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好的教育,应增进人的幸福感 好的教育,应增进人的幸福感好的教育,应增进人的幸福感人们对教育的不满,可转化为促进教育变革的实际动力前不久,我们国家颁布了一个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规划纲要(xx2020年),中国的教育正处在历史发展的转折点,处在一个新的起点。 我经常说一句话,中国的教育正处在一场大变革的前夜,有人半正经半玩笑地问我,前半夜还是后半夜?提问的背后是大家的疑虑教育能改变吗?有戏吗?面对当前比较严峻的教育现实,不光是学生和家长,我们很多教育工作者内心也有这个担忧。 尽管有人认为我是对教育批判比较偏激的人,但我对教育改革的态度比很多人更为乐观。 为什么说教育是可以改变的?就像中国的改革开放一样,某种程度上是大势所趋,而不完全是我们的认识提高了,是整个教育发展的内外环境、供求关系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是一个最大的现实动力。 简单的说,就是我们的学龄人口开始大幅度减少,大、中、小学都开始面临生源危机。 从统计数字来看,2000年到xx年,小学生的在校人数下降了1/4,学校数减少了40%,高考人数3年下降了100万,xx年是最高点,全国考生1050多万,以后每年还将下降30万左右。 这个供求关系的改变是非常大的,供不应求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迫使学校必须重新定位自己。 高考人口的减少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近年来媒体非常关注的一个现象第三次留学高峰,小留学生越来越多。 中国的留学热潮,上世纪80年代初是一次,改革开放国门刚刚打开,大家都向西方学习。 第二次大规模出guo是八十年代末。 第三次就是最近几年。 这个原因很复杂,但对于青少年而言,一个很直接的原因就是逃避应试教育,用脚投票,不跟你玩了。 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大中城市的高中开始举办国际班,参加美国SAT考试等等,势不可当。 这对我们提出了挑战,如果我们的教育不改,我们很多优秀的人就都走了。 人民群众对于教育的不满,有可能转化为促进教育变革的一个实际动力。 供求关系的极大改善,国家对教育的投资与日俱增,整体而言,中国教育已经度过了此前很长一段时期的极度短缺状态,进入了相对宽松的阶段。 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条件追求一种更为理想的教育,所以教育变革势在必行。 为什么当年中国要改革开放,因为你的经济要停顿了,必须走这条路,现在你的教育也到了这个地步,不改不行了。 为什么我对教育变革抱有信心?是形势逼人。 “中国教育30年超过美国”,预言为何没有成为现实如果我们现场做个调查,您认为理想的教育是什么?好的教育是什么?我相信答案会非常不一致。 关于什么是好的教育的问题,抽象的答案是很容易的,但真的形成一个明确的价值方向并不是那么容易。 我想讲一个真实的故事,30年前中国刚刚对外开放的时候,中国和美国都对对方有充分的好奇,互派代表团考察对方的教育。 美国代表团到中国学校一看,不得了了,书声琅琅、纪律严明、意气风发,断言30年之后中国的教育肯定超过美国。 中国的教育代表团到美国一看,美国的学生自由散漫、没有作业、吊儿郎当,断言中国的教育30年之后一定超过美国。 现在30年已经过去了,奇迹并没有发生,美国仍是世界首屈一指的科教大国,中国的学生仍在应试教育的苦海中挣扎,越陷越深。 今天我们所说的教育弊病,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存在了,如学生负担过重、智育至上等等,只不过我们没有接受教训,没有开辟一条新路。 所以我们今天就面临这么一个重大的历史责任,向何处去的问题,要树立一个面向未来的新的教育理想。 回顾一下我们国家的社会发展观,从上世纪50年代到现在,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一个阶段是文革前,1958年提出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活劳动相结合;到1975年,提出要把学校办成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文革结束以后,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被否定了,提出教育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但今天看来这个进步还是有局限性的,教育仍没有获得自己的主体性,教育的功能仍主要定位于一种功利主义的教育,就是开发人力资源,培养专门人才,但是教育的功能远远不止这个。 今天我们提出来的教育以人为本,可以说是真的正本清源了。 但是在教育领域怎么贯彻这个东西,我个人认为还是有很大距离的。 从教育史的角度来看教育价值观的变化,这个轨迹也是很清楚的。 在中世纪以前,教育基本上是神本位的,宗教至上。 文艺复兴以后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教育学的基础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有人称之为是知识本位、学科中心的教育。 19世纪赫尔巴特奠定的学校教育学,是工业革命的时候奠定的,他的教育学原理是,学校教育把知识体系分门别类、由浅入深,根据大工业的概念,用班级和学校集体授课的方式传递给学生。 工业革命之前教育是一种自发的、小规模的、不正规的活动;工业革命之后,把大生产的规律运用到教育过程,用集体授课的方式传授知识体系,用知识本位代替了宗教本位,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 但是在教育现代化的坐标上,这个进步仍然是一个阶段。 到20世纪初以后,由美国教育家杜威发起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席卷全球,包括中国也在这个过程之中。 杜威的教育观我们通常称之为儿童中心,以儿童的需要为本,就是人本位。 杜威的教育观,就是要彻底改变19世纪形成的教育观,太阳系的中心不再是知识体系,而是学生。 一个好的教育应该是围绕儿童成长实际需要组织教学,而不是把灌输知识作为核心。 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在西方是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分野,在此之前是学科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教师垄断课堂,用教材进行标准化的知识教育;到了杜威时代改变了,以学生为本,以儿童为中心,围绕青少年成长的实际需要来组织教学。 对于青少年成长而言,成长需要显然不仅仅是学习,不仅仅是智力。 1918年美国中等教育改革委员会确定的七项原则是健康;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有价值的利用闲暇时间;有效的家庭成员;基本学习过程的掌握;合乎道德的品质;职业训练。 这个表述当中智力教育占了七分之一,这跟我们今天的智力教育中心,分数至上的教育,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经过二十世纪初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洗礼,这种教育价值观在全球的大多数地方改变了学校的面貌。 我们今天看到的世界各国的教育,基本上都是20世纪以后的学校,都是体现这种价值的,包括在日本。 我们很多教育工作者有一个习惯思维,就是儒教文化圈如大陆、台湾和韩国、日本都很难改变应试教育,但是真的到日本考察一下人家的学校,跟我们中国完全不一样。 中国有一个高中生交流计划,派一批学生到日本高二学习三个月。 我参与这个项目的评估,中国高中生谈感受,说日本普通高中的高二上午上课,下午社团活动,比如说棋道、柔道、剑道、跆拳道等,学校不分男女生都要上一门家政课,几个高中学生在日本家政课的课堂上一人为自己做了一件小棉袄,感触非常深。 刚才讲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要培养未来的社会公民,未来社会的职业者,未来的家庭成员,都是中学教育的目标。 这就是完全不同的教育目标和价值,这种差别的确是非常巨大的。 从宗教本位到知识体系本位到人本位,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回到一个非常健康的起点上,这是非常难得的。 当然要把这个价值观变成普遍现实,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但是这个方向已经确定了。 教育的目标应是培养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而非考试机器什么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这是我今天要讲的核心命题。 在我们教育领域,以人为本究竟有哪些体现?第一句话就是以学生为本。 这好像是句废话,实际上有很强的针对性。 我们现在看到的普遍现实,不是以育人和树人为本,而是以政绩、形象、规模速度、升学率等为本,以教育之外的东西为本,这是一种反教育的行为。 这些年来,大家最为追求的就是“教育GDP”,这些东西成为一个地方教育评价的主要指标。 当我们主要追求这些外在东西的时候,实际上就把学生忽略了,学生被消失了。 第二句话,以每一个学生为本。 抽象的讲以学生为本很容易,但是做到以每一个学生为本,就要花工夫了。 第三句话,为了每一个学生的什么。 为了他们的升学还是学业成就?这些当然是重要的,但不完全是,我们习惯用的一句话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生幸福”,教育是一个奠基性的事情,不仅仅是让孩子在学校学习期间得到发展,还要为他的一生成长奠定基础,也就是说一个好的教育应该增进人的幸福感,而且能享用终生。 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对现实教育做很多改正。 我想讲其中的几点。 第一点,从精英主义转向大众主义。 我们已经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也进入了大众化的阶段,去年我们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是24.3%,也就是说在1821岁的青年当中有近1/4的在读大学,到2020年将会近40%。 但我们学校教育的目标仍然是小众化的,教育关注的仍然是前5%的学生甚至前1%的学生。 有记者问我,你认为全世界什么地方的教育最好?这是有标准答案的,是芬兰。 芬兰创造了教育奇迹,在连续几年的学生学业测试当中,学生的阅读、数学、科学、创造力等都是居世界首位的,超过了过去曾经数学、科学比较好的地区,包括台湾、香港和韩国。 全世界的教育家都到芬兰取经,他们看到的东西各不相同。 我个人比较看中的一点,就是芬兰的教育以每一个学生为本,着重体现在以后进学生为本,教育的全部价值在于帮助有问题的学生,好学生你不用管他,他自己已经可以学好了。 芬兰的教育官员对中国访问者说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他说芬兰没有办法跟中国相比,他们的人口很少,每一个儿童都是很宝贵的。 这就是芬兰的秘诀,以每一个学生为本,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秘诀。 第二点,培养目标。 我们提出一个新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这是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基本表达。 近年来媒体经常传来美国大学拒绝中国高考状元的消息,主要原因就是这些高考状元基本没有社会实践经历,更不用说创造性的社会服务经历。 对于国外名牌大学,最看重的就是这些,培养未来社会的领袖人才、社会栋梁,最本质的要求就是有社会责任感、社会参与能力和服务社会的公益心,如果你不具备这些能力,就是一个考试机器,人家干嘛培养你?应试教育谁之过?除了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外,很多家长也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对子女也提出了不切实际的高指标,非清华北大不上。 一个小孩子给家长报喜,考试考了98分,家长一个耳光打过去,为什么不考100分?家长行为背后的价值观就是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等,这是传统的官本位价值观,读书做官谋求功名。 陶行知的教育观念就是现代教育培养的目标,不追求像封建社会一样做人上人,做人中人,而是公民社会人人平等,做一个普通人。 如果我们家长的理念也是这样的话,我们应试教育的氛围会稍微缓和一些。 第三点,个性发展。 我们教育方针的表达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什么这一教育理想在60年的教育现实中被架空了,为什么应试教育愈演愈烈。 这个问题也不是今天提出的,上世纪50年代陆定一做中宣部长时说“全面发展”有偏颇,应该是“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全面发展过于强调统一的平均发展,转化成学校教育的具体要求就是“门门五分”全优,变成了一种平均发展、平庸发展,是以否定、牺牲个人的个性为代价的。 我们再看看全世界各国的教育方针,几乎都是把个性发展作为最重要的教育目标。 今天我们可以非常明确地提出这个问题,教育的发展就是帮助每一个人自我实现,而不是说按照某种统一标准,培养成一个标准件。 我们今天看到非常普遍的一个现象,一个学生大学甚至研究生毕业了,仍然茫然无措,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喜欢干什么,个人的兴趣爱好已经丧失了。 如何衡量教育成功,我个人的见解是,有两个比较外在的标志。 第一个就是小孩在某一阶段开始与书籍为伍,养成了阅读的爱好,那么教育已经成功了一半了,你不用特别担心,他已经有学习动机和兴趣了。 第二个更重要,如果一个学生在中学的时候形成了自己的兴趣方向,非常明确自己喜欢什么,这时候教育成功了一大半,比如说有人特别爱好历史,小小年纪看了很多典籍,乐此不疲,他的人生取向和兴趣轨迹已经形成了。 大学的时候形成也可以,最怕的是,所有的教育都接受完了,仍然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这就是我们长期以来不重视甚至否定个性发展的一种代价。 过去否定个性发展还有一个前提就是国家分配工作,国家让你干什么就干什么,现在国家不包分配,个人就需要有最大的自主性,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生存发展的位置。 可惜我们的教育仍在按照培养统一规格标准件的模式培养。 第四点,以人为本的教育必然是人文主义的。 我们新中国的教育从建国以来始终是重理轻文的教育,把科技、工程教育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鄙视文科,觉得文科不是真正的学问。 中国所有的重点学校特别是中小学,无不是以理科优秀为标榜的。 对于一个好的教育而言,尤其是在人的童年和青少年,恰恰是人格养成、道德教化、文明传袭、良好习惯,包括学习动机、兴趣、好奇心、想象力等都是最重要的,而一些技艺早两年晚两年学都可以。 儿童要学什么?我非常赞同日本人的观点,团结、合作、如何与人打交道、如何与人相处,这都是儿童学习最重要的东西,奠定了他以后发展的方向,而不是工具性的技艺。 第五点,要从应试教育走向生活教育。 以人为本的教育必然是生活本位的。 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就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是杜威的学生,他把杜威的理论引进中国,变成中国现代教育理论,就是要改变读书和生活相隔离、理论和实践相隔离、学校和社会相隔离的状态,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制定有针对性的消费者调查计划
- 文化差异下的商务沟通指导
-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报告
- 房屋产权确权诉讼起诉状范本详解
- 毕加索艺术与作品赏析教学
- 化学行业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 基因编辑技术应用规划方案
- 初中数学期中考试真题与解析技巧
- 房地产项目工程质量验收报告
- 地产项目市场营销预案制定
- 网络交友新时代课件
- 电商直播行业合规性风险管控与流程优化报告
- 第08讲+建议信(复习课件)(全国适用)2026年高考英语一轮复习讲练测
- 基本生活能力评估表BADL使用指南
- 政务大模型安全治理框架
- 生态视角下陕南乡村人居环境适老化设计初步研究
- “研一教”双驱:名师工作室促进区域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 手卫生及消毒隔离基本知识
- 2025四川能投合江电力有限公司员工招聘11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江苏省徐州市2025年中考英语真题(含答案)
- 包钢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