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广州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备考_第1页
2013-2014年广州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备考_第2页
2013-2014年广州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备考_第3页
2013-2014年广州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备考_第4页
2013-2014年广州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备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2014年广州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备考1、 字音字形。 小六上册教学大纲规定,会写120个字,掌握词语盘点中的词语,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例题(一)读词语。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在括号里写“A“或”B“。(4分)(2012-2013年天河区期末卷)1.阻挠 A no B ro ( )2.搁板 A g B g ( )3.潺潺 A chn B cn ( )4.模仿 A m B m ( )参考答案:1.A 2.B 3.A 4.B(二)读拼音,写字词。(2012-2013年越秀区期末卷): m kn qn yu mng lng静( ) ( )测 ( )键 ( )虑 ( )( ) ln ln y b zhn y微波( ) ( ) ( )血( )杀 ( )耳( )聋参考答案:谧、勘、琴、忧、朦胧、粼粼、浴、搏、震、欲(三)下面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2012-2013年白云区期末卷)A. 供品 (gng) B.怒号(hu)C.排山倒海 (do) D.逃窜(cun)参考答案: B(四)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字的一组是( )(2012-2013年白云区期末卷)A. 回荡 祥细 溜之大吉 B.圣洁 至敬 巧夺天工C.苍茫 破碎 意未深长 D.归宿 企盼 张冠李戴 参考答案: D考点分析:小学阶段,字音字形是必考内容,占分比例为4-8分。作为优等生,基础知识是必须完全掌握的,做到正确率100%。对于这一考点,只要将课内词语盘点中的字词过关,这道题就会迎刃而解。特别注意的是,一些易错字词(如“谧”、“蕴”、“斑”、“嗽”、“寇”、“潺”等),及多音字(如狂风怒号(ho)、树冠(gun)、散聚(sn)、胆颤(zhn)、夹(ji)着、供(gng)品、供(gng)祖像等)需要重点记忆。常考题型:看拼音写词语(出自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词语)。 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字音,特别是多音字(大多出自词语盘点中读读记记)。 选择书写正确的词语(词语盘点中四字词语或日积月累中的成语)。 给形近字组词(课文中新学生字)。解题妙招:听写、错题积累、形近字趣味区分法、多音字造句情景记忆法。2、 成语。 成语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整体性,其含义是约定俗成的;它不是构成它的单个语素义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提供的事件的基础上,在丰富的人文背景下,通过引申、比喻等方式抽象概括出来的。例题(一)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请把答案填写在括号中。(2分)(2012-2013年天河区期末卷) A 行色匆匆 不落窠臼 悬涯峭壁 百折不回 B 不拘一格 余音绕粱 缝缝补补 流连忘返 C 和蔼可亲 世外桃园 曲高和寡 三更半夜 D 焦躁不安 雅俗共赏 窃窃私语 笔走龙蛇 参考答案:D本题中“世外桃源”是难点。属拔高类题。(二)补充完整下列成语。(2012-2013年越秀区期末卷)( )不经心 可见一( ) 焦( )不安 别具( )心参考答案:漫不经心、可见一斑、焦躁不安、别具匠心。(3) 把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圈出来,并把正确的答案写在括号里。(2012-2013年海珠区区卷)焦燥不安( ) 慢不经心( ) 振耳欲聋( )抑扬顿措( ) 欲血搏杀( ) 微波嶙嶙( )参考答案:燥改躁 慢改漫 振改震 措改挫 欲改浴 嶙改粼 考点分析:这一知识点大概占2-4分。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把握成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同时必须准确理解成语中一些含有生僻义的关键语素,切忌粗枝大叶,一瞥而过,主观臆断,望文生义。此题的成语多出自课文、词语盘点及日积月累中。 常考题型:填空,(给出成语中的部分字,再把成语补充完整) 成语补充填空,在句中天上适当的成语。(考察成语的理解运用) 下列成语中选择没有/有错别字的一项。 把错别字圈起来,并在括号中改正。 解题妙招:了解成语的由来、理解成语的含义(表面义+比喻义)、成语造句法、错题积累给类法。3、 词语含义理解。 中国汉字很神奇,往往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意思也大不相同。(一)给下面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3分)(2012-2013年天河区期末卷) 鼓 A 一种打击乐器 B 发的,使振作起来 C弹10.春节到了,光嘴上锣鼓喧天,喜气洋洋。( )11.伯牙善鼓琴。( )12.在指导员的鼓励下,小李克服了心理障碍,不再恐高了。( ) 志 A志趣,想到 B记载的文字 C 记,记在心里13.伯父的恩情,我永志不忘。( )14.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15.爸爸订的杂志,我们全家都爱看。( )参考答案:10.A 11.C 12.B 13.C 14.A 15.B(二)体会下列句子的情感,将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天灾后面的括号里。(4分)(2012-2013年天河区期末卷)A 轻松、欢快 B 轻蔑、嚣张 C 热爱、赞美D 疼爱、欣赏 E 遗憾、感慨16. 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17. 地球,这位人类的目前,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18.我们在海的怀抱里跳跃,歌声笑声溅起鲜亮的花朵!( )19.你看它们那小模样!啧啧 ( )参考答案:16.B 17.C 18.A 19.D考点分析:这一考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字词含义的理解,重在与考查字词的运用。考查的词语一般出自课文中的近义词(如精密和周密),占分比例为4分左右。常考题型:给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选择正确的字词填入句子中。解题妙招:归类分析法、近义词综合造句法、排除法四、课内知识综合考查。 整个学期共八个单元,个别区会对课内的作家作品,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考核。例题:(一)判断下列各题。说法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 ”.(4分)(2012-2013年天河区期末卷)5.穷人的作者是俄罗斯作家阿托尔斯泰。( )6.“竭泽而渔“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做长远打算。( )7.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楚辞,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8.贝多芬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参考答案:5.B 6.A 7.B 8.A本题中托尔斯泰所在的国家名与全名是难点。属拔高类题。(二)下面文言文停顿或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2012-2013年天河区期末卷)A.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B. 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C. 伯牙绝弦。 绝:断绝。D.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了高山。参考答案:D(三)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2012-2013年白云区期末卷) 1、“津津乐道、兴高彩烈、囫囵吞枣、饱经风霜”这组词语没有错别字。( ) 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中的“峨峨”是“高”的意思。( )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西江月”是词牌名。( ) 4、“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不能体现出嘎羧对寨子的依依惜别之情。( )参考答案:1、错,2、对,3、对,4、错考点分析:此题是对整册内容进行综合考查,占分比例4分左右。对于课内知识大杂烩,同学们复习时要注意精读课文的内容及重点句子的理解。对于著名作家要深入了解记忆,如本册的鲁迅、季羡林、列夫托尔斯泰等著名作家须牢牢记住。本册诗海拾贝一单元所涉及的诗词常识常考点之一,如词牌名、曲牌名等。另外,特别要关注的是,文言文伯牙绝弦一课,它常考节奏划分及字词解释等。常考题型:选择题,选择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判断题。解题妙招:综合梳理课内精读课文,重视资料袋,牢记名家名作。5、 句型 句型是小六语文的必考点,无论是单元测试还期末考,这一考点的位置都是不可动摇的。例题(一)按要求写句子。(8分)(2012-2013年天河区期末卷)1. 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施工设计的铁路干线。(修改病句)(2分)2. 四周黑洞洞的,很容易碰壁。(改为反问句)(2分)http :/www. 3. 老人对我说:“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快乐和幸福。“(改为转述句)(2分)4. 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是水。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是我们的祖先的血液。(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2分)(二)按要求改写句子,并抄写在横线上。(2012-2013年越秀区期末卷) 1、海鸥注视着老人。(扩写两处以上) 2、广州国际灯光节吸引了四面八方不同地方的群众前来参观。(修改病句) 3、大地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怎能不热爱它,照管它呢?(改为陈述句) 考点分析:此题占分比例较大,一般是6-10分。考查的句型主要包括:缩句、陈述句和反问句、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关联词合并句子、肯定句和双重否定句、病句、用修辞手法改写/仿写句子等。同学们要注意这些句型的修改方法,才会有效地攻下此题。常考题型:根据要求改写句子。 原句修改句子。解题妙招:缩句方法: (1)去“枝”留“干”法凡用来进行修饰或限制的词都尽量去除,包括:形容词、数量词、表示程度的词、表示时间的词、表示地点的词、介词结构等。 (2)借助“的,地,得”去除“的、地”前面的词语,去除“得”后面的词语。 (3)“自我提问”法 “谁怎么样?”“谁干什么?”“什么怎么样?” (4)“主谓宾”判断法根据句子的主谓宾语进行划分,从而理解句子的中心意义并精炼出缩句。 反问句和陈述句:反问句并不是向对方提出问题,需要对方回答,而是用反诘(追问)的语气强调某个问题,表达某种感情。它是问句的一种特殊形式,并不需要回答,答案就在句中,句末用问号;陈述句变感叹句,一般加“多么”、“太”、“真”等词,句末要加上感叹词“啊”、“呀”等,将句号改为感叹号。 直接引述换间接转述:1、标点符号: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双引号,如果句末是疑问句(反问句)感叹句,以及祈使句的,一定要将句末的问号或叹号改为句号。2、人称代词:第一人称“我”“我们”改为“他”“她”“他们”;第二人称“你”“你们”改为外面对谁说的那个人(听者);第三人称“他”“她”“他们”改为相对应的人名。 3、少量的文字变化:(1)改完后的句子都是陈述句。如果被改句子不是陈述句,可先改为陈述句。比如:鲁肃对诸葛亮说:“都是你自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呢?”改为:鲁肃对诸葛亮说,都是诸葛亮自找的,他帮不了诸葛亮的忙。(反问句改为陈述句)(2)引号里的对人的称呼的时候,改后不再有称呼了。比如:他凑到我耳边轻轻地问我:“记者,你见过电灯吗?”改为:他凑到我耳边轻轻地问我有没有见过电灯。(对人的称呼去掉,疑问问改为陈述句)(3)指示代词的变化(这,那)比如:叔叔在信里对我说:“有时间我一定到你那儿玩。”改为:叔叔在信里对我说,有时间他一定到我这儿玩。(4)谁叫谁做什么事时,可以加上“叫”、“要”、“让”比如:赵王对蔺相如说:“你带着宝玉到秦国去。”改为:赵王让蔺相如带着宝玉到秦国去。(5)趋向动词的情况(去,来)比如:老师对我说:“你来我办公室一下。”改为:老师要我到他办公室去一下。(只用于“我”转述的句子):双重否定句:(1) 、双重否定句是使用两个否定副词来表达肯定含义的句子。例如不不、没有不、非不等。(2)、双重否定句的肯定语气比一般肯定句强烈或委婉。例如:他不敢不去。(强烈)我不得不告诉你事情的原委。(强烈)没有谁不惧怕他的威严。(强烈)你若是想在这个世界留下值得让人怀念的事迹,那就非得有毅力不可。(强烈)他不会不同情我的。(委婉)没有什么不可以。(委婉)(3)、书面语中还经常使用无不、无非、不无、未必不等双重否定词语来表示肯定。例如:他的话不无道理。6、 日积月累知识积累例题(一)按课文内容填空,每空1分,错漏一字扣0.5分,扣完本空分值为止。(4分)1、 今夜偏知春气暖,2、 随风潜入夜,3、 燕山月似钩4、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参考答案:略(二)根据教材内容填空。1、轻 必寡 。 (老子)2、 方寸地, 子孙耕。3、不是花中偏爱菊, 。 (元稹)4、时间就是性命,无端地空耗 ,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门外文谈)5、 ,海面上 起了大风, 起了巨浪。 (月光曲)6、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 ,终身 。(伯牙绝弦)参考答案:略考点分析:此题占分一般是4分。重点考查每一单元的日积月累背诵默写,包括了格言警句古诗名句等。常考题型:按要求填空。 默写。解题妙招: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默写。7、 阅读 这一知识点是对同学们综合阅读能力的考查,不单单考查阅读的技巧还考查同学们的审题和答题能力。例题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21分)(一)课内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来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X k B 1 . c o m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1.写出近义词、反义词(2分)(1)近义词:慈祥( ) 严 肃( )(2)反义词:微弱( ) 详 细 ( )2伯父的表情变得很严肃,他严肃思想的问题与以下那句话密切相关?( )(2分) A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了他。X|k |B| 1 B这么冷的天,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走呢? .我能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3.用“ “画出段中属于动作描写的句子。再谈谈你的体会。(2分) 4.国家有难时,“与其坐而论道,孰若起而拯之。“鲁迅的伟大,或许在一方面有所体现,请根据你对鲁迅的理解,谈谈鲁迅的伟大之处。(3分)参考答案:1. 近义词:慈和/慈爱;严格/严厉;反义词:强烈/猛烈;简略/简单。2.B3.“爸爸跑到伯父家里扎好绷带。”作者运用生动、具体的动作描写,表现了伯父和父亲细心、乐于助人、关爱劳动人民的美好品质。4.鲁迅先生在国家有难,人民生活困苦的时候,没有躲在书斋里坐而论道,而是尽自己所能帮助弱者,他的爱国忧民之情不是停留在语言上,更体现在行动中,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答案不唯一,能结合时代背景或现实来谈自己对鲁迅的理解,语句通顺的,给满分。不能结合时代背景和实际的,扣1至1 .5分)(二)课外阅读总有一些东西在大地上醒着(作者:李雪峰)喧嚣在暮色里沉淀,不久,村庄就沉沉睡着了。灯一盏一盏地熄了,星星一粒一粒地稠了。夜色让一切都沉沉睡熟,让一切生灵都沉入到睡梦中去了。但总有一些东西在夜晚是醒着的。那是我十六七岁时的一个春天,我家刚刚搬到村南头新盖不久的新居里。那是一座土屋,墙用新泥搪过,地用榔头狠命地砸捶过。有一天我弯腰在床底下潮湿的纸箱里找书,看见床底下的地上钻出一根鸡蛋粗的白色树芽来。我没理睬它,心想床底下的东西难道还会成就出什么气候。第二天早上起床伸手去床里边摸衣裳的时候,我在衣裳下摸到一个又光又滑的东西,不由大吃一惊,定下神来一看,竟是那棵树芽,白白的,嫩嫩的,顶梢拳头一样没展开的地方,裹着一层滑腻的胎液。一夜竟长得比我的床还高了,这鬼东西,我睡着了,村庄睡着了,它却醒着。如果不理睬它,说不准有一天一觉醒来,我会发现自己已经浑然不觉地睡到了它长成的树上去了。我钻到床下扳掉了它。我知道,它是那棵泡桐树根绽出的新芽。那是一棵高大的泡桐,原来就长在我放床的地方,盖房时嫌它碍事,就把它锯了,生怕它会长出树芽来,又挖地六七尺,刨出它深藏的树根,这样才觉得踏实。没想到它还会靠那些残根冒出树芽来。在那座老屋里,在那张床底下,我曾一次又一次扳倒过许多冒出的苍白树芽,直到几年后,当我扳得有些心烦意乱时,它才终于不再冒出新的树芽来。我想它还是终于睡着了,那棵泡桐树的灵魂终于睡着了,或许是永远睡着了。前年老家的那座土屋坍塌了,家里人也没理睬它,想不到我以前放床的地方竟长出一棵树苗来,一个春天竟然长出了丈余高。我大吃一惊,本以为已经十多年了,它已经睡熟再不会醒来了,但它依旧醒着,几滴残雨几缕风又让它长成一棵树了。鸟儿睡了,牲畜睡了,我们睡了,村庄睡了,世界睡了,但还是有一些东西在我们睡熟时它却醒着,生长着,并悄悄地打量着这个世界。X k B 1 . c o m泥土是不会睡着的,灵魂是不会睡着的,时光是不会睡着的,在我们沉沉睡着的时候,它们还醒着。我终于明白,即使在我们已经睡熟或沉睡的时候,总有一些东西在大地上醒着。1. 请你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一、 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2分)(1) 疲惫不堪(2) 浑然不觉2. “我想它终于还是睡着了,那棵泡桐树的灵魂终于睡熟了,或许是永远睡着了。“这句话中的”或许“嫩删去?为什么?3. “泥土是不会睡着的,灵魂石不会睡着的,时光是不会睡着的,在我们沉沉睡着的时候,他们还醒着“请你谈谈这个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4分)参考答案:1. 作者十六七岁时,新居的床下泡桐树残根长出了嫩芽,我一次次拔去嫩芽。不料多年之后,那残根又长出了一棵树。我深受震撼,原来在我们熟睡的时候,总有一些东西在大地上醒着。2. 疲惫不堪:文中指夜晚的村庄像一个非常疲乏的老人,很快就沉睡了。浑然不觉:文中作者笑称自己会毫无察觉地睡到树上。3. 不能删去。删去“获许”,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泡桐树的灵魂永远睡熟了,再也不会发芽了,显得太绝对化,与下文所说的残根又长出树苗相矛盾。4. .作者运用了拟人及排比的修辞手法。作者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泥土、灵魂、时光等强大的生命力,使其饱含生活气息,让读者备感亲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更强调了当我们熟睡的时候,许多事物都还在醒着、生长着。考点分析:此题占分一般是20-25分。包括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但是也有区是不考课内阅读的。这一模块重点考查提取文章信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句子修辞手法的考核,体会作者情感,分析句子含义,概括主要内容等常考题型:解释词语含义。 概况文章内容及中心思想。 人物形象品质分析。 句子含义理解。 启示感悟题。解题妙招:总而言之,同学们在备战期末考时一定要先熟悉每种考点的答题技巧与答题格式,此外阅读作答记住”三大法宝“:回归文本,尽量从原文找答案。联系上下文。紧扣中心思想。8、 作文。 例题(2012-2013年越秀区期末卷) 冰心以忆读书为题,回忆了她自己读书的经历与感受。请你以忆读书为题,或以“读书”为话题,题目可自定,写一篇文章,要写出自己读书的真实经历和感受,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表达要清楚。400字左右。 考点分析:小六上学期主要是围绕着“关爱、动物、小伙伴”这三个主题进行写作,还是在写人叙事的范围之内。所以同学们,要从记叙文方面进行期末考作文的复习。(另外,根据往年考试规律,读后感也是常考的作文之一)常考题型:话题作文 材料作文 命题作文解题妙招: 动物是儿童的天使。喜爱小动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大人们每当回忆儿童时代的生活,总是忘不了小动物如何萌发他们的童心和爱心,忘不了那充满童稚和情趣的与小动物相处的美好时光。所以,描写小动物是小学生不可缺少的作文题目。 动物类文章写法: 1.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外部形态,包括这几个方面:(1)形状如白鹅的身体是圆形的,它的脖子像个大钓钩,而它的脚蹼却像一把小蒲扇。(2)颜色如鹅的羽毛有的雪白,有的灰白,有的黑白相间;鹅的脚蹼有的橙红,有的灰黑。(3)光泽如鹅的羽毛亮晶晶的,它的头冠银闪闪的。(4)质地如鹅的羽毛是柔滑的,它颌下的咽袋式是柔软的,它的冠是坚硬的。 2.观察动物的声音、气味直接看例子一天清晨,几声“喔喔喔”的长鸣把我从梦中唤醒。我顺着窗户望去,只见“白马王子”通红的冠子上衬上雪白的羽毛,像是白雪中熊熊燃烧的一团火苗,又似雪山顶上熠熠生辉的一颗玛瑙,十分鲜艳夺目。它昂首站立,正在引吭高歌,犹如一位初次登台的男高音歌唱家,神采飞扬,虽然不算老练,但那蓬勃的朝气,嘹亮的歌声使人振奋。望着这只由我养大的雄鸡,我可自豪啦!小作者先观察了 ,再仔细观察 ,并展开了丰富的联想,把全身披着雪白羽毛的公鸡鸡冠比作 、 ,雄鸡“引吭高歌,犹如一位初次登台的男高音歌唱家,神采飞扬”,一下子就把作者对雄鸡“白马王子”的喜爱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这样观察和描写,有声音,有颜色,有姿态,有比喻,有拟人你说美不美?【参考答案】公鸡的叫声 公鸡的外形特点 “白雪中熊熊燃烧的一团火苗” “雪山顶上熠熠生辉的一颗玛瑙” 3.观察动物的习性观察动物,最重要的是应该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什么是动物的生活习性呢?动物鸣叫的特点,吃食的特点,住宿、睡觉的特点等等,就是动物的生活习性。如:“鸡吃谷,牛吃草,猪吃粮,各有所好。”这是动物的食性爱好。“翠鸟水面飞,大雁列队行,蝙蝠黄昏出,公鸡天亮鸣。”这些是动物的活动规律。 再来看文章中的例子:小狗帅虎吃食的时候非常有趣,当它觉得食物大、不好嚼的时候,就用一只前爪把食物按在地下,另一只前爪把食物扒成两半,然后再嚼。跟别的小狗一样,帅虎也特别喜欢吃肉。我一拿着几片肉出来,它就围着我跳上跳下的。我一松手,它轻轻一跳,张开嘴接住便“叭叽叭叽”地吃起来,好像连味道都等不得品。那样子真可爱。具体观察和描写了小狗帅虎 的习性。【参考答案】吃食 4.观察动物的生活环境有一个说法叫“环境决定人”,这个道理对于动物也适应。所以观察动物时,千万不要忽视它生活的周边环境。例如骆宾王写鹅,就是把鹅放到它生活的环境水中去表现的。有一个小朋友是这样观察天鹅的岸边,柳丝低垂,轻风拂动,树下还有几幢精巧别致的小木屋,这就是天鹅的家。天鹅在这美丽的草坪上静静地卧着,把头深深地藏在翅膀下面,像一位羞怯的少女,远远望去,仿佛是一座晶莹的雪雕。作者有意把美丽的天鹅放在优美的环境中来观察和描写:有 ,有 ,还有 。这样一来,天鹅的形象就更美了:天鹅“卧着”,“头藏在翅膀下,”“一座晶莹的雪雕”。美丽的环境更衬托出天鹅的娇美。【参考答案】垂柳 小草 绿色的草坪另外,观察要有顺序、有重点,要找好观察点、善于想象,要善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等等,跟以前你学习过的其他观察方法是一样的,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5.写出你与动物之间的故事如果你喜欢小动物,一定就和动物之间发生过许多有趣的事情,挑选一件具有典型性的事情来写一写,就更能表达出你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6.要把自己的喜爱之情写进文章中。可以具体地描写小动物的样子、外形,把自己的喜爱融在里面,也可以用简略的话直抒情感,还可以两种方法兼用。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一点,那就是小动物虽不像人那样能思维、会说话,但是它们也有语言,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观察小动物的时候,应该从它们的动作和叫声中去注意体会和想像它们的情绪;变化。恰当地运用拟人的手法,这样写出的小动物就会活泼可爱。关爱如何写好相互关爱的作文1、写一件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可以写谁?我们生活在家庭、学校、社会这个大千世界里,认识了许许多多的人,在这些人中有你的亲人、老师、同学,爸爸、妈妈,有默默奉献的清洁工写谁呢?从这些人当中选一个最关心自己的人来写。2、相互关爱的事情是什么事情? 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相互关爱。就是别人爱你,你也爱别人。这一件事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写这样的事情,可以有一个侧重点,要么是别人关爱你,要么是你关爱别人。3、写这样的事情,重点应该写什么? 这样的作文应该重点应该注意写好几下几点:1人物之间的关爱的生活细节。2人物之间的关爱的生活细节相互的对话描写。3自己的心理活动的描写。4要注意把一件事情叙述完整。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一是交代清楚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 二是写清楚“经过”中重要的情节、场面,特别是把主要人物的表现具体写清楚。 三是适当的写一写当时的环境,如天气情况、景物变化等,以衬托人物、事件。 三、怎样选择题材 (l)首先,选择材料一定要围绕中心。我们要写“一件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既然是“相互关爱的事情”,就说明这个人和我们的关系比较密切,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他,甚至和他生活在一起。在我和他身上一定有许许多多的事发生,要选择能有力地说明、突出、烘托文章的“相互关爱”的中心的材料。 (2)其次,选择的材料要典型。也就是说,选择的材料,要最有特征,最有代表性,最能有力地表现人物的特点,最能集中地表现文章的相互关爱的中心。用最有代表性的典型例子,来表现文章的主题。 (3)选择材料还要真实。这一条应作为写人作文选择材料的重要标准。学习写人的记叙文就要写“真人”,这才是有利于作文水平提高的正路。相反的,“避”开真人不写,去“编”去“造”,对于作文水平提高是有害的。 四、章法写作指导 1、人物关系具体事例结尾 这一种方法要求我们在文章的开头先交待人物关系,然后再叙述具体事例,最后点明人物特点,揭示主题。 人物关系:这里是文章的开头,指的是要交代清楚自己和要写的人物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