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 桃花源记(题集)(题及答案).doc_第1页
二八 桃花源记(题集)(题及答案).doc_第2页
二八 桃花源记(题集)(题及答案).doc_第3页
二八 桃花源记(题集)(题及答案).doc_第4页
二八 桃花源记(题集)(题及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内文言复习题集】桃花源记一、课文相关文学常识1作家: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大诗人,“田园诗派”的鼻祖。2文体:记散文的一种体裁,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课内学过的作品有核舟记(明朝魏学洢)、小石潭记(唐朝柳宗元)、岳阳楼记(宋朝范仲淹)、醉翁亭记(宋朝欧阳修)和登泰山记(清朝姚鼐)。二、课文内容分析1主旨:通过虚构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反映人民厌恶战争和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2线索:全文以武陵人行踪为线索。3内容梳理: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了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第二部分(第2、3段):写桃花源中宁静的生活和淳朴的社会风尚。第2段:写桃花源中的生活环境宁静、幸福。第3段:写桃花源中人的社会风尚热情好客、和睦相处。第三部分(第4、5段):故事的结局桃花源的不复可寻既为桃花源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又含蓄表明这种理想社会只是一种幻想。三、其它成语: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等。四、习题A套阅读桃花源记24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1上文节选自东晋大诗人_陶渊明_的桃花源记。文中塑造了一个理想社会,后人称之为“_世外桃源_”。(2分)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_(渔人)出去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好标记。 (关键词:既、得、其、向、志;注意补充主语)3.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D(错在“叹惋”应是“感叹”之意,桃花源中人并未对此感到“惋惜”)(3分)A桃花源中土地肥沃、环境优美、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没有剥削与纷扰,这些描写具体表现了作者对于理想社会的憧憬。B桃花源中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外界人,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远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里安静祥和的生活。C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中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若无,寻觅不可得,表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D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花源中人不禁对自己与世隔绝的时间之久,对外界变化一无所知而惋惜不已。B套阅读桃花源记23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1作者是 东晋/晋朝 (朝代)大诗人陶渊明,他是 田园 诗派的代表诗人。(2分)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关键词:何、乃、无论;注意补充主语)_3下列关于选文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C(错在选文应是从生活环境和社会风尚两个角度来表现桃花源的美好,且并不分主次。) )(3分)A“初极狭”说明了桃花源隐秘难寻。B桃花源中人自述来此的原因反映了他们厌恶战争,追求和平生活的思想感情。C选文主要从宁静的生活环境的角度表现了桃花源的美好。D文中“妻子”、“绝境”、“无论”、“不足”这四个词语的意思古今是不同的。C套阅读桃花源记全文,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1课文的作者是 晋 朝的 陶渊明 (人名)。(2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有人)便邀请(渔人)回自己家,摆酒杀鸡做饭(来招待他)。(关键词:要、还、设、作;注意补充省略的部分)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错在这是桃花源中人的反应。“叹惋”来自于对渔人所言的感叹) )(3分)A全文以武陵人的行踪为线索,可分为三个部分。B“土地平旷鸡犬相闻”描绘了桃花源中宁静的生活场景。C“皆叹惋”表达了渔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D故事的结局含蓄地表明这种理想社会只是一种幻想。五、考题链接2011届宝山一模卷阅读桃花源记第3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1上述文字的作者是的 陶渊明 (人名) 晋朝/东晋 (朝代)人。(2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先人)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关键词:妻子、邑人、绝境、焉;注意补充主语)1 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A错在“先世”指的是祖先,词句交代了桃花源人来到此地的原因;C错在这句表现的是桃花源人与外界长期隔绝的情况;D错在这句话写出了桃花源人不愿外人来打扰他们的生活,对外界抱有戒心) )(3分)A“先世避秦时乱”交代了桃花源人祖祖辈辈的情况。B“设酒杀鸡作食”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C“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表现了桃花源人的单纯。D“不足为外人道也”写出了桃花源人的善良。2011届虹口一模卷阅读桃花源记全文,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1本文出自 陶渊明 (人名)所写的 陶渊明集 。(2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其他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的家中(作客),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款待他)。(关键词:余、延、其;注意补充省略的部分)3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错在表明桃花源只是作者的幻想,是对理想社会的憧憬。此外,“补叙”的提法也待商榷) )(3分)A第段描写桃花源的宁静祥和,展现了作者心中理想的生活图景。B第段叙述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表现了桃花源良好的社会风尚。C第段补叙刘子骥去寻找桃花源未果,表明桃花源只是人们的幻想。D文章叙述武陵人探访桃花源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2011届奉贤一模卷阅读桃花源记第23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1选文的作者是 陶渊明 ,他是 晋 朝的大诗人。(2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闻之,欣然规往。 其他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的家中(作客),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款待他)。(关键词:余、延、其;注意补充省略的部分)3选文第一段写桃花源中宁静、幸福的生活环境,第二段写 淳朴的社会风尚(2分) ,以此表达作者 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1分) 。(3分)2012届松江一模卷阅读桃花源记第3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1上述语段选自课文 桃花源记 ,作者陶渊明是 东晋(晋代)(朝代)田园大诗人。(2分)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3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的家里(作客)。(关键词:延、其)3. 对上述语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错在村中人并未为此惋惜) )(3分)A.“皆叹惋”写出村中人为自己不知道外面的世事变迁而惋惜。B.“皆出酒食”一句充分表明村中人生活富足而又热情好客。C. 村中人的自述表达了人们厌恶战争、追求和平的美好愿望。D.“不足为外人道也”道出了村中人希望保持宁静生活的心声。2013届静安一模卷阅读桃花源记第一、二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1. 以下信息和陶渊明无关的一项是(D)(2分)A东晋诗人 B五柳先生 C读 D婉约派代表人物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又向前划行,想要走完那片/这片桃林。(3分 关键词:穷、其) 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错在“桃花源里”,此处描绘的是进入桃花源之前所见的桃花林) )(3分)A“忽逢桃花林”的“忽”表明渔人的发现实为意料之外。B“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描绘了桃花源里美丽夺目的景致。C“仿佛若有光”和“初极狭”表现了桃花源入口的隐秘。D.“黄发”两句从老、幼着笔,更能体现桃花源人的安闲。2013届闸北一模卷阅读桃花源记第一、二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1.上文的作者是 晋 (朝代)的 陶渊明 (人名)。(2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错在“桃花源外”,“豁然开朗”是渔人进入桃花源后的感受)(3分)A“甚异之”是渔人最终能发现桃花源的原因之一。 B“豁然开朗”高度概括了桃花源外的自然环境的特点。C“鸡犬相闻”“往来种作”表现人们的生活是宁静而充实的。D最后一句以老人、孩子为代表表现桃花源人的幸福安乐。2014届松江一模卷阅读桃花源记第二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1. 节选文字的作者是 东晋 (朝代)的 陶渊明 (人名)。(2分)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意义。(3分)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这类的景物。(良、之、属) 3.对上述语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错在“热闹非凡”,“鸡犬相闻”表现的是桃花源的宁静和睦) 。(3分)A. 桃花源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隐蔽,不易发现。B.“鸡犬相闻”表现了村中热闹非凡的生活场景。 C.“怡然自乐”从一个侧面表现了村人生活的安逸。D. 该段主要描绘了桃花源优美而宁静的生活环境。2014届闸北一模卷阅读桃花源记第三至五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1上文作者是 陶渊明 (人名),“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出自他的组诗 归园田居(一空1分) (篇名)。(2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3分) (语、足、道三个关键字各1分,句子不通顺、不完整酌情扣分,扣完为止)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错在“感叹向往”,应是“不愿外人打扰他们的生活”)(3分) A桃花源内风尚淳朴人际关系和睦。 B桃花源人对外的态度是感叹向往。C略写渔人之答是为了突出源内之情景。 D“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2014届长宁二模卷阅读桃花源记第二、三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1本文作者是东晋的 陶渊明 ,我们还学过他的 归园田居 (2分)2翻译句子(3分)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件一件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村中人)都感叹惋惜。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3分)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写出了桃花源优美的环境。B“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表现了桃花源中人的热情好客。C“土地”“交通”“妻子”“绝境”等词语跟现代汉语意思相同。D“不足为外人道也”表明桃花园中人不愿被“外人”打扰。2015届松江一模卷阅读桃花源记“土地平旷怡然自乐”和捕蛇者说“自吾氏相藉也”,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1甲乙两文的作者分别是 陶渊明 、 柳宗元 (人名)。(2分) 2甲乙两文都描绘了百姓的生活现状,前者是“ 怡然自乐 ”;后者最能表现百姓生活惨状的四字短语是“ 死者相藉 ”,而造成这一现状的根本原因是 残酷的横征暴敛 。(6分) 2015届静安一模卷阅读桃花源记第23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1. 桃花源是 陶渊明 (姓名)所创造的世界。选文主要表现了它作为理想社会的以下特点: (5分) (1) 生活环境宁静、幸福 (2) 社会风尚淳朴/人们热情好客,和睦相处 2. 下列语句中不能反映出“桃花源与世隔绝”的是( B 人们热情好客,社会风尚淳朴)(3分) A.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B.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C.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2015届奉贤二模卷阅读桃花源记第23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1本文作者是东晋大诗人_陶渊明_(人名)。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与本文文体相同的课文_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登泰山记等)_。(2分)2本文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表达了作者 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4分)2015届二模卷C卷阅读桃花源记第35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1本文的作者是 东晋 (朝代)的 陶渊明 (人名)。(2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渔人)就沿着原先的走过的路,处处都做好标记。 3.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错在此段描绘的应是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与和睦相处。) )(3分)A.选文第段描绘出桃花源宁静悠闲的生活环境。 B.选文第段为桃花源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C.选文反映了当时人们追求和平生活的强烈愿望。 D.选文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的憧憬。2016届二模C卷阅读桃花源记第23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1.本文选自课文 桃花源记(1分) ,作者是 陶渊明(1分)(人名),他是 晋(1分) 朝的文学家。(3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件一件详细地告诉他们,(村中人)都感叹起来 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C 悉如外人 )(3分)A.“初极狭”三个字说明桃花源头隐秘难寻觅。 B.“不足为外人道”说明他们安享自己的生活。C. 桃花源中人们的劳作和衣着都与外界不同。 D. 节选的两段文字都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2016届闵行二模卷阅读桃花源记第35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1.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基础积累表。(6分)文学常识词语解释句子翻译选文作者是 陶渊明(陶潜、陶元亮) (人名)未果,寻病终寻: 不久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译句: 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件一件详细地告诉了他们 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人民对桃花源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 )(3分)A.选文表现出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与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B.太守“即遣人”寻桃花源“遂迷”,表现了桃花源人厌恶战争的态度。C.“不足为外人道”表现了桃花源人不愿让别人来扰乱他们的平静生活。D.借助于南阳刘子骥这一真实人物,增添文章真实感,使读者为之神往。2016届普陀二模卷阅读桃花源记第3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晋(1分) 朝的 陶渊明(2分) (人名)。(3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不足为外人道也。(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关系和睦,热情好客) )(3分) A本段主要写桃花源中人的问讯、款待及嘱咐。 B“咸来问讯”写出桃花源中人向往外界生活。 C桃花源中人的自述表明他们追求和平的愿望。 D末句表明桃花源中人不愿意被外面的人打扰。2016届徐汇二模卷1 本文作者是晋代著名诗人 陶渊明 (姓名)。(2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3分)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 3下列对第段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刘子骥未能成行) )(3分)A.桃花源只是刘子骥等高尚之人心中的向往与追求。B.刘子骥寻桃花源“未果”的经历体现了桃花源的神秘。C.“后遂无问津者”表明世人普遍怀疑桃花源的真实性。D.“寻病终”意在呈现探寻桃花源之人的惨淡结局。2017届二模A卷阅读桃花源记第12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1.完成下列文学积累题。(3分)(1)选文的作者是 陶渊明(1分) (姓名)。(1分)(2)下列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