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以药补医,下好医改一盘棋.doc_第1页
破除以药补医,下好医改一盘棋.doc_第2页
破除以药补医,下好医改一盘棋.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破除以药补医,下好医改一盘棋(人民时评)李红梅 人民日报 ( 2016年03月18日 05 版)破除“以药补医”不仅是取消药品加成,而必须同步建立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完善药品的采购方式,改变医保支付方式“北京市医改放大招了!”日前,北京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公布,方案明确所有在京公立医院实施医药分开,到2017年底全面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北京市集中了大量优质医疗资源,好医院、好医生、好技术扎堆。“全国人民上协和”“留着最后一口气、最后一笔钱到北京看病”,虽然夸张,却也折射普遍现象。北京市的医改举措,因此格外引人关注。此次方案总结了北京友谊医院等5家医院的试点经验,用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管理体制,治“以药补医”顽疾。在此基础上,推出防止“有病乱投医”的分级诊疗、完善医生薪酬体系。不仅回应了各方关切,也让人充满期待。我国的“以药补医”,要从1954年开始算起。当时医疗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财政对医疗机构进行补贴,同时允许医疗机构将药品价格的15%加成留用。上世纪80年代后期,政府投入占比越来越少,医院运行成本却越来越高。医院要“养活自己”,一个重要的收入渠道,就是药品加成收入以及医疗服务收入。而医疗服务即各种医疗活动的费用一直比较低廉,相应的是,药品、耗材的收入节节攀高。目前,这已占据医院收入的四成以上,成为医院的收入大头。在很多发达国家,医院药品收入一般只占10%20%,医疗服务收入反而占大头,医院“以医养医”,收支结构合理,医生因而能够也愿意专心治病。而在“以药补医”机制下,医院收入与药品收入直接挂钩,医院通过多开药、用贵药增加收入,不规范的诊疗行为难以避免。看病越来越贵,医患关系恶化,并形成灰色的药品购销利益链,影响了医药行业的发展。要打破“药品利益”,医院、医生、药商、患者、政府就可能“一损俱损”。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复杂而交错的利益,考验着改革的智慧、勇气和决心。2012年,北京友谊医院、朝阳医院等5家公立医院试点医药分开改革,取消药品加成,同时设立医事服务费,由医保实时补偿。改革成效明显,截至去年10月门诊患者的次均医疗费减少54元,下降12.6%,次均药费减少83元,下降27.6%,住院患者例均医疗费减少1706元。15%的药品加成,整体“平移”为医事服务费。这样“暗账变明账”的利益计算,让制度设计更科学合理,给了自我革命以底气和勇气。不过,这样的改革举措,仅仅是成功的第一步,仍有很多现实的问题待解。医药分开改革,让这些试点医院成为药费洼地,很多人尤其是外地患者,到别的医院看病,到试点医院抓药。另外,医疗服务价格、药品采购方式、支付方式改革等,还没有进一步开展,难以从根本上形成合理的收入结构,并最终倒逼出管理机制的转变。从这个角度看,治疗“以药补医”的顽疾,不是单纯取消药品加成,必须同步建立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完善药品的采购方式,改变医保支付方式,才不致“按下葫芦浮起瓢”。如果没有“三医”联动及财政、人事、分配等配套措施的改革,就难免“换汤不换药”,让改革难以落地。而北京改革试点的经验也表明,唯有把各个环节、各方利益都纳入“改革一盘棋”,才有可能把这盘棋下活、下好。如何总结经验,牵住医改“牛鼻子”,打好这场点、线、面结合的战役,解决这个“世界级难题”,实属不易。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福建三明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