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家于漪:爱是她的生命底色.docx_第1页
语文教育家于漪:爱是她的生命底色.docx_第2页
语文教育家于漪:爱是她的生命底色.docx_第3页
语文教育家于漪:爱是她的生命底色.docx_第4页
语文教育家于漪:爱是她的生命底色.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教育家于漪:爱是她的生命底色作者:admin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291更新时间:2012/10/28 和孩子们在一起 获复旦大学“校长奖” 和徒弟们的合影 和年轻教师在一起 和后辈年轻教师合影拜访于漪老师,是在一个清冷的冬日。因为身体不适,于老师住院治疗了一个月。接到我们的采访电话时,出院不久的她,一口答应了我们的采访要求。清香的绿茶,酸甜可口的橘子,于老师温暖的气场,总能让每一个到访者毫不拘束,也让这间屋子似乎永远都是和煦的春天。今年是于漪老师从教六十周年,刚刚荣获复旦大学校长奖之“杰出校友奖”的她,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但依然牵挂着教育事业。于漪简介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现任上海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市教师研究会会长。多次被评为上海市先进教育工作者,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及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优秀教师,198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1、做教师首先是做人冬日的太阳透过阳台的玻璃窗,把暖暖的阳光洒得满地满屋。坐在于漪老师家客厅的沙发上,看着对面的书橱上卷帙浩繁却摆放整齐的书籍,看着屋子里虽不豪华却一尘不染的家居陈设,不禁令人感慨,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竟能将家庭生活安排得如此井然有序。退休之后,为了课程改革、教材建设和教师人才培养,于老师依旧劳累着、奔波着,要参加不少活动。但是,除非万不得已,她很少在外面用餐。时间再晚也要赶回家中。她说:“黄老师(老伴)自己在家里,我还要回去给他做饭。”在家里,于老师绝对是个称职的主妇,她时时刻刻都用自己的爱与智慧营造着家庭的和谐。织毛衣、绣花、做鞋子、纳鞋底,操持起这些家务来,于老师都是一等一的好手。老伴冬天穿的毛衣就是于老师打的,厚实柔软,比买的还舒服。有一回,一位朋友给于老师打电话,顺口问及于老师在干什么,于老师说:“我正在补衣服。”电话那头的朋友十分吃惊,而于漪老师却觉得这再自然不过了。“做教师首先是做人。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在学校师生面前,和家人面前、在社会上,应当是一致的。他应该是统一的人。而不是两面性的人。”2、母语教学是精神哺育今年是于漪老师从教六十周年。作为首批特级教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在六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于漪老师时刻关注着母语教学的问题。对于母语教学的现状,于漪心存忧虑:“坦率地讲,这些年语文的地位已经从所有课程中的第一位下降到第五位,在一般的高中里,排在外语、数学、物理、化学后面。在一些中学的理科班甚至只要数学和外语,语文成绩实际上是不看的。”对于个中原因,于老师的分析十分中肯:“为什么语文这个学科在孩子们心中这么没有地位呢?我觉得有大环境的原因,也有学校小环境的原因;有教师、家长的责任,当然也有孩子的一些认识上的误区。现在整个社会上都有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表现在学校里,就是重技能技巧,而对人的培养,对求学为什么,没有足够的关心。”有一个课例于漪曾不止一次向年轻教师谈起,那是关于都德的最后一课。一位家长问孩子,这篇文章是许多国家的学生教材,你学了后怎么想?孩子回答说:“和学习别的课文一样,划词抄词背词,做练习;还有,韩麦尔先生话说不出来,哽住了,很滑稽,他是不是得了老年痴呆?”家长愕然。于漪当然也愕然了。愕然之余,她提出了许多在当时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而民族语言负载民族文化,是根之根。语言文字在民族生命的组合中,对外是屏障,对内是黏合剂。语言文字这个工具在为民族政治、经济、文化服务的过程中渗进了民族的个性,成了民族的财富,民族的标志。汉语言文字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语言这一工具和它承载的文化、思想不可分割。也就是说,语言不能凌空存在。”在于漪看来,汉语是活泼的,有灵性的,有表现力的,有迷人魅力的。教母语,同时也在教民族的思想和感情。母语教学中千万不能把语言文字看成是僵死的符号,不能如同外语教学中的“商业对话”训练。母语学习,从来就是一个民族对其后代的精神哺育。3、要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曾有年轻的老师感叹:“想不到于老师还那么时尚啊!”原来于老师在报告和文章中对时下流行文化了如指掌。比如,在学生中有大批粉丝的周杰伦,于老师就有一套自己的分析:“这个周杰伦最起码打倒了80%的高中生,开始我觉得奇怪,那种歌哼哼哈哈的好在哪里呢?经过研究,我发现,他能够让孩子喜欢,也是有原因的。首先他会创作,他还有古文的底子,他的许多歌曲,像东风破、双截棍、菊花台,还有青花瓷等,都是有东方古典文化底色的。他再把西方的摇滚乐结合进来,就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这样一个周杰伦,就很独特。孩子们跟我说,别人的歌一唱就会,周杰伦的歌就学不会,所以就崇拜他。”在于漪看来,教学只有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才能保证不游离于学生的世界之外,才能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有一年,于老师患心脏病住院,当年她班上的生活委员,当时远在北京的肖龙宝从同学那里听到这个消息后,特地赶来上海探望。病床前,肖龙宝回忆起往事,有一次她生病发烧,茶饭不思,想到“有个面包吃就好了”,在上世纪60年代,面包无疑是奢侈品,于老师自己饿了一顿,用二两粮票给她买了一个面包。这件事40年后,肖龙宝依旧“耿耿于怀”,她郑重地对于老师说:“这件事让我懂得了什么叫爱。我当老师就一直想到要爱学生。不仅心里爱,行动上也要爱。”听到这话,于老师很快乐,不是因为学生懂得感恩,而是学生传承了一种美德。熟悉于老师的人都知道,每年的大年初二,是于漪老师最幸福的日子,那一天,这个干净宽敞的客厅,会被于老师的学生挤得满满的,多的时候会有上百人。于是,每年的大年初二就成了于老师自己的“教师节”。有一年大年初二,家里照例挤满了前来拜年的学生,于漪老师的孙女黄音紧跟在于老师后面连叫“奶奶”,于老师好像没有听到,后来,黄音叫了一声“于老师”,“于老师”反应极为迅速。这个细节让黄音深深感慨:“今天奶奶只能是老师。”4、爱美才能创造美好生活工作之外,于漪老师非常喜欢艺术,她说:“艺术的本质就是美,对于真善美的东西,我从来都是倾心向往,矢志追求的。只有爱美的人,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于老师对于美术作品的鉴赏,具有独到见解。她看重的是作品对艺术家情感和心灵世界的表现。当齐白石的作品在艺术品市场上不断刷新纪录的时候,于老师却坚持认为黄宾虹的画要更好一些;当大家都在赞叹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的时候,于老师却更喜欢春到西藏。此外,罗中立的父亲、李可染的万山红遍也都是于老师特别欣赏的作品。这些作品在艺术精神上有共通性,那就是不以笔墨夸人,而以韵味取胜。于漪老师对于绘画艺术的深刻理解,对于她担任上海第二师范学校的校长期间的某些决策,也产生了影响。习惯上,校园中的绿化隔离带一般都用冬青树。而于老师却要求除掉这“仪仗队”一般的树丛。老师们一开始不太理解,争议很大,但是“仪仗队”被除掉后,他们却发现,人们与绿色的距离更近了。对此,于老师的解释是:“一个校园就像一幅画。如何布局大有讲究。中国画讲究虚实结合,注重留白的艺术。如果整个校园都让冬青树堵个严严实实,哪里还有人活动的空间,哪里还有绿意荡漾的空间。”于漪说,自己处理任何事情都是崇尚简单的,删繁就简,立异而不标新。5、别人快乐就是自己快乐如果请认识于漪老师的人对她作出评价,那么,你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恐怕就是“于老师对人很好的”。杨浦高级中学教师何海鸥曾经动情地说:“我跟了于漪老师30年,悟到了四个字,勤劳善良。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天,于老师就对我说:海鸥,咱们办公室其他的老师都有家室,生活压力大,我们每天早点到,把办公室打扫干净,打好开水多为他们做点事情,也算是为他们分担一点吧。其实,于老师一直是这么做的。我们办公室的老师一直享受着于老师营造的这份幸福。”除了对身边的人好,于老师对于那些素不相识的人也是一样的好。有人说她买东西从不还价,而且还坚持要多给摊主一些。她说:“他们不容易啊!”事实上,于漪老师在家庭生活中是非常节俭的,她并不是没机会赚大钱二十年前就有人以60万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