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货币、利率与国民收入 西方经济学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2章 货币、利率与国民收入 西方经济学教学课件_第2页
第12章 货币、利率与国民收入 西方经济学教学课件_第3页
第12章 货币、利率与国民收入 西方经济学教学课件_第4页
第12章 货币、利率与国民收入 西方经济学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章货币 利率与国民收入 一 金融体系二 货币的职能与需求三 货币的供给四 均衡利率的决定五 货币政策 一 金融体系央行金融机构 二 货币的职能 1 货币的职能2 货币的种类3 货币的需求 1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认为 人们对货币的需求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L1 投机需求L2 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国民收入和货币市场的利息率 其中货币需求与收入同方向变动 与利息率反方向变动 L L1 Y L2 r 2 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 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有四类 1 收入和财富的变化 财富分为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 财产收入 货币需求量与非人力财富关系较大 2 货币与其它资产的预期名义收益率 3 预期的商品价格变动率 4 其它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如社会支付习惯等 三 货币的供给 1 货币的度量2 货币的创造 存款创造3 货币的创造 央行的基本准备金率 四 均衡利率的决定 1 凯恩思利率决定模型2 利率的变动 五 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 1 定义 中央银行借改变货币供给量以影响国民收入和利率的政策 2 主要工具1 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 其目的不是牟利 而是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 如买进债券 增加货币量 利率下降 如卖出债券 减少货币量 利率上升 2 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 指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将其存款的一部分缴纳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制度 其目的 为了保证存款人及时 足额地提取 也为了规范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活动 防止它们不适当地扩张存款 增加银行体系的风险 更为了通过对准备率的调节 调节货币供应量 如降低准备率 增加货币量 利率下降 如提高准备率 减少货币量 利率上升 银行有创造货币的机制 准备金率一个百分比的变动都会造成货币供应量成百上千亿的增减 轮次最初存款累计存款总额1202021636312 848 8410 2459 0458 19267 23266 553673 785675 2422879 0234884 19430483 222784 0100R 最初存款 20D 存款总额 100r 法定准备率 20 3 中央银行的再贴现 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的方式 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所付的利息率就称贴现率 政策有 变动贴现率 变动贴现条件 如降低贴现率 放松贴现条件 商业银行得到更多的资金 增加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 降低利息率 反之 在繁荣时期 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抛出债券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提高再贴现率 严格贴现条件 就能起到减少货币供给 遏制总需求的作用 降低通货膨胀率 在萧条时期 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买入国债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降低再贴现率 放松贴现条件 就能增加货币供给 刺激总需求 使经济摆脱萧条 增加就业 小结 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支出税收市场业务准备率贴现政策萧条增加减少买进证券降低降低放松有失业采取扩张性政策货币量增加 利率降低繁荣减少增加卖出证券提高提高严格有通胀采取紧缩性政策货币量减少 利率提高 4 其它货币政策工具 道义劝告垫头规定 规定证券交易的自有资金比例 规定分期付款的比例及期限直接的信用干预利息率上限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1 定义 指政府为达到既定的经济目标而对财政收入 财政支出和公债的发行和偿还作出的决策 2 内容财政收入 财产税 所得税 货物税财政支出 政府购买 对产品与劳务的购买 转移支付 各种福利支出 补贴 一 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 西方国家财政的构成 3 运用 在经济萧条的时期 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即减税和增支 减税可以增加企业和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从而增加消费和投资 政府支出的增加则直接刺激总需求 从而可能使经济走出萧条 在通货膨胀时期 政府则可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即增税和减支的方式 增税可以减少居民和企业的消费和投资 减少政府支出则直接使总需求下降 二 财政政策中乘数K分析 总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乘数 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量的自发总需求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乘数是一把 双刃剑 总需求的减少也可引起的国民收入的成倍减少 1K 1 b 边际消费倾向 例 政府增加开支20万元 这20万元通过政府购买转入供应者手里 如边际消费倾向为0 8 供应者拿80 即16万元又用来购买 使社会总需求净增加16万元 加上第一轮 社会总需求为36万元 第三轮 20 16 16 0 8 48 8 连锁反应一轮一轮进行下去 直到钱几乎等于零 轮次开支数累计开支1202021636312 848 8410 2459 0458 19267 23266 553673 785675 2422879 0234884 19430483 222784 0100 1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1 YK 1 b 1 t G如果不考虑税收1K 1 b 2 转移支付乘数 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转移支付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b YK 1 b 1 t TR 3 税收乘数 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b YK 1 b T 4 财政平衡乘数为1 财政收支平衡对国民经济均衡的影响例 财政支出40亿元 边际消费倾向0 8 则乘数为5 国民收入增加200亿元 同样 为保持平衡 税收增加40亿元 其中减少的消费量为0 8 40 32 国民收入减少32 5 160亿元 200 160 40亿元 结论 不管国民边际消费倾向和国民边际储蓄倾向是多少 只要收支平衡 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同增或同减一个相同的量 其对国民收入的净效应就是在同方向增减一个相同的量 而没有乘数扩张的效应 财政政策效应 1 自动稳定器 个人所得税 公司所得税和各种转移支付具有内在稳定器的功能 经济繁荣 过热时 财政会自动增税减支 遏制社会总需求 经济萧条 过冷时 财政会自动减税增支 刺激社会总需求 使国民经济处于相对稳定 通货膨胀时期 居民和企业收入增加 所适用的累进所得税率提高 政府给予的农产品等福利补贴减少 企业和居民的收入相对减少 消费和投资可以减少 从而减轻通货膨胀的程度 经济萧条时期 居民和企业的收入减少 所适用的所得税率下降 政府给予的农产品等福利补贴增加 企业和居民的收入相对增加 消费和投资也可以增加 从而减轻经济萧条的程度 内在稳定器的这种自发调节作用有望缓解经济的过热或者过冷 但是这种调节作用的力度是有限的 所以在关键时期还是要靠财政货币政策的干预 自动稳定器只能起到配套作用 2 挤出效应 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 财政支出增加会导致公众消费或企业投资的减少 财政支出增加的途径有 向个人和企业增税向个人和企业发行债券挤出效应存在 部分存在 不存在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向中央银行借款挤出效应不存在让商业银行认购公债挤出效应存在 3 整体效应 在不同的经济形势下 因为IS和LM曲线的形状不同 这就决定了财政货币政策的效果不同 从而引出财政货币政策的选择问题 1 LM相同 IS不同a IS平坦 富有弹性b IS陡直 缺乏弹性AD占AC的比例小 AD占AC的比例大 财政政策效果差 财政政策效果好 i Y LM IS1 A IS2 B C D i Y LM IS1 A IS2 B C D 2 LM不同 IS相同 c LM平坦 富有弹性d LM陡直 缺乏弹性AD占AC的比例大 AD占AC的比例小 财政政策效果好 财政政策效果差 i Y LM IS1 A IS2 B C D i Y LM IS1 A IS2 B C D 4 赤字财政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