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为例.doc_第1页
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为例.doc_第2页
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为例.doc_第3页
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为例.doc_第4页
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为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论文学情监测,让群文阅读走出“虎头蛇尾”的窘境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为例【摘 要】 近几年,全国各地的语文教学改革可谓是百花齐放小组合作,学案导案,思维导图等都走进了小学语文课堂。群文阅读也是其中的一个代表。群文阅读以一篇带多篇,确实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不少老师纯粹是玩个“新鲜”,不了解学生的阅读起点,不关心课堂的教学容量,不关注课后的阅读实际。那么,如何改变怎样的窘境?笔者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为例,详实地说明学情监测在群文阅读过程中的重要性,即课前要巧设预习单了解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课中要减少冗繁环节切实落实教学目标,课后要多方检测激发学生后续阅读兴趣。了解学情,关注学生,帮助群文阅读走出“虎头蛇尾”的尴尬境地!【关键词】 群文阅读 学情监测 激发兴趣群文阅读就是围绕一个或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其中议题可以围绕书中的人物展开,可以围绕书中故事情节展开,可以围绕书中的表达方式展开等。这是当下群文阅读的基本操作方式,不详细展开描述。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样式,它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追捧,尤其是在如今“生本课堂”已成为主旋律的教学环境下,群文阅读无疑是“生本课堂”的最佳体现。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往往只关注一堂课的群文阅读,往往炫耀于一堂课重组了多少文章,却忽视了群文阅读的前奏和后延,这对于整个群文阅读来说,犹如鸟儿没了翅膀,又怎能飞得远呢? 一、群文阅读之病症虎头蛇尾(一)课堂饱满,阅读呈囫囵吞枣之势对于群文阅读,很多教师表示“又爱又恨”,爱的是“这确实是个好东西”,毋庸置疑,它能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恨的是“这好东西不好实施啊!”首先大家比较担忧的便是课堂上的时间问题,短短40分钟,以前精学一篇文章都来不及,如今却要拓展到几篇文章,很多教师就会质疑:即使你群文阅读了,那也是流于形式,很多精化内容肯定都被强制裁剪了,学生又学到了什么呢;其次,学生是参差不齐的,你又如何保证学生的“消化”能力呢,肯定有很多中下水平的学生要被“吃撑了、吃怕了!”再说了,每篇文章的视角不止是一个,比如一件运动衫,你可以从“爱”这个视角着眼,你也可以从“故事”这个视角切入,你还可以以“文体小小说”为入口,你甚至可以从“表达方式对细节的反复描写”这个视角出发,那么到底该如何选择呢?这又是个问题!(二)缺少监控,阅读现放任自流之态很多教师反映:群文阅读就是作秀!课堂上是群文阅读了,也布置给了学生相关的阅读任务,可谁还去在乎学生到底有没有完成了这些相关任务。对于老师而言,他关注的是这堂课的“群文阅读”是否精彩,反响怎样,因此上课之前,他“博览群书”,然后绞尽脑汁出奇招以群文,而对于他精心设计的课后阅读任务置之不理。比如,教学杨氏之子后,你可以群读世说新语中的其它故事;教学晏子使楚后可以群读晏子春秋中的其他故事。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又有多少老师去了解过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又有多少老师采取过一些激励措施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很多教师只是把它当作是“课堂中的一个环节”而已。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聪明的很,在这种没有强化的意识下,他们压根不把这课外群读当回事。长此以往,所谓的群读也就“徒有其表”了。二、群文阅读之良方学情监测学情就是学生已有知识经验,阅读起点。监测就是监查和检测,也就是说老师要在群文阅读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热忱,关注学生的真实学情。课前依据预习单,全面、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心里明白哪些学生了解文本的基础部分?哪些知识点是学生不懂,需要点拨的?整理信息后为课堂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奠定基础,找准方向。如此,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减少不必要的教学环节,真真切切地落实教学目标。课中布置的群文阅读更需要检测并落实,方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下一轮的群文阅读注入积极的因素,起到良性循环的效应。(一)依据精学单,课前学情知根知底美国奥苏伯尔曾说过:“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所以教师的首要任务便是通过一定策略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哪些是学生完全陌生的,哪些是学生似懂非懂的。唯有通晓了学生的现有认知,群文阅读才能提质提速。而精学单便是最快、最全面的了解策略。精学单是更深层次的预习,如果说预习单主要针对的是字、词、主要内容等预习情况的面上问题,那么精学单是在这个基础上的细节提升,它关注到了人物语言、表达方式、知识拓展等点上细节,当然具体的设计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班级学生的学情、认知特点来确定,将趣味性与知识性有机整合,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下面以半截蜡烛 为例(见表一):半截蜡烛精学单1、 从音、形、义三方面归类本课的生字词基础预习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整体认知3、我最欣赏谁?理由板块理解4、我最欣赏的语言:细嚼慢咽5、从书籍或网络上寻找其他的课本剧,作简单的对比。预习拓展6、我不理解的内容有:预习质疑家长留言:家校互联表一通过这样的精学单,教师对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便有了大致的了解。学生的层次性认知展露无疑,基础生字和概括课文的能力大部分同学已经掌握,借用课前的小组交流,学生肯定能掌握,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就不需要按部就班又来一回。通过信息反馈整理,我发现学生对文中出现的三个人物的形象理解不全,对课本剧与其他文章的形式异同及写法不甚理解。了解基本学情后,我在课堂教学中减少了学生已经理解的教学环节,重点让学生感悟人物的形象,群读课本剧晏子使楚和课外剧脚印。课堂上,学生既开阔了视野,也在一节课中充分落实了教学目标。我想,这一切首先都得益于我课前对学生学情的充分细致的了解。(二)减少冗环节,课中学情游刃有余崔峦先生在谈到小学语文教学时,曾语重心长地讲:“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确实,在群文阅读中,过多的教学环节又怎能让学生既落实教学目标,又拓展阅读的面。不从精简教学环节入手,不从学生的基本认知学情出发。群文阅读的课堂教学怕是会“丢了夫人又折兵”。案例: 晏子使楚(1)面对楚王让其钻狗洞这道难题,晏子如何应对?请同学们划出晏子应答的语句,细读体会晏子的言语妙在哪? 出示:“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2) 交流反馈晏子的话妙在哪(3)情境展示。谁想与老师合作,把当时的情境展示出来。其他同学注意倾听评价。(4)学法总结。同学们,刚才我们是如何学懂晏子第一次反击楚王的语言的?(出示:划出妙答 品悟妙意 展示妙境)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也用刚才的这种学习方法来学习晏子其他两处反击楚王的精妙回答。(5)运用学法,小组展示其他两处精彩妙答。(6)看板书,这种人物形象是通过什么方法塑造出来的呢?(人物对话)(7)拓展练习,群书阅读鸟,划出晏子说的最重要的话,体会人物对话对人物形象的塑造。(8)布置课外阅读任务,读晏子春秋。纵观这堂课,不难发现,教学中减少了很多传统的重复认知的教学环节。无论是晏子使楚,还是群文阅读的鸟,都紧扣着对话来展开,并从言语对话出发,感知文本的表达方式。也许有人会质疑:这样学生的基础水平不是会下降吗?其实不然,群文阅读注重的是“课前阅读、课内交流”,当学生在课堂上能侃侃而谈时,那么他的课前阅读肯定是下了大功夫的。面对着群文阅读大容量的阅读累积,教师要注意的是在群文阅读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默读,而且还要追求一定的阅读速度默读。新课标要求高年级学生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所以说,精简且扣住重点的教学环节既落实了教学目标,也也学生潜心会读其他文章“保驾护航”,不致于心烦意燥,草草了事。(三)检测多渠道,课后学情了然于胸现在的孩子普遍缺少阅读的兴趣,究其原因,并不是学生懒惰,而是老师缺乏合理的引导,没有给学生创造愉快的阅读环境。群文阅读若没有后续的检测,没有后续的环境创设,将毫无后劲可言。对学生阅读情况的检测可以是形式多样,它既便于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便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1. 古文吟诵,书香满溢 在教学杨氏之子后,孩子们喜欢上了这篇文言文,对杨氏之子精妙的应答赞不绝口。课后也积极阅读我布置的文言文集世说新语。看到这样的情况,我想:学生这么喜欢这样的小故事,是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呢?他们会不会喜欢吟诵这些看似枯燥的文言文呢?为了进一步促进孩子们恋上文言文,我准备拿出一节班会办一场古文吟诵会吧。听到这个消息后,孩子们高兴得手舞足蹈,一蹦三尺高!案例:班会吟古文 香满溢主持人:下面有情第一小组为我们吟诵王戎不摘李(第一小组在掌声中登台)第一幕:吟诵(王静吟,朱琳贝放音乐。)王静:(眼睛微微闭上,举起右手)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一读完,班级里掌声雷动。)第二幕:表演(王静继续吟一遍,林宇航和陈景瑀表演。)整节课上,各小组轮流吟诵,或吟诵带表演,或两人齐吟诵,真是花样百出。课堂上笑声不断,处处充盈着古文的磬香。许多学生在这节班会之前,并没有好好地去读。经过这节课后,我竟然发现他们在晨读课上也拿出世说新语在认真品读了。幸福、愉悦洋溢在他们童真的脸上。2. 剧本创编,笑声飞扬在教学半截蜡烛时,我推荐孩子读了剧本晏子使楚和脚印。课后有几个学生跑到办公室索要一节课要表演课本剧。听闻此事,我欣喜若狂。我何不在孩子阅读愉悦的旺火中再添上一把柴火呢?哪怕牺牲掉一节语文课,那又何妨!案例:课本剧半截蜡烛少尉: (将门踹开)你们家,有没有情报员?(傲慢地说) 夫人: 先生,您好,我们家怎么会有情报员呢?我们家就我一个大人,还有两个幼小的儿女,军官,您多虑了。 (少尉、中尉开始翻箱倒柜地搜查) 伯诺德夫人:长官,有什么事吗? 中尉:我们走累了,到你们这儿坐会儿。去,给长官们倒点水来。 【杰克、杰奎琳看看妈妈,伯诺德夫人点点头,杰克走过去倒水。正在这时,少校竟然一个不小心坐在了地上。】 中尉: (连忙跑上来扶)你们是怎么搞的?少校少校,你别惊慌,待我唱首中国黄梅戏给你压压惊。(举起兰花指)少校少校,英明神武(唱完又回到少校身边为少校锤锤背)少尉: 报告少校,没有任何可疑现象!(端起烛台放到甲前)天黑了,点根蜡烛吧!(点燃半截蜡烛,放到少校面前,少尉、中尉坐下)。 少校:(点点头)嗯,好多了。这节课本剧表演课可谓是精彩纷呈,有的小组表演半截蜡烛,有的表演晏子使楚不一样的表演带来是一样的心情。我和班上的其他孩子们基本上都是在捧腹大笑。虽然他们的表演还缺少舞台的感染力,但我惊讶于他们的课本剧的创编能力。在半截蜡烛的剧本中,三个德国兵也是极具个性,军官油腔滑调,中尉阿谀奉承,还会唱中国黄梅戏,少尉则是粗暴无礼。这样的课本剧表演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孩子们阅读的兴趣,还激发了他们思维的创造力。3. 微型练笔,牛刀小试 在教学这一组课文中,我有意识地让孩子们关注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语言的艺术之美。尤其是在教学晏子使楚后我推荐孩子们读晏子春秋,在课外读物中再次强化人物对话塑造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经过几天的阅读后,我想:孩子们是否已经在阅读中落实这种表达方式呢?于是我在难忘瞬间(一本专门练习细节描写的本子,我取名为“难忘瞬间”)中安排了用人物的语言对话塑造人物形象的小练笔。 案例:王嘉晔练笔可敬的人袁振升坐在座位上,扯开嗓门,“哇哇哇”地哭了起来。眼泪从他的眼眶里不住地往外流,似在抒发他的忿满与委屈。同学们闻声赶来,纷纷劝慰。“袁振升,你别哭了。”“袁振升,你有什么委屈吗?跟我们说说。”“我我没有给小组加分啊。”啊呜听到大伙的劝说,他哭得更厉害了!我听了,明白了原委,忙劝解道:“振升,你别哭,小仓鼠我们还是会买给你的。”(袁振升是我们班的特殊生,智质低,从小又没有妈妈照顾,是个可怜的孩子。为了鼓励他为小组加分,我们承诺只要他能经常给小组加分,就给他买喜欢的小仓鼠。)“谁说我是为了小仓鼠呀,我是觉得没有给你们加分,你们这星期就吃不到棒棒糖了!”说完,又趴在位置上掩头痛哭。我沉默了!半天说不出话来。原来袁振升有这么强的集体荣誉感啊!王嘉晔同学记下的是班里的真人真事,运用的方法真是通过人物的对话塑造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读着这样的练笔,我自己的感触也很深刻。感触之一是振升这孩子的内心深处埋藏着善良温情的种子,使我的脑海里不断回想起他给我送苹果或橘子的场景。感触之二是在群读之后,用微型练笔的方式落实习作之法是很有必要的。既检测了学生的阅读实情,也使学生在习得写法之后找到了一片自我开垦的沃土。总之,群文阅读中需要学情监测这一良方妙药。阅读中监测,不是只在课堂中,而是从课前贯穿课后,环环相扣,达到阅读的最优化。在拿到一篇课文时,教师先研读教材,读透教材,在此基础上设计精学单,了解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的最佳视角。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