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文人与竹_第1页
漫谈文人与竹_第2页
漫谈文人与竹_第3页
漫谈文人与竹_第4页
漫谈文人与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漫谈文人与竹漫谈文人与竹 一 一 文人与竹的缘起文人与竹的缘起 大家都晓得舜妃女英 娥皇为夫君泪洒竹秆而成大家都晓得舜妃女英 娥皇为夫君泪洒竹秆而成 斑竹斑竹 的传说 晋代张华的传说 晋代张华 博物志博物志 记载 记载 尧之二女 舜之二妃 尧之二女 舜之二妃 曰湘夫人 舜崩 二妃啼 以涕挥竹 竹尽斑 曰湘夫人 舜崩 二妃啼 以涕挥竹 竹尽斑 斑竹斑竹 之名之名 即由此而来 一段佳话却成就了不少以此为题的咏竹诗 如 即由此而来 一段佳话却成就了不少以此为题的咏竹诗 如 血染斑斑成锦纹 昔年遗恨至今存 分明知是湘妃泣 何忍血染斑斑成锦纹 昔年遗恨至今存 分明知是湘妃泣 何忍 将身卧泪痕 将身卧泪痕 云起苍梧夕 日落洞庭阴 不知篁竹苦 唯云起苍梧夕 日落洞庭阴 不知篁竹苦 唯 见泪斑痕 见泪斑痕 等等 就连毛主席也曾留下等等 就连毛主席也曾留下 斑竹一枝千滴泪斑竹一枝千滴泪 的佳句 的佳句 其实竹的种植在我国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 史学家陈寅其实竹的种植在我国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 史学家陈寅 恪先生曾提出华夏文化是恪先生曾提出华夏文化是 竹的文化竹的文化 竹子因其青翠挺拔 竹子因其青翠挺拔 傲雪凌霜 四时常茂而备受文人赏识 并被赋予傲雪凌霜 四时常茂而备受文人赏识 并被赋予 君子君子 美誉 美誉 人们从竹的生物学特征总结出竹之七德 人们从竹的生物学特征总结出竹之七德 竹身形挺直 宁折不弯 是曰正直 竹身形挺直 宁折不弯 是曰正直 竹虽有竹节 却不止步 是曰奋进 竹虽有竹节 却不止步 是曰奋进 竹外直中空 襟怀若谷 是曰虚怀 竹外直中空 襟怀若谷 是曰虚怀 竹有花不开 素面朝天 是曰质朴 竹有花不开 素面朝天 是曰质朴 竹超然独立 顶天立地 是曰卓尔 竹超然独立 顶天立地 是曰卓尔 竹虽曰卓尔 却不似松 是曰善群 竹虽曰卓尔 却不似松 是曰善群 竹载文传世 任劳任怨 是曰担当 竹载文传世 任劳任怨 是曰担当 在人类的历史发展中 竹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早在在人类的历史发展中 竹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早在 殷商时代 竹子就被削为竹简 用来篆刻汉字 汉代蔡邕曾用殷商时代 竹子就被削为竹简 用来篆刻汉字 汉代蔡邕曾用 竹制笛 乐音嘹亮悦耳 笛子至今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乐器之一 竹制笛 乐音嘹亮悦耳 笛子至今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乐器之一 还有用竹制成的乐器还有用竹制成的乐器 箫箫 也是我国著名的传统乐器 秦汉时也是我国著名的传统乐器 秦汉时 期就出现了用竹制布 取竹制冠 用竹做防雨用品的竹鞋 竹期就出现了用竹制布 取竹制冠 用竹做防雨用品的竹鞋 竹 斗笠 竹伞 一直沿用至今 对中国人的衣饰起源和发展起着斗笠 竹伞 一直沿用至今 对中国人的衣饰起源和发展起着 重要作用 从食用方面看 竹笋和竹荪是极受人们喜爱的美味重要作用 从食用方面看 竹笋和竹荪是极受人们喜爱的美味 山珍 竹食是历代救荒的重要作物原料 先秦文献中记载 山珍 竹食是历代救荒的重要作物原料 先秦文献中记载 3000 多年前的竹笋就是席上珍馔 竹笋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 多年前的竹笋就是席上珍馔 竹笋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 可烹饪数千种美味佳食 竹还具有特别的医用价值 在中国最可烹饪数千种美味佳食 竹还具有特别的医用价值 在中国最 早的医书典籍中 就有用竹治病的历史记载 竹的全身都是宝 早的医书典籍中 就有用竹治病的历史记载 竹的全身都是宝 叶 实 根及茎秆加工制成叶 实 根及茎秆加工制成 的竹茹 竹沥 都是疗疾效果显的竹茹 竹沥 都是疗疾效果显 著的药用材料 竹黄 竹荪也是治病的良药 同时竹在交通方著的药用材料 竹黄 竹荪也是治病的良药 同时竹在交通方 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古代人取竹制造竹车 竹筏和船等等 极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古代人取竹制造竹车 竹筏和船等等 极 大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大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由上可见 竹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领域中作出了极为重要由上可见 竹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领域中作出了极为重要 的贡献 因此 竹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正如苏东坡所述 的贡献 因此 竹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正如苏东坡所述 食食 者竹笋 居者竹瓦 载者竹筏 炊者竹薪 衣者竹皮 书者竹者竹笋 居者竹瓦 载者竹筏 炊者竹薪 衣者竹皮 书者竹 纸 履者竹鞋 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 纸 履者竹鞋 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 二 二 历史上的文人与竹历史上的文人与竹 诗经诗经 瞻彼淇奥 绿竹猗猗 有斐君子 如切如磋 瞻彼淇奥 绿竹猗猗 有斐君子 如切如磋 如啄如磨 赫其烜兮如啄如磨 赫其烜兮 在中国最早的诗集中第一次出现竹的 在中国最早的诗集中第一次出现竹的 倩影时 它就和倩影时 它就和 君子君子 联系在一起了 又如联系在一起了 又如 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 中的中的 冉冉孤生竹冉冉孤生竹 诗曰 诗曰 冉冉孤生竹冉冉孤生竹 结根泰山阿 与君为结根泰山阿 与君为 新婚新婚 菟丝附女萝菟丝附女萝 寥寥几语 却道出了男女之间的爱情寥寥几语 却道出了男女之间的爱情 应当如绿竹扎根泰山一样的稳固 伴随着竹子节节向上 感情应当如绿竹扎根泰山一样的稳固 伴随着竹子节节向上 感情 愈来愈深厚 愈来愈深厚 据据 太平御览太平御览 记载 晋代大书法家王徽之曾记载 晋代大书法家王徽之曾 暂寄人空暂寄人空 宅住 使令种竹 或问暂住何烦尔 啸咏良久 直指竹曰 宅住 使令种竹 或问暂住何烦尔 啸咏良久 直指竹曰 何可一日无此君 何可一日无此君 子猷平生爱竹 可算竹子的好知音 另子猷平生爱竹 可算竹子的好知音 另 有一次 王徽之路过吴中 获悉一士大夫家中种有大片珍稀竹有一次 王徽之路过吴中 获悉一士大夫家中种有大片珍稀竹 子 便慕名造访 主人事先已得知他将登门赏竹 特地洒扫庭子 便慕名造访 主人事先已得知他将登门赏竹 特地洒扫庭 院 备好茶水酒菜 恭候迎客 不想王徽之到了之后 只想着院 备好茶水酒菜 恭候迎客 不想王徽之到了之后 只想着 观赏竹子 竟对迎候他的主人视而不见 我行我素 径直来到观赏竹子 竟对迎候他的主人视而不见 我行我素 径直来到 竹园之中 雅兴所至 旁若无人地念念有词 大声地歌咏了一竹园之中 雅兴所至 旁若无人地念念有词 大声地歌咏了一 番 尽兴之后又想不告而别 夺门而走 这一赏竹而不见人的番 尽兴之后又想不告而别 夺门而走 这一赏竹而不见人的 怪诞行为让人忍俊不禁 怪诞行为让人忍俊不禁 说到魏晋时期 就不得不提一提竹林七贤了 竹林 是一说到魏晋时期 就不得不提一提竹林七贤了 竹林 是一 种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景观 走进乡间 随意可见郁郁葱葱的种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景观 走进乡间 随意可见郁郁葱葱的 竹林 然而当文人走进这竹林 便产生了一段千古佳话 于是竹林 然而当文人走进这竹林 便产生了一段千古佳话 于是 魏晋出了七贤 魏晋出了七贤 竹林竹林 七贤七贤 一时间难舍难分 竹林七贤 一时间难舍难分 竹林七贤 是一个群体 如果把他们比作竹子的话 那么这七个人就如同是一个群体 如果把他们比作竹子的话 那么这七个人就如同 七棵青翠的竹子 姿态各异 但无论如何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七棵青翠的竹子 姿态各异 但无论如何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 点 那就是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正是因此他们屡屡相邀竹林 点 那就是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正是因此他们屡屡相邀竹林 也唯有这同样孤傲的竹子配得上他们 终于竹林和七贤一起留也唯有这同样孤傲的竹子配得上他们 终于竹林和七贤一起留 在了人们的心中 在了人们的心中 南朝刘宋时代武昌人戴凯之南朝刘宋时代武昌人戴凯之 竹记竹记 说 说 植物之中 有植物之中 有 名曰竹 不刚不柔 非草非木 小异空实 大同节目名曰竹 不刚不柔 非草非木 小异空实 大同节目 指出 指出 作为植物的竹的特点 一是它不属于花草 又不属于树木 二作为植物的竹的特点 一是它不属于花草 又不属于树木 二 是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有的是实心的 有的是空心 但相同的是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有的是实心的 有的是空心 但相同的 是都有关节 江淹是都有关节 江淹 灵丘竹赋灵丘竹赋 进一步指出 竹进一步指出 竹 非英非药 非英非药 非香非馥 而珍跨仙草 宝逾灵木非香非馥 而珍跨仙草 宝逾灵木 且 且 每冠名于华戎 将每冠名于华戎 将 擅奇于水陆擅奇于水陆 唐朝的诗歌正处于鼎盛时期 因此文人咏竹的名句多如浩唐朝的诗歌正处于鼎盛时期 因此文人咏竹的名句多如浩 瀚星斗 瀚星斗 山水田园诗派山水田园诗派 主要代表之一王维 其代表作主要代表之一王维 其代表作 山山 居秋暝居秋暝 云 云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就生动地描绘出了就生动地描绘出了 竹林中洗衣少女的欢笑声和莲丛中晚归的渔舟 其中的竹子 竹林中洗衣少女的欢笑声和莲丛中晚归的渔舟 其中的竹子 更寄托了作者高洁的情怀 刘禹锡的更寄托了作者高洁的情怀 刘禹锡的 赠竹赠竹 高人必爱竹 高人必爱竹 寄兴良有以 骏节可临戎 虚心宜待士寄兴良有以 骏节可临戎 虚心宜待士 杜甫的 杜甫的 咏竹咏竹 绿绿 竹半含箨 新梢才出墙 雨洗娟娟净 风吹细细香 李商隐的竹半含箨 新梢才出墙 雨洗娟娟净 风吹细细香 李商隐的 湘竹词湘竹词 万古湘江竹 无穷奈怨何 年年长春笋 只是泪万古湘江竹 无穷奈怨何 年年长春笋 只是泪 痕多 痕多 另外 唐朝还出现了以孔巢父 李白为代表的另外 唐朝还出现了以孔巢父 李白为代表的 竹溪六逸竹溪六逸 他们寄身于广袤的竹林 沐浴在修竹篁韵之中 他们寄身于广袤的竹林 沐浴在修竹篁韵之中 如痴如醉 沉溺其中 赋竹吟竹 一时间成了文人墨客的时尚 如痴如醉 沉溺其中 赋竹吟竹 一时间成了文人墨客的时尚 白居易的白居易的 养竹记养竹记 云 云 竹似贤 何哉 竹本固 固以树德 竹似贤 何哉 竹本固 固以树德 君子见其本 则思善健不拔者 竹性直 直以立身 君子见其君子见其本 则思善健不拔者 竹性直 直以立身 君子见其 性 则思中立不倚者 竹心空 空以体道 君子见其心 则思性 则思中立不倚者 竹心空 空以体道 君子见其心 则思 应用虚受者 竹节贞 贞以立志 君子见其节 则思砥砺名行 应用虚受者 竹节贞 贞以立志 君子见其节 则思砥砺名行 夷险一致者 夫如是 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夷险一致者 夫如是 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他高度赞他高度赞 美了竹子本固 性直 心空 节贞的品格和情操 竹子开始成美了竹子本固 性直 心空 节贞的品格和情操 竹子开始成 为了贤者的化身 这极大地丰富了竹子的精神内涵 并深深的为了贤者的化身 这极大地丰富了竹子的精神内涵 并深深的 影响了后世 影响了后世 苏东坡一生大起 但他旷达的胸襟却始终如一 东坡爱竹苏东坡一生大起 但他旷达的胸襟却始终如一 东坡爱竹 子 因此在他的诗词中处处有竹的身影 从子 因此在他的诗词中处处有竹的身影 从 门前万竿竹 堂门前万竿竹 堂 上四库书上四库书 的抱负到的抱负到 疏疏帘外竹 浏浏竹间雨 窗扉净无尘 疏疏帘外竹 浏浏竹间雨 窗扉净无尘 几砚寒生雾 几砚寒生雾 安定 再到安定 再到 累尽无可言 风来竹自啸 累尽无可言 风来竹自啸 的淡的淡 定 最终化成了定 最终化成了 披衣坐小阁 散发临修竹披衣坐小阁 散发临修竹 的超然和潇洒 的超然和潇洒 看东坡写竹的变化就犹如纵览东坡人生观的嬗变 由此可见东看东坡写竹的变化就犹如纵览东坡人生观的嬗变 由此可见东 坡对竹的喜爱 再者言 他在坡对竹的喜爱 再者言 他在 於潜僧绿筠轩於潜僧绿筠轩 中曾说中曾说 可使可使 食无肉 不可使居无竹 无肉使人瘦 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食无肉 不可使居无竹 无肉使人瘦 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 肥 士俗不可医 肥 士俗不可医 这就是东坡与竹的渊源 竹不仅融入了东这就是东坡与竹的渊源 竹不仅融入了东 坡的人生 更为融入了他的人格 这如竹的东坡在文人史上留坡的人生 更为融入了他的人格 这如竹的东坡在文人史上留 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代法家王安石宰相也曾咏竹明志 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代法家王安石宰相也曾咏竹明志 人怜直节生来瘦 自许高材志更刚 曾与蒿藜同风雨 终随人怜直节生来瘦 自许高材志更刚 曾与蒿藜同风雨 终随 松相到冰霜 松相到冰霜 三 三 古代绘画中的文人与竹概览古代绘画中的文人与竹概览 竹与梅 兰 菊并誉为竹与梅 兰 菊并誉为 四君子四君子 在中国传统绘 在中国传统绘 画中 学画画中 学画 四君子四君子 是许多中国画家步入艺术殿堂是许多中国画家步入艺术殿堂 的起步 纵观中国绘画史 有不少人专攻的起步 纵观中国绘画史 有不少人专攻 四君子四君子 画画 或专攻画竹 其中文同 李衎或专攻画竹 其中文同 李衎 吴镇 吴镇 管道升 郑板管道升 郑板 桥等等皆以画竹名世 桥等等皆以画竹名世 关于最早的墨竹画 传说有四 一是三国时关羽开关于最早的墨竹画 传说有四 一是三国时关羽开 始画墨竹 二是唐代王维开始画竹 开元间有石刻 三始画墨竹 二是唐代王维开始画竹 开元间有石刻 三 是唐玄宗开始画竹 四是起源于李夫人 五代十国时 是唐玄宗开始画竹 四是起源于李夫人 五代十国时 后唐招讨史郭崇韬征蜀 蜀主王衍投降 郭崇韬将蜀中后唐招讨史郭崇韬征蜀 蜀主王衍投降 郭崇韬将蜀中 宝货搜括殆尽 并强占李夫人 李夫人擅长书画 不喜宝货搜括殆尽 并强占李夫人 李夫人擅长书画 不喜 欢粗暴的崇韬 悒悒不乐 时常独坐南轩 皓月当空 欢粗暴的崇韬 悒悒不乐 时常独坐南轩 皓月当空 窗上竹影婆娑 李夫人用墨笔在窗纸上描写竹影 第二窗上竹影婆娑 李夫人用墨笔在窗纸上描写竹影 第二 天再看 发现所画竹影 生意具足 就产生了墨竹画 天再看 发现所画竹影 生意具足 就产生了墨竹画 并为世人所效法 至于哪一种说法是真的 还有待考究 并为世人所效法 至于哪一种说法是真的 还有待考究 唐代画竹已经盛行 国画中的墨竹就是唐代创始的 唐代画竹已经盛行 国画中的墨竹就是唐代创始的 唐代画竹已为独立题材 开始出现专门画竹的名家如箫唐代画竹已为独立题材 开始出现专门画竹的名家如箫 悦 他工于画竹 一色而有雅趣 这里的悦 他工于画竹 一色而有雅趣 这里的 一色一色 可能可能 是纯用青色或绿色 而非墨竹画的黑色 但已开始对竹是纯用青色或绿色 而非墨竹画的黑色 但已开始对竹 进行艺术抽象化 是工笔设色竹画走向墨竹画的关键的进行艺术抽象化 是工笔设色竹画走向墨竹画的关键的 一步 一步 宋代以后画竹更具成就 画竹名家层出不穷 宋代以后画竹更具成就 画竹名家层出不穷 历代墨竹画者 大都视北宋时的文同为鼻祖 文同历代墨竹画者 大都视北宋时的文同为鼻祖 文同 的墨竹画 大大超过了前人 苏轼形容文同画竹的墨竹画 大大超过了前人 苏轼形容文同画竹 执笔熟视 乃见其所欲画者 急起从之 振笔直执笔熟视 乃见其所欲画者 急起从之 振笔直 遂 以追其所见 如兔起鹘落 少纵则逝矣遂 以追其所见 如兔起鹘落 少纵则逝矣 文 文 同所画的竿 枝 叶 节 都很像真的竹子 富于同所画的竿 枝 叶 节 都很像真的竹子 富于 生机而无呆滞之病 谈到文同 就不得不提一提他生机而无呆滞之病 谈到文同 就不得不提一提他 的知己苏东坡 他也是画竹的艺术大师 在画竹方的知己苏东坡 他也是画竹的艺术大师 在画竹方 面有高超的技艺 他的传世佳作面有高超的技艺 他的传世佳作 枯木竹石图枯木竹石图 作作 枯木一株 树干掘顽孤傲 枝梢凌空舒展 树根处枯木一株 树干掘顽孤傲 枝梢凌空舒展 树根处 作一特大怪石 占据了画面的垂心 旁生竹子几株 作一特大怪石 占据了画面的垂心 旁生竹子几株 稀疏的枝叶 显示出委曲寻生的活力 给枯木和怪稀疏的枝叶 显示出委曲寻生的活力 给枯木和怪 石注入了新的生命 东坡画竹往往从地上直升到画石注入了新的生命 东坡画竹往往从地上直升到画 幅顶部 别人问他 可何不逐节分画 他回答说 幅顶部 别人问他 可何不逐节分画 他回答说 竹生时何尝是逐节生的 竹生时何尝是逐节生的 苏轼在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在任杭州通判的 时候 一次坐于堂上 一时画兴勃发 而书案上没时候 一次坐于堂上 一时画兴勃发 而书案上没 有墨只有朱砂 于是随手拿朱砂当墨画起竹来 后有墨只有朱砂 于是随手拿朱砂当墨画起竹来 后 来人家问他 世间只有绿竹 哪来朱竹 苏轼答曰 来人家问他 世间只有绿竹 哪来朱竹 苏轼答曰 世间无墨竹 既可以用墨画 何尝不可以用朱画 世间无墨竹 既可以用墨画 何尝不可以用朱画 据说由于他的首创 后来文人画中便流行画朱竹据说由于他的首创 后来文人画中便流行画朱竹 了 而苏轼自然也被尊为朱竹鼻祖 了 而苏轼自然也被尊为朱竹鼻祖 到了元代 画坛上墨竹大家辈出 形成了中国到了元代 画坛上墨竹大家辈出 形成了中国 墨竹画的顶盛期 在画竹方面最为用力的是李息斋 墨竹画的顶盛期 在画竹方面最为用力的是李息斋 即李衎 他所撰写的即李衎 他所撰写的 竹谱竹谱 一书 对墨竹画和竹一书 对墨竹画和竹 类的阐述十分全面精当 现存类的阐述十分全面精当 现存 竹谱竹谱 分四个部分 分四个部分 一是一是 画竹谱画竹谱 阐述设色竹画的五个方面 即位 阐述设色竹画的五个方面 即位 置 描墨 承染 设色 笼套 二是置 描墨 承染 设色 笼套 二是 墨竹谱墨竹谱 讲述墨竹画法的四个方面 画竿 画节 画枝 画讲述墨竹画法的四个方面 画竿 画节 画枝 画 叶 三是叶 三是 竹态谱竹态谱 论述画竹必须先知道竹的种 论述画竹必须先知道竹的种 种名目和相应的动态 然后才能研究下笔之法 并种名目和相应的动态 然后才能研究下笔之法 并 传授了其丰富的竹态知识 四是传授了其丰富的竹态知识 四是 竹品谱竹品谱 分为 分为 六个子目 全德 异形 异色 神异 似是而非 六个子目 全德 异形 异色 神异 似是而非 有名而非 是他考察实物的忠实记录 这些理论 有名而非 是他考察实物的忠实记录 这些理论 对后世墨竹画入门者有很大帮助 对后世墨竹画入门者有很大帮助 明代文人开了后世写意墨竹画之先 到了清朝明代文人开了后世写意墨竹画之先 到了清朝 写意墨竹画达到了兴盛时期 写意墨竹画达到了兴盛时期 杨州八怪杨州八怪 的异军的异军 突起又为画竹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局面 尤其是郑板突起又为画竹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局面 尤其是郑板 桥 毕生热衷于画竹 留下了桥 毕生热衷于画竹 留下了 风竹图风竹图 竹石图竹石图 等许多佳作 他曾赞美等许多佳作 他曾赞美 竹君子 石大人 千岁友 竹君子 石大人 千岁友 四时春四时春 四 四 古代文人与竹雕古代文人与竹雕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制品的国家 所以竹雕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制品的国家 所以竹雕在 我国由来已久 赵汝珍在我国由来已久 赵汝珍在 古玩指南古玩指南 竹刻竹刻 中这样概中这样概 括 括 竹刻者 刻竹刻者 刻 竹雕竹也 其作品与书画同 不过竹雕竹也 其作品与书画同 不过 以刀代笔 以竹为纸耳 以刀代笔 以竹为纸耳 言简意赅 却颇为精妙 言简意赅 却颇为精妙 竹子的质地坚韧 纹理致密 是雕制工艺品的理想竹子的质地坚韧 纹理致密 是雕制工艺品的理想 材料 早在唐宋时期 竹雕技艺就流行于南方各地 工材料 早在唐宋时期 竹雕技艺就流行于南方各地 工 匠利用竹根 竹节 竹片 根据自然造型 摹物取态 匠利用竹根 竹节 竹片 根据自然造型 摹物取态 创作出各式器玩 专供人们闲暇时把玩欣赏 如荸荠 创作出各式器玩 专供人们闲暇时把玩欣赏 如荸荠 莲蓬 佛手 花卉 动物 也有出自现实生活之外的题莲蓬 佛手 花卉 动物 也有出自现实生活之外的题 材 如神话人物 寓言故事等等 大者不过尺 小者盈材 如神话人物 寓言故事等等 大者不过尺 小者盈 盈一握 精雕细琢 极富艺术造诣 人们空闲无事的时盈一握 精雕细琢 极富艺术造诣 人们空闲无事的时 候 持于手中把玩摩挲 一则平衡内心 去除杂念 在候 持于手中把玩摩挲 一则平衡内心 去除杂念 在 现实当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 同时也可以令思想获得陶现实当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 同时也可以令思想获得陶 冶 身心得到修炼 是追求悠闲自适生活情趣的一种乐冶 身心得到修炼 是追求悠闲自适生活情趣的一种乐 事 事 竹雕主要盛行在明清时期 据史料记载 明代嘉定竹雕主要盛行在明清时期 据史料记载 明代嘉定 派竹雕擅长深雕 透雕 高浮雕 刀法精巧 风格华丽 派竹雕擅长深雕 透雕 高浮雕 刀法精巧 风格华丽 作品展示丰富画面层次及立体效果 为时人所识 因此 作品展示丰富画面层次及立体效果 为时人所识 因此 嘉定竹雕艺术流派的繁盛一直延续至清中期 后继者有嘉定竹雕艺术流派的繁盛一直延续至清中期 后继者有 数十人之多 以朱鹤 朱缨 朱稚征祖孙三代最为著名 数十人之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