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在临床_第1页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_第2页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_第3页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_第4页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要点 静脉留置针的优点 留置针是近几年来在我国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 它已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头皮钢针 其优点是减轻患者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 保护血管 减少液体外渗 不易脱出血管 同时保证合理用药时间 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 而且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 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方法 一 穿刺前的准备 穿刺前护理人员用肥皂水清洗双手 正确的洗手可预防外源性污染 并减少感染机会 备齐用物 型号合适的留置针 透明敷贴 棉签 2 碘酊 75 酒精 胶布 注意根据病情选择型号相符的留置针 仔细检查其质量 检查产品的失效日期 包装是否完好 型号 套管与针芯是否粘连 导管边缘是否粗糙 针尖斜面应锐利无钩 套管完整无断裂 备好输液的药液 连接一次性输液器 排尽空气备用 穿刺血管的选择 选择粗直 弹性好的静脉 通常选择四肢浅表静脉 如大隐静脉 前臂贵要静脉 颈外浅静脉 尽量不使用患者手背静脉 以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 避开关节及静脉瓣 如有血栓性静脉炎则血管穿刺不易成功 即使成功了也不易通畅 另外 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忌穿刺置管 瘫痪患者宜选择健侧肢体血管 穿刺前护士要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告诉患者使用留置针可以反复多次输液 免去了每日穿刺的痛苦 以取得患者的合作 使其情绪放松 穿刺时血管不致收缩 处于最佳状态 二 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方法 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套管针的型号 静脉穿刺时选择上肢浅表静脉 穿刺时消毒应 8cm 并反复2次消毒 嘱患者握拳 护士用左手固定皮肤 右手拇指和示指持针翼使针尖斜面向上 于静脉的上方与皮肤呈15 30 缓慢进针 见回血后降低角度 约15 继续进针1 2mm 松开止血带 退针芯1 2mm至外套管内 固定针芯慢慢将套管送入静脉内 防止外套管弯曲折断和损伤血管 观察周围无渗漏后拔出针芯 松动针芯 穿刺前为什么要转动针芯 软管是经过微波处理后导管壁变薄 呈圆锥形 导管的材质不变 在穿刺皮肤与组织时更为容易 顺利 不易劈叉 减少医院的耗损 减少病人的痛苦 但处理后 软管与针芯紧密粘合 故穿刺前一定要转动针芯 以便送管或拔针芯顺利 确保穿刺成功 选择粗 直 避开关节及静脉瓣 血流丰富的血管 碘伏消毒 在血管上方以15 300直刺血管 缓慢进针 在针芯侧孔处仔细观察回血 见回血后降低角度 继续进针0 2cm 左手持 Y 接口 右手后撤针芯约0 2cm 送管 撤针芯 三 妥善固定方法 穿刺成功后 将透明的无菌贴膜固定于穿刺部位 贴膜一端紧贴在进针点前上方2cm处 从左向右将贴膜与皮肤拉紧 使皮肤显现轻度皱纹为宜 将贴膜另一端紧帖在皮肤上 拉紧进针部位松弛的皮肤 使静脉留置针固定更加牢固 为了便于每日换输液器 贴膜勿将肝素帽与输液器针头连接处盖住 固定 四 正确封管 1 常用封管液 肝素盐水10 100单位 毫升保留时间持续12小时用量5ml生理盐水保留时间持续8小时用量5 10ml 2 封管的技术 A 封管时应缓慢推注封管液 封管液推入过快 用力过猛可使血管内压力剧增 管壁通透性增加 容易引起外渗 肿胀 B 封管过程中先将针头拔出至仅剩针尖 推注封管液剩0 5ml后 一边推一边拔出针头 使留置针腔内充满封管液 避免了血液返流 凝固阻塞针头 C 留置针的小开关关闭位置一定要靠近套管针延长管的起始部 这样就不致使血管内血液倒流至套管针内 避免凝血堵管 输液过程中液体输入不畅时 应用注射器抽取肝素封管液2 3ml连接输液 回抽凝血块 切勿直接推入或用力挤压输液管 以防小凝血块挤入血循环而发生栓塞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一 做好健康教育静脉置管前 护士应告诉患者及家属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目的 意义 说明病情 年龄 药物性质是决定输液速度的主要因素 让其了解有关留置针的护理知识 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 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 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 清洁 禁止淋浴等 以便积极配合 预防感染 堵管 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二 观察局部反应 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 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 渗液 肿胀及局部炎症反应等 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症状 一旦发生局部并发症 出现局部红 肿 热 痛等症状 应立即拔管 并根据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以促进血液循环 恢复血管弹性 减轻患者的痛苦 三 置管期间护理 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 应加强生命体征监测 做好全面护理 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应用碘伏或碘酊 酒精消毒每周至少2次 并盖以透明的无菌敷贴 用注明置管日期 时间的纸胶布固定 连续输液者 应每天更换输液器1次 肝素帽至少每周更换1次 注意留置针的通畅情况 输液过程中 须密切观察滴速 以防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药物不良反应 快速输液须严防液体滴空 四 输液前后的护理 每次输液前后均应检查局部静脉有无红 肿 热 痛及硬化 询问病人有无不适 如有异常情况 及时拔除导管 对局部进行处理 在工作中 护理人员应认真钻研技术 做好病人的健康教育 进一步熟悉和掌握护理操作技术 认真进行留置针的观察和护理 提高留置针在留置中的成功率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有利于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常见并发症的预防 一 穿刺部位感染在进行静脉穿刺时 操作技术不熟练 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 病人机体抵抗力极度低下 留置时间过长等原因 容易引起穿刺部位感染 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技术 在进行穿刺时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 严格按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二 皮下血肿 准备进行穿刺的血管选择不当 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 技巧掌握不好 操之过急 动作不稳等 往往容易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 因此 护理人员在进行操作前 应认真选择弹性好 走向直 清晰的血管 避免在关节部位和静脉窦的部位进行操作 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 穿刺时动作应轻巧 稳 准 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 把握好进针角度 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三 液体渗漏 血管选择不当 进针角度过小 固定不牢 患者躁动不安 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 轻者出现局部肿胀 疼痛等刺激症状 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 为避免液体渗漏 护理人员除加强基本功训练外 应妥善固定导管 嘱患者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 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 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物勿过紧 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 对能下床活动的患者 应避免在下肢进行穿刺 四 导管堵塞 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 通常与静脉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 封管液种类 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 患者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 因此 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 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 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 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 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 注意保护有留置针的肢体 尽量避免肢体下垂 以防导管堵塞 五 静脉炎 静脉炎常见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 肿 热 痛 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 滚 滑 无弹性 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 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长期输液病人 选择静脉尽量从血管远端开始 力争一次穿刺成功 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应用 点滴速度应慢 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 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同时要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 以保护血管 六 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多见血流缓慢的静脉内 据报道 久病卧床患者发生在下肢静脉的血栓比上肢静脉血栓多3倍 另外 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使用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导致血管壁损伤 也是血栓形成的促发因素 为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穿刺时尽可能首选上肢粗静脉 并注意保护血管 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 对长期卧床的患者 应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 且留置时间不能过长 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注意事项 一 使用留置针进行输液时 应严格掌握无菌观念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而且每周需更换透明敷料2次 同时进行皮肤消毒 由内向外作圆周状消毒 保持足够的消毒时间 勿用手触摸穿刺部位以防感染 发现穿刺针眼处如有渗血 渗液时 应该立即重新消毒 更换敷贴 勿用手触摸穿刺部位以防感染 针眼处红肿 局部有渗液 患者主诉穿刺处发痒等不适应立即拔除 二 穿刺留置针应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一般来说 能扎上肢 不扎下肢 能扎健侧 不扎患侧 因为下肢静脉瓣多 远端血液回流缓慢 以及局部血液循环不良会导致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三 留置针在血管内留置时间一般以7d为宜 太长可导致留置针机械损伤血管壁而形成血栓等不良反应 四 对于长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