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 第三版 奚旦立 课后答案_第1页
环境监测 第三版 奚旦立 课后答案_第2页
环境监测 第三版 奚旦立 课后答案_第3页
环境监测 第三版 奚旦立 课后答案_第4页
环境监测 第三版 奚旦立 课后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对环境中各项要素进行经常性监测 及时 准确 系统地掌握和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 2 对污染源排污状况实施现场监督监测与检查 及 时 准确地掌握污染源排污状况及变化趋势 3 开展环境监测科学技术研究 预测环境变化趋势 并提出污染防治对策与建议 4 开展环境监测技术服务 为环境建设 城乡建设 和经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5 为政府部门执行各项环境法规 标准 条例 全 面开展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准确 可靠的数据和资料 1 对环境中各项要素进行经常性监测 及时 准确 系统地掌握和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 2 对污染源排污状况实施现场监督监测与检查 及 时 准确地掌握污染源排污状况及变化趋势 3 开展环境监测科学技术研究 预测环境变化趋势 并提出污染防治对策与建议 4 开展环境监测技术服务 为环境建设 城乡建设 和经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5 为政府部门执行各项环境法规 标准 条例 全 面开展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准确 可靠的数据和资料 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w w w k h d a w c o m 课后答案网 环境监测与环境分析有何区别 环境监测与环境分析有何区别 环境监测与环境分析有何区别 环境监测与环境分析有何区别 环境分析的对象是人类因生产活动而排放于环境中的各 种污染物质 包括大气 水 土壤和生物中的各种污染 物质 可现场测定 也可采集后实验室测定 通常后者 居多 往往只能分析测定局部的 短时间的 单个的污 染物质 环境分析的对象是人类因生产活动而排放于环境中的各 种污染物质 包括大气 水 土壤和生物中的各种污染 物质 可现场测定 也可采集后实验室测定 通常后者 居多 往往只能分析测定局部的 短时间的 单个的污 染物质 环境监测指测定各种代表环境质量标志数据的过程 它 的内容比环境分析广泛的多 既包括化学物质的污染 也包括各种物理因素如噪声 振动 热能 辐射和放射 性等污染 既包括直接污染 也包括间接污染 同时想 取得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就需要在一定区域范围内 对污 染物进行长时间的连续监测 要求连续化 自动化 环境监测指测定各种代表环境质量标志数据的过程 它 的内容比环境分析广泛的多 既包括化学物质的污染 也包括各种物理因素如噪声 振动 热能 辐射和放射 性等污染 既包括直接污染 也包括间接污染 同时想 取得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就需要在一定区域范围内 对污 染物进行长时间的连续监测 要求连续化 自动化 可见 环境分析是环境监测的发展基础 后者范围更广 泛 更深刻 在环境监测中除化学 物理监测手段外 还有生物监测手段 可见 环境分析是环境监测的发展基础 后者范围更广 泛 更深刻 在环境监测中除化学 物理监测手段外 还有生物监测手段 w w w k h d a w c o m 课后答案网 制定环保标准的原则是什么 是否标准越严越好 制定环保标准的原则是什么 是否标准越严越好 制定环保标准的原则是什么 是否标准越严越好 制定环保标准的原则是什么 是否标准越严越好 原则 原则 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即要技术先进 又要经济合理即要技术先进 又要经济合理 与有关标准 规范 制度协调配套与有关标准 规范 制度协调配套 积极采用或等效采用国际标准积极采用或等效采用国际标准 并非越严越好 制定环保标准要综合考虑各方面 因素 例如社会 经济 技术等因素 并非越严越好 制定环保标准要综合考虑各方面 因素 例如社会 经济 技术等因素 w w w k h d a w c o m 课后答案网 怎样制定地面水体水质的监测方案 以河流怎样制定地面水体水质的监测方案 以河流怎样制定地面水体水质的监测方案 以河流 怎样制定地面水体水质的监测方案 以河流 为例 说明如何设置监测断面和采样点 为例 说明如何设置监测断面和采样点 为例 说明如何设置监测断面和采样点 为例 说明如何设置监测断面和采样点 一 一 一 一 基础资料的收集基础资料的收集基础资料的收集基础资料的收集 二 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二 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二 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二 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三 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三 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三 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三 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四 采样及监测技术的选择四 采样及监测技术的选择四 采样及监测技术的选择四 采样及监测技术的选择 五 结果表达 质量保证及实施计划五 结果表达 质量保证及实施计划五 结果表达 质量保证及实施计划五 结果表达 质量保证及实施计划 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参见课件 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参见课件 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参见课件 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参见课件 w w w k h d a w c o m 课后答案网 冷藏或冷冻法 抑制微生物活动 减缓物理挥发和化学反 应速度 冷藏或冷冻法 抑制微生物活动 减缓物理挥发和化学反 应速度 加入化学药剂保存法 如加入生物抑制剂 调节pH值 加入氧化 剂或还原剂 加入化学药剂保存法 如加入生物抑制剂 调节pH值 加入氧化 剂或还原剂 水样有哪几种保存方法 试举几个实例说明怎 样根据被测物质的性质选用不同的保存方法 水样有哪几种保存方法 试举几个实例说明怎 样根据被测物质的性质选用不同的保存方法 w w w k h d a w c o m 课后答案网 水样在分析之前 为什么进行预处理 预处水样在分析之前 为什么进行预处理 预处水样在分析之前 为什么进行预处理 预处 水样在分析之前 为什么进行预处理 预处 理包括哪些内容 理包括哪些内容 理包括哪些内容 理包括哪些内容 环境水样所含组分复杂 并且多数污染组分含量环境水样所含组分复杂 并且多数污染组分含量环境水样所含组分复杂 并且多数污染组分含量 环境水样所含组分复杂 并且多数污染组分含量 低 存在形态各异 所以在分析测定之前 往往低 存在形态各异 所以在分析测定之前 往往低 存在形态各异 所以在分析测定之前 往往 低 存在形态各异 所以在分析测定之前 往往 需要进行预处理 以得到欲测组分适合测定方法需要进行预处理 以得到欲测组分适合测定方法需要进行预处理 以得到欲测组分适合测定方法 需要进行预处理 以得到欲测组分适合测定方法 要求的形态 浓度和消除共存组分干扰的试样体要求的形态 浓度和消除共存组分干扰的试样体要求的形态 浓度和消除共存组分干扰的试样体 要求的形态 浓度和消除共存组分干扰的试样体 系 系 系 系 水样预处理包括消解和分离与富集水样预处理包括消解和分离与富集水样预处理包括消解和分离与富集水样预处理包括消解和分离与富集 w w w k h d a w c o m 课后答案网 25252525 时 时 时 时 BrBrBr Br 2 2 2 2 在在在在CClCClCCl CCl 4 4 4 4 和水中的分配比为和水中的分配比为和水中的分配比为和水中的分配比为29 029 029 029 0 试问 试问 试问 试问 1 1 1 1 水溶液中的水溶液中的水溶液中的水溶液中的BrBrBr Br 2 2 2 2 用等体积的用等体积的用等体积的用等体积的CClCClCCl CCl 4 4 4 4 萃取 萃取 萃取 萃取 2 2 2 2 水溶液中的水溶液中的水溶液中的水溶液中的BrBrBr Br 2 2 2 2 用用用用1 1 1 1 2 2 2 2体积体积体积体积CClCClCCl CCl 4 4 4 4 萃取 萃取 萃取 萃取 其萃取率各为多少其萃取率各为多少其萃取率各为多少其萃取率各为多少 有机 水相 水相水相有机水相 有机水相 V V D D VAVAD VAD E 100 100 1 96 7 2 93 5 w w w k h d a w c o m 课后答案网 多次少量萃取与少次多量萃取的萃取率哪个多次少量萃取与少次多量萃取的萃取率哪个多次少量萃取与少次多量萃取的萃取率哪个 多次少量萃取与少次多量萃取的萃取率哪个 高 为什么 高 为什么 高 为什么 高 为什么 w w w k h d a w c o m 课后答案网 1 有机物质的萃取 分散在水相中的有机物质 易被有机溶剂萃取 利用此原理可以富集分散在水 样中的有机污染物质 2 无机物的萃取 由于有机溶剂只能萃取水相 中以非离子状态存在的物质 主要是有机物质 而多数无机物质在水相中均以水合离子状态存在 故无法用有机溶剂直接萃取 为实现用有机溶剂萃 取 需先加入一种试剂 使其与水相中的离子态组 分相结合 生成一种不带电 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物 质 该试剂与有机相 水相共同构成萃取体系 1 有机物质的萃取 分散在水相中的有机物质 易被有机溶剂萃取 利用此原理可以富集分散在水 样中的有机污染物质 2 无机物的萃取 由于有机溶剂只能萃取水相 中以非离子状态存在的物质 主要是有机物质 而多数无机物质在水相中均以水合离子状态存在 故无法用有机溶剂直接萃取 为实现用有机溶剂萃 取 需先加入一种试剂 使其与水相中的离子态组 分相结合 生成一种不带电 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物 质 该试剂与有机相 水相共同构成萃取体系 怎样用萃取法从水样中分离富集欲测有机 污染物质和无机污染物质 各举一实例 怎样用萃取法从水样中分离富集欲测有机 污染物质和无机污染物质 各举一实例 w w w k h d a w c o m 课后答案网 原理 相同之处都是将水样中的汞离子还原为基 态汞原子蒸气 根据在一定测量条件下光强度与汞浓 度成正比进行定量 不同之处是冷原子吸收法是测定 253 7nm的特征紫外光在吸收池中被汞蒸汽吸收后的透 射光强 而冷原子测汞仪是测定吸收池中的汞原子蒸 汽吸收特征紫外光后被激发后所发射的特征荧光强度 仪器 两种方法的仪器结构基本类似 冷原子吸 收法无激发池 光电倍增管与吸收池在一条直线上 而冷原子荧光法测定仪其光电倍增管必须放在与吸收 池相垂直的方向上 原理 相同之处都是将水样中的汞离子还原为基 态汞原子蒸气 根据在一定测量条件下光强度与汞浓 度成正比进行定量 不同之处是冷原子吸收法是测定 253 7nm的特征紫外光在吸收池中被汞蒸汽吸收后的透 射光强 而冷原子测汞仪是测定吸收池中的汞原子蒸 汽吸收特征紫外光后被激发后所发射的特征荧光强度 仪器 两种方法的仪器结构基本类似 冷原子吸 收法无激发池 光电倍增管与吸收池在一条直线上 而冷原子荧光法测定仪其光电倍增管必须放在与吸收 池相垂直的方向上 冷原子吸收法和冷原子荧光法测定水样中汞 在原理 测定流程和仪器方面有何主要相同和不同之处 冷原子吸收法和冷原子荧光法测定水样中汞 在原理 测定流程和仪器方面有何主要相同和不同之处 w w w k h d a w c o m 课后答案网 说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金属化合物说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金属化合物说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金属化合物 说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金属化合物 的原理 用方块图示意其测定流程的原理 用方块图示意其测定流程的原理 用方块图示意其测定流程的原理 用方块图示意其测定流程 当含待测元素的溶液通过原子化系统喷成细雾 随载气进当含待测元素的溶液通过原子化系统喷成细雾 随载气进当含待测元素的溶液通过原子化系统喷成细雾 随载气进 当含待测元素的溶液通过原子化系统喷成细雾 随载气进 入火焰 并在火焰中解离成基态原子 当空心阴极灯辐射出入火焰 并在火焰中解离成基态原子 当空心阴极灯辐射出入火焰 并在火焰中解离成基态原子 当空心阴极灯辐射出 入火焰 并在火焰中解离成基态原子 当空心阴极灯辐射出 待测元素的特征波长光通过火焰时 因被火焰中待测元素的待测元素的特征波长光通过火焰时 因被火焰中待测元素的待测元素的特征波长光通过火焰时 因被火焰中待测元素的 待测元素的特征波长光通过火焰时 因被火焰中待测元素的 基态原子吸收而减弱 在一定实验条件下 特征波长光强的基态原子吸收而减弱 在一定实验条件下 特征波长光强的基态原子吸收而减弱 在一定实验条件下 特征波长光强的 基态原子吸收而减弱 在一定实验条件下 特征波长光强的 变化与火焰中待测元素基态原子的浓度有定量关系 从而与变化与火焰中待测元素基态原子的浓度有定量关系 从而与变化与火焰中待测元素基态原子的浓度有定量关系 从而与 变化与火焰中待测元素基态原子的浓度有定量关系 从而与 试样中待测元素的浓度 试样中待测元素的浓度 试样中待测元素的浓度 试样中待测元素的浓度 C C C C 有定量关系 有定量关系 有定量关系 有定量关系 w w w k h d a w c o m 课后答案网 用标准加入法测定某水样中的镉 取四份等量水样 分别加 入不同量镉溶液 加入量见下表 稀释至50mL 依次用火 焰原子吸收法测定 测得吸光度列于下表 求该水样中镉的 含量 编号 水样量 mL 加入镉标准溶液 10 g mL mL数 吸光度 1 2 3 4 20 20 20 20 0 1 2 4 0 042 0 080 0 116 0 190 用标准加入法测定某水样中的镉 取四份等量水样 分别加 入不同量镉溶液 加入量见下表 稀释至50mL 依次用火 焰原子吸收法测定 测得吸光度列于下表 求该水样中镉的 含量 编号 水样量 mL 加入镉标准溶液 10 g mL mL数 吸光度 1 2 3 4 20 20 20 20 0 1 2 4 0 042 0 080 0 116 0 190 w w w k h d a w c o m 课后答案网 0 0 02 0 04 0 06 0 08 0 1 0 12 0 14 0 16 0 18 0 2 0 4 0 200 20 40 60 81 水样中镉含量 0 575ug mL水样中镉含量 0 575ug mL 50ml溶液内 50ml溶液内 mLug 230 0 w w w k h d a w c o m 课后答案网 怎样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六价铬和总铬 怎样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六价铬和总铬 六价铬的测定 在酸性介质中 六价铬与二苯碳酰二肼生成 紫红色络合物 在540nm处测定吸光度 六价铬的测定 在酸性介质中 六价铬与二苯碳酰二肼生成 紫红色络合物 在540nm处测定吸光度 总铬的测定 水样用KMnO 总铬的测定 水样用KMnO4 4 氧化 铬以六价铬形式存在 过 量的氧化剂用NaNO 氧化 铬以六价铬形式存在 过 量的氧化剂用NaNO2 2 分解 过量的NaNO分解 过量的NaNO2 2 用尿素消 除 加入二苯碳酰二肼显色 在540nm处测定吸光 度 用尿素消 除 加入二苯碳酰二肼显色 在540nm处测定吸光 度 三价铬的测定 三价铬的含量为总铬与六价铬之差 三价铬的测定 三价铬的含量为总铬与六价铬之差 w w w k h d a w c o m 课后答案网 说明电极法和碘量法测定溶解氧的原理说明电极法和碘量法测定溶解氧的原理 碘量法碘量法碘量法碘量法 在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 水中的溶在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 水中的溶在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 水中的溶 在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 水中的溶 解氧将二价锰氧化成四价锰 并生成氢氧化物沉解氧将二价锰氧化成四价锰 并生成氢氧化物沉解氧将二价锰氧化成四价锰 并生成氢氧化物沉 解氧将二价锰氧化成四价锰 并生成氢氧化物沉 淀 加酸后 沉淀溶解 四价锰又可氧化碘离子淀 加酸后 沉淀溶解 四价锰又可氧化碘离子淀 加酸后 沉淀溶解 四价锰又可氧化碘离子 淀 加酸后 沉淀溶解 四价锰又可氧化碘离子 而释放出与溶解氧量相当的游离碘 以淀粉为指而释放出与溶解氧量相当的游离碘 以淀粉为指而释放出与溶解氧量相当的游离碘 以淀粉为指 而释放出与溶解氧量相当的游离碘 以淀粉为指 示剂 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释放出的碘 示剂 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释放出的碘 示剂 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释放出的碘 示剂 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释放出的碘 可计算出溶解氧含量可计算出溶解氧含量可计算出溶解氧含量可计算出溶解氧含量 电极法电极法电极法电极法 膜电极由两个与支持电解质相接触的金属电极膜电极由两个与支持电解质相接触的金属电极膜电极由两个与支持电解质相接触的金属电极 膜电极由两个与支持电解质相接触的金属电极 及选择性薄膜电极组成 溶解氧透过薄膜渗透扩及选择性薄膜电极组成 溶解氧透过薄膜渗透扩及选择性薄膜电极组成 溶解氧透过薄膜渗透扩 及选择性薄膜电极组成 溶解氧透过薄膜渗透扩 散 透过膜的氧气在电极上还原 产生微弱的扩散 透过膜的氧气在电极上还原 产生微弱的扩散 透过膜的氧气在电极上还原 产生微弱的扩 散 透过膜的氧气在电极上还原 产生微弱的扩 散电流 在一定温度下其大小和水样中的溶解氧散电流 在一定温度下其大小和水样中的溶解氧散电流 在一定温度下其大小和水样中的溶解氧 散电流 在一定温度下其大小和水样中的溶解氧 含量成正比 借以测定水中的溶解氧含量 含量成正比 借以测定水中的溶解氧含量 含量成正比 借以测定水中的溶解氧含量 含量成正比 借以测定水中的溶解氧含量 w w w k h d a w c o m 课后答案网 一 高锰酸钾法 主要用于评价饮用水 原水及地面水的质量 它分 为酸性高锰酸钾法和碱性高锰酸钾法两种 当氯离子浓 度高于300毫克 升时 应采用碱性法 水中存在有Fe 一 高锰酸钾法 主要用于评价饮用水 原水及地面水的质量 它分 为酸性高锰酸钾法和碱性高锰酸钾法两种 当氯离子浓 度高于300毫克 升时 应采用碱性法 水中存在有Fe2 2 NO NO2 2 或H或H2 2 S等无机还原性物质皆 可增加COD S等无机还原性物质皆 可增加CODMn Mn 值 COD 值 CODMn Mn 指标不能作为理论需氧量或有机物总量的度量 因为在该实验条件下 许多氧化物仅有部分被氧化 原理 用高锰酸钾将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 有机物 和无机物 氧化 反应后剩余KMn0 指标不能作为理论需氧量或有机物总量的度量 因为在该实验条件下 许多氧化物仅有部分被氧化 原理 用高锰酸钾将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 有机物 和无机物 氧化 反应后剩余KMn04 4 加入准确而过量的草 酸钠予以还原 过量草酸钠再以KMn0 加入准确而过量的草 酸钠予以还原 过量草酸钠再以KMn04 4 标准镕液回滴 通过计算 求出所消耗氧化剂的量 标准镕液回滴 通过计算 求出所消耗氧化剂的量 高锰酸盐指数和化学需氧量在应用上和测定方法 上有何区别 二者在数量上有何关系 为什么 高锰酸盐指数和化学需氧量在应用上和测定方法 上有何区别 二者在数量上有何关系 为什么 w w w k h d a w c o m 课后答案网 二 COD 二 CODcr cr 在强酸溶液中 用重铬酸钾氧化水中还原性物质 主 要是有机物 经两小时回流后 过量的重铬酸钾 以试亚 铁灵为指示剂 用硫酸亚铁铵回滴 根据所消耗的重铬酸 钾量算出水中化学需氧量 反应中以硫酸铝为催化剂 对 氯离子的干扰可加入硫酸汞排除 重铬酸钾回流法氧化能力较强 适合测各种样品 而 且操作容易 对大多数有机化合物氧化程度为95 在强酸溶液中 用重铬酸钾氧化水中还原性物质 主 要是有机物 经两小时回流后 过量的重铬酸钾 以试亚 铁灵为指示剂 用硫酸亚铁铵回滴 根据所消耗的重铬酸 钾量算出水中化学需氧量 反应中以硫酸铝为催化剂 对 氯离子的干扰可加入硫酸汞排除 重铬酸钾回流法氧化能力较强 适合测各种样品 而 且操作容易 对大多数有机化合物氧化程度为95 100 吡啶不被氧化 苯和其他挥发性有机物如能与氧化剂充分 接触 可以被氧化 含氮有机物中含碳的这一部分可被氧 化 氨在没有比较高浓度的氯化物时不会发生氧化作用的 两者关系 高锰酸盐指数和化学需氧量 COD 100 吡啶不被氧化 苯和其他挥发性有机物如能与氧化剂充分 接触 可以被氧化 含氮有机物中含碳的这一部分可被氧 化 氨在没有比较高浓度的氯化物时不会发生氧化作用的 两者关系 高锰酸盐指数和化学需氧量 CODcr cr 是采 用不同的氧化剂在各自的氧化条件下测定的 其氧化率不 同 均未达到完全氧化 两者并无明显的相关关系 都只 是相对参考数据 是采 用不同的氧化剂在各自的氧化条件下测定的 其氧化率不 同 均未达到完全氧化 两者并无明显的相关关系 都只 是相对参考数据 w w w k h d a w c o m 课后答案网 若配制理论COD值为500mg L的葡萄糖溶液1 升 须称取多少克葡萄糖 若配制理论COD值为500mg L的葡萄糖溶液1 升 须称取多少克葡萄糖 C6 H12 O6 6O2 6CO2 6H2 O 180 192 X 500 X 500 180 192 468 75mg 0 46875g w w w k h d a w c o m 课后答案网 对一种水体 阐述CODcr BOD对一种水体 阐述CODcr BOD5 5 TOD和TOC之间 在数量上和测定时对有机物的氧化率可能存在 的关系 以及这种关系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TOD和TOC之间 在数量上和测定时对有机物的氧化率可能存在 的关系 以及这种关系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1 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 TOD CODcr BOD5 TOD TOC 2 氧化率关系 氧化率关系 TOD CODcr BOD5 TOD测定氧化率 接近 测定氧化率 接近100 CODcr测定时重铬酸钾氧化率最多可达测定时重铬酸钾氧化率最多可达90 BOD5 测定时只有可生化部分有机物被氧化 测定时只有可生化部分有机物被氧化 3 实际应用 实际应用 TOD CODcr和和BOD5 的关系可反映污水的可生化性 通常认为 的关系可反映污水的可生化性 通常认为CODcr BOD5 0 3时 污水可生化 但时 污水可生化 但BOD5 TOD 在反映污水可生化性方面具有更高的可信度 一般认为 在反映污水可生化性方面具有更高的可信度 一般认为 BOD5 TOD 0 4是易生化的 是易生化的 TOD TOC趋于趋于2 67 水体主要是含碳有机物水体主要是含碳有机物 TOD TOC 4则水中含有较大量的则水中含有较大量的S P有机物有机物 TOD TOC 2 6说明水中的说明水中的NO2 NO3 含量较大 含量较大 w w w k h d a w c o m 课后答案网 测定水样BOD测定水样BOD5 5 时 如水样中存在有铜 铅 锌 镉 铬 砷 氰等有毒物质 对测定有无影 响 应如何消除 时 如水样中存在有铜 铅 锌 镉 铬 砷 氰等有毒物质 对测定有无影 响 应如何消除 水样中存在有铜 铅 锌 镉 铬 砷 氰等有毒物 质时 对微生物活性有抑制 可使用经驯化微生物接种的 稀释水或提高稀释倍数 以减小毒物的影响 水样中存在有铜 铅 锌 镉 铬 砷 氰等有毒物 质时 对微生物活性有抑制 可使用经驯化微生物接种的 稀释水或提高稀释倍数 以减小毒物的影响 w w w k h d a w c o m 课后答案网 下表所列数据为某水样BOD下表所列数据为某水样BOD5 5 测定结果 试计算每种稀释倍数 水样的BOD 测定结果 试计算每种稀释倍数 水样的BOD5 5 值 编号 稀释 倍数 取水样 体积 mL Na 值 编号 稀释 倍数 取水样 体积 mL Na2 2 S S2 2 O O3 3 标准溶 液浓度 mol L Na标准溶 液浓度 mol L Na2 2 S S2 2 O O3 3 标液用量 mL 当天五天 A B 空白 50 40 0 100 100 100 0 0125 0 0125 0 0125 9 16 9 12 9 25 4 33 3 10 8 76 标液用量 mL 当天五天 A B 空白 50 40 0 100 100 100 0 0125 0 0125 0 0125 9 16 9 12 9 25 4 33 3 10 8 76 w w w k h d a w c o m 课后答案网 L mg16 9 100 800016 90125 010008 1 水 V VM L mg33 4 100 800033 40125 010008 2 水 V VM L mg25 9 100 800025 90125 010008 B1 水 V VM L mg76 8 100 800076 80125 010008 B2 水 V VM 49 217 02 0 98 0 76 825 9 33 416 9 02 0 98 0 2 12121 5 2 1 f fBB LmgBOD f f 69 221 025 0 975 0 76 825 9 10 312 9 025 0 975 0 2 12121 5 2 1 f fBB LmgBOD f f 以A水样为例 同样水样B 以A水样为例 同样水样B w w w k h d a w c o m 课后答案网 污泥沉降比 将混匀的曝气池中的活性污泥混合液迅速倒进1000ml量筒 至满刻度 静止30min 则沉降污泥与混合液体积比为污泥沉 降比 SV 而污泥沉降体积则用SV30表示 ml L 反映曝气池运行过程中活性污泥量 可以控制 调节剩 余污泥的排放量 控制污泥膨胀 污泥沉降比 将混匀的曝气池中的活性污泥混合液迅速倒进1000ml量筒 至满刻度 静止30min 则沉降污泥与混合液体积比为污泥沉 降比 SV 而污泥沉降体积则用SV30表示 ml L 反映曝气池运行过程中活性污泥量 可以控制 调节剩 余污泥的排放量 控制污泥膨胀 怎样测定污泥沉降比和污泥体积指数 测定它们对 控制活性污泥的性能有何意义 怎样测定污泥沉降比和污泥体积指数 测定它们对 控制活性污泥的性能有何意义 污泥体积指数 SVI是指曝气池污泥混合液经30min沉降后 1g干污泥所 占的体积 污泥体积指数 SVI是指曝气池污泥混合液经30min沉降后 1g干污泥所 占的体积 lgMLSS lmlSV SVI 污泥指数反映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及沉降性能 过低则泥 粒细小 无机物多 活性及吸附能力低 指数过高污泥体积膨 胀 不易沉淀 影响处理效果 污泥指数反映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及沉降性能 过低则泥 粒细小 无机物多 活性及吸附能力低 指数过高污泥体积膨 胀 不易沉淀 影响处理效果 w w w k h d a w c o m 课后答案网 测定测定BOD5时 为何要引入接种水或稀释水时 为何要引入接种水或稀释水 对含有机物较多的废水 测定对含有机物较多的废水 测定对含有机物较多的废水 测定对含有机物较多的废水 测定BODBODBODBOD时应引入时应引入时应引入 时应引入 稀释水 以保证降解过程中在有足够溶解稀释水 以保证降解过程中在有足够溶解稀释水 以保证降解过程中在有足够溶解 稀释水 以保证降解过程中在有足够溶解 氧的条件下进行氧的条件下进行氧的条件下进行氧的条件下进行 对于不含或少含微生物的工业废水 测定对于不含或少含微生物的工业废水 测定对于不含或少含微生物的工业废水 测定 对于不含或少含微生物的工业废水 测定 BODBODBODBOD时应该引入接种水 以引入能分解有机时应该引入接种水 以引入能分解有机时应该引入接种水 以引入能分解有机 时应该引入接种水 以引入能分解有机 物的微生物物的微生物物的微生物物的微生物 w w w k h d a w c o m 课后答案网 已知某采样点的温度为已知某采样点的温度为已知某采样点的温度为已知某采样点的温度为27272727 大气压力为 大气压力为 大气压力为 大气压力为100kPa100kPa100kPa100kPa 现用溶液吸收法采样测定现用溶液吸收法采样测定现用溶液吸收法采样测定现用溶液吸收法采样测定SO2SO2SO2SO2的日平均浓度 每隔的日平均浓度 每隔的日平均浓度 每隔的日平均浓度 每隔4h4h4h 4h 采样一次 共采集采样一次 共采集采样一次 共采集采样一次 共采集6 6 6 6次 每次采次 每次采次 每次采次 每次采30min30min30min30min 采样流量采样流量采样流量 采样流量 0 5L min0 5L min0 5L min0 5L min 将将将将6 6 6 6次气样的吸收液定容至次气样的吸收液定容至次气样的吸收液定容至次气样的吸收液定容至50 00mL50 00mL50 00mL50 00mL 取取取 取 10 00mL10 00mL10 00mL10 00mL用分光光度法测知含用分光光度法测知含用分光光度法测知含用分光光度法测知含SOSOSO SO 2 2 2 2 2 52 52 52 5 g g g g 求该采样求该采样求该采样 求该采样 点大气在标准状态下的点大气在标准状态下的点大气在标准状态下的点大气在标准状态下的SOSOSO SO 2 2 2 2 日平均浓度日平均浓度日平均浓度日平均浓度 15 0 10829 80 105 25 829 80 325 101 100 27273 273 90 325 101273 273 906305 0 3 3 3 2 0 mmgSO L P t VV LV t t w w w k h d a w c o m 课后答案网 简要说明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大气中 NOx的原理 用简图示意怎样用酸性高锰酸钾溶 液氧化法测定NO 简要说明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大气中 NOx的原理 用简图示意怎样用酸性高锰酸钾溶 液氧化法测定NO2 2 NO和NO NO和NOX X 图见图见P176 图图3 24 当用空气采样器采样时 气样中的当用空气采样器采样时 气样中的当用空气采样器采样时 气样中的当用空气采样器采样时 气样中的NONONONO在内装三氧化在内装三氧化在内装三氧化 在内装三氧化 铬铬铬铬 石英砂的氧化管中被氧化成石英砂的氧化管中被氧化成石英砂的氧化管中被氧化成石英砂的氧化管中被氧化成NONONO NO 2 2 2 2 和气样中的和气样中的和气样中的和气样中的NONONO NO 2 2 2 2 一起一起一起 一起 进入吸收瓶 被冰乙酸 对氨基苯磺酸和盐酸萘乙二进入吸收瓶 被冰乙酸 对氨基苯磺酸和盐酸萘乙二进入吸收瓶 被冰乙酸 对氨基苯磺酸和盐酸萘乙二 进入吸收瓶 被冰乙酸 对氨基苯磺酸和盐酸萘乙二 胺配成的吸收液吸收 空气中的胺配成的吸收液吸收 空气中的胺配成的吸收液吸收 空气中的胺配成的吸收液吸收 空气中的NONONO NO 2 2 2 2 被吸收转变成亚硝被吸收转变成亚硝被吸收转变成亚硝 被吸收转变成亚硝 酸和硝酸 在冰乙酸存在条件下 亚硝酸与对胺基苯酸和硝酸 在冰乙酸存在条件下 亚硝酸与对胺基苯酸和硝酸 在冰乙酸存在条件下 亚硝酸与对胺基苯 酸和硝酸 在冰乙酸存在条件下 亚硝酸与对胺基苯 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 然后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 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 然后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 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 然后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 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 然后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 生成玫瑰红色偶氮染料 其颜色深浅与气样中生成玫瑰红色偶氮染料 其颜色深浅与气样中生成玫瑰红色偶氮染料 其颜色深浅与气样中生成玫瑰红色偶氮染料 其颜色深浅与气样中NONONO NO 2 2 2 2 浓度浓度浓度 浓度 成正比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得到成正比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得到成正比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得到成正比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得到NONONO NO X X X X 的浓度 的浓度 的浓度 的浓度 w w w k h d a w c o m 课后答案网 大气采样中 填充柱阻留法相对于溶液吸收 法有哪些优点 大气采样中 填充柱阻留法相对于溶液吸收 法有哪些优点 可以长期采样 适用于大气中日平均浓度的测定可以长期采样 适用于大气中日平均浓度的测定可以长期采样 适用于大气中日平均浓度的测定可以长期采样 适用于大气中日平均浓度的测定 只要填充剂选择适当 对气体 蒸气 气溶胶采只要填充剂选择适当 对气体 蒸气 气溶胶采只要填充剂选择适当 对气体 蒸气 气溶胶采 只要填充剂选择适当 对气体 蒸气 气溶胶采 样率高样率高样率高样率高 浓缩在填充物上的污染物比溶液中稳定浓缩在填充物上的污染物比溶液中稳定浓缩在填充物上的污染物比溶液中稳定浓缩在填充物上的污染物比溶液中稳定 w w w k h d a w c o m 课后答案网 假定某地区的TSP日均值为0 35毫克 立方米 SO假定某地区的TSP日均值为0 35毫克 立方米 SO2 2 日均值为0 155毫克 立方米 NO日均值为0 155毫克 立方米 NO2 2 日均值为0 060 毫克 立方米 计算其空气污染指数 并判断主 要污染物 日均值为0 060 毫克 立方米 计算其空气污染指数 并判断主 要污染物 按照表1 TSP实测浓度0 35毫克 立方米介于0 300毫克 立 方米和0 500毫克 立方米之间 按照此浓度范围内污染指数与 污染物的线性关系进行计算 即此处浓度限值C 按照表1 TSP实测浓度0 35毫克 立方米介于0 300毫克 立 方米和0 500毫克 立方米之间 按照此浓度范围内污染指数与 污染物的线性关系进行计算 即此处浓度限值Ci j i j 0 300毫克 立方米 C 0 300毫克 立方米 Ci j 1 i j 1 0 500毫克 立方米 而相应的分指数值I 0 500毫克 立方米 而相应的分指数值Ii j i j 100 I 100 Ii j 1 i j 1 200 则TSP的污染分指数为 200 则TSP的污染分指数为 125100 100200 30 050 0 30 035 0 I 其它污染物的分指数分别为I 105 SO其它污染物的分指数分别为I 105 SO2 2 I 75 NO I 75 NO2 2 API max 125 105 75 125 首要污染物为TSP API max 125 105 75 125 首要污染物为TSP w w w k h d a w c o m 课后答案网 静态配气法和动态配气法的原理是什静态配气法和动态配气法的原理是什静态配气法和动态配气法的原理是什 静态配气法和动态配气法的原理是什 么 各有什么优缺点 么 各有什么优缺点 么 各有什么优缺点 么 各有什么优缺点 静态配气法是把一定量的气态或蒸气态的原料气加到已知容积 的容器中 再冲入稀释气体混匀制得 根据所加入的原料或原 料气的量和容器的容积 即可计算出所配标准气的浓度 静态配气法是把一定量的气态或蒸气态的原料气加到已知容积 的容器中 再冲入稀释气体混匀制得 根据所加入的原料或原 料气的量和容器的容积 即可计算出所配标准气的浓度 静态配气法优点是设备简单 操作容易 但因有些气体化学性 质较活泼 长时间与容器壁接触可能发生化学反应 同时 容 器壁也有吸附作用 故会造成配制气体浓度不准确或其浓度随 放置时间而变化 特别是配制低浓度标准气 常引起较大误差 对活泼性较差且用量不大的标准气 用该方法配制较为简便 静态配气法优点是设备简单 操作容易 但因有些气体化学性 质较活泼 长时间与容器壁接触可能发生化学反应 同时 容 器壁也有吸附作用 故会造成配制气体浓度不准确或其浓度随 放置时间而变化 特别是配制低浓度标准气 常引起较大误差 对活泼性较差且用量不大的标准气 用该方法配制较为简便 动态配气法是使已知浓度的原料气与稀释气按恒定比例连续不 断的进入混合器混合 从而可以连续不断地配制并供给一定浓 度的标准气 两股气流地流量比即稀释倍数 根据稀释倍数计 算出标准气的浓度 动态配气法是使已知浓度的原料气与稀释气按恒定比例连续不 断的进入混合器混合 从而可以连续不断地配制并供给一定浓 度的标准气 两股气流地流量比即稀释倍数 根据稀释倍数计 算出标准气的浓度 动态配气法不但能提供大量标准气 而且可通过调节原料气和 稀释气的流量比获得所需浓度的标准气 尤其适用于配制低浓 度的标准气 但所用仪器设备较静态配气法复杂 不适合配制 高浓度的标准气 动态配气法不但能提供大量标准气 而且可通过调节原料气和 稀释气的流量比获得所需浓度的标准气 尤其适用于配制低浓 度的标准气 但所用仪器设备较静态配气法复杂 不适合配制 高浓度的标准气 w w w k h d a w c o m 课后答案网 列举判断固体废物有害特性的指标列举判断固体废物有害特性的指标列举判断固体废物有害特性的指标 列举判断固体废物有害特性的指标 有哪些 有哪些 有哪些 有哪些 易燃性易燃性易燃性易燃性 腐蚀性腐蚀性腐蚀性腐蚀性 反应性反应性反应性反应性 放射性放射性放射性放射性 浸出毒性浸出毒性浸出毒性浸出毒性 急性毒性急性毒性急性毒性急性毒性 水生生物毒性水生生物毒性水生生物毒性水生生物毒性 植物毒性植物毒性植物毒性植物毒性 生物蓄积性生物蓄积性生物蓄积性生物蓄积性 遗传变异性遗传变异性遗传变异性遗传变异性 刺激性刺激性刺激性刺激性 w w w k h d a w c o m 课后答案网 土壤污染监测有哪几种布点方法 土壤污染监测有哪几种布点方法 土壤污染监测有哪几种布点方法 土壤污染监测有哪几种布点方法 各适用于什么情况 各适用于什么情况 各适用于什么情况 各适用于什么情况 对角线布点法 适用于面积小 地势平坦的污对角线布点法 适用于面积小 地势平坦的污对角线布点法 适用于面积小 地势平坦的污 对角线布点法 适用于面积小 地势平坦的污 水灌溉或受污染河水灌溉的田块 水灌溉或受污染河水灌溉的田块 水灌溉或受污染河水灌溉的田块 水灌溉或受污染河水灌溉的田块 梅花形布点法 适用于面积较小 地势平坦 梅花形布点法 适用于面积较小 地势平坦 梅花形布点法 适用于面积较小 地势平坦 梅花形布点法 适用于面积较小 地势平坦 土壤较均匀的田块 土壤较均匀的田块 土壤较均匀的田块 土壤较均匀的田块 棋盘式布点法 适用于中等面积 地势平坦 棋盘式布点法 适用于中等面积 地势平坦 棋盘式布点法 适用于中等面积 地势平坦 棋盘式布点法 适用于中等面积 地势平坦 地形完整开阔 但土壤较不均匀的田块 地形完整开阔 但土壤较不均匀的田块 地形完整开阔 但土壤较不均匀的田块 地形完整开阔 但土壤较不均匀的田块 蛇形布点法 适用于面积较大 地势不很平蛇形布点法 适用于面积较大 地势不很平蛇形布点法 适用于面积较大 地势不很平 蛇形布点法 适用于面积较大 地势不很平 坦 土壤不够均匀的田块 坦 土壤不够均匀的田块 坦 土壤不够均匀的田块 坦 土壤不够均匀的田块 放射状布点法 适用于大气污染型土壤 放射状布点法 适用于大气污染型土壤 放射状布点法 适用于大气污染型土壤 放射状布点法 适用于大气污染型土壤 网格布点法 适用于地形平缓的地块 网格布点法 适用于地形平缓的地块 网格布点法 适用于地形平缓的地块 网格布点法 适用于地形平缓的地块 w w w k h d a w c o m 课后答案网 常用哪些方法提取生物样品中的有机污常用哪些方法提取生物样品中的有机污常用哪些方法提取生物样品中的有机污 常用哪些方法提取生物样品中的有机污 染物 脂肪提取器提取法有何优点 染物 脂肪提取器提取法有何优点 染物 脂肪提取器提取法有何优点 染物 脂肪提取器提取法有何优点 常用的提取方法有 振荡浸取法 组织捣常用的提取方法有 振荡浸取法 组织捣常用的提取方法有 振荡浸取法 组织捣 常用的提取方法有 振荡浸取法 组织捣 碎提取法和脂肪提取器提取法 碎提取法和脂肪提取器提取法 碎提取法和脂肪提取器提取法 碎提取法和脂肪提取器提取法 脂肪提取器提取法因为样品总是与纯溶剂脂肪提取器提取法因为样品总是与纯溶剂脂肪提取器提取法因为样品总是与纯溶剂 脂肪提取器提取法因为样品总是与纯溶剂 接触 所以提取效率高 且溶剂用量小 接触 所以提取效率高 且溶剂用量小 接触 所以提取效率高 且溶剂用量小 接触 所以提取效率高 且溶剂用量小 提取液中被提取物的浓度大 有利于下一提取液中被提取物的浓度大 有利于下一提取液中被提取物的浓度大 有利于下一 提取液中被提取物的浓度大 有利于下一 步分析测定 步分析测定 步分析测定 步分析测定 w w w k h d a w c o m 课后答案网 什么是等效连续声级什么是等效连续声级什么是等效连续声级什么是等效连续声级L L L L eqeqeq eq 什么是噪声什么是噪声什么是噪声 什么是噪声 污染级污染级污染级污染级L L L L NPNPNP NP L Leq eq 是用一个相同时间内声能与之相等的连 续稳定的A声级来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大 小 因此Leq能反映在声级不稳定的情况 下 人实际所能接受的噪声能量大小 所 以等效声级实际上是声级能量平均值 是用一个相同时间内声能与之相等的连 续稳定的A声级来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大 小 因此Leq能反映在声级不稳定的情况 下 人实际所能接受的噪声能量大小 所 以等效声级实际上是声级能量平均值 在L在Leq eq 的基础上增加一项表示噪声变化幅度 的量称为噪声污染级 它更能反映实际污 染程度 的基础上增加一项表示噪声变化幅度 的量称为噪声污染级 它更能反映实际污 染程度 w w w k h d a w c o m 课后答案网 P366 22 73 4dB 4 73 101010lg 10 10 7110 6810 65 P L dB w w w k h d a w c o m 课后答案网 L10 76 L50 69 L90 64 d L10 L90 12 Leq L50 d2 60 71 4 dB LNP 71 4 12 83 4 dB 另 另 Lm 96 Leq 96 23 73 dB LNP 71 4 12 83 4 dB P P 367 367 28 28测得某地区交通噪声数据 测得某地区交通噪声数据 测得某地区交通噪声数据 测得某地区交通噪声数据 求求求求L L10 10 L L50 50 L L90 90 L Leq eq L LNP NP w w w k h d a w c o m 课后答案网 为什么在环境监测中要开展质量保为什么在环境监测中要开展质量保为什么在环境监测中要开展质量保 为什么在环境监测中要开展质量保 证工作 它包括哪些内容 证工作 它包括哪些内容 证工作 它包括哪些内容 证工作 它包括哪些内容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环境监测中十分重要的技术工作和管 理工作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是一种保证监测数据准确 可靠的方法 也是科学管理实验室和监测系统的有效措 施 它可以保证数据质量 使环境监测建立在可靠的基础 之上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环境监测中十分重要的技术工作和管 理工作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是一种保证监测数据准确 可靠的方法 也是科学管理实验室和监测系统的有效措 施 它可以保证数据质量 使环境监测建立在可靠的基础 之上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整个监测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 包括制订计划 根据需要和可能确定监测指标及数据的质 量要求 规定相应的分析测量系统 其内容包括采样 样 品预处理 贮存 运输 实验室供应 仪器设备 器皿的 选择和校准 试剂 镕剂和基准物质的选用 统一测量方 法 质量控制程序 数据的记录和整理 各类人员的要求 和技术培训 实验室的清洁度和安全 以及编写有关的文 件 指南和手册等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整个监测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 包括制订计划 根据需要和可能确定监测指标及数据的质 量要求 规定相应的分析测量系统 其内容包括采样 样 品预处理 贮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