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复习提纲_第1页
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复习提纲_第2页
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复习提纲_第3页
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复习提纲_第4页
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复习提纲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 诗词填空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曹操 短歌行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 曹操 短歌行 丈夫志四海 万里犹比邻 曹植 赠白马王彪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曹植 白马篇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 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 曹植 洛神赋 所谓达则兼善而不渝 穷则自得而无闷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 夜中不能寐 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 清风吹我襟 阮籍 咏怀 何意百炼钢 化为绕指柔 刘琨 重赠卢谌 被褐出阊阖 高步追许由 振衣千仞冈 濯足万里流 左思 咏史 吁嗟身后名 于我若浮烟 陶渊明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 归园田居 邻曲时时来 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 移居 云日相辉映 空水共澄鲜 谢灵运 登江中孤屿 林壑敛暝色 云霞收夕霏 芰荷迭映蔚 蒲稗相因依 谢灵运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初景革绪风 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 园柳变鸣禽 谢灵运 登池上楼 馀霞散成绮 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州 杂英满芳甸 谢朓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直如朱丝绳 清如玉壶冰 鲍照 代白头吟 对案不能食 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 安能蹀躞垂羽翼 鲍照 拟行路难 其六 置莲怀袖中 莲心彻底红 西洲曲 楚歌非取乐之方 唯别而已矣 庾信 哀江南赋序 独下千行泪 开君万里书 庾信 寄王琳 2 名名词词解解释释题题 1 七七体体 赋的体裁之一 其特点是通过虚设的主客反复问答 按 始邪末正 的顺序铺陈 七事 这种赋体由枚乘首创 枚乘的 七发 奠定了新体赋的体式 促进了汉赋的发展 引 起后世作者的效仿 在赋中形成一种定型的主客问答形式的文体 号为 七体 新体赋首 先在内容上改变为对君主的赞颂 劝百而讽一 形式上改变楚辞句中多用虚词 句末多用语气 词的句式 进一步散化 成为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 2 乐乐府府 乐府是中国秦 汉至隋代的宫廷音乐机构 后世亦指有关音乐文学的体裁 乐府 2 一词 最初是指主管音乐的官府 乐府原来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 掌管宴会 游行时所用的 音乐 也负责民间诗歌合乐曲的采集 作为诗体名的 乐府 最早即指后者 后来也用以称 魏晋到唐代可以配乐的诗歌和后人效仿的乐府古题的作品 3 史史记记 史记 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 同时也是一部伟大的传记文学巨著 对中国后世的史学和文学影响深远 史记 诞生于公元前 1 世纪中国西汉时候 它记载了从 中国上古开始到西汉时期 长达 3000 年的政治 经济 文化 历史 史记 是中国第一部 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 同时也开创了中国的传记文学 4 建建安安风风骨骨 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 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 坛巨匠 三曹 曹操 曹丕 曹植 七子 孔融 陈琳 王粲 徐干 阮瑀 应玚 刘 桢 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普遍采用五言形式 以风骨遒劲而著称 并具有慷慨 悲凉的阳刚之气 形成了文学史上 建安风骨 的独特风格 被后人尊为典范 无论是 曹 氏父子 还是 建安七子 都长期生活在河洛大地 这种骏爽刚健的风格是同河洛文化密切 相关的 风骨 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 自南朝至唐 它一直是文学品评 的主要标准 5 世世说说新新语语 世说新语 是中国南朝宋时期 420 581 年 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 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 403 444 年 组织一批文人编 写的 梁代刘峻作注 全书原八卷 刘峻注本分为十卷 今传本皆作三卷 分为德行 言语 政事 文学 方正 雅量等三十六门 全书共一千多则 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 轶事 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 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6 永永明明体体 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年号 永明体 亦称 新体诗 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四 声八病之说 强调声韵格律 这种诗体的出现 对于纠正晋宋以来文人诗的语言过于艰涩的弊 病 使创作转向清新通畅起了一定的作用 对 近体诗 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3 简答题 一一 汉汉赋赋发发展展的的三三个个阶阶段段 1 汉初的赋家 继承楚辞的余绪 这时流行的是所谓 骚体赋 代表作家和作品有贾谊的 吊 屈原赋 淮南小山的 招隐士 枚乘的 七发 等 2 其后则逐渐演变为有独立特征的所谓散体大赋 这是汉赋的主体 也是汉赋最兴盛的阶段 代表作家和作品有司马相如的 子虚 上林 扬雄的 甘泉 河东 羽猎 长杨 班固的 两都赋 等 3 3 东汉中叶以后 散体大赋逐渐衰微 抒情 言志的小赋开始兴起 代表作家和作品有张衡的 二京赋 归田赋 赵壹的 刺世嫉邪赋 蔡邕的 述行赋 祢衡的 鹦鹉赋 等 形形成成期期 汉汉初初 汉汉武武帝帝 多为书写悲愤之情的 骚体赋 有贾谊 吊屈原赋 枚乘 七发 等 全全盛盛期期 汉汉武武帝帝 顺顺帝帝 多为歌功颂德的长篇 大赋 有司马相如的 子虚 上林赋 班固的 两都赋 和杨雄的 甘泉赋 等 转转变变期期 汉汉顺顺帝帝 汉汉末末 多为篇幅较小的抒情 小赋 有张衡 二京赋 蔡邕 述行赋 等 二二 何何谓谓 建建安安风风骨骨 1 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 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2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 三曹 曹操 曹丕 曹植 七子 孔融 陈琳 王粲 徐干 阮瑀 应玚 刘桢 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普遍采用五言形式 以风骨遒劲而著称 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 形成了文学史上 建安风骨 的独特风格 被后人尊为典范 无论 是 曹氏父子 还是 建安七子 都长期生活在河洛大地 这种骏爽刚健的风格是同河洛文化 密切相关的 3 风骨 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 自南朝至唐 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 风骨一词最早大量应用于魏 晋 南朝的人物评论 大体上 风 偏重指精神气质 骨 偏重于 指骨格形态 二者密不可分 合而为一为风骨 后引用到书画理论和文学评论之中 三三 陶陶渊渊明明及及其其诗诗歌歌对对后后世世文文学学的的影影响响 陶渊明与他开创的田园诗 对后世文学 尤其是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尤其是对唐诗的 影响可谓鞭辟入里 入木三分 对其风格的继承和创新 成为唐宋文人同类题材 创作的内涵脉络 一 对唐诗的影响 陶渊明在中国诗歌界地位极高 始于唐代 也就是说 六朝时期那种形式主义奢靡文风仍然占 主流 而陶渊明的淳朴清新的诗风则是以另类的身份存在的 陶渊明的诗风在六朝中受到的排 斥远远盖过了他所受到的肯定 而正是在唐代 由于宽松的政治环境和大一统的文化氛围 使 得陶诗脱颖而出 收到了唐代诗人的热捧 1 奠定了初唐诗风褪尽浮华的大势 初唐诗风在继承六朝奢靡华丽的诗风的必然过渡阶段中 蕴含着变革的因素 由于陶渊明诗风 的其中一部分源自他隐退官场的超脱之举 颇为迎合当时的文人追求 因此初陶渊明诗风对后 世文学的影响 4 2 唐诗人开启了崇拜陶渊明及其诗作的热潮 以初唐四杰为例 四杰对陶渊明也有着不同于以 往隐士 征君形象的认识 陶渊明形象与诗歌以另一种鲜活的生命力映照在四杰的诗歌中 四 杰引用 化用陶诗的情况开始大量出现 而尤以卢照邻为甚 如卢照邻 山林休日田家 诗 南涧泉初冽 东篱菊正芳 2 构建了盛唐气象中的自然率真诗风 如前文所说 真切生动 是陶诗的一大特色 也是极为可贵的诗品 而盛唐时代 在文化上是 一个充满青春激情 热情洋溢 自由奔放的时代 大多数盛唐诗人多率性真切 追求独立的人 格和自由的个性 因此对陶诗的真切生动全情投入 褒奖有加 以王维为例 王维被称为 山水田园诗派 的代表人物 也是陶渊明 谢灵运 鲍照等人的优秀后继者 王维对陶渊明 的批判的继承具有一定的深度 这是由于王维本身通晓佛理 因而在诗中点入了禅境 王维认 为 陶诗的本是一种 无我之境 如陶渊明的 饮酒 中 诗人采菊于东篱下 不经意间 偶一举首 心与山悠然相会 自身仿佛与南山融为一体了 那日夕的山气 归还的飞鸟 好象 不在眼前而在诗人自己心里 构成一片美妙的风景 一个超俗的境界 诗人仿佛是那南山 那 秋菊 那飞鸟 与大自然心息相通 形神合一 达到 不知何者为我 何者为物 的境界 像 庄生梦蝶 一样 不知我化为了蝴蝶 还是蝴蝶成了我 真正的物我两忘 王维对陶 诗的这一灵魂把握极为精准 在此之上又进行了深化 认为陶诗的 无我之境 是朴素自然 的 是用 物 的视角去观 物 因而在诗歌创作中 融入了禅境中的 无我 加以凝练 如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这种 无我 较之陶诗则更为深刻彻底 完全 将大自然的原生态以自体的形态展示出来 而消解了主体的存在 意义 同样 陶渊明的诗风还塑造了中唐平易近人和晚唐避世保身的诗风 代表人物有白居易和司空 图 每一时期形成的主流的诗风 都与当时的主流诗人对陶渊明诗风不同侧面的不同理解不无 关系 二 对宋诗词的影响 宋代文学的文人书斋气相当浓厚 诗风由外向奔放型转为内向思辨型 而且还诞生了新的文学 样式 即词 而陶渊明因其独特的隐士身份 继续为后世文学家开启着走向终极价值关怀的巅 峰之路 1 对宋诗的影响 宋朝的诗歌整体风格也偏重于孤瘦嶙峋 更加关注诗人内心较为抽象的感情感性 因此同类型 的诗歌流派不多 而以范成大为代表的农事诗 却是陶诗某一方面的别样继承 客观的讲 范 5 成大对陶渊明诗歌的继承要远远次要于与他的区别 虽然同为农事田园的写作对象 但是范成 大则是在时代环境和生活经历中 自觉地把自己的感情与农民的思想结合在一起 通过这种认 同感 从农民的立场出发 运用同辈诗人所开创的通过 我 的内心独自这一表现手法 真 实 具体地反映农民丰富的生活和情感世界 实际上是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了传统田园诗 粉 饰 美化 歪曲 的本质 因而相对地提高了田园诗的价值 2 对宋词的影响 词是宋代文化的骄傲 词是一种纯粹抒情的文学样式 不存在任何叙事词 因此 对陶诗风格 的继承则更为隐秘 以辛弃疾为例 同为隐士的身份 使得辛弃疾对陶渊明的推崇和靠近成为 必要 即便二人隐退的原因和方式都大相径庭 但是隐退是不争的事实 辛弃疾词中经常出现 的陶诗中常见的意象 如飞鸟 菊 柴桑等 甚至直接出现陶渊明本人 足见对陶诗所能做到 的尊重和致敬 由于辛弃疾一生颠沛流离 曲折往复 与陶渊明相对简单明了的退隐经历相比 难以理清 因此对陶诗的继承则更为复杂 陶渊明可以说是真正的看破红尘 融入自然 享受 天年 因此能够看出陶诗 风中轻松畅达的味道 陶诗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甚至可以延续到元明清 总之 诗风能够体现一个诗人的人格 而诗风的形成和对后世的影响往往能够反观该诗风 的生命力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 阅读 庾信 哀江南赋 序 古诗十九首 其一 行行重行行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 节选 阮嗣宗口不论人过 吾每师之 而未能及 至性过人 与物无伤 唯饮酒过差耳 至为礼法之士所绳 疾之如仇 幸赖大将军保持之耳 以不如嗣宗之贤 而有慢驰之阕 又不识人情 暗于机宜 无万石之慎 而有好尽之累 久 与事接 疵衅日兴 虽欲无患 其可得乎 又人伦有礼 朝庭有法 自惟至熟 有必不堪者七 甚不可者二 卧喜 晚起 而当关呼之不置 一不堪也 抱琴行吟 弋钩草野 而吏卒守之 不得妄动 二不堪也 危坐一时 痹不得 摇 性复多虱 把搔无已 而当裹以章服 揖拜上官 三不堪也 素不便书 又不喜作书 而人间多事 堆案盈机 不相酬答 则犯教伤义 欲自勉强 则不能久 四不堪也 不喜吊丧 而人道以此为重 己未见恕者所怨 至欲见 中伤者 虽瞿然自责 然性不可化 欲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