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件)局部毒性试验_第1页
(优质课件)局部毒性试验_第2页
(优质课件)局部毒性试验_第3页
(优质课件)局部毒性试验_第4页
(优质课件)局部毒性试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 4 6 1 局部毒性试验 Partialtoxicitytest 2020 4 6 2 局部毒性试验是为研究局部用药后引起的毒性反应而设计的试验 主要指皮肤 眼 鼻及吸入剂用药 同时也包括局部作用于直肠和阴道的制剂 研究的内容 皮肤毒性试验 刺激试验 致敏试验 局部毒性是指局部用药后引起的毒性反应 2020 4 6 局部毒性试验 3 2020 4 6 4 第一节皮肤用药的毒性研究第二节眼用药刺激性试验第三节肌内注射用药局部刺激性试验第四节静脉给药局部刺激性试验第五节滴鼻剂和吸入剂的毒性试验第六节应用于直肠 阴道制剂的毒性试验 娄宜嘉第二版 药物毒理学 局部毒性试验 皮肤用药的急性毒性试验皮肤用药的长期毒性试验皮肤用药的刺激试验皮肤吸收试验皮肤光敏试验皮肤过敏试验 滴鼻剂和吸入剂急性毒性试验滴鼻剂和吸入剂刺激试验 直肠 阴道用药的急性毒性试验直肠 阴道用药的长期毒性试验直肠 阴道用药刺激试验 2020 4 6 5 第一节皮肤毒性试验第二节刺激试验第三节皮肤致敏试验 周立国 药物毒理学 第二版 局部毒性试验 皮肤急性毒性试验滴鼻剂和吸入剂的急性毒性试验应用于直肠 阴道制剂的急性毒性试验皮肤长期毒性试验 皮肤刺激试验眼刺激试验肌肉注射剂的局部刺激试验静脉注射剂的血管刺激试验滴鼻剂和吸入剂刺激试验 局部封闭涂皮法皮内致敏法皮内和涂皮相结合的方法 皮肤致敏试验 注射给药致敏性试验 2020 4 6 6 局部毒性试验是为研究局部用药后引起的毒性反应而设计的试验 主要指皮肤 眼 鼻及吸入剂用药 同时也包括局部作用于直肠和阴道的制剂 研究的内容 皮肤毒性试验 刺激试验 致敏试验 局部毒性是指局部用药后引起的毒性反应 栓剂 软膏剂 滴剂 洗剂 搽剂 透皮贴剂 喷雾剂 粉剂 外用 等剂型都必须进行药物的局部毒性试验 2020 4 6 7 第一节 皮肤毒性试验 2020 4 6 8 表皮层 真皮乳头层 真皮网织层 真皮层 第一节皮肤毒性试验 2020 4 6 9 人类不同部位皮肤角化层的差别很大 这些差别影响药物的经皮吸收 足底和手掌的角化层坚硬而厚 约400 600 m位于臂 背 腿和腹部的皮肤仅8 15 m阴囊皮肤最薄 第一节皮肤毒性试验 2020 4 6 10 人类不同部位皮肤角化层的差别很大 这些差别影响药物的经皮吸收 足底和手掌的角化层坚硬而厚 约400 600 m位于臂 背 腿和腹部的皮肤仅8 15 m阴囊皮肤最薄 第一节皮肤毒性试验 2020 4 6 11 药物经表皮吸收时 角质层 棘层 透明层 基底层 颗粒层 基膜 真皮层内毛细血管 第一节皮肤毒性试验 药物经皮肤吸收的两条途径 1 通过表皮屏障而被吸收 表皮屏障 2020 4 6 12 第一节皮肤毒性试验 药物经皮肤吸收的两条途径 1 通过表皮屏障而被吸收 2 通过汗腺 皮脂腺和毛囊等皮肤附属器吸收 2020 4 6 13 第一节皮肤毒性试验 药物经皮肤吸收的两条途径 1 通过表皮屏障而被吸收 2 通过汗腺 皮脂腺和毛囊等皮肤附属器吸收 2020 4 6 14 药物透过表皮进入真皮 药物由真皮进入乳头层毛细血管 第一阶段渗透相 症状 第一节皮肤毒性试验 第二阶段吸收相 药物经表皮屏障吸收包括两相 2020 4 6 15 进行皮肤毒性试验时 尽量选择皮肤解剖及生理与人类较近似的动物 目前多选用家兔 豚鼠或大鼠 第一节皮肤毒性试验 只有同时在脂 水中易于溶解的药物 才易通过皮肤进入血液 2020 4 6 16 皮肤毒性试验是通过外用药物作用于皮肤 观察皮肤的吸收程度 来定性和定量地判断药物的毒性大小的试验 第一节皮肤毒性试验 皮肤毒性试验 皮肤急性毒性试验滴鼻剂和吸入剂的急性毒性试验应用于直肠 阴道制剂的急性毒性试验皮肤长期毒性试验 2020 4 6 17 试验目的 观察完整皮肤及破损皮肤在一次接触外用药物短期内所产生的毒性反应 试验动物 家兔2 0 3 0kg 每剂量组4只豚鼠350 450g 每剂量组10只雌雄各半大鼠200 300g 每剂量组10只 试验药物 膏剂 液体或固体粉末 第一节皮肤毒性试验 2020 4 6 18 准备 去毛 第一节皮肤毒性试验 脱毛剂配方 1 硫化钡与滑石粉以4 1混合 加水调成糊状 2 硫化钠与滑石粉以3 1混合 加水调成糊状 时间 给药前24h 部位 背部脊柱两侧 范围 体表面积的10 家兔50cm2豚鼠 大鼠20cm2 2020 4 6 19 准备 去毛 第一节皮肤毒性试验 破损皮肤的制作 1 用无菌手术刀片的尖端做 井 字划痕 2 砂纸打薄 以渗血为度 2020 4 6 20 剂量选择及分组 设三个剂量组 完整皮肤组和破损皮肤组 组间距 一般以0 65 0 85为宜 设赋形剂组或空白对照组 若药物剂量超过有效浓度20倍以上 仍未出现异常或死亡 则只设一个高剂量组 第一节皮肤毒性试验 2020 4 6 21 给药方法 药物是膏剂或液体一般不稀释 可直接试验 若药物是固体粉末则需用适当水或适宜赋形剂 如羊毛脂 凡士林 橄榄油等 混匀 以保证药物与皮肤良好的接触 试验时 将药物均匀地涂敷于动物背部去毛区 并用无刺激性纱布 胶布加以固定 敷药物24h后 可用温水或适当溶剂消除残留的药物或赋形剂 每日观察 连续7 14天 第一节皮肤毒性试验 2020 4 6 22 观察 给药后要注意动物全身中毒表现和死亡情况 包括动物体重 皮肤 毛发 眼睛和粘膜的变化 呼吸 循环 中枢神经系统 四肢活动等变化 若遇有死亡动物则需进行尸检和肉眼观察 当有肉眼可见病变时 则需进行病理学检查 第一节皮肤毒性试验 2020 4 6 23 报告 实验结束时 将数据综合成表格形式 说明实验开始时各组的动物数 不同剂量组中各个体动物死亡的时间 出现其它毒性症状的动物数 毒性反应的描述和尸检所见 最后根据观察各组动物死亡的累积数 用相应的统计学方法计算LD50 第一节皮肤毒性试验 2020 4 6 24 试验目的 观察受试动物一次滴入或吸入给予药物后所产生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 试验动物 健康家兔2 5kg 每剂量组4只豚鼠250 300g 每剂量组10只雌雄各半大鼠250 300g 每剂量组10只 试验药物 液体或粉末剂 第一节皮肤毒性试验 2020 4 6 25 剂量选择及分组 一般设三个剂量组 组间距一般以0 65 0 85为宜 设赋形剂或空白对照组 若在大剂量组 超过预计临床用量的50倍以上 未出现死亡情况 则只须设一个高剂量组 给药方法 滴入或吸入不同浓度的药物 至少接触4小时 给药物后即刻观察7 14天 第一节皮肤毒性试验 2020 4 6 26 观察 动物全身状况 体重 呼吸 循环 中枢神经系统 四肢活动等变化 若出现死亡则应做病理组织学检查 报告 试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进行判断 如果能测出LD50值 应按 小鼠 大鼠急性毒性试验要求 计算 第一节皮肤毒性试验 2020 4 6 27 试验目的 观察动物直肠或阴道一次接触药物后 由于吸附所产生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 试验动物 健康家兔体重为2 5kg左右 每组4只 大鼠体重为250g左右 每组10只 雌雄各半 试验药物 栓剂 液体或膏剂 第一节皮肤毒性试验 2020 4 6 28 剂量的选择及分组 设三个剂量组 组间距一般以0 65 0 85为宜 设赋形剂或空白对照组 大剂量组 超过预计临床用量的50倍以上 未出现死亡情况时 则只须设一个高剂量组 给药方法 将药物轻轻置入动物直肠或阴道内 与其粘膜至少接触4小时 给药物后即刻观察及7 14天 第一节皮肤毒性试验 2020 4 6 29 观察 观察动物全身状况 体重 呼吸 循环 中枢神经系统 四肢活动等变化 若出现死亡时应做动物病理组织学检查 报告 试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进行判断 如果能测出LD50值 应按 小鼠 大鼠急性毒性试验要求 计算 第一节皮肤毒性试验 2020 4 6 30 试验目的 观察动物皮肤长期接触受试药物经皮肤渗透或吸收后对机体产生的异常反应及其可逆程度 试验动物 健康家兔2 0 3 0kg 每组6只大鼠200 300g 每组10只雌雄各半豚鼠350 450g 每组10只 试验药物 膏剂 液体或粉末 粉末需用赋形剂 羊毛脂 凡士林等 混匀 第一节皮肤毒性试验 2020 4 6 31 准备 于给药前24小时将动物背部脊柱两侧脱毛 去毛范围大约相当于表面积的10 左右 破损皮肤的制作 剂量选择及分组 一般选用三个剂量组 并需设赋形剂组和空白对照组 若在预试中所用受试动物剂量超过预计人用量的20倍以上 仍未见到毒性反应及死亡时 则只须设一个高剂量组 第一节皮肤毒性试验 2020 4 6 32 给药方法 将药物均匀地涂敷于动物背部约占10 的表面积上 对于毒性高的药物 覆盖面积可少一些 但要以尽可能均匀的薄层覆盖在体表面上 并在涂敷后用纱布 胶布等加以固定 每日一次 每次至少接触6小时 按临床用药疗程的3倍以上时间连续给药 第一节皮肤毒性试验 2020 4 6 33 注意 如果受试动物涂抹后产生了严重的皮肤刺激毒性反应 应该中止试验 重新设计试验方案 以较低剂量进行一次新的试验 第一节皮肤毒性试验 2020 4 6 34 观察指标 在整个试验期间应该认真记录所观察到的毒性反应 包括其出现时间 程度 持续时间 笼旁观察反应包括皮肤 毛 眼睛和粘膜的变化 呼吸 循环和中枢神经系统 四肢活动和行为方式等的变化 但不局限于此 要每周测量进食量和动物体重 实验结束时 检查项目均同大鼠长期毒性试验的要求 第一节皮肤毒性试验 2020 4 6 35 报告 应写明安全剂量 中毒剂量 中毒表现 中毒的靶器官及中毒的可逆程度等 第一节皮肤毒性试验 2020 4 6 36 第二节 刺激试验 2020 4 6 37 刺激试验是指观察皮肤 结膜及粘膜等接触受试药物后所产生的刺激反应情况 分1次给药的刺激试验和多次给药的刺激试验 第二节刺激试验 2020 4 6 38 皮肤刺激试验是指皮肤接触药物是否产生可逆性炎性症状的试验 目前多选用家兔和豚鼠 对于强刺激或无刺激作用的药物用家兔检测效果好 但对作用缓和的刺激药物用豚鼠实验结果较准确 第二节刺激试验 2020 4 6 39 试验目的 观察皮肤在接触药物后是否产生可逆性炎性症状 试验动物及试验药物 均同皮肤急性毒性试验 第二节刺激试验 2020 4 6 40 试验方法 至少选用3只家兔或5只豚鼠 一次皮肤涂抹实验 脱毛后 将药物1m1 液体 或1 0g 固体 涂于药物区和破损皮肤区 每区均为体表面积的3 5 各区之间留有适当距离 赋形剂则涂于对照区 用适宜方法固定 24小时后用温水或无刺激性溶剂去除残留药物及赋形剂 去除药物后1 24 48小时和72小时观察涂抹部位有无红斑和水肿等情况 以及上述变化的恢复情况和时间 第二节刺激试验 2020 4 6 41 试验方法 至少选用3只家兔或5只豚鼠 多次皮肤刺激实验 多次给药实验则一般每日涂抹一次 连续一周 其余均与一次给药物的方法和要求一致 第二节刺激试验 结果判断与评价 每只动物实验结果按下表进行刺激反应评分 皮肤刺激反应评分标准刺激反应分值刺激反应分值红斑 水肿 无红斑0无水肿0勉强可见1勉强可见1中度红斑2明显可见2严重红斑3皮肤隆起轮廓清楚3紫红色红斑并有4皮肤隆起约1mm并4焦痂形成范围扩大总分8 第二节刺激试验 42 2020 4 6 43 皮肤刺激强度评价刺激反应分值无刺激性 0 5 0 0 4 轻度刺激性 2 0 0 5 1 9 3 0中度刺激性 6 0 2 0 5 9 强刺激性 6 0 6 0 8 0 计算出平均分值按下表进行刺激强度评价 第二节刺激试验 2020 4 6 44 直接接触引起的刺激作用 第二节刺激试验 药物作用于眼的方式 2020 4 6 45 通过全身给药也能影响角膜 如氯喹 氯普马嗪等 Potts等曾观察到这些药物对角膜有损伤 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泪管或通过血 房水屏障 这些作用对人来说仅在较大剂量情况下才发生 全身给药是否会引起角膜的损伤 第二节刺激试验 直接接触引起的刺激作用 药物作用于眼的方式 2020 4 6 46 直接接触引起的刺激作用 第二节刺激试验 药物作用于眼的方式 全身给药引起角膜损伤 2020 4 6 47 由药物直接接触角膜所引起的刺激作用 表现为炎症 如果短时间接触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引起角膜结膜炎 角膜表层水肿 上皮脱落 结膜充血 水肿 发生灼痛 流泪 畏光等 如果长时间接触刺激性较弱的药物 可引起慢性结膜炎或睑腺炎 表现出充血 分泌物增多等 第二节刺激试验 接触刺激物后角膜的表现 2020 4 6 48 1 兔和猴 对猴眼有中等刺激 主要是表层的改变和水肿以及轻微的表层改变 的物质 可引起兔眼的严重反应 包括不同程度的角膜混浊 血管翳形成以及结膜炎 第二节刺激试验 不同物种之间眼对刺激反应的差异 2020 4 6 49 2 兔与人 1 对各种物质刺激后流泪的量不一样 2 兔眨眼次数较人少 20次 5分钟 3 兔泪水与人和其它动物泪水pH值不一样 兔 8 2 人 7 1 7 3 猴 7 4 第二节刺激试验 不同物种之间眼对刺激反应的差异 2020 4 6 50 4 兔角膜损伤后 因其眼腺有丰富的血管丛 对损伤的反应快而强烈 又因角膜基质松弛 因此易有新生血管和血管翳形成 且形成迅速 比人和猴快 通常在4 7天形成 如果角膜损伤较大时 在14天内翳将包裹整个角膜 一般情况下 虽可消退一点 但不会完全消失 而终生残留下来 当人眼有翳反应时 一般都伴有慢性疾病 而不是急性刺激作用 在治疗后 翳可能消退 5 兔眼瞬膜大 而人则已消退 第二节刺激试验 不同物种之间眼对刺激反应的差异 2020 4 6 51 3 不同种属眼的各个部位反应是不同的 如兔眼虹膜和结膜反应强 角膜反应狗眼强 猴眼反应轻猴的虹膜有色素 对虹膜血管充血改变不便观察 第二节刺激试验 不同物种之间眼对刺激反应的差异 2020 4 6 52 因此 目前仍首选白兔来作眼刺激试验 第二节刺激试验 也可使用狗和灵长类 如果是研究药物对晶状体 视网膜和眼神经的作用 可选用大鼠和猫 2020 4 6 53 试验目的 用于评价药物的眼刺激作用 特别是眼科用药 必须进行动物的眼刺激试验 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第二节刺激试验 2020 4 6 54 试验动物 首选白色家兔 至少4只 体重2 3kg 第二节刺激试验 试验药物 液体或膏剂 2020 4 6 55 家兔来源广 较驯服 便于操作 价格相对便宜 并且易饲养 白兔的眼球大 角膜表面积和球结膜范围都大 易于观察 虹膜无色素 便于对虹膜血管的改变进行观测和摄像 第二节刺激试验 选用白色家兔作眼刺激试验的优越性 2020 4 6 56 试验方法 一次性眼刺激试验 将液态或软膏0 1ml或0 1g直接滴入或涂入实验动物一侧结膜囊内 另一侧眼作为对照 滴药后使眼被动闭合5 10秒 记录滴药后6 24 48小时和72小时对眼的局部反应 第4 7天观察恢复情况 观察时应用荧光素钠检查角膜损害 用裂隙灯检查角膜透明度 虹膜纹理改变 如果药物明显引起眼刺激反应 可再选用6只动物 将药物滴入一侧结膜囊内 接触4秒或30秒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再观察眼的刺激反应 第二节刺激试验 2020 4 6 57 实验方法 多次性眼刺激试验 凡临床用药时间长 超过1周 的药物要进行多次性的眼刺激试验 一般连续给药1周以上 实验结束后 继续观察7 14天 第二节刺激试验 2020 4 6 58 结果判断与评价 按要求 将每只动物的眼角膜 虹膜和结膜的刺激反应的分值相加 即是一只受试动物眼刺激反应的总积分 把每个受试动物的刺激反应积分的总和除以动物数 就是该受试物对眼刺激性的最后分值 第二节刺激试验 2020 4 6 59 实验目的 观察药物一次或多次滴入或吸入给予后所产生的刺激反应情况 试验动物 药物及试验分组 同滴鼻剂和吸入剂的急性毒性试验 第二节刺激试验 2020 4 6 60 试验方法 一次性给药刺激试验方法及观察 实验时将药物滴入或喷雾于动物 使药物与其粘膜接触至少4小时 然后于24小时处死动物 取出局部粘膜组织 观察有无充血 红肿等现象 若有变化则须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第二节刺激试验 2020 4 6 61 试验方法 多次给药物实验 一般每日滴入或吸入一次 连续一周 于末次给药24小时后处死动物 其它均与一次给药的方法和要求一致 第二节刺激试验 结果判断 实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进行判断 2020 4 6 62 实验目的 观察药物肌内注射后是否产生局部刺激作用 方法 家兔6只 一侧股四头肌肌内注射受试药1 2ml 只 另一侧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对照 48h后放血处死家兔 取股四头肌纵向剖开 观察注射部位肌肉的刺激反应 也可做病理学检查 第二节刺激试验 2020 4 6 63 第二节刺激试验 肌肉注射剂刺激反应评分标准 2020 4 6 64 第二节刺激试验 结果判定 3只家兔的平均反应值在2分以下者 可认为符合规定 如平均反应分值在2 3分 应分取5只家兔复试 结果判定标准同上 如超过2例认为不符合规定 不可供肌内注射用 或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查判定是否具有明显刺激作用 2020 4 6 65 第二节刺激试验 实验目的 观察受试静脉注射剂经多次静脉注射后对血管刺激反应情况 方法 家兔6只 随机分成受试物和对照2组 每组3只 耳缘静脉注射受试药及生理盐水 每天1次 连续3天 每天给药前及最后一次给药后48 96h对动物和注射部位进行肉眼观察 确定是否出现明显的肿胀 充血和坏死等刺激症状 在最后一次给药后48 96h取家兔耳注射部位和向前5cm部位的血管组织制作病理切片检查 2020 4 6 66 第二节刺激试验 静脉注射剂的全身毒性试验 血管刺激试验 体外溶血试验 过敏试验 热原试验 2020 4 6 67 第二节刺激试验 静脉注射剂的全身毒性试验 血管刺激试验 体外溶血试验 过敏试验 热原试验 常规的体外试管法改进的体外溶血性试验体外红细胞计数体内溶血试验 2020 4 6 68 第二节刺激试验 静脉注射剂的全身毒性试验 血管刺激试验 体外溶血试验 过敏试验 热原试验 全身主动过敏试验 ASA 被动皮肤过敏试验 PCA 豚鼠最大化试验和Buehler试验 BT 2020 4 6 69 第二节刺激试验 静脉注射剂的全身毒性试验 血管刺激试验 体外溶血试验 过敏试验 热原试验 给家兔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受试药 观察家兔体温升高情况 以判定受试物是否有致热原作用 取家兔3只 测定正常体温 于15分钟内耳缘静脉缓慢注入温热至38 的受试物 然后每隔1小时测定体温1次 共测3次 以3次体温中最高一次减去正常体温 即为该家兔体温升高度数 如3只家兔中有一只体温升高0 6 以上 或3只家兔体温升高量均低于0 6 但升高的总数达1 4 以上时 应另取5只家兔受试 检查方法同上 复试的5只家兔中 体温升高0 6 或以上的家兔不超过一只 并且初试复试合并8只家兔体温升高总数不超过3 5 时 可以认为受试物符合热原检查规定 否则认为不符合热原检查规定 致敏作用 反应 70 当皮肤接触某些药物时 可表现出极小的反应或没有任何反应 但是当随后再接触该药物时 可发生一种更严重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即致敏作用 几天到几年 常见于局部涂敷药物处 概念 潜伏期 发生部位 致敏作用 71 过敏反应是一种不同于药物的一般毒性作用的特殊效应 药物过敏性反应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 可累及各器官系统 表现为皮炎 血管性水肿 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皮炎为皮肤出现大片红色丘疹 局部痒 灼热有时伴有发烧 烦躁不安 胸闷 恶心 严重者可致心律失常 溶血反应 甚至致死 反应表现 致敏作用 72 大多数药物可能属于半抗原 它们及其代谢产物在体内与蛋白质结合而形成完全抗原 具有致敏作用的药物称为药物致敏原或药物致敏物 在皮肤中除了血浆蛋白之外 还有15种不同类型的抗原蛋白 这些蛋白可以与半抗原结合 在人类 由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 就大多数药物而言 通常不超过所接触者的百分之几 但是 某些药物却几乎可使多数人接触致敏 73 1 病理变化不同于该药物引起的一般中毒性改变 而是免疫性反应症 2 不容易找到药物毒理学中的一般毒性的剂量一效应规律 3 经一定潜伏期后 再次接触药物才能激发出特定症状 药物致敏作用的特点 74 1 致敏原 形成过敏反应的三要素 2 致敏条件 3 激发致敏原作用后经一定潜伏期 再接触同种致敏原时才激发过敏反应 75 1 应用于皮肤 粘膜等的局部用药 2 与己知具有致敏性的药物结构或药理作用类似者 3 在药物合成生产中已表现出或可疑引起皮肤刺激 皮炎或接触性皮炎等的药物 优先考虑致敏试验的情况 76 2020 4 6 77 第三节 皮肤致敏实验 2020 4 6 78 试验目的 通过动物皮肤重复接触受试药物 观察机体免疫系统反应在皮肤上的表现 试验动物 豚鼠250 300g 备皮 于给药前24小时将豚鼠背部两侧毛脱掉 去毛范围每侧约3cm 3cm 第三节皮肤致敏试验 2020 4 6 79 试验药物 若药物是液体 膏剂一般不稀释 可直接实验 若药物为固体粉末 则需用适量水或适宜的赋形剂混匀以保证药物与皮肤的良好接触 阳性致敏物 2 4 二硝基氯代苯制成1 的致敏浓度和0 1 的激发浓度 用70 乙醇配制 对苯二胺 二铬化钾 磺胺新霉素 磺化镍等 第三节皮肤致敏试验 2020 4 6 80 试验分组 将豚鼠按体重性别随机分成三组 每组10只 雌雄各半 第一组给药 第二组空白对照 涂赋形剂 第三组阳性对照 涂阳性致敏物 第三节皮肤致敏试验 2020 4 6 81 试验方法 致敏接触 取药物0 1 0 2mg 或g 涂在动物左侧脱毛区 用适宜方法固定 持续6小时 动物分笼饲养 第7天和第14天 以同样方法重复一次 空白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方法同上 第三节皮肤致敏试验 局部封闭涂皮法致敏 2020 4 6 82 试验方法 激发接触 于末次给药致敏后14天 将药物0 1 0 2ml 或g 涂于同一豚鼠右侧脱毛区 6小时后去掉药物 即刻观察 然后于24 48 72小时再次观察皮肤过敏反应情况 按表评分 空白对照与阳性对照方法均同药物 判断药物对皮肤过敏反应性质 第三节皮肤致敏试验 2020 4 6 83 皮肤致敏反应评分标准皮肤反应分值皮肤反应分值红斑形成 水肿形成 无红斑0无水肿0轻度红斑1轻度水肿1中度红斑2中度水肿2重度红斑3重度水肿3水肿性红斑4最高积分7 第三节皮肤致敏试验 2020 4 6 84 结果判断与评价 除按上表评分外 还可按上表的分类判断其致敏率 致敏率的计算是 将出现皮肤红斑或水肿 不论程度轻重 的动物例数除以受试动物总数 第三节皮肤致敏试验 2020 4 6 85 致敏率分类致敏率 反应强度1 10弱致敏性20 30轻度致敏性40 60中度致敏性70 80重度致敏性90 100极度致敏性 第三节皮肤致敏试验 2020 4 6 86 试验方法 致敏接触 第一天在豚鼠背部一侧去毛区内注射受试药物溶液或乳剂0 05ml 0 1 第二天观察反应 第三天开始继续在同侧3cm 4cm去毛区内按同法给药 剂量增至每次0 1ml 给药每隔一日进行 给药部位依次更换 如此给药9次 对照组不给药 第三节皮肤致敏试验 皮内法致敏 2020 4 6 87 试验方法 激发接触 末次致敏后14天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