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规划.doc_第1页
荔波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规划.doc_第2页
荔波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规划.doc_第3页
荔波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规划.doc_第4页
荔波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荔波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规划(2018-2020年)(征求意见稿)荔波县人民政府黔南州工程咨询中心2017年10月目录前言1第一章规划总论1第一节规划背景1第二节规划依据2第三节规划范围3第四节规划期4第二章荔波县基本情况4第一节自然资源4第二节社会经济发展情况6第三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7第一节取得的成效7第二节存在的主要问题8第四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临机遇和挑战10第一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临机遇10第二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临的挑战11第五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总体要求12第一节指导思想12第二节基本原则12第三节目标任务13第四节 年度规划15第六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要建设任务19第一节小康路建设19第二节小康水建设23第三节小康房建设35第四节小康寨建设38第五节小康电建设46第六节小康讯建设46第七章环保评价47第一节环境保护标准依据47第二节 环境保护的原则及目的.47第三节 污染因素分析.48第四节 环境保护措施.49第八章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52第一节编制依据52第二节 投资概算.52第三节 资金筹措.53第九章保障措施53一、加强组织领导53二、明确职责分工54三、强化要素保障55四、创新体制机制55五、强化监督管理56六、加强宣传发动及报道56附表:附表1:荔波县人居环境整治现状调查统计表附表2:荔波县人居环境整治年度规划表附表3:荔波县人居环境整治建设项目规划汇总表附表3-1:荔波县玉屏街道办事处人居环境整治建设项目规划表附表3-2:荔波县茂兰镇人居环境整治建设项目规划表附表3-3:荔波县甲良镇人居环境整治建设项目规划表附表3-4:荔波县黎明关乡人居环境整治建设项目规划表附表3-5:荔波县佳荣镇人居环境整治建设项目规划表附表3-6:荔波县瑶山乡人居环境整治建设项目规划表附表3-7:荔波县朝阳镇人居环境整治建设项目规划表附表3-8:荔波县小七孔镇人居环境整治建设项目规划表附表4:荔波县人居环境整治治建设项目投资概算表附表5:荔波县人居环境整治年度规划投资概算表附表6、荔波县人居环境整治污水、垃圾量测算设计表附图:1.荔波县行政区划图 2.荔波县人居环境整治规划图前 言贵州省荔波县是世界自然遗产地,又被国家列为全域旅游示范县,同时,荔波又是国家级贫困县, 有23个村被省列为极贫困村。因此,荔波是全省、全州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县份之一。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国家相继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5号文件)、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等政策措施;为响应国家改善人居环境战略部署,贵州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镇(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全覆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发201128号)、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的意见等政策措施。在国家政策的支持指导下,“十二五”以来,荔波县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仅是人们生活环境、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同时也在助推扶贫工作,荔波县为响应党中央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号召,结合扶贫攻坚,进一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受荔波县人民政府的委托,黔南州工程咨询中心承担编制荔波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从全面改善荔波县农村人居环境着手,对全县六个小康建设进行了系统规划,将有力地促进荔波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有序开展和目标任务的完成。第一章规划总论第一节 规划背景一、宏观背景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各项政策支持下,我国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取得重大进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要看到,农村人居环境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全国还有38%、82%的行政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落后,村内道路未硬化、农村河道污染、村庄绿化不够等问题直接影响着村容村貌提升,乡村文化、生态、产业等价值尚未得到有效体现。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强调“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将集中力量开展以垃圾污水治理和改房改厕改圈改厨为重点的村庄环境整治,稳步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保护农村田园风貌,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二、政策背景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国家相继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5号文件)、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等;为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为根本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围绕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领域集中实施治理专项行动,强化重点任务、重点工程和重点措施。为响应国家改善人居环境战略部署,贵州省相继出台了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镇(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全覆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发201128号)、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的意见、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整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加快“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黔党办发【2017】1号)、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开展全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个小康行动计划升级版摸底调查工作的通知、贵州省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个小康行动计划升级版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 2016年8月4 日在安顺召开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专题会议,省长孙志刚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全省上下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环境和农村公共服务显著改善,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迫切需要,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增长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和谐、夯实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各地各部门必须把思想统一到中央要求和省委部署上来,真正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细落小落实。荔波县是世界自然遗产地,又被国家列为全域旅游示范县,同时,荔波又是国家级贫困县, 有23个村被省列为极贫困村,因此,荔波是全省、全州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县份之一。近5年来,荔波县委、县人民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通过相关部门的努力和实践,全县农村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但比周边县市相比差距还较大,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条件等均较落后,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需要更为迫切。第二节 规划依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5号;3、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4、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5、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镇(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全覆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发201128号);6、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的意见;7、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整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加快“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黔党办发【2017】1号);8、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开展全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个小康行动计划升级版摸底调查工作的通知2017年7月17日;9、贵州省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个小康行动计划升级版实施意见2017年8月8日;10、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府发【2017】19号);11、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农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的通知(黔府办发【2017】33号);12、贵州省水污染防治计划201517号;13、贵州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2015-2020年;14、贵州省整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15、贵州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技术导则(试行)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7年6月;16、贵州省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导则(试行)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7年6月;17、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会议上的讲话材料省发改农经处,2017年6月28日;18、黔南州关于印发整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项目管理制度的通知2017年7月20日;19、黔南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并于抓紧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工作的通知(黔南发改农经【2017】117号);20、关于加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环办201553号);21、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22、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办法建村2013188号;23、美丽宜居村庄示范指导性要求;24、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25、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 7959-87);26、农村住宅卫生标准(GB 9981);27、村镇规划卫生规范 (GB 18055) ;28、农村户厕卫生标准 (GB 19379) ;29、农村防火规范(GB 50039) ;30、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GB 50288) ;31、村庄景观环境工程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CECS 285) ;32、荔波县总体规划等。第三节 规划范围本次规划区域涉及荔波县小七孔镇、甲良镇、朝阳镇、茂兰镇、佳荣镇、瑶山瑶族乡、黎明关水族乡、玉屏街道办,共7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90个行政村(注:原有94个村,有4个村已被整体搬迁开发),1180个村民组,752个自然寨,37151户,146059人(其中30户以上自然寨460个,31241户,123156人;29户以下自然寨292个,5910户,2290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622户,45688人。第四节 规划期本规划的规划期分为两个阶段,即:近期20182020年,主要实施30户以上自然寨人居环境整治;中期2021-2025年实施29户以下自然寨人居环境整治。第二章 荔波县基本情况第一节 自然资源一、地理位置和面积荔波县位于地处贵州省东南部,地理坐标东经10737至10818、北纬257至2539之间,东北面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从江、榕江两县接壤,东南面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环江、南丹两县毗邻,西与独山县交界,北与三都水族自治县相连,总面积为2431.8平方公里。二、地貌和水文荔波县位于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喀斯特地貌十分发育,喀斯特地貌占全县总面积的82.6%,属典型的深山区、石山区,水土流失隐患较大;地势总趋势北高南低,境内最高峰是东北隅的月亮山次峰,海拔1468米,最低处在南部的打狗河和东南部的甲料河出境处,海拔300米,相对高差1168米,全县平均海拔为758.8米。境内河流均属珠江流域水系,共有三大河流,为樟江河水系、方村河、三岔河水系。全县集雨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或流程大于10公里的河流共30条。县内河道总长1048公里,河网密度0.47公里/平方公里,平均年水流量18.07亿立方米。三、气候荔波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长冬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雨热同季。县内各地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不大,县城年平均气温为18.3,极端最高气温39,极端最低气温-6,无霜期283天,年均降雨量1320.5毫米。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5.01,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最高达18万个,年平均气温在18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一个天然大氧吧。四、岩性与土壤喀斯特地貌十分发育,全县岩性主要以石灰岩为主,其次是砂页岩,土壤主要为山地黄棕壤、黄壤、红壤、石灰土、紫色土、潮土、水稻土,共7个土类,20个亚类,51个土属,181个土种。县境内以黄壤和石灰土为主。黄壤132095.39公顷,占总面积的54.32;其次是石灰土,面积为110450.52公顷,占45.42;黄红壤和红壤357.53公顷,占0.15;其它土壤276.56公顷,占0.11。五、森林资源据2015年林地变更调查资料数据,荔波县国土面积364.77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82.34万亩,荔波县森林覆盖率65.01,其中:有林地221.24万亩,疏林地0.46万亩,灌木林地25.13万亩,未成林造林地28.42万亩,无立木林地5.48万亩,宜林地7.6万亩,林业辅助生产用地0.01万亩。由于地形差异显著,荔波县南北部植被差异较大。东北部为砂页岩发育形成的以无患子科、樟科、山茶科为代表的地带性常绿阔叶林区。南部为以桑科、壳斗科、金缕梅科为代表的石灰岩植被类型区。主要植被类型有季雨林,山地季雨林,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针叶林等。但全县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多集中分布在东南部和东部,林种结构防护林占61.2%,用材林占9.9%、经济林占0.9%、薪炭林占0.7%、特用林占11.9%、未划分林种的林地占15.4%。从总体上看,防护林比例有很大提高,生态建设效果显著,生态环境保护效果不断提升。第二节 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荔波县隶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国家级贫困县,下辖5个镇、2个民族乡、1个街道办事处,94个行政村、1186个村民组。2014总人口17.5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46万人,占总人口的87.9%。贫困人口34800人,占农业人口的22.05%。201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5.3亿元,增长13.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37亿元,增长52.34%,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口径)完成48.96亿元,增长23.1%;2000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13.01亿元,增长12.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8亿元,增长11.6%;财政总收入5.55亿元,增长6.01%,其中,地方财政3.1亿元,增长14.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47元,增长10.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70元,增长10.9%;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53.26亿元、35.99亿元,增长23.41%、15.11%;三次产业比重为19.3:28.5:52.2;小康实现程度预计达96%。荔波是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的故乡,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贵州省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县,拥有“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张世界级品牌,被誉为“地球绿宝石”和“全球最美喀斯特”。五年来,接待游客总人数从406万人次增加到110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34.41亿元增加到110.96亿元,旅游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2%,成为全县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业由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旅居、体验等复合型转变,形成了大旅游引领绿色崛起、大旅游带动三产升级、大旅游格局全民参与的发展态势。第三章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第一节 取得的成效“十二五”以来,荔波县委、县人民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改善人居环境的号召,通过相关部门的努力和实践,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基层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县农村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个小康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一、实现村村通公路全县94个行政村已实现村村通公路(油路或水泥路),通车里程 767公里;有80%以上的组通水泥路,通车里程774公里;有部分自然寨的串户路和寨内庭院也得到硬化改善。二、安全饮水明显改善全县安全饮水自然寨629个,集中供水自然寨608个,普及自来水自然寨612个,均占总自然寨的50%以上。有68个自然寨已有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终端设施正常运行自然寨24个;已完成三改户数6069户。解决万人饮水安全,农村饮水安全达标率100%,有效灌溉耕地面积8.99万亩。三、小康电、小康讯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电网改造930公里,智能电表全覆盖自然寨641个;固定光纤网络覆盖自然寨136个,4G网络覆盖自然寨294个;有电商服务站点自然寨56个。基本实现移动通信、广播电视、供电全覆盖,农村通电入户率到达99%以上。四、小康房建设稳步推进保护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特色民族村落自然寨35个,已实施农村危房改造6967户,并已建造普通型村庄544户,提升型村庄167户。小康房建设在稳步推进。五、小康寨环境不断改善全县建设有生活垃圾收集设施自然寨136个,已完成三治及庭院硬化项目2700户,达到绿色村庄标准自然寨18个,有村庄公共部分设置照明设施271个,已建成人行步道202公里,有文化体育场所及健身器材自然寨149个,有农村村区服务站、贫困地区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1个,有村务公开栏行政村90个,小康寨环境不断改善。20122015年,易地移民搬迁户人,贫困人口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贫困村的村寨美化、绿化、卫生环境得到较大改善。第二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荔波县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有了大幅提高,但是,与国家要求和周边县市相比,荔波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档次和标准还相差甚远,功能不完善,农村人居环境还较差,绿化美化特色不够突出,农村管理的长效机制还不够健全。总的来说,还存在很多比较突出的问题。1、部分村民组未通公路近几年来,全县虽然实现了“村村通”,但由于多方面原因,部分乡村道路狭窄,且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不完备; 部分村民组未通公路,寨内串户路未硬化等,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很多不便。2、农村房屋较杂乱农村房屋修建没有统一规划设计,造成房屋布局和形式杂乱无章,屋面立面参差不齐,严重影响村容村貌。边远村寨贫困户较多,还有相当部分危房需改造,加之村寨没有考虑相应的消防间距,存在较大的火灾隐患。3、农村河道脏乱治理不善由于没有规划完善的治理措施,大部分的村民为了方便,少麻烦,直接将垃圾倒入河流中,如若长期为此,将对水土资源及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4、农村贫困面较大,贫困农户居住环境有待改善荔波县现有8个乡(镇、街道办)94个行政村,有51个贫困村(其中一类贫困村29个、二类贫困村12个、三类贫困村10个),有23个村被省列为极贫困村(其中有1个已脱贫),尚有贫困户11021户、贫困人口34800人,农村人口贫困发生率为22.05%,农村贫困面还较大。由于种种原因,村内还有部分村民生活条件较为艰苦,居住环境糟糕,部分危房未改造,安全没有得到有效保障。5、农村垃圾收集易,处理难。目前,贵州省制定了“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制度,近年来,荔波一些农村集中购买了垃圾收集箱,修建了垃圾收集池,但由于缺乏管护经费,造成垃圾收集后无法运送,县城未建立垃圾处理厂,造成农村垃圾无法处理(有些是就地焚烧,造成二次污染),生活垃圾绝大部分未能实现无害化处理,造成某些乡镇特别是中远郊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多在生活区、生产区、农田、河边等处堆积,垃圾大量堆积后对农村人居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从而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与荔波“地球绿宝石”和“全球最美喀斯特”的荣誉极不相称。6、部分村寨供水没有保障由于诸多原因,农村供水系统始终没有得到更好的规划设计和后期维护服务,造成农村经常断水缺水的现象;部分村寨还没有喝上自来水。部分农田灌溉用水还未解决。7、公共配套设施落后现在很多村内的公共设施基本就只有一个村委所在地为大家的公共活动空间,但是一个村内有若干村民组,有些村民组距离中心村很远,不能便捷的享受公共设施带来的生活改变,也不能更好的发展农村邻里关系和乡村旅游。农村照明设施由于缺少资金和后期维护服务,现在农村照明还是以太阳能路灯为主,并且灯具距离布置过大,没有结合村内建筑的布局来设置合适的灯具安装位置,加之太阳能路灯后期维护比较麻烦,所以农村照明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更好的解决。8、农民村民对环境保护意识较淡薄,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柴草乱堆、污水乱流、粪土乱丢、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畜禽散养”等问题普遍存在,不仅影响村容村貌,影响村民健康,还对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荔波县大多数贫困地区都是集民族地区与贫困地区于一体,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困难地区,绝大部分村民居住在喀斯特石漠化的深山区、石山区,自然生存条件较为恶劣,山高坡陡,旱涝灾害并存,泥石流等灾害易发,人多地少,土壤瘠薄,人均耕地少,工程性缺水矛盾突出。由于居住环境差、分布广,导致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通村通组道路等级低,大部分自然村不通客运,出门难的矛盾还没有根本解决,水利、电力和通讯设施落后,饮水安全问题没有完全解决,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因此,荔波县进一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十分迫切。第四章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临机遇和挑战第一节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临机遇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强调“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将集中力量开展以垃圾污水治理和改厕为重点的村庄环境整治,稳步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保护农村田园风貌,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国家相继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5号文件)、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等政策措施;贵州省也相继出台了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镇(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全覆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发201128号)、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的意见、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整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加快“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黔党办发【2017】1号)、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开展全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个小康行动计划升级版摸底调查工作的通知、贵州省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个小康行动计划升级版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为荔波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第二节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临的挑战一是荔波县农村贫困面较大,基础设施条件落后,农村人居环境需要改善面多,全县农村人居环境需要整治的自然寨有752个,在近三年内,全县重点先对460个30户以上自然寨进行人居环境整治,平均每年整治153个自然寨以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大,涉及面广。二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和资金投入需求大,全面进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项目支撑,荔波县地方财政收入有限,除国家扶持资金外,县、乡镇资金筹措能力弱,社会化筹集的渠道狭窄,这将对荔波县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形成巨大挑战。三是人才资源匮乏,机制创新面临新挑战。荔波县贫困地区人才资源匮乏,特别是建筑管理、乡村旅游发展等方面的科技人才,贫困地区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农民村民对环境保护意识较淡薄等,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临新挑战。第五章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总体要求第一节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及十九大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人居环境整治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的决定(中发【2015】34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5号)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大部署,围绕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以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并重,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扶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动力,以全面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为重点,打造六个小康行动计划升级版,着力在建设标准、覆盖范围、建设内容、工作机制、改革措施等方面拓展升级,加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富美乡村,全面增强农村农民群众的获得感、认同感和幸福感。第二节 基本原则一、坚持统筹规划,推进协调发展。强化规划引领作用,以村庄规划为指导,与乡镇总体规划相衔接,与环境改善要求相适应,因地制宜、查缺补漏,科学制定建设任务,合理布设工程措施,避免重复建设,推进协调发展,增强规模效应。二、坚持突出重点,分步分类实施。坚持做到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先急后缓、分步实施,在对上一轮六个小康行动计划摸底基础上,根据村庄规划和年度资金规模,坚持“两个优先”原则,优先布局在全省20个极贫乡镇、“两高”沿线、示范小城镇周边、城镇近郊区、景区景点、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世界自然遗产地、省域边界重要出口及民族特色村寨等重点区域,优先建设道路、饮水、危房改造、污水垃圾治理等直接关系民生、关系脱贫攻坚的重要基础设施,再逐步向村容村貌提升等其它任务有序铺开,防止大拆大建和“撒胡椒面”。三、坚持以人为本,激发内生动力。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尊重农民意愿,动员农民积极参与项目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和自治能力,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四、坚持落实责任,形成整体合力。根据省关于“省级协调、市县统筹、上下联动、集中打造”的工作推进机制,落实各级政府、部门责任,统筹整合资源、加大财政投入、吸引多方参与、强化考核激励,形成上下联动、高效有力的工作格局,协同推进打造六个小康行动计划升级版工作。五、坚持深化改革,推动创新发展。深化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建立健全“建、管、养、用”长效机制,推进投融资机制体制创新和建设管护机制创新,有效突破资金瓶颈制约和制度障碍,加快形成以改革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富美乡村发展模式。六、坚持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切实发挥政府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主导作用,在省、州的统一领导下,突出“党委主责、政府主抓、部门主帮、基层主推、社会主扶”五个要求,明确党政一把手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第一责任人,深入农村调查研究,亲自部署和协调任务落实。落实乡镇、村两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责任,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经济发展统一战略及总体规划,完善推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标责任和考核评价制度,形成层层负责推进局面。第三节 目标任务根据贵州省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个小康行动计划升级版实施意见精神,从2018年到2020年,以30户以上的自然村寨为单位,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个小康行动计划全面覆盖,统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等建设,让农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公共服务更加齐备,人居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治理更加有效,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全面改善,打造“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富美新农村。到2020年全县30户以上的自然村寨六个小康建设分别达到以下目标,见下表:目标任务分解表序号建设内容目标任务1小康路通村路已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组路全县30户以上自然村寨需实施62.63公里通组公路硬化建设,实现100%的村民组通硬化路。2小康水饮用水到2020年农村集中供水85%以上,自来水普及率80%以上,30户以上自然村寨实现饮水安全工程全覆盖。需建饮用水池10648立方米,供水管道198220米。灌溉水自然村寨周边骨干水源未覆盖的100亩以上集中连片耕地实现100%有效灌溉。已基本上没有。生活污水30户以上自然村寨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达到100%,全面推行采用SCGW智能化污水处理装置(青岛设备),购其设为423套。消防水30户以上自然村寨消防设施配备率100%。需购消防设备1273套。水环境山塘及农村河道治理率100%。其中河道治理13.1公里,山塘治理3620平方米3小康房危房改造全县完成30户以上自然村寨危房改造4058户改厨完成改厨17218户改厕完成改厕16057户改圈完成改圈16612户外装修完成屋面外装修14864户4小康电供电安装全县农村供电安全已达99%以上,重点改造部分输配电网线路,全县需改造1000公里。5小康讯30户以上100%通光纤网,4G网络全覆盖,需建设邮政电商79个站(点)6小康寨寨内道路硬化全县实施串户路17.94公里,逐步推动串户路路面整治。串户路主要在原有基础上硬化。人行步道结合各村寨情况,在村寨内或村寨边安排建设一些休闲人行步道4公里。庭院硬化30%庭院实施硬化64826平方米,其余庭院154370平方米实施彩化、果化、绿化、微菜园等。村庄亮化村庄串户路、人行步道实施照明设施全覆盖,安装路灯4395盏道路绿化村寨路边、河边栽树绿化6.462万株文体设施建设安排文体活动场所建设141790平方米,并配备健身器材517套。垃圾设施建设实施“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过、县处理”运行模式,自然寨主要设置垃圾分类收集桶、可卸式垃圾收集箱,村设收集点,乡镇设转运站(安排转运车),县级采用MBC工厂处理垃圾设施(青岛设备)整治残墙断壁结合实地,有残墙断壁要全面整治。荔波农村基本上没有。社区服务中心主要在村委所在地修建社区服务中心19340平方米停车场在有条件的村寨修建停车场44280平方米公厕修建便民设施公厕475个村组务公开宣传栏修建便民设施村、组务公开宣传栏491块详见附表3。第四节 年度规划全县7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90个村(注:原有94个村,有4个村已整体搬迁开发)752个自然寨人居环境整治年度规划为:近期(2018-2020年)规划实施90个村30户以上自然寨460个,其中2018年29个村(其中极贫困村22个,旅游景区景点及高速公路沿线7个),126个自然寨;2019年32个村,169个自然寨;2020年29个村,165个自然寨。中期(2021-025年)规划实施涉及72个村29户以下自然寨292个(注:有18个村无29户以下自然寨)。荔波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年度规划详见下表:荔波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年度规划表黔南地区自然村寨总数(个)年度规划50户以上3049户29户以下近期(30户以上的自然村寨)中期(29户以下的自然村寨)备注合计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2025年村数自然寨村数自然寨村数自然寨村数自然寨村数自然寨荔波县2701902929046029126321692916572292玉屏街道办事处402920166911834734820行政村16自然寨89水捞村5410151500水瑶新村1100111100拉岜村7151161611福利村2200121200水春村3102111112水岩村7322151512拉交村5410151500板旺村5410151500水甫村8233151513水尧村10451191911水功村4310141400洞托村4121131311时来村2110121200尧棒村2200121200水丰村8413151513水利村16367191917茂兰镇231327103625416415727行政村10自然村寨63瑶麓村4202121212尧明村7106111116洞湖村4202121212立化流村11524171714尧朝村5410151500水庆村2200121200瑶埃村5221141411比鸠村3300131300罗家村7025121215甲良镇615057141115325434361357行政村14自然寨168丙花村3210131300丙外坭村1383211111112甲高村1437411011014甲站村12543191913梅桃良村14101311111113甲新街村6033131313石板村9333161613双江并村7232151512新场村256514111111114益觉村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