鳞翅目毒蛾科竹毒蛾属 为害情况为害毛竹 早竹 刚竹 淡竹 桂竹 哺鸡竹 红壳竹 水竹等竹种 幼虫取食竹叶在大虫口时可将竹叶食尽 被害竹可枯死 出笋量下降 竹材质量降低 幼虫体被毒毛 触及人皮肤会引起红肿痒痛 形态特征 成虫 体色分3型 雄虫冬型 夏型 雌虫型 雌虫体长12 16mm 翅展35 39mm 雌虫体翅灰白 前翅略带黄色 在翅中脉间有4个黑斑 冬型雄成虫前翅缘半部 外线到端线部分黑色或灰黑色 余为白色 夏型雄成虫体比冬型雄成虫略小 体翅全黑色 翅脉棕色 卵 略呈扁圆形 直径约0 9mm 高约0 8mm 灰白色 顶部较平 中央略凹陷 幼虫 体长19 31mm 暗黄褐色 前胸两侧毛瘤突出 各着生1束黑色长毛 第1 4腹节背面着生棕红色刷状毛 蛹 长11 19mm 橙黄色 触角宽大 茧 长18 23mm 梭形 丝质灰黄或灰褐色 发生规律1年3代 以蛹于薄茧中越冬 各代成虫发生期分别为4月下旬到5月下旬 6月中旬到8月上旬 8月中旬到9月下旬 各代幼虫危害期分别为5月上旬到7月中旬 7月上旬到9月上旬 9月中旬到12上旬 成虫羽化在下午或傍晚较多 当晚可交尾 次日产卵 卵产于竹杆中下部 以距地面高1米左右处产卵最多 呈单行排列 卵孵化后爬到竹上取食 1 2龄有吐丝下垂迁移习性 3龄起幼虫有受惊坠地习性 第2代幼虫在夏天有下地避暑 第3代幼虫在秋冬季有下地避寒的习性 茧 包括越冬茧蛹 结在叶上外 多结于竹杆中下部杆壁上 基部笋箨中或石头 枯枝落叶下 此虫多发生在山谷 山洼的竹林中 天敌有黑卵峰 绒茧蜂 内茧蜂 赤眼蜂等 防治方法1 用频振式杀虫灯在成虫羽化期诱杀成虫 降低虫口 2 利用第2 3代幼虫发生期具有避署 避寒的习性 在竹杆中下部适时用8 绿色威雷150 200倍液喷雾竹杆1圈 形成1 5米宽的毒环 杀死下竹的华竹毒蛾幼虫 竹瘿广肩小蜂 竹瘿广肩小蜂AiolomorphuaRhopaloidesWalker属膜翅目广肩小蜂科 危害雷竹 高节竹 毛竹等 在竹子产区发生普遍 为害情况老竹受害最重 受害竹枝形成1个为两端细 中间鼓的棍棒状1室虫瘿 似 小炮仗 在秋季虫枝渐渐变黄 落叶而枯 竹林生长衰退 产量下降 发生规律1年1代 以蛹在寄主虫瘿内过冬 翌年2月下旬成虫少量羽化 3月上旬平均气温在10 以上成虫大量羽化 3月底为羽化高峰期 1天中尤以上午8 11时为羽化最多 晚上不羽化 成虫羽化先咬开1个直径为0 5 1 4mm的小孔 然后慢慢爬出 羽化后的成虫就可交尾产卵 卵产在老竹上未木质化或待放叶的嫩枝腔内 1嫩枝上产1粒卵 1雌蜂平均孕卵65粒 能多处产卵 雌蜂寿命平均7 1天 雄蜂寿命平均5 4天 卵经4 10天孵化 孵化后的小幼虫在嫩枝腔内吸取竹肉汁液而生长发育 随着幼虫的长大 受害组织亦逐渐膨大 外形呈现长椭圆形似棍棒状的虫瘿 3月下旬 5月初是虫瘿的呈现时期 幼虫危害期长达6个月 3上旬 9月上旬 防治方法1 3月下旬成虫羽化高峰期用敌马烟剂每2亩1公斤在清晨或阴雨天无风下人工流动放烟或用20 速灭杀丁乳油1 1500倍液喷杀都有较好效果 2 4月下旬至5月上旬用5 吡虫啉乳油1 3 1 5倍在竹杆基部竹腔注射 每株竹注射2ml剂量 高节竹梢枯病 高节竹 Phyllostachyspromineus 是浙江省西北地区的一种重要的笋用竹种 自90年代来 高节竹梢枯病发生严重 如临安板桥乡高节竹株发病率高达76 4 感病指数达44 受害轻的引起枝枯 梢枯 严重的导致全株枯死 直接影响竹农的经济收入 该病在临安 余杭 安吉 德清 衢州 上虞等地都有分布 该病不仅危害高节竹 而且也危害尖头青 雷竹 绿粉竹 紫壳竹 天目早竹 浙东四季竹 毛竹等 症状该病危害当年新竹 病菌从主梢 枝梢节叉处和竹杆侵入 后为点状 条状 梭形状或不规则状的黄色病斑 病斑不断扩大 颜色加深 有黄色变成紫色 有紫色逐渐变成紫褐色至黑褐色 再进一步扩展 轻的引起枝枯 梢枯 侵染点多 扩展速度快的导致全株枯死 不久叶子萎蔫 纵卷 后枯黄脱落 剖开病竹 竹腔内组织发褐 其内有白色棉絮状菌丝体 后期病部灰白 在病部表面上有黑色粉状物 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堆 病原高节竹梢枯病病原为暗孢节菱孢菌ArthriniumPhaeospermumYu 属半知菌亚门 丝孢纲 节菱孢属 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在病组织中越冬 菌丝多年生 每年病斑不断扩大 以第 年扩展快 一般4月份孢子开始成熟 5月上旬至6月上旬新竹放枝展叶时 分生孢子主要借助风传播 从伤口或直接侵入 潜育期1 2个月 8月份开始发病 9 10月是高峰期 危害严重的植株 当年出现枯枝 枯梢 枯株 轻病株大多在第 年的5 6月或9 10月出现枯枝 枯梢 枯株 孢子在竹林中 年可产生多次 由于其它时间竹子已木质化 侵入较难 就不再被侵入 病害的发生与土壤肥力 土壤性质 竹种 竹林密度 气候有关 一般土壤肥力高 发病重 由石灰岩发育来的土壤发病重 在同一片竹林中 高节竹发病最重 而雷竹 尖头青发病其次 红壳竹高度抗病 竹林密度大 发病严重 5 6月放枝展叶期 雨水多 7 8月干旱 病害严重 防治方法1 在每年的冬季或早春把病枝 病梢 病株清出林外 集中烧毁 减少侵染源 平时要加强竹林经营管理 防止竹林过密 可减少病害发生 2 加强检疫 禁止有病母竹运往新区种植 防止用病株 病梢 病枝筑篱笆等露天用物 以免产生病菌孢子传播蔓延 3 在病菌侵入期 即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 用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 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 1000倍的浓度隔 周喷 次 连喷3 4次 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竹杆锈病 竹杆锈病又称竹褥病 在浙江 江苏 四川 河南 安徽 山东 广西等省均有发生 为害水竹 白哺鸡竹 淡竹 刚竹 石竹 高节竹 雷竹及箣竹等竹种 江苏 浙江 安徽的淡竹 白哺鸡竹 雷竹等竹杆锈病发生较重 发病率一般在50 左右 严重者的达70 90 以上 竹杆被害后 病部变黑发脆 竹林生长衰弱 出笋明显减少 历史性重病株风吹易折或全株枯死 不少竹林因此而毁坏 症状病害常发生于竹杆基部 有的甚至是在紧靠地表的杆基部 随着竹林内病害不断加重 发病部位逐渐提高 从竹杆基部 中下部 上部 一直到小枝上也会发生 5月份 病部上产生黄褐色或暗褐色圆点状 条状或梭形状粉质的垫状物 即病菌的夏孢子堆 不久 夏孢子脱落飞散后 病部呈黑褐色 病部内的病菌继续向病斑周围蔓延扩展 7 8月在竹杆表面上产生点状 条状 梭形状的褪色黄斑 同时 新老竹杆上也表现由当年病菌侵染发病的黄斑 9 10月间开始至翌年4月 在黄斑上产生园点状 条状或梭形状 黄色至橙黄色的革质的垫状物 即为病菌的冬孢子堆 冬孢子吸水膨胀 最后脱落后 病部短时间呈黑褐色 病原由担子菌亚门 冬孢菌纲 锈菌目 柄锈菌科 硬层锈菌属硬层锈菌Stereostratumcorticioides BerketBr Magn侵染所致 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和不成熟的冬孢子越冬 冬孢子堆于9 10月间开始产生 盛期11月 12月初及2 3月间 冬孢子成熟萌发始于3月中 下旬 病菌担孢子不侵染竹子 竹林内的冬孢子一般在4 5月间雨后吸水脱落 夏孢子堆在冬孢子堆下产生 冬孢子堆脱离时夏孢子堆就显露出来 5 6月是夏孢子盛发期 成熟的夏孢子主要由风传播 是竹杆锈病的唯一 接种体 侵染源 林中 年生以上的新老竹均见发病 林内病竹上病斑常逐年增加 病情逐年加重 最后导致全株枯死 竹林在生长过密 林地湿度大 不通风 经营管理不善的情况下容易感病 不同竹种有不同的抗病能力 在浙江竹区早竹 白哺鸡竹 乌哺鸡竹 雷竹 高节竹 淡竹 簇竹较感病 而毛竹 石竹 红竹 苦竹较抗病 防治方法1 合理砍伐 防止竹林过密 可减少病害发生 2 选用抗病竹种而不用带病竹造林 3 竹林中一旦发现个别病株时 应及早砍伐 并进行烧毁 以免蔓延 4 株发病率在20 以下的轻病竹林 在3月底用刀刮除冬孢子堆及其周围上下10cm 左右5cm的健组织 竹青 能彻底防治病害 竹线盾蚧 竹线盾蚧KuwanaspisphyllostachydisBorchsetHadzibejli属盾蚧科线盾蚧属 主要危害雷竹 高节竹等笋用竹 是蚧虫类在笋用竹上的主要种类 在浙江临安笋用竹上发生普遍 为害情况以若虫在竹杆和竹枝上刺吸危害 受害竹子轻者枝桠枯死 重点整株枯死 对提高竹笋产量 发展竹笋生产有着严重影响 发生规律1年8代 以雌成虫孕受精卵于11月下旬在贴于竹杆上的蚧壳中过冬 翌年3月下旬雌成虫产卵 产卵前腹部渐渐向前收缩 使其后端留有足够的藏卵空间 卵分次产下并在蚧壳中分2行有序排列 每只雌成虫产15 26粒 平均19粒 雌成虫产卵后不久死亡 寿命除越冬代外 一般16 18天 卵经7 10天孵化 各代孵化盛期为发生期4 11月的各月的上旬 雄成虫羽化时是从翘立的雄蚧壳尾端慢慢退出来 初孵若虫较为活跃 但多数在蚧壳附近爬行 3 5天后在竹杆上固定刺吸 而后分泌出腊质 白色长丝 防治办法1 在4 11月的每月上旬用2 5 功夫乳油或20 速杀蚧乳油1 1000倍液竹冠喷雾防治 2 4 11的每月中旬用5 吡虫啉乳油1 2浓度 每株2毫升在竹杆上竹腔注射防治 3 清理严重受害竹以予烧毁 减少虫源 竹杆芝麻斑病 竹杆芝麻斑病又叫白斑病 危害雷竹杆 局部竹林受害严重 发病率可达50 80 感病指数为30 5 51 6 剖开病竹 竹青 竹肉发黑 影响竹材质量和竹林来年出笋 导致竹林衰退 雷竹危害特别严重 分布于浙江的临安 安吉 德清 余杭 衢州 景宁等地 症状危害竹杆 初期竹杆上形成针头大小的褐色小斑点 后病斑中央稍凹陷 退色呈白斑 在病斑中央可看到小黑点 即病菌的子实体 小黑点越来越多 整个竹杆上密密麻麻 似芝麻状 后来这些芝麻状小斑互相聚合 成大病斑 病菌进一步侵入 不仅危害襪青 还危害竹肉 危害后变黑 导致竹子生长衰退 竹叶稀少 严重的全株枯死 病原由半知菌亚门 腔孢纲 球壳孢目 球壳孢科 茎点属Phomasp 引起 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在病组织内越冬 翌年春季4 5月分生孢子成熟 释放 借气流传播 从皮孔侵入 雷竹发病严重 老竹林发病严重 管理粗放的竹林和密林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1 冬季 早春结合竹林管理时 清除重病株 集中并烧毁 减少侵染源 2 在竹子放枝展叶期 5 6月 用50 杀菌王可溶性粉剂或50 退菌特可湿性粉剂的1 500 600倍液喷雾 每隔1周1次 连喷3次 3 加强竹林抚育管理 保持适当密度 并进行松土 施肥 促进竹子生长 提高抗病能力 竹类丛枝病 竹丛枝病又称雀巢病 扫帚病 在浙江 江苏 安徽 山东 河南 陕西等省均有发生 但以华东地区较为常见 危害水竹 刚竹 淡竹 雷竹 早园竹 高节竹 毛竹等竹种 该病的发病率普遍较高 感病后 病竹生长衰弱 出笋减少 病重竹林 常常整片枯死 竹材产量明显下降 竹林生长逐渐衰败 症状病害开始时 仅个别枝条发病 病枝细长衰弱 叶形变小 节数增多 节间缩短 小枝顶端长出几片新叶 后小枝上长出无数侧枝 年复 年侧枝增多 形似扫帚状 严重时 小枝丛集成球形 如雀巢 4 5月病枝端叶鞘内产生白色米粒状物 即病菌的假子座 当无性孢子成熟后 孢子在雨后或潮湿的天气释放在子座的表面 可见乳状液汁或白色卷须状的分生孢子角 5月底 6月上中旬 白色米粒状物逐渐成熟 在白色米粒状物表面有 颗颗紫色 紫褐色的瘤状突起 使整个子座呈紫色 紫褐色 有性子座 当子囊孢子释放传播后 子座消失 9 10月的秋梢端部也会产生白色米粒状物 但这次的产生不如春季普遍 冬天病丛枝端枯死较多 促使第 年产生更多的丛生小枝 以后进一步发展成悬挂着的或不完全悬挂着的雀巢状或球状的丛生小枝群 历史性重病株 可导致全株枯死 病原由子囊菌亚门 核菌纲 球壳菌目 麦角菌科 疣座菌属的丛枝疣座菌Aciculosporiumtake Miyake Hara Balansiatake Miyake Hara引起 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体潜伏在活的丛枝或芽叶内越冬 翌年春秋二季产生分生孢子 主要靠雨滴飞溅传播 有性孢子靠气流传播 或者是随着有病母竹远距离调运传播 健枝当年被病菌侵染 当年即可产生丛枝 老竹林 郁闭度大 不通风透光的竹林 或者低陷处 溪沟边 湿度大的竹林利于病害发生 抚育管理差的竹林发病较常见 防治方法1 加强竹林抚育管理 按年龄大小及时合理砍伐 保持适当密度 并进行松土 施肥 以促进竹林生长旺盛 减少病害发生 2 严格检查 避免选取有病母竹造林 3 在每年的3月底 4月初 9月初 9月中下旬 子实体没有释放前发现丛枝病株 及时剪除病枝 重病株连根挖除 并集中烧毁 同时可用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20 三唑铜乳油1 500倍液喷雾 每周 次 连喷 次 效果明显 竹叶锈褐斑病 近些年来 浙江的竹子上普遍发生了一种竹锈褐斑病 该病除浙江外 还有北京 陕西 江苏 安徽 四川 广西等省有分布 主要危害早竹 雷竹 高节竹 哺鸡竹 淡竹 石竹 刚竹 苦竹 毛竹等竹种 一般株发病率可达50 100 感病指数26 2 78 8 引起大量落叶 造成竹子生长迟缓 出笋量大大下降 严重的导致竹林枯死 竹山荒芜 症状该病危害叶子 主要在叶子反面或叶柄处危害 受害叶子正面初期呈白色小斑点 受害严重时 整张叶子上有很多白色小斑点 进一步扩大 小白斑互相连成片 由白色慢慢变淡黄色 最后为锈褐色 在叶背结白色丝网 每个丝网中有1 9只害螨 严重时造成大量叶子呈锈褐色枯黄 脱落 危害新竹 往往使竹杆逐渐皱缩 直至整株枯死 病原竹叶锈褐斑病是有叶螨科 裂爪螨属 竹裂爪螨SchizotetranychusbambusaeReck 引起 发生规律竹裂爪螨 年发生多代 11月下旬主要以成螨在叶背白色丝网中越冬 翌年3月上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年药士试题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面试难忘的题目及答案
- 会泽进城考试试题及答案
- 抗台安全培训课件
- 旅行社运营实务(第二版)习题及答案 项目一习题
- 扫地车安全培训内容记录课件
- 2025年唐山协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营房工作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心脏内科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单元、期中、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共10套)
- 村级妇联半年工作总结
- 托育园一日常规流程规范
- 收费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棒针编织教学课件
- 护士关爱活动方案
- 职业健康:放射卫生知识培训计划
- 数控安全培训课件
- 口腔团队的管理与建设
- 台球俱乐部工作管理制度
- 肉毒素中毒的治疗讲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