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沉淀、一体化氧化沟工艺处理化纤废水_第1页
混凝沉淀、一体化氧化沟工艺处理化纤废水_第2页
混凝沉淀、一体化氧化沟工艺处理化纤废水_第3页
混凝沉淀、一体化氧化沟工艺处理化纤废水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混凝沉淀 一体化氧化沟工艺处理化纤废水混凝沉淀 一体化氧化沟工艺处理化纤废水 摘要 摘要 工程实践表明 该处理工艺具有工艺流程简单 处理效果好 运行稳定 基建和运行 费用低等特 点 关键词 关键词 化纤废水 混凝沉淀 一体化氧化沟 中图分类号 中图分类号 X791 X783 4 文献标识码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文章编号 1000 4602 2000 02 0044 03 1 废水的水质水量废水的水质水量 某外资公司为生产仿真丝涤纶布的纺织印染企业 其生产废水有以下几股 纺织废水 碱减量废水 精炼废水 染整废水 杂用水 此外还有来自宿舍楼 食堂 浴室 办公 楼等处的生活污水 各股废水水质水量情况见表 1 表表 1 废水的水量 水质废水的水量 水质 废水名称CODcr mg L PH水量 m3 d 碱减量废水10000 40000 14100 精炼废水1000 16009 11144 染整废水700 13005 6853 纺织废水60 956 8657 杂用水600 10006 9308 生活污水300 4006 8105 2 2 废水处理工艺废水处理工艺 碱减量废水的 CODCr占生产废水总排放量的比例很大 分流进行加酸 过滤预处理从 设计思想上看比较合理 但此工艺存在加酸量大 操作复杂 运行费用高的缺点 由于其 水量小 因此考虑与其余废水混合后一并处理 物化法和生化法联合使用是处理印染废水常规的典型工艺 1 混凝沉淀具有脱色和 去除悬浮物能力强的特点 同时所投加的混凝剂也可以起到一定的调节 pH 作用 生化法对 溶解性的有机物去除能力强 在本工程中 由于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在 pH 为 6 9 条件下 为难溶性的对苯二甲酸和各种分散染料等 因此综合废水先经混凝沉淀 可有效地去除有 机污染物 色度和调节 pH 值 并提高废水的生化性能 为后续生化处理创造有利条件 生 化法采用 氧化沟工艺 适用于该印染废水水质特点和对出水水质高的要求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详见图 1 3 3 主要处理构筑物及设计参数主要处理构筑物及设计参数 3 13 1 集水池集水池 集水池尺寸为 5 6m 2 5m HRT 20min 底部设有两台进口的 FLYGT 潜污泵 潜污泵 设有液位自动控制装置以利保护潜污泵和适应进水流量变化 3 23 2 均质池均质池 均质池尺寸为 14 7m 5 2m 有效水深为 4 1m 调节时间为 2 5h 水面上设有两台进 口浮船式射流搅拌器 起搅拌混合作用 由于氧化沟有较强的耐冲击负荷 所以均质池的 HRT 较短 3 33 3 中和池中和池 中和池尺寸为 2 5m 2 1m 有效水深为 2 5m 反应时间为 6min 在中和池内投加聚 合硫酸铁和少量浓硫酸 起到调节 pH 值和快速混凝反应作用 中和池设有机械搅拌机 还 设有一套投加混凝剂系统和 pH 自动 手动控制加酸系统 控制 pH 值在 7 9 之间 另设有 贮酸槽和贮混凝剂槽 均采用 UPVC 板衬里防腐 有效容积分别为 2 5m3和 8m3 3 43 4 混凝沉淀池混凝沉淀池 混凝反应池采用旋流孔室反应池 分正方型倒角六室 上下穿孔 分两个系列 反应 总时间 20min 每系列反应池配套一座沉淀池 型式是多斗式平流沉淀池 HRT 2 5 h 表面负荷为 1 4 m3 m2 h 尺寸为 14 7 m 3 2 m 反应池和沉淀池污泥排至干化场处理 3 53 5 一级 二级一体化氧化沟一级 二级一体化氧化沟 一体化氧化沟是本工艺的最重要部分 也是本工艺的主要特色 一体化氧化沟集曝气 泥水分离和污泥回流功能为一体 无需建造单独的二沉池 2 其主要特点 工艺简单 污泥自动回流 设备少 耐冲击负荷 运行稳定可靠 维护管理简单 污泥可稳定 化 剩余污泥量极少 基建和运行费用低 固液分离效果比一般二沉池高 在本工程应用中的一体化氧化沟为美国 EIMCO 公司的 Carrousel 氧化沟及其渠内组件 式固液分离器 2 固液分离器的底部采用一系列均匀排列的斜倒等腰三角型横梁 保证了 混合液的均匀进入和沉淀污泥的迅速回流 一级 二级一体化氧化沟部分 HRT 分别为 15 5h 和 14 7h SRT 均大于 30d 有机污泥 负荷分别为 0 15kgBOD kgMLSS d 和 0 05kgBOD kgMLSS d 沟深分别为 3 6m 和 3 4m 沟宽均为 6 0m 沟直段长均为 43 m 两端半圆弯处半径均为 6 0m 固液分离器部分 HRT 分别为 1 9h 和 1 7h 表面负荷均为 1 4m3 m2 h 尺寸均为 长 15m 宽 6m 深分别为 2 6m 和 2 4m 一级一体化氧化沟的固液分离器出水处采用简单 的沿沟边相距 3 m 处设 4 个 300mm 200mm 的孔口 直接流入二级一体化氧化沟 二级一体 化氧化沟固液分离器的出水由设有相距 3m 的 4 道集水出水堰槽进行 出水堰口负荷为 0 8 L m s 曝气设备为 美国 EIMCO 公司生产的倒伞型慢速表面曝气机 每级各安装一台 置于沟 的一端 电机功率均为 73 5 kW 充氧动力功率 2 1kgO2 kW h 剩余污泥从氧化沟中排除 每级氧化沟各设一台潜污泵抽吸污泥送往干化场 实际运 行过程中由于氧化沟处于延时曝气阶段 其污泥已接近稳定化 剩余污泥量极少 基本上 一年多才排泥一次 3 63 6 干化场干化场 干化场共 10 格 轮流使用 每格尺寸 10m 5m 其中设有砂石级配滤料 干化污泥外 运处置 渗滤水回流至集水池 3 73 7 控制室和化验室控制室和化验室 控制室尺寸 3 3 m 3 3 m 废水站化验室与生产用的化验室合建 4 4 实际运行结果实际运行结果 表 2 列出了调试期间和竣工验收时运行测定结果的部分数据 处理水量一般在 2000 2500m3 d 表表 2 废水处理系统进 出水水质废水处理系统进 出水水质 采样日期CODcr mg L 色度 倍 PH 1997 年 8 月 26 日 1389 8094 23012591 711 37 6 1997 年 8 月 27 日 2362 9196 13762094 712 57 3 1997 年 8 月 28 日 1203 9791 92861594 811 67 7 1998 年 9 月 17 日 2068 6896 74831596 912 57 5 1998 年 9 月 18 日 1939 8495 74031596 311 87 6 1998 年 9 月 19 日 2169 7896 43701296 812 07 3 从表 2 可以看出 进水水质 CODCr浓度波动幅度很大 但出水仍然稳定 HJ 达标 该 处理工程于 1998 年 9 月 17 日通过当地环保部门的竣工验收监测 各项出水指标均达到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 88 的一级排放标准 5 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处理工艺工程与国内同类厂家生产废水处理工程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比较见表 3 表表 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比较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比较 指标 本工艺废水处 理工程 嘉兴桐乡群合 气液纺织厂废 水处理工程 汕头新昌纺织 印染厂废水处 理工程 水量 t d 30002000800 工程投资 元 t 432 6313 4440 吃水投资 元 t 144215675500 电费 元 t 0 530 620 44 药费 元 t 0 510 920 9 占地 m2 t 0 85 0 61 出水要求 GB89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