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_第1页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_第2页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_第3页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_第4页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明 高启 鹿邑县高中一年级何志远 高启为人孤高耿介 思想以儒家为本 兼受释 道影响 厌倦朝政 不羡功名利禄 洪武三年 1370 秋 朱元璋拟委任他为户部右侍郎 固辞不受 返青丘以教书治田自给 39岁时因苏州知府魏观一案被朱元璋腰斩于南京 高启 1336 1374 元末明初诗人 字季迪 号青丘子 长洲 今江苏苏州 人 与杨基 张羽 徐贲并称 吴中四杰 诗歌创作 转益多师 博采众家之长 诗风清新超拔 雄健豪迈 尤擅长于七言歌行 天才高逸 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 诗歌创作 季迪诗自古乐府 文选 金楼诸体 下至李 杜 王 孟 高 岑 钱 郎 刘 白 韦 柳 韩 张以及苏 黄 范 陆 虞 杨 靡所不合 缪永谋 明末 诗歌创作 其于诗 拟汉魏似汉魏 拟六朝似六朝 拟唐似唐 拟宋似宋 凡古之所长无不兼之 纪晓岚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作于明开国之初 是高启的代表作 七言歌行体的名篇 也是登览怀古诗中的名篇 祖国统一的赞歌 大江来从万山中 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 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 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 佳气葱葱至今王 祖国统一的赞歌 第一段 写景 以刚健的笔调描绘了钟山龙盘 大江奔涌的壮丽景观 祖国统一的赞歌 我怀郁塞何由开 酒酣走上城南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 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 武骑千群谁敢渡 黄旗入洛竟何祥 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 后六朝 草生宫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 几度战血流寒潮 祖国统一的赞歌 第二段 怀古 紧承上两句 回顾自秦朝以来群雄争霸金陵的历史 三国六朝旧事 心绪 郁塞 而不感伤 祖国统一的赞歌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 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 不用长江限南北 祖国统一的赞歌 第三段 咏今 表达了对国家统一 四海升平的期盼之情 从今四海永为家 不用长江限南北 是全篇的诗眼 全国统一 不分南北 人民再不必流离失所 作者没有在开篇直抒胸臆 而是由远及近 层层铺垫 最后水到渠成 卒章显志 可以说作者在特定的时代唱出了主旋律 这一主旋律在今天依然有现实意义 正如台湾海峡不能阻隔中国的统一一般 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行文上有什么特点 主旨 以豪放的笔调描绘了钟山龙盘 大江奔涌的山川壮景 并在感慨历代成败兴亡 发抒怀古幽情的同时 表达了对祖国重新获得统一的由衷喜悦 体现了诗人面对新王朝看似歌颂实则有的期待的微妙心态 艺术特点 景情浑融 古今交织 风格豪迈 气势跌宕写景开阔雄浑 抒情豪放激宕 用典切合时地 想象丰富 感慨深沉 韵律自由 形式灵活 音调铿锵 情韵相生 四句一转韵 平仄交错 抑扬有致 以七言为主 间以杂言以流荡变幻的节奏 加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艺术特点 本诗为古体诗 故押韵兼有平仄 语句长短错落有致 摇曳多姿 完全随着情感的起伏而变化 思考与练习 登金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