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线电缆基础知识 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10月 第一章一般规定 命名方法ZR KV VRP2 227x2 5 1阻燃特性ZR 一般阻燃ZRA A类型阻燃ZRB B类型阻燃ZRC C类阻燃WDZ 低烟无卤阻燃DL 低烟低卤阻燃NH 耐火 2电缆用途系列代号K 控制电缆B 布电线DJ J 电子计算机电缆电力电缆省略C 船用电缆M 矿用电缆HK3 1E级K3类核电站用电缆Y 通用橡套电缆DC 轨道交通车辆用电缆3绝缘材料特征代号V 聚氯乙烯Y 聚乙烯或聚烯烃YJ 交联聚乙烯或交联聚烯烃F46 氟塑料G 硅橡胶PJ 交联 热固性 聚烯烃PF 热塑性聚烯烃E 乙丙橡胶 4导体材料特征代号T 铜导体 省略 L 铝导体SCKCKXNCNXEXJXTX 补偿电缆用合金丝5护套材料特征代号V 聚氯乙烯Y 聚乙烯或聚烯烃F46 氟塑料G 硅橡胶PJ 交联 热固性 聚烯烃PF 热塑性聚烯烃 6导体结构特征代号R 柔软结构 第5 6种导体 第1 2种导体可省略不写7屏蔽结构特征代号P 铜丝编织屏蔽P1 镀锡铜丝编织屏蔽P2 铜带绕包屏蔽P3 铝塑复合薄膜屏蔽 8铠装结构特征代号22 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23 钢带铠装聚乙烯护套32 细钢丝铠装聚氯乙烯护套33 细钢丝铠装聚乙烯护套42 粗钢丝铠装聚氯乙烯护套43 粗钢丝铠装聚乙烯护套80 铜丝编织裸铠装90 钢丝编织裸铠装85 铜丝编织铠装交联聚烯烃护套95 钢丝编织铠装交联聚烯烃护套86 铜丝编织铠装热塑性聚烯烃护套96 钢丝编织铠装热塑性聚烯烃护套9电缆芯数10每芯导体截面积 二工艺流程 例1 KVVRP22领料 束绞 绝缘 火花耐压试验 成缆 屏蔽 内衬 铠装 外护层 成品验收 包装 入库 例2 YJV228 7 10领料 拉丝 绞线 三层共挤 金属屏蔽 成缆 内衬 铠装 外护层 成品验收 包装 入库 例3 YZW领料 束绞绝缘挤出连硫 火花耐压试验 成缆外护层挤出连硫领料 炼胶领料 炼胶 成品验收 包装 入库 注 每一工序间包含自检 互检 此处省略 三电缆结构 1导体1 1导体可分为铜导体 铝导体和合金导体铜导体应符合GB3953标准要求 其直径偏差应符合表 1 规定要求 表1 镀锡铜导体应符合GB4910标准要求 其直径偏差应符合表 2 规定要求 表2 铝导体应符合GB3955标准要求型号为LR电工软圆铝线 LY4或LY6状态硬圆铝线组成 其直径偏差应符合表3规定要求 表3 补偿电缆用合金导体应符合GB T4990标准要求 其直径偏差应符合表4规定要求 表4 1 2导体类型1 2 1导体分为第1种导体 单股独芯 第2种绞合导体 第5种束复绞软导体和第6种特软束复绞软导体 绞合导体其绞合方向最外层为左向 相邻层方向相反 绞线的绞合节距内层不大于该层绞合外径的40倍 外层不不大于该层绞合外径的20倍 束丝复绞的线芯 其束绞节距不大于束绞外径的25倍 股线复绞节距内层不大于该层绞合外径的20倍 外层不大于该层绞合外径的14倍 整根导体不允许整体焊接 单丝接头相邻间距离大于300mm 1 2 2导体的形状导体的形状主要有紧压圆形 非紧压圆形 紧压异形3 6 6KV及以上高压交联电力电缆的导体应为紧压圆形 额定电压1KV及以下 截面35mm2以下导体为非紧压圆形 截面35mm2及以上导体为紧压异形 2绝缘2 1绝缘材料为电线电缆用软聚氯乙烯塑料 聚乙烯 硅烷自交联聚乙烯 过氧化物高压交联聚乙烯 辐照交联聚烯烃 乙丙橡胶 硅橡胶 聚全氟乙丙烯 其型号有 J 70 JR 70 J 105 PE XLPE YJZDF 90 IE4 S95 F46 YJ 10KVYJ 35KV 阻燃为ZJ 70 ZJ 90 ZJ 105低烟低卤阻燃有DJ 70 DJ 90 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有DW 90 2 2绝缘应紧密挤包在导体表面 绝缘与导体 绝缘与绝缘间应不粘连 在剥离绝缘时 应不损伤绝缘体 导体 绝缘平均厚度应不小于后续章节中规定值 其绝缘最薄点厚度应不小于规定值的90 0 1mm 2 3绝缘火花耐压试验a 绝缘线芯应能经受GB T3048 9规定的工频火花耐压试验 其火花耐压试验值应符合表5规定要求 表5 b 绝缘线芯火花试验时 如遇线芯绝缘被击穿 应将绝缘击穿点处按LDDL 2205 绝缘线芯击穿点及缺陷处修补方法 LDXL 2203 01 橡套电缆修补工艺卡 进行修补 修补后必须重新进行火花耐压试验直至合格 否则判为不合格 绝缘线芯火花试验击穿率规定每千米应不大于3个孔 成品绝缘线芯绝缘如被击穿 应将绝缘击穿点处剪断 2 4绝缘线芯的识别2 4 1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绝缘线芯采用颜色识别和数字识别 5芯及以下电缆绝缘线芯一般采用颜色识别 5芯以上电缆用颜色或数字识别 一般采用数字识别 a 当绝缘线芯采用数字识别标志时 其绝缘线芯颜色应只用一种颜色 且两者应明显不同 b 有黄 绿双色线时其黄 绿双色线双色分配应符合下列条件 对每一段长15mm的双色绝缘线芯上 其中一种颜色应至少覆盖绝缘线芯表面的30 且不大于70 而另一种颜色则覆盖绝缘线芯的其余部分 2 4 2电力电缆绝缘线芯识别标志电力电缆绝缘线芯采用颜色识别和数字识别两种方法 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 聚乙烯绝缘电缆 聚氯乙烯绝缘电缆及橡皮绝缘电缆采用颜色识别 特殊情况下允许采用数字识别 3成缆 3 1除后续章节中另有规定外 成缆时应用聚丙烯撒裂带或玻璃丝绳填充圆整 线芯成缆应圆整 应无断根 缺根和跳股等缺陷 其成缆节距应符合后续章节规定 成缆用包带应与电缆工作温度及燃烧特性一致 3 2用数字识别的绝缘线芯成缆时由内层到外层应按数字的先后顺序由小到大按顺时针方向排列 有黄 绿双色线的绝缘线芯应放置在缆芯的最外层 3 3成缆 绞合 节距的测量方法 在缆芯上 以单线的某一点为起点测量该线芯沿轴线所绕过一周的距离即为成缆 绞合 节距长度 3 4成缆外径 成缆系数 绝缘线芯外径 成缆系数见表6 表6 续表6 4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屏蔽4 1编织屏蔽 金属丝编织屏蔽编织时 其编织密度不小于80 编织层不允许整体接续 露出的铜线头应修齐 每1m长度允许更换金属线锭一次 编织屏蔽单丝直径应符合相关工艺文件和内控标准的规定 屏蔽密度计算公式 K 2Kf Kf2 100 式中 Kf 单向覆盖率K 编织密度m 编织机锭数n 每锭根数d 每根单丝直D 编织层外径L 编织节距 4 2绕包屏蔽 铜带绕包屏蔽用铜带的性能应符合GB2059的规定 铜带 铝箔 塑料复合带厚度最薄为0 05mm 4 2 1铜带 铝箔 塑料薄膜复合带屏蔽层绕包时搭盖率应不小于15 绕包应平整 无漏包 硬结构电缆在屏蔽层下应纵向放置一根直径为0 5mm的铜丝作为引流线 软结构电缆在屏蔽层下应纵向放置12根直径为0 15mm或7根直径为0 20的软圆铜线作为引流线 计算机用电缆分屏引流线应符合上述规定 总屏引流线标称截面不小于0 5mm2 4 2 2屏蔽和缆芯间应重叠绕包二层非吸湿性带 5内衬 允许采用挤包或绕包形式构成内衬 具体要求见后续章节 6铠装6 1铠装钢带采用镀锌钢带或涂漆钢带 电力电缆单芯铠装电力电缆在选用钢带时应选用非磁性材料 如不锈钢带 铝合金带 6 2钢带铠装采用双层间隙式绕包 绕包间隙的宽度应不大于钢带宽度的50 且外层钢带的中间部位大致覆盖在内层间隙上方 搭盖宽度应不小于带宽的15 绕包方向为左向 钢带接头处采用点焊机焊接 焊接处应光洁 平整 焊接应牢固可靠 钢带绕包应平整 紧实 服贴 不漏包 不起兜 不允许有钢带翘头 卷边 且绕包不得松散 6 3铠装钢带尺寸 钢带的层数 厚度 宽度见表7 表7 6 4编织铠装 6 4 1一般要求编织装铠材料可以是镀锡铜丝和镀锌钢丝 编织线的接头可采用焊接 扭接或编织接续的方式 不允许整个编织层接头 编织层应平整 船用电缆裸镀锌钢丝编织铠装层上应均匀涂覆防锈漆 6 4 2编织丝直径 表8编织金属丝的最小标称直径应符合表8规定 编织铠装既不能粘附内护套或内包覆层 也不能粘附外护层 金属编织铠装的编织层密度按上述4 1计算 也可按照 编织层重量不小于以编织层内径为圆管内径 以编织层一根金属丝标称外径为厚度 计算出金属圆管的重量 编织层的重量不应小于该重量的90 7护套 7 1护套 护套材料为电线电缆用软聚氯乙烯塑料 聚乙烯 硅橡胶 聚全氟乙丙烯 其型号有 H 70 HR 70 H 90 阻燃为ZH 70 ZH 90 ZH 105PE S95 F46 低烟低卤阻燃有DH 70 DH 90 低烟无卤阻燃有DW 90 7 2护套与绝缘间应不粘连 在剥离护套时 应不损伤绝缘体 护套平均厚度应不小于后续章节中规定值 8标志 电缆表面应印有 厂名 型号 电压 数量 等连续性标志 标志应正确 清晰 耐擦 擦试方法 用一浸水脱籽棉来回轻轻擦试十次 标志仍清晰可见 上一个标志的尾端与下一个标志的首端距离一般情况下应不大于550mm 根据产品标准及相关工艺要求 有的规定为500mm 9f值 在圆形护套电缆的同一截面上所测量的最大外径和最小外径之差 f值 应不超过规定的标称外径上限值的15 测量两处取得最大差值 四电缆交货长度 成圈长度为100米 成盘长度应不小于100米 长度计量误差不超过 0 5 米 允许长度不小于25米的短段交货 但应不超过其交货总长度的5 其它交货长度应根据双方协议长度交货 五成品电缆验收 5 1成品电缆在入库或出厂前应由质量检验部门检查合格后方能出厂 每个出厂的包装件上应附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和其它资料 5 2成品电缆在入库或出厂前应按规定的工频耐压进行试验 试验应在成盘电缆上进行 具体试验电压值见后续章节的规定 5 3成品电缆应用万用表做导通试验 六包装及保管 6 1装盘电缆应排线整齐 不得交叉 松驰散乱现象 电缆装盘不得过满 6 2电缆应妥善包装 电缆盘应符合JB8137电缆交货盘技术要求 电缆端头应可靠密封 伸出盘外的电缆端头长度应不小于300mm 电缆不允许平放 七关于 假定值 的说明 人们通常用 阶梯表 的方式将电缆保护层 如护层和铠装 的厚度 同标称电缆直径联系在一起 有时 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计算的标称直径不一定同生产中所达到的实际数值相同 在两可的情况下 如果因为计算出的直径有细微的不同而使护层的厚度与实际直径不相符 这样会产生疑问 不同生产商之间异型芯线尺寸的不同和计算方法不同致使标称直径不同 且会因此导致用在相同的基本设计的电缆上的护层厚度不同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 设想了一种假定计算方法 这种方法是忽略导体的挤压形状和程度 以导体的截面积 绝缘厚度和芯数为基准 用公式计算假定直径 然后将护套和其他护层厚度与假定直径的关系用公式或表格联系在一起 计算假定直径的方法被精确地规定了 而且所使用的护层厚度不存在模棱两可的情况 不受生产实际细微差异的影响 这使电缆设计标准化 各个尺寸的电缆的厚度被预先计算和限定了 假定计算仅用于决定护层和电缆护层的尺寸 不是实际应用中所要求的正常直径计算的替代计算方法 应该分别计算 假定值的计算应产品的不同 而分别在不同的产品标准中作了规定 其方法 假定的尺寸值 数字修约都有一定的区别 本基础知识所述假定值的计算为电缆设计中的一种通用方法和作为员工了解的知识点 其中特别指出的是在生产过程中应以工艺文件为指导 像内衬 外护套的厚度这些尺寸值避免出现用量具对电缆进行实际测量后 再套用假定值的计算公式来计算内衬 外护套的厚度 八 本基础知识所规定相关参数均为标准值 实际生产过程中应以相应的工艺文件和内控标准作指导 第二章额定电压450 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电线和软线 一用途 该类产品中B系列产品适用于交流额定电压450 750V及以下的动力装置固定敷设用 R系列产品适用于交流额定电压450 750V及以下的家用电器 小型电动工具 仪器 仪表及动力照明用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连接软电缆 电线 二执行标准 JB8734 1998 三型号 名称及额定电压 四技术要求及相关参数 1导体采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电工软圆铜线 2绝缘除RVVP采用型号为JR 70软聚氯乙烯塑料其余均可采用J 70 ZJ 105 ZJ 70的软聚氯乙烯塑料 绝缘层厚度应符合下表要求 3成缆 两芯及以上圆形电缆的绝缘线芯应绞合成缆 最外层绞向为右向 成缆间隙可单独填充或用护套填充 但任一填充物均应不粘连绝缘线芯 绞合节距应不大于绞合外径的14倍 4屏蔽 用软电工圆铜线编织屏蔽层 其要求见第一章 5护套 RVVP用型号为HR 70的软聚氯乙烯塑料挤包护套 BVVB用型号为H 70的聚氯乙烯塑料挤包护套 其护套厚度应符合上表要求 护套表面应印有 安徽蓝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型号规格 额定电压 等连续性标志 6成品电缆电压试验 6 1成品电缆能经受交流电压值就符合下表要求 6 2常温下绝缘线芯与线芯间绝缘电阻应不小于65M km 绝缘线芯与屏蔽间绝缘电阻应不小于55M km 第三章额定电压450 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一执行标准 GB T5023 2008二型号 名称及额定电压 三技术要求及相关参数1导体 导体采用符合GB3953 电工软圆铜线 和GB3956 电缆的导体 的标准规定要求2绝缘2 1除227IEC52 RVV 227IEC53 RVV RVV采用型号为JR 70软聚氯乙烯塑料 其余均可采用J 70的软聚氯乙烯塑料 绝缘层厚度应符合参数表要求 2 2任一多芯电缆均不应使用不是组合色用的绿色和黄色 避免使用红色 白色 软电缆和单芯电缆优先选用的颜色色谱是 单芯电缆 无优先选用色谱 两芯电缆 无优先选用色谱 三芯电缆 黄 绿色 蓝色 棕色 或是浅棕色 黑色 灰色 四芯电缆 黄 绿色 棕色 黑色 灰色 或是蓝色 棕色 黑色 灰色 五芯电缆 黄 绿色 蓝色 棕色 黑色 灰色 或是蓝色 棕色 黑色 灰色 黑色 2 3参数表2 3 1护套电缆参数表 2 3 2无护套电缆参数表 3成缆 对于两芯圆形护套软线 绝缘线芯之间的间隙可单独填充或用护套填充 绝缘线芯成缆节距长度不大于成缆外径的14倍 扁型电缆的绝缘线芯应平行放置 4护套 采用型号为HR 70柔软级聚氯乙烯塑料挤包而成 护套厚度规定值及外形尺寸应符合参数表的规定 护套表面应印有 安徽蓝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型号 额定电压 等连续性标志 5成品电缆检验5 1成品电压试验的电压值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5 2常温下线芯间的绝缘电阻 在常温下用直流2500V的兆欧表对线芯导体间绝缘电阻进行测量 应不小于65M Km 第四章计算机电缆 一用途 本产品具有介质损耗小 传输信号能力强 抗干扰性能好等特点 能可靠地传输微弱的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 可广泛地应用于发电 冶金 石油 化工 轻纺等部门的检测和控制用计算机系统或自动化装置 以及一般的工业计算机上 二执行企业标准三额定电压 300 500V四部分产品型号 名称及使用范围 五技术要求及相关参数1导体采用符合GB3953 电工软圆铜线 和GB3956 电缆的导体 的标准规定要求 其导体结构应符合表 一 的规定要求 2绝缘 2 1绝缘采用介电常数小的低密度高压聚乙烯 聚氯乙烯 聚全氟乙丙烯 硅橡胶等 其性能分别符合GB11115 GB T8815 GB9351 GB T7594的要求 2 2绝缘平均厚度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其最薄处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值的90 0 1mm 氟塑料的绝缘厚度参照高温控制电缆的要求 2 3绝缘应紧密挤包在导体表面 绝缘与导体 绝缘与绝缘间应不粘连 2 4绝缘线芯应能经受交流50HZ额定电压为6000V的火花试验 火花试验应保证绝缘在每点上经受电压作用的时间不小于0 2S 每千米绝缘线芯的火花试验击穿点数应不超过3个 表 一 3成缆3 1 对绞 1 5mm2及以下任一成缆元件的最大绞合节距应为100mm 2 5mm2及耐火型电缆任一成缆元件的最大绞合节距应为120mm 每对绞线组应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颜色的绝缘线芯绞合组成 组芯对绞的同时应在缆芯外重叠绕包一层序号聚脂薄膜带加以识别和区分 3 2 每对对绞线组应绞合成缆 由内层到外层从序号聚脂薄膜带的1开始按自然数序顺时针方向排列 其成缆绞合节距比为应不大于缆芯绞合外径的25倍 4屏蔽 内衬 铠装见第一章的要求 5外护套 5 1当护套材料采用符合GB8815中H 70 护层级软聚氯乙烯 若有阻燃护套要求时 则采用符合GB8815中ZH 70 ZH 90或ZH 105阻燃护层级聚氯乙烯塑料挤包作外护层 当护套材料采用聚全氟乙丙烯时应符合GB9351中聚全氟乙丙烯挤包 当护套材料采用硅橡胶时应符合GB T7594中硅橡胶作为电缆外护层 5 2护套平均厚度应不小标称厚度 其最薄处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厚度的85 0 1mm 护套标称厚度值TS 以mm计 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氟塑料护套 TS 0 025D 0 4 3 最小厚度为0 6mm 硅橡胶护套 TS 0 035D 1 0 4 最小厚度为1 4mm 其他护套材料 TS 0 025D 0 9 5 最小厚度为1 0mm 式中 D 挤包护套前电缆的假定直径 上式计算出的数值应按四舍五入修约到0 1 5 3电缆外护套挤包应紧密 不松套 护套表面应平整 色泽均匀 无杂质 无机械损伤 护套表面应印有安徽蓝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缆型号 额定电压等连续性标志 标志印刷应清晰 耐擦 6成品电缆的检验6 1电缆线芯间及线芯与屏蔽间的绝缘电阻 在常温下用直流2500V的兆欧表对线芯导体间绝缘电阻进行测量 a 交联聚乙烯绝缘和氟塑料绝缘电子计算机电缆其线芯与线芯间 线芯与屏蔽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00M Km b 聚氯乙烯绝缘电子计算机电缆线芯与线芯间 线芯与屏蔽间绝缘电阻执行控制电缆绝缘电阻的要求 c 硅橡胶绝缘电子计算机电缆线芯与线芯间应不小于500M Km 线芯与屏蔽间绝缘电阻应不小于400M Km 6 2成品电缆电压试验 成品电缆应能经受交流50HZ试验电压为2000V的电压试验 试验时间为5min 绝缘线芯应不发生击穿 第五章控制电缆 一用途 本产品主要适用于交流额定电压450 750V及以下配电装置中电器仪表的接线 二执行标准 GB T9330 2008和企业标准三额定电压 450 750V四部分型号及产品名称 五技术要求及相关参数1导体 导体采用符合GB T3953 电工软圆铜线 和GB T3956 电缆的导体 的标准规定要求 其导体结构应符合表 1 的规定要求 2云母带绕包 云母带采用双层搭盖绕包 搭盖率不小于50 云母带厚度为0 14 3绝缘3 1绝缘线芯可以采用数字识别 但其每一线芯的数字标志与其绝缘线芯颜色应有明显色差不同 绝缘线芯的颜色内控为黄色 数字为白色 标志应正确 清晰 耐擦 相邻两个标志间距离应不大于50mm 3 2绝缘材料有普通聚氯乙烯 阻燃聚氯乙烯 聚乙烯 交联聚乙烯 硅橡胶 氟塑料 其绝缘厚度不小于表1的规定 最薄点的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厚度的90 0 1 表1 六成缆1 绝缘线芯应绞合成缆 最外层的绞合方向为右向 其绞合节距 固定敷设用的硬结构电缆应不大于绞合外径的20倍 软结构电缆应不大于其绞合外径的16倍 2 成缆时如果需要填充间隙 则填充物应符合内控标准规定要求的聚丙烯撕裂带填充 成缆外观应圆整 紧实 蛇形等缺陷 七屏蔽应符合第一章的要求 八内衬 内衬采用挤包方式 当内衬材料为普通聚氯乙烯时 内衬厚度应不小于表2规定标称值的80 当内衬材料为硅橡胶时 内衬厚度标称值应符合表3的规定 任一点的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值的80 0 2 当内衬材料为氟塑料时 内衬厚度应符合表4规定 表2 表3 表4 九铠装应符合第一章的要求 十护套 护套层可以是普通聚氯乙烯 或是阻燃聚氯乙烯 硅橡胶或氟塑料 其外观应光滑 无杂质 无机械损伤 其护套厚度符合相关工艺标准的要求 十一成品检验 1电缆成品常温下的绝缘电阻 在常温下用直流2500V的兆欧表对线芯导体间绝缘电阻进行测量 a 绝缘为聚氯乙烯时 截面1 5mm2及以下线芯与线芯间不55M Km 线芯与钢带 屏蔽间为35M Km 截面1 5mm2以上线芯与线芯间不小于45M Km 线芯与钢带 屏蔽间为25M Km 屏蔽与钢带间以不短路为准b 绝缘为聚乙烯时 线芯与线芯 线芯与屏蔽间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00M Km 屏蔽与钢带间以不短路为准 c 绝缘为交联聚乙烯 氟塑料 线芯与线芯 线芯与屏蔽间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00M Km 屏蔽与钢带间以不短路为准 d 绝缘为硅橡胶时 线芯与线芯 线芯与屏蔽间绝缘电阻应不小于500M Km 屏蔽与钢带间以不短路为准 2成品电缆应能经受交流50HZ3000V的电压试验 试验时间为5min 绝缘线芯应不发生击穿 第六章补偿导线 电缆 一执行标准 GB T4989 1994和企业标准二技术要求及相关参数1导体1 1导体采用符合GB T4990一1995 热电偶用补偿导线合金丝 的标准规定要求 其导体结构应符合表 2 规定要求 导体材料是由合金丝构成的 具体材质见表 1 1 2导体材料按热电特性的不同可分为普通级和精密级两种 1 3合金丝直径及允许偏差合金丝的直径及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3 规定 其圆度不得超过直径的允许偏差 2绝缘2 1组成绝缘的材料有普通聚氯乙烯 聚全氟乙丙烯 聚四氟乙烯薄膜 玻璃丝组合 采用聚四氟乙烯薄膜 玻璃丝做绝缘时 必须表面涂有聚四氟乙烯分散液烧结 2 2绝缘层正负极的颜色应符合表 一 要求 2 3绝缘层的平均厚度应符合表 二 的要求 一般用的补偿导线绝缘层厚度允许偏差为标称厚度的负10 耐热用的补偿导线绝缘层厚度允许偏差为标称厚度的负20 表 1 表 2 表 3 3屏蔽3 1编织屏蔽密度不小于80 断头处经衔接后应修剪整齐 3 2屏蔽层为复合铝 铜 带绕包时铜带搭盖率应不小于15 应紧密贴在绝缘层上 不易松脱 3 3屏蔽层的厚度不得大于0 8mm 4成缆4 1补偿电缆可以是单对的 也可以是多对的 其对与对之间用数字聚酯带分辨 多对的电缆需成缆 成缆节距比不大于25倍 成缆应圆整 4 2缆芯绕包型式采用螺旋式重叠式绕包 重叠率为带宽的10 15 绕包方向为左向 5护套5 1组成护套的材料可以是普通聚氯乙烯也可以是聚全氟乙丙烯 聚四氟液 玻璃丝组合 采用玻璃丝做护套时 必须表面涂有聚四氟乙烯分散液烧结 5 2一般用普通级护套颜色为黑色 精密级为灰色 耐热用普通级护套颜色为黑色 精密级为黄色 对于本质安全电路用的补偿电缆护套颜色采用蓝色 5 3护套厚度及最大外形尺寸符合表 2 的要求 护套最薄点厚度应不小于平均厚度的80 5 4护套表面应印有 厂名 型号 规格 等连续性标志 标志要求清晰 耐擦 首尾标志间距不大于500mm 5 5多对电缆护套厚度要求参照计算机电缆的护套厚度 6成品检验6 1常温下一般用补偿导线 电缆 成品的线芯和线芯间 线芯与屏蔽间的绝缘电阻每10m不小于5M 耐热用补偿导线 电缆 成品的线芯和线芯间 线芯与屏蔽间的绝缘电阻每米不小于25M 在常温下用直流500V的兆欧表对线芯导体间绝缘电阻进行测量 6 2成品电缆应能经受500V交流电压试验 试验时间为1分钟 试验结果绝缘应不发生击穿 第七章低压电力电缆 一用途 本产品适用于额定电压1KV及以下的输配电线路上作输送电能用二执行标准 GB T12706 1 2008和企业标准三额定电压 0 6 1kV四部分型号及名称见表1 表1 续表1 五技术要求及相关参数1导体 导体采用符合GB3953 电工软圆铜线 GB3955 电工圆铝线 和GB3956 电缆的导体 的标准规定要求 其导体结构应符合表2的规定要求 2云母带绕包 云母带绕包 云母带采用双层搭盖绕包 搭盖率应不小于50 云母带厚度为0 14 3绝缘层材料及绝缘厚度技术要求3 1组成绝缘的材料绝缘材料有聚氯乙烯 交联聚乙烯 聚全氟乙丙烯 硅橡胶 3 2绝缘厚度 表2 续表2 3 3绝缘线芯颜色标志符合表3的规定 绝缘线芯采用数字识别时相邻两个标志间距离应不大于25mm 表3 注 5芯电缆线芯颜色标志可供需双方协商决定 4成缆4 成缆应按黄 绿 红 蓝 黑顺序排列 绞向为右向 4 成缆节距 圆形成缆节距比为 倍 扇形成缆节距比为 倍 4 缆芯包带材料为无纺布 绕包型式采用螺旋式重叠式绕包 重叠率为带宽的10 15 绕包方向为左向 5内衬 允许采用挤包或绕包形式构成内衬 若采用PVC黑带绕包的层数应符合表4要求 外观绕包平整 不脱节 不漏包 若采用PVC塑料挤包护套作为内衬 其内衬层厚度应符合相关工艺文件的规定 挤包内衬厚度应符合表5的值 护套表面应光洁 无损伤 无杂色 表4 表5 当内衬为硅橡胶时 内衬厚度应符合表6规定 注 挤包内衬层的最薄点厚度不小于标称值的 80 0 2 mm 绕包内衬层的平均厚度不小于标称值的 80 0 2 mm 当内衬为氟塑料时 内衬厚度计算公式为 0 025D 0 3注 氟塑料内衬平均厚度不小于0 4mm D 内衬前的假定外径 mm 表6 6铠装应符合第一章的要求 7护套 护套材料的选用应根据客户要求和相关工艺文件要求执行 护套厚度应不小于按下面公式所计算的值 单位为mm 护套表面应光洁 无损伤 无杂色 当护套为聚氯乙烯或聚乙烯时 护套厚度计算公式为 0 035D 1 0 注 单芯无铠装电缆的护套厚度不小于1 4mm 多芯电缆或单芯铠装电缆的护套平均厚度应不小于1 8mm 当护套为硅橡胶时 护套厚度计算公式为 0 035D 1 0 注 单芯无铠装电缆的护套厚度不小于1 4mm 多芯电缆或单芯铠装电缆的护套平均厚度应不小于1 8mm 当护套为氟塑料时 0 025D 0 4 注 护套厚度不小于0 6mm D 护套前的假定外径 mm 8成品检验 成品电缆应能经受3 5KV交流电压 历时5分钟绝缘不发生击穿 9绝缘电阻常数常温下聚氯乙烯为36 7M Km 常温下硅橡胶及聚全氟乙丙烯为1000M Km 第八章中压交联电缆 一用途 本产品适用于额定电压6KV到35KV的输配电线路上作输送电能用 二执行标准 GB T12706 2 2008GB T12706 3 2008三额定电压 6 35KV四部分型号及名称 五技术要求及相关参数1导体 导体中单根丝材的偏差与质量应符合第一章的要求 导体结构符合表 1 规定 2绝缘 绝缘材料10KV及以下交联电缆采用YJ 10KV过氧化物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料 10KV以上交联电缆采用YJ 35KV过氧化物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材料 电缆应有导体屏蔽和绝缘屏蔽 10KV及以下电缆采用10KV的半导电导体屏蔽料和绝缘屏蔽料 35KV及以下电缆应采用35KV的半导电导体屏蔽料和绝缘屏蔽料 其厚度应符合表1规定 表 1 续表 1 绝缘的最薄点应不小于标称值的90 0 1 即 tmin 0 9tn 0 1同时 tmax tmin tmax 0 15式中 tmax 最大厚度 单位为毫米 mm tmin 最小厚度 单位为毫米 mm tn 标称厚度 单位为毫米 mm 注 tmax和tmin在同一截面测得 3屏蔽3 1金属屏蔽由一层重叠绕包的软铜带组成 铜带重叠率应不小于15 单芯电缆屏蔽铜带厚度应不小于0 12 三芯电缆屏蔽铜带厚度应不小于0 10 3 2铜带绕包应平整 连续 服帖 3 3三芯电缆绝缘识别 在铜带绕包前填加一根非吸湿性分相标志带或标志纱与绝缘线芯平行施放 在整根电缆中不应有缺标志线处 颜色为红 黄 绿三色 4成缆4 1成缆应按黄 绿 红顺序排列 绞向为右向 4 2成缆节距 成缆节距比为35 45倍 4 3成缆填充物为PE或PVC高发泡填充条 填充必须保证电缆圆整 4 4缆芯包带材料为无纺布 绕包型式采用螺旋式重叠绕包 重叠率为带宽的10 15 绕包方向为左向 5内衬 采用挤包形式构成内衬 其内衬层厚度应符合表2规定 表2 6铠装应符合第一章的要求 7护套7 1护套材料采用H 90 聚氯乙烯护套料或高密度聚乙烯护套料 对于阻燃型的交联电力电缆 含A B C类 其外护套材料应选用90 等级的阻燃护套料 其氧指数 30 7 2当护套直接挤包在铠装层上时 护套最薄点应不小于标称厚度的80 0 2mm 当护套直接挤包在无铠装电缆缆芯上时 护套最薄点应不小于标称厚度的85 0 1mm 7 3护套厚度应不小于按下面公式所计算的值 护套表面应光洁 无损伤 无杂色 0 035D 1 0D 护套前的假定外径注 单芯无铠装电缆的护套厚度不小于1 4mm 多芯电缆或单芯铠装电缆的护套平均厚度应不小于1 8mm 成品检验 成品电缆应能经受3 5U0交流电压 历时5分钟绝缘不发生击穿 例行试验电压 除非需方有要求外 对于21 35kV 26 35kV可选择2 5U0 30min进行例行电压试验 局部放电试验 在1 73U0电压下局部放电量应无任何由被试电缆产生的超过试验灵敏度为10pC的可检测到的放电 试验电压应逐渐升高到2U0并保持10s 然后缓慢降到1 73U0 注 被试电缆的任何放电都可能有害 局部放电试验电压 第九章船用电缆 一用途 本产品适用于各种河海船舶及海上石油平台等水上建筑物上传输电能用铜芯塑料绝缘控制电缆 电线和电力电缆 二执行标准 IEC60092 350 一般规定 IEC60092 353 1 3kV电力电缆 IEC60092 354 6 30kV电力电缆 IEC60092 376 150 250V控制电缆 三型号及名称1 船用电缆生产范围和规格型号见表1 表1 续表1 2 船用电缆燃烧特性代号见表2说明 表2 四技术要求及相关参数导体 3 6kV及以上船用电力电缆导体采用TR铜丝第2类导体 其余船用电缆均采用非紧压型TXR镀锡铜丝第2类或第5类导体 导体中单根丝材的偏差与质量应符合第一章的要求 导体结构符合表3规定 表3 2绝缘 2 1绝缘材料选用应符合电缆的燃烧特性并符合相关工艺文件的规定 船用控制电缆 0 6 1kV船用电力电缆 0 6 1kV船用电力电缆 6 30kV船用电力电缆的绝缘标称厚度应分别符合表4 表5 表6规定 不包括绕包耐火层的厚度 绝缘的平均厚度应不小于规定的标称厚度 其任何一点的厚度都不应小于规定值的90 0 1mm 表4 表5 表6 2 20 6 1kV及以下船用电缆应受第一章中表4规定的工频电压试验 2 3绝缘应紧密挤包在导体上 应不粘导体 剥离时不损伤绝缘 隔离层 导体或锡层2 410kV及以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 采用10kV及以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用过氧化物交联聚乙烯绝缘料或10kV及以下无卤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用过氧化物交联聚乙烯绝缘料 35kV及以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 采用35kV及以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用过氧化物交联聚乙烯绝缘料或35kV及以下无卤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用过氧化物交联聚乙烯绝缘料 2 5 6 30 kV船用电力电缆线芯屏蔽层线芯屏蔽层由导体屏蔽层及绝缘屏蔽层构成 2 5 1导体屏蔽层导体屏蔽层由非金属材料组成 它可由挤包半导电层单独组成或由半导电带加挤包半导电层复合组成 2 5 2绝缘屏蔽层a 绝缘屏蔽层应由非金属材料组成的半导电层加金属部分共同组合而成 b 绝缘屏蔽层的非金属部分应直接包在每一个绝缘芯上 它可由直接挤包半导电层单独组成或半导电带加挤包半导电层复合组成 绝缘屏蔽层的金属屏蔽部分应分别加在每一个线芯上 并应符合第12章规定 2 5 3金属屏蔽层金属屏蔽层应采用单层或多层铜带绕包 铜丝编织 铜线同轴绕包或铜带和铜线的复合等形式 铜丝屏蔽由疏绕的软铜线组成 其表面应用反向绕包的铜丝或铜带扎紧 相邻铜丝的平均间隙应不大于4mm 任何两根相邻铜线间隙应不大于8mm 铜丝屏蔽的标称载面可根据故障电流容量要求选用 铜带屏蔽由一层重叠绕包的软铜带组成 也可采用双层铜带间隙绕包 铜带间的搭盖率应不小于15 标称值 其最小搭盖率应不小于5 铜带标称厚度应按下列要求选用 单芯电缆 0 12mm三芯电缆 0 10mm铜带的最小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值的90 2 5 4要求在其他要求中应考虑发生故障时能承受的电流值来确定金属屏蔽层的尺寸 物理和电气性能要求等 3成缆150 250V控制电缆及0 6 1kV电力电缆绝缘 线芯采用数字标志时 由内层到外层从1开始 按自然数序顺时针方向排列 150 250V控制电缆及0 6 1kV电力电缆的成缆节距应分别不大于绞合外径的20倍 倍 6 30 kV电力电缆多芯电缆应成缆 间隙处的填充材料应符合电缆的燃烧特性要求 4挤出型护套4 1厚度4 1 1外护套和内护套 若有的话 厚度与护套内直径有函数关系 假定直径按标准中附录的规定进行计算 公式如下 a 线芯的成缆外径用标准中附录A的方法计算 b 对于有铠装或无铠装的单层护套电缆见表7的结构 t1 0 04D 0 8mm 最小厚度为1 0mm D为未挤包护套的假定直径 c 对于无铠装 内护套或内护层和外护套 的双层护套电缆 内护套t1 0 025D 0 6 最小厚度为0 8mm D为未挤包护套的假定直径 外护套t2 0 025D 0 9 最小厚度为1 0mm D为未挤包护套的假定直径 d 对于带铠装层的双层护套电缆见表7的结构 内护套t1 0 04D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26学年度山东省泰安市新泰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 2025江苏盐城工学院招聘7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内蒙古通辽开鲁县教体系统招聘20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安徽池州市贵池区招聘教师24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湖南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聘技术管理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可克达拉市花城街道公开招聘社区工作人员(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漳州能源社会招聘模拟试卷及一套答案详解
- 2025年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博士人才招聘5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黑龙江大庆市萨尔图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招聘1人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第十三届贵州人才博览会引进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PICC堵管原因与再通方法
- 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举例-有理数
- 给小学生科普化学
- 驾照体检表完整版本
-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毕业实习鉴定表
- 磁保持继电器基础知识课件
- 安全生产区域管理办法范本
- 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 设备保管协议
- 中石油职称英语通用教材
- 焊接质量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