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抗震鉴定标准_第1页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_第2页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_第3页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_第4页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一 建筑抗震鉴定的基本规定详情二 场地 地基和基础的抗震鉴定详情三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鉴定详情四 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鉴定详情五 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的抗震鉴定 略 六 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的抗震鉴定 略 七 单层砖柱厂房的空旷房屋的抗震鉴定 略 八 木结构和土石墙房屋的抗震鉴定 略 九 烟囱和水塔的抗震鉴定 略 工程实例详情 一 建筑抗震鉴定基本规定 1 建筑抗震鉴定的目的及其必要性2 抗震鉴定的适用范围3 抗震鉴定的设防目标4 抗震鉴定的建筑分类和设防标准5 抗震鉴定的程序6 抗震鉴定的评定层次7 抗震鉴定的结论及处理对策 1 抗震鉴定的目的及其必要性 1 什么是抗震鉴定 抗震鉴定 通过检查现有建筑物的设计 施工质量和现状 按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 对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2 抗震鉴定的目的对现有建筑的抗震能力进行鉴定 为抗震加固或采取其他抗震减灾对策提供依据 以减轻地震破坏 减少损失 3 建筑抗震鉴定的必要性我国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国家之一 地震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在我国 地震中死亡人数多 主要是房屋质量差 在我国 现有建筑相当一部分未考虑抗震 有些虽然考虑了抗震 但设防标准低 与新的烈度区划图等的规定相比 并不能满足相应的设防要求 当遭遇到该地区设防烈度影响时 这些房屋建筑的安全性就存在问题 对这些建筑 必须进行抗震鉴定 2 抗震鉴定的适用范围 1 0 2本标准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 9度地区的现有建筑的抗震鉴定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 抗震鉴定不同于抗震设计 其对象为 现有建筑 其目的是判断结构实际具有的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总体上说 建筑抗震鉴定时对结构抗震性能的衡量标准要低于按设计规范进行质量检验的要求 因此 切不可按鉴定的要求来衡量新建工程 从而把不合格的新建工程评为合格工程 2 应进行抗震鉴定的 现有建筑 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使用年限在设计基准期内但按原来规定未考虑抗震设防的建筑 第二类是虽已抗震设防但新的区划图设计烈度提高使之可能不符合相应设防要求的建筑 这个范围不包括古建筑 旧建筑 按抗震设计规范设计 含TJ11 78和GBJ11 89 且设防烈度不提高的建筑和刚竣工交付使用的新建筑 3 对现有建筑进行装修和改善使用功能的改造时 若不增加房屋的层数 应按鉴定标准的要求进行抗震鉴定 并确定结构改造的可能性 若进行加层改造 一般说来 加层的要求应高于现有建筑鉴定而接近或达到新建工程的要求 此时不能直接套用抗震鉴定标准的具体要求 3 抗震鉴定的设防目标 抗震设计时的设防目标为 小震不坏 中震可修 大震不倒 抗震鉴定时的设防目标为 设防烈度地震影响下不倒塌伤人或砸坏重要生产设备 经修理后仍可继续使用 第1 0 2条 这意味着 1 在遭遇到相当于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 现有建筑的鉴定目标是 经修理后仍可继续使用 也就是只要能修复即达到设防目标 而新建建筑的设防目标是 经一般修理或不经修理可继续安全使用 2 不要求现有建筑在遭遇高于设防烈度要求的地震影响时不倒塌 仅要求结构在设防烈度地震影响下不倒塌伤人 但对人流出入口的女儿墙等可能导致伤人或砸坏重要生产设备的非结构性构件 也要防止倒塌 4 抗震鉴定的建筑分类和设防标准 第1 0 3条现有建筑应根据其重要性和使用要求 按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分为四类 其抗震验算和构造鉴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甲类建筑 抗震验算和构造均应按专门规定采用 乙类建筑 抗震验算 可按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用 抗震构造 除9度外可按提高一度的要求采用 丙类建筑 抗震验算和构造要求均应按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用 丁类建筑 7 9度时 抗震验算可适当降低要求 抗震构造可按降低一度的要求采用 6度时可不做抗震验算 5 抗震鉴定的程序和内容 一般说来 抗震鉴定应包括以下程序 1 搜集原始资料 如勘探报告 设计施工图 施工记录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竣工图 工程验收资料等 当资料不足以判断房屋的抗震能力时 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必要的实测 2 调查建筑现状 了解实际情况与原始资料相符合的程度 施工质量及维护状况 并发现有关的抗震质量问题 3 分析综合抗震能力 把对结构抗震概念的各种宏观判断和结构抗震承载力的计算分析结合起来 判断整个结构所具有的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4 提出鉴定结论和治理方案 主要对不符合鉴定要求的房屋提出相应的维修 加固 改造或更新等抗震减灾对策 6 抗震鉴定的评定层次 第3 0 3条房屋的抗震鉴定 可分为两级 第一级鉴定以宏观控制和构造鉴定为主进行综合评定 第二级鉴定以抗震验算为主结合构造影响进行整体抗震能力的综合评定 满足第一级鉴定要求的结构 即符合抗震要求 不再做第二级鉴定 不满足第一级鉴定要求的结构 除有明显缺陷需加固或处理等情况外 需由第二级鉴定做出判断 现有建筑宏观控制和构造鉴定的基本内容有 建筑的高度 平立面和墙体布置 结构体系 构件变形能力 连接的可靠性 非结构的影响和场地 地基等方面 在结构抗震验算中 将构件分成具有整体影响和仅有局部影响两大类 予以区别对待 前者以组成主要结构的主要承重构件及其连接为主 不符合抗震要求时有可能引起连锁反应 对结构综合抗震能力影响较大 采用 体系影响系数 表示 后者指非承重构件 附属构件和非必要的承重构件 如悬挑阳台 过街楼 出屋面小楼等 不符合抗震要求时只影响结构的局部 在判断总体抗震能力时一般可忽略 只需结合维修加以处理 采用 局部影响系数 来表示 7 抗震鉴定的结论及处理对策 建筑结构抗震鉴定结论 一般分为两类 符合抗震鉴定要求 不符合抗震鉴定要求 第3 0 7条对不符合抗震鉴定要求的建筑 可根据建筑的实际实际情况 结合使用要求 城市规划和加固难易等因素 通过技术经济分析 提出相应的维修 加固 改造或更新等抗震减灾对策 维修 指结合维修处理 适用于仅少数 次要部位局部不符合鉴定要求的情况 加固 指有加固价值的建筑 大致包括 无地震作用时能正常使用 建筑价值虽已存在质量问题 但能通过抗震加固达到要求 建筑因使用年久或其它原因 如腐蚀等 抗侧力体系承载力降低 但楼盖或支撑系统尚可使用 建筑各局部缺陷尚多 但易于加固或能够加固 改造 指改变使用功能 减少使用荷载 更新 指无加固价值而仍需使用的建筑或在计划中近期要拆迁的不符合鉴定要求的建筑 需采取应急措施 返回 二 场地 地基和基础的抗震鉴定 对场地 地基和基础的抗震鉴定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场地 地基基础的有利影响 1 类场的建筑 上部结构的构造鉴定 一般情况下可按降低1度的要求采用 第3 0 6 1条 2 有全地下室 箱基 筏基和桩基的建筑 可降低上部结构的抗震鉴定要求 第3 0 6 3条 如圈梁设置可按降低1度的要求采用 支撑系统梁及其连接的要求也可有所降低 但构造不可全面降低 场地 地基基础的有利影响 类场地 复杂地形 严重不均匀土层上的建筑以及同一建筑单元存在不同类型基础或埋深不同时 可提高抗震鉴定的要求 第3 0 6 2条 现有地基承载力的提高 在一定条件下 现有天然地基的竖向承载力 可考虑地基土的长期压密效应 地基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 承载力有所提高的主要原因有 土在建筑荷载作用下的固结压密 机械设备的振动加密 基础与土的接触处发生某种物理化学作用 三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鉴定 1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鉴定程序框图多层砌体房屋可按结构体系 房屋整体连接 局部易倒塌部位的构造及墙体抗震承载能力 对整幢房屋的综合抗震能力进行两级鉴定 2 多层砌体房屋第一级抗震鉴定3 多层砌体房屋第二级抗震鉴定 1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鉴定程序 1 高宽比 横墙间距等 2 墙体 墙与楼 屋 盖连接 圈梁等 是 3 局部尺寸 楼梯间 女儿墙等 4 第一级横墙间距和房屋高度等 体系影响系数 局部影响系数 平均抗震能力指数 综合抗震能力指数 楼层 墙段 第1级鉴定通过 第2 甲 级通过 第2 乙 级通过 第2 丙 级通过 是 是 是 否 否 否 否 2 多层砌体房屋第一级抗震鉴定 多层砌体房屋的第一级抗震鉴定的内容包括结构体系 材料强度 结构连接的整体性和易引起局部倒塌部位的构造四个方面 多层砌体房屋的第一级鉴定分两种情况 对刚性体系的房屋 先检查其结构连接的整体性和易引起局部倒塌的部位 当两者均符合要求时 直接按房屋宽度 横墙间距和砌筑材料强度等级来判断是否满足抗震要求 不符合时才要求进行第二级鉴定 对非刚性体系的房屋 第一级鉴定只检查其整体性和易引起局部倒塌部位 并需进行第二级鉴定 结构是否属刚性体系以结构振动特性衡量 基本振型以剪切型为主的 属刚性结构体系 基本振型以弯剪型为主的 属非刚性结构体系 现有的多层砌体结构房屋 其抗震横墙的间距 楼盖和屋盖平面内的刚度以及房屋的高宽比 多数可满足刚性结构体系的要求 2 多层砌体房屋第一级抗震鉴定 续 结构连接整体性的鉴定 包括 纵横向抗震墙的连接处 楼 屋 盖及其与墙体的连接处 圈梁布置和构造等的判别 当纵横墙交接处的连接不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时 应进行加固或采取其它处理措施 不需进行第二级鉴定 当楼屋盖的连接不符合第一级的鉴定要求时 一般可在第二级鉴定中用整体影响系数综合处理 当圈梁的布置不符合第一级鉴定的要求时 也可在第二级鉴定中用整体影响系数综合处理 易引起局部倒塌部位的构造鉴定 包括 局部尺寸较小的墙段和墙垛 出屋面的女儿墙 楼电梯间 悬挑的阳台和雨篷 房屋端部的楼梯间等容易引起损坏的部位 3 多层砌体房屋第二级抗震鉴定 多层砖砌体房屋的第二级抗震鉴定 分三种方法 楼层平均抗震能力指数法 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法和墙段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法 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情况 一 楼层平均抗震能力指数法 楼层平均抗震能力指数法适用于刚性体系且整体性连接和易局部倒塌部位满足第一级鉴定要求而房屋宽度或横墙间距略大的房屋 它又称为二 甲 级鉴定 楼层平均抗震能力指数 i按下式计算 4 2 3 1 式中 Ai Abi i层纵向或横向砖抗震墙在半层高处净截面的总面积或楼层建筑面积 oi i层纵向或横向砖抗震墙的基准面积率 烈度影响系数 7 8 9度时分别取1 0 1 5和2 5 3 多层砌体房屋第二级抗震鉴定 续 二 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法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法适用于非刚性体系以及刚性体系中整体性连接和易局部倒塌部位不满足第一级鉴定要求的砖房 它又称为二 乙 级鉴定 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ci 第i楼层的纵向或横向墙体抗震能力指数 1 体系影响系数 2 局部影响系数 3 多层砌体房屋第二级抗震鉴定 续 三 墙段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法 墙段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法适用于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不满足要求 但仅横墙间距过大或易局部倒塌部位不满足第一级鉴定的砖房 它又称为二 丙 级鉴定 墙段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可由下式计算 式中 cij 第i层第j墙段综合抗震能力指数 ij 第i层第j墙段抗震能力指数 Aij 第i层第j墙段在1 2层高处的净截面面积 Abij 第i层第j墙段计及楼盖刚度影响的从属面积 四 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鉴定 1 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抗震鉴定程序框图2 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第一级抗震鉴定3 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第二级抗震鉴定 1 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程序 6 7度时 类场地 双框架 是 平立面 刚度 横墙间距 梁 柱配筋构造 砌体结构与框架相连处的构造 填充墙连接构造 整体影响系数 综合抗震能力指数 局部影响系数 主体结构通过 加固等 第一级通过 7度 类场地和8度时 第二级通过 否 否 是 是 是 是 否 否 否 2 钢筋混凝土房屋第一级抗震鉴定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的第一级抗震鉴定 包括结构体系 材料强度 配筋构造和连接构造四个方面 结构体系的鉴定主要包括节点连接方式和规则性的判别 对于房屋规则性的判别基本同设计规范 鉴定的要求在6 2 1 2条中列出 框架结构实际达到的材料强度不能过低 这是第一级鉴定中简化抗震承载力验算的前提 7度时不宜低于C13 原150号 8 9度时不宜低于C18 原200号 低于上述要求时 应进行第二级鉴定 配筋构造的鉴定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 6度和7度 类场地时 只判断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第二种情况 7度 类场地和8 9度时 要检查纵筋 箍箍 轴压比等 由于纵筋和轴压比均可在二级抗震鉴定进一步判定 仅对柱的箍筋构造提出要求 鉴定要求见6 2 3 6 2 3 1 6 2 3 2 连接构造的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