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女事迹材料范文_第1页
孝女事迹材料范文_第2页
孝女事迹材料范文_第3页
孝女事迹材料范文_第4页
孝女事迹材料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孝女事迹材料范文 孝敬父母及长辈的先进事迹材料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及长辈是我中华各民族的光荣传统美德,是为人之道最起码的品质和风格。 尖扎县坎布拉真直岗拉卡村的村民英吉,属80后的青年,她就是我村有名的孝女,其祖母拉卓,今年已是80岁的高龄,在她的照顾和护理下,老奶奶现在身体健康,精神饱满,红光满面,衣着干净,发行整洁一丝不乱。 步伐犹如中年人,外人相见误认为是60岁的人,说已经是八十岁的人,谁也不敢相信。 说到这就会联想到孙女英吉致孝的功劳,英吉是祖母抚养长大的,当奶奶进入老龄以后,长期以来英吉就以惊人的孝心,伺候奶奶,奶奶的被褥衣服都定时拆洗,始终保持洁净,每天起床后就帮奶奶倒洗脸水,梳头,整衣服。 老人去寺院活动回来,英吉就给奶奶准备爱吃的早餐,晚上陪睡奶奶的身旁,老人起夜英吉就搀扶奶奶,害怕奶奶摔倒,如果奶奶有病,按时倒上开水,让奶奶定时服药,老人想吃什么就做什么饭,英吉为了不让奶奶寂寞,经常跟奶奶拉家常,讲笑话,讲故事,让奶奶开心,英吉对祖母精心照料无微不至,因此,奶奶80岁却像中年人一样。 英吉不但尽心尽意孝敬祖母,而且也孝敬自己的父亲母亲,父亲已退休数年了,也是花甲之人了,为此英吉处处时时为父亲着想,给父亲做喜欢吃的饭菜,时常嬉笑于父亲的膝下,为父亲解忧愁,父亲外出,总是送父亲到大门外,亲叮咛万嘱咐,叫爸爸注意安全,规劝父亲少饮酒,戒烟,从此身体也好多了,英吉为了敬孝祖母及父母出嫁后也不离开家,常住于娘家,因此,英吉这种孝顺的精神,在村内很有影响力,村民们普遍认为像英吉这样孝顺的女孩,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少了,所以,他的孝顺事迹是村内年轻人的榜样,更是80后青年的楷模,虽说英吉没有做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但是就孝顺这点确实一般人长年累月为老人尽孝很难做到,为此,我们村认为她当孝敬老人先进者是无愧的,是应该的,是实事求是的。 因此,我们很简短地写此材料,因文化水平问题,写的很不详细,只是她的楷模事迹的点滴而已。 坎布拉镇直岗拉卡村委会xx年6月18日篇二阿克赛村好孝女先进事迹材料多拉特乡阿克赛村库拜斯得克别克先进事迹材料她,一个普通的农村哈萨克族妇女;她,一个平凡的牧民家女儿;十五年如一日服侍瘫痪在床的老人,一如既往,无微不至,从不言弃,无怨无悔,她的孝心感染着周边群众,她的事迹传遍周边村庄,她就是托里县多拉特乡阿克赛村库斯德克别克。 库拜斯德克别克出生在一个普通的牧民家庭,库拜斯德克别克今年30岁,照顾的老人叫托海阿依达尔62岁,托海阿依达尔是库拜斯德克别克的后妈,因中风瘫痪卧病在床今年15年,连外出、洗澡、吃饭都靠她的没有血缘关系的女儿。 由于家中并不富裕,住房条件也比较简陋,考虑到母亲年老多病,就主动把自己夫妻居住的东边向阳的房间让给母亲居住,并扩大门和窗,使房间采光、透气更加理想,让老人要住得更加舒适和方便。 库拜经常说“家家都有老人,个个都会变老,如果自己不孝敬老人,不给儿女树立榜样,等到以后自己老了,也就没有人照顾了,她虽然不是我的亲生母亲,但在我心中她就是我的亲生母亲,所以说孝顺老人是自己应该做的,也是必须要做的”。 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他的爱人等也非常孝顺老人。 一家就这样过着虽不富裕却和睦幸福的生活。 今年老人的病突然加重了,老人已经62岁了,由于病情加重,连外出、洗澡、吃饭都靠她的孙媳妇。 卧床不起生活不能处理。 从老人生病到现在,她不分昼夜地守护在老人病床前,喂水、喂饭、喂药,洗脸、洗脚、擦洗身体,尿布常洗勤换。 老人胃口不好,身体虚弱,不能和家里人一起吃饭,库拜一日三餐都是给老人单独做饭。 每天早上七点起床,库拜就开始忙家务,一直到很晚才能休息,照顾这么一大摊子家务确实很不容易,但是她从来没有一句抱怨,在库拜的精心照料下,老人的起色一天天的变好。 库拜不但没有怨声载道,也没有半点厌倦,而且她全力挑起照顾老人的重担。 毕竟是60多岁的老人,老人的病一时难以康复,既要花精力照顾也要花钱买药,对于本来就拮据的家庭来说要长期坚持是不容易的。 这时候村中有人劝他把母亲交给亲戚料理,好让自己外出赚钱。 但她说“钱可以再赚,母亲只有一个,还是先把母亲照顾好再说吧”。 就这样无论盛夏寒冬,他总是按时给老人洗脸擦身、喂饭喂药,考虑到老人牙齿不好,他经常迎合老人的口味把食物煮得很烂,耐心地喂给老母亲。 由于服侍得比较好,老人的精神一天比一天好。 好孝女,不是用嘴吧说的,而是用事实来证明的。 库拜斯德克别克出生在一个普通的牧民家庭,生活的艰辛,并没有影响库拜对老人的奉献。 她曾说“我家是很困难,乡领导也给予了许多照顾,但我知道,比我们家困难的还很多,我不能垮下,坐使领导的救济,我必须更加努力,努力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更好的回报社会,为大家做出更多的贡献。 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有些人对库拜孝敬老人的行为不理解,认为她是有目的,有企图的,是冲着村里和乡里给的救济钱而表现的。 对此,库拜却说“我不在意别人说我什么,照顾老人是我们每个子女应该尽的义务,也是我们的责任”。 库拜这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在阿克赛村她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阿克赛村妇女起了模范带头作用。 但愿家家有个“库拜斯德克别克”这样的孩子出现,这样我们的家庭会更加幸福,我们的社会会更加和谐。 篇三孝老敬亲先进事迹材料孝老敬亲先进事迹材料记龙王小学教职工任安玲尽孝是善心的体现、爱心的写照;尽孝是至高的道德、是做人的准则。 任安玲,女,现年48岁,是巫溪县龙王小学一名极其普通的幼儿教师,在工作时间里,她和别人一样,忠实地履行一名教师的职责。 除工作之外,她默默无闻地恪守着“君子入则孝”、“事父母能竭其力”的人生格言,在漫长的十八载岁月中,以拳拳之心、眷眷之情,无怨无悔地侍奉于父母双亲身旁,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料。 她以实际行动为家庭及其同事做出了表率,赢得了单位同事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称赞,同时也塑造了一个“现代孝廉”的典范形象。 一、父亲患病22载,孝女常怀孝顺之心0年,我的父亲被检查出右侧脑梗塞,随后,病情不断加重,语言不清、行动不便、性格孤僻等症状越来越明显。 父亲原本退休在家是家里的开心果,平日里性格爽朗,和蔼可亲,他在家时,家里总是欢声笑语。 而突如其来的疾病改变了这一切,所有的家庭重担落在母亲和兄妹二人身上。 俗话说“病起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那时的医疗条件,治疗脑梗塞尚无良方,只能靠吃吃当参,充充血管,来延缓脑梗塞病情的蔓延。 母亲也年老体病,我和大哥访遍了我市当时比较知名的内科专家,请教了许多老中医,查阅了许多有关脑梗塞方面的资料,希望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使父亲的病情得以好转。 经过大夫的积极治疗和家人的精心护理,父亲的病情逐步好转,尤其是肢体活动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人们又可以在庭院内的树荫下看到我和父母一起散步的身影,有时他们还抱着年幼的小孙子和邻家孩子嬉戏。 我和哥哥总算松了一口气,疲惫的脸上显出了久已不见的笑容。 谁知好景不长,10年后,父亲的病情又严重起来。 2000年月份的一天深夜,父亲躺在床上休息,突然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嘴歪眼斜,还拼命地咀嚼自己的舌头,弄得满口淌血。 我见状,连忙用毛巾塞进父亲嘴里,以免他继续咀嚼舌头,造成更大的伤害。 但是,又害怕引起窒息,只好抽出毛巾,用手指抠开父亲牙齿,让呼吸系统保持通畅。 父亲不自主的咀嚼还在继续,我的手指很快就被咬破了,手指上的血和父亲的血混在一起,染红了枕巾。 十指连心,痛彻心扉,可是再痛也抵不过对父亲的孝心爱意,我坚持着,支撑着,直到“”救护车呼啸着赶来。 父亲住进了医院,以后的两个多星期,他一直处于昏迷之中。 通过脑部扫描显示,他的右脑血管大面积梗塞。 如不及时救治,将会留下不可逆转的脑损伤,甚至可能发展成为植物人。 当时,父亲全身插满了输管,吃饭、喝水、大小便,完全不能自主。 我和哥哥轮流陪护,时刻守候在父母身边,与他们共度难关。 两个星期里,我从未脱下过衣服睡觉,脸来不及洗,头发来不及梳,整个人憔悴得不成样子。 可是,每次回家做饭,双手都洗得干干净净,米淘过多次,菜反复择洗才能下锅,生怕父亲吃得不卫生、不可口。 也许我的真情感动了上天,病魔再一次退却了。 两个星期后,父亲转危为安,恢复了神智。 体力和肢体的恢复是漫长的,也是艰难的。 经过两周卧床,父亲体内的大便已干结成块,依靠他自己怎么也拉不下来。 我怕父亲由于排便用力造成脑血管壁破裂,便清洁双手,戴上薄塑料手套,用手指小心翼翼地将硬块的大便从父亲肝门内抠出。 父亲通畅地排完一次大便,成为我和家人们最快意的事情。 此后的两个多月里,我和哥哥轮流地架着父亲,在医院内科病房楼道里一步一挪地做着肢体恢复活动,开始分钟一次,后来增加到分钟。 回到病房,我还要给父亲用开水烫脚,做腿部按摩,请理疗科大夫为父亲做理疗。 天道酬勤,这话一点不假。 三个月后,父亲用自己的双脚走出了医院的大门。 虽然不像以前那么稳健,但和其他脑血栓病人相比,已经算是一个奇迹了。 二、百善孝为先,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我的家庭并不富裕。 那时,哥哥已经结婚成家,家庭收入主要依靠父亲的退休工资。 我当时在巫溪县塘坊乡梓树小学教民校,工资待遇每月32.5元。 父亲出院后,除单位报销一部分费用外,家里还要承担很大一部分医疗费。 为了让父亲增强体力,需买一些营养品滋补身体,一个月下来,家里的收入所剩无几。 为了照顾父亲,我把工资全部拿出来给父亲买药和营养品,几年时间没有添臵衣服和家具。 就是到现在,家里还看着10年前家里买的17寸海信彩电,家具还是10年前的简易木质沙发和床铺。 直到xx年搬家时,才添臵了一张餐桌和一台冰箱,那是为父亲吃饭方便、卫生才买的。 除了这些,家里没有更多的摆设了。 这些东西,摆在20平方的房间里,整个屋子显得很拥挤。 可是,这里面有和谐的家庭,有慈祥的父母,有和自己一样孝敬父亲的哥哥,我觉得很充实,很幸福。 从1996年到xx年,十几年光景又过去了。 在这十几年间,父亲几乎每年都住进医院治疗一段时间,每次多则半年,少则一个月。 住院期间,我在兼顾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全身心陪护在父亲身边,夜晚住在医院,白天做饭、送饭,风尘仆仆地奔波在医院和家庭之间。 xx年4月份的那次住院是父亲犯病比较厉害的一次,一直到12月份出院,父亲也没有能恢复右侧肢体的功能,只有依靠别人支撑才能站立。 为了更好地照料父亲,我毅然担当起照料父亲的责任,把父亲接到自己学校的寝室里,和父亲住在一起。 每天,我和母亲帮父亲起床、穿衣、刷牙、吃饭、按摩、吸氧、烫脚、通便,每天重复这些细致、繁琐却又非常重要的护理步骤,这几乎成了我那些年来固定的生活模式。 在母亲看来,我对父亲的孝敬最大程度地表现在我的细心上,父亲体温的高低、床垫的干湿、卧室的冷暖,我都时刻挂在心上,甚至是父亲的每一种表情、每一个反映、每一个生活细节,我都毫不放过。 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我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久病床前”不但有孝子,而且久病床前的孝子对父母的情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弥久弥真,最终化作传承美德、敦化民风的人间佳话,流传在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从父亲患病到病故,整整22年。 22年,8030多个日日夜夜,对任何人来说,都不能不算作人生中的一段漫长经历。 对于我,这段岁月承载了我从22岁到44岁的青春时光。 在踏上不惑之年的门槛之后,我回首过去,仰无愧于生育自己的父母双亲,俯不悔于自己为孝敬父母付出的22载光阴。 抬望前路,我又觉得身上的担子依然很重,因为母亲还需要自己更多的关怀和照顾。 圣人孔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为喜,一则为惧。 我的母亲已经是年逾八旬的老人了,光阴难留,岁月易老,怎能不倍加珍惜?殚精竭虑,安守孝道,尽己所能,回报亲恩,让母亲度过祥和的晚年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三、辛勤耕耘27载,常怀一颗进取之心在工作中,我也是积极进取、要求进步。 xx年我担负幼儿班班主任及教学工作,那时的母亲已有80岁了,但是为了搞好教育教学工作,一切为了孩子,我只好请亲戚来照顾母亲,刻苦钻研,认真完成各项教育教学工作。 “梅花香自苦寒来”,正是由于不断地学习和提高,我获得了同事和领导的认可。 自1988年年参加工作以来,多次获得优秀教师称号,xx年、xx年在学校年度考核中获得优秀。 平时,作为孩子们的班主任老师,我每天早上7点上班,在校门口迎接孩子们的到来,下午放学后,在校门口亲自将孩子们交予家长手中,有时需要加班备课到晚上10点。 “常怀感恩”之心让我面对繁忙琐碎的工作,尽职尽责,仔细认真,对待孩子们更是极尽热忱。 记得去年寒冬腊月,有个孩子不想吃中午饭,并亲自将孩子送到医院检查,然后把孩子抱回他家交予家长。 为了既不应影响自己的工作,又能更好照顾80高年的母亲,xx篇四xxxx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材料xxxx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材料于敏报国心皎洁于敏主要事迹于敏,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于敏1944年考入北京大学,195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进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60年底,开始参与科学家钱三强组织的氢弹技术理论探索。 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 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 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 1967年,中国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 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中国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 从20世纪70年代起,于敏和其他学者一起倡导、推动加快我国的惯性约束聚变研究,并将它列入我国高技术发展计划,大大推动了我国国防科技的进步。 从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xx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颁奖辞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 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 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朱敏才、孙丽娜为霞尚满天朱敏才主要事迹朱敏才,男,1942年生人,退休外交官。 孙丽娜,女,退休高级教师。 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两人没有选择安逸的日子,而是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 他们的足迹9年遍布贵州的望谟县、兴义市尖山苗寨、贵阳市孟关等地。 xx年两夫妇扎根遵义县龙坪镇,继续他们的支教生涯。 生在贵州黄平,长在贵阳的外交官朱敏才,得知家乡师资严重缺乏,退休后放弃在北京悠闲自在的生活,去山区义务支教。 尽管已经古稀之年,但他们表示“只要我们还能动,就希望在这里继续教下去,让山里娃也能和城里娃一样,能大声流利地说好英语、学好英语”。 山区洗澡难、买菜难、乘车难、看病就医难,各方面都极不方便。 卧室跟男厕所共用一面墙,夏天臭气熏天,孙丽娜晚上要戴着两个口罩才能睡觉。 因为长时间在山区生活,加上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孙丽娜的右眼全部失明,左眼视力只剩下0.03,检查身体时还发现体内重金属超标。 朱敏才也患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危险疾病。 但他们依然坚守岗位,带给孩子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他们义务执教不拿一份报酬,在省吃俭用资助贫困生的同时,还在积极为学校建电脑教室、修学生食堂,四处联系争取支持和帮助。 夫妇两在北京治病期间,仍心系山区的孩子,为他们捐来了20台电脑。 孙丽娜还将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奖给她和丈夫的10万元奖金转赠给了学校,用于建电脑教室。 在支教9年后,他们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最美乡村教师”。 颁奖辞你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你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夕阳最美,晚照情浓。 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 赵久富量与江海宽赵久富主要事迹赵久富,男,湖北团风镇黄湖移民新村党支部书记。 xx年,南水北调移民工作正式开始,湖北十堰市郧县余嘴村被定为当地首批搬迁的移民试点村,村支书赵久富以大局为重,主动放弃留下来的名额,告别80岁高堂,认真细致作好移民工作,带领61户村民搬迁到团风镇移民新村。 xx年,跨世纪工程南水北调正式通水。 此时,南水北调移民第一村十堰郧县余嘴村支书赵久富带领着移民新村的村民早已安定下来,大家也都找到比过去更多的致富出路。 50年前,南水北调一期移民开始时,七岁的赵久富跟随父母搬迁到了余嘴村,xx年,他成了村里移民的第一责任人。 这里有61户要外迁到千里之外的黄冈。 家园难舍,故土难离,移民工作最难张嘴。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按照住房在海拔172米以下需要外迁的标准,赵久富可以选择留下,但他还是主动选择了外迁黄冈。 赵久富80多岁的父母亲决定不跟儿子外迁到黄冈,但他们支持儿子带头外迁。 村支书带头外迁,61户村民陆续签了搬迁协议,xx年的4月30日,移民搬迁队伍就要出发了,家家户户开始收拾家当装车。 赵久富将党旗挂在了自家外墙上,这是他在余嘴村当村支书的第26个年头,也是他在余嘴村当村支书的最后一天。 赵久富的母亲拄着拐杖步行了5公里,来到了移民现场。 母子遥望,赵久富不敢流泪,怕耽误了移民的行程。 xx年,余嘴村变成蓄满清水的库区。 而移民们在赵久富的带领下,在新的家园也走上了致富路。 颁奖辞清水即将漫过家园,最后一次,把红旗在墙上摩平。 你带领乡亲们启程,车轮移动的瞬间,心间隐痛。 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哭声。 五十年间,两度背井离乡,我们的老支书,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发高堂。 张纪清涓滴见沧海张纪清主要事迹张纪清,74岁,江苏江阴市市民。 xx年11月,在邮局突然晕倒的老人张纪清被送到医院。 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 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好心人炎黄。 1987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1000元的捐款用于敬老院的建设,捐款人署名是“炎黄”。 当时这笔捐款相当于一个人两年的工资。 从此以后的27年间,无论是希望小学还是敬老院,或是地震灾区都曾收到过署名“炎黄”的捐款。 27年间,江阴人一直在寻找“炎黄”这位好心人,当地甚至还建设了一个“炎黄陈列馆”。 xx年11月,这位好心人“炎黄”终于现身了,他就是张纪清。 张纪清出生贫苦,改革开放后成了镇上首个万元户。 手里有了些钱他就开始捐款。 之后,他又干回了老本行会计,拿的是死工资,可是捐款却没有中断。 张纪清在家里明确表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