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透视学的基本概念 1 透视学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透视图形成的基本原理第二节透视的基本术语与名词概念第三节空间直线消失现象及其透视规律 2 达 芬奇曾叙述过如何描绘对象 取一张对开纸大小的玻璃板 将它稳固的树立于眼前 即在你眼睛和你所要描绘的物体之间 然后站在使你的眼睛离玻璃三分二臂尺 约76厘米 的地方 用器具夹住头部使之动弹不得 闭上或遮住一只眼 用画笔或红粉笔在玻璃板上描下你透过玻璃板所见之物 在将它转描到好纸上 如果你高兴还可以设色 画时好好利用大气透视 3 和达芬奇同时代的德国画家丢勒为说明这种写生装置而作的木版画 画家画肖像木版画 1525 4 丢勒 画家画曼陀林 木版画1525 5 丢勒 画家画瓶饰 木版画1538 6 丢勒 画家画卧妇 木版画1538 7 8 透视 一词来自拉丁文 Perspicere 透而视之 其含义就是透过透明的平面来观察 研究透视图形的发生原理 变化规律和图形画法 而所描的图形却如实表现了空间距离和准确的立体感 这就是物体的透视形 9 作为 透明平面 的玻璃板 在透视学中称为 画面 是透视图形产生的平面 显然 这个 画面 不是我们实际作画的画纸或画布 而是我们借以研究透视图形的假想平面 写生 就是将这个假想中的透明画面上显示的图形 等样缩小画在画纸上 10 静物布雷沃1990 11 克劳得 洛兰 有舞蹈人物的风景 1648年 12 因此在研究透视规律时 必须在画者和被画景物之间竖立一块假想的透视平面 要研究的千变万化的景物透视图形 都在这块透视的平面 离开了这块平面 透视图形就失去了落脚场所 13 视点 目点 即画者眼睛的位置 以一点表示 视线 视点和物体之间的连接线 14 视线 15 画面平行于画者颜面 垂直于中视线 平视的画面垂直于地平面 俯仰时的画面倾斜或平行于地平面 16 平视的画面垂直于地平面 17 18 19 20 斜仰视时与地平面倾斜 21 安尼巴莱卡拉齐 圣母升天 22 耶稣信徒的习作 图一达 弗奥尔里图二拉裴尔 23 24 25 26 27 斜俯视时与地平面倾斜 28 29 30 31 32 正俯视的画面垂直于地平面 33 34 35 正仰视的画面垂直于地平面 36 柯勒乔 圣母升天 壁画帕尔马大教堂在柯勒乔的天使旋涡中 圣母玛利亚从旋涡中慢慢来到表面 无数的天使从一圈一圈的云中敬慕着她 37 弗朗西斯科 博罗米尼正仰视下的圣卡罗屋顶 38 弗朗西斯 博罗米尼罗马圣 艾沃 德拉 萨皮兹教堂屋顶 39 透视术语和做画框架 40 基面 放物体的平面称为基面 平视时放物体的地面或其他平面 桌面或平台 统称为基面 果蓝静物塞尚 41 42 画面 地平面 基线 基线 画面和基面相接的线叫基线 即取景框的底边 43 视距 画者与画面之间 目点至画面 心点 的垂直距离 称为视距 视距的远近要按照写生和创作的主题思想和构图需要来确定 画面总是紧靠在最近的被画物体或最近的地面的前面 44 景物和画面位置固定不变 由画者前进后退形成两图视距远近不同 45 A图视距近 B图视距远 两图取景范围相同 但两图的景物透视图象则有所不同 46 47 画者与景物位置不变 将画面推远拉近 形成两图视距远近不同 A图视距近 B图视距远 两图取景范围明显不同 但景物图形完全相同 若将A图的远景放大 则与B图的图像完全一样 48 49 50 51 近视距的视角大 如同用广角镜头拍摄场景 深度感强 远近物体大小悬殊 有动感 远视距的视角小 如用长焦距镜头拍摄场景 进深浅 远近物体大小相仿 感觉平稳 画者应根据构图需要自行设定 52 53 54 55 56 57 视域 头部不转动 目光向前看 所能见到的范围称为可见视域 在可见视域范围内 并非所有的物体都是清晰可辩的 只有在视角大约六十度的范围内 所见到的物体才是清晰正常的 而四周的景物形象相对模糊 这大约六十度视角的视阈范围 称为正常视域 视角 人眼看物体 通过光线 即视线 向眼睛集中所形成的角度为视角 58 光线照射物体 物体反射光线经眼球瞳孔投射到视网膜上 并由此进入大脑产生视觉 整个视网膜的内壁成凹球状 它的中央部分正对瞳孔 处在光轴上 较为平坦 并且布满了对色彩光线细节等信号很敏感的细胞 所以显现于视域中央的图像清晰可辨 视网膜边缘偏离光轴 壁面凹曲焦距不准 分布的多为对夜间运动对象较敏感的感官细胞 所以视域四周显示的图象拗忸变形 模糊不清 59 可见视域水平视角达188度 左右眼各为156度角 两眼共同覆盖124度角 垂直视角约为140度 中视线上65度角 下75度角 整个视域屏幕近似椭圆形 60 61 62 63 在可见视域中央 图形显示正常的为正常视域正常视域为一圆锥空间 目点在锥顶 顶角为视角 约为60度角中视线为圆锥轴线 正常视域形如喇叭画面插入其间交得的圆周为60度角视圈 是正常视域在画面上的范围 64 65 66 67 图中诸画者离开取景框和视圈的视距不等 视角大小也都不同 以视圈半径心F 心点至F点 为基准 画者A视距为1心F 视角为90度 画者B视距为1 5心F 视角为67度 画者C视距为2心F 视角为28度 将中央大图空间关系分别转为平面 就是上下排列的五个小图 表示了目点 视距 视角 取景框和视圈的平面作图关系 68 1 在写生和创作过程中 应将取景框置于正常视域内 取景框是否置于正常视域内 决定于视距的的远近 视距不应太近 否则取景就会超出正常视域之外 69 70 写生时 视距应不近于取景框高度 宽长于高则取宽多 的一倍 尤以一倍半至两倍远最适宜 这样视距的取景 都在正常视阈内 71 72 然而人们在观看大型物体时 如高楼大厦 时 为看清对象的细部 常采用大视角近视距 在观看小型物体 如火柴盒和手表 时 需将物体置于眼球焦距之外 则采用小视角远视距 这里所说的视距远近 是视距与视圈直径比较的相对远近 不是用尺量的绝对距离 73 远视距小视角 74 远视距小视角 75 近视距大视角 76 近视距大视角 77 根据画框最远角定目点 78 79 在透视作图中 视距的远近决定于距点离主点的远近上 距点离主点近 视距则近 反之视距则远 距点离开主点最近的位置 应不近于主点至景框最远角之间长度的一倍半 这样视距的基本上是在正常视域内 取景作画时 也应该将画幅经常保持在正常的视域内 不时地退远看看 才能不至于画出别扭的图形 80 近大远小与消失景物的深度变化是近大远小的关键 81 景物只要与视点有深度距离的变化 在视觉中其形象就要从高度 宽度 深度上产生近大远小的变化和消失 例如 火车站的景物由近推远 等高的电杆越远越矮小 等宽的站台地面以及枕木越远越窄 等深的电杆间距 地面间距越远越短 特别是电杆上的标志牌明显地从高 宽 深上近大远缩 这些有形景物无限远十 在天地相接处汇集在一个点上消失了 82 83 84 85 视点通过画面观察一组等高直立线段时 线段越近 它的两端与视点形成的视线夹角就越大 画面投影越大 越远视角 投影越短 线段如果由近向远排列 直至无限远 视角就会由大缩小 最后两条视线就会合拢在一起 视角成为0 线段长度在透明画面上微缩至一个点 消失掉了 86 87 88 地平线在透视中的意义地平线 站在宽广的平地上向前看 远方的天地的交界线 称为地平线 视平线 在画者的中视线与画面相交的一点 即主点 所做的平线 称为视平线 89 90 91 92 93 94 95 平视时 地平线和视平线重合 地平线就是视平线 96 俯视时 地平线在视平线的上方 97 仰时时 地平线就是视平线的下方 98 99 地平线与画者的眼睛等高 你蹲在地上往前看 地平线在你眼睛的正前方 你等上高山向前看 地平线仍然在你眼睛的正前方 与前者不同的是 地面看的更为宽广深远 100 101 102 103 104 写生时 明显的地平线若被景物遮阻 你可以目光向前 平托画板再眼前上下移动 当你看到画板变成一条线时 地平线就在这条线的位置上 105 106 你可以观察现场中向远伸去的砖缝 窗格等与地面平行的线 这些线在地平线上方看去是近端高 远端低 在地平线下方看去是近端低 远端高 两者之间只有一条成水平状的线 这就是地平线的位置所生 107 108 在写生现场中 组成方形景物的千百条直线 可分为原线和变线两大类 原线的透视方向保持原状 不发生变化 变线的透视方向则发生变化 相互平行的变线 看去都向同一个灭点集中 分清各种原线和变线的透视方向以及各种灭点的位置 在处理方形景物透视中极为重要 109 电线杆 铁路的枕木 屋顶的斜边 他们与地面之间原是成为水平 垂直和倾斜的关系放置的 看上去仍然是水平 垂直和倾斜状 这些线就是原线 110 111 112 113 原线的放置状态 凡是与画面平行的直线都是原线 原线与地面的放置关系 有垂直 水平和倾斜三种 114 原线的透视状态 在透视长度上是渐远 渐短 在透视方向和分段比例上则不发生变化 保持原状 A图中 AF是与画面不平行的变线 A端在画面上 F端延伸至极远处 自目点由近及远依次向A 1 2 3 4 F点引视线 最终引向F端的视线必与AF变线平行 视线与画面交点A 1 2 3 4 F 的连线AF 就是AF的透视 也是变线AF的透视AF 线的灭点 115 116 117 原线的透视方向 原来水平 看来仍然水平 原来垂直的 看去仍然垂直 原来倾斜的 看去仍然倾斜 相互平行的原线 看去仍然平行 没有灭点 118 119 原线的分段比例 在一条原线上作若干分段 原来各分段的长短如何 看去仍然如何 120 将原线AA做三等分映在画面上的透视A A 也三等分 保持原比例不变 透视图如下图 121 透视图 122 123 变线 凡是与画面不平行的直线都是变线 变线与地面之间的关系有平行 有的不平行 变线的透视状态 看去和实际状态不同 在透视方向和等分段比例上发生了变化 变线的透视方向 许多实际上相互平行的变线 都向同一个灭点集中 124 125 图中AF是与画面不平行的变线 A端在画面上 F端延伸至及远处 自目点由近及远依次向A 1 2 3 4 5 F点引视线 最终引向F端的视线必与AF变线平行 视线与画面交点A 1 2 3 4 F 的连线AF 就是变线AF的透视 F 点就是远端F点的透视 也是变线AF的透视AF 线的灭点 图中BF和AF平行 要寻得BF线在画面上的灭点 由自目点引BF线的平行线 线交画面的F 点即是 它和AF向同一灭点汇聚 126 B图是透视图 表明变线的透视方向与原状不同 指向各自的灭点方向 相互平行的变线 向同一个灭点的方向聚拢 消失 B图 127 变线的等分段的比例 在一条线上作若干等分段 原来是等长的分段 看去却不等长 而是渐远渐短 128 129 灭点 变线所集中消失的点 称为灭点不同放置状态的变线 分别集中消失在不同的灭点上 变线有五种 因而灭点也有五种 即主点 距点 余点 天点 地点 自画者的眼睛引一条与被画的变线完全平行的线 此线与画面相交的一点 即被画变线的灭点位置 130 要在画面上寻得某变线的灭点 自目点引一平行于该变线的视线 线与画面相交的一点 即该变线的灭点 131 主点 心点 画者的中视线 注视方向的视线 与画面垂直相交与地平线正中的一点 即主点的位置 在视平线中央 是直角平变线的灭点 凡是与地面平行与画面成直角变线的 都向主点集中 消失 132 133 134 135 136 距点 距点有两个 在主点左 右视平线上 它们离心点的距离与视距相等 将视距的长度移在主点左 右的视平线上 即左 右距点的位置 凡是与地面平行 与画面成四十五度角的变线 都向距点集中 消失 137 138 139 余点 在地平线上 除了主 距点外 都是余点的位置 凡是与地面平行 与画面成 除了直角和四十五度交外的 其他角度的变线 都向余点集中 消失 各种与画面之间放置角度不同的变线 都有各自的余点位置 140 141 天点 升点 在地平线上方 都是天点的位置 凡是与地面不平行 近低远高的上斜变线 都向天点集中消失 各种方向 斜度不同的上斜变线都有各自的天点位置 142 143 144 地点 降点 在地平线下方 都是地点的位置 凡是与地面不平行 近高远低的下斜变线 都向地点集中 消失 各种方向 斜度不同的下斜变线 都有各自的地点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年工业品买卖合同2篇
- 高粱种子买卖合同4篇
- 新解读《GB-T 30928-2014去角质啫喱》
- 猪场疫苗采购合同范本
- 水果礼盒售卖合同范本
- 原材料质押合同范本
- 钢筋送货单合同范本
- 香港服装采购合同范本
- 房屋抵押借款合同范本协议5篇
- 日租房的合同范本
- 2025年物流仓储行业当前竞争格局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增强CT造影剂外渗课件
- 塑料的性能教学课件
- 学习2025社保新规解读课件
- 1.1 观察物体(1)(课件)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 安徽省2022-2024年中考满分作文60篇
- 2025年行政管理学专业试题及答案
- 骨折夹板固定技术课件
- 校园绅士淑女教育实施纲要
- 新疆权责清单管理办法
- 牧草生物技术课件教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