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扁形动物门 Platyhelminthes 原始无色鞭毛虫 扁形动物PlatyhelmithesPlaty 前缀 扁平 helmithes 蠕虫类蠕虫类几类动物的统称 包括扁形动物 线形动物 纽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共同特征 两侧对称 没有真正的附肢 发达的皮肤肌肉囊包裹全身 但不是同一起源 而是差异显著和高度特化的若干动物群 第一节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 身体扁平 两侧对称 bilateralsymmetry 通过身体的中轴 只有一个切面能把身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个部分 两侧对称的体制使动物体分化出前后端 左右侧和背腹面 同时身体各部分功能也出现分化 头部 神经和感觉器官向前端的头部集中 背面 具有保护作用 腹面 承担运动和摄食的功能 两侧对称体制是由水生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创造了从海洋登上陆地进入空间新环境的条件 二 形成中胚层 中胚层方式 中胚层分化成二种组织实质组织 为合胞体结构的柔软结缔组织 也称间质分布 充满在各组织器官之间 使体内无明显的空隙 扁形动物也称为无体腔动物功能 贮存水分和养料 保护内脏器官 输送营养物质和排泄物 分化和再生新器官 形成肌肉组织 首次出现肌肉组织 促使扁形动物的结构和机能产生一系列变化 肌肉形成使运动速度加快 导致神经和感觉器官发展完善 原始的网状神经系统 梯形神经系统 肌肉形成使运动速度加快 能更有效地摄取食物 原始的消化腔 不完全的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发展导致新陈代谢能力加强 相应的异化作用加强 出现原肾管型排泄系统 中胚层与中胶层的区别中胶层是由内外胚层细胞分泌的胶状物质构成的中胚层是内胚层细胞以端细胞法或体腔囊法形成 能分化出行使不同功能的细胞 组织 器官 中胚层形成的意义减轻了内外胚层的负担 促进了新陈代谢的加强 并促使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更趋发达 并向前集中 储藏养料和水分 使动物耐干旱 饥饿 三 无体腔虽然形成了中胚层 但没有继续向前发展形成体腔 器官均包埋在实质组织中 四 具有皮肤肌肉囊腔肠动物 上皮细胞内含有胶原纤维 同时具有上皮和肌肉的功能 扁形动物 由于中胚层的产生而分化出了复杂的肌肉结构 如环肌 纵肌 斜肌等 这些肌肉与外胚层形成的表皮紧贴组成体壁 称为皮肤肌肉囊 除了具有保护功能外 还强化了运动机能 五 出现了器官系统消化系统 有口无肛门 为不完善消化管 排泄系统新陈代谢的加强 代谢产物 CO2 尿素 尿酸 水分等 必然相应增加 CO2的排出及氧气的吸收通过体表来完成 其它代谢产物则由外胚层陷入而形成的原肾管排出 原肾管 由焰细胞 排泄管和排泄孔构成 焰细胞 盲管状 帽细胞位于分支顶端 盖在管细胞上 有两条或多条鞭毛悬垂在管细胞中央 代谢产物实质组织焰细胞小排泄管 鞭毛的摆动 大排泄管排泄孔 神经系统两侧对称体制和中胚层的形成促使神经系统向前端集中产生 脑 的雏形 实际上由一对神经节愈合形成 由神经节向后发出若干纵神经索 且有多条横神经相连 形成梯状神经系统 涡虫和吸虫纲 6条神经索 背腹各二 左右各一 其中腹神经索最发达 绦虫纲 10条神经索 左右两侧的两条最发达 生殖系统在腔肠动物中 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或内胚层 扁形动物 中胚层的出现取代了外胚层或内胚层的生殖功能 使其不但具有了能产生雌雄生殖细胞的生殖腺 出现生殖导管 如输卵管 输精管等 和附属腺 如前列腺 卵黄腺等 的构造 通过这些管腺 生殖细胞可以排出体外进行交配和体内受精 六 海产种类有典型的螺旋卵裂 spiralcleavage 并且具有牟勒氏幼虫阶段 早期卵裂是有规律地进行的 形成32细胞后 卵裂渐不规则 完全卵裂 多发生在均黄卵或中黄卵的卵子 螺旋卵裂 完全卵裂中的不等裂 细胞纵裂成四个细胞后 在发生横裂形成八个细胞时 上面四个为小细胞 下面四个为大细胞 此时分裂形成的大细胞和小细胞不互相垂直 而是与纵轴方向形成角度 每个小细胞在两个大细胞中间上方 继续分裂 层层排列至螺旋形 螺旋卵裂 牟勒氏幼虫 海洋生活中的多肠类 幼虫体呈卵形 全身被纤毛 边缘有八个游泳用的纤毛叶 有脑 眼点等 营浮游生活 第二节扁形动物门分纲 涡虫纲 Turbellaria 扁形动物中最原始的类群 体表被纤毛 自由生活 有消化系统 如真涡虫 旋涡虫 吸虫纲 Trematoda 成虫体表无纤毛 体内 外寄生 有消化系统 如日本血吸虫 华枝睾吸虫 绦虫纲 Cestoda 成虫体表无纤毛 全为体内寄生生活 消化系统包括口和肠等全部退化消失 多数具节片 如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 一 涡虫纲多数自由生活 少数已过渡到寄生 海产种类较多淡水种类次之 少数生活于陆地湿土中 代表种类 三角涡虫 1 生态 生活在淡水溪流的石块下 以小型水生动物如甲壳类或环虫为食 2 外形 扁平 眼点 耳突 口 器官位置因种类不同而异 体壁 表皮层 表皮细胞 杆状体 腺细胞 基膜 为非细胞结构 有弹性 肌肉层 分为环肌 斜肌和纵肌 均为平滑肌 3 内部结构 消化系统 包括口 咽 肠三部分 无肛门 属于不完全消化系统 咽囊和咽由外胚层分化形成 肠内胚层来源 呼吸 循环呼吸功能依靠表皮的渗透和扩散进行皮肤呼吸 循环功能由肠道和实质组织来执行 排泄器官 原肾管型身体两侧各有一对弯曲而分支的原肾管 特点 两侧的排泄管没有沟通 相互保持独立 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梯形神经系统一对脑神经节向后伸出两条粗大的腹神经索 中间有许多横神经相连 感觉器官眼点 感光 避强光 趋弱光 耳突 富有感觉细胞 司味觉和嗅觉 6 生殖系统雄性生殖器官 精巢 输精小管 输精管 贮精囊 阴茎 前列腺及生殖腔 雌性生殖器官 卵巢 输卵管 阴道 卵黄腺 卵黄管及受精囊 涡虫纲分类消化管的有无及复杂程度 以生殖系统为主 并结合消化管结构 生殖系统卵黄腺的有无及是否为典型的螺旋卵裂 无肠目 体小 有口 咽不发达或完全消失 无肠 由内胚层来源的多核体行细胞内消化 无排泄系统 螺旋卵裂 直接发育 海栖 如旋涡虫 单肠目 有口和咽 肠简单 呈囊状 直接发育 三肠目 有口和咽 肠分三支 直接发育 多肠目 有口 咽发达 肠多分支 间接发育 有牟勒氏幼虫 海栖 如平角涡虫 二 吸虫纲 Trematoda 营寄生生活 主要寄生在软体动物 变温脊椎动物等的体表或腔隙 适应寄生生活的特点 体表无纤毛 消化系统趋于退化 神经系统不发达 感觉器官消失 出现了附着器官 生殖系统发达 生活史复杂 一 代表种类 华枝睾吸虫 1 外部形态身体柔软扁平 具口吸盘 虫体前端腹面1 3处有一腹吸盘 生活时呈肉红色 固定后灰白色 体内器官隐约可见 虫体后1 3处有2个前后排列的树枝状睾丸 口位于身体的前端 生殖孔位于身体的腹中线上 2 内部结构1 体壁 体表无纤毛 表皮 由许多大细胞的细胞质延伸 融合形成的一层合胞体结构 大细胞的本体下移到实质组织中 有突起与表面的细胞质层相连 皮层基部为基膜 基膜内表面为环肌 纵肌 2 消化消化系统包括口 咽 食道 肠 没有肛门 体壁的皮层 3 呼吸与排泄系统无专门的呼吸器官 体表 外寄生以及内寄生种类的营自由生活的幼虫阶段 厌氧呼吸 内寄生种类 原肾管型 身体两侧的纵排泄管汇合形成排泄囊 通过公共的排泄孔排到体外 4 生殖系统绝大多数种类为雌雄同体 异体受精 雄性生殖器官 精巢 输精小管 输精管 储精囊及雄性生殖孔 雌性生殖器官 卵巢 输卵管 成卵腔 子宫 雌性生殖孔 受精囊 劳氏管 卵黄腺 卵黄管 总卵黄管及梅氏腺 成虫 受精卵 内含毛蚴 第一中间寄主 沼螺 胞蚴 雷蚴 淋巴间隙 尾蚴 肝间隙 逸出 第二中间寄主 鲤科鱼类 囊蚴 肌肉 误食 进入十二指肠 肝胆管 成虫 3 生活史 二 吸虫纲分类单殖亚纲体外寄生 个体较小 无口吸盘 体后有发达的附着器官 排泄孔一对 开口于体前端 生活史简单 不更换寄主 直接发育 如三代虫 指环虫 三代虫 寄生在鱼及两栖类的鳃及皮肤上 雌雄同体 卵胎生 在成体的子宫内有子代胚胎 在子代胚胎中又有小胚胎 已经开始孕育着下一代胎儿 盾腹亚纲吸盘很大 几乎占据身体的整个腹面 排泄孔一个 身体后端 生活史复杂 有世代交替现象 寄生于软体动物 爬行类 鱼类体内 如盾腹虫 复殖亚纲体内寄生 个体较大 吸盘1个或2个 排泄孔一个 身体后端 生活史复杂 需2个以上寄主 有世代交替 幼虫寄主为软体动物 成虫寄主为脊椎动物和人 如日本血吸虫 肝片吸虫 布氏姜片虫 血吸虫 曼氏血吸虫 埃及血吸虫 日本血吸虫 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japonica 西汉马王堆女尸 血吸虫病患者 雄性血吸虫每小时取食30000个红血细胞 雌性成虫是雄虫取食量的10倍 在产卵阶段 一头雌虫每日产卵1000粒 消耗自身体重的10 三 绦虫纲 Cestoda 内寄生 寄生在脊椎动物的肠道内 生活史中没有自由生活的阶段 幼虫期也营寄生生活 纤毛和感觉器官完全消失 消化器官完全退化 借助体表的渗透作用来吸收寄主营养 体表密布微绒毛 扩大吸收面积 生殖系统发达 身体大多分节 1 外部形态 头节 顶突 吸盘 颈部 以横分裂法产生节片 节片 未成熟节片 成熟节片 妊娠节片 一 代表种类 猪带绦虫 2 内部结构 2 消化系统 完全退化 1 体壁 皮层有很多微绒毛 3 排泄系统 2条腹排泄管有横管相连 头节两对排泄管间形成排泄管丛 成熟节片中 背排泄管消失 左右两腹排泄管汇合 由总排泄孔通往体外 4 神经系统 梯形 10条 左右两侧两条最发达 无感官 5 生殖系统雌雄同体 雄性生殖器官 精巢 输精小管 输精管 储精囊 阴茎 阴茎囊 生殖腔 生殖孔 雌性生殖器官 卵巢 输卵管 成卵腔 梅氏腺 子宫 卵黄管 卵黄腺 阴道 生殖腔 3 生活史 六钩蚴 囊尾蚴 二 绦虫纲分类单节亚纲成虫寄生在鱼类肠内 呈叶状 不分节 生殖器官简单 幼虫有10个小钩 称为十钩蚴 如旋缘绦虫多节亚纲成虫寄生在人和脊椎动物肠内 呈带状 分节 中间寄主1 2个 幼虫有6个小钩 称为六钩蚴 如牛带绦虫 细粒棘球绦虫 第三节寄生虫的致病机理 一 寄生虫摄取养料 使宿主营养不良而贫血 血吸虫 姜片虫 钩虫取食血液 蛔虫取食半消化食物 二 寄生虫损伤宿主组织或细胞而引起溃疡 疟原虫损伤红血细胞三 寄生虫分泌毒素 使宿主中毒 如肝片吸虫四 寄生虫的卵或幼体栓塞微血管 肝管或胆管 使宿主液流通不畅 器官发生机能障碍 第四节寄生现象和寄主更换 一 寄生物与寄主的相互关系共生 两种动物之间相互依存 共同得利 共栖 偏利共生 一方得利 一方既无利又无害 寄生 一方得利 一方受害 即一方依赖于另一方而存在 寄生是较共生与共栖更广泛存在的一种形式 如原生动物 扁形动物 线虫 节肢动物中都有相当多的类群是营寄生生活 二 寄主更换由寄主在进化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引起 最早的寄主应该是在系统发展中较早出现的类群 软体动物 由于某种原因 这些寄主虫扩展到后来出现的高等种类中 鱼类 这样 较早的寄主便成为中间寄主 后来的寄主便成为终末寄主 是寄生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更换寄主 使其后代分布到更多的寄主体内 可减轻对寄主的危害 使其有更多的生存机会 更换寄主会导致大量死亡 且得到寄主的机会是不多的 特别是对多次更换寄主的种类 在发育的每个阶段都得到合适寄主的机会就更少了 大量进行有性生殖在中间寄主体内进行无性生殖 第五节扁形动物的起源与演化 一 扁形动物的起源郎格的观点 由爬行栉水母进化而来 因其在水底爬行 丧失游泳机能 体形扁平 口在腹面中央等与涡虫纲多肠目相似 格拉夫的观点 其祖先是浮浪幼虫似的 适应爬行生活后 体形扁平 神经系统移向前方 原口留在腹面 演变为涡虫纲无肠目 无肠目结构最简单 最原始 后一说法较为合理 二 各纲之间的关系涡虫纲最原始 吸虫纲是涡虫纲适应寄生生活的结果 其神经系统 排泄系统等与涡虫纲单肠目极为相似 且部分涡虫营共栖生活 纤毛 感觉器官退化 与吸虫相似 吸虫幼虫时期也有纤毛 寄生后消失 表明吸虫纲起源于自由生活的涡虫 绦虫纲的进化地位有两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大学工会学专业题库- 工会组织的领导层与员工沟通
- 2025年大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题库- 传统武术的哲学思想与现代价值观
- 2025年乡村医生农村妇幼保健知识专项训练试题型
- 2025年大学融合教育专业题库- 职业教育的融合发展策略
- 2025年乡村医生农村急救技能操作考试题库实战
- 2025年大学科学教育专业题库- 科学教育的交互式教学方法
- 2025年大学人文教育专业题库- 文化唤醒:文化对心灵的启示与唤醒
- 2025年大学工会学专业题库- 工会组织对少数民族劳工群体权益保护的支持研究
- 2025年大学工会学专业题库- 工会与新技术应用形势研究
- 2025年大学警卫学专业题库- 校园警卫队伍领航员训练
- 星地激光通信技术-洞察分析
- 诊所中药饮片清单汇编
- 《室外管网工程施工》课件
- 餐饮外卖窗口改造方案
- 糖尿病足报告
- 国有企业战略使命评价制度
- 吊车施工专项方案
- 合规风险管理制度
- 病毒课件教学课件
- 9月30日烈士纪念日缅怀先烈功绩弘扬先烈精神课件
- 2024年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