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道112线遵化段(邦宽线-吴家坑)改建工程》_第1页
《国道112线遵化段(邦宽线-吴家坑)改建工程》_第2页
《国道112线遵化段(邦宽线-吴家坑)改建工程》_第3页
《国道112线遵化段(邦宽线-吴家坑)改建工程》_第4页
《国道112线遵化段(邦宽线-吴家坑)改建工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道112线遵化段(邦宽线-吴家坑)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公示 国道112线遵化段(邦宽线-吴家坑)改建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公示 北京中咨华宇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2014年7月一、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1.1项目地理位置 本项目位于遵化市。路线起点位于遵化市区北国道112线与省道邦宽线相交处(东经1179660,北纬402184);终点位于遵化市区南侧吴家坑村北,与既有国道112线相交(东经1179803,北纬401266),路线全长15.579公里。项目影响区地处燕山沉降带南缘,燕山余脉环绕遵化市四周。一般海拔高程为201000米。西北有黄花山海拔高845米,北有舍身台海拔高647米,东北有三道毛山主峰阎王崖海拔高788米,最高山峰为六里坪山海拔高1440米。遵化市山区占33.8%,丘陵占34.3%,平川占31.9%。影响区内绝大部分河流流向西南,注入天津蓟县的于桥水库。项目位置示意图见图1.1-1所示。 图1.1-1 拟建项目地理位置图1.2建设项目的意义与产业政策符合性 (1)是促进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继长江三角洲之后新的经济增长极,未来将成为带动我国经济整体协调发展的战略平台。目前,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地位以及经济合作水平仍然较低,其中因素之一就是区域运输体系还不够完善。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相关规划的相继实施,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必将加快,区域间经济交往将进一步加强,客货运输必将迅速增长,这就对交通运输供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便捷直达的公路运输供给能力。本项目的规划实施,将国道112线与境内正在实施的京秦高速公路和2011年底已经通车的承唐高速公路在区域内组成快速公路交通网,将加速京津冀东部地区的公路网络的优化,加强遵化与北京、天津、唐山、承德的联系,对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交通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2)是完善唐山市公路网的需要根据河北省高速公路布局规划,到2020年基本建成“五纵六横七条线”总里程达6762公里的高速公路网络。正在实施的京秦高速公路津冀界(大安镇)至平安城段和2010年底已经通车的承唐高速均是河北省高速公路网布局规划中主线,本项目位于唐山市北部遵化市,是河北省高速公路网中承唐高速公路遵化市区段的并行线,北与省道邦宽线相接,南与国道112既有线相接,对于进一步完善唐山市国道公路网布局,发挥路网整体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3)是提高承唐通道综合运输能力、满足交通运输发展的需要遵化市位于承德市和唐山市之间,是一个重要的客流、物流中转点,承唐通道是联系承德地区和唐山地区的重要走廊。目前,通道内的公路主要是国家高速公路承唐高速和国道112线,虽然2010年底承唐高速公路通车,分流了一部分交通流,但是国道112线作为免费通行公路具有运输成本优势,伴随着遵化市经济快速增长,通道内国道112线现有公路设施无法满足交通量快速增长的需要。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缓解国道112线目前的交通压力,提高整个承唐通道的综合运输能力。 (4)是减缓遵化市区交通压力,优化区域路网结构的需要老国道112线在遵化市区西部穿过,2010年底通车的承唐高速位于遵化市区东部,老国道112线遵化市区段严重街道化,交通十分拥堵。国道112线市区段向东改移,能构建国道112线南北快速通道,大大提高国道112线的通行能力。 (5)是改善旅游通道交通环境,促进地方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项目走廊带内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清东陵。清东陵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首要的帝王后妃陵墓群,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古帝陵建筑。作为旅游业六大构成要素之一的旅游交通,是游客实现从客源地到旅游地的前提和基础。旅游交通的质量和水平影响到游客的旅游决策、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及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并且这种影响会随时间积累进而扩展到一条旅游线路,甚至一个地区的旅游发展。本项目的实施,将极大改善区域旅游业的交通条件,促进当地旅游资源的整合,增强对北京、天津等周边核心城市游客“周末游”的吸引力,提高本地区旅游资源的竞争力。本项目属于河北省发展战略研究中鼓励发展的基础设施中交通一类,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9号文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中的淘汰类项目,且河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于2014年5月30日以“冀发改基础2014800号文件”对本项目建议书内容调整进行了批复。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1.3路线走向本项目位于遵化市。路线起点位于遵化市区北国道112线与省道邦宽线相交处(东经1179660,北纬402184);终点位于遵化市区南侧吴家坑村北,与既有国道112线相交(东经1179803,北纬401266),路线全长15.579公里。1.4项目主要技术标准及工程建设规模本项目路线起点位于遵化市区北国道112线与省道邦宽线相交处,向东过枣林庄村后转向南,经新贾庄子、力田庄村东、老辛庄村东、蔡家岭村东后,下穿遵小铁路,经唐山志威科技新材料厂东侧、黄台口村后转向西南,经烟园子村后与唐遵铁路交叉,向西经过疙瘩坨村,终点止于吴家坑村北,与现有国道112线相接,路线全长15.579公里。主要技术指标见表2.5-1。 表2.5-1 主要技术指标表技术指标单位标准值采用值公路等级级一级公路一级公路车道数个44设计速度公里/小时100/80/6080行车道宽度m43.7543.75路基宽度m24.524.5硬路肩宽度m2.53.25土路肩宽度m0.750.5桥梁荷载等级级公路级公路级设计洪水频率桥梁小桥1/100,其他1/100小桥1/100,其他1/100路基1/1001/100平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m400250极限值m250凸行竖曲线一般值m45005800极限值m3000凹形竖曲线一般值m30003000极限值m2000最大纵坡%53.5最小坡长m200305停车视距m110110(注:括号内为极限值,受条件限制时可采用)路线起点K0+000至K3+400,现为一级公路,属于省道邦宽线的一部分,可以直接利用(重合路段);K3+400至项目终点全长12.179公里,是本次改建路段,路基填方304.602千立方,挖方608.869千立方,排水及防护工程52.4千立方,沥青路面548.462千平方,设置大桥522m/2座,涵洞15道,分离式立交2处,天桥1处,平交19处。详见表2.5-3。 表2.5.3 主要工程数量估算表类型单位推荐方案 起讫点桩号K3+400 K15+579 路线长度Km12.179 土石方数量(填方/挖方)1000m3608.869/ 304.602 排水防护工程1000m352.4 沥青路面面积1000m2548.462 大、中桥m/座522/2 涵洞道15分离式立交处2天桥处1平交处19建安费估算金额亿元2.40 估算总金额亿元4.0 每公里造价万元32841.5交通量预测根据工可报告中的数据,项目交通量预测见表1.5-1表1.5-1 交通量预测表 单位:折合小客车特征年2015202020252034交通量93201258216357245361.6桥梁、涵洞本项目设置了大桥522米/2座,涵洞15道。桥梁工程汇总表见表2.6-3。 表2.6-3 桥梁工程汇总表序号桩号桥梁名称跨越河流水体功能角度孔数-跨径(孔-m)桥梁长度(m)1K5+140沙河大桥沙河农田灌溉605-30156.002K11+200黎河大桥黎河引滦入津6012-30366.00 (1)桥梁、涵洞设计原则 全面贯彻“安全、经济、适用、美观”的原则和桥梁简洁、舒适、协调的设计理念。同时考虑便于施工、养护、缩短施工周期,降低工程造价等因素,对中、小跨径桥梁力求标准化、装配化、系列化。 充分考虑地形对结构物形式、规模、技术难度的影响,桥型、桥跨的选择需进行多方案的比选。 桥梁孔径及配跨以不压缩河床断面,满足泄洪要求,保证桥下通道及渠道净宽,保证桥台结构稳定等原则布置选用,涵洞基本按一沟一涵原则布设。 桥型方案力求选择成熟、可靠的技术和施工方案,同时力求技术先进、结构新颖。 (2)桥涵设计标准 设计荷载:公路-级; 桥涵宽度:与路基同宽; 洪水频率:大中桥1/100,小桥及涵洞1/100;1.7交叉工程1.7.1立交设置分离式立交布设时,应充分考虑被交路的远期规划、沿线村镇及居民的生产、生活及经济发展情况,广泛征求地方政府及主管部门的意见, 本项目设分离式立交两处。本项目为一级公路,全线共与等级公路平面交叉19处。1.7.2沿线设施本项目交通安全设施和管理设施参照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技术规范(JTJ0-47-2003)及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执行。本项目交通工程主要为交通安全设施。 交通标志本项目一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80Km/h,为了提前预知前方道路与环境实际情况,提醒道路使用者及早识别、正确判断,设置指路标志、禁令标志、预告标志等交通标志。本项目无照明设施。因此,所设标志建议均采用反光材料制成,提高交通标志的夜间可见功能,保证交通安全。 交通标线为便于车辆和行人使用道路,需要将路面划出各种标线。路面标线主要包括宽度不同、虚实不一的车道边缘线、车道分界线、立交斑马线、导向箭头等。根据道路使用功能,分别标出右侧路缘带、车行道、硬路肩以及交叉口的渠化标线车道指向,以便车辆各行其道,完善交通流的组织,达到行车安全目的。 护栏为使交通行驶安全,路基填方高度大于4.0m路段设置双侧波形柱式防撞护栏。1.8征地拆迁及工程土石方数量1.8.1征地拆迁(1)工程征地本工程共占地55.76hm2,其中永久占地49.11hm2,包括耕地15.22hm2,园地1.19hm2,林地6.13hm2,住宅用地8.33hm2,交通运输用地0.15hm2,荒草地23.27hm2;临时占地6.65hm2,包括耕地1.47hm2,荒草地5.18hm2。项目占地一览表见表2.7-1。表1.8-1 项目占地一览表 单位:hm占地性质项目区占地类型合计耕地园地林地住宅用地交通运输用地荒草地永久占地平原区新建路基区12.911.194.567.220.1514.3540.47桥梁涵洞区0.360.420.78丘陵区新建路基区1.951.491.113.327.86总计15.221.196.138.330.1518.0949.11临时占地施工生产生活区1.171.17施工便道0.300.30弃渣场5.185.18小计1.475.186.65合计16.691.196.138.330.1523.2755.76 (2)主要拆迁建筑物的种类和数量根据工可资料结合沿线现场踏勘,拟拆混凝土房9264m2,砖围墙7782m2。需拆电杆47处、光缆16根(1150m)、电线11根(3200m)。1.9工程土石方 本工程建设土石方主要包括路基工程开挖回填、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基础施工等。本工程全线挖填方总量为123.73万m3,其中挖方76.06万m3,填方47.68万m3,利用土方32.51万m3,土石方平衡后产生外运弃方28.38万m3。本工程借方从沿线的取土场取土解决;弃方主要为路基开挖产生的弃方,主体设计运往附近的弃土场集中处理。201.10取弃土场 根据道112线遵化段(邦宽线-吴家坑)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主体设计根据全线土石方合理调配及平衡分析,全线没有设置取土场,减小了对环境的影响。工程弃方28.38万m3,主体设计单位根据全线土石方合理调配及平衡分析,结合现场地形,进行实地勘测与调查,并与项目建设单位及当地乡村政府协商沟通,初步拟定2处弃土场,弃土场为天然荒地,弃土场占地面积约5.18hm2。1.11.投资估算与实施方案、实施计划1.11.1项目投资估算本项目全长15.579m,其中本次新建里程12.179公里,项目总投资约需4.0亿元(含建设期贷款利息)。环保投资428.04万元,占总投资的1.07%。总投资估算结果详见表2.10-1。 表2.10-1 方案投资估算结果表长度 (km)总投资(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万元) 12.179 400003284.341.11.2实施计划 2014年11月开工建设,2016年末建成通车,工期26个月。1.12工程分析 1.12.1工程环境影响分析根据本项目的特点、沿线的环境状况,项目环境影响分析见表1.12.1-1。表1.12.1 -1 项目环境影响分析阶段工程内容环 境 影 响 分 析施工期路基、路面、排水防护等工程1、因公路建设用地产生的征地、拆迁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占用耕地对农业生态的影响。2、取土场等临时占地造成对植被、土壤等生态系统及景观的破坏,地表裸露增加水土流失量。3、筑路材料运输、拌和过程及物料堆放期间可能产生大量扬尘,沥青熬炼和摊铺过程中排放的沥青烟气等造成环境空气污染。4、作业机械的噪声对附近住户正常生活的影响。桥梁工程1、桥梁施工对水体的影响。施工便道、辅道1、便道临时占地造成对植被、土壤的破坏。2、施工运输产生的车辆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及对野生动物的惊扰。3、施工车辆对原有公路交通秩序的干扰。施工营地1、生活污水、垃圾对周围环境的破坏。2、施工人员对所在地野生动物的侵扰。营运期交通运输1、随着交通量的增加,交通噪声对沿线居民的影响。2、道路扬尘及汽车尾气排放的多种污染物如NO2、TSP等对环境空气的污染。3、车辆行驶对沿线动物生存环境的扰动。4、路面径流对地表水环境的污染。5、风险事故对当地水环境的影响。二、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2.1沿线生态环境现状评价3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结论项目经过地区的生态环境基本为农业生态环境,地表植被以旱生多年草本植物和乔木为主,间有灌木。本路占地大部分为农业用地,经调查,项目地区无珍稀野生动物、原次生林,不存在濒危动植物种群。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侵蚀强度属轻度侵蚀,公路占地范围内水土流失现状侵蚀模数为600t/Km2a。总体来说本地区沿线在春夏秋三季由于农业植被生长旺盛,因此生态环境质量较好。2.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地表水现状评价统计结果见表2.2-1。表2.2-1 地表水现状评价结果一览表 单位:mg/L(pH除外)河流执行标准pH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石油类沙河III监测值8.188.192.022.490.100.010标准值6961.00.05超标情况标准指数0.5900.5950.3370.4150.100.2超标指数黎河III监测值8.178.202.332.640.590.0080.020标准值6961.00.05超标情况标准指数0.5850.6000.3880.4400.590.1600.40超标指数由表3.4-3的评价结果可知,沙河和黎河河流水质指标pH、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石油类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II类标准。2.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统计结果分析可知:本项目环境空气质量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表明沿线空气质量良好。2.4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在沿线选择6个代表性的声环境敏感点进行噪声现状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各敏感点环境噪声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4a类、2类标准要求。 三、环境影响评价及减缓措施3.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及减缓措施3.1.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工程建设过程中,如不采取水土流失控制措施,将可能导致大量的水土流失,甚至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危害。因此,根据预测结果,本方案将路基边坡和桥梁区占地定为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单元。 (2)根据预测情况施工临时工程占地为新增水土流失产生的三大重点单元之一。虽然这部分的设计在本阶段还未完善,但其造成的水土流失则不容忽视。 (3)工程施工期间水土流失迅速加剧;施工结束后,路基工程防护和植物防护都已完成,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开始发挥功效。到了营运初期,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都已完备,项目区的水土流失逐渐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由于人为地进行绿化和养护,部分区域水土流失量甚至低于原有水平,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因此水土流失监测的重点时段为施工期的土石方施工阶段。根据预测结果,将路基边坡、桥梁区占地定为水土流失监测的重点单元。3.1.2 减缓措施 1、丘陵区路基工程区(1)工程措施。主体工程中的水土保持措施路基排水防护长度为1.84km。工程施工前对部分占用耕地的区域需进行表土剥存,施工结束后植被恢复前进行覆土平整。表土剥存7.27hm2,覆土平整2.76hm2。植物措施。新建路基工程区在路基边坡及两侧设计了绿化措施,播散草籽2.76hm2,栽植行道树614棵。临时措施。挡水土埂:填方路基一侧布置挡水土埂,估计挡水土埂长1840m。临时拦挡:主体线路在施工过程中,表土堆放区周边布置临时拦挡措施,采用草袋装土筑埂拦挡,估计临时拦挡长度940m,纱网遮盖面积900m2。土质排水沟:在路基两侧排水不畅地段修建临时排水沟,估算排水沟长度3680m。(2)弃渣场工程措施:工程施工前进行表土收集,植被恢复前进行覆土平整。表土剥存5.18hm2,覆土平整5.18hm2。植物措施:弃渣场完成覆土平整措施后,及时的适合季节采取灌草结合方式进行绿化,撒播草籽5.18hm2,种植油松苗23025株。临时措施:土质排水沟:在表土堆放周边布置土质排水沟,防治地表径流对表土形成冲刷,估算程度910m。挡水土埂:为防止外来洪水入侵弃渣场,在弃渣场周边设置挡水埂,估算挡水土埂长910m,纱网遮盖面积2650m2。临时拦挡:堆土区及料场周边布置临时拦挡措施,采用草袋装土筑埂拦挡,估算草袋拦挡长度850m。2、平原区路基工程区(1)工程措施。主体工程中的水土保持措施路基排水防护长度为9.817km,浆砌片石拱型骨架护坡长度400m。工程施工前对部分占用耕地的区域需进行表土剥存,施工结束后植被恢复前进行覆土平整。表土剥存38.78hm2,覆土平整14.73hm2。植物措施。新建路基工程区在路基边坡及两侧设计了绿化措施,播散草籽14.73hm2,栽植行道树1637棵。临时措施。挡水土埂:填方路基一侧布置挡水土埂,估计挡水土埂长9817m。临时拦挡:主体线路在施工过程中,表土堆放区周边布置临时拦挡措施,采用草袋装土筑埂拦挡,估计临时拦挡长度4830m,纱网遮盖面积3750m2。土质排水沟:在路基两侧排水不畅地段修建临时排水沟,估算排水沟长度19634m。(2)桥梁涵洞区。临时措施。沉沙池,桥墩均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钻孔施工时将需要大量泥浆,除部分用于巩固孔壁外,其余将从孔口外溢,为减少粘土(或膨润土)的开采量及外运泥浆量,建议对外溢泥浆回收利用。桥墩施工前每组桥墩修建1个沉沙池,灌桩出浆进入沉沙池进行土石的沉淀,沉淀后的泥浆循环利用。在利用期间要定期清理。根据桥梁施工规范计算,每个沉沙池容积约4m3,上口和底面均为正方形,上口宽为3m,深1.0m,纵剖面为梯形断面,边坡1:1。主体工程桥梁设计桩基共计25组。临时拦挡。本项目区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桥涵均在非雨季施工,且途经地区均为平原,暴雨径流量较小,大多数桥涵为无围堰施工。开挖土方堆放于附近空地,并用草袋装土进行拦挡,待施工结束后回填泥浆池及桥墩基础。需草袋装土拦挡长度650m。土质排水沟。为疏导桥墩钻孔施工过程废水及降水,施工前沿桥涵征地线两侧需修临时排水沟,与周边排水系统形成统一整体,排水沟开挖土方置于沟道两侧并压实。桥梁涵洞区需开挖土质排水沟956m。(3)施工生产生活区工程措施。工程施工前对修建建筑物的区域进行表土剥存,植被恢复前进行覆土平整。表土剥存1.17hm2,覆土平整1.17hm2。临时措施。土质排水沟,施工队伍进场前,在施工生产生活区拦挡外侧开挖排水沟,将雨水及其生产、生活用水全部顺畅地导入场外的沟渠;施工场地内的临时堆土堆料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其周边设置临时排水沟。估算长度342m。临时拦挡,堆土区及料场周边布置临时拦挡措施,采用草袋装土筑埂拦挡,估算草袋拦挡长度210m,纱网遮盖面积150m2。沉沙池,在每个生活区开挖沉沙池1个,共计4个沉沙池。施工便道工程措施。施工后进行土地平整,土地平整面积0.30hm2。临时措施。在施工便道边侧布设土质排水沟,估算长度1200m。3.2 社会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3.2.1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随着遵化市区的不断扩展,国道112线遵化段(邦宽线-吴家坑)既有路线在市域中间穿城而过,街道化严重,既影响市内交通,也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国家干线快速通行的交通需求。故本项目的实施,将有效缓解市内交通压力,极大改善过境车辆与内外转换交通的通行条件。本项目的建设和运行涉及到多个区域和多个利益群体的当前及长远利益,影响深远,涉及面广,改变了沿线的交通格局,无论是群众、司机还是地方政府都已深刻认识到了该段公路对个人生活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各级主管部门对本项目的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项目的实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工程建设有着良好的社会环境。3.2.2 减缓措施(1) 减缓公路建设对当地交通影响的措施施工期主要运输通道(临时设置)应远离居民区,尽可能避免与现有交通线路交叉或同时运行,争取运距最短。统一组织交通管理,并在所使用的运输通道交通高峰时间停止或减少车辆运输,以减少车辆拥挤度,并在邻近村落的运输路线附近设施禁鸣及警示安全标志。施工开始前应对主要运输道路作加固改造,或修便道与原道路接通。施工中如对地方道路造成严重损坏应立即修复,或将赔款交给当地公路管理部门修复。公路利用现有道路加宽加固作为施工临时便道的,施工期间注意避开当地群众使用道路的交通高峰时间;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整修,交还地方使用。(2) 减缓征地拆迁影响的措施本项目拆迁生活安置应遵循以下原则:对拆迁户的经济补偿应保证其再建住房不低于原有面积和质量,并在公路开工前得到补偿和安置;拆迁户就地安置在本村远离公路的一侧,以方便其农业耕作及生活交往,并且应由乡政府统一考虑;土地补偿时也应考虑被占地村民的生活来源,采用一些措施以提高受影响者的收入,也可利用部分补偿费用发展乡镇企业,安排因公路占地而失去土地的农民,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在设计通道的净空和宽度时,应适当考虑发展余地,并做好路面硬化,防止通道积水而影响通行。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和国土资源部有关保护耕地的制度要求,征地后,必要时以村为单位将耕地进行调整,按人口重新平均分配。在本工程正式开工前,建设单位须成立征地拆迁办公室,对拆迁户应做到逐户核实,了解拆迁户的具体要求,采纳公众合理的意见,并妥善解决征地、拆迁后的居民的生活必须保证拆迁户有屋可居,且居住水平不低于拆迁之前,使被征用土地农民的生活质量不下降。(3) 减缓对农田灌渠影响的措施为尽量减小公路建设对农田灌溉渠网的影响,在农田区段,公路设计中尽量保持原有排灌系统的整体性,减少对农田水利设施、农机道路和农田的切割。当不得已占用排灌渠时,则采取恢复或新建等措施妥善处理,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及时与当地政府和农民协商,依照他们的要求可适当调整涵洞和通道的位置与数量,以保证农机具的正常耕作。同时设计部门也根据通道的不同用途及实际需要对通道的净空、净宽进行了设计。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尽量满足农田灌溉和农机工具通过的需要,减少公路建设对农业灌溉的影响。3.3 声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1)施工期根据预测昼间施工机械噪声在距施工场地100m处可达到标准限值,夜间在400m处可达到标准限值;根据沿线声环境敏感点的分布情况可知,昼间施工对部分敏感点有较大影响,夜间施工则对沿线的所有敏感点均有较大影响,因此施工时需采取以下措施,以防止施工噪声对沿线声环境敏感点的影响。合理布局施工现场、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合理选择施工机械设备、做好宣传工作,倡导科学管理和文明施工、加强环境管理,接受环保部门环境监督、施工单位需贯彻各项施工管理制度(2) 营运期 过村庄的路段,应根据各路段不同特点设置限速标准,限制过往车辆行驶速度,同时设置限速标志,禁止车辆超过限制速度行驶。公路沿线应合理规划拟建新城镇区,公路防护距离范围内第一排不宜建设集中居民区、医院、学校等声环境敏感点。在噪声防护距离范围内,可规划建设仓储、工业等其它建筑。对于已建成的村庄、学校应通过设置隔声降噪措施减轻对现有敏感点的影响。建议规划噪声敏感建筑的建设过程中,其建设单位应组织实施跟踪监测,以考察本工程对噪声敏感建筑的声环境影响,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的要求采取合理措施。3.4 环境空气影响及减缓措施3.4.1 环境影响评价(1)施工期只要做好施工期道路洒水抑尘和施工场所的优化选址及防尘管理工作,公路施工对环境空气和保护目标不会产生明显影响。(2)营运期随着我国执行单车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单车尾气的排放量将会不断降低,公路对沿线空气质量带来的影响轻微。营运后本项目沿线设施不会对环境空气产生明显的影响。3.4.2 减缓措施(1) 加强公路两侧绿化,控制废气向周围环境扩散。(2) 加强道路管理及路面养护,保持道路良好运营状态。3.5 水环境影响评价及减缓措施3.5.1 减缓措施1、施工期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1)施工期应保护沿线河流的水质,禁止施工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施工中对河流的主要影响是桥梁施工的影响,桥梁施工过程中具体的环境保护措施见表3.5.1-1。表3.5.1-1 施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河流相交方式执行标准施工期保护措施沙河、黎河以桥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