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教育的历史变迁_第1页
第二章 教育的历史变迁_第2页
第二章 教育的历史变迁_第3页
第二章 教育的历史变迁_第4页
第二章 教育的历史变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教育的历史变迁 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一 教育的起源 一 生物起源论 二 心理起源论 三 劳动起源论 一 第一节二 第二节三 第三节四 第四节 1 第一节教育的起源 一 生物起源论 生物起源论者认为 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主张生物起源的代表人物有利托尔诺 沛西 能等 利托尔诺 1831 1902 在其所著 动物界的教育 一书中认为 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 教育起源于一般的生物活动 沛西 能 1987 1994 指出 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 一 第一节二 第二节三 第三节四 第四节 2 第一节教育的起源 二 心理起源论 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心理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 PaulMonroe 1869 1947 孟禄在其所著 教育史教科书 中 从心理学的观点出发 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 没有教师 没有教材的原始史实 判定教育应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他在其著作 教育史教科书 中写道 原始社会的教育 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 这种原始共同体中儿童对年长成员的无意识模仿就是最初的教育的发展 一 第一节二 第二节三 第三节四 第四节 3 第一节教育的起源 三 劳动起源论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 具体之 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首先 人类的教育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一道产生的 推动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 其次 教育也起源于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 第一节二 第二节三 第三节四 第四节 4 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二 学校教育的出现 一 学校教育的产生最早的学校教育应出现于两河流域的国家 即亚述和古巴比伦 在中国 根据文献在夏朝就已有学校 称为 庠序 殷朝有学校则已从甲骨文得到证实 周朝 为我国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 学校已普遍建立 制度也日趋完善 学校分为国学与乡学两类 其中国学又分为大学和小学两种 乡学则分为塾 庠 序 校四种 在古希腊的不同城邦 学校亦普遍建立 在专制和寡头政体的城邦 如斯巴达 学校主要是作为一种国家教育机构存在 在民主政体的城邦 如雅典学校则为社会的一个部门 由私人兴办 且形式多样 层次丰富 对西方以后两千多年的学校教育有深远影响 一 第一节二 第二节三 第三节四 第四节 5 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二 学校教育的出现 二 学校教育的产生的条件学校教育是社会经济 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而不仅仅是奴隶主阶级为维护自已政权的需要而设立的 一 第一节二 第二节三 第三节四 第四节 6 第二节教育的发展一 原始社会的教育原始形态的教育主要指原始社会的教育 主要具有如下特点 教育的非独立性 教育的原始性 教育的平等性 普及性 生活就是最好的教育 一 第一节二 第二节三 第三节四 第四节 7 第二节教育的发展二 古代教育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虽然在目的 内容 方法上有所不同 但是 由于一定社会的教育被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所决定 这又注定他们有着许多共同的特点和相同的地方 所以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同属古代教育的范畴 古代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 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2 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3 文字和典籍出现 教育内容逐渐丰富 4 官学私学并行 5 教育方法崇尚书本 体罚和棍棒纪律 6 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 一 第一节二 第二节三 第三节四 第四节 8 第二节教育的发展三 现代教育 随着以机器为标志的现代生产力的发展 现代教育相应地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 世纪中后期到 世纪中期约一百年左右的时间 第二个阶段是和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技术革命在各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的发展相适应的 包括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近100年的时间 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中期到现在这段时间 这个阶段和第三次工业技术革命相适应 它以信息技术在现代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为标志 一 第一节二 第二节三 第三节四 第四节 9 第二节教育的发展现代教育的特点 从宏观上看 1 教育与生产劳动日趋结合 2 现代教育的普及性 3 教育形式的多样化 教育具有商品性 教育具有科学性 教育具有发展性 教育具有阶级性 一 第一节二 第二节三 第三节四 第四节 10 第三节新中国的教育 一 1949 1956 对旧教育的接管与改造1 改造旧教育的基本方针 政策2 改造旧教育的体系接管 整顿旧学校收回教育主权学制改革院系调整 一 第一节二 第二节三 第三节四 第四节 11 第三节新中国的教育 二 1956 1966 教育事业的调整改革1 提出社会主义教育方针2 教育改革半工半读学制改革试验3 各级学校暂行工作条例 一 第一节二 第二节三 第三节四 第四节 12 第三节新中国的教育 三 1966 1976 十年内乱对教育的破坏1 教育事业的全面停顿 2 各级各类学校陷入无政府状态 3 违反教育科学规律 教育工作全面混乱 一 第一节二 第二节三 第三节四 第四节 13 3 3 第三节新中国的教育 三 十年内乱时期文革教科书摘选 1 垂线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说 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 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 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一九六八年七月 上海第三钢铁厂的工人师傅敢想 敢干 把两座高达五十五米 重二百三十吨的巨型平炉大烟筒 分别用了八个小时和五个小时 垂直移位 三十一米和四十米 创造了世界历史上罕见的奇迹 垂直移位 就是大烟筒在移动时 和地面保持垂直 在数学上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 就说它们互相垂直 年 月北京市中小学教材编写组 北京市中学试用课本 数学 第二册 第四章 简单图形 摘选 一 第一节二 第二节三 第三节四 第四节 14 第三节新中国的教育 三 十年内乱时期文革教科书摘选 2 我们要永远忠于伟大领袖毛主席 脑子里要印上 忠 字 心坎里要刻上 忠 字 口里要宣传 忠 字 行动上要体现 忠 字 让我们动手剪个 忠 字表忠心 3 正当全国亿万军民在毛主席最新指示的鼓舞下乘胜前进的时候 全国除台湾省外二十九个省 市 自治区全部成立了革命委员会 让我们怀着对毛主席无限热爱 无限信 无限崇拜 无限忠诚的心情 利用轴对称原理 剪个轴对称图形 一 第一节二 第二节三 第三节四 第四节 15 第三节新中国的教育 三 十年内乱时期文革教科书摘选 4 舵手来了 救星来了 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到安源来了 工农兵歌颂伟大领袖毛主席是心中的红太阳 是大海航行的舵手 象这种写法 叫比喻 5 林彪副主席说 毛主席的话水平最高 威信最高 威力最大 句句是真理 一句顶一万句 在写作时选用毛主席的语录和诗词 来说明问题 阐述观点 表示决心 就更有战斗力 更有说服力 象 像 这种写法 叫引用 一 第一节二 第二节三 第三节四 第四节 16 第三节新中国的教育 四 1976 1985 全面恢复与改革开放后的教育1 教育的拨乱反正2 新教育方针的提出重视教育尊重知识和人才提出 三个方面 教育发展方针教育体制改革 一 第一节二 第二节三 第三节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