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从“教课文”到“教语文”》有感_第1页
读《从“教课文”到“教语文”》有感_第2页
读《从“教课文”到“教语文”》有感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从“教课文”到“教语文”有感读从“教课文”到“教语文”有感郭玉芳“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陶行知先生如是说。“语文课要用课文来教语文。”吴忠豪教授亦如是说。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确信“课文就是最好的范文”,也曾尝试着让一篇篇精美的课文成为学生学习的范例。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看似简简单单,仅一字之差,但要跨越这一个字之间的距离,却需要历经千山万水的艰辛跋涉。固有的教学思维定势、浅薄的教育理论储备以及艰难的教学实践探索,常常羁绊着我的脚步,使我停滞不前。居家隔离的日子里,无比庆幸与吴忠豪教授的专著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在茫茫书海中相逢。它围绕着语文课如何实现“教课文”向“教语文”的美丽转身这一当前语文教师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 呈现了小学各年级具体课例汇集的12个研究课例。这些课例瞄准的都是当下语文教师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大致分成四类:阅读课如何用课文来教语文。语文课如何选择和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如何围绕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基于目标的习作教学设计。静静地阅读,慢慢地咀嚼,那12个具体详实的研究课例带给了我清醒的力量,那一个上下求索的研修团队带给了我奋进的力量。渐渐地,我看到了那盏亮着的灯,看到了弯路边插着的标。原来,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美丽转身最重要的是确定教学目标。它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价教学的依据和目的,是预期的学习结果,对教学具有导教、导学、导检测的功能。它就像是一盏导航灯,让我们知道自己要领着学生到哪里去,怎样领着学生到那里去,最后确定是否到了那里。因此,目标决定一切,有了目标才有方向,才有路程。设计教学时,当咬定青山不放松,将目标贯通落实到教学的每一步。而这一点,恰恰是我从来不曾费心的。一直以来,我只把教学目标当作教学设计的一个流程,“学会生字新词”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便是它常有的模样。因而导致解读文本时眉毛胡子一把抓,发现的课文中字、词、句、段、篇,教材的人文教育等等,觉得这也挺重要,那也挺重要,一个都舍不得丢弃。教学设计时往往安排许多训练点,一会儿是语言训练,一会儿是人文教育,百花齐放,弄得课堂臃肿,时间总是不够用。看了他们的研讨, 我深深地感受到, 课文只是例子,教学目标才是“魂”。 一篇课文往往蕴涵着许多教学内容和知识技能训练点,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可以有多元的角度去设计教学目标。重要的是要在深入研究文本的基础上,找到文本的秘妙所在,再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选择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寻找具有个性价值的教学目标,这样才是教“有用的语文”。正如歌德所说,文章内容人人都看得见,但含义需有心人才能得知,其秘密隐藏在形式之中。从“教课文”到“教语文”,一个字之间的距离很长很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