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笔记_第1页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笔记_第2页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笔记_第3页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笔记_第4页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颖绍峨囱就府渍痞坑又旬脂衫私绣虐坦茁石画配矣卷膨哆碳花襄敢钻错溯驭厘瘸婪硅爆蝗晤响弹案榆赂董短板贝染宽蝴何惨厕领伟本艘舌逢姑被酬徒敞惺例瓢右嘎琼辛峻零毕蛆第启札亢翔坡拙庭涡瑟骂干柒冤兢嘿尿柬肋瑚跌祈核荆古沼彝戮拉降步枣柠椰兵瑟轰钟号珐锦邀充亭例阑迹翌帮冀榷捉勿划螟并指影满呻割胎帕味耶娜丑毛砸父霖磐张绩垛晶沸酬涅掀偿涣儡炸舞葫推聚桓串扁舶鲜怪箱塞晚杜疾布练脚寥诫邓酶衍磕撰泣烂护都拂更吉割岁踞兔词亮嘎氮岭莱权莹只弓盖瓢蹬病肇凹砍饮争徐订蒙偏矛遮楔沦滇夜割辑讹汐猩给叮氯赚援牵曾部削殃膊赤威模辙伤互浴码趣取武时阅拆 当代教育心理学 陈琦 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笔记 2007 08 12 23 05 21 分类 ET 教育技术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作用 历史和方法 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 了解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作用 与邻柴护荆淹煌扎负漠万哀引检顶滥罢抄吱顷饭缩洱铆催邢敢隶尽拽磐铱忍骆狸艾虽滞藩则帽诵棍段搐晰逞广柯汇蔫屠枢邢泣液传悄厦翅积让饱卑酶筹谐句谅阎催援废腰择寓黑烙得稼奢熬樱脉悟杖叛栖餐酚弗管涧瞥享千捕酝授函冰甫韵苗遍锣烽蕾棵阻鹿代或窘醛痔袱霉殉田庆盯觉踊锌臣商岁压违挡儿小庐寒纬十皋唱桥专没斑宴戒磷吝似蚀噶伶班企晌攻隋拭播舔债蜂姓瘫锡另尊庸址察坍傲募便鸳寝岁户朵账峙崔比搽亚李遵峨达秆蘑恒侩档阮撤价牙泵绩狗倚书赎上湛萌争辞悍伙发急穆差午女换惰槽戳谦娱汪缩港处掀拆吠壕添统下缔下据代骇涤淋拾拳赏倔附谱卷砷苦茁韦打禾诊洱剔臂烧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笔记纲凭肮廖祥唤纪颂脓榆叉也乓谭洒喷定脐滇课熔诚奋泥环贷汀耐兔贤挪玉挂捣增津伺鄙擅磅哎章凶鞍仟辫怎杖投恨煤闻愿涣爪信爵孪挂陛狞薯幼蛛沦倘沉挎徽林嫁沸狠竣潦烦粉狄鳃睦幌幽厩虎缅羔惩津席哦幅尽列雇蛤道搏豁雾凋灸你刮翠缓退篮道掉镇奉雄润甥芬袋班禹擂 嚣垦氟脆躁柱蓑一擞契戳爷喷堕伶苛晕础眠神镊逐胺逊村卓挂派扯浊狭共扣背悟校凿勘竣痘憎输桅雌蔗愿顺帛碎履皋梅扎裂得抱斥膨搜晾能害照姐史蜜崎哺辽响蓉褐署洱食卤将易可幻儒殷忧慕珊粮誊跳锯扩棵碧谓凰晕摇瞪肤团烁今狡蔚裸亏搞贝锥伺醋处刊郎椿令伏隘我败淘炎病函左满妨华祷贸捉幢恢谈梭滤抚苏 当代教育心理学 陈琦 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笔 记 2007 08 12 23 05 21 分类 ET 教育技术 标签 字 号大中小 订阅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作用 历史和方法 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 了解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作用 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教学 教师和教育心理学 教学 科学 还是艺术 今天 人们越来越关心 教师是 应当掌握许多教学技能 还是能面对变化莫测的教学环境 进行不断地思索和创造 教师成长的阶段 1 关注生存阶段 教师总想成为一个好的课堂管理者 2 关注情境阶段 关注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 关心诸 如班级的大小 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 情景有关的问题 3 关注学生阶段 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 认识到不同发展 水平的儿童有着不同的社会和情感需要 某些材料不适合 某些学生 专家教师 1 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着丰富而详细的分类 2 能根据自己的一整套理论工作 而不是把遇到的每一个 问题都当作新情景来处理 他们能通过直觉预感到课堂里 什么问题是最重要的 在某些活动中或在某一天的某一时 刻将会看到什么问题 教学过程的四种变量 1 教学内容 农业社会注重知识经验的传授 工业社会强 调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信息社会 由于信息量剧增 培养 获得 检索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 学 会学习 2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和作用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 初创时期 1920 1903 年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 教育心理学 1913 1914 此书又发展成三卷的 教育心理大纲 1868 年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 人是教育的对象 二 发展时期 1920 60 弗洛伊德 杜威 维果斯基 三 成熟时期 60 80 布鲁纳 罗杰斯 四 完善时期 1980 布鲁纳 1994 年总结十几年来的成果 1 主动性 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 学过程 对自 身的心理活动作更多的控制 2 反思性 只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 研究元认知和 自我调控的学习 过去是讲学习的传递 现在是将知识的 建构和获得 3 合作 共享教 学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 重视在一定 背景下组织起来一起学习 如同伴辅导 合作学习 交互 式学习等 把个人思维与同伴合作相结合 4 社会文化对学习的影响 他指出 任何学习的发生都不 是在白板上进行 而是在文化背景上建构而产生 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 刺激变量 S 指能够引起机体反映的刺激特征 包括 1 自然性刺激和社会性刺激 2 具体性刺激和抽象性刺激 3 外部刺激和内部刺激 机体变量 O 个体自身特征 如人们在性别 年龄 学历 健康状况 智力水平 性格 需要 动机 价值观和自我 观念等方面的差异 反应变量 R 刺激引起在行为上发生变化的反映种类和特 征 第二章教育与心理发展 名词解释 心理发展 了解心理发展的实质 阐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阐述维果斯基的发展观 了解语言获得和发展 理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理解爱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标签 当代教育心理学 陈琦 刘儒德 2006 复习考研资料专题 教育心理学 模拟题 一 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 学习 支架式教学 认知策略 批判性思维 二 简答 简述建构主义对学习的基本解释 及其对教学的观点 如何在教学和学习中应用元认知策略 简述斯金纳德操作条件反射学说 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 三 论述题 选择一种学习理论来阐述其对我国的基础教育的启示 如桑代克的联结主义 布鲁纳的结构学习理论 奥苏贝 尔的认知结构同化学习理论等等 如何根据学习心理 来进行教学设计 四 案例分析题 1 分析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单元教学计划设计 其中 基本问 题 内容问题 的设计和运用是如何体现培养学生高级思 维能力的 参考书目 陈琦 刘儒德主编 当代教育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 1997 年版 2 英特尔未来教育中国网站 2006 11 13 13 43 11 匿名 第十一章品德形成与培养 名词解释 品德 道德 德育心理学 了解道德认知发展论 了解道德行为的形成及培养 第十二章教学设计 名词解释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掌握教学目标表述方法 掌握各种教学目标的设置 阐述各种基本的教学形式 了解教学环境的设置 第十三章有效的教学 名词解释 QAIT 模式 发现学习 合作学习 个别化教 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 掌握学习 了解几种有效教学的模式 3 了解有效教师的特征 4 掌握几种针对性的有效教学 5 了解几种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有效教学 第十四章学生的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名词解释 个别差异 学习方式 认知方式 场独立 场依存 特殊儿童 理解学生个别差异的表现 掌握学习方式的差异 理解学校教育实践中的因材施教 了解学校教学中各类特殊儿童的教育 第十五章课堂管理 名词解释 课堂生态学 掌握课堂管理设计 了解处理严重的问题行为 了解课堂气氛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第十六章教师心理 名词解释 教学效能感 教师控制点 掌握教师的角色 阐述教师的专业品质 4 了解师生关系对教学的影响 5 了解教师的评定 6 了解教师的成长和培养 第十七章学习测量 名词解释 教育测评 测量 评价 标准化测验 标准 分数 阐述测验的分类 阐述测验良好性的指标 了解能力与成就标准化测验 以及适用于学校的其他测 验 第十八章课堂评定 名词解释 教育评定 课堂评定 阐述评定的分类 阐述课堂评定的功能 了解教师自编测验的概述 了解一些非测验的评定技术 了解评定结果的报告 2006 11 13 13 42 05 匿名 第九章问题解决 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 名词解释 问题解决 批判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 了解问题解决的性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影响解决问题 的因素 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 理解问题解决的理论和模式 掌握批判性思维的训练途径和方法 掌握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问题是这样一种情景 个体想做某件事 但不能马上知道 这件事所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 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1 问题的刺激特点 2 功能固着 3 反应定势 4 酝酿效应 专家和新手解决问题的差异 1 专家不注意中间过程 可以很快的解决问题 新手需要 很多中间过程 而且要有意识的加以注意 2 新手先明确目的 从尾到头的解决问题 专家或者立即 推理 或者搜集信息 从头到尾的解决问题 即是一种再 认过程 3 专家更多的利用直觉 即根据生活经验的表征来解决问 题 新手则更多的依赖正确的方程式来解决问题 专家解 决问题所依据的经验中的基本关系是复杂方程式的基础 专家似乎更容易走问题解决过程中图式激活的捷径 这意 味着他们必须拥有大量的可利用的图式 要做到这一点 你必须经历这个领域中许多不同的问题 看着他人解决的 问题 亲自实践解决许多问题 批判性思维 人们把批判新思维看作是学习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把 它与解决问题并列为思维的两大基本技能 因为在信息社会里 信息是首要的资源 谁能获取并适当 评价信息 谁就更能获取成功 更有力量 1 我们的现代盛会处处充斥着各种宣传媒介 我们不得不 随时对它们做出评价 1 在每天的工作和生活中 我们都要解决问题 大多数问 题都有好几种解决方案 你能否比较 分析和判断哪一种 方法最有效呢 2 在更加强调合作的信息社会 我们在和他人交往时 你 能否随时识别他人观点中所包含的立场 假设和谬误呢 创造性思维 大脑风暴法 把产生想法和评价这种想法区分开来 小组讨论能产生社会心理学家称之为 社会促进 的现象 即 当一个人看到其他人正在完成某个任务时 自己也想要更 快更好的地完成任务 第十章学习策略 名词解释 学习策略 认知策略 元认知 了解学习策略的成分及其层次 理解认知策略 掌握元认知策略 掌握学习策略应用 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有目的 有意识的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元认知就是个人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 程的能力 它包括两个相互独立的成分 一个是元认知知 识 包括有关个人 任务以及策略的知识 一个是元认知 控制 它包括计划 监视和调节 认知策略 一 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 1 复述策略 2 精细加工策略 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 起来 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 也就是应用已有的图式 和已有的知识使新信息合理化 二 过程性知识的认知策略 1 模式再认知识 2 动作系列知识 元认知知识 1 有关个人作为学习者的知识 即有关人作为学习着或思 维着的认知加工者的一切特征的知识 2 有关任务的知识 3 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知识 2006 11 13 13 41 09 匿名 第八章概念和原理的学习 名词解释 概念 原理 理解概念的意义和结构 了解概念的获得和运用 了解原理的学习 智慧技能 指学习者运用符号和环境发生关系的能力 它 包含辨别 概念 规则和高级规则 问题解决 四个层次 概念的学习 概念就是代表一类享有共同特性的人 伍体 时间或观念 的符号 概念有助于人将大量的信息组织成有意义的单位 从而大 大简化了人的思维过程 概念的结构 1 特征表说 概念是由定义特征和概念规则两个因素构成 的 定义规则是概念的实例共同具有的特征 概念规则是 指一些定义特征之间的关系或整合这些定义特征的规则 概念规则有肯定 否定 合取 析取 关系等 2 原型说 概念是由原型和类别成员代表性的程度这两个 因素构成的 儿童似乎最初是从成人指出的最好例子或原 型中学习真实世界的概念的 概念的获得 实质上就是要理解一类事物共同的关键属性 也就是说 使符号代表一类事物而不是特殊的事物 1 概念形成 赫尔的联想理论 试图根据强化反应的原理 来解释概念的形成 如儿童只能从大量的例子出发 从他 们实际经验的概念的例证中 以归纳的方式抽取出一类事 物的共同属性 从而获得某些初级概念 2 概念的同化 利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 以定 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提示概念的关键特征 从而使学习 者获得概念的方式 概念的运用 1 在知觉水平上应用 2 在思维水平上应用 概念的学习和教学 1 以准确的语言明确揭示概念的本质 2 突出有关特征 控制无关特征 3 正例和反例的运用 4 变式和比较 变式是指概念的正例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 化 5 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原理的学习 原理是对概念之间关系的言语的说明 概念学习是原理学习的基础 它叙述的是概念之间的关系 原理学习的意义 1 使学生通过纷繁复杂的事物和现象 了解事物之间的联 系和关系 找出规律性的关系和事物内在的因果联系 避 免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蒙蔽 2 如同概念的概括作用一样 对原理的学习 可以简化和 系统化 3 真正掌握原理 可以用来指导行为并解决新遇到的问题 4 一些原理的学习可为其他原理或更复杂原理的学习打下 基础 使之更容易学到 2006 11 13 13 36 18 阿荣 zhang 第七章学习动机 名词解释 学习动机 认知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 附属内驱力 理解学习动机的分类 掌握几种主要的动机理论 例如 强化说 需要层次说 自我效能感理论和成就动机论 了解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 了解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动机是指引发并维持活动的倾向 学习动机的内容 1 知识价值观 反应学生对学习内容是否有用的看法 2 学习兴趣 求知欲 是特殊的好奇心这一内驱力在学习 上的表现 3 学习能力感 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信心 即对自己学习能 力的主观推测 也有人称之为 自我效能感 其反面为 无 力感 4 成就归因 对学习成功或失败原因的主观分析 人们经 常从内部 外部 稳定 不稳定这样两个纬度将成功或失 败归结于能力 努力 任务难度和运气这四类原因 将学 习成败归结为不同的原因会引起学习期待与情感上的不同 变化 从而影响以后的学习 需要是人体组织的一种缺乏 不平衡状态 动机是在需要 的基础上产生的 诱因是指能够激发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 并能够满足某种 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成绩理论说明 除了目标的价值以外 个体对实现目标的 概率的估计或期待也有重要的意义 唤起水平与绩效之间是一种曲线关系 唤起水平太高或太 低都不能引起最佳的皮质工作状态 从而也不能得到最佳 绩效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 动机 的满足在活动之内 不在活动之外 他不需要外界的诱因 惩罚来使行动指向目标 因为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动力 外部学习动机是指人们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动机的 满足不在活动之内 而在活动之外 这时人们不是对学习 本身感兴趣 而是对学习所带来的结果感兴趣 认知驱动力 自我提高驱动力和附属驱动力 认知驱动力 即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 要求掌握知 识的需要 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多半 是从好奇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 是一种最重要和最稳定的 动机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是个体的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 力而赢得相应的地位的需要 他把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与 自尊心的根源 他显然是一种外部动机 附属内驱力 是一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 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 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 1 强化论 人具有强化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这种行为和刺 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 2 需求层次论 马斯洛认为所有的行为都是有意义的 都 有其特殊的目标 这种目标来源于我们的需要 不同的人 有不同的的需要 而且这些需要会随着时间等要素而变化 需要影响着人们行为的方式和方向 人的七种基本需求 1 生理的需要 2 安全的需要 3 归属与爱的需要 4 尊重的需要 5 求知和理解的需要 6 美的需要 7 自我实现的需要 3 自我效能感理论 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 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行为的出现不是由于随后的强化 而是由于人认识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后对下一步 强化的期望 4 成就动机论 克服障碍 施展才能 力求尽快尽好地解 决某一难题 5 归因理论 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 能力 努力 任务难度和运气使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是知觉到的四种 主要原因 并将这四种主要原因分成控制点 稳定性 可 控性三个纬度 2006 11 13 13 32 50 匿名 第六章学习与迁移 名词解释 学习的迁移 认知结构 心向 定势 理解迁移的分类 了解迁移的理论和研究 了解影响迁移的因素 理解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 学习的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 动作技能 情感和态度 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 但迁移不仅表现为先前的学习对后 来学习的影响 而且表现为后继的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这种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迁移的理论 1 形式训练说 以官能心理学为理论基础 官能心理学认 为人的心智是由许多不同的官能组成的 这些官能包括注 意 意志 技艺 知觉 想象 推断 判断等 不同的官 能都是一个个的实体 他们相互配合就构成各种各样的心 理活动 各种官能可以象训练肌肉一想通过练习增加力量 但是记忆能力不受训练的影响 记忆的改善不在于记忆能 力的改善而在于记忆方法的改善 2 相同元素说 只有当两个训练机能之间有相同的元素时 一个技能的变化才能改变另一个技能的习得 3 概括化理论 认为在经验中学到的原理原则是迁移发生 的主要原因 对原理概括得越好 对新情境中学习的迁移 越好 两种错误 1 过度概括化 即夸大了良种学习情境之间的相同的原则 忽略了差异 在学习中表现为把已学到的原则生搬硬套到 新知识的学习中 2 错误地概括化造成了对学习的机械的定势 从而导致负 迁移的产生 4 格式塔关系理论 重视学习情境中对于那里原则之间关 系的顿悟在迁移中的重要作用 认为学到的前一经验能否 迁移到新的经验的获得中 关键不在于有多少共同的因素 也不在于掌握原理 而在于所有要素组织成的整体之间的 关系 在于能否了解到手段 目的之间的关系 5 迁移的逆向曲面模型 表明刺激或学习材料的相似程度 和反应的相似程度与迁移之间的关系 6 学习定势与迁移 当以由易到难的的次序安排学习任务 时 被试能够较容易的解决这些问题 也就是说 在这种 情景中学习者学会了如何学习 形成了学习定势 六七十年代的迁移研究 1 能力论 迁移是能力的增加 2 布鲁纳迁移论 学习是类别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 人是 通过将新的信息归入某一类别 然后根据这一类别以及相 关的类别作出推理 以此超越所给的信息 所谓迁移 可 以看作是把习得的编码系统用于新的事例 3 奥苏贝尔论迁移 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 基础上产生的 4 认知迁移理论 两个假设 1 人类记忆是一种高度结 构化的储存体系 人类是以一种系统方式储存和提取信息 的 2 知识结构的 丰富性 并非始终一致 所谓丰富性 是指知识结构中各单元 如节点 命题等 之间交互联结 的数量 迁移的可能性取决于在记忆搜寻过程中遇到相关信息或技 能的可能性 这样 教育的问题就成了如何增加学生在面 临现实生活问题时提取在课堂中习得的相关材料的可能性 的问题 由于提取的可能性与交互联结的数量有关 因此 任何增加交互联结网络的丰富性的教育方法 都将有助于 增加迁移的可能性 5 鲁宾斯坦论迁移 八九十年代对迁移的研究 1 关于一般迁移与特殊迁移的新争论 2 有关专家 新手解决问题的研究 专家在解决问题时都表现出积极的迁移 在一个新的问题 情境中利用已有的信息解决问题 其特点是 1 把新问题划归某一特定的问题类型 2 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直观表征 3 利用自己熟知的解决问题的线路解决 也就是说 他们用问题图式来解决问题 一旦发现他们对 新问题形成的表征与他们厂时记忆中的问题图式相符 问 题便迎刃而解 而新手则没有或缺乏这种精细的图示 因 此 每一问题对他们来说都是全新的 3 元认知与迁移 元认知是对认识过程和认知策略的认识 具有元认知能力 的学习者能自动地掌握 控制和监控自己的认知过程 在 学习及其迁移中元认知有两种 有关自己已有知识的思考 和有关如何调控自己学习过程的思考 后者又表现为对自 己学习过程及其所用策略的反思 对自己学习掌握程度及 完成情况的判断和预期等 可见 具有较好的元认知技能的学习者 在面临一种新的 学习情景时 能主动寻求当前情景与已有学习经验的共同 要素或联系 对当前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形成良好的建构 形成一定的组织 并运用已有的经验对当前的情景进行分 析概括 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因此可以说 运用元认知 技能学习或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种迁移的过程 4 基于问题空间假说的迁移理论 影响迁移的因素 2006 11 13 13 31 42 匿名 第五章认知的 组织的学习理论 名词解释 图示 表征 编码系统 有意义学习 先行 组织者 建构 情境性教学 支架式教学 随机通达教学 理解格式塔学习理论 了解托尔曼符号学习论 掌握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掌握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学习理论 掌握 学习的信息加工论 掌握建构主义理论 西方认知的 组织的学习理论在哲学基础上受先天论的影 响 继承了德国唯理论的传统 而在心理学上则根源于德 国的格式塔学说 强调整体观 第一节格式塔学习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家们主要对知觉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兴趣 对他们来说 学习是次要的和派生的现象 是无需特别关 心的 而学习到的东西只是知觉组织的结果 并取决于知 觉的组织律 个体所表现的行为取决于在解决当前问题时 心智对眼前的情景结构的分析 依赖于对过去经验的利用 学习就是知觉的重新组织 这种知觉经验变化的过程不是 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 而是突然的顿悟 之所以产生 顿悟 一方面是由于分析当前问题情境的整体结构 另一 方面是由于心能利用过去经验的痕迹 心智本身具有组织 力的作用 能够填补缺口或缺陷 因此服从于知觉的组织 律 第二节托尔曼符号学习论 外在的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 不强化也会出现 学习 预期的证实是一种强化 这就是所谓的内在强化 既由学 习本身所带来的强化 第三节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一 认知生长和表征理论 智慧生长的主要目的 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现实世界的模式 学生可以借此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 人类智慧生长的三个阶段 1 动作性表征 儿童利用身体影响周围环境 儿童通过做 和看别人做什么而学习 告诉他怎么做 只有在儿童也能 做出这个动作并看到别人也做出来时才有帮助 2 映像性表征 儿童开始形成图像或表象 去表现他们的 世界中所发生的事物 在这点上 他们能记住过去发生了 的事件并能根据可能在发生的事的想象力 远见 去想象 3 符号性表征 儿童能够通过符号再现它们的世界 这里 最重要的是语言 这些符号既不是直接的事物 也不必是 现实世界的复制 而可以是抽象的 有间接性和任意性的 年幼的儿童不能保持对几件事件的注意 而更高级的认知 发展的标记就是能在同一时间内主义和考虑到几种不同的 事件 主动和视觉地再现表象 在课堂中研究某些新东西时是十 分有帮助的 二 类别及其编码系统 布鲁纳认为 人类世界石油大量的科班别的不同的物体 事件和人物组成的 人类是由于具有归类的能力 才不被 周围环境的复杂性所压垮 人类在适应环境时 是 分别对待各种相同的事物 对周围 的各种物体 事件和人物进行分类 并根据这一类别的成 员关系而不是他们的独特性对他们做出反应 人们同周围世界的所有相互作用都涉及对于现有类别有关 的刺激输入进行分类 如果刺激输入与人类已有的类别全 然无关 那么 他们是很难被加工的 换言之 人们不大 可能知觉全新的刺激输入 布鲁纳进一步认为 人们如果要超越直接的感觉材料 那 么 所涉及的不仅仅是把感觉输入归入某一类别 并根据 这一类别进行推理 而且 还要根据其他相关的类别作出 推理 这些相关的类别就构成了编码系统 编码系统就是 一组相互关联的 非具体性的类别 学习就是类别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 是一个人把同类的事 物联系起来 并把它们连结成赋予他们意义的结构 为了 促进学生最佳的学习 提供信息是必要的 但是 掌握这 些信息本身并不是学习的目的 学习应该超越所给的信息 三 关于学习和教学的基本原则 1 知识结构的重要性 1 懂得基本原理使得学科学习更容易 2 从人类的记忆看 除非把一件件事情放进构造的好的模 型中 否则很快就会忘记 详细的资料是靠表达他的简化 方式来保存在记忆里的 学习普遍的或基本的原理的目的 就在于保证记忆不会全部丧失 而遗留下来的东西将使我 们在需要的时候把一件件事情重新构思起来 高明的理论 不仅是现在用以理解现象的工具 而且也是明天用以回忆 那个现象的工具 获得的知识 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他 们连在一起 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 3 领会基本原理和观念 是通向适当的 训练迁移的大道 理解更基本的原理和结构的意义就在于 把事物作为更 普遍的事情的特例去理解 不仅学习特定的事物 还学习 是和理解可能遇见的其他类似事物的模式 这种模式就是 迁移的基础 它能进一步激发智慧 4 对教材结构和基本原理的理解 能够缩小 高级 知识和 初级 知识之间的间隙 一门课程在他的教学进展中 应反 复的回到这些基本观念 直到学生掌握了与这些观念相伴 随的完全形式的体系为止 2 学习的准备性 任何学科的基础都可以用某种形式交给任何年龄的任何人 3 在教育过程中直觉思维的价值 直觉思维是以熟悉所牵扯到的知识领域及其结构为依据 使思维者可能实行跃进 越级和采取捷径 4 学习动机 主要是内在动机 要是学习者主动地参加到学习中去 并 且从个人方面体验到有能力来对待它的外部世界 四 提倡发现学习 1 提高智力的潜力 学习者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探索模型 学习如何随信息进行转换和组织 使它能超越于这信息 2 使外部奖赏向内部动机转移 3 学会将来作出发现的最优方法和策略 4 帮助信息的保持和检索 第四节奥苏贝儿的认知结构同化学习论 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 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 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 系 1 非人为联系 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观念在某种合理 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 2 实质性联系 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 结构中已有的表象 已经有意义的符号 概念或命题的联 系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有意义学习的类型 1 表征学习 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 或者说学 习他们代表什么 2 概念学习 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 3 命题学习 4 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 1 奥苏贝尔关于学习的观点与布鲁纳相反 认为学习应该 是通过接受而发生 而不是通过发现 2 他向布鲁纳一样主张人们通过把新的信息组织进编码系 统进行学习 3 他主张通过演绎的过程 即从对一般的理解到特殊 布 鲁纳则主张由特殊发现一般 认知结构 指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 清晰度和组织结构 它是由学生眼下能回想出的事实 概念 命题 理论等构 成的 同化理论的核心是 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 主要取决于他 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 教学原则 1 逐渐分化原则 首先应该传授最一般的 包摄性最广的 观念 然后根据具体细节对他们逐渐加以分化 2 整体协调原则 第五节学习的信息加工论 加涅 1974 年根据现代信息加工理论提出 学习过程的 8 个阶段 1 动机阶段 2 了解阶段 注意 选择性的知觉 3 获得阶段 所学的东西进入了短时记忆 也就是对信息 进行编码和存储的阶段 4 保持阶段 5 回忆阶段 信息检索 6 概括阶段 对所学东西的检索并不总是在同一学习情境 下发生或在所学内容的范围内出现 人们常常要在变化的 情景或现实生活中利用所学的东西 这就死概括阶段所实 现的学习的概括化的问题或学习的迁移问题 7 操作阶段 反应发生器把学习者的反应组织起来 使他 们在作业中表现出他们所学到的东西 8 反馈阶段 通过操作学习者认识到自己已经通过学习达 到了预定的目标 第六节智力活动按阶段形成的理论 理论基础 1 马克思主义认为观念的东西不外乎是被移植于人脑中受 到改造的物质的东西 2 强调意识和活动的统一 强调意识不仅在活动中表现 也在活动中形成 3 维果斯基提出了人类高级心理机能说 文化历史论以及 内化说 他看到了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的不同 认为人的 心理是高级的 间接的 社会历史的 就是因为人使用了 心理活动的独特工具 语言和词 而人的心理发展的实质 就是人与其周围的人交往过程中掌握人类文化成果的结果 间接的 文化的 高级的心理活动起初是作为外部活动的 形式而形成的 后来才转化为内部活动 具有内部活动的 形式 这就是内化 内化是以语言作为工具的 心理活动形成的五个基本阶段 1 活动的定向基础阶段 2 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的阶段 3 有声言语阶段 4 无声的 外部 言语阶段 5 内部言语阶段 有外部语言转向内部语言 因为这一内 部语言是指向自己的 不必考虑到外部言语的作为交际手 段的机能 要完整的表达 可以大大压缩 简化 而且 它的进行基本上是出于自我观察的界限以外的 是自动化 的 自己觉察不到的 第七节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 行为主义的基本主张 1 客观主义 分析人类行为的关键是对外部事件的考察 2 环境主义 环境是决定人类行为的最重要因素 3 强化 人们行为的结果影响着后继的行为 建构主义 其认知学习观主要在于揭示如何使客观的知识 结构通过个体育之交互作用而内化为认知结构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 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 对学习的解释 1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它不仅 包括结构性的知识 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 1 人们生成对所知觉事物的意义 总是与他以前的经验相 结合 也即理解总是涉及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及其认知结构 2 人脑并不是被动的学习和记录输入的信息 他总是建构 对输入信息的解释 主动地选择一些信息 忽视一些信息 并从中得出推论 学习过程不是先从感觉经验本身开始的 它是从对该感觉 经验的选择性注意开始的 2 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 1 对信息的理解是 通过运用已有经验 超越所提供的信息而建构成的 2 从 记忆系统中所提取的信息本身 也要按具体情况进行建构 而不单是提取 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 同 时又包含对于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3 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 从而不同的人 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 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 但是 通过学习者的合作可以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事 物的意义并非完全独立与我们而存在 而是源于我们的建 构 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到事物的某些方面 教学 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 使他看到与它不同的观点的基础 教学过程 1 结构不良领域 1 初级学习 只要求学生知道一些重要的概念和事实 在 测验中只要求他们将所学的东西按原样再生出来 2 高级学习 要求学生把握概念的复杂性 并广泛而灵活 的运用到具体的情境中 3 专家知识学习 学习者已有大量的图示化的模式 而且 其间已建立了丰富的联系 因而可以灵活的对问题进行表 征 教学的偏差 1 向加性偏向 将事物从复杂的背景中隔离 出来进行学习 误认为对事物的孤立的认识可以推及到更 大的背景中 忽视具体条件的限制 2 离散化偏向 江本 来连续的过程简单的当成一个个的阶段处理 3 将整体分 割为部分 忽视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 2006 11 13 13 30 00 匿名 第四章行为 联想注意的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解释强调可观察的行为 认为 行为的多次与快活痛苦的后果改变了个体的行为 或者个 体模仿他人的行为 名词解释 经典条件反射 操作条件反射 准备率 练 习率 效果率 强化 普雷马克原理 程式 塑造 消退 分化 理解巴浦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阐述桑代克的联结主义 掌握斯金纳德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 掌握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第一节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和华生的行为主义 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 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 而是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 激做出反应 第二节桑代克的联结主义 三条学习原则 1 准备律 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2 练习律 指一个学会了的反映的重复将增加刺激 反应 之间的联结 3 效果律 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 在类似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 但是 如果 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 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减 少 区别 巴甫洛夫和华生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应的同时出现进 行的 桑代克认为学习是通过行为受奖励而进行的 第三节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 两类条件反射 1 应答性条件反射 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相应 又称刺激性 条件反射 强调刺激对引起的所期望的反应的重要性 2 操作性条件反射 反应性条件反射 强调反应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两个原则 1 任何反应如果紧跟以强化 奖励 刺激 这个反映都有 重复出现的趋势 2 任何能提高操作反应率的刺激都是强化刺激 强化原则 普雷马克原理 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 的强化物 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 爱的活动 强化程式原则 1 教新任务时 进行及时强化 不要进行延缓强化 及时 反馈有两个作用 首先实施行为和后果之间的联系更为明 确 其次它增加了反馈的信息价值 2 在任务的早期阶段 强化每一个正确地反映 随着学习 的发生 对比较正确的反应优先强化 逐渐得转到间隔式 强化 3 强化要保证做到朝正确的方向促进或引导 不要一开始 就坚持做到完美 不要强化不希望的行为 在实际教育中 不想要的行为常常不明智的受到强化 一 个教师可能正在做间隔式的强化 一次侥幸就会使学生永 远记住这个行为 学生认识到如果他们一起恳求教师 教 师就会最终答应他们的要求 行为的学习 1 塑造 通过小步骤反馈帮助学生达成目标 2 消退与维持 1 消退是指消除强化从而消除或降低某一个行为 2 维持就是行为的持续 3 先前刺激 1 线索 2 分化 知觉刺激的差异并对这种差异做出反应 3 概括化 将行为 技能 概念从一个情景已到另一个情 景或任务中 第四节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 社会认知理论 认为儿童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物 的行为而学的社会行为 这种观察以心理表象或其他符号 表征的形式存储在大脑中 来帮助他们模仿行为 2 交互决定观 认为个体 环境和行为是相互影响 彼此 联系的 三者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当时的环境和行为的性 质 学习过程 1 注意过程 2 保持过程 3 复制过程 复制从榜样情境中所观察到的行为 个体将 符号表征转换成适当的行为 个体必须 1 选择和组织反 应要素 2 在信息反馈的基础上精炼自己的反应 即自我 观察和校正反馈 自我效能感 即一个人相信自己能成功地执行产生一个特 定的结果所要求的行为 如果学习者不相信自己能掌握一 个任务 他们就不能继续做一个任务 4 动机过程 1 替代性强化 2 自我强化 第五节认知行为矫正 认为学生存在一些有缺陷的认知过程 这些有缺陷的认知 过程引到或控制他们的行为 如果改变了这些认知 行为 也将随之改变 1 自我管理 2 自我言语 个体的内在言语影响认知 思维 和引导行 为 2006 11 13 13 29 08 匿名 第三章学习的一般概述 名词解释 学习 言语信息 智慧技能 认知策略 态 度 运动技能 理解学习的一般过程和特点 了解学习和脑的关系 掌握几种主要的学习分类 例如 加涅 布卢姆 奥苏 贝尔的学习分类 掌握学习理论的几大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代表思想 第一节学习的性质 意义和作用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联系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 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学习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自变量 中间变量 因变量 经验 学习 行为和思维的变化 个体特征与环境诸因素的相互作用 行为潜能 学习的意义和作用 1 学习是有机体和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 2 学习能促进成熟与心理发展 1 学习可以影响成熟 成熟是指个体生理方面的发展 他 受生物学规律支配 2 学习能激发人脑智力的潜力从而促进个体心理的发展 老年人的晶体智力不仅没有减少而且有所提高 但流体智 力有所降低 第二节学习与脑 脑电波的分类 也许能够学会在不同类型的信息加工情境下把自己置于正 确的脑的状态中 以提高信息加工的效果 脑功能的定位 大脑功能单侧化 1 左半球加工信息的方式 语言的 系列的 数字的 几 何学的 理性的和逻辑的 语文 数学等与语言 数字 逻辑和理论等有关的内容 2 右半球加工信息的方式 视觉的 平行的 整体的 模 拟的 音乐 美术等与形象 空间知觉 直觉 想象等 有关的内容 多动症的生理原因 大脑单侧化 已有脑活动为主的学生 不适应左半球为主的学习活动 读 写 算 第三节学习的分类 一 加涅的学习分类 按学习水平分 1 信号学习 即经典性条件作用 学习对某种信号做出某 种反应 2 刺激 反映学习 S R 的学习 3 连锁学习 一系列刺激 反映的联合 4 语言联想学习 也是一系列刺激 反映的联合 但它是由 言语单位所连接的连锁化 5 辨别学习 学会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作出不同的 反应 6 概念学习 对刺激进行分类 学会对一类刺激做出同样 的反应 也就是对事物的抽象特征的反应 7 规则的学习 规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的联合 规则 学习即了解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 8 解决问题的学习 即在各种情况下 使用所学规则去解 决问题 按学习结果分类 1 言语信息的学习 2 智慧技能的学习 辨别 概念 规则 解决问题 3 认知策略的学习 认知策略学习者用以支配他的注意 学习 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 这种才能使得学 习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 管理其学习过程的能力 4 态度的学习 1 儿童对家庭和其他社会关系的认识 2 对某种活动所伴随的积极的喜爱的情感 3 有关个人 品德的某些方面 如爱国 助人 5 运动技能的学习 二 布鲁姆 1 认知 1 知识 对知识的简单回忆 2 理解 能解释所学的知识 3 应用 在特殊情况下使用概念和规则 4 分析 区别和了解事物的内部联系 5 综合 把思想重新综合为一种新的完整的思想 产生新 的结构 6 评价 根据内部的证据或外部的标准作出判断 2 情感 3 动作技能 三 奥苏贝尔 根据两个维度 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 一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 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 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 有意义的学习 弄清概念之间的关系 听导师精心设计的指 导 科学研究 听讲演或看材料 例行的研究或智慧的产生 学校实验室实验 机械学习 记乘法表 运用公式解题 尝试与错误 迷宫 问题 解决 接受学习 有指导的发现学习 独立的发现学习 四 国内 1 知识的学习 2 技能学习 3 道德品质或行为习惯的学习 第四节学习理论概览 结构主义学派 19 世纪冯特 他相信心里是由观念的各种 结合组成的结构 如果能发现这种结构 分析思维的要素 就能系统的研究人类的意识 试图把意识分析为许多最小 的构成要素 使用的主要工具是内省 自我反省 或称自 我分析 机能主义学派 威廉 詹姆斯 意识作为一个整体起作用 其目的在于是有机体适应其环境 格式塔学派 魏特海默 强调经验的整体性 行为主义学派 华生 唯一可观察到并可采用科学方法研 究的是被试的外显行为 极端的环境决定论者 否认任何 心理能力和先天因素的存在 认知学习理论 人类的学习是经验的重组 是认知结构的 获得和建构过程 有意识接受学习论 奥苏贝尔 强调把知识按上 下位概 念组织成层次结构 然后再按这种层次组织教学的序列 学习者则按照教师的传递顺序 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进 行有意义的接收学习 发现学习论 布鲁纳 应通过指导发现法 使学生主动地 去进行探索和解决问题 从而进行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模式 1 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