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三校联考语文试卷_第1页
江苏省江阴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三校联考语文试卷_第2页
江苏省江阴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三校联考语文试卷_第3页
江苏省江阴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三校联考语文试卷_第4页
江苏省江阴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三校联考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度秋学期江阴市三校期中联考试卷高二语文考生注意: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 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 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在试卷上答题无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 扃(jing)牖(yu) 玉醅(pi) 老趼(jin) 命途多舛(chun) B 醴(l)酪(lo) 谂(rn)知 浸渍(z) 逸兴遄(chun)飞 C 倜(t)傥(tng) 嗜(sh)好 蓑(su)鲉 长歌当(dng)哭 C 逶(wi)迤(y) 萌蘖(ni) 捧袂(ju) 呱(g)呱而泣2.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散文能够真正地见出一位作家的个性和_ _ _。阅读散文,我们能体会到鲁迅的_,冰心的_,梁实秋的幽默机智,丰子恺的清雅淡泊。“情”是散文的命脉和灵魂,对于散文的“情”来说,真挚_。 A 情调 冷峭阴沉 温和娴雅 举足重要 B 情趣 冷峭阴沉 冲淡平和 至关重要 C 情趣 冷峻深沉 温和娴雅 至关重要 D 情调 冷峻深沉 冲淡平和 举足重要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据报道,某市场被发现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伪造质检报告书,管理部门将对此开展专项检查行动,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 B 他们能自由地在胎上粘成山水、花鸟、人物种种图画,当然也能按照美术家的设计图样工作。反正他们对于铜丝好像画家对于笔下的线条,可以随意驱遣。 C 市旅游局要求各风景区进一步加强对景区厕所、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整治和引导不文明旅游的各种顽疾和陋习,有效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 D 由于自贸区致力于营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使更多金融、物流和IT等专业人才有机会不出国门,就能拿到远超同行水平的“国际工资”。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前后衔接最为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力量。今天,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_,_,_,_,_。铭记这段历史,是因为它惨烈悲壮与不屈抗争应当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更是希望从中汲取沉痛的历史教训,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 永远铭记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抗日将领、爱国人士 永远铭记支援和帮助了中国抗战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 永远铭记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 永远铭记为抗战胜利建立了功勋的海内外中华儿女 永远铭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烈士 A B C D 5. 下列古代诗句所蕴含的理趣与故事内容最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相传,古希腊有位国王做了一顶纯金王冠,便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假。如何鉴别真假又不损坏原物?国王将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尝试过很多办法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洗澡,踏入浴盆,水往外溢。他恍然大悟,终于找到了答案。 A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D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二、名著阅读(6分)6下列关于红楼梦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荣国府下人焦大因侍奉过几代主子而恃宠生骄,一日仗着醉酒,大骂贾府的纨绔子弟,实际上是无情地揭露了宁府的荒淫无道,进而批判了封建大家族的丑恶的形象。 B 元春省亲,将大观园各处匾额定名,并要求宝玉和姐妹们作诗,其中宝玉,写的怡红院这首,有“绿玉春犹卷”这句,黛玉看见,提醒他,元春不喜欢“绿玉”这词,帮他改了一个字,将“玉”字改为“蜡”字,并讲明出处。宝玉很敬佩,就叫她为“一字师”。 C 宝玉的玉正面用篆体写着“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宝钗的金锁正面有癞头和尚的文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莺儿嘻笑的一句话道出了“金玉良缘”的“天机”,彼此确立了宝玉和金锁是天生一对儿的舆论基调。 D 元妃被恩准省亲,贾家上下处于一片热闹景象。元妃见到亲人后十分欣喜,后又游幸园中,乃命传笔砚伺候,亲搦湘管,择其几处最喜者赐名,如大观园、潇湘馆等,又命宝玉及诸姐妹各题一匾一诗助兴。之后执事太监便启奏时辰已到,元妃便与亲人们欣然告别。7下列关于哈姆雷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有学问的霍拉旭是哈姆莱特的好朋友。他和宫廷警卫马西勒斯曾在夜半看见过一个鬼魂,长得和已故的国王一样,悲哀而且愤怒地走过城堡的高台。 B 老国王鬼魂嘱咐哈姆莱特在复仇时千万不可伤害到他的母亲,让上帝去裁决她,让她不安的良心时时刺痛她自己就够了,这是反语,也是在考验哈姆莱特对他的忠诚程度。 C 美丽、年轻、纯洁的奥菲利娅深爱着哈姆雷特,却因为父亲和哥哥的劝说,对他避而远之。而哈姆雷特的出走与父亲被杀死的双重打击使得脆弱的奥菲利娅精神失常,抑郁成疾而死。 D 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和克劳狄斯、王后的冲突是悲剧的主要冲突,这一冲突深刻地反映了人文主义理想与英国黑暗现实的矛盾。三、文言文阅读(25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片段,完成8-13题。(一)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也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8选出下列句中与文中“乳”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B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C 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 D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比去,以手阖门 而世又不能与死节者比 B 吾从板外相为应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 久不见若影 其翼若垂天之云 D 大母过余曰 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二) 虞溥字允源,高平昌邑人也。父祕,为偏将军,镇陇西。溥从父之官,专心坟籍。郡察孝廉,除郎中,领尚书都令史。 稍迁公车司马令,除鄱阳内史。大修庠序,广招学徒,移告属县曰:“学所以定情理性而积众善者也。情定于内而行成于外,积善于心而名显于教,故中人之性随教而移,善积则习与性成。唐虞之时,皆比屋而可封,及其废也,而云可诛,岂非化以成俗,教移人心者哉!自汉氏失御,天下分崩,江表寇隔,久替王教,庠序之训,废而莫修。今四海一统,万里同轨,熙熙兆庶,咸休息乎太和之中,宜崇尚道素,广开学业,以赞协时雍,光扬盛化。”乃具为条制。于是至者七百余人。溥乃作诰以劝之,曰: 文学诸生皆冠带之流,年盛志美,始涉学庭,讲修典训,此大成之业,立德之基也。夫圣人之道淡而寡味,故始学者不好也。及至期年,所观弥博,所习弥多,日闻所不闻,日见所不见,然后心开意朗,敬业乐群,忽然不觉大化之陶己,至道之入神也。故学之染人,甚于丹青。丹青吾见其久而渝矣,未见久学而渝者也。 夫工人之染,先修其质,后事其色,质修色积,而染工毕矣。学亦有质,孝悌忠信是也。君子内正其心,外修其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质彬彬,然后为德。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渊之徒,亦颜渊之伦也。又曰锲而舍之,朽木不知;锲而不舍,金石可亏。斯非其效乎! 今诸生口诵圣人之典,体闲庠序之训,比及三年,可以小成。而令名宣流,雅誉日新,朋友钦而乐之,朝士敬而叹之。于是州府交命,择官而仕,不亦美乎!若乃含章舒藻,挥翰流离,称述世务,探赜究奇,使杨、班韬笔,仲舒结舌,亦惟才所居,固无常人也。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诸生若绝人间之务,心专亲学,累一以惯之,积渐以进之,则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耳,何滞而不通,何远而不至邪! 溥为政严而不猛,风化大行,有白乌集于郡庭。注春秋经、传,撰江表传及文章诗赋数十篇。 (节选自晋书虞溥传)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大修庠序,广招学徒 庠序:古代泛指学校 B 广开学业,以赞协时雍 赞:辅佐,辅助 C 及至期年,所观弥博 期年:满一年 D 而令名宣流,雅誉日新 雅:向来,一直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学所以定情理性而积众善者也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不辞者 B 岂非化以成俗 臣以供养无主 C 斯非其效乎! 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D 朋友钦而乐之 渔父莞尔而笑12上面两个文言文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3分) _ (2)郡察孝廉,除郎中,领尚书都令史。(3分) _ (3)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渊之徒,亦颜渊之伦也。(3分) _13文言文(二)中,虞溥在鼓励学人时对学习目标、态度和方法提出了哪些要求?请简要概括。(4分) _四、古诗词鉴赏(8分)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月圆【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未缺:指月圆。列宿:众星。 (1)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4分) _ (2)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4分) _五、名句名篇默写(8分)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报任安书) (2) ,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 (3)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4) 若夫乘天地之正, ,以游无穷者。(逍遥游) (5) ,则芥为之舟。(逍遥游) (6) ,形影相吊。(陈情表) (7)遍人间烦恼填胸臆, ?(长亭送别) (8) ,足以极视听之娱。(兰亭集序)六、现代文阅读(28分) (一)阅读下面斑纹节选,完成16-17题。 斑纹,对称设计。老虎,斑马。草地上黑白花斑的奶牛,酝酿哺育我们的乳汁;振动短小透明的翅,毒蜂随身佩带醒目的条纹和足以将我们致死的螯针。曼妙的纹身在美女的背部,加强了她的妖娆和蛊惑;病变的皮肤上布满令人生厌的疱疹,颓败的肉体紧紧踩住灵魂的脚后跟。母亲骄傲,腹部的妊娠纹象征孕育和新生;遇害者脖颈上可疑的道道抓痕、身体上深浅不一的刀伤,组成罪孽的恐怖条痕斑纹无处不在,将两极秘密地衍接,像族徽,凝聚着世袭的生和死,荣与辱。 甚至大地都是有斑纹的。翻耕的犁铧激起一行行土浪,上升到地表的土壤形成整齐而粗大的线条,这些斑纹。大大小小几何形的麦田将原野均匀分割,种粒的全部能量转化为垄间破土而出的禾苗,它们将在秋天成熟,连绵不绝,设下朴素的宴席握住镰柄的农民融入麦芒闪耀的金光里,积年劳作使他们的掌心磨砺出粗厚的老趼。镰刀的弧光闪过,庄稼留下短小尖利的根茬这就是丰收。而冬天,大地光秃秃的,它深深隐藏起自己的斑纹。看似无痕的雪地上其实有着细碎的纹饰:觅食禽鸟的小爪痕,拱开冰雪寻找草根的羊和野兔的足印,还有还乡人凹陷的很快又会被雪重新填满的脚印。河流冻结,主干和支系组成丰富的叶脉,覆盖在如一片厚重落叶的大地上。然后是等待。冰雪融化,春天的斑纹将再次浮现,象征秩序,以及新的循环。 斑纹无处不在,就像我们有意修饰并损害的生活。烧裂的陶碗,瓷器上的冰纹,碾砣上“巛”形的石质花纹。蛋卵上的斑点,变质面包的菌斑,粒子的分布方式。我们甚至彼此并不知晓,每个人如何终身隐秘地镌刻着各自记忆的斑纹,爱与悔恨的斑纹。16请解析第段中划线句的含义。(4分) _17选文三段文字是如何拓展斑纹的范围的? (4分) _ (二)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8-21题。纸上故乡邓琴 故乡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它常常在梦中打探故乡的消息。 我的家乡在千里之外的赣南,它的每一寸肌肤都浸润在红色文化里,在淡淡茶香中,在田间地头悠悠的歌声里。它是贫穷的,但它又是富硕的。它没有飞驰的动车,没有轰鸣的机器,有的是叮咚的流水、黛色的群山。且不说章江水日夜川流不息、润泽万物;也不说成片的稻田如一张巨大的地毯静卧天地间,恩惠万家;就说梅岭那漫山遍野、傲立寒冬的梅花盛景,已是天下一绝。 离家多年,到过很多地方,心中始终挥之不去的是家乡的景象。在秋收的季节里,打谷机工作的声音,一声一声鼓动我的耳膜,提醒着我曾是故乡的孩子。内心深处的一丝不安也被催生出来,那就是当年因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而离开了家乡。如今,我虽然站立在了外面的缤纷世界里,但我奋斗的每一个脚印,享受的每一份安逸,却都被打上了“外乡人”的烙印。我对故乡的情感,只能在诗人的诗歌里、乡土作家的文字里寻找慰藉,只能寄托在自己尚不成熟的文字中。那些遥远的记忆,飘过了我最不懂乡愁的年华,飘过了故乡的山头,飘进了书页里,却厚重得让我无法高言阔谈。 儿时最熟悉的影像,莫过于茶山。一到春天,漫山遍野的茶树抽出新叶,新叶从老叶中间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好奇地张望这个美丽的地方。只有我们那群孩子才知道,这个美丽的地方究竟有多么贫穷。一到周末,我们就跑茶场,学着大人的样子采茶叶,茶叶一毛钱一斤,动作快的一天能摘个四十斤。四块钱在当时,可是一笔巨大的收入。在那贫穷的岁月里,茶山无疑给我们苍白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而农人与生俱来的勤俭生活态度,也开始渗透到我们的思想里了。 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影响。这也是我们不管走到哪里,都放不下故乡的原因。我想,穷尽我一生都无法忘记那些年在田地里干活的场景。小时候,一家子在稻田里收稻谷;长大了,一个人去拔秧苗,拔花生,拿着书在晒谷场上守谷子。在那不谙世事的年华里,那样的日子其实苦不堪言。现在,我深深地感激那些劳累而辛勤的岁月,感谢那片土地,是它们给了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说今天的我,有那么一丝不怕苦的精神,能够宽容待人,懂得珍惜,都要感谢那片红色的土地。 这片土地也是受过苦难的。当年红军在这里打游击,留下数不清的战斗故事,家乡从此有了一个革命老区的身份。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人,从小就在红色文化中接受灵魂的洗礼,接受家乡文化思想的滋养,也因此对苦难有了更深的理解。我的整个童年时期,都在聆听里面的故事;我的整个少年时期,都在这书中的文字里徜徉、震撼。有时候,一触碰到这纸上的故乡,思念就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再满足从别人的纸上去想象我的故乡,不再满足在扉页中思念故乡,而是自己在纸上书写心中的故乡。记忆在纸上慢慢鲜活,对故乡的依恋在纸上渐渐清晰。我这个家乡人眼中的知识分子,总算也为家乡留下了点东西。这也算是我对自己十年前离开家乡心存不安的一种补偿吧! 我是栖息在远方的一只候鸟,常会飞回故乡去寻找属于我的温暖。(摘编自散文选刊2015年第4期)18请简要赏析下面两句话的艺术手法。(6分) (1)一到春天,漫山遍野的茶树抽出新叶,新叶从老叶中间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好奇地张望这个美丽的地方。(3分) _ (2)在那不谙世事的年华里,那样的日子其实苦不堪言。现在,我深深地感激那些劳累而辛勤的岁月,感谢那片土地,是它们给了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3分) _19文中说:“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给我们的影响。”“精神层面的影响”包含哪些方面?请简述。(4分) _20试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4分) _21根据文本,分析标题“纸上故乡”的含意。(6分) _七、写作(70分)22.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2015-2016学年度秋学期江阴市三校期中联考试卷高二语文参考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A(B项“谂(shn)知”;C项“长歌当(dng)哭”;D项“捧袂(mi)”)2. C(情趣:指志趣、志向或情调趣味。有时也指情意。情调:是人们情感体验的一种方式,指人情感活动表现出来的基本倾向。冷峻深沉:思想感情不外露,遇事沉着冷静。冷峭:形容冷气逼人、态度严峻、话语尖刻。温和娴雅:形容人的态度温和,举止文雅。平和更加侧重于心态的平静、心平气和即使是激愤的情感也是以淡泊之音表现出来。冲淡平和:即淡泊既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也是人的一种精神状态,是指心灵的宁静、情感的柔和。至关重要:关:比喻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点。举足重要: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足以影响全局)3. B(A项成分残缺,“存在的现象”;C 搭配不当,“引导”与“顽疾和陋习”搭配不当;D成分残缺,去掉“由于”)4C(已牺牲的应排在前,因此从A、C中选;应先讲国内再讲国外,因此答案选)5. A(这则故事主要的大意是苦思不得的情况下,由于偶然的事情而找到了答案。A 重在说对事情的执着,与故事内容理趣不符)二、名著阅读(6分)6C(A项是“宁国府”。B项是“宝钗”。D项是“元妃见到亲人后伤感落泪,离开时洒泪而别”)7A(B项“反语、考验”错。C项“奥菲利亚是溺水而死,不是抑郁成疾而亡”。D项“哈姆雷特和克劳狄斯的冲突是悲剧的主要冲突”)三、文言文阅读(25分)8D(都为名词用作动词)9B(都为“第三人称代词,他(他)”。A项“等,等到同等看待”,C项“你像,好像”,D项“看望,探望责备,责怪”)10D(“雅”在文中的意思是“美好的”)11C(C项两处均为代词“这”。A项“所以”前意思为“用来的”,后为“的原因”。B项“以”前为“连词,表目的”,后为“连词,意思是因为”。D项“而”,前为“连词,表并列”,后为“连词,表修饰”)12(1)庭院中开始是用篱笆隔开的,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已、凡、再) (2)郡中举荐他为孝廉,授予郎中之职,兼任尚书都令史。(察、除、领) (3)所以说向往千里马的马,就能成为千里马;仰慕颜渊的人,也就是颜渊之类的人。(希、骥、之徒、之伦)13目标:树立美好的品德,有一颗正直的心,有良好的处世之道,二者相得益彰。(2分)态度:为了心目中的理想目标而积极努力,拥有这样的向上的奋斗的心态。(1分)方法:坚持去做,不断努力,积少成多。(1分)【参考译文】 虞溥字允源,是高平昌邑人。父虞秘,是偏将军,镇守陇西。虞溥跟随父亲到陇西,专心研读古代典籍。郡中举为孝廉,授予郎中之职,兼任尚书都令史。 逐渐迁任公车司马令,任鄱阳内史。大建学校,广招学生门徒,转发文书通告属县说:“学习是用来坚定情操涵养性情而积累众多优良品质的途径。情操在心中确立了就体现在行为上,优良品质形成了名望就在教化中显露,所以中等人品的人随着教化而转移,优良品质积累起来好的习性也就形成了。唐、虞的时候,家家都可以封爵,等到衰落的时候,又家家都可以诛杀,这难道不是教化用来培养习俗,用来改变人的品性吗?自从汉氏失去控制以来,天下分崩离析,江表被寇乱隔绝,王者的教化长期废弛,学校教育被荒废而无法进行。现在四海一统,万里统一,亿万民众都在太平的环境中休养生息,应当崇尚道德,广开学业,以帮助协调社会的和谐,光大发扬昌明的教化。”就具体地制定了条例规定。于是来求学者有七百多人。虞溥便作文诰勉励他们说: 来读书的学生都是绅士之流,年轻志盛,刚开始涉足学业,学习研究经典,这是有大作为的事,树立道德的基础。圣人的学问淡而少味,所以初学的人不喜欢。等到满了一年以后,阅读的书籍更加广博,学习的知识更加众多,天天听到未听说过的,天天看到未见到过的,然后胸襟开朗,敬业乐群,不觉得教化忽然使自己受到熏陶,至高无上的道理使自己达到神妙的境界。所以学习对人的熏染,超过了颜料。我见到颜料时间一长就会褪色,没有见过长时间的学习而退步的。 工匠染布时,先把要染的布准备好,然后准备染料,布和染料都准备好了,染布的工作就可以完成了。学习也是这样,孝悌忠信就好像是白布。君子在内端正心志,在外修习自己的行为,如果有余力,就可以学文,文质彬彬,然后有德行。学习的人不担心才能不够,而担心不能立志。所以说向往千里马的马,就能成为千里马;仰慕颜渊的人,也就是颜渊之类的人。又说锲而舍之,朽木不可雕;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不就是验证吗? 现在学生口中诵读圣人的典籍,亲自接受学校中的训导,等到三年,可以小有成效。而美名流传,有新的称誉,朋友敬而乐之,朝中大夫敬而赞之。于是州府交相聘任,挑选职位去做官,这不是很美好的吗? 至于包含美质抒发文藻,下笔流畅而华丽,论述世上的事情,探究深奥的道理,使得杨、班收起笔来,仲舒张口结舌,仅是有才能者的作为,而不是平常的人。然而积累一勺勺的水成为江河,积聚小土粒增高山峰,如果没有志气不勤奋刻苦,当然不能成功。学生如果断绝人间的杂务,专心学习,长年累月,日积月累,那么也就是或慢或快,或先或后罢了,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有什么远大的目标不能实现呢? 虞溥处理政务威严而不凶暴,教化大行,有白乌停在郡府庭上。注解春秋、左传,撰写江表传以及文章诗赋几十篇。四、古诗词鉴赏(8分)14(1)孤月当空,清回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三点1分,四点2分,五点3分,六点4分) (2)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2分)虚实结合,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望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2分)五、名句名篇默写(8分)15(1)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2)举世皆浊我独清(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4)而御六气之辩(5)覆杯水于坳堂之上(6)茕茕孑立(7)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8)所以游目骋怀(每空1分)六、现代文阅读(28分)16生命中到处充满强弱、美丑、善恶,(2分)这就是生命两极,构成生命的斑纹的最基本的底色。(2分)17文章由动物植物、大地、人类的劳动、宇宙,直至我们人类的内心世界,(2分)从小到大,从具体到抽象,说明斑纹无处不在。(2分)18(1)选择典型的事物,(1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将“茶树”拟人化,写出了故乡的美丽。(1分) (2)运用对比的手法,(1分)通过小时候觉得日子苦和现在对劳累而辛勤生活的感激进行对比,(1分)突出了故乡对“我”的精神影响。(1分)19勤俭的生活态度,不怕苦的精神,宽容待人,懂得珍惜;(2分)红色文化的洗礼,家乡文化思想的滋养,对苦难有着更深的理解。(2分)20内容上: 将自己比喻为候鸟,强调强调对故乡的思念,突出主题。结构上:与文章首句遥相呼应。(内容3分,结构1分,共4分)21他人关于故乡的文字创作,使“我”从中获得慰藉;(2分)“我”关于故乡的文字创作,纾解了“我”厚重的乡愁;(2分)“我”用文字构建的“心中故乡”,是我对故乡的回报,也是“我”的精神家园。(2分)(意思对即可)真题还原:写作70分22. 作文【材料详细解读】 1.材料本身的重点词句及关键信息: 考生都比较容易找到材料中的关键词“坚硬”、“柔软”、“和谐的自我”。这里,周老师要提醒同学们的是:在材料中还有一句不可忽视,造就和谐的自我并不是把心中原有的东西随意组合就可以了,关键是“如何对待它们”。所以这一点是我们要拓展出去的,也是我们在设定立意时要重点思考的,能够体现创新的部分。 2.思考材料可以写作的角度: 首先,要揭示这个题目探讨的实质:大部分同学们都会从这个题目中想到人的性格对自我的塑造,这是材料本身向我们展示的内容“人的心中”。那么进一步思考,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造就和谐的自我,具体来说就是更好的处世或者塑造更好的人生观世界观。这种思考也是高考命题的最终准则。所以,其实坚硬和柔软对应的也可以是一种处世的态度,或者是思考问题的维度和方式。 其次,我们要根据以上探讨的实质,找到关键词句的深意: 从性格的角度:硬性格的坚强;软性格的柔韧。例如水,硬:水滴石穿;软:上善若水。 从处世的角度:硬坚持原则;软处事变通。 从思考方式的角度:硬硬性的科学准则(理智);软文学、艺术、情感(感性)。 以上的材料分析方法,在我们之前的课程中,老师都有按步骤给同学们分析过,如果同学们在考场上能够按这个思路来看材料,是不是觉得可以写作的角度更加广泛了呢? 【立意角度分析】 以上三种材料对应的就是该材料作文横向上的三种立意,对于这三种立意,同学们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体现其中的关系,也就是在写作时注意思辨。因为本则材料有明显的观点倾向,所以要辩证的取坚硬和柔软的长处,不要偏指一方。另外,还可以从纵向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比如选取一个角度,从历史谈到现实,重点在于证明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和意义、价值。【可用素材推荐】 1、鲁迅说:“若举世唯科学是崇,则人生将归于枯寂”。 【分析】“唯科学是崇”是宾语前置,意思是“只崇尚科学”,“唯”字特别重要。鲁迅认为“只崇尚科学”,“则人生将归于枯寂”。那么,还需要什么东西才能使得人生有滋有味?是文学,是艺术,是人性,是良知,是人伦,是情感,是善良。总之,是“人”! 2、林徽因具有坚强精神的“小女人”。 3、沈从文坚守内心的“桃花源”,创作流水般的“湘西情歌”。 总的来说,只要同学们能够准确审题,做到不偏题,并能够眼观社会,发掘人性,从情感性、思辨性入手写出材料蕴含的深意,做到语言流畅、思维清晰,就能够写出非常好的考场作文。【例文一】刚柔并济人心有坚硬之处,成就性格的刚毅冷峻,人心亦有温柔之美,弥合凶悍锋芒。刚柔并济,是百炼钢与绕指柔的完美衔接,是人格的双重升华,是造就和谐自我的应有之义。正如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在诗中写道:“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我想,无论猛虎,是在需要勇敢的时候迎难而上,还是在蔷薇盛开的时候迷醉芬芳,都是我们造就和谐自我所需要的两种品质。于是,为了攀至人生的高峰,我们以坚硬之处示人,奋不顾身地逐鹿无边沙场,但也要为和谐的人生,释放出温暖与柔情,找到亦刚亦柔的最佳平衡点。人心之坚硬,可以是对底线的坚守,对正义的执念,是外力无法摧折的刚劲。是李白挥毫写下“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铁血燕然,落笔成篇;是李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铮铮誓言,回荡天际。那份骨子里的坚韧,早已使他们把刚毅不屈的追求奉为人生信条,时时恪守,刻刻遵循。然而,坚硬并不意味着刻薄冷硬,并不意味着要始终凶狠如猛虎,任由寒光毕露的双眼,战栗世界的暖意。我们不愿再看到专制君主的暴戾恣睢,不愿再听到不古人心的日渐冷漠。只是希望,坚硬之余,人心中的柔软可以裹藏尖锐的棱角,温存人性的美好。人心之柔软,可以是对凶顽的宽容,对世间的博爱,是任何时候无法被冰封的温暖。是特蕾莎修女给予流浪汉的拥抱,是南丁格尔提灯时的微笑,是夜空中最亮的星中所祈祷的“拥有一颗透明的心和会流泪的眼睛”。因为柔软,所以我们可以不甚苛求,尽享流年温润,因为柔软,所以我们可以在坚硬的壁垒下,重新拾得爱与感性的回归。同样,所谓柔软,不是毫无原则地妥协退让,更不是甘愿被世事所欺却不加反抗。我们不愿看到,心的柔软之处在现实的狂风暴雨中流血受伤,更不愿意看到柔弱的心室被刚硬的外壳蹂躏的体无完肤。所以,只是希望,柔软之余,人心中的坚硬依旧可以承担起生命之重,依旧可以在疤痕遍布之后,不改初心。心硬如钢便不可摧,刚毅冷峻,坚硬如斯,所向披靡,心软若柔则亦欣然,不失温柔,不畏凶顽,不曾软弱。亦刚亦柔,和谐人生,刚柔并济,两番精彩!【例文二】刚柔相济人心是刚与柔的统一体,坚硬与柔软的并存使人既得以留有珍贵的棱角,保存鲜明的个性,坚持内心的准则,又得以体味世间的温情,维持人性的温度,感知世事的温暖。只有刚柔相济,均衡统一的健全人格才得以成就和谐的自我。太过强硬的人往往过分在意自我意志的实现,过分恪守自我的准则。性格中不掺柔软的坚硬最终会如一堵围墙一般隔绝与他人的正常交流与交往,将冷漠与隔阂一并种在人心底。海瑞有“抬棺骂嘉靖”的凌然与强硬,却没有半点柔情留给自己的亲生女儿,恪守三纲五常的伦理,以致将拿了男家丁一块糕饼的女儿饿死。可见,过分的强硬即意味着不知变通的固执和不懂情感的麻木,最终会如双刃剑一般伤人伤己。但内心太过柔软同样不好,因为过分的柔软会让人丧失正确的是非观。当好人与坏人,好事与坏事均被无差别的平等对待,泛滥的爱心与同情心就廉价到无意义,一味的妥协与退让只会促使大罪恶的滋生。由此观之,过分的强硬与柔软都会导致人格缺憾的产生。真正和谐的自我,应当如稼轩一样,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铁血豪情,亦有“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的刻骨柔情;应当像龙应台一般,有与儿子安德烈互通书信的慈母情怀,又有愤而质疑“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的浩然正气。生而为人,我们既要对大是大非的恪守,又应有对小情小爱的珍视;既要坚守住自己的人生准则与态度,又应葆有对风花雪月作出灵敏感知的能力。梁晓声有言:“以敢憎而与可憎较量,以敢爱而捍卫可爱。以与可憎之较量而镇压可憎之现象,以爱可爱而捍卫可爱在我们生活中的发扬光大。”善哉斯言!必要的强硬,才可守住所真爱的柔软;适当的柔软,方可凸显出真正的强硬。柔软与强硬虽泾渭分明,但并非南辕北辙,事实上,他们相傍相依。愿我们皆能追求刚柔相济的健全人格,收获自我的和谐统一。【例文三】刚柔并济,造就和谐自我人心有坚硬之处,成就性格的刚毅冷峻,人心亦有温柔之美,弥合凶悍锋芒。刚柔并济,是百炼钢与绕指柔的完美衔接,是人格的双重升华,是造就和谐自我的应有之义。正如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在诗中写道:“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我想,无论猛虎,是在需要勇敢的时候迎难而上,还是在蔷薇盛开的时候迷醉芬芳,都是我们造就和谐自我所需要的两种品质。于是,为了攀至人生的高峰,我们以坚硬之处示人,奋不顾身地逐鹿无边沙场,但也要为和谐的人生,释放出温暖与柔情,找到亦刚亦柔的最佳平衡点。人心之坚硬,可以是对底线的坚守,对正义的执念,是外力无法摧折的刚劲。是李白挥毫写下“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铁血燕然,落笔成篇;是李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铮铮誓言,回荡天际。那份骨子里的坚韧,早已使他们把刚毅不屈的追求奉为人生信条,时时恪守,刻刻遵循。然而,坚硬并不意味着刻薄冷硬,并不意味着要始终凶狠如猛虎,任由寒光毕露的双眼,战栗世界的暖意。我们不愿再看到专制君主的暴戾恣睢,不愿再听到不古人心的日渐冷漠。只是希望,坚硬之余,人心中的柔软可以裹藏尖锐的棱角,温存人性的美好。人心之柔软,可以是对凶顽的宽容,对世间的博爱,是任何时候无法被冰封的温暖。是特蕾莎修女给予流浪汉的拥抱,是南丁格尔提灯时的微笑,是夜空中最亮的星中所祈祷的“拥有一颗透明的心和会流泪的眼睛”。因为柔软,所以我们可以不甚苛求,尽享流年温润,因为柔软,所以我们可以在坚硬的壁垒下,重新拾得爱与感性的回归。同样,所谓柔软,不是毫无原则地妥协退让,更不是甘愿被世事所欺却不加反抗。我们不愿看到,心的柔软之处在现实的狂风暴雨中流血受伤,更不愿意看到柔弱的心室被刚硬的外壳蹂躏的体无完肤。所以,只是希望,柔软之余,人心中的坚硬依旧可以承担起生命之重,依旧可以在疤痕遍布之后,不改初心。心硬如钢便不可摧,刚毅冷峻,坚硬如斯,所向披靡,心软若柔则亦欣然,不失温柔,不畏凶顽,不曾软弱。亦刚亦柔,和谐人生,刚柔并济,两番精彩!【例文四】夜沉思夜半醒来,静静的思考下自己,感觉自己真难得需要静一静了。近年来,渐渐发现,自己的功利心是越来越重了。自己总希望凡事有个好的结果。没有“好结果”感觉没了做事的动力。在这烦躁、浮夸的世界里,发现自己真的迷失了自我,没了“清心”,没了拂面而过的“清风”。有时,想写篇文章却也屡屡无疾而终。曾经怀疑自己是否是江郎才尽,再也写不出“小清新”,再也吟不出意境斐然的诗词了,只得叹曰:“吾才至此,尽矣!”仔细回顾近年来的自己,发现自己真的很少能真正静下心来看完一本书,功利主义充斥了整个心扉。放下自己的心,慢慢发现,在前进的道路上,背负的不再是“奋斗”、“努力”这些加油剂,而是“功利”这沉重的石块。在前行的道路上,时刻被“功利”驱使着。偶尔,心中的“圣贤”之气,“士人”之风刮来,使内心很矛盾,很痛苦。发现自己不再是“读书人”,没有了浩然正气,赤子之心逐渐被灰尘所湮没。忽然发现自己成了沙滩上“捡贝壳”的孩子,随着捡的东西越来越多,身上的包裹也就越来越重,难以前行。当有一天自己真的走不动了,便会狠狠地摔在地上,自己可能被摔得爬不起来,而千辛万苦捡的“东西”便会霍然消失。婆罗门说,左边布袋,右边布袋,放下布袋,何其自在。佛曰:“放下,勘破,自在。”人上之路,每个人都背负很多“ 布袋”,当自己的功利心越重(或贪心越重),身上的布袋就越多,而负担就越重,甚至有时难以前行。“功利”之人,当有一天“功利”消失,便发现没了“功利”自己也就没了前进的动力,逐渐地也失去了生活的意义。古人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当一个人有了广阔的胸襟,便不会被身边的“布袋”所缠绕,又何来烦恼;没了欲望,又怎能被其他的“东西”所羁绊。人生百年,何其短暂,何须要让自己变得如此沉重。超然物外方为圣贤,品一杯清茗,翻一卷诗书,有何等悠闲!傲立于高山之巅,抚琴一曲,弄箫断玉,卧看云卷云舒,又何其【例文五】温柔与倔强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也许每个人都是双重的性格,有活泼有感伤,有温柔有倔强。一个人内心是需要坚硬的,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当代,风情万种的林黛玉本就难以生存,薛宝钗那样雷厉风行的人才可以独当一面。这个发展迅猛的社会,竞争不断压力不减,你不坚强,脆弱根本没人管。受了委屈,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工作的不顺利等等,都需要自己慢慢消化,外面不会有人宠你照顾你,这个时候不坚强,不让自己变得坚硬起来,便只有淘汰的份,即使淘汰,也不会有人给你半分怜悯半分同情,在这个社会,能依靠的也只有自己,都市里的生活与竞争,已经远远超越人们承受的极限,前段时间往上特别流行的一句话说,不管晚上经历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