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岩画基础设施建设方案.doc_第1页
贺兰山岩画基础设施建设方案.doc_第2页
贺兰山岩画基础设施建设方案.doc_第3页
贺兰山岩画基础设施建设方案.doc_第4页
贺兰山岩画基础设施建设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贺兰山贺兰口岩画贺兰山贺兰口岩画安全用水安全用水截潜坝及供水截潜坝及供水工程工程 建设方案建设方案 建设单位 宁夏贺兰山岩画管理处建设单位 宁夏贺兰山岩画管理处 编制编制设计设计单位 固原市水利勘测设计院单位 固原市水利勘测设计院 2011 年年 9 二二 一一年十一月一一年十一月 月月 固固 原原 批准 李世虎批准 李世虎 核定 马志坚核定 马志坚 审查 辛殿文审查 辛殿文 校核 雒旭升校核 雒旭升 设计 卜金道设计 卜金道 参加参加编写编写人员人员 纪学成纪学成 杨金敏杨金敏 赵峰赵峰 苏华明苏华明 制图 纪学成制图 纪学成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总论总论 1 1 1 1 概况 1 1 2 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2 1 3 项目建设地点及条件 2 1 4 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3 1 5 项目建设方案 3 1 6 工程建设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4 1 5 工程建设与管理 4 第二章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可行性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6 6 2 1 项目建设的重要性 6 2 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7 第三章第三章 建设地点及条件建设地点及条件 8 8 3 1 建设地点 8 3 2 自然条件 8 3 3 社会经济情况 14 第四章第四章 建设规模及内容建设规模及内容 1515 4 1 建设规模 15 4 2 建设内容 15 第五章第五章 建设方案建设方案 1717 5 1 建设目标 17 5 2 建设标准 17 5 3 建设方案 18 第六章第六章 水保环保消防与节能水保环保消防与节能 2626 6 1 水土保持 26 6 2 环境保护 26 6 3 消防 27 6 4 节能 27 第七章第七章 项目组织管理保障措施及结论项目组织管理保障措施及结论 2929 7 1 项目组织管理 29 7 2 结论 31 第八章第八章 项目进度计划及效益项目进度计划及效益 3232 8 1 项目进度 32 8 2 项目效益 32 第九章第九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3434 9 1 投资估算 34 9 2 资金筹措 38 第十章第十章 建设项目和招投标形式建设项目和招投标形式 3939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附表及附图附表及附图 3939 11 1 附表 39 11 2 附图 39 第一章第一章 总论总论 1 1 概况概况 宁夏贺兰山贺兰口 位于银川平原西侧贺兰山东麓中段 地处银川 市贺兰县金山乡金山村 贺兰山岩画保护区名胜风景区位于东经 106 02 北纬 38 44 南北宽约 5248 m 东西长约 6552 m 总面积约 为 2109 85 hm2 贺兰口山势峥嵘险峻 奇峰突兀 怪石嶙峋 沟口海拔 1448m 贺兰沟一年四季清泉长流 水源充沛 林木葱茏 为野生动物提 供了优越的自然环境 也为先民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 贺兰山岩画名胜风景区现有职工 64 人 景区范围内现有林地 11 9hm2 园地 2 90hm2 牧草地 13110 10hm2 水域 2 30hm2 未利用地 621 10hm2 贺兰山岩画名胜风景区从 2000 年 10 月开始运营 至 2010 年底 10 年来共累计接待中外游客 577565 人 其中中国游客 575073 人 外国游 客 2492 人 总收入 1534 48 万元 平均每年接待中外游客 57757 人 年 均收入 153 45 万元 贺兰山贺兰口岩画名胜风景区 2000 年为 4025 人且全部为国内游客 到 2010 年全年接待中外游客已经达到 125814 人 其中 国内游客 125077 人 外国游客 737 人 根据贺兰山贺兰口岩画名胜风景区旅游规划 按照 2000 年到 2010 年近 10 年来接待中外游客的数量发展趋势及游客增 长率 预测到至 2025 年游客人数可达到 1023756 人 其中 国内游客可 达到 1017759 人 外国游客可达到 5997 人 景区管理人员及服务人员应 将达到 150 人 1 2 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可行性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1 2 1 项目建设的重要性项目建设的重要性 贺兰山贺兰口岩画名胜风景区范围地处贺兰山东麓低中山区 根据 岩画名胜风景区发展总体规划 岩画名胜风景区范围内营造生态绿化林 为游客提供优质舒适的旅游生活 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游客生活安全用水 和生态绿化用水问题 贺兰山岩画的内容和题材丰富 通过对岩画保护与利用 开展以岩 画为内容的考古研究 学术交流 文化旅游 扩大贺兰山贺兰口岩画的 知名度 推动岩画保护和社会经济进步 因此 贺兰山贺兰口岩画名胜 风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有利的支撑和带动岩画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1 2 21 2 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根据 宁夏地下水资源 张黎 王利 主编 宁夏地表水资源 宁夏县 区 水资源详查报告 贺兰山贺兰口沟道内结构组成为自上 自至下由粗变细 由块石 卵砾石 砂砾石变为砂砾石夹砂层 纵向上 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碎石 砂砾石和砂层 出露地表形成溪流至沟口距离 最短为2000m 因沟口大环境尚未产生人为的污染因素 故水质基本处于 地下水的质量状态 其矿化度小于0 5g L PH值7 5左右 为轻度软水或 适度硬水 适于饮用 更适用于发展和保障生态绿化用水 1 3 项目建设地点及条件项目建设地点及条件 贺兰山岩画名胜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位于银川市西侧的贺兰山 贺兰口 位于东经106 02 北纬 38 44 距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所 在地银川市 58km 距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 18 km 拜寺口名胜风景区 10km 滚钟口名胜风景区 17 7km 西部影视城 17km 西夏王陵 40km 南 北宽约 5248m 东西长约 6552m 总面积约为 2109 85hm2 贺兰口沟一年 四季清泉长流 水源充沛 林木葱茏 为野生动物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环 境 更重要的是贺兰山文化旅游的主要组成部分 1 4 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本项目规划新建截潜引工程 1 处 引水闸门一套 砌筑闸阀井 1 座 铺 设 200PE 管道 480585m 改扩建景观引水渠道 380500m 新建景区游客 观赏道路及栈道 380408m 景观蓄水池 1 座 容积 138300m3 1 2 5 项目建设项目建设目标及建设目标及建设方案方案 工程建设方案包括截潜坝水源工程 输水管道工程 景观引水渠工 程 景观蓄水池工程 景观栈道工程五部分组成 截潜坝水源工程截潜坝水源工程 根据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拟选距沟口处420m 的沟道处 建设即采用混凝土浇筑截潜坝1座 截潜坝工程水流量根据 宁夏地表水资源 宁夏水资源详查报告 提供的银川市贺兰山贺兰 口沟道 多年平均径流量 168万m3 多年平均长流水流量径流深 33 6mmm3 h左右 输输引引水管道工程水管道工程 即采用 200PE塑料管管道输水 沿沟道底部布设 输水管道长420585m 输水管道末端接2000m3调蓄蓄水池 人饮 景观引水渠道工程 景观引水渠道工程 为了更好地打造贺兰山贺兰口岩画名胜风景区 两点 对原景观引水渠道工程进行改造加宽 满足游客水中漫步 景观绿化调蓄水池工程 景观绿化调蓄水池工程 同时修建景观绿化调蓄蓄水池1座 容积 183300m3 一方面共游客观光 另一方面作为名胜风景区周边生态绿化 灌溉用水的调节池 观光栈道工程 观光栈道工程 在原有参观岩画的山道基础上 增修景观栈道 以 提高名胜风景区的品味 供供水水设设计计水水平平年年 规模 现状水平年 为2010年 设计水平年 为2025年 设计年限 15年 供水保证率 90 采用高位蓄水池调蓄供 水方式 绿化灌溉方式采用低压管道滴灌形式 用水定额按每年灌溉 5次 每次3000m3 hm2 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水量按 10 考虑 设计水平年 2025年 年需水量 4127 4909万m3 1 4 6 工程建设工程建设内容及内容及投资概算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及资金筹措 工程建设内容 本项目规划新建截潜坝1座 铺设 200PE管道 420585m 景观蓄水池1座容积183300m3 景观引水渠1条 长420500m 砌 筑闸阀井1座 尽管观光木栈道1条长420408m 投资概算 参照水利建筑工程宁水计发 2009 13 号文 宁夏水利 建筑工程预算定额 试行 及水利部水总 2002 116 号文 水利建筑 工程概算定额 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 进行编制 工程概算总投资为 230 48 万元 其中 建安工程 193 66 万元 施 工临时工程 3 87 万元 独立费用 26 24 万元 基本预备费 6 71 万元 工程概算总投资 万元 其中 建筑安装工程费 万元 机电设 备及安装工程费 万元 施工临时工程费 万元 独立费用 万元 基本预备费 万元 本工程概算 总投资 230 48 万元 其中申请市财政投资 220 48 万元 建设单位自筹 10 0 万元 1 5 工程建设与管理工程建设与管理 工程批准立项后 由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负责实施 工程建设 参照水利工程基本建设程序进行管理 实行法人负责制 通过公开招标 选择合格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 同时 对工程建设实行监理制 并由自治 区水利工程政府质量监督站部门负责对工程进行质量监督 工程建设严格按照工程的设计规模 投资数额 工程质量要求及工期 要求进行施工 工程建设所需管材实行招标采购 工程建设实行财务审计制 对该项目建设资金管理设专用帐户 工 程建设资金由审计 财政部门定期审计 切实做到专款专用 确保工程 顺利进行 工程计划于 2012 年 9 月开工建设 2012 年 11 月竣工 工期 60 天 工程竣工后 先由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对工程进行初步验收 后申 请银川市发改局 水务局 财政局等各有关部门联合验收 第二章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可行性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2 1 项目建设的重要性项目建设的重要性 2 1 12 1 1 贺兰山岩画名胜风景区周边生态绿化用水的需要贺兰山岩画名胜风景区周边生态绿化用水的需要 贺兰山贺兰口岩画保护范围地处贺兰山东麓低中山区 现无完整的 供水系统 只是在沟谷南侧紧靠山壁筑渠引水 维持必要的生产生活用 水 供名胜风景区周边现有的生态林区 果园灌溉之用 根据岩画保护 总体规划 岩画名胜风景区范围内营造生态绿化林 为游客提供优质舒 适的旅游生活 2 1 22 1 2 贺兰山贺兰口岩画名胜风景区旅游业发展的需要贺兰山贺兰口岩画名胜风景区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贺兰山岩画的内容和题材丰富 有游牧狩猎 天神地祗 有多种多 样的森林草原动物 变化多端的人面像 也有抽象化 意念化的类人首 手脚 太阳的图形 也有具体化的斧 刀 石索 陷阱 车辆等工具图 形 上至天文 下至地理 包罗万象 其中尤以人面像 祭祀和生殖崇 拜的岩画引人注目 岩画就是一部游牧民族用艺术形象描绘的史诗 这 种艺术化了的符号 是人类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结晶 是中华先民的 伟大创举 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博大精深 贺兰山贺兰口岩画是价值十分突出的文化遗存 通过对岩画保护与 利用 开展以岩画为内容的考古研究 学术交流 文化旅游 不仅可以 有效地宣传贺兰山贺兰口岩画 扩大贺兰山贺兰口岩画的知名度 增长 人们的历史文化知识 激发爱国热情 亦能增加经济效益 推动岩画保 护和社会经济进步 因此 贺兰山贺兰口岩画名胜风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有利的支撑 和带动岩画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2 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 2 12 2 1 充足合格的水源为工程实施提供了根本保证充足合格的水源为工程实施提供了根本保证 根据 宁夏地下水资源 张黎 王利 主编 贺兰山贺兰口供水水 源井属于贺兰山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地段 1 1 为单一潜水区 第四系 厚度约为 500 600m 含水层岩性横向上自西向东由粗变细 由块石 卵 砾石 砂砾石变为砂砾石夹砂层 纵向上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碎石 砂砾 石和砂层 地下水水位埋深在洪积扇前缘一般为 10 30m 单井涌水量大 于 5000m3 d 洪积扇倾斜平原前缘单井涌水量减少到 3000 m3 d 地下水 主要补给来源为西部贺兰山区基岩裂隙水 沟谷潜较平稳 属径流型 从基岩裂隙水埋藏位置和高度看 目前贺兰口泉水尚未污染 基本 保持着初始的化学性质 其地下水形成的地球化学作用以溶滤为主 出 露地表形成溪流至沟口距离最短为 2000m 因沟口大环境尚未产生人为的 污染因素 故水质基本处于地下水的质量状态 其矿化度小于 0 5g L PH 值 7 5 左右 为轻度软水或适度硬水 适于饮用 更适用于 发展和保障生态绿化用水 2 2 22 2 2 领导重视 为项目建设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领导重视 为项目建设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 近年来 自治区党委 自治区人民政府 银川市委 市政府等各级 政府高度重视贺兰山贺兰口岩画名胜风景区的挖掘 保护 提升和发展 工作 自治区党委张毅书记 自治区人民政府王正伟主席多次亲临岩画 名胜风景区现场 要求对贺兰口岩画名胜风景区的游客安全用水和周边 生态绿化用水抓紧采取合理方案予以解决 同时要大力提升贺兰山贺兰 口岩画名胜风景区的品味 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为中外 游客提供舒适的旅游环境和全方位的服务 第三章第三章 建设地点及条件建设地点及条件 3 1 建设地点建设地点 贺兰山岩画名胜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位于银川市西侧的贺兰山 贺兰口 俗称 豁了口 属于银川平原西侧贺兰山东麓中段 地处银川市 贺兰县金山乡金山村 贺兰山贺兰口岩画名胜风景区位于东经106 02 北纬 38 44 南北宽约 5248m 东西长约 6552m 总面积约为 2109 85hm2 贺兰口山势峥嵘险峻 奇峰突兀 怪石嶙峋 沟口海拔 1448m 贺兰山主峰敖包圪垯 海拔 3556m 在贺兰口沟口内西北方 贺 兰沟一年四季清泉长流 水源充沛 林木葱茏 为野生动物提供了优越 的自然环境 也为先民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 贺兰口距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所在地银川市 58km 距苏峪口国家森 林公园 18 km 拜寺口名胜风景区 10km 滚钟口名胜风景区 17 7km 西 部影视城 17km 西夏王陵 40km 是贺兰山文化旅游的主要组成部分 3 2 自然条件自然条件 3 2 1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 贺兰山为一地垒式山地 山地东西两麓均有巨大的山前隐伏断裂 其地质基础是由一系列南北走向的复式或单式褶皱及压性断裂带构成的 径向构造体系 与南部的牛首山褶断带 清水河 六盘山褶断带 罗山 云雾山隆起带等构成 祁吕贺 山字形的脊部 构造行迹是一系列背向 斜断层 贺兰山中段是山脉的主体部分 海拔 3000 m 左右 最高峰敖包圪垯 3556m 平均相对高差 1500m 最大相对高差达 2000 m 贺兰山中段东坡 地势陡峻 峰峦起伏 峭岩危耸 沟谷下切很深 海拔 2000 m 上下有一 段相对较平缓的山坡 出现小型山沟洼地或山间台地 山坡风化物较厚 甚至出现小型山间积水洼地 中段东坡南狭北宽 最宽处 21 km 以苏峪 口为界 向南宽度不足 14 km 山势较为缓和 向北则山体较宽 一般大 于 14 km 到汝箕沟一带可达 20 余 km 这里古生界末期以后中生代的地 层发育 含有优质煤炭资源 3 2 2 气气象象 贺兰山深居内陆腹地 在自然景观上属半荒漠草原与荒漠的分界线 具有典型的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特征 全年干旱少雨 寒暑变化强烈 日照强 无霜期短 因其海拔高 又具有山地气候的特点 垂直分布明显 贺兰山南北段基带的年平均温度差别不大 但从基 带向高山则表现出明显 的递减 由下部的8 5 降至2900 m的 0 8 平均每升高100m 温度下 降0 62 多年年平均气温 0 8 极端最高温度25 2 极端最低温 度 34 多年年平均日照在3040h以上 无霜期128 175d 多年平 均降水量约429 6mm 降水的年内分配极不均匀 全年降水量集中在 7 9月份 占全年降水量的60 日最大降水量211 5mm 易形成山 洪 冬季多降雪 积雪日数达117天 年蒸发量在2000mm以上 由于 与年降水量的差值巨大 因而空气干燥 贺兰山多风且风速较大 山体上部尤为突出 由于两山之间易造成 狭管效应而增大风力 导致该地区多大风和沙尘暴危害 一般刮 7 8 级 大风的日数平均每年有 24 天左右 3 2 3 水文水文 贺兰口地下水属基岩裂隙水 它赋存于贺兰山区基岩裂隙中 岩性 主要由坚硬 脆性的浅变质岩及沉积岩构成 由于多受构造运动的风化 等营力破坏 断层和裂隙特别发育 为沟内裂隙水的赋存空间创造了良 好的条件 山区较为丰沛的大气降水 给沟内裂隙水的补给提供了水源 保证 基岩表面部分多具风化裂隙带 形成浅层透水 受大气降水的直接 或间接渗入补给 由于地形切割 又多以侵蚀下降泉和接触泉的形式出 露地表形成溪流 并沿贺兰口沟谷流出 这里四季泉水不断 在沟内形 成了著名的 贺兰小溪 景观 贺兰口风化裂隙泉水涌水量约 600 m3 d 沿沟谷流至山前洪积扇上 并补充灌溉着近 33 3 hm2的绿化用地 从基岩裂隙水埋藏位置和高度看 目前贺兰口泉水尚未污染 基本 保持着初始的化学性质 其地下水形成的地球化学作用以溶滤为主 出 露地表形成溪流至沟口距离最短为 2000 m 因沟口大环境尚未产生人为 的污染因素 故水质基本处于地下水的质量状态 其矿化度小于 0 5g L PH 值 7 5 左右 为轻度软水或适度硬水 适于饮用 3 2 4 工程地质工程地质 根据工程地质勘探 该区属于贺兰山山前洪积倾斜平原的一部分 处在贺兰口洪积扇的主扇部位 地面坡度大 在水平方向上 地层岩性 由山前巨砾向东逐渐过渡为砾石 砂砾石等 靠近山前附近 地层颗粒 粗 潜水位埋深大 在贺兰山口洪积扇的两侧 远离山前 地层颗粒相 对变细 潜水位埋深变浅 一般在70 100 m之间 区内地下水的补给比 较丰富 补给有多种方式 基岩裂隙水在洪积地层及基岩接触带转化为 裂隙水 山前沟谷潜水 泉水在沟谷以水平方向向下游补给 在出沟口 不远的地方 转化为垂直运动 另外还有大气降水 沟谷洪水及渠道下 渗等补给形式 该区地下水以单含水层结构存在 主要以潜水为主 富 水性强 水质好 化学类型为HCO3 型淡水 符合国家一级饮用水标准 该区水文地质沉积环境属于第四系洪积沉积地层 洪积扇后缘地带地层 岩性颗粒很粗 主要以卵石 含砾卵石 砾石为主 地下水埋藏较深 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源于山前裂隙水及大气降水 含水量丰富 水质好 地层水矿化度一般在0 5 g L左右 区域上 山前洪积扇从西向东地层岩 性颗粒由粗变细 地层水潜水面埋深向山前逐渐加深 靠近山前洪积扇 潜水面埋深在200 m以上 岩性颗粒巨大 而在洪积扇后缘中下部 岩性 颗粒相对较细 潜水位相对变浅 一般在70 120 m之间 本项目工程建设主要以塑料管材铺设为主 工程地质对施工质量有 一定的影响 管道铺设过程中管道周围应先以沙土或黄土回填 50cm以 上 后敷开挖砾料施工 3 2 5 土壤土壤 贺兰山岩画保护范围内随海拔高度的变化 其水热条件发生明显的 规律性更替 所发育的土壤也各不相同 贺兰山东坡自下而上出现以下 主要土壤类别 1 1 粗骨土 粗骨土 粗骨土是以石块为主 土石混合的一种非地带性土壤 分布于低山区中段的陡坡和北段各坡面上 坡度多在30 以上 局部缓坡 坡度也在 20 左右 主要生长着灰榆 锦鸡儿 刺叶柄棘豆和白莲蒿 坡度平缓处有针茅生长 2 2 山地灰钙土 山地灰钙土 灰钙土是荒漠草原气候带的一类地带性土壤 分布 于海拔 1400 1900m 的浅山和山麓地带 汝箕沟以北可达 2000m 的高度 多见于阴坡 半阴坡 极少出现于阳坡 坡度一般为 30 40 较缓处 有 15 左右 母岩多为砂岩 片岩和石灰岩 平缓处多为坡积物和洪积 物 灰钙土分布地带具有典型大陆性气候的各种特征 只能生长一些耐 旱的植物 主要有灰榆 蒙古扁桃 锦鸡儿 刺叶柄棘豆 白莲蒿 灌 木亚菊和针茅等 由于坡陡林稀 土壤侵蚀比较严重 水土保持和土壤 改良的难度大 3 3 山地灰褐土 山地灰褐土 山地灰褐土为森林土壤 主要分布在中段山地海拔 1900 3lOOm 的阴坡与半阴坡 阳坡也有小面积的分布 坡度为 30 左右 在地 形缓和 林木茂盛 气候湿润的小环境下 分布高度可下延到 1900m 以 下 山地灰褐土包括山地淋溶灰褐土和山地普通灰褐土两个亚类 山地 淋溶灰褐土分布在海拔 2400 3100m 的高度范围 主要植被有苔藓层和 青海云杉林 山地普通灰褐土分布于海拔 1900 2600m 的高度范围 地 面生长着油松林和油松山杨混交林 4 4 山地草甸土 山地草甸土 山地草甸土分布于海拔3000 3lOOm以上 即贺兰 山主峰一带 是高山灌丛 草甸植被发育的土壤 3 2 6 植被植被 1 1 森林资源 森林资源 贺兰山贺兰口岩画保护范围总面积 2109 85hm2 林地面积 415 71hm2 占总面积 19 7 其中果林地面积 15 76hm2 灌木林面积 134 69hm2 有林地主要树种为云杉 油松和山杨 沟口外洪积扇台地主 要为果林 木材平均蓄积量为 89 7m3 hm2 2 2 植被类型 植被类型 由于所处的特殊自然地理位置 以及茂密的山地森林植被和长期以 来孕育而成的丰富的动植物种类和特有的生物种群等因素 使贺兰口成 为这一自然地带中富有代表性的自然结合体和比较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 贺兰山主要有以下几种植被类型 1 常绿针叶林植被类型 主要分布在海拔 1900 3100 m 范围内 是由青海云杉 油松为建群种形成的纯林或混交林 2 针 阔混交植 被类型 主要分布在海拔 1900 2800 m 的山地范围内 阴坡和半阴坡多 分布青海云杉 山杨林和油松 环境温凉湿润 土层深厚 林木茂密 阳坡和半阳坡则以杜松 灰榆疏林为常见 气候温和 比较干燥 土层 浅薄 林木稀疏低矮 3 落叶阔叶林植被类型 以典型的夏绿阔叶林 的生活型组成 树种为山杨林 灰榆林 群落季相变化明显 4 落叶 阔叶灌丛植被类型 以夏绿阔叶灌木为建群层片的植被型 其共同特点 是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 主要有毛蕊杯腺柳灌丛 小叶金露梅灌丛 虎 榛子灌丛 贺兰山丁香灌丛 蒙古扁桃灌丛 狭叶锦鸡儿和荒漠锦鸡儿 灌丛等 5 疏林草原植被类型 分布于海拔 1900 m 阴坡和 2100 m 阳 坡以下干旱的低山区 疏林草原和草原的共同特征是都具有一个由多年 生旱生丛生禾草 有时为旱生小半灌木或二者共同为优势成分构成的草 木 小半灌木层 单独构成一植被垂直带 起着独特的景观作用 群落 组成有灰榆 蒙古扁桃 灌木亚菊 短花针茅等 6 灌丛草原植被类 型 本类型分布于海拔 1450 1600 m 的浅山地带和洪积扇前缘地带 由 旱生 中旱生灌木层片和旱生草木及小半灌木层片组成 以蒙古扁桃为 建群种的旱生灌木分布于贺兰口浅山地带 以酸枣为主要建群种的旱生 灌木组分布于贺兰口沟谷及洪积扇前缘地带 3 3 社会经济情况社会经济情况 贺兰口岩画名胜风景区位于贺兰山贺兰口 原隶属于银川市贺兰县金 山乡金山村 现全部属于贺兰山岩画管理局管辖范围 景区现有耕地 123 5hm2 今后作为景区绿化美化用地 园地 2 9 hm2 林地 11 9 hm2 牧草地 13110 1 hm2 废弃旧居民点 91 5 hm2 水域 2 3 hm2 未利用地 621 1 hm2 土地现状利用现状见下表 土地现状利用现状见表土地现状利用现状见表 序号用地类型土 地 面 积 ha 山体林地399 95 1林地 山前林地15 76 2农 田 21 91 道路广场用地4 33 羊圈棚舍4 19 现代建筑0 24 3建设用地 聚落遗址0 45 4河 流7 78 5戈 壁 滩1701 06 6合 计2109 85 土地现状利用现状见表土地现状利用现状见表 序号用地类型土 地 面 积 ha 山体林地399 95 1林地 山前林地15 76 2农 田 21 91 道路广场用地4 33 羊圈棚舍4 19 现代建筑0 24 3建设用地 聚落遗址0 45 4河 流7 78 5戈 壁 滩1701 06 6合 计2109 85 第四章第四章 建设规模及内容建设规模及内容 4 1 建设规模建设规模 本项目规划新建截潜引工程 1 处 引水闸门一套 砌筑闸阀井 1 座 铺 设 200PE 管道 480585m 改扩建景观引水渠道 380500m 新建景区游客 观赏道路及栈道 380408m 景观蓄水池 1 座 容积 183300m3 4 2 建设内容建设内容 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截潜引工程 水源工程 引水管道工程 景观引 水渠道工程 景观及绿化用水调节蓄水池工程 旅游道路工程五部分组 成 截潜引工程 水源工程 截潜引工程 水源工程 根据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拟选的距 管理处380m的沟道内根据水文水资源可利用量及沟道多年平均径流量计 算以及 宁夏地表水资源 宁夏地下水资源 宁夏县 区 水资源 详查报告 表明 沟道多年平均径流深 33 3mm 多年平均径流量 73 42万m3 设计水平年2025年 年供水按8个月即240天计算 小时需水 量96 04m3 h 日平均需水量1128 75m3 年需补充水量27 09万m3 沟道取水方式为即新建1座截潜坝1座 采用混凝土现浇 截潜坝高 3 4m 引水管道工程 引水管道工程即采用 200PE塑料管管道输水 引水 管道进口高程 1475 5m 至调节蓄水池进口高程 1461 58m 总落差 13 92m 引水管线长480585m 景观引水渠工程 景观引水渠工程 景观引水渠在原有引水渠道的基础上进行扩建 即引水渠道右侧及深度保持不变 将渠道宽度由原来的0 5m向左侧拓宽 为1 5m 景观及绿化调节蓄水池工程 景观及绿化调节蓄水池工程 景观及绿化调节积蓄水池根据地形条 件 为不规则形状 深度1 0 2 02 5m 内边坡1 15 0 容积183300m3 观光旅游道路工程 观光旅游道路工程 旅游道路工程采用部分铺设卵石和部分木栈道 结构组成 木栈道伸出河岸宽1 5m 供供水水设设计计水水平平年年 供水规模 现状年 2010年 设计水平年 2025年 设计年限 15年 供水保证率 90 采用机井水源供水和沟 道截潜坝供水两套系统互补取水 高位蓄水池调蓄供水方式 人用水定额 采用30L 人 d 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水量按 10 考虑 第五章第五章 建设方案建设方案 5 1 建设目标建设目标 针对贺兰山岩画保护区名胜风景区生活用水和生态绿化灌溉饮用水 保证率底困难的原因现状 重点从饮水用水水源等方面解决保护区名胜 风景区的景观生态绿环饮水用水安全问题保障 通过供水工程水源工程 引水工程 调蓄工程 景观引水渠道等工程的实施 可以彻底提升改变 保护区名胜风景区缺水的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质量现状 促进贺兰山贺 兰口岩画名胜风景区生活水平景观效果和旅游业发展水平的提高 工程 达到以下标准 1 工程建设标准和质量达到国家 生态人畜灌溉用饮水工程设计标准 和要求 2 所建饮用水灌溉及饮用水工程水源水质符合 农村准则 GB5749 农业灌溉用水水质标准 规定 保证 群众饮游客用上安全的自来水饮用和景观 娱乐等生活用水 3 根据贺兰山贺兰口岩画名胜风景区现状发展水平 供水水源能 够保证供水区内所有人所有生态绿化灌溉用水的需水量 干旱年份供水 保证率达到 90 以上 5 2 建设标准建设标准 5 2 15 2 1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1 基础设施规划必须满足岩画保护名胜风景区原貌 利用和管理的 要求 2 基础设施建设不得破坏和影响岩画 文物遗址和历史环境风貌 3 基础设施规划要明确目标和布局 合理进行设施配套与综合协调 4 对安排的各项工程设施的选址和布局提出控制性要求 5 2 25 2 2 防洪标准防洪标准 根据 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 型工程的主要建筑物防洪标准 确定为10年一遇 校核洪水标准为30年一遇 5 2 35 2 3抗震标准抗震标准 根据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1 400万 本工程所属区域的地 震动峰值加速度0 2g 基本烈度为8度 相应的地震烈度按8度设防 5 2 45 2 4设计依据设计依据 1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SL252 2000 2 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 SL278 2002 3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SL203 97 4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SL T191 96 5 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 SL310 2004 6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8 99 7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J13 86 8 农业灌溉用水水质标准 GB5749 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 85 10 贺兰山贺兰口岩画保护总体规划说明书 2008 2025 11 宁夏贺兰山岩画风景名胜区旅游修建性详细规划 5 3 建设方案建设方案 5 3 15 3 1 水源选择水源选择 根据 宁夏回族自治区县 区 水资源详查报告 2010 年 5 月 贺兰口沟道地表水资源丰沛 四季不竭 沟道长 13 3km 沟内积水面积 48 9 km2 实测常流水流量 4 56m3 h 实测时间 2009 年 1 月 日平均 水流量为 600m3109 44m3 且水质优良 PH 值 7 5 左右 矿化度低 为轻 度软水 无污染 适于饮用 可以满足景区管理人员及游客日常生活用 水需求 5 3 25 3 2 供水量计算供水量计算 1 1 供水标准及设计水平年供水标准及设计水平年 1 生活用水量预测 该区为物质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区及 4A 级名胜风景区 用水对象为管 理研究人员 服务人员 参观考察人员 海内外游客以及维护岩画保护 范围正常功能的必要设施 景区现有职工总数 64 人 其中管理人员 14 人 景区服务人员 50 人 日用水量指标为 200L 人 d 2010 年底接待中 外游客 125814 人 游客平均逗留时间为 2 小时 接待游客时间年平均按 8 个月即 240 天计算 接待旅游人员日平均为 524 人 最大规模按 1000 人进行计算 用水量指标为 40L 人 d 日住宿游客最大规模按 50 人进行 计算 用水量标准按 400 L 人 d 进行考虑 其他未预见水量按 20 计 共 需水量为 确定游客年平均增长率按 15 计 设计基准年为 2010 年 设计水平 年为 2025 年 设计干旱年份供水保证率 90 2 2 供水量计算 供水量计算 项目区日供水量按下式计算 Q日 P q 1 R n 1000 式 中 Q日 日生活用水量 m3 d P 现有人口数 人 q 设计日用水量标准 L 人 d R 游客年均增长率 15 n 设计水平年限 取 15a 项目区时供水量 Q时按项目区日供水量的 1 12考虑 每天供水 12h 即 Q时 Q日 12 管道漏失和未预见水量按时供水量的 10 25 取值 设计取 20 即 Q损 Q时 20 设计日供水量为日生活用水量与管道漏失水量之和即 Q设 Q时 Q损 项目区设计水平年需解决饮水总游客为 1023756 人 每年按 240 日 计算 日平均游客 4266 人 根据上式计算 用水量计算结果详见表 5 1 项目区用水量计算表项目区用水量计算表 表 5 1 Q平Q时Q损Q设 项目区名称2010 年2025 年 m3 d m3 h m3 h m3 h 年用水量 万 m3 合计 人 日 638 4536170 75 14 229 2 846 17 075 46 41 中外游客 人 日 5244266170 63 14 219 2 844 17 063 4 91 职工 人 641200 02 0 002 0 0003 0 002 0 001 日住宿游客 人 50800 10 0 008 0 0017 0 010 0 003 景区绿化面积 hm2 138 3138 3 景区绿化用水 m3 hm2 3000 41 49 备 注 Q设 Q时 Q损 5 3 45 3 4 水量供需平衡分析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经计算 项目区日设计需水量为 170 75m3 小时设计需水量为 14 229m3 中外游客及职工年需水量为 4 914 万 m3 景区目前有 138 3hm2的绿化园林需要灌溉 设计年灌溉 4 次 灌水定额为 600m3 hm2 则年灌溉需水量为 41 49 万 m3 两项合计设计年需水量为 46 41 万 m3 项目区已经拟在宁夏岩画馆东南 3 5km8km 处 即东经 即东经 106 02 09 北纬 北纬 38 43 27 新建水源机井 1 眼 经实测日涌水量 700m3 年可供水量 25 2 万 m3 实际年取水量按 14 40 万 m3 计算 年供水量只能满足中外游客和部分绿环美化用水 水 源井年可供水量仅占需水量的 37 71 为了节约能源 尽可能的减少开采地下水 还差 27 09 万 m3的灌溉 用水量需要即充分利用从贺兰山贺兰口沟道的长流水径流量来满足需要 这就需要在贺兰山贺兰口沟道修建截潜引工程来调节 才能达到水量供 需平衡 本项工程即为解决差额的 27 09 万 m3部分景观生态绿化灌溉用 水量 5 3 55 3 5 供水供水引水引水管网布设管网布设 根据保护区名胜风景区供水范围 布局的特点 本着安全 经济 合理 施工管理方便 运行成本低的原则 维持 保护区名胜风景区供 水管网结构 同时使机井供水和沟道截潜坝引水两者互补 从截潜坝 铺设引水管至高位蓄水池 及景观绿化灌溉调节蓄水池 在由高位蓄水 池至游客及管理人员生活 供水蓄水池及用水设施管道 5 3 65 3 6 供水方式供水方式 景区通过在沟道修建截潜工程 利用沟道砂砾石层由径流产生的浅 层潜水 用引水管道自流至 2000m3高位蓄水池 经过水净化处理通过自 流至 500m3供水蓄水池 后经管道泵增压通过管道输送景区各用水设施 每日供水 24h 5 3 75 3 7 管网水力计算管网水力计算 1 1 经济管径计算经济管径计算 各级管道管径计算按下式计算 d 1 13 Q Vo 1 2 式 中 d 经济管径 管内径 m Q 设计流量 m3 s Vo 经济流速 m s 取值 0 8 景区引水干管管径选为 200 2 2 管道损失计算 管道损失计算 1 沿程水头损失 hf i L 0 000915Q1 774 d4 774 L 式 中 hf 沿程水头损失 m i 塑料管单位管长水头损失 水力坡度 Q 管道流量 m3 h d 经济管径 内径 m L 管道长度 m 2 局部水头损失为 hj 0 2 hf 3 管道损失为 h总 hj hf 3 3 供水管网水力计算及压力分布图 供水管网水力计算及压力分布图 各节点水压高程 首部水压高程 管段水头损失 各节点自由水头 节点水压高程 节点地面高程 管网控制点的总损失为管网最不利供水点到水源各管段损失之和 具体 计算见下表 供水水头损失计算表 备注 管段 管段流量 m3 h 管长 L m h沿程 m h局部 m h总 m 外径内径 高程高差 1 截潜引工程 2000m3蓄水池 截潜引工程 1 0MPa 200 50 00 420 13 05 3 9116 96200147 41358 00 2000m3 蓄水池 进水口 1462 00104 00 损失 120 96 按照已确定的引水管线方案及水位差 水头损失 依据地形图上位 置 实测纵断图提供的地面高程 管段流量 长度 管径 水头损失等 参数 可以计算出引水管道引水量 长度及管材重量 设计闸阀井的数 量等 5 3 85 3 8 管材选择管材选择 根据景区截潜引工程引水管道进水高程为1475 5m 至调节蓄水池出水 高程1461 58m 净高差13 92m 管道线路走在沟道内 沟道内岩体走向复 杂 沟道内多为尖利的砾石 容易将管道刺破 因此管道为 200压力等 级1 00Mpa的PE管材 5 3 95 3 9 引水附属建筑物引水附属建筑物 1 1 景景区区水源工程的确定水源工程的确定 景区水源规划在沟道建设截潜引工程 即混凝土截潜坝 根据沟 道内的常流水流量 用水量以及沟道断面 确定截潜坝设计最大坝高 3 4m 坝顶宽0 5m 坝顶长 20m 坝顶高程 1478 00m 沟底高程 1477 00m 基岩高程 1474 43m 坝址处砂砾石层厚 2 57 m 截潜 坝迎水坡垂直 背水坡采用1 0 5 截潜坝前设置长 10m 宽 20m的 积蓄水池 侧墙厚0 2m 积蓄水池前沿坝轴方向布设2道集水管 管径采 用 400的PE管 采用人工打孔 集水管与积蓄水池相连 风景区日需水 量为249 57 m3 设计流量为24 96m3 h 2 2 闸阀井 闸阀井 根据实地勘测 同时考虑到管理 维修等 截潜坝后设置闸阀井 与 输水管道连接 阀井为砖石砌筑 圆形结构 井底内径1 5m 井口直径 0 6m 井盖用铸铁井盖 在阀井内用防渗砂浆抹面 防止地下水渗入井 内 3 3 引水管线的选择 引水管线的选择 引水管道采用 200PE管 沿沟道走向布设 管道铺设深度1 20m 即位于当地冻土层以下 管道比降也随着沟道比降的变化而变化 管道 终端接容积为2000m3调蓄水池 4 4 景观引水渠设计 景观引水渠设计 现有的景观引水渠道为矩形断面 宽度0 5m 深0 7m 人为痕迹明 显 严重破坏了贺兰山贺兰口岩画自然名胜风景区的自然风光 为了更 好地打造景区自然景观 在上游截潜坝右岸设置一个小型控制闸门 闸 门尺寸为1 00 6 1 00 6m的铸铁平板闸门 闸门后连接景观引水渠 采 用 梯形U 断面 景观引水渠进口高程 1477 0m 渠底比降沿用现有 的引水渠 渠口宽度在现有引水渠宽度的基础上 向外拓宽至1 50m 内 边坡保持现状 外边坡采用1 1 0 渠深0 67m 设计水深0 4m 从渠底到 侧墙采用下部混凝土造面 上部采用干砌卵石砌筑 与沟道砂砾石形成 一体 根据明渠均匀流公式 计算确定景观引水渠道最大设计流量为 0 54m3 流速在 0 5 2 0 m s之间 5 5 景观蓄水池设计 景观蓄水池设计 根据目前景区的地形条件 拟修建一座景观蓄水池 一池两用 平 时作为景观 灌溉季节可作为景区周边绿化水源用水 景区蓄水池呈不 规则形状 池底高程 1460 0 1461 0m 池深1 0 2 0 m 边坡 1 1 5 蓄水池底部及边坡均采用土工布防渗措施 上砂砾石及土厚度 0 3m 容积为183300m3 池顶宽3 0m 采用混凝土造面 上干砌卵石 便于游客漫步及景区电 瓶车输送游客 6 6 景区栈道设计 景区栈道设计 景区栈道自截潜坝顶开始 依现有地形走势 紧靠景区引水渠沿沟 道边缘向下布设 栈道宽1 5m 长度420408m 7 7 水处理工程 水处理工程 截潜坝水源水通过管道输送到蓄水调节池 对水进行处理后 供服 务区使用 主要设备有 1 管理房主要用于二氧化氯发生器及无负压 供水设备安装 2 无负压供水设备 设备型号为 WWG98 20 3 CR32 2 2 主要含变频泵及前后闸阀 电气控制箱 DKG180 等配套器 件等 2 套 3 二氧化氯发生器 HG 400 一套 4 配电柜面及配 套电气 低压电缆 350m 主要引线柜 进线柜 控制柜及相关电气设备 等 第六章第六章 水保环保消防与节能水保环保消防与节能 6 1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 6 1 1 水土流失预测水土流失预测 根据工程布置及管路开挖断面 工程施工共破坏水土保持面积 2 61 万 m2 土方挖填平衡 无弃土 0 58 万 m2 按照国家水土流失分级标准 施工前土壤侵蚀模数为 2500t km2 a 根据本地区的调查资料施工期风蚀厚 度约 2 8mm 增加侵蚀量约 0 6 万 m3 6 1 2 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方案 1 管道铺设区域施工前为或灌木 草地的 工程结束后 仍恢复为 灌草地 2 管道铺设区域施工前为沟道的 在工程结束后 回复为与原沟道 形状及结构组成一致 保持沟道原有形状及自然特性 3 管道过沟 渠 路等 在工程结束后 要按照原设计断面进行恢 复 保证畅通 4 截潜坝施工 景区蓄水池工程 建筑物等工程施工产生的弃土 废弃渣就地深埋 地面按原状种植植被 6 2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 6 2 1 水体环境的影响水体环境的影响 项目区水源为全部采用地下水 过度开采会导致地下水位的降低 但由项目区具有第二农场渠 贺兰山大气降水的补给 特别是贺兰山潜 层间隙水含量丰富 补给充足 因此 不会对地下水造成较大影响 6 2 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项目建成后 可有效发展庭院经济 在房前屋后种植花草 植树 提高区域植被覆盖率 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 6 2 3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项目的实施符合党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精神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 平 改善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 消除经济发展障碍 促进农村经济的持 续稳定发展 6 3 消防消防 消防设计遵循国家的相关方针政策 根据规范要求和工程实际情况 遵照 预防为主 消防结合 的原则 从全局出发 统筹兼顾 做到安全适 用 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 设计依据 泵站设计规范 GB T50265 199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 2006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防火规 范 SDJ278 9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0 2005 火灾 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 9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 没有引起火灾 的源头 不涉及消防设施建设 6 4 节能节能 6 4 16 4 1 能源单耗指标分析能源单耗指标分析 1 1 规程规范指标 规程规范指标 根据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8 99 泵站设计规范 GB T50265 97 泵站技术改造规程 SL254 2000 等有关规程规 范 泵站主要节能指标如下 平均扬程时水泵应在高效区运行 潜水泵的装置效率在抽清水时 不宜低于 65 电力排灌泵站的能源单耗 不应大于 5kW h kt m 主电动机的容量 应按主泵运行的最大轴功率核配 其功率备用 系数值为 1 05 1 10 机井泵站计费计量点的功率因数不应低于 0 85 水泵进水管流速 1 5 2 0m s 供水管流速 2 3m s 2 2 能源单耗分析能源单耗分析 本工程引水全部为自流式 不存在能耗 6 4 26 4 2 节能措施节能措施 一 节水措施 一 节水措施 1 采用节水设备 景区生活区的用水设施选用较先进的节水用具器具 绿化灌溉用水 采用低压管道灌溉 滴灌等节水灌溉措施 2 在绿化用水上 针对项目区春旱秋雨较多的气候特点 在景区 适当位置修建绿化灌溉用水调节蓄水池 采取夏秋雨季蓄积流域自然降 雨径流 充分流域自然降雨 减少地下水开采 3 景区绿化全部采用管道输水 田间采用管道灌溉 滴灌等灌水 方式 有效减少输水和田间灌水损失 提高灌水效率 4 采用比较先进的通信及自动化设施 提高运行调度管理水平 二 管理措施 二 管理措施 1 充分认识加强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把节能摆在更加突 出的位置 2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节能工作 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 以提高 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 大力调整经济结构 强化节能意识 3 建立健全节能保障机制 政府加大对节水项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