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二 二战后至1960年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内容提纲 1反功能理性主义思想 亚历山大对城市复杂性的表述2反城市化的美学思潮3大城市空间的疏散与新城运动 1 大城市的空间疏散理论 阿伯克隆比的大伦敦规划 大哥本哈根的指状规划 巴黎平行切线结构规划 2 卫星城 新城 的建设 欧文的卫星城模式 3 伦敦三代卫星城 哈罗 坎伯诺尔德 朗科恩 米尔顿 凯恩斯4系统规划理论 人体系统 城市生态环境科学思想的兴起5战后历史环境及建筑保护运动6公众参与 阿恩斯坦的参与阶梯7Team10的 人际结合 规划思想8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基础 理想主义 理性主义 实用主义 第三章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二 二战后至1960年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1 反功能理性主义思想 美 克里斯多夫 亚历山大 ChristopherAlexander 以其在哈佛大学的博士论文 形式合成纲领 NoteontheSynthesisofForm 以及七十年代出版的 模式语言 APatternLanguage 而著称 1965年发表了 城市并非树形 ACityisnotaTree 的文章 Alexander区分了 天然城市 naturecity 和 人造城市 artificialcity 两种不同类型和形态的城市 他认为天然城市有着半网格 semi lattice 结构 而人造城市则具有树形 tree 结构 第三章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二 二战后至1960年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1 反功能理性主义思想 半网络结构 当且仅当两个相互交叠的集合属于一个组合 并且二者的公共元素的集合也属于此组合时 这种集合的组合形成半网络结构 左图 对于任何两个属于同一组合的集合而言 当且仅当要么一个集合完全包含另一个 要么二者彼此完全不相干时 这样的集合的组合形成树形结构 右图 亚历山大对城市复杂性的表述 第三章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二 二战后至1960年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1 反功能理性主义思想 左图 马里兰州哥伦比亚市 社区研究和建设组织 的方案 五个一群的邻里形成村落 交通网把这些村落和一个新镇连接起来 结构为树形 右图 马里兰州的格林贝尔特市 Crennbelt C 斯坦 ClarenceStein 的方案 这个 花园城市 被分解为若干超级街区 每一超级街区含有学校 公园以及一系列围绕露天停车场而造的附属居住建筑 结构为树形 自然城市剑桥 大学和城市一起逐步成长 物质单元互相交叠 因为它们是相互交叠的城市和大学系统的物质遗留物 第三章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二 二战后至1960年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1 反功能理性主义思想 克里斯多夫 亚历山大 ChristopherAlexander 以集合论为基础 采用数学方法 论证了现代功能城市存在的问题 他认为按照功能理性设计的 人造城市 是完全失败的 其原因是它未能满足人们对某些真正价值的渴望 他说 今天 人们越来越充分地认识到 在人造城市中总缺少着某些必不可少的成分 同那些充满生活情趣的古城相比 我们现代人为地创建城市的尝试 从人性的观点而言 是完全失败的 他把人造城市失败的原因 归结到那条理清晰和结构简单的 树形结构 身上 指责树形结构的简单化倾向损害了现实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它无法真实反映社会的结构 这种为了减少模糊性和重叠性的树形思维 是以富有活力的城市的人性和丰富多采为代价的 一个有活力的城市应是 且必须是半网络形 第三章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亚历山大大力推崇含混 复杂与兼容的城市设计哲学 认为必须用半网络结构及其相应的规划方法来创造生机勃勃的城市 指出交叠 模棱两可的半网络思维 并不比呆板的树形缺乏条理性 它代表一个更精确 更合理的设计观念 这种对功能理性的责难 伴随战后经济复苏 也在日本得到了响应 60年代初 日本建筑师菊竹清训提出 现在已进入20世纪后半叶 有必要建立一个超越功能主义的理论体系 并认为 形式已失去对功能的依附 进而提出 空间抛弃功能 的口号 黑川纪章也认为 功能主义已经过时 它已超越 实验 或 洗练 阶段 进入了 古典 或 巴洛克 阶段 现在重要的是创造一种新陈代谢的设计理论 二 二战后至1960年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1 反功能理性主义思想 第三章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在60年代初 简 雅各布斯 JaneJacobs 1916 2006 应用社会学 心理学等理论 对简单化的功能主义规划思想提出质疑 她指出 城市街道决非仅交通这一功能 它还有多方面功能 并认为只有使城市各区域多种多样的复杂的功能互相穿插渗透 提供不同时间 不同目的人共用区内各种设施 才能提供安全而又充满生命力的城市空间 为此 她反对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CIAM 单纯追求效率的直线型城市道路系统 认为大部分街坊要短 使道路有频频转弯的机会 并且认为不同年代和条件的建筑物要混杂起来 从而向CIAM的绝对功能分区的概念提出反诘 二 二战后至1960年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1 反功能理性主义思想 JaneJacobs 黑川纪章 第三章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二 二战后至1960年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2 反城市化的美学思潮 在英国城镇规划思想核心中存在着更深的保守主义价值取向 这就是关于 反城市化 的立场 有两种倾向特别构成了这种逆城市化主义 一方面 是对尽可能保护和维持城郊和乡村传统居住模式的渴望 另一方面 则是对大城市 特别是在19世纪成长起来的工业城市的厌恶 大城市充斥了犯罪和暴乱等社会无序现象 人们广泛认为大城市是个丑陋的场所 这一点从英国文艺主流地位为田园传统所占据中可以得到反映 因此 在英国的反城市化中有社会和美学的因素 第三章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化是工业化的怪胎 乡村化是信息化的产物 工业化是人和物的聚集 信息化是人和物的疏散 他们宣称 历史告诉我们 发展 富裕 现代化的进程就是城市化的坚毅的脚步 但是 他们不知道 新生产力从来不是历史老人的乖孩子 新生产力没有历史 互联网不是虚拟社会 它就是社会本身 它将产生新的社会形态和新的人类 城市化是生态化的反动 是信息化的逆向 是渐渐微弱的呼吸 是慢慢放大的瞳孔 让城市化安息吧 二 二战后至1960年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2 反城市化的美学思潮 来源于 反城市化宣言 第三章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二 二战后至1960年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3 大城市空间的疏散与新城运动 1 大城市的空间疏散理论 与二战前关于采用 分散主义 还是 集中主义 喋喋不休的争论相比 二战以后在西方城市规划思想中 适度分散 已经基本成为共识 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成为特大城市功能与空间重组重要理论基础 第三章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大伦敦 GreaterLondon 规划 二 二战后至1960年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3 大城市空间的疏散与新城运动 阿伯克隆比对西方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最大贡献就是在一个比较广阔的范围内进行特大城市的规划 伦敦的蔓延 第三章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二 二战后至1960年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3 大城市空间的疏散与新城运动 阿伯克隆比吸收了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中分散主义思想 以及格迪斯的区域规划思想 集合城市概念 采纳了欧文的卫星城建设模式 将伦敦城市周围较大的地域作为整体规划考虑的范围 阿伯克隆比的大伦敦规划 1942 1944 第三章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二 二战后至1960年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3 大城市空间的疏散与新城运动 格迪斯的区域规划概念被转化为富于活力的规划手段 形成了五个专业主题 限制工业扩建 分开住宅区和工业区 在整个区域内停止人口迁入以减少区域人口密度 使伦敦港承担主要功能 并给予规划以新的权力用来控制土地价格 这项规划还具体要求形成四个地域圈 城市内圈要降低人口密度 外迁400000个居民 近郊圈必须加以改善和重组后才能继续发展 绿带圈通过1938年法律规定 将为整个地区提供休闲活动场所 外圈预备建设卫星城和扩建一些原有社区 第三章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二 二战后至1960年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3 大城市空间的疏散与新城运动 大伦敦规划的道路系统规划 1943 第三章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二 二战后至1960年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3 大城市空间的疏散与新城运动 但是 实践发现 大伦敦同心圆封闭式的布局模式也造成了许多问题 如人口疏散效果不明显 外围卫星城镇功能欠缺而缺乏引力 通勤距离过大 配套不足 新城投资巨大 环路交通负荷过大等等 第三章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二 二战后至1960年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3 大城市空间的疏散与新城运动 大巴黎规划 巴黎平行切线结构规划 与大伦敦的圈层状分散模式不同 1965年完成的 大巴黎规划 提出在全国范围各大区间平衡生产力的布局以疏散巴黎的压力 并通过在巴黎城市外围建设两条平行长廊和五个开发区来转移城市过于集聚的功能 1961年 巴黎市政府建立了 地区规划整顿委员会 统一领导巴黎地区的城市规划和建设 最大的举措就是在巴黎周围建设卫星城 减轻市区的人口和工业压力 并且针对当时巴黎大区面积小 人口多的现状 扩大了巴黎大区的行政区划范围 由原先的3个 增加到8个 同时 在巴黎大区设置了 巴黎大区城市规划与开发研究所 为巴黎大区的建设提出规划和方案 1963年出台了 巴黎大区规划指导方案 德洛伏利尔在1965年发表了 巴黎区域指导计划 他对未来前景的构想和所提的措施都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他在该书中提倡打破一个地区只有一个大中心的概念 提议用专门地区取代它以引导城市新发展 这和国家规划一致 要求建造新城市作为地区和城市的重新平衡要素 并作为具备新功能的居住和工业综合区 在巴黎地区建设这样的新城市可以满足安置新居民的需要 也成为刺激生产和商业重新分配的手段 第三章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二 二战后至1960年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3 大城市空间的疏散与新城运动 巴黎区域规划 1934年 环巴黎新城分布图 1965年 第三章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二 二战后至1960年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3 大城市空间的疏散与新城运动 大哥本哈根的指状规划 1948年编制的指状规划 就是沿着几条选定的轴线建设新型高速路 使城市只沿着这几条轴线发展 而在这几条轴线之间就保留着楔形的自然绿地 这种楔形的形态关系将城市内外的自然要素很好地结合了在一起 1947年制定的手指状方案 1962年专家组提出的方案 1948年 该规划被命名以 首都地区规划建议 SkitsefoslagTilEgnsplanForStorkbenhavnUdaebjdet1947AFEgnsplamkotoret 并正式出版公布 第三章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二 二战后至1960年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3 大城市空间的疏散与新城运动 大哥本哈根的指状规划原则 建设新型郊区 停止老城区无休止的蔓延 对老城区的具体措施应是采取保护为主 有限改造为辅 改善基础设施和居民居住环境和条件 依托铁路干线 形成 指状城市 FingerCity 通过从哥本哈根市向外放射状布局的铁路为轴线 建设完备的城镇体系并通过发达的交通和老城区相连 最终形成以铁路为 手指 finger 站点或附近城镇为 珍珠 pearl 老城区为 掌心 palm 尽量少占或不占农田并对一些贫瘠的土地进行开发 营建出 宜居环境 规划指出哥本哈根市区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是西部和南部 通过对该区域景观的丰富和美化去吸引市民前去居住 最终实现城市扩张的有序性与布局的合理性 保留现有绿色开敞空间 充分保护并进一步美化环境 规划建议在各个 手指 之间保留和营造楔形绿色开放区域并尽可能地使其延伸至中心城区内 这些楔形绿色空间不仅包括自然的林地 农田 河流也包括人工改造的公园 绿地等 这样一方面可以防止郊区市镇之间的横向扩张 另一方面也可以保护环境并为居民提供丰富 多样 宜人的休闲与娱乐空间 第三章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二 二战后至1960年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3 大城市空间的疏散与新城运动 2 卫星城 新城 的建设 卫星城 模式是霍华德当年的两位助手欧文和帕克 1867 1947 对田园城市中分散主义思想的发展 1912年欧文和帕克在合作出版了 拥挤无益 并在曼彻斯特南部进行了以城郊居住为主要功能的新城建设实践 而进行总结归纳为 卫星城 理论 1922年恩温正式出版了 卫星城市的建议 正式提出了 卫星城 的概念 卫星城的思想广泛影响了欧洲 美国乃至全世界诸多国家 包括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1921年至1924年前苏联就制定了莫斯科卫星城规划 第三章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二 二战后至1960年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3 大城市空间的疏散与新城运动 3 伦敦三代卫星城 英国的新城运动主要发生在战后至1970年代中期以前年先后经历了三代卫星城的建设过程 其中 1946年至1955年期间建设的是第一代新城哈罗 1955年至1966年期间建设的是第二代新城坎伯诺尔德 朗科恩 1967年后建设第三代新城米尔顿 凯恩斯 1946年英国开始的新城运动 对西方国家随后到来的郊区化高潮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第三章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二 二战后至1960年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3 大城市空间的疏散与新城运动 3 伦敦三代卫星城 哈罗 Harlow 新城 最初的总体规划是F 吉伯德于1947年提出的 在结合新城规划和更为广泛的整体规划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失败 按照城市平衡思想所作的优秀规划已经证明它们常常与经济层面的决策产生矛盾 这一事实使得把新城融入大环境的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反应 第三章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二 二战后至1960年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3 大城市空间的疏散与新城运动 3 伦敦三代卫星城 朗科恩新城规划 朗科恩规划为一个环状带形城市 与单纯的带形城市结构相比其优越性更加突出 城市内的最大行程极大的缩短 各种功能就像珠子一样被道路系统串在一起 这些珠子可以根据地形和城市生活的需要灵活设置 第三章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二 二战后至1960年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3 大城市空间的疏散与新城运动 3 伦敦三代卫星城 米尔顿 凯恩斯新城规划 实践说明再平衡的政策只是一种乌托邦 早在50年代就明显需要有新手段 1952年的城市开发法案显然是新城法的一种变通 它呼吁发展现存的小城镇中心 并授权于当地政府来负责 其核心问题还是再平衡和消除拥挤状况 米尔顿 凯恩斯道路网规划 二 二战后至1960年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4 系统规划理论 1 基本概念及其在规划中的应用 一个 系统 是由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的整体 显然 把整体当作 系统 的观念是一般系统理论的核心 系统内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关性是系统得以发挥功能作用的核心 我们能将生命体看作一个系统 同样 我们也能将正在发挥功能作用的人造实体视为一个系统 譬如城市及其区域 第三章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章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二 二战后至1960年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4 系统规划理论 2 城市生态环境科学思想的兴起 1950年代以后 随着城市的扩张与蔓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人们开始担心自然资源被粗暴地践踏 担心人类生存环境遭受灾难性的破坏 1959年首先在荷兰规划界产生了整体主义和整体设计的思想 1958年希腊成立了 雅典技术组织 建立了人类聚居学 并指出人类居住环境的五大要素 自然界 人 社会 建筑物和联系网络 第三章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二 二战后至1960年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5 战后历史环境及建筑保护运动 二战以后 经济上的富足使得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问题 文化的重要性被日益重视 历史地区建成环境的稀缺性 使人们认识到保护历史就是实现本地区 本民族文化的延续 1964年 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 国际文物工作者理事会 ICOM 1964年在威尼斯召开会议通过了 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 即著名的 威尼斯宪章 强调 世世代代人民的历史古迹 饱含着过去岁月的信息留存至今 成为人们古老的活的见证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人类价值的统一性 并把古代遗迹看作共同的遗产 认识到为后代保护这些古迹的共同责任 将它们真实地 完整地传下去是我们的职责 古代建筑的保护与修复指导原则应在国际上得到公认并作出规定 这一点至关重要 宪章提出以下一些重要概念 促成了60年代末 70年代初世界范围内城市历史建筑和遗产保护的国际潮流的出现 第三章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二 二战后至1960年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5 战后历史环境及建筑保护运动 1972年联合国通过了 保护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公约 1976年 内罗毕建议 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 NairobiSuggestions 关于保护历史的或传统的建筑群及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的建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9次全体大会通过 1977年 马丘比丘宪章 CHARTEROFMIACHUPICCHU 首先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城市和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并将理解和贯彻这一关系视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 摒弃了 雅典宪章 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的思想基石 宣扬社会文化论的基本思想 要求将城市规划的专业和技术应用到各级人类居住点上 即邻里 乡镇 城市 都市地区 区域 国家和洲 并以此来指导建设 而这些规划都 必须对人类的各种需求作出解释和反应 并 应该按照可能的经济条件和文化意义提供与人民要求相适应的城市服务设施和城市形态 提出 雅典宪章 所崇尚的功能分区 没有考虑城市居民的人与人之间关系 结果使城市患了贫血症 在那些城市里建筑物成了孤立的单元 否认了人类的活动要求流动的 连续的空间这一事实 认为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 要求 城市规划师和政策制定人必须把城市看作为在连续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 第三章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二 二战后至1960年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5 战后历史环境及建筑保护运动 1982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通过 佛罗伦萨宪章 CHARTEROFFIORENTINA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与国际历史园林委员会于1981年5月21日在佛罗伦萨召开会议 决定起草一份将以该城市命名的历史园林保护宪章 本宪章即由该委员会起草 并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于1982年12月15日登记作为涉及有关具体领域的 威尼斯宪章 的附件 1987年 华盛顿宪章 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 CHARTERFORTHECONSERVATIONOFHISTORICTOWNSANDURBANAREAS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全体大会第八届会议于1987年10月在华盛顿通过 第三章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二 二战后至1960年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6 倡导性规划与公众参与 倡导性规划是美国律师PaulDavidoff针对于过去的规划理论中出现的认为规划价值中立的行为的观点 而概括和总结出来的规划理论 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和欧洲都爆发了针对高速公路规划的抗议和抵制活动 在新建的城市中也发生了骚动 这一切都表明了这种无视社会下层阶级的规划不能创造一个健康的社会 规划师们都对这种自上而下的规划产生了异议 美国学者逐渐形成了一个多元论的观点 即决策是由多个组织或团体所表达意见的综合结构 他们认为原有的理性 一元的规划不具有与当代政治制度发展相适应的特性 尤其是忽略了对多种团体的关心 于是 在很短的时间内 城市规划的基本价值观和实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人们逐渐认识到仅仅靠规划师作不出好的规划 公众的利益要在政治进程中通过讨论与协商得到确定 1965年 PaulDaviddoff发表了论文 AdvocacyandPluralisminPlanning 确立了其倡导性规划理论 第三章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二 二战后至1960年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6 倡导性规划与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意味着 咨询 这个观念遭到了美国学者谢里 阿恩斯坦 SherryArnstein 的抨击 或许最为人称道的是她在1969年发表的一篇题为 市民参与的阶梯 的文章 该文后来被大量引用 在文章中 阿恩斯坦设计了一个所谓的公众参与的 阶梯 提出了 参与阶梯理论 TheLadderofParticipation 第三章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 阿恩斯坦把阶梯的3 5阶取名为 象征性参与 阶段 多少带有点讽刺意味吧 再往上 在这个阶梯的6 8阶 权力渐进式向公民转移 在公民参与最大化这个端点上 就是 公民控制 2 关于公众参与规划的讨论是关于民主这个一般哲学思辩的组成部分 按照阿恩斯坦的分析 斯凯芬顿报告所提出的公众参与概念基本上属于一种向公众咨询 它从来没有意识到要把参与构想为或主张为 公民控制 谢里 阿恩斯坦的公民参与阶梯来源 二 二战后至1960年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6 倡导性规划与公众参与 第三章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二 二战后至1960年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7 Team10的 人际结合 humanassociation 规划思想 雅典宪章 以后的城市规划基础上都是依据功能分区的思想而展开的 尤其在第二次大战后的城市重建和快速发展阶段中 按规划建设的许多新城和一系列的城市改选中 由于对纯粹功能分区的强调而导致了许多问题 人们发现经过改建的城市社区竟然不如改建前或一些未改选的地区充满活力 新建的城市则又相当的冷漠 单调 缺乏生气 第三章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二 二战后至1960年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7 Team10的 人际结合 规划思想 对于功能分区的批评 认为功能分区并不是一种组织良好城市的方法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就已经开始 而最早的批评来自于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CIAM 的内部 即Team10 他们认为柯布西埃的理想城市 是一种时尚的 文雅的 诗意的 有纪律的 机械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功能测试工程师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投后管理专员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住宅设计师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分析报告撰写员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答案
- 麻醉护士笔试题库及答案
- 中职教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 工商税务法务常识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家庭服务员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货运调度员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答案
- 2025年状态监控系统开发工程师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答案
- 成人肺功能检查技术进展及临床应用指南课件
- DB15T 2646-2022 苦参标准规范
- 2025年消防应急预案
- 精神科康复技能训练
- 银质针松解术治疗的护理
- 知道智慧树国际金融(吉林大学)满分测试答案
- 声控技术原理讲解
- 灵芝菌菌种管理办法
- 科技创新赋能医养健康新生态
- 银行旺季营销表态发言稿范文
- 大理石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