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二)作业(1).doc_第1页
外国文学(二)作业(1).doc_第2页
外国文学(二)作业(1).doc_第3页
外国文学(二)作业(1).doc_第4页
外国文学(二)作业(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国文学(二)一、名词解释:(有笔记的看笔记,书上有的参看教材)批判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初形成,并在整个中后期占据欧美文坛统治地位的一个波澜壮阔的文学流派。它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文学反映现实、揭露社会矛盾的优良传统,不满于主观幻想、抽象抗议和空洞追求的浪漫主义文学。因这一时期的大多作品具有对现实秩序强烈的揭露和批判色彩,高尔基提出用“批判现实主义”称呼这个思潮和流派。特征:第一、真实地描绘客观现实,努力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第二、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第三、对社会罪恶的强烈批判精神。发源于法国,代表作家司汤达、巴尔扎克、哈克。自然主义文学:是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流行于欧美的一种文学思潮,发源于法国,以科学精神为指导思想,以实证主义哲学为基础艺术理论,特别强调以真实为描写目的,在客观地对外在现实(包括现实生活)进行真实描写的同时,更注重对人性、对人的机体进行冷静的真实描写。代表作家左拉唯美主义:19世纪后期流行于西欧(英法)的一种文艺思潮,是法国作家戈蒂耶在莫班小姐序中提出的。主张“为艺术而艺术”,提倡超越现实、无功利的纯粹美,否定文艺的道德意义和社会教育作用,致力于追求艺术技巧和形式美,认为不是艺术反映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完美,扩大了艺术表现的能力和范围。代表作家法国诗人戈蒂耶,英国作家王尔德和佩特。威塞克斯小说:19世纪英国作家哈代最重要的长篇小说都属于“人物和环境小说”。这类小说都以他的故乡多塞特郡,即小说中的威塞克斯农村地区为背景,统称“威塞克斯小说”。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入侵后小农破产的悲惨命运,深刻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和法律观念的虚伪性。社会问题剧:指挪威剧作家易卜生创作的,以重大问题剧引发讨论,在剧尾不直接下结论,也没有任何暗示的剧本,他常采用追溯法和讨论的手法,把问题带到作品中。四大社会问题剧: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象征主义:从浪漫主义中分离出来的一个文学思潮和派别,也是现代主义文学产生最早、影响最大、波及面最广的一个文学流派。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它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象征主义流行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一战后,后期象征主义应运而生,20世纪20年代,后期象征主义达到高潮。特征: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运用象征暗示;在幻觉中构筑意象;用音乐性来增加冥想效应。代表作家:瓦莱里、里尔克、宠德、叶芝和艾略特。表现主义:产生于20世纪的德国,后蔓延于欧美的一种反传统的现代主义流派。始于绘画,后波及文学。提出艺术“不是现实,而是精神”“是表现,不是再现”的口号。通过主观幻觉、梦境和错觉,以及扭曲变形等手法来表现生活。表现主义文学流露出一种普遍的抽象化倾向,作品往往具有浓厚的象征意蕴。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奥地利的卡夫卡;戏剧的代表:美国的奥尼尔。 超现实主义:起源于法国,代表作家有布勒东、阿拉贡等。超现实主义者认为,理智、道德、宗教以及日常经验都是精神活动的桎梏,只有无意识、梦和精神错乱才是真正的精神活动。故作家必须开发人的心灵深处的秘密及梦幻世界,以达到绝对的真实,即所谓“超现实”,主张无意识写作、自动写作。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流行于英、法、美等国的一种重要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是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艺术特征:“作家退出小说”;情节淡化;大量的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时空交替和心理时间;象征暗示和对比联想;语言使用上的创新和变异。代表作家是英国的乔伊斯和伍尔芙,法国的普鲁斯特和美国的福克纳。解冻文学:源自爱伦堡中篇小说解冻。在苏联的50 年代出现一批真实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家作品。在这之前,斯大林旪代的坛大都是歌颂文学,宣扬“无冲突论”,造成了公式化、概念化、粉饰生活、回避矛盾的状况,并粗暴批判一些触及现实的的作家作品。斯大林去世后,苏联第二次作代会彻底纠正“左”的偏向,作家们开始大胆地表现生活矛盾和冲突以及黑暗面。解冻一书结尾有“你看,到解冻的旪节了”的句子,因此西方评论界认为解冻影射斯大林个人崇拜旪代已经结束,将这股新的文学潮流称作“解冻文学”。自然派:“自然派”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别称。果戈理的创作使这一文学流派的地位得以最终确立。许多青年作家追随果戈理,他们的创作真实地反映生活,揭露了农奴制的腐朽黑暗,描写了下层人民的苦难命运,表达了劳动人民要求变革社会的愿望。别林斯基从理论上论证了自然派文学批判现实的倾向。存在主义文学:是在存在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文学流派,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产生于法国,战后盛行于整个西方世界。基本主题是揭露世界和人的存在的荒诞性,肯定人的“存在先于本质”,表现人在荒诞、绝望中的精神自由和自由选择。代表作家:法国萨特、加缪和波伏瓦。荒诞派戏剧:是欧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有影响的戏剧流派,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从法国兴起,随后逐渐在欧美各国流行,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是它的全盛阶段。1961年,英国评论家马丁艾思林在荒诞派戏剧一书中,正式将其命名为“荒诞派戏剧”。荒诞派主要代表作家包括贝克特、尤涅斯库、品特、阿尔比、阿尔蒂尔阿达莫夫、让热奈等。“荒诞派”戏剧的思想内容: 表现“非理性”的世界和“非人化”的人 1.人与世界的荒诞关系是荒诞派戏剧的一个主题。在荒诞派戏剧中,世界显得冷酷、陌生、不可理解,根本原因在于取消了一个基本前提,即资产阶级理性。 2.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十足荒诞,人际关系表现为互相隔绝、孤独、陌生的荒诞状态。 3.物质生产的畸形发展,使人本身异化为物的奴隶。物压迫人、主宰人、人与物的隶属关系的彻底颠倒。 4.人与自我的关系也呈现出荒诞状态。人失去了自己的本质,异化为“非人”。 荒诞派戏剧的艺术特点 :提倡“纯粹戏剧性”。“戏剧结构就是要剥去非本质的东西,要更多的纯粹戏剧性”。 1.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严谨缜密的戏剧结构和戏剧冲突,戏剧中往往充斥着零乱、破碎、难以理解的舞台形象。(反情节) 2.没有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人物多是干瘪、枯萎的木偶式的角色,是某种类型人物的抽象代表,而不是具体的“这一个”。(反人物) 3.戏剧常带有似真似梦的虚幻色彩,情境设置大多具有不合情理、不合逻辑的特征。(非逻辑) 4.没有连贯的语言,戏剧道白常常是陈词滥调,唠叨絮语,思维混乱、语无伦次的杂凑,不合语法结构的句子。(反语言)新小说派: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法国的一个文学流派。新小说派其实就是“反传统”小说,传统就是以巴尔扎克为代表的传统。,力求探索新的小说领域,创造新的小说表现说法和语言,创造了一种不是以反映现实生活为目的、没有塑造典型人物、没有故事情节甚至取消了标点的怪诞小说。代表作家:格里耶、萨洛特、布托尔、西蒙。黑色幽默: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因弗里德曼编的黑色幽默文集而得名。黑色幽默信奉存在主义哲学,强调人类社会的荒谬、混乱和神秘莫测,以及与环境的不协调,并以夸张到荒诞程度的幽默手法来嘲讽社会和人生,表现人类的灾难、痛苦和不幸。它以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的内容,从而产生荒诞不经、滑稽可笑的喜剧效果,因而有“绞刑架下的幽默”、“大难临头的幽默”之称。魔幻现实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前后在拉丁美洲兴盛起来的一种文学流派。通过“魔法”所产生的幻境来表达生活现实的一种创作方法,魔幻是工具、是途径,表现生活现实是目的,用魔幻的东西将现实隐去,展示给读者一个循环往复的、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相混合,客观事物的空间失去界限的世界。它不是文学集团的产物,而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共同倾向,主要表现在小说领域,限于拉美地区。内容上,取材于拉丁美洲各国的现实生活,反映本地区广大人民的贫苦和落后状况,具有反帝、反霸、反殖、反封建的倾向。艺术上,它采用多种方法将残酷的现实与奇异的幻影结合起来,将现实变为神话、梦幻或荒诞,作品中的人物仿佛是梦中人。迷惘的一代:一战后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20年代初,侨居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格斯泰因对海明威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的题词,“迷惘的一代”从此成为这批虽无纲领和组织但有相同的创作倾向的作家的称谓。所谓“迷惘”,是指他们共有的彷徨和失望情绪。“迷惘的一代”尽管是一个短暂的潮流,但它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确定了的。以海明威、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等为代表,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被称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冰山原则:“冰山原则”四要素:简约凝练的文字(电报式语言或电文体圣经笔法);鲜明生动的形象;丰富含蓄的情感;深刻冷峻的思想。“卡夫卡式”: 20世纪表现主义作家卡夫卡所创造的艺术世界,人们称之为“卡夫卡式”。在思想上,卡夫卡接受了存在主义学说,反映了世纪情绪,表现了人的孤独与恐惧,表现了荒诞世界和异化主题。其艺术风格:悖谬;象征;譬喻或者寓言;荒诞;梦幻;怪诞;神秘性;多义性多元阐释;自传性;朴素性:“圣经方式”的笔法,形成了冷峻、简洁、素朴的风格。二、要求掌握的经典作品(作品内容、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双城记罪与罚(主题思想)陀思妥耶夫斯基1、:大学生拉斯科利尼科夫2、主题:小说通过对彼得堡下层人们生活的描写,表现了对人民痛苦生活的同情,对地主、资产阶级的痛恨,主张忍耐,顺从,皈依上帝,包括法律上的罪与罚、理性上的罪与罚、宗教道德上的超人哲学。复活托尔斯泰1、 主人公:聂赫留朵夫2、 创作特点:深刻的心理描写复活通过强烈的对比和讽刺手法的运用,增强了作品的批判色彩复活具有浓厚的政治性和作家的思想自传色彩静静的顿河(主题思想与人物分析)肖洛霍夫1、主题:通过描写哥萨克在两次战争(一战和国内战争)、两次革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中的历史,揭示“顿河地区社会各阶层的居民由于战争和革命而在日常生活习俗、社会生活和人的心理中所产生的巨大变化”,又揭示“卷入1914-1921年间所发生的各种事件的最强烈漩涡中的个别人的悲剧命运。”表现个人、群体在重大历史关头的人生选择。哲学意义:人在两难困境中的抉择。2、葛利高里形象分析:“一个摇摆不定的人物”。情感上的惶惑和政治上的动摇。在感情上,他始终徘徊于婚姻和爱情之间,在妻子娜塔莉娅和情人婀克西妮娅之间摇摆不定。在政治立场上,他摇摆于布尔什维克党和沙皇政府之间。玩偶之家1、 易卜生,欧洲现代戏剧的创始人,社会问题剧的创造者,“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挪威,以戏剧闻名世界;安徒生,丹麦,以童话闻名世界;都是北欧最有影响力的作家。2、 创作阶段:第一阶段,浪漫主义历史剧,具有历史性和哲理性的戏剧以及抒情性极浓烈的诗歌。凯蒂琳。第二阶段,现实主义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第三阶段,象征剧,野鸭标志着易卜生创作进入象征剧的创作。3、 主题:通过娜拉从蒙昧到清醒的思想发展历程,通过一对夫妇从恬静和谐到尖锐对立的故事,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家庭婚姻问题、妇女地位、法律、宗教和道德作出了深刻的检讨;撕下了男权社会家庭关系中温情脉脉的玫瑰色纱幕,暴露了建立在大男子主义而不是建立在平等的爱情基础上的夫妻关系的虚伪性和不合理性。4、 故事起因:为给丈夫治病冒险借债,伪造字据5、 娜拉觉醒的四阶段:由平静到烦乱 由烦乱到幻想 由幻想到破灭 由破灭到平静6、 玩偶之家艺术特色:严密精巧的结构 把“讨论”带入戏剧约翰克里斯朵夫(“长河小说”)1915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1、罗曼罗兰:法国现实主义小说家、剧作家、散文家与社会活动家。2、主题思想:是一部通过主人公一生经历去反映现实社会一系列矛盾冲突,宣扬人道主义和英雄主义的长篇小说。小说描写了主人公奋斗的一生,从儿时音乐才能的觉醒、到青年时代对权贵的蔑视和反抗、再到成年后在事业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后达到精神宁静的崇高境界。3、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形象分析:一个为追求真诚的艺术和健全的文明而顽强奋斗的平民艺术家的形象,一个反抗社会的个人主义英雄。性格发展的历程“反抗-失败-妥协”。 克利斯朵夫是从逆境中成长起来的天才音乐家。 个性倔强坦率,又有点鲁莽,但心灵世界丰富而敏感。 奋斗失败后的克利斯朵夫认为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的惟一手段是艺术,惟一思想武器是“爱”。潜心宗教音乐,传播爱的种子。艺术境界变得清明恬静。克利斯朵夫在他所追求的心灵的和谐中走完了自己的人生道路。4、 约翰克利斯朵夫的艺术特色:音乐性,这部作品被称为“音乐小说”对人物心理感受的细腻深刻的描写。象征手法的运用。莱茵河象征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德国)约翰-克利斯朵夫克拉夫脱象征着力;(法国)奥里维象征着理性(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者);(意大利)格拉齐亚象征着美。长河小说的结构艺术。老人与海1954年海明威因此获诺贝尔文学奖。1、海明威:美国现代小说家、“迷惘的一代”的杰出代表2、太阳照常升起杰克巴恩斯。“迷惘的一代”的开山之作,宣言书。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青年知识分子迷惘苦闷的精神状态。 永别了,武器亨利、凯瑟琳。描述战争的残酷和普遍的厌战心态,反映了“迷惘的一代”对现实、对未来的绝望情绪。丧钟为谁而鸣乔丹。对生活的完整总结。标志着海明威战争观的转变:从一概厌战反战转向支持正义战争。3、 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老人象征人类在神秘的大自然或厄运面前不低头、不屈服的英雄气概。一个失败的英雄。大海象征人生的搏斗场,是人类社会的剪影。鲨鱼主要代表一切破坏性的力量。狮子象征着老人对力量的追求和对强者的向往。马林鱼象征人的理想、愿望,人生最高价值。小曼诺林象征人类美好的天性,人类的未来和良知。4、 老人与海叙事艺术 :高度简练的叙事技巧和简约含蓄的语言风格。以象征暗示的手法,以增强文字表达的内容的深度。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作品采用了反衬法和内心独白等艺术手段。变形记1、卡夫卡: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德语小说家、现代主义的先驱、表现主义代表作家2、未完成的三部长篇:美国审判城堡(孤独三部曲),其余是短篇3、卡夫卡思想与创作特点: 孤独意识 恐惧意识 障碍意识 “巴尔扎克的手杖上刻着:我在摧毁一切障碍。而在我的手杖上则是:一切障碍都在摧毁我。” 负罪意识4、 主人公:格里高尔5、 艺术特色: 荒诞中的真实,真实中的荒诞。卡夫卡作品整体上的悖谬与荒诞,是以细节描写的现实主义基础为前提的。 借助“丑”来反映“真”。意识流手法的运用。喧哗与骚动1、 威廉福克纳:美国最主要的小说家之一,20世纪西方最主要的意识流作家之一,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南方文学与南方文艺复兴的代表。2、 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福克纳一生创作了19部长篇小说与近百篇短篇小说,其中15部长篇小说与绝大多数短篇以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为背景,被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通过写南方几个庄园主世家的荣辱兴衰,表现了一个世纪以来美国南方社会的历史命运、社会变迁以及各阶层人物的起伏沉浮,具有典型的南方地区特征与乡土气息。“约克纳帕塔法世系”这种巴尔扎克式的再现,既是美国南方的地方志和风俗志,也是对人类生存的历史与现实的一种思考。3、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最佳的一部作品,被誉为“美国最优秀的意识流小说”。4、 主题思想:小说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了一种痴人说梦式的喧嚣和混乱,生动地刻画出一幅南方地主家庭没落的图景,讲述了康普生一家的家族悲剧,呈现出美国南方没落世家中人生的无意义性和深刻的精神危机,是福克纳为南方传统和贵族精神谱写的一曲挽歌。5、 人物:昆丁 生性懦弱、多愁善感;凯蒂 富于生命力,性格开放;杰生 自私自利,冷酷无情;班吉 白痴 纯洁善良。等待戈多贝克特1、 艺术特色:在剧情上,它没有故事、缺乏情节在人物上,它没有对个性的塑造、更遑论对心灵的深入发掘,两个流浪汉只是一种类象征在语言上,对话无逻辑性,两人常常自说自话,前言不搭后语,思想难以交流,言谈成为打发时间、消解焦虑和避免思考的主要方式。2、主题思想:等待戈多不同于大多数荒诞派戏剧之处在于它表现了一种终极性的追问和建构精神。从这个意义上,两个肮脏的老流浪汉也具有了代表全人类的象征意义,他们的等待荒诞而又庄严,充分体现了西方人在“上帝已死”时代的心理状态。第二十二条军规海勒1、主题思想:小说自始至终都笼罩着“第二十二条军规”的阴影。尽管它没有实在的文本,但从尤索林的求生过程可知,无论人们怎样挣扎总也逃不出它的钳制。作家从社会生活和切身体验中发现,无论战时战后,美国人都处在一种不可捉摸又无所不在的异已力量胁迫之下,岌岌惶惶而无可奈何。2、象征意义:海勒没有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